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位平衡反应讲课讲稿
坐位平衡反应

欢迎阅读(三)坐位训练1.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可分为三级:静态平衡这是病人最早就能进行的相对容易完成的动作。
训练时让病人坐于椅子上或床边,双足平放于地上,双手放于膝部,保持稳定,如有困难可稍加帮助调整部位。
开始时病人多易向患侧倾倒,可以先在Bobath 反射抑制肢位下保持坐位平衡,这样既可以牵伸痉挛的侧屈肌同时也是辅助2.象,更不能试图单使健腿过度用力,因极易引起踝震挛。
3.坐——站起训练患者坐于床边或椅子上,一般足跟距边缘5㎝左右,双足在同一水平或患足稍偏后,上肢像上述前倾持重训练一样,躯干前倾双脚负重,将重心向前移到足前掌部,伸膝伸髋,抬臀离开床面后挺胸直立。
治疗者可在患膝和髋部给予帮助。
站起后治疗者可继续用膝顶住患膝防止“打软”。
注意,此过程中应防止在站立瞬间健足后移,造成健下肢单独负重站起的情况。
治疗者可用足在患者患足后抵住。
躯干前倾式屈髋的过程,而不是弯脊柱和低头。
4.由站——坐训练由站立到稳定的坐下与上述相反,但更难于完成。
因为这主要是通过股四头肌的离心性收缩来控制,要求下肢群更好的协调作用。
开始,治疗者可帮5.6.7.方8.展。
9.患者因为无力控制而通过过伸“锁住”关节来求得稳定。
训练可在站立位下尽可能患肢持重,上肢可扶持肋木、平衡杠或桌椅进行患膝0-15°范围有控制的缓慢活动。
也可在床上或坐位下进行,由治疗者帮助一手通过足底施加推力,另一手放在膝关节膝伸屈时上下引导控制活动范围。
10.收账不行采用三点支持步行,步行顺序为手杖——患腿——健腿,即健手持杖,先伸手杖。
后迈患腿,最后迈健腿。
手杖的长度为自然站立股骨大转子到地面的高度,或自然站立,屈肘30°、腕背伸约25°下持杖的高度。
多脚杖有更好的稳定性。
但是使用手杖很容易造成全部由健侧负重的状态,即当迈患腿是躯干进一步向手杖方向倾倒,使患侧躯干短缩,上肢及手屈曲痉挛加重,因此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利用手杖进行步行训练。
如何保持平衡演讲稿

如何保持平衡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保持平衡
的话题。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在这些压力和挑战中保持身心平衡,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
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首先,保持平衡需要我们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我们每个人一天
只有24小时,如何把有限的时间分配给工作、家庭、朋友和自己,
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和
目标,来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自己
和和家人。
其次,保持平衡需要我们学会放慢脚步。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感到焦虑和紧张,这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停下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
可以通过做一些运动、听听音乐、读读书,来放松
自己的身心,从而保持平衡。
最后,保持平衡需要我们学会接受和调整。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
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需要学会接受这些挑战,并且积极地去调整
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只有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才能更好地适应
生活的变化,保持平衡。
在保持平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希望大家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平衡,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谢谢大家!。
09康复2班第4组坐位平衡

1、偏瘫患者坐位平衡反应训练 、
a
b
• 2、训练球上坐位双腿负重训练 、 • 患者坐于球上,双髋屈曲、外展,双 患者坐于球上,双髋屈曲、外展, 臂紧靠治疗师的髋部, 臂紧靠治疗师的髋部,治疗师坐于凳 子上。 子上。 • 患者自由摆动髋部,治疗师固定患者 患者自由摆动髋部, 肩上,待患者能控制自身平衡时, 肩上,待患者能控制自身平衡时,治 疗师也可以施加力来帮助患者训练座 位平衡。 位平衡。
• 1、当患者可以坐稳后,就可以进行坐位进 、当患者可以坐稳后,就可以进行坐位进 食训练。 食训练。
• 2、坐位移动训练: 、坐位移动训练:
• a、健侧手放在身体前方(或后方),支撑 、健侧手放在身体前方(或后方),支撑 ), 身体。 身体。 • b、健侧下肢屈曲向健手处移动。 、健侧下肢屈曲向健手处移动。 • c、以膝为支点,移动臀部。 、以膝为支点,移动臀部。
治疗师用手支撑肩部,用下腹、大腿来支撑肩部, a.治疗师用手支撑肩部,用下腹、大腿来支撑肩部,使患 者记住正常坐位时的感觉
b、治疗师仅用双手支撑肩部,不时把手放开,将要倒时再 治疗师仅用双手支撑肩部,不时把手放开, 扶住患者
从前方握住患者双手, c 、从前方握住患者双手,时而松开并指示患者独立维持 坐位
•
• •
练习座位平衡: 练习座位平衡:
练习重心转移的姿势调整 增加复杂性
•
• •
平衡训练的顺序: 平衡训练的顺序:
系统地有顺序的进行 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
坐位平衡训练的原则: 坐位平衡训练的原则:
• • • • • • • • 要遵循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要遵循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 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 从自我保持平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 从自我保持平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 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再不注意下保持平衡的训练。 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再不注意下保持平衡的训练。 从训练时睁眼过渡到闭眼。 从训练时睁眼过渡到闭眼。 破坏前庭器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破坏前庭器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如何保持平衡的演讲稿

如何保持平衡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非常重
要的话题——如何保持平衡。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感到压力重重,工作学习、家庭责任、社
交活动等等,让我们感到忙得不可开交。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很
容易失去平衡,身心俱疲。
那么,如何保持平衡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管理是保持平衡的基础。
我们要根据重要性和紧急性来安排任务的优先顺序,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因为一时的繁忙而忽视了重要的事情,从而导致失衡。
其次,我们要注重身心健康。
保持平衡不仅仅是工作和生活的
平衡,更是身心的平衡。
我们要注重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同时,我们也要
注重心灵的修养,学会放松自己,调整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
最后,我们要学会拒绝。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
的诱惑和压力,有时候我们需要学会说“不”,拒绝一些不重要或者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事情,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被琐事所困扰,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和修正。
但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注重身心健康,学会拒绝,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保持平衡,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谢谢大家!。
平衡训练动作教案初中

平衡训练动作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平衡训练动作,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平衡训练动作:坐摇、跪摇、趴摇、躺摇、站摇等。
2. 游戏:小蚂蚁过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平衡训练动作,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协调性与稳定性。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1.1 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
1.2 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扭动颈部、活动手腕、脚踝等。
2. 基本技能训练(15分钟)2.1 教师示范平衡训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2.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和帮助。
2.3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训练经验。
3. 游戏环节(15分钟)3.1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组织学生进行游戏。
3.2 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3 教师点评游戏过程,总结优点和不足。
4. 结束部分(5分钟)4.1 学生进行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
4.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平衡训练动作的练习,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游戏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动作要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
此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平衡训练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后作业1. 回家后,学生自行练习平衡训练动作,巩固所学内容。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训练,关注孩子的训练进度。
3. 学生记录训练心得,下一节课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谈平衡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谈一下平衡的话题。
平衡,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态度。
在我们的生活中,平衡无处不在,它关乎我们的心理状态、行为举止、人际关系、事业发展等等。
有些人对于平衡的追求甚至成为了生活的目标之一。
那么,什么是平衡?平衡的意义何在?如何才能做到平衡?接下来,我将从这些方面详细探讨平衡的话题。
平衡是什么?俗话说:“天下万物运行,神功皆在调和。
”平衡的本质就在于调和,它是人与环境、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健康等多个方面的调和。
平衡是一种精神状态,它让我们保持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思想,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
那么,平衡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平衡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
在不平衡状态下,我们可能会感到压力巨大、焦虑不安、身心疲惫。
而平衡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验生活的美好,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
平衡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效地工作。
如果我们处于一种过度焦虑或不安的状态下,我们的思维难以集中,效率也会降低,甚至“一事无成”。
而平衡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专注、思维敏捷、提高工作效率。
平衡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平衡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稳的心态,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不被击败,从而保证我们的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平衡呢?要明确自己的需求。
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欲求、需求和限制,从而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此外,我们还需要做好必要的时间安排,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鼓励自己、激励自己,遇到问题时也要勇于面对、积极处理。
要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在我们的人生路上,交朋友和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非常重要,它能够为我们的人生提供诸多机遇和支持。
平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态度。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分享平衡的经验,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美好。
改善坐位平衡活动教案

改善坐位平衡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坐位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坐位平衡训练活动。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坐位平衡训练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坐位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坐位平衡训练活动的具体操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坐位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坐位平衡训练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设备:椅子、平衡垫、教学投影仪。
2. 教学材料:坐位平衡训练的教学PPT、学生手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坐位平衡不良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坐位平衡问题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坐位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PPT讲解坐位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重心的概念、坐姿的正确姿势等。
然后介绍坐位平衡的训练方法,包括使用平衡垫进行训练、通过调整身体重心进行训练等。
3. 示范操作:老师示范坐位平衡训练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如何在椅子上使用平衡垫进行训练、如何调整身体重心等。
4. 学生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坐位平衡训练活动,老师逐个指导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
5.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坐位平衡训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保持良好的坐姿习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坐位平衡训练展开,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学生对坐位平衡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掌握了一些坐位平衡训练的基本技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对坐位平衡训练缺乏兴趣,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训练活动中来。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动作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掌握坐位平衡训练的技巧。
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坐位平衡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
04+坐位平衡

四、坐位平衡1.正常功能及基本成分主动的坐位平衡要求身体对线,在每项作业时配合身体重心的转移,而做出正确的准备和不断进行姿势的调整。
坐位平衡是指一种坐的能力,包括坐时没有过度的肌肉活动、坐位移动、进行各种运动作业(图),以及在坐位时的移出移入。
图:伸手拿地上的杯子,进行复杂的姿势调整是此作业的要点。
当身体某一部分移动时,重心的位置发生改变,这就需要身体的其他部分运动以平衡身体。
重心的轻微移动(即甚至头、躯干和肢体轻微的活动)也包含一些准备性的和不断进行的肌肉活动。
一般来说,只有当重心移动得太远以至失去平衡时才用臂或手作保护性的支持。
直立坐位对线基本点及坐位平衡基本成分如下:(1) 双脚和双膝靠拢。
(2) 体重平均分配。
(3) 屈双膝的同时伸展躯干(即双肩在双髋的正上方)。
(4) 头平衡在水平的双肩之上。
要达到的能力:(1) 准备姿势的调整。
(2) 针对具体的运动或正在进行的运动作业进行不断的姿势调整。
2.步骤1——坐位平衡分析及脑卒中后常见问题坐位分析包括:(1)观察患者静坐时的对线。
(2)当患者进行各种等级的运动作业时,分析他调整自身产生肢体、躯干和头部运动的能力。
例如:让患者看天花板、转身向后看、向前看、向侧方和后方伸手去触摸或抓物体,将健脚抬离地面,从地板上拿起物体。
(3)治疗师要注意患者的行为,包括多余的运动和代偿的方法,分析问题的原因。
下面是不能保持坐位平衡的患者常见的代偿方法。
1)支持面宽,即双脚和/或双膝分开(图)。
2)随意运动受限,即患者发僵和屏住呼吸。
3)双脚在地上滑动以代替调整相应的身体部分。
4)用手臂进行保护性支持或抓握而进行最小的运动。
这种患者可能因轻微地运动甚至呼吸便失去平衡,用双手增加稳定性。
5)当作业需要重心侧移时,患者向前或向后靠。
这意味着患者躯干的侧屈控制差(图)。
3.步骤2和3——练习坐位平衡在前几次训练中,若患者坐位平衡差,应坐在一个坚固的矮床上,双脚着地,当进展到有能力来回移动时,应坐在不同类型的座位上练习不同的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坐位训练
1.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可分为三级:静态平衡这是病人最早就能进行的相对容易完成的动作。
训练时让病人坐于椅子上或床边,双足平放于地上,双手放于膝部,保持稳定,如有困难可稍加帮助调整部位。
开始时病人多易向患侧倾倒,可以先在Bobath反射抑制肢位下保持坐位平衡,这样既可以牵伸痉挛的侧屈肌同时也是辅助下坐位平衡训练。
另外也可以被动牵伸患侧屈肌。
坐位平衡训练时,患者前面可放一面镜子,以弥补位置觉障碍的影响,使患者能通过视觉不断调整自己的体位。
静态平衡完成好后,徐进一步进行。
二级:自动平衡训练,即自行躯干腰部活动。
训练动态下的平衡,让病人去取不同方向、高度的目标物或转移物品,由近渐远增加困难程度。
三级:他动态平衡,是在静态平衡下治疗者从前后左右各个不同方向给病人施加推力,打破静态平衡,使患者尽快调整达到性的平衡状态。
在给予推力的同时应注意保护病人以防止摔倒。
通过平衡训练,不断增强躯干肌的控制能力,提高平衡反应水平,为站立行走做好准备。
在此训练中应诱发出患侧的保护性姿势反射,这也是一种促通。
2.坐位下患肢持重训练:坐位双足平放于地面,双上肢Bobath握手伸肘,肩充分前伸躯干前倾抬头,向前向患侧方向触及目标物。
此过程足跟向下用力,将体重渐移至患侧下肢上。
训练负重时应注意足跟不能离地,不能出现前脚掌用力下登的现象,更不能试图单使健腿过度用力,因极易引起踝震挛。
3.坐——站起训练患者坐于床边或椅子上,一般足跟距边缘5㎝左右,双足在同一水平或患足稍偏后,上肢像上述前倾持重训练一样,躯干前倾双脚负重,将重心向前移到足前掌部,伸膝伸髋,抬臀离开床面后挺胸直立。
治疗者可在患膝和髋部给予帮助。
站起后治疗者可继续用膝顶住患膝防止“打软”。
注意,此过程中应防止在站立瞬间健足后移,造成健下肢单独负重站起的情况。
治疗者可用足在患者患足后抵住。
躯干前倾式屈髋的过程,而不是弯脊柱和低头。
4.由站——坐训练由站立到稳定的坐下与上述相反,但更难于完成。
因为这主要是通过股四头肌的离心性收缩来控制,要求下肢群更好的协调作用。
开始,治疗者可帮助屈膝、上提腰带,控制坐下速度。
5.坐位小屈膝踝背屈此训练要求屈膝过程时足跟不能离开地面。
踝背屈可在坐位膝关节自然屈曲位下进行,应防止足内翻。
6.坐位下的上肢训练耸肩运动,上肢反射抑制肢位下肩胛活动,双上肢上举和患肢独立主动上举训练等卧位时的上肢训练也应该在坐位下继续进行。
7.战力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是站立位下的静态平衡、自动态平衡和他动态平衡训练。
方法基本同坐位平衡。
但保持站立位平衡还需要膝、踝、髋关节稳定控制。
利用姿势镜此时仍是必要的。
但静态平衡的情况下,可以继续训练患侧下肢持重:两足稍分开,让患者将重心渐移向患侧,可以利用磅秤或感知承重的生物反馈仪进行训练,逐渐提高持重训练的目标
8.立位下屈膝训练病人站在墙前,保持股部接触墙面以保证做屈膝动作时髋保持伸展。
9.膝关节稳定性控制膝关节不稳定表现为站立和行走时膝“打软”或“过伸”,患者因为无力控制而通过过伸“锁住”关节来求得稳定。
训练可在站立位下尽可能患肢持重,上肢可扶持肋木、平衡杠或桌椅进行患膝0-15°范围有控制的缓慢活动。
也可在床上或坐位下进行,由治疗者帮助一手通过足底施加推力,另一手放在膝关节膝伸屈时上下引导控制活动范围。
10.收账不行采用三点支持步行,步行顺序为手杖——患腿——健腿,即健手持杖,先伸手杖。
后迈患腿,最后迈健腿。
手杖的长度为自然站立股骨大转子到地面的高度,或自然站立,屈肘30°、腕背伸约25°下持杖的高度。
多脚杖有更好的稳定性。
但是使用手杖很容易造成全部由健侧负重的状态,即当迈患腿是躯干进一步向手杖方向倾倒,使患侧躯干短缩,上肢及手屈曲痉挛加重,因此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利用手杖进行步行训练。
一般对于病重的患者,预测以后不能恢复至独立行走或年老稳定性差的病人,必须使用辅助器步行者,应较早给予使用手杖的训练指导。
11.上、下楼梯训练由于下肢有一定的伸肌异常运动模式,伸膝是踝跖屈内翻,患者感觉患腿长,不得不向健侧侧身;正确的上下楼训练方法是,上楼先上健腿,后上患腿;下楼先下患腿再下健腿。
平衡板训练为进一步提高平衡能力。
另外,可进行单腿站立,踩直线站立和步行来进行高水平平衡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