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1课时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1课时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1课时 染色体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我们知道,进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有性生殖的生物在性成熟后都要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什么分裂方式产生的呢?本课时将探讨这方面的内容。

解决学生疑难点一、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类型1.概念当细胞处于分裂期时,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高度螺旋化和反复折叠,形成的线状或棒状小体。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中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成分和功能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构成,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

3.染色体的类型(依据着丝粒的位置划分)4.特点(1)对于同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位置等都是相对恒定的,它们是人们识别染色体的重要标志。

同一生物体的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目也是恒定的。

(2)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结合如图分析:1.该细胞中分别含有几条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几个DNA分子?答案3条染色体,6条染色单体,6个DNA分子。

2.图中有几种染色体?答案根据大小和着丝粒的位置可判断有3种。

3.根据着丝粒的位置,①~③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染色体?答案①②是中间着丝粒染色体,③是端着丝粒染色体。

知识整合复制后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的位置可判断染色体的种类。

1.下图表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是( )答案 B解析A、C为端着丝粒染色体,B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2.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DNAB.染色质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类似于CO2与干冰C.同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数目等都是人们识别染色体的重要标志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答案 D解析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中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类似于CO2与干冰。

二、减数分裂中的核心概念1.减数分裂概念(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二节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教案(1)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生

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二节 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教案(1)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生

第二节基因伴随染色体传递该部分内容是必修二的第二章节,是整个必修二部分的重点及难点部分。

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如下:根据基因和染色体在生殖过程〔配子形成和受精〕行为的一致性,推断出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在染色体上,及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可以圆满的解释孟德尔定律;等位基因杂形成配子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等位基因也会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由此表现出子代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

本节教材在认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基础上,认识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

掌握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掌握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1.教学重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2.教学难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生殖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一致性。

PPT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的活动1通过PPT,给同学介绍科学史实,引入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学的活动1分析、回忆教师活动2介绍萨顿学说,发现染色体与孟德尔提出的基因的行为变化一致学生活动2 自己记录,学习教师活动3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基因的关系学的活动3教的活动4萨顿的假说,并没有实验证据支持,从而因此摩尔根的实验学的活动4 记录,学习教的活动5根据提供的资料,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分析摩尔根的实验(1)资料1 在20世纪初期,生物学家已经在一些昆虫的细胞里发现了性染色体。

(2)资料2 萨顿假说:基因可能在染色体上(1902-1903)(3)资料3:1910 年 5 月,摩尔根果蝇室的大群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对于这只后来在科学史上非常出名的昆虫,摩尔根使它与野生型红眼雌蝇交配而留下了后代。

学的活动5分析、回答教的活动6通过一步步分析,摩尔根得出结论:历史上第一位将基因〔白眼基因w)定位在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上的科学家,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倒络整合婆点整合网络构建精(卵)原纳胞染色体虹制初级精(卵)即細胞联會、㈣分协(迪)同源變色体伽抉缀衲(剜母细胞抒吃拉分贺. 染色体与遗传衲细胞〔貼细胞) 精子弗细胞受特即基因在染色伸上性诰邑体与佯性遗ft考点突破I考点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分析核心强化僦类旁通【名师解读】1 •有关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情况的归纳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1)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种。

(设某生物含n对同源染色体,不考(2) —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数为2种。

(3) —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数为1种。

(4) 一个雄性生物或多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有2n种。

⑸一个雌性生物或多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有2n种。

(6)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是1种(无交换发生时)。

2•根据染色体组成判断配子来源的思路与方法(1) 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 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3) 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3•细胞分裂异常产生的子细胞分析(1)有丝分裂异常(以A、a所在染色体为例)(2)减I 分裂A a 所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 X Y 未分离----------------- 产生T 体细胞AaBb ---- >配子AaB 或 Aab【典例剖析】1 •基因型为AaXY 小鼠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Y 的配子,A 、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A. AY aX\ aX 1B. A X\ aX\ aYC. A 乂、aX\ AYD. A 乂、aX 1、Y解析 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 2种4个精子。

现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AY 的配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AY aX 1、aX 1。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概念教案浙科版必修2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概念教案浙科版必修2

第1课时 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概念雌雄性别的差异是生物界最普遍的现象。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为什么生物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大约为1∶1,而且有许多遗传现象总是与性别有关? 解决学生疑难点一、染色体组型、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1.染色体组型(1)概念:又称染色体核型,指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2)作用: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

(3)特点:有种的特异性。

(4)应用: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也可以用于遗传病的诊断。

2.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1)染色体的两种类型(2)XY 型性别决定①染色体组成⎩⎪⎨⎪⎧雌性个体:常染色体+XX (同型)雄性个体:常染色体+XY (异型)②人类性别决定的图解下图是人类的染色体组型,据图分析:1.甲、乙中表示男性染色体核型的是哪个?为什么?答案 甲表示男性,因为第23对染色体形态不一样,表示的是X 和Y 染色体。

2.人的性别比例为什么接近1∶1?答案 从性染色体上分析:男性为异型的性染色体组成(XY),其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X 、Y 两种类型的精子;女性为同型的性染色体组成(XX),只产生X 一种类型的卵细胞;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后代出现XX∶XY=1∶1。

3.人的性别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决定的?对性别起决定作用的是哪种细胞? 答案 受精作用时,起决定作用的是精子细胞。

4.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吗?答案 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只有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如雌雄同体的生物(如小麦)就没有性染色体。

知识整合 男性为异型的性染色体组成(XY ),其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X 、Y 两种类型的精子;女性为同型的性染色体组成(XX ),只产生X 一种类型的卵细胞;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后代出现XX∶XY=1∶1;因此人的性别是在受精作用时决定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精子细胞。

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只有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必修2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必修2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一、课标内容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5.概述伴性遗传。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8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教学重点是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精子、卵细胞的形成以及受精作用的过程;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关键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目的变化。

可在已有知识(如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结合实例探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子代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和连续变化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困难,可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变化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教科书中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通过讨论列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

关于受精作用内容的教学,可从染色体数目在前、后代体细胞中的恒定性引入,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与实质。

其中配子形成的多样性可由生物的多样性引出,并结合减数分裂过程,讨论配子多样性产生的原因。

为了突破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这个教学难点,可进行识图与作图,明确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也可以绘制出一张综合性的曲线图,包含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等现象。

(2)“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教学重点是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孟德尔规律的细胞学解释;教学难点是孟德尔规律的细胞学解释。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充分的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

为了能更好地突破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可采取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明白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再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进行解释,形成正确的遗传学观点。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2017_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1)按前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割裂图像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割裂图像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细胞核中有________个DNA分子。
(2)患病男孩:这种情形下得第一计算群体发病概率,再计算患者中男孩占患病者的比例。因为患者中也是男女各半,因此只要将群体发病概率乘以 ,确实是患病男孩的概率。即患病男孩概率=患病女孩概率= ×患病小孩概率。例如:
P AaXX×AaXY

F1 aa( XX和 XY)
那么F1为aaXY的可能性为 × = 。
(3)若是男患者的父亲或儿子不是患者,那么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如图C。
第三步:判定显隐性关系
(1)双亲正常,子女中有患者,必然是隐性遗传病,如图D。
(2)双亲患病,子女中显现正常的,必然是显性遗传病,如图E。
第四步:常染色体遗传与伴X染色体遗传的判定
(1)在隐性遗传的系谱图中,要紧参照“女患者”。
①若是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那么极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F。
四分体排列在赤道面两侧
减数第二次分裂
①无同源染色体;②染色体数可能为奇数
后期
有丝分裂
移向一极的染色体中有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
移向一极的染色体中无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
①移向一极的染色体中无同源染色体;②移向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奇数
例1 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割裂和减数割裂的部份图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②若是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中有正常的,那么必然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图G。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10课时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Ⅱ)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10课时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Ⅱ)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10课时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Ⅱ)考点一 人类的伴性遗传类型和特点(b/b)1.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1)下图为人类血友病的家系图,据图分析:血友病是一种位于X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其发病特点是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

这是因为男性只有一条X 染色体,X bY 即可发病,而女性有两条X 染色体,只有X b X b才会发病。

(2)血友病的相关基因型(3)根据以下遗传图解判断(1)概念:由X 染色体携带的显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如抗维生素D 佝偻病。

(2)特点:连续遗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病,母女病;女正,父子正。

3.伴Y 染色体遗传(1)概念:由Y 染色体携带的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如外耳道多毛症。

(2)特点:只能在男性中表现,由父传儿,儿传孙。

1.(2016·10月浙江选考)调查发现,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女性无此症。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症属于X 连锁遗传B .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 .患者的体细胞都有成对的外耳道多毛症基因D .患者产生的精子中有外耳道多毛症基因的占1/2解析 根据题干描述可知该外耳道多毛症的遗传属于伴Y 遗传,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中含X 染色体的和含Y 染色体的各占一半,其中含Y 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

答案 D2.下图为某家族的系谱图,患者为红绿色盲(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A.1号B.2号C.3号D.4号解析7号为X a Y,其中X a来自5号,又因为5号的父亲1号正常,故5号的X a来自2号。

答案 B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征是凝血时间延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系谱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耳道多毛症遗传系谱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 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医学实践中的应用(c/c)1.生产实践中,常选取性染色体同型的隐性个体与性染色体异型的显性个体杂交,通过子代的性状表现来区分雌雄。

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何第整合 县二I 呱:上【名师解读】1 •有关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情况的归纳 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1)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 2n 种。

(2) —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数为 2种。

(3) —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数为1种。

(4) 一个雄性生物或多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有2n 种。

⑸一个雌性生物或多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有2n 种。

(6)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是 1种(无交换发生时)。

2•根据染色体组成判断配子来源的思路与方法(1) 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 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3) 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不同 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3•细胞分裂异常产生的子细胞分析(1) 有丝分裂异常(以A 、a 所在染色体为例)||考處澳叢I考点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分析(设某生物含n 对同源染色体,不考(2)减I 分裂A a 所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 X Y 未分离____________ 产牛 ____________T 体细胞AABB ――亠配子AAB----------------- 产生 T 体细胞AaBb --- >配子AaB 或 Aab体细胞AAB B —产T 配子AA B【典例剖析】1 •基因型为AaXY 小鼠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Y 的配子,A 、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A. AY aX\ aX 1B. AX'、aX\aYC. A 乂、aX\AYD. A 乂、aX 1、Y解析 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 2种4个精子。

现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AY 的配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AY aX 1、aX 1。

答案 A 【对点小练】1.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最新整理)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最新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的载体。

2.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有着平行的关系.3.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4.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考试内容必考加试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2)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abab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学说的含义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有着平行的关系;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的载体。

2.学说的依据(1)基因在杂交实验中始终保持其独立性和完整性,而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各期中也保持着一定的形态特征.(2)基因(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也成对存在,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相互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样,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浙江专版)2018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达标验收学案浙科版必修2

(浙江专版)2018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达标验收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一、知识达标|用课标之要求自检所学知识课标要求1 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知识回顾]1.减数分裂发生的场所、概念是什么?2.减数分裂过程是怎样的?各时期有何特点?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用坐标曲线图表示)课标要求2 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知识回顾]1.简要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简要说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课标要求3 举例说明受精过程[知识回顾]1.说出受精过程。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有哪些?课标要求4 概述伴性遗传[知识回顾]1.伴X隐性遗传病有哪些特点?2.伴X显性遗传病有哪些特点?3.怎样对遗传病或相应性状进行概率计算?4.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达标|在综合检测中评价自我(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顺序是( )A.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配对→着丝粒分裂B.配对→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分裂C.配对→复制→着丝粒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D.复制→配对→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分裂解析:选D 减数分裂过程:DNA复制,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形成子细胞。

2.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等动物睾丸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正常分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仅有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两种B.同种生物的次级精母细胞的核DNA分子数和神经细胞的核DNA分子数相同C.同种生物体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等于神经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粒数目相同解析:选A 动物性腺中的细胞既有进行减数分裂的,也有进行有丝分裂的,故高等动物睾丸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不止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两种,还应该有精原细胞。

(新)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8课时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新)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8课时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同步备课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8课时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知识内容考试属性及要求考情解读必考加试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a a1.说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领悟学说的提出要有充分的实验证据,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2.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解释孟德尔定律。

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b b考点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a/a)1.内容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3.具体表现基因染色体独立的遗传单位杂交实验中始终保持独立性和完整性细胞分裂各期中保持一定的形态特征存在形式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即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即同源染色体配子形成时的行为一对等位基因互相分离,每个配子中只含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每个配子只含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两对或多对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地进入配子非同源染色体随机地进入配子4.意义该学说圆满地解释了孟德尔定律。

1.(2017·绍兴选考模拟)下列现象的发现,与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最不相关的是(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C.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受精卵的染色体分别来自卵细胞和精子解析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建立在前,发现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后。

答案 A★基因和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b/b)1.对分离定律的解释(1)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整合提升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知识系统构建规律方法整合整合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1.列表比较法分裂方式比较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性细胞前、中期后期染色体数目变化2n 2n 2n 4n4n→2n2n 2n n 2n nDNA 2c→4c 4c 4c 4c→2c→4c 2c 2c c数目变化4c 2c 4c2.曲线图比较法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曲线变化3.分裂图像比较法(以二倍体动物细胞为例)时期图形分裂方式特有特征前期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①有同源染色体;②联会,出现四分体减数第二次分裂①无同源染色体;②染色体数可能为奇数中期有丝分裂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排列在赤道面两侧减数第二次分裂①无同源染色体;②染色体数可能为奇数后期有丝分裂移向一极的染色体中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移向一极的染色体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①移向一极的染色体中无同源染色体;②移向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奇数例1 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部分图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先后顺序把有关有丝分裂图像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图像的号码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细胞核中有________个DNA分子。

(3)在上述分裂图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图____________。

(4)在上述分裂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图_______。

(5)在上述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的是图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教案2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教案2浙科版必修2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一、教材分析《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综合了染色体的减数分裂行为、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不仅在整本教材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综合的遗传图谱分析题常出现在近几年的学考与选考中,主要考察遗传方式的类型、个体的基因型及患病概率的计算。

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安排为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相关知识,对基因、染色体、减数分裂等概念以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基因是如何遗传的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具备了对一对、两队甚至多对基因的遗传状况进行分析的能力。

再根据对比学习,通过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巩固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减数分裂和受惊作用遗传给后代的情况,也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高一的学生抽象逻辑能力较强,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分析评价能力。

他们的学习动机目的明确,自觉性较高,并对社会现实有关的问题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了解染色体组型的概念,初步认识人类染色体组型;了解性别决定,理解XY型性别决定的方式,能用简单的符号表示遗传图谱;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

培养学生用探究性解决问题和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染色体组型的概念;性别决定的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五、教学方法案例导学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一、染色体组型二、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XY型 ZW型三、伴性遗传2.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
章末整合
考点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分析
【名师解读】
1.有关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情况的归纳(设某生物含n对同源染色体,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1)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种。

(2)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数为2种。

(3)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数为1种。

(4)一个雄性生物或多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有2n种。

(5)一个雌性生物或多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种类有2n种。

(6)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是1种(无交换发生时)。

2.根据染色体组成判断配子来源的思路与方法
(1)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3)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3.细胞分裂异常产生的子细胞分析
(1)有丝分裂异常(以A、a所在染色体为例)
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导致


⎪→体细胞
AABB
――→
产生
子细胞AAAABB →
体细胞
AaBb
――→
产生
子细胞AAaaBb
(2)减Ⅰ分裂A、a所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X、Y未分离减Ⅰ分
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



⎪→体细胞AABB――→产生配子AAB
→体细胞AaBb――→
产生
配子AaB或Aab →体细胞AaX B Y――→
产生配子AX B Y
或aX B Y
(3)减Ⅱ分裂A、a所在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或X染色单体未分开减Ⅱ分
裂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导致




⎪→体细胞AABB――→产生配子AAB
→体细胞AaBb――→
产生
配子AAB或AAb
或aaB或aab
→体细胞AaX B Y――→
产生配子AX B X B
或aX B X B
【典例剖析】
1.基因型为AaX n Y小鼠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Y的配子,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
A.AY、aX n、aX n B.AX n、aX n、aY
C.AX n、aX n、AY D.AX n、aX n、Y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2种4个精子。

现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Y的配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Y、aX n、aX n。

答案 A
【对点小练】
1.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

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
A.1∶1 B.1∶2
C.1∶3 D.0∶4
解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有四条染色体,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生成两个精子。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导致分裂的两个精子都是不正常的,而另一个次级精母正常分裂,生成两个正常的精子,所以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1∶1。

答案 A
2.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 和a 、B 和b 、C 和c 为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精原细胞的精子是( )
A .AbC 、aBc 、AbC 、aBc
B .aB
C 、AbC 、AbC 、abc C .AbC 、aBC 、aBC 、ABc
D .ABC 、AbC 、AbC 、ABC
解析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又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粒分裂,产生的都是相同的精子,所以基因型AaBbCc 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

因此,只有A 选项符合。

答案 A
考点2 探究基因所在位置的实验设计(加试)
【名师解读】
1.探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 染色体上
(1)在已知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可设置雌性隐性性状个体与雄性显性性状个体杂交。

隐性雌×显性雄—⎪⎪⎪ —若雌性子代均为显性性状雄性子代均为隐性性状⇒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若雄性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或雌性子代中出现隐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
在未知显隐性性状(或已知)的条件下,可设置正反交杂交实验。

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2.探究基因位于X 、Y 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 染色体上
(1)X 、Y 染色体结构分析(如下图):
①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B 区段,在Y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②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D 区段,在X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③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A 、C 区段,即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 A Y A 、X A Y a 、X a Y A 、X a Y a 。

(2)实验设计方案:
选取纯合隐性雌与纯合显性雄杂交

⎩⎪⎨⎪⎧ ①若子代雌、雄全为显性,则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②若子代雌性个体为显性,雄性个体为隐性,则基因只位
于X 染色体上
【典例剖析】
2.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雄性个体的体细胞内有一对X 和Y 性染色体,X 和Y 的结构模式图如图中甲所示,其中Ⅰ表示X 和Y 的同源区域,在该区域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是非同源区域,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 和Y 所特有的基因。

果蝇是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果蝇的X 和Y 上分别含有图中乙所示的基因,其中B 和b 分别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性状,R 和r 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B 和b 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区域,R 和r 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区域。

(2)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 和Y 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的是________区域。

(3)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 和b 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 和b 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①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B 和b 基因分别位于X 和Y 染色体上,说明二者位于X 和Y 染色体的同源区域(Ⅰ),R 和r 基因只有X 染色体上才有,说明其位于X 染色体的Ⅱ区域。

在减数分裂时,X 和Y 染色体的同源区域有联会和交叉互换现象,非同源区域则没有。

含有B 和b 两种基因的刚毛雄果蝇基因型可能有两种,即X B Y b 或X b Y B
,要确定B 和b 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可以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X b X b )杂交,然后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答案 (1)Ⅰ Ⅱ (2)Ⅰ (3)①X B Y b 或X b Y B ②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杂交,分析后代
的表现型③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明B和b分别位于X 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毛,说明B和b分别位于Y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
【对点小练】
3.现有一表现型为短尾且稳定遗传的小鼠种群,偶然出现了一只长尾雄性小鼠(不考虑染色体畸变)。

科研人员将这只长尾小鼠与多只短尾雌鼠交配,F1全部为短尾小鼠。

F1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F2中雌鼠全部表现为短尾,雄鼠中短尾和长尾的比例是1∶1,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F2个体表现型可知,控制长尾的基因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确定长尾基因的位置,请从亲本小鼠种群和F1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X染色体的特有区段上或XY的同源区段上
(2)从F1中选取短尾雌鼠与长尾雄鼠杂交得到长尾雌鼠,然后利用该长尾雌鼠与亲本种群中的短尾雄鼠测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4.已知果蝇的直毛与非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非直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答案能。

取直毛雌雄果蝇与非直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非直毛♂,非直毛♀×直毛♂)。

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