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监测目的监测基坑结构应力和变形情况,掌握基坑围护结构的动态,验证基坑支护的设计效果,保证支护结构稳定、地表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并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
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提供判断基坑结构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车站主体结构的施作时间。
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确保施工安全。
通过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基坑结构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修改或确认车站主体结构设计参数。
控制地表的下沉,确保地面交通顺畅和地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本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发展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2、监控量测流程图监控量测流程图见下图:监控量测流程图3、监测项目及频率监测项目及频率见下表: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表4、监测点的选设监测测量点可分为控制点和观测点(或测点)。
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等。
各种测量点的选设及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基准点的选设必须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通视条件好、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基准点的数量不少于3 个,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或检验。
工作基点应选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并应满足下列要求:①设置在地表的工作基点:采用人工挖孔或大钻孔埋设法在地表设置的工作基点,其钢筋长度不应小于 3m,直径为 20mm,并作保护;②设置在建筑物上的工作基点:应选择在地铁施工影响区以外、建成时间较长且有地下室的建筑物上设置。
工作基点直径不得小于20mm,并作保护。
观测点选设在变形体上能够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并便于工作基点或邻近的基准点和其它工作点对其进行观测。
定期对基准点、工作基点进行检测。
5、监测方法(1)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①基础沉降监测a 监测前在便于监测高度处布设监测点,每个基础角点均布设监测点,且满足 15~20m 的间距要求。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0.1.监控量测目的围岩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安全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新奥法设计与施工的隧道,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程序。
以量测资料为基础及时修正初期支护参数,确保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实施动态设计、施工。
10.2.控项目及量测点布置监控量测项目包括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选测项目根据施工时的具体情况以及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选定。
见表10-1和表10-2。
表10-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10-2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按表10-3规定。
表10-3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隧道二次衬砌沉降缝两侧不均匀沉降观测、洞口段与洞口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应15d进行一次。
洞内沉降缝每侧布设四个以上观测点;洞口布点视过渡段情况而定。
10.3.量测频率各项量测项目量测频率应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分别按下表10-4和10-5确定。
表10-4 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表10-5 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10.4.量测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反馈每次量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并绘制量测数据时态曲线和距开挖面关系图。
对初期的时态曲线应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度。
数据异常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加厚喷层、加密或加长锚杆、增加钢架等加固措施。
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根据量测结果按表10-6指标进行:表10-6 变形管理等级⑴按变形等级指导施工。
⑵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
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
围岩量测-11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永蓝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
2 量测项目实施监控量测的目的具体包括:(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
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3)通过监控量测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
(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大跨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5)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监控量测计划隧道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频率见下表《监控量测项目表》。
同时配备选测项目所需的设备,必要时实施选测项目。
监控量测项目表表中,1、2、3、4、项为应测项目,在开挖过程中随着进度情况安设测点进行观测,5、6、7、8、9项为选测项目,根据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由监理工程师决定。
3主要量测方法3.1隧道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
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
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判定卡。
在节理、裂隙发育的镶嵌状、块状脆性硬岩地段应重视观察围岩的节理、裂隙走向及发育程度,对易引起坍塌的岩块及时进行锚杆支护或喷射砼封闭。
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和二次衬砌等的工作状态。
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3.2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量测围岩及初支变形量测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
监控室作业指导书 (2)
监控室作业指导书标题:监控室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监控室是一个重要的管理中心,负责监控和管理各种设备和系统,确保运行正常。
为了保证监控室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制定了监控室作业指导书,以规范监控室操作流程和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风险。
一、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编写目的1.1明确监控室操作流程:监控室作业指导书旨在明确监控室的操作流程,包括设备操作、故障处理、通讯流程等,确保操作规范和高效。
1.2规范操作规程:监控室作业指导书规范了各项操作的规程和标准,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定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事故发生。
1.3提高工作效率: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可以帮助监控室工作人员更快速、更准确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二、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要点2.1设备操作规范:监控室作业指导书包括各种设备的操作规范,包括开机、关机、调试等操作流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2故障处理流程:监控室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各种故障的处理流程,包括故障诊断、处理方法、危险预警等,确保故障及时处理,减少影响。
2.3通讯流程规范:监控室作业指导书规范了监控室内外的通讯流程,包括电话、对讲、通讯设备使用规范,确保信息传递准确及时。
三、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实施方法3.1培训操作人员: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实施需要对监控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掌握操作规程。
3.2定期演练: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实施需要定期进行操作演练,检验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3.3持续改进: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实施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
四、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重要性4.1确保监控室安全: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执行可以确保监控室的操作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2提高工作效率:监控室作业指导书规范了操作流程和规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操作失误。
4.3降低风险:监控室作业指导书规范了故障处理流程和通讯流程,可以及时处理故障,降低风险。
五、监控室作业指导书的未来展望5.1智能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监控室作业指导书将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动化操作和监控。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适用范围 (2)二工作准备 (2)2.1仪器配置 (2)2.2人员配置 (2)三主要工作依据 (2)四监控量测的目的 (2)五监控量测主要工作内容 (3)5.1编制监控量测实方案 (3)5.2埋设观测设备: (3)5.3实施观测 (3)六监控量测工程 (4)6.1必测工程 (4)6.2选测工程 (4)七监控量测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4)7.1隧道洞内、外观察 (4)7.2洞内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5)7.3地表下沉测量技术要求 (6)八量测结束标准 (8)九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应 (8)9.1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 (8)9.2监控分析结果反应与应用 (12)9.3信息反应流程 (14)9.4工程对策 (16)十监控量测资料的验收 (17)十一考核 (17)十二附表 (17)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适用于贵广客运专线中铁二十一局指挥部所管区段〔D3K238+376~D3K270+004〕内隧道工程。
二工作准备2.1仪器配置全站仪要求:标称精度不低于2〃,2mm+2ppm。
收敛仪要求:数显电子收敛仪。
水准仪要求:不低于DS1标称精度。
所有仪器设备按规定送到有鉴定资质的专业鉴定单位鉴定并出具鉴定证书,合格前方可投入使用。
做好仪器的日常保养工作,保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
2.2人员配置每个洞口配置量测人员2人。
三主要工作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标准?〔GB12897—2006〕;(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标准?〔TB 10601-2021〕;(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TB10121-2007 );〔4〕有关沉降观测系统的设计文件、图纸;四监控量测的目的确保施工平安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确保隧道施工平安,杜绝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平安事故,尤其要杜绝施作初期支护后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关门〞事故;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完成)
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JHS Ⅵ标(GDK283+044.6-GDK323+000段)隧道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吉图珲客专JHS 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一年八月九日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隧道工程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吉林至珲春铁路双线隧道围岩监控量测。
2 作业准备2.1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类型和参数、工期安排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等编制量测计划。
编制内容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反馈方法及组织机构、管理体系等。
同时还应考虑量测方法的经济性,并注意与施工的进程相适应。
2.2现场量测仪器应根据量测项目及测试精度来选用,一般应尽量选择简单适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精度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测试仪器。
2.3现场成立专门监控量测小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监测、数据处理和仪器维修保养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设计和施工。
3 技术要求3.1熟练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
3.2熟练掌握监测点布设方法。
3.3熟练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及时指导现场施工。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埋设监控量测点→进行量测并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指导施工。
5 施工要求5.1 监控量测布点5.1.1 Ⅲ级围岩开挖完后直接在围岩岩面打眼,埋设监控量测点;5.1.2 Ⅳ、Ⅴ级围岩有钢架地段,开挖完成后,在岩面预埋两根Φ16钢筋,将监控量测点的钢板焊接在钢筋上,然后喷射砼。
预埋件示意图如下:5.2 监控量测项目5.2.1 必测项目是隧道施工中必须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包括:监控量测工艺流程图A洞内外观察;B水平收敛量测;C拱顶下沉量测。
5.2.2 选测项目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的监控量测项目,作为必测项目的验证和补充,包括:A地表下沉量测;B围岩内部变形量测;C锚杆轴力量测;D围岩压力量测;E支护、衬砌应力量测;F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洞内外观察、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洞口段与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为现场施工中必测项目。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围岩监控量测一、任务背景围岩监控量测是为了保障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及时掌握围岩变形和破坏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预警。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围岩监控量测作业,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二、作业目的1. 确保围岩监控量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及时掌握围岩变形和破坏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和预警措施。
3. 提供监测数据支持,为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三、作业内容1. 围岩监控点的选择和布置。
-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控点位。
- 合理布置监控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监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 根据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 严格按照设备厂家提供的安装和调试要求进行操作。
- 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采集。
3. 数据采集和传输。
- 按照监测设备的要求,定期进行数据采集。
- 采用合适的传输方式,确保数据的及时上传和备份。
4. 数据处理和分析。
-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监测结果。
-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的解读和评估。
5. 报告编制和汇报。
- 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编制监测报告。
- 汇报监测结果和建议,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作业要求1. 严格按照像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作业。
2. 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3.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安全,确保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 作业结果应准确可靠,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应符合科学规范。
五、作业注意事项1. 作业人员应熟悉监测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操作流程。
2. 作业前应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保密性,避免数据泄露和损坏。
4. 作业完成后,应及时整理和归档监测数据和相关资料。
六、作业风险评估1. 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设备故障和数据采集错误的风险,应加强设备维护和数据验证。
2. 作业人员可能面临围岩坍塌和意外伤害的风险,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出依据,是确保施工及结构运营安全、指导施工过程、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施工的隧道,监控量测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施工程序。
二、监控量测的项目:1、必测项目是施工中必须作为一道工序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它包括:(1)洞内外观察(2)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3)拱顶下沉的量测。
(4)地表沉降2、选测项目是根据围岩性质、隧道埋置深度、开挖方式等条件自行确定的监控量测项目,作为必测项目的验证和补充。
它包括:(1)围岩压力量测(2)钢架内力量测(3)喷混凝土内力量测(4)二次衬砌内力量测(5)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量测,(6)锚杆轴力量侧(7)隧底隆起(8)围岩内部位移(9)爆破振动(10)孔隙水压力(11)水量(12)纵向位移三、量测断面的间距和频率1、地质及支护状况的观察,对判断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开挖前方的地质预报等十分重要,所以地质观察和记录对开挖后的每一个工作面都应进行,必要时还要进行地质描述。
对初期支护应进行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的状况描述。
2、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断面尺寸、埋置深度等确定,其间距按表1采用。
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应在同一断面内进行,并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应从表2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间距表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频率表表1表(2)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3、地表下沉量测应根据隧道埋置深度、地质条件、地表有无建筑物、所采用的开挖方式等因素确定是否进行。
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应与净空水平收敛及拱顶下沉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沿隧道中线,地表下沉量测断面的间距可按表3采用。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注:H0—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4、需要进行横断面方向地表下沉量测时,其测点间距应采取2~5米,在同一量测断面内应取7~11个测点。
围岩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反馈设计信息
是否改变设计、施工方案 Y
新设计施工方法
监控量测施工流程图
4.施工要求 4.1 量测方法和要求 根据设计文件、结合客运专线施工指南,制定本线隧道围岩量
测方案。 拱顶下沉、收敛量测起始读数宜在 3~6h 内完成,其他量测应
在每次开挖后 12h 内取得起始读数,最迟不得大于 24h,且在下一 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 严禁爆破损坏。
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在浅埋地段以及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监控量
测分析判别。 ⑶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
强支护;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 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10
0.5mm/d,测 1 次/3d,在<0.2mm/d,测 1 次/7d。隧道结构应力、 应变监测频率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及反馈结果确定。
⑹监测结果分析采用散点图(时态曲线)和回归分析法,依据 时态曲线的形态结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工件状态安全性评价, 并提出实施意见指导施工。
6.2 管理措施 ⑴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 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各施工单 位应由工程技术管理中心组成专门监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 作。 ⑵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 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 ⑶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 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 ⑷积极配合监理、设计单位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 导,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 的数据记录,工程完成后,根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标段的监测分析总 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 ⑸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量测仪 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量测设备、元器件等 在使用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⑹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 行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
12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2020版)
目录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3.技术要求 (1)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7)5.施工要求 (7)6.劳动组织 (11)7.设备机具配置 (11)8.质量控制及检验 (11)9.安全及环保要求 (15)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成昆铁路*标段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施工作业。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1)熟悉设计文件对监控量测的相关要求。
(2)熟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等文件要求。
2.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1)建立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2)建立测量控制网,布置监控量测点。
(3)配置监控量测使用的全站仪、反射片、手电、冲击钻、早强锚固剂等。
配置专用量测软件,APP终端采集设备等。
建立满足信息化管理要求的现场网络条件。
3.技术要求监控量测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分析、预警发布与处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纳入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
施工中应将现场监控量测作为工序纳入作业循环,并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做出评价,优化设计参数,实施动态管理。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与工程类比法相结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决策。
3.1监控量测项目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
具体见表1。
选测项目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埋1深及其它特殊要求,经参建各方研究确定。
具体见表2。
表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2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2备注:F.S.为元件满量程; (应力应变的精度表述应为元器件满量程的比例)3.2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设计文件、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确定,按表3规定实施。
表3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注:1、II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
监控量测作业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docx
监控暈测作业施工工艺作业指导书2.11.1工艺概述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是喷锚构筑法施工的重要内容,应纳入施工工序。
监控量测实施需遵循以下原则:1应按照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2监控量测作业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监测项冃和监测频率。
3应在经济适用的原则下选用精度高、耐久性好的仪器设备。
4应遵循“勤量测"的原则,及时进行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5应确保口常的监测数据及时分析,正确指导施工。
2.11.2作业内容1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2编制实施方案;3测点埋设及初始数据的采集;4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5提交监控量测成果。
2.11.3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1 监控量测控制标准(1)监控量测控制标准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内容,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
(2)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可参照表2.11.3-1和表2.11.3-2选用。
表2.11.3-1 跨度BW7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注:①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
表列数值可在施工屮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
②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I'可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③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2〜1.3后釆用。
表2.11.3-2 跨度7m<B^12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注:①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
表列数值可以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的修正。
②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Z 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 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③ 初期支护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1一1.2 后采用。
监控室作业指导书
监控室作业指导书标题:监控室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监控室作业指导书是监控室工作人员必备的参考手册,其中包含了监控室的操作流程、设备操作指南、应急处理方法等内容。
正确使用监控室作业指导书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监控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监控室设备操作指南1.1 确认监控设备的位置与编号:在进行监控设备操作之前,首先要查看监控室作业指导书中关于各个设备的位置和编号,以便快速找到需要操作的设备。
1.2 学习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监控室作业指导书中通常会详细介绍各种监控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开关机、调节亮度、对焦等操作步骤,工作人员应该仔细学习并熟练掌握。
1.3 掌握设备故障处理方法:监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监控室作业指导书中通常也会提供相应的故障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应该熟悉这些方法以便及时应对。
二、监控室操作流程2.1 熟悉监控室的工作流程:监控室作业指导书中通常会详细介绍监控室的工作流程,包括日常监控、报警处理、巡视等环节,工作人员应该熟悉并遵守这些流程。
2.2 学习监控室的应急处理方法:监控室作业指导书中通常也会包含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如火灾、入侵等,工作人员应该学习并掌握这些应急处理方法。
2.3 确保监控室的安全和保密:监控室作业指导书中通常也会强调保护监控室的安全和保密,工作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监控室的正常运行。
三、监控室工作规范3.1 保持监控室的整洁和安静:监控室作业指导书中通常会强调保持监控室的整洁和安静,工作人员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确保工作环境的良好。
3.2 遵守监控室的工作制度:监控室作业指导书中通常也会包含监控室的工作制度,如上班时间、休息规定等,工作人员应该严格遵守。
3.3 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监控室作业指导书中通常也会建议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如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新技术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监控室数据管理4.1 学习监控室数据的存储方法:监控室作业指导书中通常会介绍监控数据的存储方法,工作人员应该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数据管理技巧。
沈丹客专TJ-1标隧道工程监控测量指导书
目录1、适用范围 (2)2 、作业准备 (2)2.1内业技术准备 (2)2.1外业技术准备 (2)3、技术要求 (2)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4.1、监控量测目的 (2)4.2、编制监控量测实施细则主要内容 (3)4.3、监控量测项目 (4)4.4、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6)4.5、监控量测频率 (7)4.6、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8)4.7、监控量测系统及元器件的技术要求 (11)4.8、监控量测技术方法 (11)4.8.1、洞内、外观察 (11)4.8.2、变形监控量测 (12)4.8.3、应力、应变监控量测 (12)4.8.4、接触压力量测 (13)4.8.5、爆破振动监控量测 (13)4.8.6、孔隙水压与水量监控量测 (13)4.8.7、周边位移量测 (13)4.9、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及信息反馈 (14)4.9.1、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 (14)4.9.2、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 (14)4.10、监控量测验收资料 (17)5、施工要求 (17)6、劳动组织 (17)7、材料要求 (17)8、设备机具配置 (17)9、质量监控及检验 (18)9.1质量监控 (18)9.2质量检验 (18)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9)监控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沈阳至丹东客运专线TJ-1标隧道工程施工。
2 、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1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已完成。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所有观测点埋设已经完成。
3、技术要求明确隧道监控量测作业要求、方法、操作要点和相应的标准,指导、规范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满足隧道设计和规范要求。
围岩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围岩监控量测施工作业指导书1 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为完善隧道工程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足够的数据.2 编制依据⑴《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指南》(TZ214—2005)⑵《杭长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8标施工图设计文件》⑶铁四院《首次设计技术交底资料》⑷《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3 适用范围适用于杭长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隧道围岩监控量测。
4 量测项目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
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
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他要求,有选择地进行。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布设测点,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量测的内容。
根据施工图设计和铁四院首次设计技术交底的要求,隧道监控量测将选择以下项目进行:监控量测必测项目5。
1 洞内外观察洞内外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已施工区段观察以及地表观察。
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
当围岩石质较好、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进行一次;但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观察.观察后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并绘出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及围岩级别判定卡.观察内容包括:新开挖出的裸岩面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涌水情况、围岩变形等。
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每天至少一次,观察内容包括: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与剥离或剪切破坏、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初期支护质量情况.洞外观察每天至少一次,内容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的稳定、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5.2 拱顶相对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拱顶下沉及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在同一断面进行,并采取相同的量测频率。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 适应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隧道正洞量测作业。
2. 作业准备监测点的布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确定。
具体按表1进行。
注: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
3. 技术要求3.1 量测频率注:1.当按表3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2.各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结束。
对于断层影响带、大变形地段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
3.2 量测方法及仪器选择3.2.1 洞内观察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并绘出地质素描图,拍摄地质数码照片。
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应派专人不间断的观察。
3.2.1.1 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的观测(1)岩层种类和分布情况,岩层强度,风化及变质情况,填充物的性状,断层的位置、走向和破碎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2)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3)涌水情况:涌水位置、涌水量、水压和水质等;(4)是否有地板隆起现象。
3.2.1.2 对开挖后已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1)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2)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3)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4)锚杆注浆和喷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2.1.3 观察围岩破坏形态分析(1)危险性不大,不会发生急剧破坏。
如:加临时支护之后即可稳定的情况;(2)应当引起注意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因受弯曲压力的影响而出现的裂隙;(3)危险征兆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出现有对称性局部崩落、侧墙内移等。
洞内观察必须反映在量测报表中,与相应的净空变化量测、拱顶下沉共同分析整理。
3.3 净空变化量测用于量测开挖后隧道净空变化情况。
仪器采用弹簧式JSS30/10型伸缩式数显收敛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建铁路承德至隆化线改线工程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编制人:高艳德审核人:王永飞审批人:龚桂林编制日期: 2013年8月15日编制单位: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承德至隆化线改线项目部目录一、适用范围 (2)二、作业准备 (2)三、技术要求 (2)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五、监控量测的项目、方法及工具 (3)六、监控量测频率 (6)七、位移管理、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 (7)八、劳动组织及设备配置 (11)九、监控量测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2)十、监控量测制度 (13)一、适用范围适用于改建铁路承德至隆化线隧道监控量测。
二、作业准备2.1 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支护类型和参数、工期安排以及所确定的量测目的等编制量测计划。
编制内容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反馈方法及组织机构、管理体系等。
同时还应考虑量测方法的经济性,并注意与施工的进程相适应。
2.2 现场量测仪器应根据量测项目及测试精度来选用,一般应尽量选择简单适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量程合理,便于进行结果处理和分析的测试仪器。
2.3 现场成立专门监控量测小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监测、数据处理和仪器维修保养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设计和施工。
三、技术要求3.1 熟练掌握全站仪、收敛仪、水准仪的使用。
3.2 熟练掌握监测点布设方法。
3.3 熟练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及时指导现场施工。
四、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施工程序为:埋设监控量测点→进行量测并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指导施工。
图 1 监控量测工艺流程图五、监控量测的项目、方法及工具5.1 监控量测布点5.1.1Ⅲ级围岩开挖完后直接在围岩岩面打眼,埋设监控量测点;5.1.2Ⅳ级围岩无钢架地段,开挖后在围岩岩面打眼埋设监控量测点;5.1.3Ⅳ、Ⅴ级围岩有钢架地段,开挖完成后,在岩面预埋两根Φ16 钢筋,将监控量测点的钢板焊接在钢筋上,然后喷射砼。
5.2 监控量测项目5.2.1 必测项目是隧道施工中必须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包括:⑴洞内外观察;⑵水平收敛量测;⑶拱顶下沉量测。
⑷地表下沉量测5.2.2 选测项目是根据需要自行确定的监控量测项目,作为必测项目的验证和补充,包括:⑴围岩内部变形量测;⑵锚杆轴力量测;⑶围岩压力量测;⑷支护、衬砌应力量测;⑸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洞内外观察、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洞口段与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为现场施工中必测项目。
表 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表5.3 监控量测方法及断面间距现场监控量测应根据已批准的监控量测实施细则进行测点埋设、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计划。
5.3.1 洞内外观察⑴洞内观察包括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段观察: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内容包括围岩岩性、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有无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工作面稳定状态等;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图,填写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级别判定表。
⑵对已施工段观察每天至少一次,应记录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架是否变形及二次衬砌效果等。
⑶洞外观察重点在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记录地表沉陷、开裂、变形、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漏情况等,同时还应对地面建(构)筑物进行观察。
⑷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通知施工负责人采取应急措施,并派专人进行不断观测。
5.3.2 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量测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收敛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
根据设计要求:Ⅴ级围岩地段为5m一个断面,Ⅳ级围岩地段为10m一个断面,Ⅲ级围岩地段为30m一个断面,Ⅱ级围岩地段视具体情况设置监控测点。
围岩等级里程段划分按照隧道设计图执行。
测点布置分为全断面法开挖监控量测点埋设和台阶法开挖监控量测点埋设,详见洞内监控量测点布置示意图拱顶下沉量测点布置在拱顶,水平收敛量测点在隧道左右两侧对称布置 4 个测点。
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在每次开挖 12h 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大于 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变形量测点布置图(见下图 2、图3).表2 地表沉降观测点纵向间距表注:H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图2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5.3.3浅埋隧道地表沉降量测的重要性,随隧道埋深变浅而增大。
表3 地表沉降量测的重要性注:H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表4 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图3 洞内测点布置示意图全断面法开挖监控量测点埋设位置台阶法开挖监控量测点埋设位置六、监控量测频率6.1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监控量测频率监控量测各断面量测频率应符合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表的要求;表5 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监控量测频率注: B为隧道开挖宽度。
6.2按位移速度确定监控量测频率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位移速度,再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表所确定频率监测表5 按位移速度确定监控量测频率6.3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6.3.1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
6.3.2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七、位移管理、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信息反馈7.1根据上述要求进行测点埋设,并进行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计划。
7.2现场测点读数读三次,取其平均值。
并详细记录。
7.3监控量测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拱顶下沉、净空收敛的位移量,绘制时态曲线;地表沉降值,绘制时态曲线。
7.4监控量测控制基准表6 跨度B≤7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注:1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
表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
2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3 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2~1.3后采用。
7.4.1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进行划分。
表7 位移控制基准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U0为极限相对位移值。
7.4.2根据位移控制基准,可划分为三个管理等级。
表8 位移管理等级注: U为实测位移值。
7.4.3根据围岩等级管理规定,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出本隧道工程围岩变形管理等级用于工程的安全性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工程对策。
在分析数据时应根据散点图进行回归分析,并将回归分析得出的变形值与允许变形值比较,从而确定下一步施工采取的措施。
(见变形管理等级对策表——隧道埋深h≤50m 及50m<h≤300m,本工程项目隧道埋深均在300m以下。
)a、隧道埋深h≤50m时:表9 Ⅴ级围岩变形管理等级对策表(h≤50m)注:U—实测位移值。
表10 Ⅳ级围岩变形管理等级对策表(h≤50m)注:U—实测位移值。
表11 Ⅲ级围岩变形管理等级对策表(h≤50m)注:U—实测位移值。
b、隧道埋深50m<h≤300m时:表12 Ⅴ级围岩变形管理等级对策表(50m<h≤300m)注:U—实测位移值。
表13 Ⅳ级围岩变形管理等级对策表(50m<h≤300m)注:U—实测位移值。
表14 Ⅲ级围岩变形管理等级对策表(50m<h≤300m)注:U—实测位移值。
7.5围岩稳定性判别是一项很复杂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采用上述几种判别准则进行综合评判。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由专业监测人员整理分析监测数据。
结合围岩、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实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并将结果反馈给设计、监理,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
目前,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的主要方法,通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的位移速率。
具体方法如下:(1)将量测记录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记录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的位移 u-时间 t 的关系曲线。
(2)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现反常,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并进行施工处理。
(3)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4)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的施作。
八、劳动组织及设备配置8.1人员配备监控量测负责人:高艳德监控量测工区组长:李鹏飞、李爽、李延冰监控量测组员:魏飞健、马南方、张维良、石义海。
人员分工表6.2测量设备隧道监控量测的主要测量设备配置情况见下表主要测量设备配置表九、监控量测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9.1 质量保证措施9.1.1 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
各施工单位应由工程技术管理中心组成专门监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作。
9.1.2 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
9.1.3 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
9.1.4 积极配合监理、设计单位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工程完成后,根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标段的监测分析总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
9.1.5 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
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9.1.6 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
9.2 安全监测预报采用地质超前和工程类比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项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从而对工程的不同位置的稳定性进行分区分类,如分为稳定、基本稳定、暂时稳定、不稳定、危险等。
9.3 安全监测反馈9.3.1 反馈优化设计根据观察和监控量测结果,调整修改支护参数,使之符合工程实际。
9.3.2 反馈指导施工⑴在安全预警和安全警戒阶段,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和观察资料,对施工项目、支护参数及工序进行调整修改。
⑵正常监控阶段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减少支护,提高工效,简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变更简化支护参数等。
⑶地表及周围(构)建筑物的安全监控及防护措施反馈,确保地表(构)建筑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