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等带答案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杜甫答案

登岳阳楼杜甫答案

登岳阳楼杜甫答案【篇一:精品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题及答案】/p>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理解选择: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3.下列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登岳阳楼二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登岳阳楼二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登岳阳楼二首》含答案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①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①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绚丽,富有诗情画意。

B.颔联写眼前的湖光山色已被沉沉的暮霭淹没,黄昏时的诗人登临“吴蜀横分地”,抚今思昔,感慨万千,为后文抒情蓄势。

C.颈联中“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

D.“风霜”既指秋色的浓重,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的严峻,一语双关。

2.有人说,因人生经历相似,陈与义诗歌思想情感最接近杜诗,但“杜诗意境更为开阔,陈素来学杜,但远未及”请结合本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谈谈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答案】1.A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同写岳阳楼,本诗从大处着墨,视野宏观,借景抒怀;杜诗今昔对照,虚实交错,书写壮阔景象。

本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老木沧波”是作者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气韵苍凉;杜诗写出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和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陈诗自然有了杜诗那雄阔慷慨的风格。

只不过陈诗以“老木苍波”喻“己悲”之愁绪,侧重表现逃难之危境,吊古之悲情;杜诗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即使在孤舟漂泊之际仍心系国家,显得雄浑大气。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

A.“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壮丽,富有诗情画意”理解错误,诗歌中的“帘旌不动夕阳迟”写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惨淡凄凉,以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秋。

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赏析

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赏析

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赏析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赏析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答案与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岳阳楼(其一)(宋)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②,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④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①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②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③徙(xǐ)倚(yǐ):徘徊。

④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凭危:指登楼。

1.有人认为“‘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请试作赏析。

(5分)2.有人说,虽同为悲秋伤怀,但陈诗不若杜甫深广。

请结合《登高》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6分)参考答案1、作者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相生的手法。

(2分)“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

诗句描绘了静谧而惨淡的夕阳入山图,为下文抒情铺垫了凄凉的基调。

(3分)2、杜诗(《登高》)主题(感情)更深广。

(1分)陈诗侧重表现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虽然此诗也抒发华年不再,生命短暂的暮年感伤,但着重表现的是逃难之危境,吊古之悲情,以“老木沧波”喻“己悲”之愁绪。

(3分)而杜诗则把个人颠沛流离、老病多愁的感伤建立在忧国忧民、担忧社会时局的高尚的个人情操基础之上,即使在身老病重、孤舟漂泊之际老杜仍心系国家、担忧时局、怜悯苍生,故感情更显深广。

(2分)(只要答到类似“陈诗侧重表现个人之悲:亡国之痛、万里漂泊、年华空老;而杜诗则将个人之悲融入家国之悲,且更凸现家国之悲”即可)。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解释下列词语(4分)坼乾坤戎马轩1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境况?(2分)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8.分裂天地代指战争窗户19.诗人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舟为家,艰难度日。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1、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回答问题。

(1)诗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2)联系诗的后四句,体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2、(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浮两个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2)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从”帘旌”到”夕阳”,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面对这样的景色,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由悲从心来.颔联中,”登临吴书蜀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此句仿杜诗中”吴楚东南”意境雄伟, 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怀古伤今,怎能不让人”徙倚”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颈联从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脱胎而来,而又未生搬硬套,”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这样的苍凉气韵,与杜诗中”无边落木潇潇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相同.同样的国破家亡,天涯沦落,此时此刻,杜甫成了诗人患难中的知己,因此,诗中自然有了杜诗中雄阔慷慨的风格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万里来游还远望,三年多难更凭危。

《登岳阳楼》古诗鉴赏及答案

《登岳阳楼》古诗鉴赏及答案

《登岳阳楼》古诗鉴赏及答案《登岳阳楼》古诗鉴赏及答案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诗中“夕阳迟”、“徙倚”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2)“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请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心中的“悲”有哪些方面呢?(3分)参考答案:12. (5分)(1)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徙倚:徘徊 (答对其中一个得2分。

)(2)眼前风霜中的枯朽之木和沧桑之波,令作者触景伤情(1分);回想自己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1分);国家破败、动荡之忧(1分);韶华已逝,难图大事,老大伤悲的落寞。

(1分)(答对一点得1分,最多可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①《登岳阳楼(其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②诗的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其中“风霜”一词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0、(1)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悲伤的落寞情怀。

(2)“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而“老木苍波”更是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1、《登岳阳楼》一诗中“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答:“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

2 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家国之恨,身世之悲融于一体。

3、诗人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愤懑的诗句是: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4 试简要分析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一句所含的深意。

答:“万里”与“三年”对举,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遭遇,充满了无尽忧愤之情。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一、阅读杜甫《登岳阳楼》一诗,完成10~11题。

(9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下列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为律诗。

律诗属近体诗,成熟于唐朝,分五言、七言两种。

B.首联是说久闻洞庭湖大名,今天终于来到。

这与《春夜喜雨》《望岳》开头一样,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我们由此能看出杜甫五言律诗的风格。

C.颔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

D.尾联写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写“我”凭栏眺望之所感。

“凭轩”一句与题目“登楼”遥相呼应,收束全诗,从而使全诗浑然一体。

11.请写出这首诗的抒情诗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6分)答案:10.(3分)B11.(6分)抒情诗句:(2分,每联1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情感:(4分)诗歌后两联写登临之感:战乱不休致使诗人与亲朋之间音讯不通,贫病交加的自己只得生活在一叶孤舟之上,况且北望关山,战乱频仍,唯有老泪纵横。

(2分)这些抒情诗句既抒写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穷愁潦倒、壮志未酬),更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虑)。

(2分)二、阅读《登岳阳楼》,完成5—6题。

(5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

(2分)6、杜甫在面对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时“凭轩涕泗流”,请问这泪水中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3分)答案:5、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1分)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中一般。

(1分)(与句意相符即可)6、对亲戚朋友的眷恋,有年老孤独的悲哀,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但也有无以报国的哀伤(念亲、哀己、忧国三个方面各1分)三、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这首诗歌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答:3、就诗中的颔联写几句赏析的话。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注释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三、译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四、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登岳阳楼(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登岳阳楼(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登岳阳楼(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五、登岳阳楼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1陈与义《登岳阳楼》中的诗句“ ,”从时空跨度上叙事状态,抒写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强烈的愤懑和万般的无奈。

11答案: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12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______和_________融于一体。

文章《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13#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默认分类http:///article/。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答案:11答案: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12答案:家国之恨身世之悲13答案:A篇二: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⑵百废具兴具: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⑷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之: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多义词:⑴①政通人和②至若春和景明⑵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岳阳楼记⒊用原文回答:⑴文中表达作者赞美滕子京的语句是。

⑵表明作者写此记的原由的句子是。

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乃重修岳阳楼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精品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题及答案

精品古诗《登岳阳楼》赏析题及答案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理解选择: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但从整体看来,与全诗联系不紧。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3.下列对《登岳阳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代手法,指战争。

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大襟怀。

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

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

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登岳阳楼》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宿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热泪盈眶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忧伤。

今天,阅读附答案举荐的是“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

认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常常是包含在形象当中含而不露的。

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同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诱和启迪,进而再进行赏析。

这篇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以供同窗们练习、理解和感悟!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解释以下词语(4分)坼乾坤戎马轩1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出了诗人怎么的境况?(2分)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么的思想感情?(2分)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由收拾,仅供参考:18.分裂天地代指战争窗户19.诗人举目无亲,年迈多病,只能以舟为家,艰巨度日。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1、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回答问题。

(1)诗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2)联络诗的后四句,体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么的情怀。

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由收拾,仅供参考:2、(1)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

坼、浮两个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非常壮阔而又生动。

(2)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这篇“登岳阳楼阅读附答案”是由为您搜集收拾,但愿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匡助同窗们掌控语文阅读的特色,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祝同窗们学习进步!。

登岳阳楼 阅读附答案

登岳阳楼 阅读附答案

(1)按内容划分,中国古典诗歌有离别诗、田园诗、咏史诗……这首《从 军北征》属于诗。咏唱“不破楼兰终不还”的 是这一诗歌流派的另一代表 诗人。(2 分) (2)诗中的“行路难”有什幺寓意?(3 分) (3)第二句中的“偏吹”,有的版本用“遍吹”。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 幺?(4 分) 参考答案: (1)边塞诗王昌龄(2 分) (2)“行路难”既指古曲《行路难》也指征途艰难,表达了征人思亲之情。 (3 分) (3)用“遍吹”更好。用“遍吹”,表明这笛声不是孤单、微弱的独奏,而是 彼吹此和、响彻夜空的大合奏,将读者带进了一个悲中见壮的意境中,表现 了这种思乡之情的普遍性。用“偏吹”更好。明明行军艰难,明明思乡心切, 却偏偏在这个时候传来了《行路难》的曲子,这不更增添愁肠吗?这一“偏” 字,更渲染了环境,强化了哀怨悲伤的情怀。(4 分)略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 分) 见梅 【宋】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梅花 【明】宸濠翠妃 锈针刺破纸糊窗,引透寒梅一线香。 蝼蚁也知春色好,倒拖花片上东墙。
登岳阳楼 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 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题 1:概括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小题 2: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概括。(2 分) 参考答案: 小题 1:表达了诗人思念亲友、伤世忧时之情。(意思对即可) 小题 1:描写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雄浑壮阔的景象。 小题 1:根据此诗的背景——诗人此时处在安史之乱后妻离子散四处漂泊的 多病晚年,再结合诗句内容可得出答案。 小题 2:根据诗歌三、四句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 分)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沙漠。

《登岳阳楼》的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的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的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的阅读答案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思想内容】
作者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对亲朋的思念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品词炼字】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诗句中的“坼”、“浮”两字,生动有力地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和气势恢弘的特点。

3.【名句赏析】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从楼上望去,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

诗句虚实结合,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壮阔和恢弘的气势,衬托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精选及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精选及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精选及答案篇一:登岳阳楼(教师版)答案《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导学案教师版《登岳阳楼》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重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诗人的爱国情怀。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诗人以景语作结,揣摩其蕴含的诗意? 4、“缘景明情”的答题技巧描绘自然图景(抓关键诗句、关键词语分析景物特点)想象诗人形象(抓神情动作表述人物形象)追溯诗人感情(由神情追根溯源挖掘人物感情)三、整体感知1、读诗⑴读准字音坼涕泗乾坤戎马凭轩.....⑵读出节奏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⑶读出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把握情感。

⑷背诵2、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3、置身诗境使用说明一、知人论世1、杜甫(712——770),早年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意在踏上仕途,一展宏图。

但朝政腐败,统治者之间明争暗斗,使杜甫的报国宏愿化为泡影。

他一生不为重用。

只做过小官。

弃官后的杜甫处境艰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尽管这样,他仍关注民生疾苦,写下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篇。

2、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这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

当时吐番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

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二、知识链接:1、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碧波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

始建于唐,以宋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而著名。

2、什么叫“置身诗境’呢?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

3、什么叫“缘景明情”呢?在具体阅读某一篇作品时,反复诵读,品味作品中描绘的景或物或人或事,也就是抓住表现作者感情的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

《登岳阳楼》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登岳阳楼》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登岳阳楼》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登岳阳楼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北宋灭亡,此诗写于1128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写景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阔大的视野中推出岳阳楼。

B. 颔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前后两句语意连贯一致,意境宏伟壮丽,令人振奋。

C. “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实际上蕴含着诗人无限的感伤。

D. 尾联的“老木沧波”,既指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又暗指诗人境遇和社会现实。

16.此诗颇有杜甫的“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意境宏伟壮丽,令人振奋'有误)
16.(6分)
①意境沉雄悲壮。

前两联出句取景开阔,对句苍凉悲壮。

②情感深沉蕴藉。

诗人处境窘迫,心系国家安危,感情深沉。

③行文起伏顿挫。

诗人的漂泊之感、遭际之难、岁月之思和家国之优非喷薄而出,乃曲折而至。

(答出一点给2分,其他答案如从音韵、节奏方面回答,盲之成理亦可。

)。

古代诗歌《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北京朝阳2022学年高一下)

古代诗歌《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北京朝阳2022学年高一下)

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注】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是年秋,陈与义流亡洞庭期间作此诗。

12.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杜诗首联以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洞庭湖巨变给作者的震撼。

B. 陈诗第一句中以“东”“西”二字点明了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

C. 两首诗第二联都写到了古地名称,增添了洞庭湖的历史厚重感。

D. 两首诗都通过描写登临所见之景,抒发了真切而又复杂的情感。

13. “夕阳”是古诗中常用的意象。

下列诗句与陈诗中“夕阳”蕴含的情感相似的一项是()A. 采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顾况《春游曲》)B.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韦庄《忆昔》)C.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张耒《和周廉彦》)D. 一溪绿水皆春雨,两岸青山半夕阳。

(端木国瑚《沙湾放船》)14. 明人胡应麟评论陈与义《登岳阳楼》的艺术风格说:“得杜调者也。

”结合两首诗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答案】12. A 13. B14. 答案示例:①陈与义这首诗风格沉郁雄浑,意境开阔宏伟,与杜诗相似。

②情感上,两首诗都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深沉的爱国主义内涵。

杜诗表达了国家边境动荡、自己处境孤危的哀伤忧苦,陈诗抒发了国家沦亡、自己沦落天涯的愤懑悲痛。

③内容上,两首诗描写叙事时空跨度阔大,多用雄壮之语。

杜诗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跨关山,“坼”“浮”写出洞庭湖的浩茫无际;陈诗写景远近结合,将“岳阳楼”和“帘旌”置于洞庭湖、长江和夕阳的宏大背景下,以“吴蜀横分”的典故赋予眼前景物厚重的历史背景,“万里”“三年”写出辗转流亡的苦难愤懑之深重。

登岳阳楼相关试题及答案

登岳阳楼相关试题及答案

登岳阳楼相关试题及答案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借助试题可以为主办方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

你所了解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岳阳楼相关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8.解释下列词语(4分)坼乾坤戎马轩1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境况?(2分)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8.分裂天地代指战争窗户19.诗人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舟为家,艰难度日。

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1、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回答问题。

(1)诗中能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比美的句子是什么?找出这两句中的关键词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2)联系诗的后四句,体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2、(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浮两个字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2)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拓展】【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出处】唐·杜甫《登岳阳楼》。

【意思】过去听说过洞庭湖,今天登上了岳阳楼。

洞庭水:即洞庭湖。

岳阳楼: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楼,坐落于洞庭湖畔,始建于唐。

现在的楼是1984年整修一新的。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过去只是听说洞庭湖,如今真的来到了洞庭湖,登上了岳阳楼。

[例]总想有一天能站在岳阳楼上饱览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壮观。

而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真可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龙志毅《古今多少事——三峡行》)【全诗】《登岳阳楼》。

[唐]。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鉴赏导示】这首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冬。

这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初中语文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与义《登岳阳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诗歌以“”和“”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分)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参考答案:(1)、夕阳迟欲暮时(2分)(2)、B(2分)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注,凭轩涕泗流。

注:关山北,北方边境。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登楼抒怀之作,诗人登上神往己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个人之悲和国事之伤,感慨万千。

B. 从写景的境界来看,颔联虽然广阔宏大,但不如孟浩然咏叹洞庭湖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高远。

C. “今”“昔”是时间上的对举,呼应了“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的对应,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引发联想。

D. 诗人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互映衬,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2. 请分析颔联所写之景和颈联、尾联所抒之情之间的关系。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情景名句:(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答案】1. B2. ①用洞庭湖的宏阔反衬诗人的孤独,从而引出颈联对年老多病、孤舟漂泊的愁苦之情的抒发;②“吴楚坼”“乾坤浮”隐喻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稳定,为尾联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铺垫。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B项,错在“不如孟浩然咏叹洞庭湖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高远”,本诗的颔联是描写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要求作答。

本题要求“分析颔联所写之景和颈联、尾联所抒之情之间的关系”。

首先颔联写出了洞庭湖的浩瀚无边,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与诗人的世身之悲、国家之忧融合无间,引出颈联对自己晚年漂泊无定的愁苦之情的抒发;“吴楚坼”“乾坤浮”隐喻唐王朝的分裂衰败,为尾联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做了铺垫。

3.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二、阅读下列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①,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①门外楼头:南朝陈后主耽于声乐酒色,尤宠贵妃张丽华,怠于政事。

隋将韩擒虎率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后主与张贵妃等宫人躲入井中,均为隋军所执,国亡。

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1.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千里澄江似练”的“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匹白绢,波光闪亮。

“翠峰如簇”的“簇”字又描绘出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峻峭挺拔。

B.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

C.下片“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2.此词上阙写景,用“画图难足”概括了诗人的观感,请谈谈此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3.词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一句结尾,有什么深刻内涵?试加以赏析。

4.情景名句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D,非“直抒胸臆”2.景物描写远近有致,动静交错,浓淡相宜,比喻形象,描绘出了一幅开阔旷远、奇伟壮丽的金陵傍晚图。

①远近有致。

“澄江”“翠峰”“征帆”远景描绘,“酒旗”“彩舟”“白鹭’近景描绘。

②动静结合。

“澄江”“翠峰”“征帆”静景描绘,“酒旗在西风中飘拂”“彩舟如白云漂浮”“白鹭如从银河中高飞”动景描绘。

③浓淡相宜。

洁白的澄江,翠绿的山峰,彩船,白鹭,色彩浓淡搭配。

④比喻。

澄江似白色绢带,突出其水的清澈,峰如箭头,突出群峰的尖峭。

(至少写出两种手法,每种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共4分)3.作者化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被人们忘记了。

(1分)这三句借古讽今,(1分)委婉地劝告宋统治者莫蹈六朝灭亡覆辙,应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抵御外患。

(1分)用此三句作结尾,寓意深刻,催人警醒。

(1分)情景名句: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诗人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三、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各题。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①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②,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释:①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②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

经年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的一年。

1.下面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B. “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 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 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

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2.“表里俱澄澈”既是上阕写景的总结,也与下阕的抒情遥相呼应,请结合全词说说你的理解。

(6分)3.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

(6分)答案:1、D (3分)(不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

)2、(6分)“表里俱澄澈”概括了天上银河璀璨,湖面波光粼粼,月华星辉与波光水色,上下通明,浑然一体的景象,是对上阕写景的总结;(3分)此外,“表里俱澄澈”与下阕的“肝胆皆冰雪”呼应,表达了自己因谗言而被贬职到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虽遭困境,但依然保持高洁品德,连肝胆都如冰雪般晶莹,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3分)3、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2分)②胸坦荡坏,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2分)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

(2分)四、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游园》的一折戏,写杜丽娘在侍女春香的引逗下违背父母、塾师的训诫,走出深闺,来到家中的后花园,看到一个美丽的新天地的情景时,有下面的两段曲词。

阅读这两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游园(选段)[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①,没揣②菱花③,偷人半面,迤逗④的彩云⑤偏。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云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⑥忒⑦看的这韶光贱![注]①花钿,古代妇女两边的装饰物。

②没揣,没料到。

③菱花,镜子的代称。

④连逗,勾引。

⑤彩云,妇士发髻的美称。

⑥锦屏人,深闺的女子。

⑦忒,太。

1.选出对[步步娇]一节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A.“闲”字修饰“庭院”,表现了女主人公生活环境的特点——寂寥和烦闷,又反映女主人公在“闲”的深闺生活中闲散无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