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分析与概括(二)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与概括(20张PPT)
原文信息
分析
锁定具体信息区间:于是襄王赏以南阳之地,文公辞南阳,即死得以隧下,襄王弗听,曰:“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天子用隧,伯父用隧,是二天子也。以地为少,余请益之。”文公乃退。
晋文公的请求超越上下的名分,不合礼制。
结合材料一核心观点: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谨焉。
文本二
文言文阅读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节选自《王安石文集·伯夷论》)
1.带题阅读。始终针对题目指定的角度和范围,找准找全相关文字,细抠深挖文中能显示答案要点的关键词句,把握题中规定的人、事、物的特点,排除非题目指定的信息。2.借题读文。要充分利用选择题整体把握全文,打开答题思路,有时还可以直接引述选项中的文字作答。3.联系语境。在遇到阅读障碍时,要注意根据前后内容加以推断分析。可以从逻辑上推理,从情节上推断,从事理上分析,从侧面人物的表现上揣测,多方面理解,不能只盯一点,不顾全篇。4. 转换语言。文意理解题考查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意的梳理与概括。答题时既要忠于原文,又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是简单地翻译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真题回顾+优化练习+答案解析)
2023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真题回顾+优化练习+答案解析)一、考点解析概括分析题是近些年高考文言文板块必考题型,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目要求往往是“选是”或“选非”。
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
而比对法是解答这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
二、解题技巧1.仔细比对,找异同。
比对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仔细比对:关键词句、增减内容、人物、时间、地点、关系等。
2.比对方法。
①比对选项中在“谁在何时何地说何做何”与原文是否一致。
②检查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的道理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偷换概念。
③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三、常见设错误点四、概括分析题解题“两步骤”【真题回顾】【真题回顾1】(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文言文之分析与概括
文言文复习之分析与概括一、巧用概括分析题全国卷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特点:1.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因此,根据选项设置的特点,可用概括分析题帮助我们破解一些难懂字词,疏通文意。
二、巧解概括分析题——比对概括分析题的题目要求“选是”或“选非”,多为“选非”。
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地比对、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三、重温试题细化方法——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找出选项错误之处。
(一)1、2012全国卷选项A.萧燧suì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原文: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主持考试)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2、2016年高考模拟卷选项B: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
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
原文: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
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
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
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
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
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
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
3、2017年高考模拟卷选项D:胡灐屡任要职。
他在将近六十年的为官生涯中,曾担任过礼部侍郎、太子宾客、太子太傅、太保等官职。
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题指导
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解题题指指导导 (共46张PPT)
【现场练兵】
2015年(新课标 I)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 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 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
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
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 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
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
D.弘微事兄如父,临 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
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
高考文言文分析概括题解解题题指指导导 (共46张PPT)
高考文言文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 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 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原文: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 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 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 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 已,从之。
(一)选项内容构成:对传主形象的评价(概括)+具体行为事例(分析)
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
1.人物行为举止特点;
12.A下.列弘对微原出文继有从关叔内,容一的心概只括爱和读分书析2。,. 人他不是物正陈志确郡向的阳一和夏项思人是想,(主从3张分叔;)谢峻将
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3他. 人只物是道接德受数品千行卷和书聪籍明,才其智余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客观题课件24张
练习4.(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
误。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 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 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节选 自《说苑·贵德》)
选项: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 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 止了筑台的劳役。
解析:有误。根据原文可知,苏轼只是向朝廷请求免供米,真正“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 的是朝廷,对象有误。选项中“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的时间在“纾缓灾情”之后,而选 项表述为“同时”,颠倒了时间顺序。
例1.(2022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
概括是否有误。
对话:在语境中去分析说话者的意图
即时训练4. (2021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司马)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 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 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 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例解3析. :(20有19两·全处国错Ⅰ误卷。)阅一读是下时面间的有选误项,与“原又文表,示认自真己比也对比,不看上选贾项谊概”括是分在 析“是拜否贾有生误为。梁怀王太傅”之前;二是强加因果,从“居顷之”来看, “拜……太傅”与“汉文帝感慨……鬼神之事”没有鲜明的因果关系。
(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
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 方式等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 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 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 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 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 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
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 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案 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 原文来看,应是契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
说其中一个
比对 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 方法 与原文相关句子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 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 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 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 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
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听。
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也。
如是弗定,则非与人..十年矣。
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
”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
”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
”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
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概括分析
【即练即悟】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结果是否有误。
·【原文】( 2017全国卷Ⅱ ) ·时平原多盗贼, 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 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 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选项B] ·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 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 ,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分析]无中生有。 选项中“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说法错误,文中“旧制”说 明是朝廷原有规定。
比对关系
1.命题误设
(1)改变因果 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
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 (2)事件杂糅
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 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
【考点解读】 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往往采 用客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进行考察。
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且常 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 角度进行设误,来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综合理解。这是 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察的成熟题型。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分析]无中生有。 B 项中“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有误,原文只说“安用重法邪”, 并没有说严刑达不到目的。
·[选项C] ·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 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上疏 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
·[分析]强加因果。 选项中“致使海瑞被迫退休”说法错误,文中为“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 允。十五年,卒官”。
【技巧小结】
高考语文复习第2部分专题8第3讲文言文概括分析题教案新人教版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是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再举事例印证分析,且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应先比“分析”,再析“概括”,重点关注分析印证部分。
选项“分析”部分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零,逐一攻破。
[典题试做](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简答题专项讲义(二)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简答题专项讲义(二)概括作者观点态度题一、典例导引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人。
”曰:“古圣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
”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
”如是而已,而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
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
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
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绝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
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
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
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
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
顾常以此为说耳。
(节选自韩愈《答刘正夫书》) 韩愈在回答“宜何师”时提出了哪些重要看法?试作概括。
答: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琨,琅琊临沂人也。
琨少谨笃,为从伯司徒谧所爱。
宋永初中,武帝以其娶桓修女,除郎中、驸马都尉、奉朝请。
孝建初,迁廷尉卿,转吏部郎。
吏曹选局,贵要多所属请,琨自公卿下至士大夫,例为用两门生。
江夏王义恭尝属琨用二人,后复遣属琨,答不许。
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广州刺史。
南土沃实,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广州刺史但经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
琨无所取纳,表献禄俸之半。
州镇旧有鼓吹[注],又启输还。
及罢任,孝武知其清,问家资多少。
琨曰:“臣买宅百三十万,余物称之。
”帝说。
明帝临崩,出为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军事、会稽太守,常侍如故。
坐误竟囚,降号冠军。
元徽中,迁金紫光禄、弘训太仆,常侍如故。
顺帝即位,进右光禄大夫,常侍余如故。
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概括分析(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概括分析(主观)题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设置简答题是新高考语文卷的一个新亮点。
主观题的加入,意在要求学生不是通过取巧,而是通过自身的文言素养读懂文言文,考查较能体现考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同时,对于扭转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重言轻文”倾向,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语文考试大纲中要求“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次为C级。
1.学会快速解答此类题型。
掌握文言文概括分析简答题的出题特点和解题技巧。
2.培养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筛选和分析、概括、归纳进而作答。
选材以传记类为主,未来的趋势文体会多样化;题量一般为一道,题型为简答题;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它要求大家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
1.概括特点:从命题实际来看,可分为人物形象特点和事物形象特点。
(1)概括人物形象(行为)特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或行为特点,并不是现代文阅读尤其是小说的专利,在文言文阅读中,它也司空见惯,概括分析的方法同现代文的基本一致:①从文中直接找出词语来概括;②从文中所写的具体事件概括;③从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评价中概括。
组织答案时可使用人物形象特点词,如诚实、勇敢、思维敏捷等;要概括出多重特征;语言要简练。
(2)概括事物(事件)特点通常情况下,文本会全面介绍主要人物(传主),主要包括该人物治学、为人、为官方面的情况。
为了考查考生深入理解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情况,命题者会设置关于某事件、某事物特点的题目,这类题有个特点,就是答案散落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标志,且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角度。
对于这类题,首先要精细筛选、精细阅读,把一切有可能的文字都勾画、筛选出来,再仔细阅读,认真甄别,去掉无关信息,保留核心信息。
专题04 内容分析和文言文翻译题 (二)-2023年高考语文重点知识真题研读
2021新高考Ⅱ卷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 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 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 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 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 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檄 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
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判处)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
治?”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
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人送上门去让其接受,这是有意引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谓‘用道德加以诱导,以礼教来整齐民心’的古训。”太
宗听了很高兴,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位敢于力争,并不一味地顺从我,假如每件事
情都能这样做,国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
臣司马光曰:古人说过:君主贤明则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则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变化。君主
14.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 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点 (2)
答 解析 例句“技经肯綮之未尝”是“未尝技经肯綮”的倒装句,意思就是经络相
案 与
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都没有碰到过。“之”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A
项,结
解 合“也”分析,为判断句。B 项,视为(之)止,行为(之)迟,是省略句。C 项,“是以 析 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中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句。整句
分)( )
A.子卿尚复谁为乎
B.之二虫又何知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答 解析 A 项,宾语前置,“谁为”即“为谁”。B 项,宾语前置,“何知”即“知
案 与
何”。C
项,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蚓利无爪牙,强筋骨”。
解 D 项,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
析
答案 C
答 解析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之”是标志,“利”“强”
案 与
是后置定语。A
项,“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于
解 水”是后置状语。B 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是定语后置句,“之”是标志,“高” 析 是后置定语。C 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是反问句,“安”表反问。D 项,“牡
省略句;③定语后置句;④被动句;⑤⑥状语后置句。
答案 C
6.(2021·吉林长春学程检测)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尝பைடு நூலகம்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答 解析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句,“马之千里者”应为
案 与
句,正常语序为“察此自何起”;B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对应选项:傅珪守正
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 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 ,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 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 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 ,他仍坚持离职。
比对分析:从曲解
文意设误。“矫旨” 是理解句意的关键, 矫旨是“假传圣旨” 让二人辞官退休。
角度五:比对因果关系---避免颠倒因果
原文:(董俊 )为政宽明,见 人善治田庐,必 曲加褒奖,有惰 者,则怒罚之。 故所部完实,民 惟恐其去也。
对比分析:根据原文 可知,隋朝灭亡是因为 皇帝无道和大臣不尽忠 两个原因造成的,而不 仅仅是大臣的原因。
角度四:比对关键词语——避免 曲解文意
原文:(2016全国3卷)
珪居闲类木讷者。及
当大事,毅然执持,人 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 去……极陈时弊十事, 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 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 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 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 交章请留,不听。
对应选项:孙长卿
断案如神。在他担任 和州知州时,有人上 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 弟,孙长卿察觉他所 讲的不合情理,询问 了他两个问题,就断 定是他杀了弟弟。经 审问,此人认了罪。
比对分析:地点有
误。审理案件是在担 任和州知州时,非任 “河南府通判时。
角度三: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避免无中生有或以偏概全
高考复习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全国卷12题)
学习目标
了解概括分析题设误类型, 掌握答题方法。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语文学科“考试内 容”部分有关文言文阅读“分析综 合”具体包括三点:(1)筛选文 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 文中作者杨 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 至孝之名,但直到李 台州去世之后,才写 作此文,并在士大夫 中传颂其事迹。
高中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文言文2):文言文分析综合题目的解答 Word版含解析.doc
【题文】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在内容的分析综合方面,通常包括三点: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内容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
而比对法则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的干扰之处。
那么,重点比对、分析的是什么呢?下面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比对分析的主要内容。
1.比对关键细节(词语)命题者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
这种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
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例①】(2014•湖北卷)(吴德基)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
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
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
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
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
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
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
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第11题选项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解析】关键词语误译。
“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错,原文是“脱道中牛死”,意思是说“假如牛在运送途中死去”。
2.比对添加内容“添加”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典型题目解析文言文阅读(二)文论记类文言文阅读:太傅王文恪公传(金山区)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典型题目解析|文言文阅读(二)文论记类文言文阅读:太傅王文恪公传(金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
(10分)黄杨(清初)李渔①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②分毫,至闰③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
值此宜生怜悯之心。
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
使以他木处此,即不能高,亦将横生而至大矣;再不然,则以才不得展开而至瘁,弗复自永其年矣。
困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
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④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
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
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
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①李渔(1611年—1680年),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
②溢:超出。
③闰:余数。
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差数,多余的叫“闰”,如闰月、闰年。
④刻:割,引申为克扣。
19.可填入方框中的一项是()。
(1分)A.也B.矣C.哉D.焉解析:C20.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从句式角度加以赏析。
(3分)解析:“赏析”题,“四方面”答题,严格按照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思考、分析、答题,用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语段全面、准确、规范答题,还是考察逐字逐字准确翻译,参考答案如下:(3分)答案示例: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式(1分),显得错落有致,富有节奏(1分),写出了黄杨与众不同的生长习性以及天地对其不公的情景,与后文感慨黄杨不怨天恨地而自强不息的特点形成对比(1分)。
评分说明:句式特点、内容和表达效果各1分。
21.下列不属于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一项是()。
(2分)A.对比B.托物言志C.类比D.欲扬先抑解析:D22.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句①是通过写“法”的“不能……”来衬托 “礼义教化”的“能……”
文题: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 思想的一组是
这句都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要求。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句③是通过写“越人风俗”使人“苦而有荣”来 衬托“礼义教化”使人“无苦而有名” 这句又是典型的间接反映,显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例2:2008年高考天津卷
• 13.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B •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高考文言文——
分析与概括(二)
考点解读“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
重要考点,也是难点,它考查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分析能 力,近年来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每年都出现。这种筛 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 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信 息要素。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以下方面:
古者设法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 ④百 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 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 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 鄙而向义理。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 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 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 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 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 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 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 统管、治理。
例1:2008年高考江苏卷
• • • • •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3分) B ①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③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④敢轻冒进兵者斩 ⑤汉乘利进逼成都 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所选文 段中传主吴汉一生的主要事迹,以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 为标准,选择了六个句子编为四组,让考生选出符合要求的一 组。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和作者使用这 句话的目的。①、②、⑥句都是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而③ 是从侧面表现,而非“直接”,④是吴汉不允许士兵贸然出兵, 不是激励士气,⑤说的是吴汉利用时机进逼成都,和激励士气 无关。用排除法,选择B项。
选文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 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 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 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⑥入孝出悌,言为文 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 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 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 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 【解析】 ①属于章君谋划的内容, ②是章君的困惑, ⑥属于章君传承祖 辈美德, 这三项不是章君的办学义举。 • 【命题思路】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后,筛选信息的能力。这样 的题关键在于抓住考查点——信息筛选点,如这题中的“办学义举”。
一、对象错位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选文多为 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多 个人物、多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干 扰项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 即把乙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指定 的甲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 位。
“乐善好施”是指“爱做好事,喜欢施舍”。它的特定内 涵是:施舍的对象必须是“外人”,施舍的原因必须是 “穷困”。 A项中句②的“人产计口给食”说的是对家人按人口定 量供应粮食,它的对象是“家人”,原因是“勤俭持 家”, 所以不能称为“施舍”。 “孝道”是指“奉养父母的准则”。它的特定 内涵是:奉养的对象是“父母”。 B项中句①对待的是“诸兄弟”,所以不能称为“孝 道”。 D项第一句先祖因其父“颍川公”丧而悲“哀毁”,体现“孝
如2007年高考广东卷第7题: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 A ①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①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②于是渐不信孤 C.①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②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 ①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②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 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 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 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 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 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 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 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 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 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 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沈:弄脏。②狃:因袭。
三世祖讳麟明,经官颖川王府教授,称颖川公。颖川为善人次子, 生而警颖强记,于书无所不睹。十四补博士弟子员,每试辄冠其群。 数困棘闱,随例应里选,官永平郡司训,劝学兴行,为多士式。最 后迁教授颖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传称公内廉行修。 人伦醇备。事大父琅瑯公至孝,B ①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 D. ①颖川公卒,哀毁如礼,服阙除户部。 当事以其能,晋秩佥事,守云中。强直奉法,军民赖之。寻晋参议, 守上谷。条上谷机宜十二事,悉中窾要。以忤当事意,调贵阳。丁 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 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 葬。壬戍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 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C. ①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 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 D②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 “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选自《渔洋山人自撰年谱》,有删改)
先祖事略 王士祯 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诸城人。 始祖讳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瑯公。后避居新城 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风晦暝,有一女子从空而 堕,良久既霁,公于尘坌中得之。云即诸城县初氏女也。 晨起取火,不觉至此。时公方鳏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 以为天作之合,遂令谐伉俪焉。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琅瑯公五子,善人最 少,姓醇谨,A ①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尤好施予,A ②岁时勤力治家,人产计口给食, B ②余悉以赈乡里贫 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枝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C②诸饿者以次受糜,纺其笠于槐,累累如也。乡人呼之 曰“王菩萨”,而称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概念错位
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 有时是明晰的,无需多费周折;但有时却 是隐含的,这就需要考生悉心揣摩。命题 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 握不清的认知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 句混杂其中。
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1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先祖“讲究孝道”和 “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A. ① 事父母诸兄皆得其欢心 ② 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 B. ①遇诸兄弟门以内,蒸蒸如也 ② 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 C. ① 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②诸饿者以次受糜,妨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D. ① 颖川公卒,哀毁如礼 ②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二、方法错位
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有 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 它们可以是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也可以 是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命题人有时便把 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 题干要求的文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 对题干要求不仔细推敲,一瞥而过,就极易 受其误导。
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 :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 A ①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①又复视浣卷,类冗杂可删 ②于是渐不信孤
分析
根据语境“会王生者,以故至 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王谛 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 视涴卷,类冗杂可删”可知,句① 是写王生的,而命题人却将它“嫁 接”到了郭生身上,从而造成了表 现对象的错位。
• 【解析】本文的主旨是“兼爱”。②是“兼爱”的结果;③是 墨子批评天下士人的话语;⑥是圣人治政的理想。
例3:2008年高考湖北卷 •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D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②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 • ③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④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 之使成 • ⑤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⑥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 •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 化”的作用。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 一组是 C 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