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能够识别集合中的元素。
(2)使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使学生能够进行集合的简单运算,如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集合的简单运算。
2. 教学难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和集合运算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实物(如水果、文具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实物(如水果、文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可以组成一个集合。
2. 探究新知(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2)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教师总结:列举法是逐一列出集合中的元素,描述法是用文字描述集合的特征。
3. 巩固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集合,让学生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并集是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组合,交集是两个集合中共有元素的组合。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集合的含义、表示方法和运算。
6. 作业布置(5分钟)(1)课后练习:课本第XX页第X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板书设计1. 集合的含义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教案
教案:《集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的元素,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集合进行分类和比较。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集合的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分类和集合的比较。
教学难点:1. 集合的表示方法,特别是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 集合的分类和比较,特别是找出不同集合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或者图片,用于展示集合的例子。
2. 学生准备纸和笔,用于记录和表达集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集合的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并举例说明。
2. 学生通过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能够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集合的分类和比较。
2.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能够找出不同集合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和比较。
2. 学生通过总结,能够巩固集合的知识,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五、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关于集合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集合的知识。
2.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能够巩固集合的知识,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或者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通过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集合的分类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总结环节,让学生巩固集合的知识,并能够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达。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实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
《集合》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集合》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集合》这一章节准备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我打算从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六章《集合》入手,这一章节主要讲述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具体内容将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和补集)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和不相交集合)。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主要是集合的运算和集合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补集和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则是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集合的模型和图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教室里的学生、水果店的水果等,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定义:我会用黑板和粉笔,详细解释集合的定义,并配合集合的模型和图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会分别讲解列举法和描述法,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跟随我一起练习。
4. 讲解集合的运算:我会详细讲解并集、交集和补集的概念,并用图示和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5. 讲解集合之间的关系:我会讲解子集、真子集和不相交集合的概念,并用图示和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6.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将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运算和关系进行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a. 我班上的学生b. 水果店的水果a. 并集b. 交集c. 补集a. 子集b. 真子集c. 不相交集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运算和关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这一章节的教学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3页的《集合》章节展开的。
具体内容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等。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解集合的含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区分集合和事物。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用集合符号表示给定的集合。
3. 学会进行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和补集等。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集合概念的理解,以及集合运算的运用。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集合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集合卡片、集合图示、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练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学生的铅笔、书本等,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集合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组成的。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我将向学生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如何用集合符号表示给定的集合。
3. 集合的运算:我将向学生讲解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和补集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运算的方法。
4. 小组合作: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
六、板书设计我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运算等,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运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给定的集合,并进行集合运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2.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集合的基本概念。
2.集合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集合的运算规则。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学生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老师用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并引出“集合”的定义。
2. 学习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学习集合的基本概念,如“元素”、“空集”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集合练习,加深他们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4. 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2. 学习继续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的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集合运算规则,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第三课时1. 复习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做简单的总结。
2. 提高老师出一些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错题讲解老师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4.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对集合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集合的运算规则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
下节课需要重点加强集合的运算规则的讲解和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集合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集合。
我们将探讨集合的定义、特点以及集合间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集合。
3. 理解集合间的运算,如并集、交集和补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难点:集合间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集合图示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卡片中的物品。
通过这个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集合的定义,并用集合图示卡片展示不同类型的集合,如数集、几何集等。
同时,解释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3. 例题讲解:挑选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集合的运算过程。
例如,给出一组数字集合{1,2,3},让学生找出它的并集、交集和补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我会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 集合游戏:设计一个集合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例如,学生需要找出指定的集合物品,或者找出两个集合的交集。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会清晰地写出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集合间的运算。
我会用不同的颜色粉笔标出重点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你的家庭成员b. 你所拥有的玩具a. 班级中所有喜欢篮球的同学b. 你的邻居家庭成员答案:1. a. {父母、兄弟姐妹、自己}b. {玩具车、娃娃、拼图}2. a. {喜欢篮球的同学}b. {邻居家庭成员}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或朋友分享所学的集合知识,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集合”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集合”问题》优秀教学设计设计目标本次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数学上册中关于“集合”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集合概念和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首先,通过故事、图片或实物等引入集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让他们理解集合的意义和应用。
例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玩具等,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这些物体可以按哪些特征进行分类,以及一个集合中可以包含哪些元素。
2.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在引入的基础上,教师可向学生介绍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通过简单的例子和图表,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可以用花括号{}表示,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用集合来描述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方法。
3. 集合的分类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示例和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分类方法。
让学生观察一些具体的集合,如一个班级的学生名单、一个果盘中的水果等,从中发现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并将其分为不同的子集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些分类,并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进行表述。
4. 集合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较和对比不同集合之间的元素,让学生探索和发现集合的包含关系、交集和并集等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和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
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以上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互动教学活动,如:- 分组游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和物品进行分类,并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进行表述。
- 探索任务: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集合的知识来解决,如找出一个班级中既参加篮球队又参加足球队的学生有哪些。
- 图形比较: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图形,让他们观察图形的属性和特征,并根据相同属性或特征将其分类成不同的集合。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集合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设计以下评估方式:- 定向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记录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说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难点: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
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
如果与前面的相同就不重复写了,连线就能表示了。
一共写出了14个不同的姓名,说明参加比赛的有14人。
从姓名上如果引出两条线,就说明他两项比赛都参加了。
预设3:把参加两项比赛学生的姓名分别放到两个长方形里,再把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的名字移到一边,两个长方形里都有这三个名字,把这两个长方形的这部分重叠起来,名字只出一次就可以了。
《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使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以集合为主题进行教学。
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第三章第二节《集合》。
该章节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和补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理解并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难点主要是集合的表示方法(描述法)和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集合的图片、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的学生、学校里的老师等,引入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概念:通过集合的图片和实际例子,讲解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3.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4. 讲解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和补集。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5. 随堂练习:通过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集合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集合概念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七、作业设计(1)班级里的女生(2)学校里的老师答案:(1)列举法:班级里的女生描述法:女生(2)列举法:学校里的老师描述法:教师(1)集合B={2,3,4}(2)集合C={1,2,4}答案:(1)并集:{1,2,3,4}交集:{2,3}补集:{1,4}(2)并集:{1,2,3,4}交集:{1,2}补集:{3,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教学《集合》这一章节时,我选择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的应用等。
一、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意义,掌握集合的元素、集合的性质等基本概念。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学习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能正确表示常见的事物和图形组成的集合。
3. 集合的运算:掌握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基本运算,能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 集合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元素、集合的性质等基本概念。
2. 学会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能正确表示常见的事物和图形组成的集合。
3. 掌握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基本运算,能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同学们喜欢的玩具,引出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意义。
2. 讲解集合的元素、集合的性质等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
3. 学习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通过实例,让学生正确表示常见的事物和图形组成的集合。
4. 讲解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基本运算,让学生能运用集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巩固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应用集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运算4. 集合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你所在班级的学生;(2) 你的家庭成员;(3) 你喜欢的颜色。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集合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集合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集合,如何表示集合,以及集合的元素。
2. 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列举法和韦恩图法两种表示集合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集合。
3. 集合的运算:介绍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以及如何进行集合的运算。
4. 集合的子集:介绍什么是子集,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以及全集与补集的关系。
5. 集合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统计、分类、排列组合等方面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图形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集合的规律和性质。
通过学习集合,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如何用集合表示家庭成员关系。
- 集合与组合数学:通过集合的概念学习组合数学的基础,如排列组合中的集合问题。
- 集合与概率论:了解集合在概率论中的重要性,如何用集合表示样本空间和事件。
- 集合与计算机科学:探索集合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如编程语言中的集合类型和集合操作。
Hale Waihona Puke 板书设计1. 重点知识点①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组成的整体。
举例:描述集合{x | x是小于10的自然数},学生需要理解“小于10的自然数”这一规则。
(4)集合的直观表示:学生可能在将抽象的集合概念用图形表示出来时遇到困难。
难点解析:图形表示法要求学生能够将集合的元素和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起来,这对于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举例:使用文氏图来表示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6. 作业:
(1)课后练习:课本第XX页,第XX题。
(2)思考题:如何用集合的知识表示家庭成员关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 例如,设计“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集合复习(课件)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12张ppt)
两个集合是 包含关系
单元知识梳理 2、集合的特点
1、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 2、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顺序可以不同。
基础练习
1.一次英语单词听写,小欣写对了20个,小文写对了18个, 小丽写对了15个,小雨写对了10个。
(1)小丽写对的单词小欣都写对了,小欣和小丽一共写对了 多少个单词?
两个集合是重复关系 18+20-14= 24(个)
14
答:小欣和小文一共写对了24个单词。
基础练习
1.一次英语单词听写,小欣写对了20个,小文写对了18个, 小丽写对了15个,小雨写对了10个。
(3)小雨写对的单词,小丽都没有写对。小雨和小丽一共写
对了多少个单词?
两个集合没有重复
小雨10个 小丽15个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期末总复习
集合
目录
01 单元知识梳理 02 基础练习 03 变式练习
单元知识梳理
1、两个集合的关系
A
B
两个集合没有 重复部分
求一共有多少个元素:A+B
单元知识梳理
1、两个集合的关系
A
B
两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合是 重复关系
求一共有多少个元素:A+B-重复个数
单元知识梳理 1、两个集合的关系
A B
35+30=65(人) 65+10=75(人) 75-61=14(人)
答:既参加合唱又参加集体舞的有14人。
变式练习
4.三(1)班有48人,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有两道拓展题。第 一道做对的有28人,两道都做对的有10人,每人至少做对一 道题。做对第二道题的有多少人?
第一题28人 第二题?人 1010 20
48-28=20(人) 20+10=30(人)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9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中的集合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含义,学会用集合符号表示物体,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2.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概念,能够用集合符号表示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上的运动员、观众等,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用黑板和粉笔展示集合的表示方法,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例如{运动员}、{观众}。
3. 集合的基本运算:通过示例,讲解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等基本运算。
4.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集合符号表示给出的物体,如书本、文具等,并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室里的座位分配等。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2. 集合的表示方法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集合符号表示下列物体:苹果、橙子、香蕉。
答案:{苹果}、{橙子}、{香蕉}2. 题目:已知集合A={1,2,3},求集合A的补集。
答案:{4,5,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集合的基本运算方面仍需加强练习。
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同时,我还计划开展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集合知识的手抄报制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集合》人教版
(1)元素与集合关系的理解,特别是符号“∈”和“∉”的使用;
难点解释:学生对新符号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可能存在困难。
(2)集合的分类及规律发现;
难点解释:学生在对集合进行分类时,可能会受到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难以发现集合中的规律。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问题转化为集合语言进行表达;
(2)掌握集合的分类方法,能够对集合进行观察、比较和分类;
举例: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集合,如三角形集合、正方形集合,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分类。
(3)解决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数量、找出共同元素等。
举例:给定两个集合,如集合A={1, 2, 3}和集合B={2, 3, 4},求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和并集。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活动,探讨集合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时,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集合的定义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使用符号“∈”和“∉”;
举例:如讲解自然数集合时,明确集合包含的元素,如{1, 2, 3, ...},强调数字4∈自然数集合,而π∉自然数集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特定性质相同的元素组成的整体。它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组织世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我们有一组图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它们都属于“四边形”的集合。这个案例展示了集合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集合》(课件)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蝴蝶
金鱼
鲨鱼
大雁
老鹰
会游泳的
①⑤ ③ ⑥⑨ ⑦
海龟
鸽子
会飞的
②④ ⑧⑩
既会游泳又会飞的
通知
为了表彰爱学习、爱劳动的学生,学校将组织进行评选活 动。请每班于本周五前选出3名“学习之星”和4名“劳动之星”。
我们1922班的公布名单里有7 个人,只有5个人上台领奖。
我们1923班的公布名单里有7 个人,只有4个人上台领奖。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餐厅 就餐,每人都点了一碗面,可是一共 只点了三碗面。
约翰.韦恩(John Venn)是十九世 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在
1881年发明了韦恩图,在我们数学上 叫集合图。
既是“学习之星” 又是“劳动之星”
你能帮小动物们进行分类吗?
鱼
猫头鹰
白天鹅
获奖的学生总人数
劳动之星
学习之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无重复 ②重复1人 ③重复2人 ④重复3人
总人数:7人 总人数:6人 总人数:5人 总人数:4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1)班有36人,在一项测试中,答对第一题的有 25人,答对第二题的有23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5人。 有多少人两题都没答对?
只答对第一题的人数:25-15=10(人)
至少答对一题的人数:10+23=33(人)
两题都没答对的人数:36-33=3(人) 答:有3人两题都没答对。
解决重叠问题时, 不重复计数是解 题的关键。
军晓星晓丽晓石月庆
刚
敏
统计表,请你填一填。 喜欢篮 张 苏 陆 王 李 张 李 常 杨
球的 庆 月 梅 晓 雷 一 星 贺 宇
刚
(2)一共调查了( 14 )人。
9+9-4=14(人)
(3)只喜欢足球的有( 5 )人,只喜欢篮球的有( 5 )人, 两种球都喜欢的有( 4 )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订《兴趣数学》的
22人 10人 20人
(1)填写上图。
都订的
(2)订杂志的一共有( 52 )人。 32+30-10=52(人)
返回
集合
体育路小学三(3)班订《我们爱科学》的有32人,订《兴 趣数学》的有30人,两种杂志都订的有10人。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订《我们爱科学》比订《兴趣数学》的多多少人?
陈晨
音乐和美术小组都参加的 (1)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 12 )人。
7+8-3=12(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返回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集合
参加音乐课外小组的
参加美术课外小组的
程明 李胜 张强 刘柳
姚远 袁梦 左娜 王力
丁辉
周伟 周晓
陈晨
音乐和美术小组都参加的
(2)参加音乐组和参加美术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7+8-3=12(人)
32-30=2(人)
答:多2人。
返回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集合
三(1)班参加音乐课外小组的有姚远、袁梦、程明、
李胜、丁辉、张强、刘柳。参加美术课外小组的有左
娜、王力、周伟、姚远、周晓、袁梦、丁辉、陈晨。
参加音乐课外小组的
参加美术课外小组的
程明 李胜 张强 刘柳
姚远 袁梦 左娜 王力
丁辉
周伟 周晓
刚
(1)把统计表中的姓名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喜欢足球的
王军 赵晓 吴晓敏 乔石
孙丽
王晓刚 李星 苏月 张庆
喜欢篮球的 陆梅 李雷 张一 常贺
杨宇
两种球都喜欢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返回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集合
右面是三(1)班部分 喜欢足 王 赵 李 王 孙 吴 乔 苏 张
同学喜欢的球类调查 球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返回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集合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返回
答:参加音乐组和参加美术组的一共有12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返回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集合
右面是三(1)班部分 喜欢足 王 赵 李 王 孙 吴 乔 苏 张
同学喜欢的球类调查 球的
军晓星晓丽晓石月庆
刚
敏
李 常 杨
球的 庆 月 梅 晓 雷 一 星 贺 宇
返回
集合
重叠问题的解题策略是什么? 先从已知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维恩 图,再借助维恩图进行思考。
返回
集合
重叠问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 (1)两部分相加后减去重复的部分; (2)一部分减去重复的部分,再加上 另一部分。
返回
集合
巩固练习
李奶奶家和张奶 奶加一共养了多 少种不同的动物?
李奶奶家
张奶奶家
返回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集合
两根木棍放在一起(如图),共长180厘米,其中一 根木棍长10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30厘米,另一根 木棍长多少厘米?
180厘米 100厘米
180+30-100=110(厘米)
30厘米 ?厘米
答:另一根木棍长110厘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返回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集合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10 总复习
集合
复习导入 巩固练习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
集合
复习导入
两位妈妈和两个女儿一同去看电 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 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
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奶奶
妈妈
女儿
返回
集合
知识梳理 集合的意义是什么?
把指定的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看作一 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5+5-3=7(种) 答:李奶奶家和张奶奶加一共养了7种不同的动物。
返回
集合
他们两人爱吃的水果一共有多少种?
我喜欢吃
我喜欢吃
6+6-4=8(种) 答:他们两人爱吃的水果一共有8种。
返回
集合
体育路小学三(3)班订《我们爱科学》的有32人,订《兴 趣数学》的有30人,两种杂志都订的有10人。
订《我们爱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