高中语文 登岳阳楼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复习导入:背诵学习过的杜甫《登高》(必修三)一诗,说说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哀猿、清渚、、归鸟、、长江意境:。

情感:。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了解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三、朗读背诵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3、学生朗读背诵。

集体齐读,再学生个人朗读,试背。

四、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意象:——感受:意象:——感受:意象:——感受: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的第一、二句是句,雄厚有力,开门见山地直说过去只是,今天终于登楼了。

提问: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面对的祖国,自己,国家,可谓,实为之感。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 4 登岳阳楼》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 4 登岳阳楼》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岳阳楼【学习目标、重难点】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3、领会作者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时伤世,忧【学习模式】课堂四步教学法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知识链接】(1)江南三大名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与“山东的蓬莱阁”并成“四大名楼”)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

始建于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著名。

(2)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

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

他一生不为重用。

只做过小官。

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

(3)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当时杜甫 57 岁,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

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

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自主检测】一、诵读、理解相结合。

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深沉缓慢。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

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通过理解达到背诵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 1(一)字音辨坼.( chè)乾.坤(qián )戎.马(róng)凭轩.(xuān)涕泗..(tì sì)鸟瞰.(k àn)(二)词语解释1. 吴楚东南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2. 乾坤..日月浮(象征天地、阴阳等)3.亲朋无一字.(指书信)4.戎马..关山(借指战争)5.凭轩涕泗..流(眼泪和鼻涕) 1学习流程二:合作探究、集思广议环节一:置身诗境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及其特点(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导学案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导学案导学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复习导入:背诵学习过的杜甫《登高》(必修三)一诗,说说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了解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三、朗读、字词1、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2、字音辨识坼.( chè)乾.坤(qián )戎.马(róng)凭轩.(xuān)涕泗..(tì sì)鸟瞰.(kàn)3、词语解释1. 吴楚东南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2. 乾坤..日月浮(象征天地、阴阳等)3. 亲朋无一字.(指书信)4. 戎马..关山北(借指战争)5. 凭轩涕泗..流(眼泪和鼻涕四、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意象:洞庭水、岳阳楼——感受:辽阔雄伟意象:吴楚、乾坤、日月——感受:开阔博大意象:孤舟——感受:孤单漂泊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第4课 《登岳阳楼》(教案)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第4课 《登岳阳楼》(教案)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教案)人教版选修登岳阳楼教案三维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重点: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计划: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复习导入在必修三这一册教材中,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对,背得很好。

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朗读背诵(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赏析指导(一)知人论世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三)置身诗境过渡: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

高中语文 登岳阳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登岳阳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岳阳楼》【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歌的感情。

2.学习本诗,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

【学习重点】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学习难点】缘景明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1.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2.写洞庭湖的佳句:(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

2.比较阅读,深入了解杜诗的意境和创作风格。

预习案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天崩地坼.拆.迁乾坤..弃笔从戎.气(器)宇轩昂..横流..轩.窗涕泗2.根据注解,理解诗歌大意。

【学习过程】一、有感情地朗读。

二、合作探究(缘景明情):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心情是怎样的?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2.赏析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①借助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将作者所表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②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③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作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3.诗歌颈联和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认为诗歌从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吗?请简述理由。

【知识小结】常见的用来概括意境特点的词语:意境是由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组合成的场景,是耐人寻味的诗歌艺术境界。

要准确掌握意境,我们只有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表述常见的意境的词语有: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等。

三、拓展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4课《登岳阳楼》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4课《登岳阳楼》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登岳阳楼》




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题。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所用的艺术手法。
重难点
这首诗前两联以写景为主,而后两联以抒情为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意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触景感怀这一手法。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2分钟)
二、写作背景介绍(2分钟)
三、学生齐读并背诵诗歌。(5分钟)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四、诗意理解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五、质疑、探究(8分钟)
1、“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昔闻:渴望向往已久今昔心情作对照,强调登楼时的喜悦。今上:如愿以偿甚喜
2、赏析“坼”“浮”二字。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六、整体赏析(6分钟)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登岳阳楼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登岳阳楼

科目语文年级高三班级时间题目教学目标登岳阳楼1、经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掌握来领会和品尝诗歌的境界美。

2、学会经过频频朗读、联想一想象去置身诗境,经过意象联缀缘景明情。

重点难点教课要点经过学习本诗,认识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课难点经过学习认识杜甫诗歌的境界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一样风格。

时序教课操作过程设计(要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 ,含课练、作业安排)一、知人论世唐朝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在四川呆不住了,就坐船顺长江东下,到处飘游到荆州也呆不下,又沿洞庭湖向南飘游,这时杜甫已 58岁,还不到60岁,但身体已虚弱不堪了。

右臂偏枯瘦,耳朵聋了,并且是老肺病。

他全家都住在小船上,飘泊不定。

到了岳阳,他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岳阳楼,放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想不到转过年来的冬季,他就在水上的一条小船里溘然长逝,永久停止了歌唱。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如何的感情呢?二、朗诵三、整体感知⒈请用理解晓畅的语言疏导文意。

以前听闻过洞庭湖的盛名,今日登上了岳阳城楼。

吴楚两地被洞庭湖分开在东南两方,日月星斗仿佛在洞庭湖上飘荡。

亲人朋友没有一个字的音信,年迈多病,孤身一人,只有一只船陪伴着自己。

关山以北依旧硝烟四起,倚着栏杆我不由潸然泪下,泪水奔腾。

⒉前两联和后两联所写内容有何不一样?前两联重视于写景状物,后两联重视于叙事抒怀。

四、课内研究⒈颔联写了哪些光景,写景状物有何特色?状写吴楚、乾坤、日月之景。

吴楚两地被广阔浩大的湖水切割于东南 ,苍莽的湖面上,日昼夜夜飘荡着大地长天。

颔联写洞庭湖浩大无际的澎湃气概,境界雄浑阔大,情景雄伟绚丽。

⒉颈联、尾联写了哪些事,抒发了如何的感触?由音信隔离的家事写到老病飘零的孤傲;由战乱未止的国事写到老泪纵横的悲伤;由个人不幸写到国家不幸——出身之悲与国家之忧两订交融。

由身家及至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崇高品行。

新教材高中语文展示课《登岳阳楼》导学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展示课《登岳阳楼》导学案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2.把握意向,体悟《登岳阳楼》中蕴含的情感3.掌握炼字题的答题技巧学习过程:一.因声求气,吟咏声韵(读准字音,找准句读,注意语速语气,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体悟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者在《登岳阳楼》中抒发了什么感情?答: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深入探究《登岳阳楼》中蕴含的情感)杜甫(公元712-770) 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忧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1.读书漫游(712-745)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开元19年,20岁的杜甫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

再漫游齐赵。

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此时的杜甫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746-755)穷困中见民间疾苦天宝六载(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应试,落选。

最后通过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得到一个看守兵器的小官。

不久父亲去世,此后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43岁时幼子饿死。

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让杜甫诗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3.陷贼与为官(756-759)国破家亡中的现实主义。

4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后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47岁丢官入蜀。

建下一所草堂,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

但山河破碎,风雨飘零,好友李白、高适相继离世,杜甫对于现实的思考愈发沉郁。

代表作:《春望》.“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愈发深邃,诗风愈发沉郁。

《登岳阳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登岳阳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登岳阳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登岳阳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编写:朱恒信审核人周次:第十三周 1课时师评___编写时间:2010年11月25日班组:___姓名:___组评:【学习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2、学习本诗从而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的风格。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自主学习】1.导课。

背诵杜甫《登高》,说说本诗选用了意象,营造了意境,抒发了作者情感。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2. 背景补充: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

3、思考①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②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意境?③、颈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④、尾联写出什么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合作探究】4.描写诗中最有意蕴的诗句,100字左右,先组内交流,后优在班上交流。

5. 从内容、意境、情感上总结全诗。

【反馈检测】比较阅读: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6.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第二单元《登岳阳楼》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登岳阳楼》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岳阳楼》导学案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曾被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杜工部。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之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望岳》《兵车行》“三吏”“三别”等。

其诗诗风沉郁顿挫,被人誉为“诗史”。

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对后世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2.背景解读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从“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泊岳阳城下》)看,他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这首诗所记当是第一次,时间大约是到达岳阳之初;另一次是跟岳州太守一同去的,也写了诗,诗题是《陪裴使君登岳阳楼》,从诗中“春泥百草生”句看,时间是第二年春天,因系应酬之作。

面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

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但不消沉,虽沉郁但不压抑。

3.相关知识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相映成趣。

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它始建于公元220 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中唐李白赋诗后,始称“岳阳楼”。

自主学习1.字音识记①坼.( ) ②戎.马()③凭轩.( )2.辨形组词坼( ) 戎()轩()折( ) 戍()杆()3.词语解释(1)吴楚东南坼.: (2)乾坤..日夜浮: (3)老病有.孤舟: (4)亲朋无一字...: 合作探究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可以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麼情是怎样的呢?答: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3.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登岳阳楼菩萨蛮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登岳阳楼菩萨蛮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登岳阳楼菩萨蛮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下瞰洞庭,视野广阔。

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登岳阳楼》这首五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涵着浩然胸怀和沉重痛苦的名篇。

2.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人,唐朝“花间派”代表词人。

其词风格清丽,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著有《浣花集》。

《菩萨蛮》共有五首,此为第二首,写作于词人早年因战乱流落江南之时,全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抒发了词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二、积名句:(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三、鉴赏名句: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译文:吴、楚两地以此划分疆域:东为吴,南为楚。

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点评: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意境开阔,气势雄伟。

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辉映,成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佳句。

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译文: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

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

点评:这两句呼应篇首“游人只合江南老”,但已是“而今识尽愁滋味”之后的深沉喟叹了。

作者一生饱经离乱,江南旧游似乎成为他心目中一方桃花源式的心灵净土,怎不时时魂绕梦牵呢?词人因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登岳阳楼》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虽然只有三百多字,但诗情画意、咏史纪事、倾情吊古,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通过导学案的形式,为学习《登岳阳楼》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一、诗歌背景1. 岳阳楼位于哪儿?为什么杜甫到岳阳楼游览?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境内,它是古代著名建筑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代杜甫游览岳阳楼时,赏景思古,心情激动,写下了这首《登岳阳楼》。

2.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中描绘了岳阳楼周围的自然景色和江湖之美,同时也反映了唐朝的时代背景。

作者在诗中独具眼光地运用了风景描写,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诗歌分析1.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思想和情感?《登岳阳楼》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故国昔日繁荣壮丽的怀念,对当前混乱局面的无奈,以及对自己不幸流落在外的倾诉。

杜甫的怀念侧重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美好,这也是他一贯的论调。

2. 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比喻等。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气势磅礴的对比手法,在表达对时代变革的看法时,通过对比点明了唐代的不足之处。

3. 诗歌结构。

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七律长诗,分四首。

每首分别描写了江南小景、长江大河、唐代时的沧桑巨变和自己难以回到故乡的情感。

整首诗歌结构清晰,意蕴深厚。

三、诗歌的意义和价值1. 杜甫《登岳阳楼》的意义在哪里?这首诗旨在表达诗人对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的思考,以及对那些过去的辉煌和美好的怀念。

同时,也展示了唐代文学的风采和杜甫良好的人文情怀,在文化和思想方面有着很大的价值。

2. 杜甫《登岳阳楼》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现代人同样存在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不公正、劣迹斑斑的现实的不满,而这一点与杜甫的时代是相通的。

因此,学习杜甫的这首诗,对于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和力量,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4登岳阳楼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4登岳阳楼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岳阳楼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登岳阳楼》是高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自主赏析”第三课。

学生通过《必修》单元32首古诗词和《选修》两个单元13首古代诗词作品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单元在诗歌理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体会和理解蕴含在诗歌中的思想情感。

《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历经沧桑,本诗通篇写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是培养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地比较鉴赏杜甫的《旅夜书怀》与《登岳阳楼》,进一步品位诗歌,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思想情感。

二、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考考试说明》及本文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技能(1)了解作者,理解诗歌的内容。

以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理论进一步理解本诗的旨意,了解杜甫及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领悟诗歌韵律,通过“炼字”(“拆”与“浮”)的分析鉴赏,领悟诗歌意境和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诵读法、自主赏析法、质疑解惑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2)把作品放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单元学习要求中,理解作品风格,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比较同时代不同作家表达的不同情感,拓展学生视野,获得诗歌鉴赏的更多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伤时忧世”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2)体会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

4.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一是让学生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二是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一是指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体会炼字的秒处。

例如“坼”与“浮”;二是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体会诗作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登岳阳楼》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复习导入:背诵学习过的杜甫《登高》(必修三)一诗,说说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哀猿、清渚、、归鸟、、长江意境:。

情感:。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了解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三、朗读背诵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3、学生朗读背诵。

集体齐读,再学生个人朗读,试背。

四、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意象:--感受:意象:--感受:意象:--感受: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的第一、二句是句,雄厚有力,开门见山地直说过去只是,今天终于登楼了。

提问: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面对的祖国,自己,国家,可谓,实为之感。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案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案
《旅夜书怀》作于代宗永泰元年,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某某去某某途中。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某某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写作《登高》时,正值767年的重阳节,诗人寓居长江畔的夔州,患有多种疾病,生活也很困顿。768年诗人离开夔州,漂泊在湘江一带,暮冬流寓岳州,登临某某楼而作《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结合书下注释疏通诗歌大意,小对子之间互相纠正。
二、局部探究
2.《登某某楼》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结合诗句作分析。
3.借助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旅夜书怀》的首联和颔联所呈现的画面。
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人写诗都很注重炼字,杜甫尤其如此,在他的这两首诗中,颔联均有精练传神的字,请找出并作分析。
两首诗都是在之后所作,都抒发了观某某楼之感,都写了某某楼洞庭湖的,但在意境上有明显的不同,可在诗尾看出,一个是“涕泗流”,为忧心忡忡,伤感垂暮无力,一个是“舞袖回”,纵是被贬,依旧。在艺术风格上,杜甫注重写实,故诗歌特点 ,而李白性情浪漫,故在表现上想象奇特。
【当堂检测】背诵并默写《登某某楼》、《旅夜书怀》两首诗。
课题:《登某某楼》、《旅夜书怀》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理清诗歌内容及作者思想感情,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鉴赏诗歌中的名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抓关键词,鉴赏诗歌中的名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知识】
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某某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某某,定居某某,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高中语文2.4登岳阳楼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2.4登岳阳楼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来把握体味诗歌内容。

2、熟读成诵来领悟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学习难点】体会杜甫诗“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1、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曾祖时迁居河南巩县(今属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安史乱起,杜甫落人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

因上疏救房瑁,被贬,弃官后奔蜀投严武,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

严武死后,杜甫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大历五年(770)冬死于赴岳州舟中。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立登要路、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

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歌还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其诗“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瘐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为诗中集大成者,风格沉郁顿挫。

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称“李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登岳阳楼》背景简介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旅夜书怀》背景简介公元764年春杜甫被贬辞官后携家人来到成都投奔好友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了生活来源于是乘船东下在从成都到渝州的途中作者写下了这首诗。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4《登岳阳楼》学案设计(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4《登岳阳楼》学案设计(含答案)

《登岳阳楼》学案(新)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诵读诗歌,了解诗人及相关背景;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一诗歌赏析方法,能准确把握诗歌所绘之景及所抒之情。

2.过程和方法:诵读诗歌;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与态度:通过诗歌,感受岳阳楼的风景和人文之美; .激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和探究兴趣。

二、导读1、了解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称杜工部,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在唐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他却只能在漂泊困顿中度过了自己的大部分人生。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登高》等。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风沉郁顿挫,诗艺精湛,影响深远,被称为“诗史”。

2、解题: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3、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时年57岁的杜甫携家眷出三峡,漂泊在今天湖南湖北一带。

这时距杜甫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他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完全靠饮药维持生命。

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今湖南岳阳市)寓居。

一天,杜甫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三、导思1、“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赏析“坼”“浮”二字。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4、自主品析,你觉得诗歌的哪一联写得最好?试作简要赏析。

你觉得诗歌的哪一联写得最好?试作简要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赏析诗歌
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翻译
②“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③概括首联内容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翻译
②“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③颔联侧重写什么?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①翻译
2颈联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
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曹操咏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体现了一种“雄浑阔大”的意境,而杜甫此联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代刘辰翁语)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③颔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杜甫(公元712--770),字,世称,自称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其人有“”之誉,其诗有“”之称。
诗作:“三吏”——《吏》、《吏》、《吏》
“三别”——《别》、《别》、《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②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③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④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⑤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
②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③许 棠:“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④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⑤杜 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⑥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⑦诗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你记住了几副写岳阳楼的名联?
①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教学设计
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答案
编号:
教学课题
课型
主备教师
把关教师
课时
使用时间
《登岳阳楼》
新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
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③试分析颈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面对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既“老”且“病”,郁居木船,飘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不堪言。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诗人抒发了一种忧己伤世无限悲苦之情。
泗县三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
教学课题
课型
主备教师
把关教师
课时
使用时间
《登岳阳楼》
新授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难点
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①翻译
我漂泊江湖,亲朋故旧早不知闻,竟无一字寄给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②颈联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
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清代史学家浦起龙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
③首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翻译
大湖广阔浩瀚把吴楚两地东南隔开,天地象在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荡漾。
②“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坼”,分裂。“浮”,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
教学过程
三、自主学习
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自称少陵野老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四、赏析诗歌
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3翻译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②“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③试分析颈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①翻译
②尾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探究总结全诗
1.概括主旨意境
2.总结艺术技巧
【课外拓展】
1.江南有哪三大名楼?
2.你能背诵出多少句古人描绘洞庭湖的佳句?
①屈 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随堂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