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博物馆“妙手呈金” 讲述青铜器保护修复之路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青铜文物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青铜文物的保存状态往往并不理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修复技术来保护它们。
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包括清洗和除锈。
青铜文物经过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往往会被氧化生成厚厚的铜绿,影响文物的观赏价值。
清洗是青铜文物保护修复的首要步骤。
清洗时,要选用合适的清洗剂,根据文物的材质和状况进行选择,以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害。
除锈是清洗的一部分,常用的除锈方法有机械除锈、化学除锈和电解除锈等。
机械除锈主要是通过机械的力量去除铜绿等氧化物,一般用钢刷、刮刀等工具进行。
化学除锈则利用溶解锈蚀物质的酸碱性溶液来除去锈蚀层。
而电解除锈是通过电流的作用,以还原铜绿为金属铜,并清除其他杂质。
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还包括填补和固定。
青铜文物在长时间的使用和保存中,常常会出现损坏和缺失的情况,这时需要采取填补的方法来修复。
填补主要是通过选择与原材料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将缺失的部分补齐。
填补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相容性和颜色的相似性,以保持文物的整体性。
固定则是将损坏的部分与文物的其他部分连接起来,使其不再松动。
固定方法有采用结构性胶水、螺孔连接等。
在进行填补和固定时,要根据文物的状况和损坏程度,选取合适的修复技术。
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还包括防火防盗和环境保护。
青铜文物一直以来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文物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防火和防盗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
要采取合适的防火措施,保护文物免受火灾的侵害。
要加强安保措施,确保文物不被盗窃。
青铜文物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湿度、温度等。
应该采取措施来控制文物所处环境的湿度和温度,以防止文物的进一步腐蚀和损坏。
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恢复文物的原样,还可以延长文物的使用寿命。
保护青铜文物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护,也是对历史的传承和人类文明的贡献。
只有通过科学的修复方法,才能让青铜文物焕发出它们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馆藏青铜器的保护修复
馆藏青铜器的保护修复
陈颢
【期刊名称】《云南化工》
【年(卷),期】2018(045)001
【摘要】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four bronzes and the analysis of corrosion products,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llection of bronze rescue technology,For the future repair and protection work to provide further basis.%通过对4件青铜器的组成以及锈蚀产物的分析检测,探讨可行的馆藏青铜器抢救性保护技术,为以后进一步开展修复保护工作提供依据.【总页数】2页(P209-210)
【作者】陈颢
【作者单位】昆明市博物馆科技保护部,云南昆明 65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6.4
【相关文献】
1.古籍文献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研究r——以安徽博物馆馆藏古籍文献保护修复为例 [J], 张进进
2.行业性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实践与思考——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金湖牛皮礁出水古木舵藏品保护修复为例 [J], 亓玉国
3.浅谈青铜器保护修复理念——以一件青铜舫的保护修复为例 [J], 武鑫
4.古籍文献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研究——以安徽博物馆馆藏古籍文献保护修复为例
[J], 张进进
5.浅谈青铜器的矫形
——以焦作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的修复为例 [J], 刘鑫;刘佳旭;刘铸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肖岗:以匠心修复“鎏金岁月”
肖岗:以匠心修复“鎏金岁月”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8年第3期斑斑点点的青铜甁、金光闪闪的龙凤麒麟、黝黑精致的铁壶……在肖岗的博古架上陈列着他一手打造出的多样“古物”。
截至目前,肖岗已经复制、修复国家级展品60余件。
一些原本只能珍藏的国宝,因为他一丝不苟的匠心、精益求精的巧手而与大众“相见”。
肖岗说,鎏金简单说就是把金子打成金箔,打成金箔后剪碎,之后在坩埚里面加热,在快融化的时候加入水银,这样的话它就成了一个溶融的东西,然后趁热倒在冷水里边,这叫金汞剂,又叫金泥,把金泥涂在要鎏金的器物上面,涂上一层然后用炭火一烤,反复鎏几次就做成了鎏金器物。
作为传统鎏金古法技艺第五代传承人的肖岗,目前也是山西省唯一一位精通铜鎏金技法的专家。
经他之手修复的古代鎏金铜器,即便是用现代的技术检验,也很难发现修复的痕迹。
守护匠人之心出生于传统技艺世家的肖岗,从小就对“鎏金”耳濡目染。
咸丰元年,肖岗的祖先肖钰中举人后,由武汉江夏县迁到山西怀仁县任县长,子孙从此便在山西安居落户,也都各自学艺,小有所成。
1990年,肖岗在雁北地区文化艺术学校学习,在众多艺术门类中,他唯独对铜鎏金艺术特别偏好。
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怀仁县文物管理所,主要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一干就是26年。
1998年,肖岗被山西文物技术中心聘用,除了铜鎏金,他还有另一门绝技,那就是复古青铜器。
多年来,肖岗共修复有珍贵历史价值的青铜器七八十件。
2001年,他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进修青铜修复技艺,师从北京“古铜张”一脉的贾文超。
在贾文超的严格教导下,他悟出了自己的一套修复青铜器的方法,学习了一年,就能复制“马踏飞燕”的实物。
文物修复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还需要情怀。
肖岗的修复技艺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肖岗在2002年,就参与了历史博物馆复制湖北曾侯乙墓出土铜鉴缶的工作,这种复制不仅是历史知识和美学的结合,传统工艺制作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更是耐心的考量。
肖岗细细研究了该物件的形制、结构、尺寸、花纹、锈色等特征,还多方请教前辈王赴朝老师和贾文超老师,经过深入研究、翻制模型、泥质蜡型、蜡模涂挂耐火涂料水玻璃和沙石英、熔铜浇注、器物表面做旧做锈等环节,终于历经半年多时间,成功制出惟妙惟肖的复制品。
武博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结项验收
2016年第3期武汉文博2016年8月4日,由湖北省文物局组织的“武汉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结项专家评审会”在武汉博物馆举行。
与会专家有故宫博物院李化元研究员、中国国家博物馆潘路研究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铁付德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梁宏刚研究员、荆州文保中心吴顺清研究员、湖北省博物馆周松峦研究员等。
出席会议的还有湖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余萍处长及武汉博物馆刘庆平馆长、邓琰副馆长。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实施情况汇报,考察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室,现场查验了保护修复情况,查看了保护修复档案资料,询问了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要技术环节的执行情况。
最后专家组对武汉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经一致讨论评估,形成如下验收意见:一、该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文物博函〔2014〕539号)批复的保护修复方案实施,完成了254件(套)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达到了预期目标;二、该项目管理规范,前期工作扎实,保护修复步骤合理,技术方法的应用可靠并具有针对性,保护修复效果良好;三、该项目验收资料齐全,档案资料完整。
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省文物局博物馆处余萍处长在专家提出验收意见后,进一步要求武汉博物馆做好已修复文物在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平台上的信息登录和修改工作,并为下一步的项目经费审计检查做准备。
2014年3月,武汉博物馆就一批亟待抢救性保护修复的青铜器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保护修复方案,5月,国家文物局审核通过并批复,6月,武博开始筹备项目启动工作,包括100平方米修复室的搭建以及设备工具材料的购置。
同年7月,武汉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保护修复实施对象为武博馆藏的商周时期至明清时期的共计254件(套)青铜文物。
项目聘请了原湖北省博物馆文保中心著名青铜器修复专家胡家喜研究员作为首席指导,参与项目的保护修复人员主要为本馆及省内外各博物馆的青铜器保护修复专业技术人员,共计十余人。
项目实施期间,武博还多次邀请国内文物保护修复界的专家莅临指导工作,教授修复技术。
你必须知道的国宝 湖北省博物馆 青铜艺术精粹
你必须知道的国宝湖北省博物馆青铜艺术精粹湖北省博物馆以所藏楚器著称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其中,尤其以曾侯乙青铜器最为光彩夺目曾侯乙墓发掘了数量庞多的乐器,钟磬铭文中有大量乐理乐律铭文,显示了曾侯乙生前对于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的重视程度。
墓内还有大量铸造极精的青铜器珍品,及绘画、雕塑艺术、书法精品,并且大量文物并非冥器,而是曾侯乙生前所用之物,多为他亲自督造,说明他兴趣广泛,具有多方面的才华和较高的艺术鉴赏力。
战国| 曾侯乙铜编钟||| 战国早期乐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 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
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
最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
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枚。
钟上有错金铭文战国| 曾侯乙铜冰鉴||| 1978年发掘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为对器,分别重168.8公斤、170公斤,分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迄今所见到的先秦时期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铸造最精美的酒器||| 为外鉴内缶结构,鉴与缶之间有空隙,夏天可放入冰块,冬天则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因此,其也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冰箱”||| 鉴、缶器壁上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 曾侯乙铜冰鉴集中表现了曾侯乙青铜器新颖、奇特、精美的特征。
由于其器型巨大,纹饰错综复杂,且有大量镂空结构,被称为“不可复制”的青铜器战国| 曾侯乙铜尊盘||| 尊盘是由尊与盘两件器物组成的奢华酒器,尊是盛酒器,盘是盛水器,尊置于盘中,用于冰酒或温酒。
巧手匠心,弥合历史缝隙
巧手匠心,弥合历史缝隙作者:刁艳杰来源:《走向世界》2022年第01期對于文物修复师,人们总是充满好奇。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他们是藏于“深宫大院”的老者,远离大众的日常生活,充满神秘感。
其实,这群身怀绝技的人,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并不老迈。
从山东博物馆的北门进入,行至四楼的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一群“80后”文物修复师正用技艺弥合历史的缝隙,让沉睡千百年的文物渐次苏醒,重获“新生”。
他们虽分工不同,但都对文物的保护修复持有一份热爱。
任伟是山东博物馆一名青铜器修复师,入行9年来,他参与修复的文物有1000余件。
青铜器是金属器类藏品之一,它们由于长期埋藏在地下,与土壤中的水分、氧气、各类盐类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表面形成各类铜锈。
据任伟介绍,青铜器上的“锈”有好坏之分,并不需要都去除。
文物修得好看不是目的,如何分辨这些“锈”,进而最大程度地保护文物才是宗旨。
如青铜器怕湿一样,纸张怕干、彩绘怕光照……每一种文物都有自身适宜的保存环境。
文物保护,预防为先。
稳定、适宜的环境指标能够显著减缓文物的老化速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现在大家普遍认同环境对文物的重要性,预防性保护意识有很大提高。
走进李晶所在的实验室,山东博物馆各个展厅的温湿度、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光照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各项数据,在环境监测平台上实时跳动。
从微环境到小环境,从大环境到室外环境,覆盖全馆的230个传感器,连接着一台黑色的数据库应用控制器,有任何异常,李晶都会在第一时间知道。
同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光谱及显微技术应用于文物信息提取、组成成分及病害成因分析等方面,让文物修复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作为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方式,文物修复是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文物修复师在对话中敬畏,修复技艺在对话中传承。
Bridging Historical Gap with IngenuityEntering from the north gate of the Shandong Museum, walking into the Laboratory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n the fourth floor,you will see a group of“Post-80s” heritage restorers using their techniques to bridge the gap of history, to awaken those cultural relics sunk in sleep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to make them come to life again. Assigned to different posts, they maintain a passion for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Ren Wei is responsible for restoring the metal ware in the museum. Engaged in the profession for nine years, he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restoration of more than 1,000 cultural relics. In his view,the goal is not to restore cultural relics beautifully,but to identify “Rusts” and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to the maximum exten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new element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raditional heritage restoration, which has gradually become part of the concept of “Heritage Conservation”. N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environment to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the awareness of preventive conservation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In restorer Li Jing’s laboratory, all data of each exhibition hall, including temperature,humidity, carbon dioxide, sulfur dioxide, luminance, an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s flashed o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latform in real time. From the microenvironment to the small environment, from the big environment to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230 sensors coveringthe entire museum are connected to a black database application controller, which will immediately inform Li Jing of any abnormality.Meanwhile,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spect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techniques to heritag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composition and disease cause analysis, and so forth, heritage restoration has become more accurate and efficient. As an important way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onservation, heritage restoration is a dialogue across millennia. In the dialogue, heritage restorers hold heritage in awe, and pass on restoration techniques.。
武汉博物馆可以了解武汉的历史和文化还有一些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武汉博物馆可以了解武汉的历史和文化还有一些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武汉博物馆:探寻历史与文化的宝藏武汉,作为中国的文化古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而武汉博物馆作为这座城市的一扇窗口,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武汉历史和文化、欣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的绝佳场所。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寻武汉博物馆的魅力。
首先,武汉博物馆作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有关武汉历史和文化的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众多且多样,包括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骸、商代的青铜器、战国时期的剑器、三国时期的陶俑、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和书法作品等等。
这些文物见证了武汉数千年的历史沿革,展现了不同时期武汉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游览武汉博物馆,您将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并了解这些宝贵的文物,感受历史的魅力。
其次,在武汉博物馆中,您还能够深入了解武汉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
馆中展出的各类陈列展览,如《楚文明展览》、《汉文化展览》和《水乡武昌特展》等,均从不同角度全面展示了武汉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色。
您可以通过这些展览,了解到武汉的楚文化传承、汉文明的繁荣和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展览内容丰富多样,通过实物、图片和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地介绍了武汉的各种文化元素,使您在参观中如同亲身经历一般。
此外,武汉博物馆也是艺术品爱好者们的天堂。
在馆内的艺术品展览区,您可以欣赏到众多来自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风格流派的绘画、雕塑和陶瓷作品。
这些艺术品不仅在审美上给观众带来享受,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例如,您可以欣赏到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的绘画作品,感受到他的豪放不羁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外,馆内还有大量的陶瓷作品,包括汉代的瓷器、宋代的青瓷和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瓷器等等。
这些艺术品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瑰宝,给人以视觉和审美的双重享受。
对于文化爱好者和学者而言,武汉博物馆也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馆内设有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和图书馆,收藏了大量有关武汉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专著和文献。
武汉博物馆藏品有哪些珍稀文物
武汉博物馆藏品有哪些珍稀文物武汉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学术科研、宣传教育、文化交流以及休闲娱乐诸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藏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文化领域,其中不乏珍稀文物,它们宛如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首先,不能不提的是“凤纹方罍”。
这件青铜器造型庄重,工艺精湛。
罍身的凤纹线条流畅,优美灵动,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工匠的巧思与智慧。
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展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技术,是研究古代礼仪制度和审美观念的重要实物资料。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也是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梅瓶通体施白釉,釉色温润如玉。
瓶身上所绘的“四爱图”,分别为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人物形象生动,场景描绘细腻。
元青花本就存世稀少,而这件梅瓶无论是在造型、纹饰还是工艺上都堪称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明永乐青花花果纹梅瓶”同样引人注目。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造型优美。
瓶身绘有花果纹,青花发色浓艳,笔触细腻,展现了明代永乐时期青花瓷的高超制作水平。
在书画方面,武汉博物馆藏有不少珍稀之作。
比如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书法作品,其笔法飘逸洒脱,墨色浓淡相宜,布局疏密得当,充分体现了董其昌独特的书法风格和艺术造诣。
还有一幅清代画家石涛的山水画,画面中山水相依,意境深远。
石涛善于用墨,笔法多变,这幅画中他将山水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在陶瓷器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元青花和明青花,还有一件“粉彩开光人物图双耳瓶”。
这件瓷器色彩鲜艳,画面中的人物神态各异,生动传神。
粉彩工艺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细腻柔和,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另外,“嵌绿松石饕餮纹青铜剑”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剑身修长,剑柄镶嵌着绿松石组成的饕餮纹,神秘而威严。
这把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其精美的装饰也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玉神人兽像”是一件精美的玉器。
玉质温润,雕刻工艺精湛。
浅谈馆藏金属类文物的修复和保护
浅谈馆藏金属类文物的修复和保护文物是人类社会的珍贵遗产,它们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和文明的传承。
而金属类文物更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因其在历史上的广泛应用和较长的保存时间,所以金属类文物常常成为博物馆馆藏中的珍品。
金属类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也是相对较为复杂和重要的。
本文将就浅谈馆藏金属类文物的修复和保护进行一些探讨。
一、修复金属类文物的方法1. 清洗金属文物在长期保存过程中容易受到空气、水分、污染物等的侵蚀,因此在修复时首先需要进行清洗。
清洗过程一般采用物理方法,如水洗、机械擦洗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清洗时要选择合适的清洗剂,避免对文物造成二次损害。
2. 消除锈斑金属类文物常常会因长期的氧化而产生锈斑,这对文物的保存造成了威胁。
在修复过程中,需要采用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将文物表面的锈斑去除,以保护文物的完整性。
3. 补缺在文物保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缺损情况,需要进行补缺处理。
对于金属文物,一般采用金属补缺的方法,即使用相同材质的金属进行补缺。
在补缺过程中需要注意补缺材料的选择和与原材料的匹配,以保证修复后的文物外观和材质的一致性。
4. 防腐金属类文物在长期保存过程中容易受到腐蚀的影响,因此在修复过程中需要进行防腐处理。
防腐的方法一般包括表面镀层、化学涂层等,以防止文物再次受到氧化腐蚀的威胁。
5. 保护措施修复金属类文物之后,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适当的环境控制(如温度、湿度等)、定期的检测和维护,以确保文物在长期保存过程中不会受到二次损害。
二、金属类文物保护的意义金属类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其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属类文物记录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对于历史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
金属类文物是文明的象征和见证,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属类文物的保护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体现了人类对历史文化的珍重和传承。
在今天,金属类文物的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对文物的侵蚀增加了文物的保存难度。
武汉博物馆文物介绍作文是
武汉博物馆文物介绍作文是说起武汉博物馆,那可真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里面的文物宝贝多到让人眼花缭乱。
今天,我就挑几件特别有意思的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一走进博物馆,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
在众多的文物中,有一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
这瓶子呀,高约 38.7 厘米,口径 6.4 厘米,底径 13 厘米。
整个瓶子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古代佳人。
瓶身上画着的“四爱图”那才叫一个精彩。
先看看这第一幅“王羲之爱兰”。
画面中的王羲之身着长袍,神态悠闲,身旁是几株绽放的兰花,那兰花画得真是栩栩如生,仿佛都能闻到那清幽的香气。
据说呀,王羲之特别喜欢兰花,他觉得兰花高洁典雅,就像他的书法一样,飘逸洒脱。
再瞅瞅第二幅“周敦颐爱莲”。
周敦颐站在池塘边,看着满池的莲花,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
那莲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粉色的花瓣娇嫩欲滴,让人忍不住想伸手摸一摸。
周敦颐爱莲可是出了名的,他还专门写了一篇,称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接着是“林和靖爱梅”。
林和靖在一片梅花林中,有的梅花已经挂满枝头,有的还只是花骨朵儿。
他手持拐杖,望着梅花,好像在和梅花对话。
林和靖隐居在西湖边,以种梅养鹤为乐,真真是个超凡脱俗的雅士。
最后一幅是“陶渊明爱菊”。
陶渊明坐在菊园里,身边是金黄的菊花,他手抚胡须,面带微笑,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过着采菊东篱下的生活,他对菊花的喜爱可见一斑。
这“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上的人物画得是惟妙惟肖,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人物的表情、服饰,还有周围的景物,都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亲眼看到了这些文人雅士们对花的喜爱。
而且呀,这青花的颜色也特别漂亮,蓝白相间,清新淡雅,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再往前走,我又看到了一件“凤纹方罍”。
这可是个大家伙,高约38.5 厘米,口径 16.2 厘米×14.7 厘米。
罍的形状有点像个大罐子,但是比罐子可精致多了。
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介绍
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介绍武汉博物馆是湖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其镇馆之宝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
这件文物是一把出土于湖北武汉的古代青铜剑。
这把青铜剑被称为“武汉剑”,是中国古代青铜剑中的珍品。
它的整体造型优美,剑身修长而挺拔,刃口锋利,剑柄雕刻精细。
青铜剑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重要的军事武器和贵族身份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武汉剑的出土地点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古墓,该墓葬考古学家经过精细的挖掘和研究后确认为春秋时期的墓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墓葬中发现的武汉剑,成为研究该时期青铜剑的重要实物,也为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武汉剑的制作工艺精湛,剑身以高纯度的青铜材料铸造而成,剑刃经过多道工序锻造而成,刀锋锐利。
剑柄则采用了典雅的纹饰和刻痕,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
整体上看,武汉剑的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充满了古代青铜器的艺术特色。
武汉剑的出土,不仅揭示了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辉煌,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青铜剑作为古代军事武器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研究古代战争、兵器和军事制度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武汉剑的出土对于湖北省武汉市来说,也是一次重大的文化发现。
它的出土和展示,不仅丰富了该博物馆的藏品,也为湖北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汉剑的展示,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古代青铜剑的历史和价值,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武汉剑不仅仅是一件具有艺术魅力的文物,更是一段重要的历史见证。
它的出土和展示,不仅让人们领略到古代军事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线索。
在今天,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好这样的文物,让后代继续了解和传承我们的历史文化。
武汉博物馆观后感
武汉博物馆观后感前段时间有幸去了武汉博物馆参观,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武汉博物馆位于武汉市中心,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科研、教育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展览内容丰富多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非常独特,外观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展现出了时代的气息。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整个空间设计简洁大气,给人一种宁静、庄重的感觉。
博物馆内部的展览空间布局合理,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让人可以循序渐进地了解展览内容。
其次,博物馆内的展品非常丰富多样,包括青铜器、陶瓷、绘画、书法、玉器、金银器、雕塑等各个领域的文物。
这些文物大多数来自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青铜器和陶瓷,这些文物不仅造型精美,而且工艺精湛,展现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通过这些展品,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丽和辉煌。
除了常设展览,博物馆还经常举办临时展览,内容涵盖了历史、艺术、文化等多个领域。
这些临时展览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让人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文物,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最后,博物馆的服务也非常到位。
工作人员热情周到,为参观者提供了专业的讲解和指导,使得参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展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同时,博物馆还设有便利的导览设施和信息查询系统,让参观者能够更加方便地了解展览内容。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武汉博物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物,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武汉博物馆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多的人带来文化的享受和教育的启迪。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参观,感受这份文化的魅力。
考古人转画风
考古人转画风作者:吴纯新卫扬波廖梓杭来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22年第02期挖掘沉睡的历史,考古人与土亲密无间。
你想象的考古场景是什么样子?是灰头土脸、手持铁铲,竹片翻土、毛刷洗净,还是罗盘定位、卷尺测量?这些都是老皇历了。
卫星定位、三维测绘等新技术信手拈来,地上、水下、空中尽在掌握才是新时代考古人的画风。
跨界创新,开启考古新百年。
“吃土”达人纷纷转身高科技“玩家”。
走进湖北武汉黄陂盘龙城遗址,探铲、皮尺、罗盘和水准仪等传统考古器具都进了展览柜。
取而代之的新技术对盘龙城考古工作的效率、研究深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新的考古发现不断涌现。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孙卓说,考古活动的首要工作是调查勘探。
伴随科技发展,考古现场已不亚于高精尖技术博览会现场。
孙卓介绍,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作为现代考古常用的GPS测量方法,可以实时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达到厘米级精度。
考古工作者在调查勘探中使用这一技术可以获取每一个遗迹的精確坐标,并对遗址地形地貌进行准确测量。
在盘龙城遗址考古中,借助RTK,布设永久性测绘控制点,可覆盖整个3.95平方公里遗址区保护范围。
其中,第一等级控制点需覆盖整个遗址,第二等级控制点要求相互之间能够通视,由此形成盘龙城遗址考古三维控制网。
控制网对于布置考古探方、三维地形图测绘、遗迹平面图的绘制等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基于RTK,在调查勘探中对遗址进行大规模放样点测,可形成盘龙城遗址数字化地理模型。
地壳不同岩层介质在密度、导电性、磁性、放射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引起相应磁场局部变化。
通过磁场分布和变化特征,可推断地质性状。
考古工作者尝试在调查勘探中使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磁探测,可以在不破坏地表的情况下知道地下是否存在遗迹或者遗物。
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地下遗迹和遗物。
以前的考古勘探资料,堆积如山。
考古工作者想调取某一探孔资料,十分困难。
盘龙城田野考古钻探系统把勘探资料进行数字化录入和管理,可以实现批量导出数据、地图分类查看、属性信息查看、剖面分析等功能。
四年级第五单元作文游武汉博物馆
四年级第五单元作文游武汉博物馆在武汉这座繁华且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里,藏着一个能让人穿越时光、领略古今的神奇地方,那就是武汉博物馆。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怀揣着满满的好奇与期待,走进了武汉博物馆的大门。
刚一进去,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镇住了。
眼前是宽敞明亮的大厅,高高的天花板仿佛通向了另一个时空。
我最先来到的是古代历史展区。
一进展区,就好像一脚迈进了古老的岁月长河。
那些陈列在橱窗里的文物,仿佛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有一个青铜鼎吸引了我的目光,它的造型古朴大方,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纹路。
凑近仔细看,那纹路简直太神奇了!一道道线条流畅自然,仿佛是古代工匠们用灵魂刻画出来的。
我忍不住想,当年这鼎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是祭祀时的庄重礼器,还是贵族们宴饮时的奢华装饰?再往前走,看到了一幅古老的字画。
那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可上面的笔墨却依然清晰动人。
画中的山水仿佛活了起来,山峰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其间。
我就站在那儿,呆呆地看着,仿佛自己也走进了那片山水之中,能听到山间的鸟鸣,能感受到溪流的清凉。
逛着逛着,我来到了陶瓷展区。
哇塞,那一排排精美的瓷器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有一个青花瓷瓶特别漂亮,瓶身上的蓝色花纹细腻又精致。
我在想,古代的工匠们是怎么能把这蓝色画得如此均匀、如此美丽的呀?他们是不是在制作的时候,心里都怀着对美的极致追求呢?走着走着,我感觉有点累了,就找了个角落坐下来休息。
这时候,我注意到旁边有一对爷孙。
爷爷正指着一个文物,耐心地给小孙子讲解着它的来历和故事。
小孙子听得入神,眼睛瞪得大大的,那模样可爱极了。
看着他们,我心里暖暖的,这不就是文化传承的美好画面嘛。
继续前行,来到了近代展区。
这里展示的物品让我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进步。
有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它却见证了那个年代人们的出行方式。
还有一台老式的缝纫机,想象着过去的人们用它缝补衣物,为家人增添温暖。
在博物馆里,时间过得特别快。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给整个博物馆都蒙上了一层温馨的色彩。
浅谈馆藏金属类文物的修复和保护
浅谈馆藏金属类文物的修复和保护
金属类文物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环,但由于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等原因,不少
馆藏金属类文物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锈蚀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它们进行修复和
保护。
修复金属类文物,首先要了解文物的材质、制作工艺和损伤情况。
然后需要进行清洗、除锈、填补、修补等步骤。
在清洗时,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当的清洗剂,不要使用过于浓烈
的化学品,以免对文物造成更大的损伤。
对于锈蚀的文物,我们可以选择油剂进行除锈,
但是也不能使用含有酸性的油剂,以免对金属材质造成损害。
填补和修补时,要选用与文
物原材料相同或相近的材料进行,以确保修复后的文物不仅修复完好,而且还能更好地保
持其历史风貌。
保护金属类文物也需要注重细节。
首先要对文物的环境进行保护。
比如,要选择恰当
的展示柜,保证文物的气候环境不太潮湿,影响文物的保存。
其次,要注意文物的使用。
公共场所的文物若频繁搬动或触摸,就可能会导致文物失去原有的保护层,从而导致氧化
和变形等问题。
此外,对于馆藏金属类文物,还可以通过调整卫生和消毒措施,减少文物
的受损风险。
馆藏金属类文物的修复和保护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流程。
一
旦文物受到了损伤,我们也要保持冷静,不可盲目的进行修复或保护,最好是先咨询专业
人员,以确保文物的修复和保护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
好中国的文化遗产,让世人共同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武汉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介绍
武汉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介绍说起武汉博物馆,那可是咱们文化宝藏的大仓库,里头藏着不少让人眼睛一亮的“镇馆之宝”。
今儿个,我就带大伙儿逛逛,用咱老百姓的话,聊聊那十大宝贝,保证你听得津津有味。
头一桩,得说说那“曾侯乙编钟”。
这玩意儿,可不是一般的钟,它是古代音乐界的“超级巨星”。
一敲起来,那声音,悠扬得能穿云裂石,跟咱们现在听的交响乐似的,高级得很。
想象一下,古代的王公贵族们,围着这么一套编钟,一边听着天籁之音,一边品着美酒佳肴,那生活,简直是赛神仙啊!再瞧瞧那“越王勾践剑”,这把剑,简直就是古代的“黑科技”。
历经千年,出土时还锋利如初,能吹毛断发,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据说,这剑是越王勾践的心爱之物,陪伴他度过了卧薪尝胆的艰难岁月。
每当看到这把剑,我就想起那句老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还有一件宝贝,叫“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这梅瓶,长得那叫一个俊俏,上面画着四位文人雅士,各自沉浸在诗书酒茶的世界里,那叫一个惬意。
青花瓷的釉色,青翠欲滴,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这瓶子,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
说到瓷器,不得不提“邾国铜器”。
这些铜器,造型古朴,纹饰精美,每一件都透露着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汗水。
看着它们,我仿佛能听到远古的铜铃声,穿越时空,回响在耳边。
再来看看“商代青铜大圆鼎”,这家伙,可是个大家伙,往那一放,气势磅礴。
鼎,在古代可是权力的象征,这大圆鼎,更是彰显了咱们祖先的威严和力量。
还有“明代楚王妃凤冠”,这凤冠,璀璨夺目,上面的宝石、珍珠、金线,交织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这凤冠,可是王妃身份的象征,戴上它,就是母仪天下的典范。
别忘了“盘龙城商代青铜大钺”,这把大钺,造型独特,刃部锋利,一看就是战场上的利器。
它见证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豪迈,让人不禁对那段历史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还有“清代青花海水龙纹赏瓶”,这赏瓶,青花釉色淡雅清新,上面绘着龙纹和海水,寓意着龙腾四海、吉祥如意。
国宝的故事
国宝的故事《嘿,国宝那些事儿》嘿,你知道不?国宝那可老有故事了。
我给你讲讲我知道的一个国宝的故事哈。
有一次啊,我和几个朋友去博物馆玩。
那博物馆里可多宝贝了,但最吸引我们的还是那些国宝。
我们一边走一边看,这时候,看到了一个特别精美的青铜器。
“哇,这啥呀?这么好看。
”一个朋友问。
旁边的讲解员姐姐听到了,就走过来给我们介绍。
“这是一件国宝级的青铜器,叫啥啥啥(随便编个名字哈)。
它可有历史了,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
”讲解员姐姐给我们讲了这个青铜器的来历和用途。
原来啊,在古代的时候,这个青铜器是用来祭祀的。
它上面的花纹可精美了,都是古代工匠们一点一点刻上去的。
我们听得入了迷。
“哇,古代的人也太厉害了吧。
这得花多少时间才能刻出来啊。
”“可不是嘛。
而且这个青铜器还经历了很多波折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差点就被毁掉了。
但是幸运的是,它被一些有心人保护了下来,最后才得以保存到现在。
”讲解员姐姐接着说。
我们都觉得这个青铜器特别了不起。
这时候,旁边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也围着这个青铜器看。
“老师,这是什么呀?”一个小朋友问。
老师就给他们讲了青铜器的故事。
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还不停地问问题。
我们看着这些小朋友,心里想,这些国宝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的故事,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们一直在讨论那个青铜器。
“你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国宝,都是经过了多少人的努力才保存下来的啊。
”“是啊,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国宝,让它们一直流传下去。
”嘿,国宝就是这样,有着自己的故事和价值。
希望我们都能珍惜这些国宝,让它们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光芒。
哈哈。
武汉博物馆简介
武汉博物馆简介武汉博物馆是一座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159号,建筑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5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武汉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53年,当时武汉市开展大规模的文物采集活动,收集整理了大量历史文物和珍贵文献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资料逐渐积累,也迫切需要一个适合展示和保护这些文物的场所。
于是在1978年,武汉市政府决定兴建武汉博物馆,并于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
武汉博物馆的展品主要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书法绘画、甲骨文、古代货币、民间艺术、建筑文物等丰富的文物、历史遗迹和艺术品。
其中,武汉博物馆收藏的一些文物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
比如,武汉博物馆珍藏着中国最早的金鼎——商代大兴泗河出土的“禹行簋”;还有明代名家唐寅的书画作品、清代皇家御用宝瓶和海兽首带等。
此外,武汉博物馆还拥有非常丰富的展览资源和活动,每年举办各种特色展览和文艺活动。
比如,《周礼檀弓刍议》、《韩美林著作展》、《古代青铜器博览会》、《道教与文化》等常设展览和举办的各种主题展览、经典展览、文化活动等。
同时,武汉博物馆还积极承接全球其他国家、其他博物馆的文化交流活动,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交流和传承。
此外,武汉博物馆还开设了多种服务设施,例如:馆内藏书图书馆、观众参与式艺术教育活动、博物馆文化产品销售等服务,让观众和游客在欣赏文物和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可以深入了解博物馆和文化产品的多元服务设施,提高参与性和文化体验感。
作为中国大陆地区一流的博物馆之一,武汉博物馆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史的一张重要名片。
坐落在长江两岸的武汉,这座博物馆给人以历史文化、人文关怀与智慧的感受,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们的光临。
湖北省博物馆·青铜器
钺是权力的象征 看看兽面纹
内(na)上面的兽面纹
楚式升鼎
楚式鼎
不知原来错的啥
曾侯乙的提梁壶
湖北省博物馆最著名的两件兵器: 1·越王剑,原来是立着放,拍铭文很方便,现在是斜躺着,根本墓的青铜器比较出名其实湖北以盘龙城为代表的商周青铜器也是相当不错的随便拍了一些请欣赏
湖北省博物馆 ·青铜器
曾侯乙墓的青铜器比较出名,其实湖北以盘龙城为代表的商周青铜器也是相当不错的,随便拍 了一些,请欣赏:
这个兽面纹青铜饰件可能是头盔的一部分,商周头盔常以皮制,外包青铜兽面形饰件,既威 武,又实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博物馆“妙手呈金” 讲述青铜器保护修复之路
七月中旬“妙手呈金——武汉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成果展”在武汉博物馆开展。
7月17日武汉非遗传承人、著名青铜器修复专家胡家喜研究员现身武汉博物馆展厅为
观众讲解青铜器典型修复案例。
青铜器保护修复成果展武汉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包括出土器物和原武汉市文物商店移交
传世器物,由于年代久远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器物已严重残破、变形、锈蚀。
武汉博物馆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指导下,聘请武汉非遗传承人、著名青铜器修复专家胡家喜研究员作为首席指导,对300余件(套)亟待保护修复的馆藏青铜器开展保护性修复工作。
2016年7月,该项目保护修复工作顺利完成并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验收。
文物陈列“妙手呈金——武汉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成果展”展出了武汉博物馆修复的近200件青铜器,分为“病害·医方”、“如琢·如磨”、“古法·今术”、“人生·追求”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常见青铜器病害及修复原则方法、青铜器的典型修复案例,展示了青铜器修复的工艺和技法以及修复人员的工匠情怀。
通过修复流程和工具的展示和各类修复前后青铜器对比,让观众对文物修复工作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胡家喜研究员在讲解中表示,修复中有依据的可以修复,没有依据的部分只能进行保护,是不能造假的。
每一次修复都需要有可靠资料作为参考依据,寻找资料也是修复过程中最耗时间的工程之一,例如本次展出的两件铜盏,器形、大小、纹饰等一模一样,这两件铜盏保护修复前均缺器盖,此外器身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缺。
修复人员经过查阅资料和细致比对,发现随州博物馆藏有一件与此盏几乎一样的青铜盏,故同对方商借,以随州铜盏的器盖为模,用铜铸造出了补配器盖,完成了这两件铜盏的保护修复。
铜盏同样,在修复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件青铜敦(duì),该青铜敦保护修复前仅存残片5块,且残片变形,经过拼对,发现这5块残片仅能拼出器盖的一部分,于是修复人员将残片逐一矫形,焊接成为一整块,再利用器盖的对称性翻模补全残缺部分。
通常敦这类器物都是上下一致,打开来可作为两件一样的盛食器使用,但这件敦形制稍有不同,它的下半部分是下承三兽蹄形足,而非器盖部分的三环耳。
为了补配足,修复人员特意借来麻城市博物馆的一件器形一样但尺寸稍
小的敦,以其足为模,通过泥塑、翻模、浇铸,制作出了补配足,并将器物完整器形补全。
文物此次展览既是武汉博物馆对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的阶段性展示,向关心和支持文物保护工作的各界人士进行汇报,也是借此向观众进一步展现武汉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面貌。
武汉博物馆表示展览将持续至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