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新闻学概论》第10章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规范
12
(三)在组织上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我国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 组成部分。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都要自觉服从党的领导,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坚持和完善新闻管理工 作制度。
21
3、贴近群众
就是新闻工作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反映群众的切身感 受,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采用群众喜闻 乐见的形式,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 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 群众能懂的话,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 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代表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新闻批评重在选择 (2)批评报道宜从新闻事件入手 (3)“中性化”操作 (4)“力”与“度”的统一 (5)善始善终,协助问题的解决
34
1、毛泽东同志对新闻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的指示的核心内容是 什么?
(1)“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 党性的表现。”
(2)“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 (3)“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 2、“三贴近”的内涵是什么? “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十 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遵循这一要求,宣传思想战线把“三贴近”作为改进和加强自 身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 3、舆论监督的定义是?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利、公共政策以 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批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
新闻传播的受众——受众的权利
新闻传播的受众——受众的权利定位:新闻传播的受众是新闻信息流程的终端,是新闻信息的收受者,是新闻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又是信息、媒介及传播效果的最终检验者受众是新闻传授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活跃的决定因素。
受众对新闻媒介最经常、最权威的评价就是对各种各样媒介活动的接触程度,即报纸的发行量、电台的收听率和电视台的收视率受传者的特征:1、受传者是无定向的、模糊的2、受众获知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不可避免的对各个媒体进行比较分析3、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的选择,新闻信息的传播接受不具有强制性4、新闻传播的预期效果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受众对信息的心理反应和行动5、在新闻信息的传授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反应,他们所表示的意见及其所采取的行动,构成了传播过程中信息反馈的来源6、受众既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主体,又是一定的社会群体的一员,其行为受群体制约7、受众在接收到信息以后,出于一定的心理需求和人际关系会向他人转述特征新趋势: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是编辑”,既是受传者,优势传者;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既具有受者的角色特征,又具有传者的角色特征受众的特点(荣):1、广泛性成员组合和地域范围的广泛性2、混杂性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的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角度3、隐蔽性受众对于媒介来说是一种笼统、隐蔽的存在传播者对受众的角色期待1、政治经济期待传播者期待自己所选择的信息和所发表的意见能为受众所接受,自己的态度与价值观呢过为受众所认同,从而巩固与提高自己及所在媒介在社会上的威望,在这个基础上获得所期待的各种经济、政治的或者其他的功利收益2、文化规范的角色期待传播者期待通过自己有选择的信息传递,为受众接手之后能成为一种道德的、文化的规范力量,使受传者体会和感觉到社会认同的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规范,并去规范自己和他人的行为3、组织期待或团体期待传播者期待通过自己的传播活动,把受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受众成为自己指挥或指导下的团体的一员受众的分类1、按照媒介类别分类: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2、按照接触的新闻媒介分类:稳定受众、不稳定受众3、按照受众不同信息需求分类:一般受众、特殊受众4、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现实受众、潜在受众5、按照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核心受众、边缘受众核心受众的确立:受众的区域定位、受众的职业和身份定位、受众的年龄定位、受众文化定位受众对媒介的影响1、受众决定着媒介内容的取舍任何媒介的发布都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求出发,任何宣传同样必须从顾及受众所能接受的实际程度出发2、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根据不同地域受众的心理定势和媒介接触习惯的实际出发;受众的文化底蕴决定着媒介的风格3、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新闻媒介不断的追逐满足受众新的需求4、受众的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利之源追逐利润是传媒的基本宗旨和终极目标,传媒将受众卖给广告上获得收入;媒体背后庞大的受众是舆论强大的影响力受众获取新闻事实的途径:1、新闻机构——大众传播2、别人告诉——群体传播和和亲身传播3、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新闻传播受众的接受接受:是对一种事物和观念的容纳,又指接触信息传播后可能产生的反应目的:获知、警戒、认同、做伴、报酬影响受众对新闻传播接受的因素1、明确的接受目的明确的接受目的是受众接触与接收新闻信息的动力2、传播环境:○1媒介自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新闻传播媒介的发达水平、经营管理方式和新闻报道体制○2媒介运作大环境—主要指社会经济发达水平、政治民主化程度和公民文化素质状况3、受众的认知能力:○1新闻作品的结构分析——及时正确的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2新闻文本的分析——了解新闻内涵○3新闻根据的分析——5W受众接受过程的选择的心理反应:1、选择性接触:受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态度对新闻媒介、新闻信息的取舍影响因素:○1功能因素——信息内容(短期、长期)○2结构因素——信息形式(对比、强度等)2、选择性理解:受众总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及思维方式对所接触的信息作出独特的个人理解,使其与原有的认知相互协调而非冲突影响因素:文化背景、经验;性格;主观加入行为3、选择性记忆:由于维持心理平衡与稳定的需要,受众往往只是记住自己所赞同的内容,而忘却不赞同的内容受众接受的从众心理:含义:受众在新闻信息接受中,由于实际上或心理上的压力,而采取同多数人意志信息取舍与信息理解影响因素:知觉情景(清晰度);群体力度(人数、趋向性);人格特征(自信心)好处:尽快的是受众的态度定型,传播活动顺利进行,达到沟通信息、统一舆论的目的缺陷:抑制了受众对于信息接受与理解的创造精神,伤害了少数受众探讨真理的积极性方法:传播者既要利用受众的从众心理,扫清新闻传播的障碍,整合社会舆论;又要尽量避免和减少有探索精神的受众伤害,坚持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注意社会舆论的平衡新闻传播的心理机制1、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心理:求知心理、求新心理、求同心理求异心理、求趣心理、求美心理2、传授双方的心理调和:通过对传授双方的心理定势进行协调,使之处于相对和谐与平衡的心理状况方法:了解研究受众,针对他们的需要、心理状况进行协调;运用心理机制,巧妙地进行协调新闻传播受众的权利受众不仅是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在法律意义上,受众又是公民,在法定范围内享有作为公民应当的一切权利1、知情权定义: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内涵:知情权不是媒介的特权,它是人民权利,受众作为公民,理所当然享有知情权,特别是通过媒介了解公共信息的权利,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的专门从事社会信息整合和传播的公共部门,其行使知情权的权利和义务得以更加明确化和加强2、表达权(表达自由)定义: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内涵:○1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2(媒介接近权)包括针对媒介批评自己的意见提出反驳的权利;参与媒介上的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意见的权利○3公民的表达权是在一定的法律限制范围之内的○4媒介表达自由与受众表达自由之间的矛盾——媒介资源的相对有限3、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内涵:○1受众借助媒介行使舆论监督权○2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我媒介带有一定的“公共性”是其力量的源泉,所以其建议权、监督权是受众作为公民应该享有的自然权利)4、名誉权:受众对自己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名誉)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5、隐私权:受众拥有对个人的身体或日常生活不愿公开的情况的权利6、付酬阅听的消费者权利、机关媒体受众的成员权利、信息传播受众的终端权利受众对信息的反馈来源:新闻机构无法完全垄断新闻传播,所以其行为是受到制约的,这种制约来至于事实和受众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形式为受众对传者的信息反馈反馈的对象:传播者——大众传播机构的传播者、亲身传播和群体传播的传播者反馈的内容:(受众对新闻机构的评价标准)1、新闻机构对他们的新闻需要的满足程度2、新闻报道事物真实性程度3、对事实的判断、解释的正确性程度,即宣传观点正确与否反馈的客观性:反馈是客观存在的,不易传播者的意志为转移,不是传播者可以控制的,反过来传播者受到反馈的制约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知识点:新闻媒介的受众
2018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知识点: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是研究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人类传播现象的学科。
小编整理了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的知识点:新闻媒介的受众,供2018考研学子参考。
第一节受众是谁媒介受众观的衍变伴随着媒介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两者相互作用,又互为因果。
当代新闻媒介变革的每一步在一定意义上都取决于媒介受众观的革新变化。
1、受众是学生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对象。
必须承认,在特定历史时期,针对特定的历史需要,媒介的这种受众观有其不可否认的内在合理性。
但媒介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耳目,是社会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
因此,教育是其附属的功能,不是第一位的,更不是全部的功能。
这就决定了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媒介不能只把受众当作学生,只有在特定时期,承担特殊使命的媒介方才适用。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报纸的内容是指示、命令,报纸是司令员,指导员。
法西斯,“四人帮”期间就是如此。
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3、受众是消费者这是一切商业性媒介最容易接受也最愿意信奉的受众观。
在这里,媒介等同于企业,执行利润最大化原则。
满足受众需要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争取消费者,争取广告,获取最终利润。
存在着二次消费和买卖。
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原则转化为受众群的追逐。
热门最大的共通点是:娱乐。
因此娱乐化成为商业性媒介的共同趋向。
4、受众是公民这是国有或公营媒介的受众观。
把受众看成公民以维护公民权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市场经济内在运作机制在媒介观上的折射和反映。
在西方媒介史上把受众当做公民,在理论上集中体现为社会责任论的出现。
在媒介运作模式上最具代表性的是欧美各国的公共广播电视业,在法律上则突出表现为现代知情权(知晓权)在观念上的提出和在法律上的确认。
第二节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早期对受众作用认识不足,“魔弹论”。
受众以各种形式的反馈向记者、编辑,向媒介的决策者们发出“指令”。
受众对新闻媒介最经常、最权威的评价就是对各种各样媒介的接触程度,即报纸的发行量、电台节目的收听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新闻学概论(10)
传播的互动性——互联网将网络技术、多 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融为一体,同时具有发 布和交流的功能。它可以支持一对一、一对多、 多对多等各种交流模式,而且可以“说”和 “听”,实现传受双方不受时空限制的互动。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不再是一部分人推销给另 一部分人的商品,而是大家共同参与创造的产 物,这就铲平了传统媒介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 所设置的那道深深的鸿沟,满足了人们追求平 等的深层次的心理欲望。
远程登录——用户可以使用远程登录协议 Telnet,通过网络注册到另一台计算机上,用 自己的计算机直接操纵远程计算机,享受与其 本地用户同样的权力。其主要功能是可以检索 远程计算机的数据库。 文件传输——用户可以使用文件传输协议 FTP,通过网络连接上远程计算机,把所需的 文件从远程计算机复制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 地计算机的文件送到远程计算机上。
信息的海量化——互联网上庞大的数据库 使信息储存几乎没有容量的限制,因此它能拥 有海量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信息分类科学, 检索方便,缩短了信息交流的周期,对社会发 展和文明进步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网络传播的一些缺陷: 一是必须有相当的硬件设施和投入;二是 对网上新闻还未找到有效的控制途径,新闻的 真实性原则受到严重挑战;三是网络安全令人 担忧(网络犯罪;跨文化交流等)。
第三节 新媒介——互联网等
“新媒介”永远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今天 所说的新媒介主要指伴随着卫星通信、数字化、 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 型传播媒介,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 道有线电视,文字、音像的电子出版以及作为 信息高速公路之核心的互联网等。
一、互联网的诞生
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研究人员把四台电 脑联在一起时,开发出军用的计算机网络 ARPAnet,这就是最初的交互通信网。
媒体受众的名词解释
媒体受众的名词解释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对于人们的生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媒体并不是独自存在的,它需要与受众互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因此,媒体受众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
本篇文章将从定义、分类、特征等方面对媒体受众进行解释和探讨。
首先,媒体受众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利用媒体产品获得信息的个人或群体”。
这个定义涵盖了媒体受众的基本特征,即他们是通过媒体来获取信息和娱乐的。
这些信息和娱乐可以来自各种媒体形式,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媒体受众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年龄、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媒体的受众。
其次,媒体受众可以根据其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分类。
传统媒体时代,人们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来获取信息。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受众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和参与讨论。
这种多样化的媒体形态使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同时,根据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互动程度,媒体受众也可以分为被动受众和主动受众。
被动受众更多地以接受信息为主,而主动受众则更加积极地参与和创造内容。
不同种类的媒体受众还具有不同的特征。
首先是年龄特征。
老年人更喜欢传统媒体的形式,如电视和报纸;而年轻人则更加倾向于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
其次是兴趣爱好特征。
媒体受众根据自己的兴趣,如音乐、电影、体育等不同领域,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体形式。
此外,教育背景、地理位置等也会对媒体受众的行为产生影响。
除了以上的特征之外,媒体受众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是信息获取和传播的便利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其次是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
媒体平台通过用户数据分析和算法,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另外,媒体受众之间也存在着社交交流的特点。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受众可以通过点赞、评论、分享等方式,与他人共享和讨论自己喜欢的内容,形成了一个互动的社区。
《新闻学概论》11.7受众和媒体认知
(4)能够识别信息真伪、节目好坏以及媒介优劣,对媒体保持一种 独立判断的态度。
(5)能够理解媒介的生产过程和传播过程,明白媒介生产过程,传 播过程中的特殊语境,包括不同的国情、不同形势、不同境况。
新 闻 学 概 论
新闻媒介的受众
受众和媒体认知
媒体认知是指受众自身如何认识媒体,如何定位自身与媒体 的关系。受众的媒体认知,包括5项内容:
(l)能够意识到媒介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但有正面的、积极的, 也有负面的、消极的。
(2)能够理解媒介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从而能正确选 择自己所需要的媒体。
不同的受众对媒体有不同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媒体 就有不同的期待和不同需求,从而对媒体 产生重大影响。
一、受众的媒体认知事关国民素养
二、受众的媒介认知直接关系媒体的改革 和发展
三、受众的媒体认知影响着国家新闻政策 制定
讨论:如何理解有什么样的受众就会有什么 样的媒体。一个国家受众的媒体认知水平决 定着一个国家的媒体水准。
新闻概论受众的名词解释
新闻概论受众的名词解释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新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途径。
而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受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闻概论受众可以被解释为在新闻传播中接收和理解新闻信息的群体或个体。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新闻受众?答案是,任何对新闻感兴趣并能够接收、理解和反馈新闻信息的个体都可以成为新闻概论受众。
这包括不同年龄、职业、教育水平、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的人群。
首先,新闻概论受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样性。
在一个社会当中,人们具有不同的兴趣、需求和偏好。
因此,新闻内容需要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定制。
例如,在一份报纸或新闻网站上,可以有不同的版面或频道,以满足不同受众的兴趣和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报纸或新闻网站会设立体育、娱乐、财经、健康等专门的版块。
其次,新闻概论受众具有信息需求。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和获取途径也不断变化。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应用和电子邮件等多种渠道接收新闻。
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受众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新闻形式,如文字、音频、视频等。
因此,新闻媒体需要不断创新,并及时关注受众的需求变化,以保持受众的兴趣。
此外,新闻概论受众在新闻传播中还扮演着反馈的角色。
与传统媒体不同,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的受众更加主动和参与。
他们可以通过评论、分享和点赞等方式表达对新闻的看法和态度。
这不仅给予了受众话语权,也对新闻媒体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信号。
新闻媒体可以根据受众的反馈来改进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内容,进而增加受众的参与感和信任度。
除了以上讨论的个体受众,还有群体受众也是新闻概论受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特定的时刻和事件下,人们会团结在一起,形成特定的受众群体。
例如,在重大社会事件、体育赛事和选举中,人们往往会聚集在一起观看新闻报道,并通过社交媒体互动交流。
这些群体受众对新闻媒体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因此,新闻概论受众是指在新闻传播中接收、理解和反馈新闻信息的群体或个体。
《新闻学概论》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
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
2、发展传播学:发展传播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其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务、服从、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
3、党报理论:党报理论最早起源与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
党报理论的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
第二章:新闻活动1、新闻活动: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们传播和获取新闻的活动。
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第三章:新闻1、新闻:新闻有两种并行不悖的定义:新闻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表达了新闻的形式是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表达了新闻的实质是信息。
2、新闻本源:新闻本源指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客观依据。
这一概念最早由陆定一在《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并对这一概念做了唯物主义论述,认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
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新闻是事实的派生物,对事实进行能动的反映。
3、`4、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
一般包括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新闻事件的经过,即5W1H。
5、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
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突然爆发的战争等。
突发性新闻通常有明确的发生时间6、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
《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journalism课程编码:050320222总学时:32 学分:2适用对象: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三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本课程是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科基础课程。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理解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掌握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为其今后从事新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理论课程,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新闻学和新闻传播活动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了解新闻学1-2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1-3了解新闻及其传播的必要性1-4熟悉新闻传播这种社会现象重点: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难点:新闻及其传播的必要性第2章:新闻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2-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定义2-2了解新闻本源2-3熟悉新闻要素和类别重点: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的定义难点:新闻本源和要素第3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3-1了解新闻与信息3-2熟悉新闻与宣传3-3掌握新闻与舆论重点:新闻与信息、新闻与宣传难点:新闻与舆论的关系第4章:新闻事业的产生及性质和特征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4-1了解中国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4-2了解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4-3了解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重点:新闻事业产生的过程和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难点:了解历史对理解当今新闻事业的关系第5章:互联网与新媒体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5-1了解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兴起5-2掌握互联网与新媒体引发的新问题5-3熟悉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传媒新业态重点:互联网与新媒体引发的新问题难点:新的传媒业态的出现和研究第6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6-1了解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6-2了解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6-3熟悉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6-4熟悉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重点:新闻事业的发展难点: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第7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7-1了解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7-2了解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7-3熟悉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重点:新闻事业的功能、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难点: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第8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8-1了解新闻自由的含义8-2熟悉新闻法规重点:新闻自由难点:新闻自由是相对的自由第9章:新闻选择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9-1了解新闻学是一门选择事实的艺术9-2熟悉新闻选择的标准9-3掌握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重点:新闻选择的标准难点: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第10章:新闻媒介的受众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0-1了解受众是谁10-2熟悉受众的特点10-3掌握受众的权利重点:受众在新闻产生和传播过程中的地位难点:认识受众第11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1了解新闻专业理念11-2熟悉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11-3掌握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重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修养难点:新闻的专业理念第12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和中国的新闻改革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2-1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12-2掌握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重点:中国新闻工作的特殊性难点: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三、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为40,其中理论学时40。
新闻媒介的受众
新闻媒介中受众的权利
• [1] 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等,是指公民获取 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在新闻传播领域, 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例如: 在我国,公民享有对政府财政支出的知情权,公民就可以通过网络去 监督政府廉洁从政,从而行使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 6.按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
受众。
其实受众群体的细致划分还有很多方法,这不仅说明了 受众组合情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重要的是,这种为 媒介的受众定位提供了详细的参考体系。
受众在新闻媒介中的作用
• 1)决定着媒介内容的取舍
• 2)决定着新闻媒介定位风格 • 3)决定新闻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利
新闻媒介受众的特点
• 1、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是面
向全社会开放的。从广义上来讲,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是新闻媒介现实 或潜在的受众群,无论种族¸性别¸年龄¸职业,这时他们都只有一个共 同的身份——新闻媒介的受众。
• 2、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成员广泛的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
•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
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成 不同的次属群体。
• 3.按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
稳定受众。有固定习惯接触媒介的受众称为固定 受众,相反,偶尔接触媒介的受众称为不稳定受 众。
• 4按受众不同信息需求,可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
• [3]批评建议权与监督权 • 批评建议权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作为一个公民有权向国家机关 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或一 些建议性意见。
新闻媒介的受众
•新闻媒介受众概述
•新闻媒介受众类型
•新闻媒介受众心理与行为分析目
•新闻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录
受众定义与特点
信息接收者
反馈提供者
市场决定者
03
02
01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
提高传播效果
受众研究能够揭示受众的新闻消费习惯和趋势,推动新闻媒介在内容、形式、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
促进新闻创新
维护公众利益
受众研究的重要性
按照人口统计学特征分类
年龄
01
性别
02
教育水平
03
价值观
受众的价值观会影响他们对新闻的关注和态度。
例如,一些重视环境保护的受众可能更关注环保新闻,并对环保政策的变化产生
强烈反应。
政治立场
受众的政治立场会影响他们对新闻的选择和解读。
不同政治立场的受众可能关注不同的新闻来源,并对同一则新闻产生不同的观点
和反应。
情感需求
受众的情感需求也是影响他们选择新闻的重要因素。
一些人可能
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引发强烈情
感反应的新闻,如悲剧、冲突等。
按照心理特征分类
社交媒体用户
传统媒体受众
跨平台用户
按照媒介使用行为分类
求知心理娱乐心理认同心理
批判心理
受众心理特征
新闻选择行为
新闻参与行为
新闻反馈行为
新闻接收行为
受众行为分析
深度解读
客观公正
真实性保障
提高新闻品质
1 2 3跨平台传播多媒体呈现互动性增强
创新传播方式
03社群运营
01
个性化推荐
02深度报道
增强受众粘性。
新闻学中的新闻传播对象与受众研究
新闻学中的新闻传播对象与受众研究新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的内容涵盖广泛,其中新闻传播对象与受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传播对象和受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新闻从产生到传播和接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对象和受众的定义、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新闻传播对象是指新闻故事中的人、事、物等,也可以是社会群体、机构或组织。
在新闻报道中,传播对象是主要的报道内容,其选择和呈现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效果和受众的接受程度。
因此,新闻传播对象的选择和呈现是新闻报道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为了研究新闻传播对象,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是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其次是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客观且可量化的结论。
此外,还可以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对新闻传播对象进行深入了解。
除了新闻传播对象外,受众也是新闻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受众是指接收和关注新闻内容的人们,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指导因素。
了解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新闻从业者更好地进行新闻报道和传播。
为了研究受众,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是问卷调查,通过向受众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新闻内容的喜好、需求和接受程度。
其次是深度访谈,通过与受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观点、态度和需求。
此外,还可以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和实施新闻报道的实验,研究受众的反应和接受程度。
在研究新闻传播对象和受众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影响因素。
首先是社会文化因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对新闻传播对象和受众产生影响。
其次是科技发展因素,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新闻传播对象和受众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再次是政治和经济因素,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新闻传播对象和受众的研究产生影响。
总结起来,新闻传播对象与受众的研究是新闻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新闻学概论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受众对于新闻媒介决定性影响的表现
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
程
第二节 新闻媒介受众的特征
广泛性 混杂性 隐蔽性
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和群体 信息需求变化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 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急需求,求新、 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
第五节 受众的权利
总的说来,受众作为公民在信息传播 领域内应有的权利,即受众通过新闻 媒介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权利 。
一、知情权
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 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 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
具体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 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 生父母等)。
不论是媒介整体还是其分设栏目、频道, 受众定位的总体指导原则都是同一的,即 宽窄适度,范围适中。
核心受众确立过程中主要考虑 的要素
1、受众区域定位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3.受众的年龄定位 4.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媒介核心受众定位的要素还有不少,如性 别、民族等。
但最重要的就是区域、身份和职业、年龄、 文化教育程度这四个要素,它们是任何时 候、任何媒体受众定位所必须考虑的决定 性要素。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一节 受众新闻媒介的 积极参与者
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 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 化而来,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 受者。
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 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 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 和电视的观众。
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 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新闻学中的媒介效果与受众反馈
新闻学中的媒介效果与受众反馈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与传媒的学科,探讨了新闻媒介对受众产生的效果以及受众对媒体的反馈。
媒介效果和受众反馈是新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对于理解新闻传播的影响以及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有着重要意义。
媒介效果是指媒介对受众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在新闻学中,媒介效果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媒介对受众态度和认知的影响。
新闻报道常常通过表达和解释事件、事实和观点来引导受众对某一问题的态度和认知。
研究发现,媒体的报道方式、立场和语言等因素都会对受众的态度和认知产生影响。
例如,一篇报道中使用了情感化的语言,可能会引发受众的情绪共鸣;而报道中出现的偏见或误导性信息则可能影响受众对事件的看法。
其次,媒介对受众行为的影响。
新闻报道往往会对受众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
比如,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报道可能会促使受众采取相应的行动,如减少能源消耗或参与环保组织。
然而,报道的效果也取决于受众的个体差异、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因素。
第三,媒介对受众情感的影响。
新闻报道可以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如悲伤、愤怒或喜悦。
这种情感共鸣有助于激发受众的关注和参与。
然而,媒体的情感表达也可能引发受众的情绪消磨,甚至产生情绪亢奋的现象。
因此,媒介效果的研究需要考虑不同情感因素的作用。
除了媒介效果,新闻学也研究了受众对媒体的反馈。
受众反馈是指受众对媒体内容、报道方式以及媒体组织等方面的评价和反馈。
受众反馈对于媒体组织和新闻从业者来说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受众需求、优化报道内容和提高媒体形象。
受众反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受众对媒体内容的评价。
受众对媒体内容的评价包括对报道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和时效性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受众的反馈,媒体可以得知报道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其次,受众对报道方式和表达形式的评价。
受众对新闻报道的方式和表达形式有不同的喜好和偏好,对于报道的语言、图像和视频等方面的评价可以帮助媒体进行更好的宣传和传播。
新闻媒介与受众如何理解媒介效应与受众反馈
新闻媒介与受众如何理解媒介效应与受众反馈在当代社会中,新闻媒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向公众传递信息,还对受众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体现在新闻媒介效应和受众反馈两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新闻媒介效应的定义、类型以及受众对其理解,以及受众反馈在新闻媒介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新闻媒介效应的概念。
新闻媒介效应是指新闻媒介对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它涵盖了广告、宣传、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并可以通过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在线平台等多种形式展现。
新闻媒介效应可以分为认知效应、态度效应和行为效应。
认知效应主要是指新闻媒介对受众认知水平和知识面的影响。
通过新闻报道,受众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社会事务和事件,从而拓宽其知识领域。
态度效应是指新闻媒介对受众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新闻报道往往能够塑造受众对某一特定议题的态度,并可能改变其原有的价值观念。
行为效应主要是指新闻媒介对受众行为方式和决策的影响。
例如,新闻报道中的某种观点可能会影响受众的购买决策或者投票选择。
关于新闻媒介效应的理解方式,受众可以采取不同的态度。
首先,有些受众对新闻媒介效应持认同态度。
他们相信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新闻媒介的报道可以塑造公众的认知和行为。
这类受众更容易受到媒体的舆论引导,对新闻报道持较高的信任度。
其次,一些受众对新闻媒介效应持怀疑态度。
他们相信个体对信息的解读和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主导性,而且新闻报道可能存在偏见和误导。
这类受众更倾向于对新闻报道进行批判性思考,对媒体的观点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除了新闻媒介效应外,受众反馈也是新闻媒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报道的反馈通常是通过投诉信、读者来信等形式来表达。
而在互联网时代,受众反馈更加多样化,包括评论、转发、点赞、举报等。
受众反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受众反馈可以提供新闻媒介对报道的改进指导。
通过受众的反馈,媒体可以了解到受众对新闻报道的期望和需求,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性质解析
《新闻学概论》——新闻媒介的性质解析新闻媒介是指传播新闻信息的工具和平台,包括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等。
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共同的性质。
首先,新闻媒介是一种信息传播工具。
通过新闻媒介,新闻信息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扩散和传播,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并且能够跨越地理和文化的限制,使得信息能够迅速传递给全球的受众。
其次,新闻媒介是一种话语权的工具。
在社会中,媒体拥有重要的话语权,能够选择和制定新闻内容,决定了哪些信息被传递给受众,从而影响了公众的认知和思维。
这种话语权的行使需要媒体具备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标准,不能滥用话语权,造成社会的混乱和不稳定。
第三,新闻媒介是一种社会化的媒介。
新闻媒体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工具,也是社会公共领域的一部分。
媒体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
它可以通过报道真实的社会事件和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递社会的价值观和观念。
第四,新闻媒介是一种商业化的媒介。
在现代社会中,媒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产业。
通过广告和赞助等形式,媒体可以获取经济利益,并且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
这也导致了新闻媒体面临着利益和道德之间的冲突,需要平衡商业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最后,新闻媒介是一种互动的媒介。
与传统的单向传播媒介不同,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互动和多元化。
受众可以通过评论、分享和点赞等形式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这种互动性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多样化和开放,也增加了新闻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
总之,新闻媒介具有信息传播、话语权、社会化、商业化和互动性等多重性质。
了解和分析新闻媒介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并且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评价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众对于新闻媒介决定性影响的表现
?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
程
第二节 新闻媒介受众的特征
? 广泛性 ? 混杂性 ? 隐蔽性
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和群体 信息需求变化
?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 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急需求,求新、 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
曾经轰动全国的刘涌特大黑势力团伙案在 8月15日作出终审判决。一审被判处 死刑的“黑道霸主”刘涌,被改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二审维持原判。判决结果 披露以后,舆论大哗,不仅网络上爆发了各种形式的声讨与争论,一些传统媒体 也连续对此表示质疑。
思考与练习
? 1、受众对于新闻媒介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 现在哪些方面?
第五节 受众的权利
? 总的说来,受众作为公民在信息传播 领域内应有的权利,即受众通过新闻 媒介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权利 。
一、知情权
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 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 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
具体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 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 生父母等)。
? 不论是媒介整体还是其分设栏目、频道, 受众定位的总体指导原则都是同一的,即 宽窄适度,范围适中。
核心受众确立过程中主要考虑 的要素
? 1、受众区域定位 ?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 3.受众的年龄定位 ? 4.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 媒介核心受众定位的要素还有不少,如性 别、民族等。
? 但最重要的就是区域、身份和职业、年龄、 文化教育程度这四个要素,它们是任何时 候、任何媒体受众定位所必须考虑的决定 性要素。
? (3)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稳定 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 (4)按照受众不同信息需求,可分为一 般受众和特殊受众。
?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 实受众与潜在受众。
?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 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第四节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 总体上,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主要包括一 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媒体的各个分设 栏目、频道等方面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 内容。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第一节 受众是新闻媒介的 积极参与者
? 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 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 化而来,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 受者。
? 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 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 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 和电视的观众。
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 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
边听广播边看报
二、表达权
? 从一般意义上说,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 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 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 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 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
? 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 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 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 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
? 受众的权利远不仅上述几方面,诸如受众 选择权、传播服务保障权等都在其列,但 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任何时候都是 媒介受众权利的核心。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刘涌死刑 决定执行死刑
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3年12月18日在辽宁锦州提审沈阳黑社会“刘涌案件”,这是 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对一起普通刑事案件进行提审。
读者来信
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 第一,是受众通过和借助新闻媒介对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公共领域内的部门和各项 活动依法行使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即 受众借助媒介行使的舆论监督权。这部分 权利与媒介享有的新闻自由权是重合的, 也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组成部分之一。
? 第二,是受众针对新闻媒介的活动所行使 的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我国宪法中明 确保障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 务活动的批评建议和监督权,针对我国新 闻媒介的特有属性,公众自然有权依法监 督其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 2、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变 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3、在核心受众确立过程中,主要考虑哪些 方面的要素?
? 5、受众的权利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 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 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第三节 受众的细分
?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可简单地划分为 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 。
?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 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 平等再划分成不同的次属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