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公司战略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本科《企业管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日

诺基亚公司的战略管理分析

前言:诺基亚自创立至今已有148年的历史,它曾经辉煌,如今渐渐暗淡下光辉,淹没在“商场”这个暗流汹涌的海洋中。本文将诺基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投入壮大阶段和衰退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市场外部环境、企业内部资源、企业选择战略进行分析评价。最终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背景介绍:诺基亚,1865年创建于芬兰,当时以造纸为主,后来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领域,最后才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自1996年以来,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市场份额第一。面对新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双面夹击,诺基亚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地位在2011年第二季被苹果及三星双双超越。2013年9月3日,微软宣布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诺基亚手机业务),并获得专利和品牌的授权。

诺基亚手机的生命周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诺基亚因涉及产业过多而濒临破产,而当时的诺基亚总裁以及高层果断地将其他所有产业舍弃,并拆分了传统产业,只保留下诺基亚电子部门,将其他所有传统产业出售,诺基亚集团开始两年的分裂,而此刻的诺基亚作出了自己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抉择。

一、宏观环境分析1992年,诺基亚的决策者以其对移动通讯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抓住了这个绝佳时机,奥利拉和他们伙伴们全力推进GSM通讯标准手机的研发和生产,不断扩大着诺基亚的技术优势。1993年底,局面渐渐明朗,欧洲各国先后开始采用GSM数字手机通讯标准为新的统一标准。

在我国,从事手机产品的生产必须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牌照。截止到2002年底,国内有36家手机企业获得了生产牌照,其中同时生产GSM和CDMA 的12家,只生产 GSM手机产品的17家,只生产CDMA手机产品的7家而不久前,国家开始限制手机牌照的发放,新兴手机厂商在短期内无法获得市场准入权现阶段要进入移动通讯产业只有两种途径:一是等待信息产业部审核下发生产许可证执照,而这往往由于行政的审批而遥遥无期。二是需要从别人的手中买牌照

或者与有牌照的企业合作。

二、行业环境分析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进入威胁、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替代产品压力、买方侃价实力、供方侃价实力。这五种作用力共同决定产业竞争的强度以及产业利润率,最强的一种或几种作用力占据着统治地位并起到关键的作用。例如:假设一个企业不受潜在的进入者的威胁并处于很强的市场地位,如果它面临一个先进的,低成本的替代品,该公司仍将只能获得低收益,即使没有替代品出现也不存在进入者威胁,现有竞争者们的激烈竞争也将限制潜在收益。

诺基亚之所以取得成功,无疑是根据移动通讯行业的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战略方案。

新进入者

对于一个产业来讲,进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该产业进入壁垒的高低,以及产业内的企业对于新进入者准备采取的反击措施。如果壁垒高筑或者新进入者认为产业内的企业会加以坚决地报复,则进入威胁就会较大。

(一)规模经济大规模的经济性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的单位成本随总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规模经济的存在阻碍了对产业的侵入,因为它迫使进入者或者一开始就以大规模生产并承担遭受原有企业强烈抵制的风险,或者以小规模生产而接受产品成本方面的劣势。这两者都不是进入者所期望的,规模经济几乎可以表现在一个企业经营的每一个职能环节中,包括制造、采购、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方面。

规模经济效益当存在整合成本时特别突出,整合成本是指当一个企业生产产品 A 或完成产品 A 的部分经营及部分职能时,同时又具备了生产产品 B 的能力,显然,在竞争中兼顾两种产品的企业相对于仅在一个产品上竞争的企业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对于生产过程中能带来副产品的企业存在着同样的效应,进入者若不能从副产品中获取尽可能高的增量收益而现有企业却均采取这一方式,则进入者将面临着一种劣势。

整合成本通常出现在经营单位能够共享一种无形资产,如品牌和专有知识的情况下,建立一种无形资产的成本只出现一次,只要花些调整修改的成本,从此这种资产便可自由地用于其它业务。这种共享无形资产的情况能够导致非常可观的经济性,国际手机巨头在顾客品牌认知度方面显然要强于我们的国产手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都是老牌的电子企业,由于它们进军国内市场较早,经过多年的经营,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较高的认可度,其拥有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优势自然不在话下。对于我们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人们对国外品牌的这种认知度是他们吸引消费者,争取市场份额的一个巨大障碍。因此从无形资产这一项来说,如果新进入者本身就是比较知名的的企业,那么无疑它们就获得了共享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

(二)资本需求争需要的大量投资构成了一种进入壁垒。特别是高风险或不可回收的前期广告、研发等,不仅生产设施需要资本,顾客信用的建立,库存及启动亏损等都需要资本。在这一点上,移动通讯产业内的现有企业拥有较大的优势,我们所熟知的国际手机巨头都是专门从事移动通讯业务的公司,它们的资金投入往往令其它多元化经营的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三)转换成本转换成本的存在构成一种进入壁垒,即买方由从原供应商处采购产品转换到另一供应商那里时所遇到的一次性成本。对移动通讯产业来说就是消费者从一种品牌的手机转换到另一种品牌的手机时所付出的成本。

手机作为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无论是从外观上,还是从功能上,更新换代都是很快的。一般来讲,消费者经过 2 至 4 年就会更换一次手机,由于现有的手机厂商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在产品性能、价格水平、售后服务等消费者关注的方面都赢得了相当的认可,因此,新进入者若想吸引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应该认识到消费者会承担一定的转换成本。

(四)获得分销渠道新的进入者需要确保其产品的分销,这一要求也构成进入壁垒,在某种程度上产品的理想分销渠道已为原有的公司占有,新的公司必须通过压价,协同分担广告费用等方法促使分销渠道接受其产品,而这些方法的采用均会降低利润。显然,对于一种产品,批发或零售渠道越少,现有竞争对手们对它们的控制越多则产业进入就将越艰难。现有竞争对手可能通过老关系,高质量服务左右了这些渠道,某些特殊的制造商甚至可能独占渠道建立起排它关系有时这种进入壁垒高得难以逾越,以至于新的企业必须建立全新的销售渠道。

产业内的竞争者

现有竞争对手以人们熟悉的方式争夺它们在行业中的地位,他们所采用的战略通常是价格竞争、广告战、产品创新、加强售后服务等。发生这种竞争或者因为一个或几个竞争者感到有压力,或者因为它们看到了改善自身处境的机会,在大多数产业中,一个企业的竞争行为对其竞争对手会产生显著影响,因而可能引起竞争对手们对该行动进行报复或设法应付。这说明,各个公司是相互依存的,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结果是:首先采取竞争行动的企业可能会因此而受益,产业整体的情况也可能得到改善,但是如果这种行动及反击的过程升级,产业中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