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论杜威和陶行知思想对比及二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杜威和陶行知思想对比及二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杜威(John Dewey)和陶行知(陶行知),分别是西方教育理论和中国教育实践领域的著名代表人物。
两位先贤都对教育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他们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杜威和陶行知的思想对比及应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我们来比较一下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杜威是20世纪初美国的一位教育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富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教育理论。
杜威认为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
他强调教育应该是基于实践的、富有体验性的,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和死记硬背。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先行者之一,他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德育目标,主张教育应该是走进学生内心的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感修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杜威和陶行知的思想都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
我们来看看杜威的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杜威主张教育应该是基于实践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杜威还提倡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实践中引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而陶行知的思想则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陶行知强调学生的品格和情感修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刻苦精神,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也是一种修炼,需要持之以恒的态度。
杜威和陶行知的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注重实践性、体验性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格修养,可以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并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的动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两位先贤的教育思想,创造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中数学教学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更好地贯彻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论杜威和陶行知思想对比及二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杜威和陶行知思想对比及二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介绍杜威和陶行知思想引言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陶行知追求“全面发展教育”,倡导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获得全面发展。
杜威和陶行知的思想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为教育界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结合二者的思想,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杜威和陶行知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影响。
1.2 探讨二者在教育领域的影响杜威和陶行知是两位教育领域的大师,他们的思想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主张的经验主义教育观念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方式。
而陶行知则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修养。
杜威和陶行知的思想在教育领域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他们的理念影响了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
杜威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性。
陶行知则强调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尊重。
二者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环境的优化上,鼓励教师们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差异,倡导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他们的思想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促进了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结合两位大师的思想,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正文2.1 杜威思想概述杜威思想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想之一,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
他主张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不应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VS杜威“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VS杜威“教育即生活”在中外教育史中,关于陶行知和杜威的思想很相似,下面我们就进行梳理和区分。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所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
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和教育是同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
2.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杜威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一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生活。
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
因此,教育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一旦把教育看作是为儿童的未来生活作准备,必然教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利,而忽视了儿童自身的需要和兴趣。
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②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③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
3.两者比较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陶行知师从杜威,他与杜威都注意到了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本身,学校与社会生活不可分离,重视了现实生活的教育,才是合理的教育。
不同之处在于:①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
杜威所处的社会状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已经高度发展,而美国又是一个崇尚个性、强调实用文化的国家。
西方近代以来所形成的受机器大生产体制影响的强调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已存在问题,由此决定了杜威对教育的新理解和新设想。
陶行知所处的社会状态是,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和政治水平低下,中国广大民众缺少教育机会。
另一方面,中国学习西方经过半个世纪所建设的新教育,却又存在脱离社会生活发展、脱离儿童发展的缺陷,由此决定了陶行知在吸收包括杜威在内的西方当代教育思想,并加以改造,而提出适应中国实际的主张。
杜威和陶行知思想的对比
杜威和陶行知思想的对比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杜威和陶行知的理论思想经常容易混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区分,对杜威和陶行知的思想进行了如下梳理。
一、背景介绍
陶行知于1914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受业于杜威先生。1917年回国后,曾试图用杜威的教育理论来解决中国人民大众受教育的问题。搞了几年,毫无收效。从此他认识到搬用杜威的一套,在中国起不到普及教育、振兴社会的作用。在现实面前,他看到杜威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学校即社会”不过成了一句时髦的空话,从而不得不另寻出路。
综上,陶行知的思想重视教育而忽视系统的教育,而杜威强调二者要相互契合。
(3)从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
杜威的“从做中学”实际上也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倡导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静听”的模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陶行知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教学做合一”,即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么做便怎么学,怎么学便怎么教,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
综上,陶行知的思想主张以生活为中心,而杜威则认为生活只是教育的一个过程。
(2)“学校即社会”与“社会即学校”
杜威的“学校即社会”认为学校应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把社会生活简化缩小为一个雏形的状态,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而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强调拆去学校的围墙,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要打成一片。陶行知认为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鸟笼里面造森林,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社会即学校”将教育延伸到社会宇宙和大自然中去,整个社会都是教育的范围。
Hale Waihona Puke (二)不同点:1、地位不同
陶行知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比较
陶行知和杜威教育对比一、教育起源的比较分析教育起源的问题,从发生学的角度去说明教育现象,是研究教育的前提。
教育起源的问题,教育史上曾有过很多种观点,比较著名的有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
前者把教育混同为生物本能的传授活动,后者则将教育起源视为儿童对无意识的模仿。
这两种观点都是脱离生活去孤立看待教育现象的唯心史观。
陶先生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是“与生俱来”的,生活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础。
教育源于生活的需要,源于人的的需要,源于“教人化人”的需要。
所谓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是“与生俱来”,指的是教育是生活所固有的,它与生活“是一个西,不是两个西”.有了人类及其人类的生活,就必然要求产生教育,教育是与人类及其生活同时出现的.教育是人类祖先为了生存而向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必然的客观的产物。
陶先生的生活起源论中的生活,是指“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它不只是指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衣食主义”和谋求职业的“生利主义”的生活,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包括个人生活和生活。
由于陶先生的“生活"是“包含广泛意义的生活",因而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的科学立场。
杜威教育起源的观点,是与陶先生截然不同的。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个体本能能力和个体生活适应的需要,是适应儿童天生本性“自然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教育即自然”。
杜威教育起源问题中的生活,是指生物学上个体的消极的对环境的适应。
他用脱离人类生活的观点孤立地看待教育的起源,否认教育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属于生物起源论。
因而,两种不同的教育起源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哲学观。
ﻭﻭ二、教育内容的比较ﻭﻭ陶先生认为教育的内容取决于客观的现实生活,是“生活所自营”的,必须“用生活来教育”。
他强烈抨击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提倡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教育。
他认为,书本只是教育的工具,而不能成为教育的中心.“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因而生活中到处都有教育的内容。
陶行知与杜威教育思想的比较
足 有 机 联 系 的 ” ,他 的 “ 步 教 育 ” 是 以教 育 哲 学 为 进
陶 行 知 先 牛 曾 经 郑 重 声 明 , 他 的 牛 活 教 育 是 真 基 础 的教 育 。 的,而杜威 的牛 活教育是 假 的。冈为 ,陶先 牛曾说 , 我 们 可 以从 以 卜五 个 方 面 来 分 析 陶 行 知 与杜 威 真 假 牛 活教 育 理 论 的根 本 区 别 。
为 卡 体 的 , 以实 践 为 基 础 的 ,唯 物 的 ; 而 杜 威 先 牛 的
牛 活 教 育 理 论 则 足 以个 人 牛 活 为 主 体 的 , 以经 验 为 萆
础的,唯心的。
陶 行 知 牛 活 教 育 理 论 的核 心 是 牛 活 即 教 育 , 从 其
哲 学 思 想 看 ,属 于 唯 物 实 践 论 , 就 是 承 认 客 观 世 界 先 f 人 (丰 体 ) 而 独 立 存 在 。 现 实 世 界 是 人 创 造 的 产
二O一一年 第 四期
( 第4 ) 总4 期
重 庆 陶研 文 史
Go.l N.No1 40 24 e e a. .4 nr1
陶行 知 与 杜 威 教 育 思 想 的 比较
陈 莉
陶 行 知 与 杜 威 都 是 牛 活 与 教 育 的关 系 上 去 研 究 l
教 育 现 象 的 , 都 倡 导 牛 活 教 育 ,而 且 陶 行 知 曾就 学 于
的 生 活 起 源 论 中 的 牛 活 , 足 指 “凡 人 生 一 切 所 需 皆 属 之 ” , 它 不 只 是 指 为 了 满 足 人 的 生 存 需 要 的 “衣 食 丰 义 ”和 谋 求 职 业 的 “生 利 书 义 ”的 牛 活 ,它 包 括 物 质 牛 活 和 精 神 牛 活 ,也 包 括 个 人 牛 活 和 社 会 牛 活 。 由 于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观点的比较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观点的比较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杜威对学校教育思想主要由“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五步教学法”构成。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作为杜威的学生,他学习了杜威教育思想。
回国后,他根据中国当时社会现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运动,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及“五路探讨法”,创建了“生活教育”理论。
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育均产生了影响,两人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探究。
杜威;陶行知;生活教育一、约翰·杜威简介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
杜威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实用主义哲学、机能心理学、社会进化论。
在这些基础上,他提出了以新教育理论,注意实验和活动,成为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二、陶行知简介陶行知,安徽歙县人,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909年考进南京汇文书院,次年入金陵大学。
1914年秋赴美留学,在美曾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学,师从杜威、孟禄等名家。
回国先后创办晓庄、育才等学校,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
三、二人教育观点比较(一)“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认为,学校可以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说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
学校生活要满足儿童需要和兴趣,同时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符合,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联系,适应社会变化并将推动社会发展。
杜威认为,教育既要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社合发展需要,所以他要做的就是把学校生活作为一个契合点来联系儿童的生活和社会的生活,其实就是要改造不适当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
这一理论的提出突出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批判脱离实际生活的传统教育观点。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即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哲学家们的哲学家”、“创立美国教育的首要人物”。
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陶行知,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更广为人知的是,陶行知作为杜威的学生,在系统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后带回了祖国,但并没有全盘接受,而是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两位教育家都非常重要,属于教育史里的五星级人物,同时,二者也常作为对比题目出现,如统考和天大都考察过:试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要求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甚至与生活相对立的弊端。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具有以下基本含义: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即教育”是人类原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在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生活伴随人生始终,人的一生都在接受生活教育。
②现实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活即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提出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确定。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一方面,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另一方面,教育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
教育不仅改造着社会生活,也改造着每个人的生活。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是指,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所以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新任务。
与此相对应,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比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并比较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与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两位教育家均在其理论中强调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教育应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本文将分别概述杜威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的观点进行比较,以期深化对教育本质和生活理念的理解,同时为未来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
杜威作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领军人物,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生活的过程,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来丰富经验、锻炼能力的过程。
杜威强调,教育应该基于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成长。
陶行知则在其教育实践中,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
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经验都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陶行知特别重视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认为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本文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将重点关注杜威和陶行知在生活教育思想上的异同点,以及这些观点在当今教育实践中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将尝试构建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教育理论框架,以指导未来的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杜威的生活教育思想杜威,作为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全球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威坚信,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课堂和教科书,而应该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
他主张,教育即生活,意味着教育过程应模拟并反映生活的实际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和体验生活的真实含义。
在杜威看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他提倡“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增强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观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陶行知生活教育和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
陶行知生活教育和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内容摘要:陶行知与杜威都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是杜威的学生,其教育观点自然受到杜威的影响,但他并非照搬杜威的思想,而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使他的思想与杜威的观点有着极大的差别。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杜威生活教育差别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生活教育是核心内容之一,它是陶行知在晓庄师范的教育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一种教育理论,主要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部分组成。
从理论来源上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离不开杜威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曾是杜威的学生,受其影响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他并非照搬杜威的观点,而是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根据自己的办学经验,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
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重要组成部分。
杜威教育的着眼点是学校里的儿童。
在他看来,“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的重心不在长远的、理想的未来,而在当前的、具体的现在,因此,学校里的一切设施都应从当前着眼,以儿童为中心,呈现现实社会的生活。
显然,杜威的教育是一种学校教育,有其合理性。
但这种教育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当时的中国,受教育的只是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为此,陶行知大力提倡“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力图使广大人民群众摆脱无知的状态。
基于这样的考虑,他将杜威的思想“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生活教育”的口号。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从陶行知对生活教育的阐发和他在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等地的教育实践来看,“生活教育”与杜威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差异。
从理论出发点看,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其出发点是教育,尤其是针对儿童的教育;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其出发点是生活,生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不局限于儿童。
从“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出发,杜威提倡“从做中学”,主张把各种“实际作业”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从“做”中获得知识。
杜威与陶行知
一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三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联系 四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区别 五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经验是杜威实验主义哲学和实用教育体系的核
心。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
要与兴趣
谢谢!
位,在教育中要尊重儿童
3.教育即生活
• 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
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 教
身,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一旦把教育看作是为未来生活作准 育
备,必然教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力,而忽视了儿童自身的需要
生 活
和兴趣。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化
首先,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结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
趣。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联系,而不是世外桃源。
学 校
• 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了把学校 社
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
会
化
在“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念中,
杜威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
三、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联系
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育对社会的改造作用 两者为了教育理论的支撑创办了学校 两种教育的民主性非常强烈 终生教育 反对传统教育
四、杜威与陶行知思想的区别
时代背景 的不同
哲学思想 不同
教育目的 不同
五、他们的教 育思想对当今
教育的启示
• 理性的对待前人的教育思想 • 学习前人理论应紧密结合实际 • 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实际 • 教育应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需
论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之异同
论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之异同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创立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因此他被誉称为“实用主义巨人”。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一个是美国实用主义的巨擘,一个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有“万世师表”的称谓。
他们虽是师生关系,却拥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不同的教育体系。
但这些不同之间也拥有着相同的教育理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陶行知是留学美国,师承杜威的中国近代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杜威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陶行知则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从表面看,两种教育观念是截然相反的,其实,它们的内涵和实质是相同的。
首先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杜威站在自然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概念。
他对教育与生活关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生活离不开教育。
他主张,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二是生长是生活的特征,而教育就是生长。
所谓生长,就是指向未来的发展过程。
教育的历史就是生长过程。
三是教育是对生活的改造。
这种改造,不仅是对个人,而且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
它是一个连续不断改造的过程。
陶行知在教育与生活的问题上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则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把生活和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
概括起来有三层意思:一是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
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源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二是教育又促进生活之变化。
他强调,只有“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才算得上是促进生活之变化的教育;三是教育随生活的变化而发展。
生活无时不变,教育也随之发展,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克服了长期以来教育脱离人民大众,脱离社会生活的现状,把教育与生活真正熔为一炉,促进教育改造生活,改造自然和社会,实现富民强国。
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虽然并非完全一致,但是他们都共同强调了教育和生活之间相依相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陶行知和杜威教育思想总结
陶行知和杜威教育思想总结陶行知和杜威是两位教育领域的重要思想家,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实践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针对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总结,分别展示他们的主要观点和对教育的贡献。
首先,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格,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将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场景。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主张教育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过实际的经验来帮助学生建立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
他强调学习要贴近实际,注重学生的观察、感知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陶行知还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创造力。
他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与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
相比之下,杜威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
他强调教育应该以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他提倡的“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经历来建构知识和理解。
杜威认为学生应该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指导者,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思考。
杜威的教育思想还强调学习和生活的整合,他认为学习不应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合作和解决问题。
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思想都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他们都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差异,并通过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来帮助学生成长。
他们都强调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
总的来说,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思想都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杜威“从做中学”理念的不同点
陶⾏知“教学做合⼀”与杜威“从做中学”理念的不同点1、教育思想的强调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的是体现社会⽣活的学校教育,⽽陶⾏知强调的是社会⽣活教育。
杜威在课程教材上强调在学校直接进⾏烹饪、缝纫、印刷、纺织、油漆等经验性课程,将社会活动直接搬⼊学校作为学习课程,忽视了社会⽣活的多变性。
⽽陶⾏知扩⼤了⽣活范围,他将整个⽣活作为教育场所,提出“⽣活即教育”,提倡学⽣在⽣活中学,从活动中总结经验,学习知识。
教学做合⼀强调教与学、教与做的关系。
他认为做是教的中⼼,教和学密不可分,让学⽣在⽣活中边做边学,在实践中真正做到教学做合⼀。
从做中学强调做与学的关系。
杜威认为做是学的源泉,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2、哲学性质杜威的“从做中学”是以本能论⼼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主观唯⼼主义的性质。
“从做中学”虽然强调“做”,但把“做”看作是⼈们的⽣物本能活动,是与⽣俱来的。
杜威将“做”看成⼀种基于⽣物本能要求、抛开⼀切社会基础的“活动”。
“教学做合⼀”中的“做”却不是这样。
陶⾏知认为“做”是在劳⼒上劳⼼。
动⼿的同时⽤脑,强调思维对实践的能动的、⾰命的反作⽤,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和杜威否定“⾏动”是思想母亲、把“做”仅仅视为⽣物学基础上的本能活动区别开来。
可见,陶先⽣“教学做合⼀”的“做”既是“教”和“学”的出发点,⼜是“教”和“学”的归宿,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
3、师⽣关系杜威强调的教育思想是以“学⽣为中⼼”,主张解放⼉童的思维,以⼉童为中⼼组织教学,发挥⼉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尊重学⽣的意愿。
⽽陶⾏知的“教学合⼀”的教改思想,强调的是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不是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学习,协助学⽣。
4、理论优点陶⾏知“教学做合⼀”的教育思想是在杜威“从教中学”的启发下,结合中国实际及实践经验,提出的⽣活教育理论。
“教学做合⼀”思想是对 “从做中学”的实⽤主义教育理论的扬弃。
“从做中学”否定了意识对实践、⾏动能动的反作⽤,把⼈类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所进⾏的实践与低等⽣物有机体对环境的本能适应相提并论。
陶行知与杜威生活教育思想之比较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
在当今社会,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应用和意义愈发显著。随着科技的迅速 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人们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强调的教育与生活的理念,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和重视。
杜威教育生活思想比较
杜威教育生活思想比较
一、思想背景
杜威的生活教育思想则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现代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 他的思想强调了经验的积累和改造,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培养儿童的探 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想内容
二、思想内容
陶行知和杜威的生活教育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1、教育目标
1、教育目标
陶行知和杜威都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他们都强调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 力。
三、思想影响
陶行知和杜威的生活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的思想 强调了教育的社会使命感和个人价值,为后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同时,他们的思想也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为现代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思想影响
陶行知和杜威的生活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实践也产生了重要启示。他们的思 想强调了教育的实践性和探究性,为后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 他们的思想也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为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一、思想背景
一、思想背景
陶行知和杜威都生活在20世纪初的社会变革时期。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巨大 的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压力。在这个背景下,陶行知和杜威都生活教育的问题, 主张教育要与生活紧密相连。
一、思想背景
杜威教育思想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
(三)内容实质的比较
陶知行(中国)
杜威(美国)
1891—1946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创立生活教育理论
1859—1952
民主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创立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一)理论基础的比较
陶行知
杜威
杜威
以儿童为中心(一切为了促
进儿童的生长,教师对于儿童 的生长和发展给予指导,教育 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双方是平等者和合作者) 应唤醒儿童思维 学校为儿童思维提供情景 强调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儿童需要、兴趣和水平 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
(三)内容实质的比较:教师与学生
(三)内容实质的比较:教育与生活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否定读书?)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 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杜威
教育即生活 教育传承作用,生活离不开教 育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 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 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 会的能力,逐步扩大和改 进经验,从而把社会生活 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为生活向前民族解放教育 培养人多方面素质教育 创造新的人生新的中国新的 世界 批判旧教育 教育改造创验改造 教育无目的,教育就是为了使 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 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 西强迫儿童去吸收 解决三脱离: 教育与社会脱离 教育与学生脱离 理论与实践脱离
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教师与学生相信儿童的力量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儿童为中心一切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教师对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给予指导教育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双方是平等者和合作者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教师与学生反对传统教育的恭顺服从教育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不同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不同杜威的思想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陶行知的思想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二者都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实践,但两者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首先,两种教育思想背景不同: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美国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在杜威生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阶段,美国工业跃居世界第一,机器工业开始广泛推广,产业工人数量大幅度增加,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增长。
然而,当时美国的教育体制仍是承袭欧洲的旧教育传统,以形式主义的、呆板的教育为主,尤其是道德教育更是味注重道德知识灌输,这种教育机制显然不适应当时美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思想脱颖而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在中国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最需要接受教育的大众百姓在生死线上挣扎,进入学校学习是绝对的空想和绝对的奢侈。
杜威的教育思想总的指向是学校教育的变革,但当时中国学校极少,仅仅进行学校教育的改革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改革,更不可能改善广大民众无法接受教育的现状,所以陶行知提出了大众教育,把教育办到平民中去,办到农民中去,开启民智,大行教育,培养道德,培育新人。
其次,陶行知和杜威教育思想的培养目的不同:杜威的教育思想培养目的是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着力点在于革除欧洲传统教育在道德教育培养上直接的、灌输式、压制式、重知不重行的弊端,在尊重个体和尊重人性的前提下,达成教育的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培养的目的是要养成配做社会的良好分子的公民。
民主或民主社会,民主教育或教育民主化是陶行知平生奋斗且不懈努力的教育理想和事业终极。
就教育而言,在晓庄时期,陶行知主张培养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双全的现代人,到育才学校时期,也是中国的抗战时期,他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追求真理的小学生,自觉教人的小先生,手脑双全的小工人,反抗侵略的小战士。
到重庆社会大学时期,也是中国争取自由解放、民主和平的最关键时期,他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为争取自由解放、民主和平而奋斗的民主革命战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通过最新河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招时间分布比较分散,全年都有招聘,笔试科目一般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教育理论中进步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观点,经常是广大考生迷惑之处,下文力求以简洁的对比给大家的复习以指导:
第一,教育与生活。
二者的共同点都是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意思是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要想社会生活得以继续,教育是必备手段,即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从教育的角度来阐述生活,强调生活带来的教育意义或生活对教育的意义。
他的“生活即教育”有三层涵义:其一,生活便是教育;其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其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是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
也就是说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生活的经历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在变教育就跟着发生变化。
杜威和陶行知的区别可以简单概括为:前者认为教育是生活的手段,后者认为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本身就带有教育意义。
第二,学校与社会。
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
他要求把学校办成和现有制度一样的环境,以便从中培养出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
他认为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作为一个雏形的社会,不是与现实社会毫无关联而独立自存的,而是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
校内生活若与校外生活不相关联,即使儿童在校内能了解社会并养成对社会的兴趣,也不能适用于校外生活。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
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老师也可以多起来。
“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里去办,使学校与社会息息相关,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须。
因此“社会即学校”的真正含义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
从教育内容说,人民需要什么生活就办什么教育;从教育形式来说,适宜什么形式的学校就办什么形式的学校。
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上,杜威与陶行知的区别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前者认为学校是雏形社会,应当在学校体验到将来社会的方方面面。
后者认为社会比学校的内容丰富得多,社会就如
同一个“大视野”的学校,在其中更能让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
所以,办学要根据社会需要,不要仅仅局限在学校的范围。
总之,杜威和陶行知的思想虽然有不同,但也存在着继承和发展关系。
杜威是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创立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因此他被誉称为“实用主义巨人”。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1915年,他24岁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修教育行政,杜威是他的指导教授。
陶行知作为杜威的得意门生,全面学习了杜威教育思想。
回国后,他根据中国社会现状,开展了平民教育运动,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创立了以“生活教育”为主线的现代教育理论。
所以,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不要一味得关注区别,能够以继承的观点去探讨他们理论之间的关系会收获更大。
中公讲师陶晓娟解析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河北教师招聘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河北教师考试网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招教考试大战中拔得头筹!河北教师招聘真题邀请您一同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