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十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全新备考资料六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全新备考资料六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根据品德可将德育划分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德育的形式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确立德育目标依据:1.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心理特征2.国家教育方针和目的3.民族文化及传统道德4.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
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德育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常用德育方法:1.说理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德育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1.德育目标2.德育内容3.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德育工作的新形势: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建立德育基地4.创办业余党校。
我国新时期德育的特点:1.社会主义方向性2.全民性民主性3.变革性4.开放性。
平行教育是马卡连柯提出的。
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本章简答、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的快乐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人际间的协调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2015年中小学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精华要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学科。
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语》(由孔子弟子辑录的孔子语录)、《孟子》、《礼记》、《四书集注》《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苏格拉底——产婆术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卢梭——《爱弥儿》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劳动起源论—前苏联古代社会的教育:(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当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全民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教育的个性化第二章教育与发展l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2. 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的劳动力;3.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4. 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l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指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指学校教育选择文化中有价值的一部分进行传递和传播。
3.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指教育根据主流文化的要求,整合多样性的文化,并呈现给学生。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指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出新的文化知识体系。
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重点
教育学
一、填空、选择
1、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
2、虽然教育的定义在内容和界定方式上有诸多不同,但对我们启发最大的共同之处,“那就是把教育看做是一种活动。而这些概念的区别,只是对教育作为一种活动的内容、目的、方法、对象、价值的认识不同”。
3、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6、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学校教育又被称为“狭义的教育”。
8、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2、非形式化教育是指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没有稳定的教育内容、活动场所和设施。
13、形式化教育主要是指定型的实体化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接受的教育,包括古代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
14、制度化教育主要是指正规教育,即指具有类型和层次结构的,按年龄或知识、能力分级的教育制度,从幼儿园延伸到大学,除了包括普通的学术性学习机构之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多种多样的专业学习机构。因此,制度化的教育指向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4、利托尔诺在《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明确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他认为,生存竞争是教育的基础,生物冲动是教育的主流,教育起源于动物保存物种而把自己的“技能”、“知识”传授给幼小动物的本能。
5、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不可避免的行为。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七免费范文精选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七【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一、教育目的的定义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简而言之,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一)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①国家的教育目的;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③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1.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三)教师的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它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是可以测量的,但不能测量目的。
【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3)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历史上教育目的的演化(一)古代的教育目的——一儒家教育目的我国古代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做官。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一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一【教育心理学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二十八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二十八【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一)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二)平行管理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
(三)民主管理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四)目标管理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同步练习】1、班级管理的模式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2、班级____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答案:常规管理3、开展以____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答案:班级规章制度4、班级____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答案:平行管理5、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____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答案:马卡连柯6、班级平行管理要实施对班集体和个别学生____、____的管理。
答案:双管齐下互相渗透7、班级____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答案:民主管理8、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____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____精神,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____。
答案:自我教育主人翁主人9、实施班级民主管理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____;二是____。
答案: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班级全程管理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10、班级____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广义的教育概念和狭义的教育概念;教育学的概念;十八大教育热点2、人的发展以及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特点;教育与人的尊严的关系;素质教育概念;当前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改革中推行素质教育3、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4、教育目的概念;《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内容;对我国教育目的分析;我国教育目的实施要求(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概念;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区别;我国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概念及内涵5、学制的概念及类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的特征;当前实施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6、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成长阶段特点;进步主义学生观代表人物及思想;现代学生观;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师生关系的内涵和意义7、广义的课程概念;影响课程的因素;课程标准概念;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潜在课程;课程资源利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8、当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设计的概念;中小学常用的具体教学方法;9、德育的概念及地位;德育原则;德育基本途径10、班主任概念;班主任素养;班主任工作内容;班级活动的设计。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选择、简答、论述、班级活动设计、案例分析教育学考点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3.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就是所谓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4.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
2015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备考资料
2015年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备考资料教育学考点一教育与教育学 (3)考点二教育与社会发展 (7)考点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四教育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五学生与教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六课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七教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八教学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九德育★★...........................................................................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十班级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十一课外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二十九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二十九【班集体的形式】一、集体的教育价值(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或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二)班集体的教育作用良好的班体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同步练习】1、____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答案:明确的共同目标2、____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答案:班集体3、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____、____以及____。
答案: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一定的活动节律4、班集体教育活动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由____和____两大部分组成,所涉及的内容有____、____、____等。
答案:日常性的教育活动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5、____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答案:良好的班风6、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答案:(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7、班集体的教育作用:___________答案:(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8、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___________答案:(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八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八【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1)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2)具有思想感情;(3)具有个性特征。
(二)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1)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2)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1)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2)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一)对学生社会地位的传统认识从整体上没有真正认识儿童个性的独立存在价值。
(二)学生的社会地位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学生的基本权利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由教育法赋予的权利。
我国现行《教育法》对各级各校学生的基本权利所做的规定,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1)人身权;(2)受教育权。
3.学生的基本义务学生的基本义务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1)学生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学生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义务;(3)学生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4)学生有遵守其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管理制度的义务。
【同步练习】1、学生是学习的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的教育对象。
学生是权利的__________,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答案:主体能动性主体2、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____,____。
答案:人身权受教育权3、《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____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答案:六周岁4、学生是学习的()A、主体B、客体C、媒体D、手段答案:A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答案:(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015年青海省中小学校教师招考复习资料
2015年青海中小学校教师招聘2024人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考点归纳1.了解学校教育的产生。
2.了解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三种教育制度形态。
3.了解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希腊、罗马等国家的教育形态。
4.了解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5.了解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6.了解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7.掌握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
8.掌握教育学的概念。
9.掌握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0.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1.掌握教育学的价值以及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
12.重点掌握教育的起源及各学说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
13.重点掌握20世纪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14.重点掌握孔子、苏格拉底、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人的教育观点及其贡献。
真题讲解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学者和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分别是()。
A. 培根,夸美纽斯B.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C. 培根,康德D. 杜威,卢梭【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学科产生过程中有关学者的贡献的了解。
【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英国学者培根于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德国学者康德首次把“教育学”列为大学课程,作为一门学科进行讲授。
2.“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的教育内容。
A. 现代社会B. 奴隶社会C. 原始社会D. 封建社会【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教育内容的掌握。
【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西周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1)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2)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3)射:射技教育;(4)御: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5)书:学字习书的书写教育;(6)数:简单数量计算教育。
《教育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题
《教育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题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第1节教育是什么——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1.教育是一种社会想象;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3.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和教育环境)。
(二)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远古(原始社会)教育的原始性表现: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2.古代(农业时代)教育的表现:独立性、丰富性、阶级性、教育的第一次分化,古代学校的出现;3、现代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蒸汽机”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后期);“电气化”第二次(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信息机”第三次(20世纪中叶—目前)。
第2节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的目的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要求(一)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1.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政治方向);3.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二)教育目的的结构:两个组成部分: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社会主义公民);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
(三)教育目标1.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还可分解为课时目标)2.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知识、原理、定理等);能力领域(一般智能、各学科的特殊能力、思品能力等)情意领域(信念、情趣、态度、价值观等)3.教育目标的实施顺序:教育行动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十一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十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一般概念所谓课程,即“课业及其进程”。
课程概念是课程论最基本的概念,我国的课程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科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二、课程的分类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一)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二)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所谓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
国家课程是一级课程。
所谓地方课程,就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三、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3点)(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同步练习】填空题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2、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名词解释课程(广义):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复习提纲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要点复习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在三个要素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制度化教育产生的标志:学校教育系统的建立,时间17世纪(近代)制度化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教育的形态依据实施机构划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教育的形态依据历史存在方式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学内容主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雅典一向被看成“文雅教育”的源地。
我国“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世俗封建学校的“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是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制教。
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夸美纽斯在提出“把一切知识教验一切人”的教育目标的同时,找到了班级教学形式。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的思想: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主张“有教无类”,大办私学。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六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六【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2)教育对人的潜力的发掘;(3)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4)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两段。
初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l3~17岁的少年,高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16~20岁的青年,他们分别处于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13~17岁,只有三四年的时间属个体发展中的少年期。
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总的说来,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青年期的年龄特征“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2.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高中阶段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有重要的责任。
【同步练习】1、心理断乳期是指()。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答案:C2、危险期主要指()。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答案:C3、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
是(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答案:B4、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A、身体状况的剧变B、内心世界的发展C、自我意识的觉醒D、独立精神的加强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答案:ABCD5、中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重要的是( )A、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B、引导学生的控制力C、培养健全的人格D、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E、重视家校联系答案:ABC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关链接:2014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题库相关推荐:2015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命中真题汇总(/)。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全新备考资料四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全新备考资料四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威信有两种:权利威信和信服威信。
从学生的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
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有:专制型师生关系,放任型师生关系,民主型师生关系。
【本章简答、论述】教师的任务:1.做好教学工作2.做好思想品德、法制纪律教育工作3.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4.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5.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工作动6.参加教育科研和各种进修活7.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与创造性,连续性与广延性,主体性与示范性。
复杂性主要表现为: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主要表现为:1.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
3.教师的教育机智。
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2.教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得报酬待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行培训权。
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建立教师威信是教师具有的一种是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分为权利威信和信服威信1.培养自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教师专业化条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专业素养:1.学科专业素养a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b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c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d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2.教育专业素养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b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c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良好品质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5.终身化学习(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神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的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教师应当如何爱学生: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3.要全面关怀学生4.要关爱全体学生5.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教师的团结协作表现为:1.相互支持与配合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3.弘扬正气,摒弃陋习.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主要有:1.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2.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3.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4.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巧妙结合。
2015年教师招聘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
2015年教师招聘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基本要素、本质属性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阶段三、论述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四、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五、简述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六、简述赞科夫的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七、分别列举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代表作,并论述其教育思想八、教育的功能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一、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教育与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三、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四、教育与社会人口之间的关系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表现形式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人的发展的基本理论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三、简述遗传素质的含义及其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四、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五、怎样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六、论述学校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七、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第四章、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功能、价值取向、根本所在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三、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四、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五、我国教育目的的实施策略六、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七、人全面发展的内涵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九、素质教育的概念、内容、实质、基本特征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概念、类型二、义务教育概念、起源与发展三、试述义务教育的意义四、终身教育的概念和特性五、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第六章、学生与教师一、学生的本质属性、权利、义务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三、教师的职业性质、角色、作用四、教师劳动的特点五、教师的职业素养六、现代教师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七、师生关系的本质、内容、构成、模式、功能八、三种师生关系模式的比较九、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影响因素、意义十、论述如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十一、论述如何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十二、教师建构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十三、论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十四、论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十五、论述如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第七章、中小学课程一、课程的概念、类型二、课程的主要的理论流派、制约因素三、课程目标的内涵,制定的影响因素、分类四、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五、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和途径六、影响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课程组织的原则七、课程实施的内涵、基本取向、影响因素八、课程评价的概念、分类、价值取向九、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十、新课改下的课程评价十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十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十三、简述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的一些共同发展趋势十四、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第八章、中小学教学一、教学的概念、基本任务(内容)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三、教学原则的概念,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四、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五、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六、教学过程的概念、基本要素、本质、基本阶段七、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八、论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九、教学组织形式概念、几种教学组织形式十、论述我国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优缺点十一、常见的教学模式十二、教学评价的概念、类型十三、教学智慧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生成要素第九章、中小学德育一、中学德育的概念、德育的意义、内容二、中学德育的任务、目标三、德育过程的概念、结构和主要矛盾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五、中学德育的原则六、中学德育的方法七、德育途径八、道德教育思想(客观题)九、论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含义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第十章、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一、班主任概念、工作的基础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任务三、班主任的角色期待四、班主任的角色冲突、角色适应五、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六、班主任工作的素质要求七、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八、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九、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十、班主任工作的艺术的内涵、特点、形成的基础十一、班级管理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内容十二、班级管理模式、改革发展趋势十三、班集体的概念、基本特征、教育价值(对学生的作用)十四、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十五、班级日常管理、文化建设十六、班级活动的概念、类型、特点十七、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原则、设计与组织过程第十一章、中小学课外活动一、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二、课外活动的作用、意义三、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实施要求教育学名词解释1.教育:广义: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知识点一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知识点一【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15-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2015 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和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
6、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美布鲁纳在VV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理论,苏联赞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
7、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
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为断变化的过程。
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承的,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8、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遗传决定论(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环境决定论(美国的华生)、二因素论(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提纲十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与态度。
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证。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考点1】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
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中结成授受关系。
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则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从社会的角度看,更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考点2】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专制型。
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学责任心强,但不讲求方式;学生对教师只能唯命是从,学习是被动的;师生交往一般缺乏情感因素,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
放任型。
此类师生关系中,教师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挥听之任之,不加指导和控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怀疑、失望,对教师的人格议论、轻视;师生关系冷漠,班级秩序失控,教学效果较差。
民主型。
民主型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以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强大的人格力量,是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
【考点3】良好师生关系及其建立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良好师生关系对教师要求: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心声。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课堂活动。
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途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补充;校外活动。
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内外,而且要在校外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增强教育的立体效果。
【同步练习】
简述师生关系。
答: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链接:2014年青海教师招聘考试备考题库
相关推荐:2015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命中真题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