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之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上课用)
2022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分析与概括课件(18张PPT)
病因四:颠倒顺序
D项: 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 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原文:“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 其得人心如此。”
文言文复习
——分析与概括
解题方法: 1、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
2、掌握选项设置特点和命题人设置干扰 项的几种方式。
3、逐一读选项,找出可疑点,初步确定 答案。
4、回归原文,找到与原文内容相关的句 子,细心比对,确定答案。
选项: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 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 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 扬和追赠。
原文:“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 虽殁如存。……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 沾褒赠。
病因一:无中生有
命题人在选项中故意编造一些在原文中找不到依 据或者是捏造的情节,以此来干扰考生思维。
C项: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 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 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项: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
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 一生坎坷。
原文: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
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 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 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 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
病因七: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 在选项中故意缩小(或扩大)原文有关信息 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精准分析文意+课件
3.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
在理解与分析选文内容的过程中,先读选项,然后将选项中的每句话 在锁定的原文区域中一一比对。
要特别注意难懂字词的理解,还要注意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看 是否存在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 内容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 连、任意拔高等错误。
精准分析文意
知识图要
典例探究
精准分析文意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 概括,这些“信息”在文中具体表现为具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和 句子。
因此,必须在理解选文的句意、文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要意思, 系统梳理、归纳给出的材料,并从中整理、筛选出与某一主题有关的文 句。
1.通读全文,弄清相关内容
在答选择题三步骤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第三步了。
选项内容多是命题人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比对法就是把选项 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反复推敲,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 方,进而排除干扰项,得出正确答案。
比对法主要是从关键词语、人物、时间、地点、添加内容、句间关系 等方面进行比对。
例1.阅读下列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陷阱”一 :曲解文意
一、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 命题方式 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 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 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 的主动与被动方式等。
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原文】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 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上海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二: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二: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文言文知识点全解析在准备高考语文文言文考试的时候,了解相关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才能在高考中获得好成绩。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解析文言文的知识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用法。
第一部分:文言文的基本特征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部分,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特征。
1.物象助词与抽象助词物象助词是指指物化形特定的语助词,如“之”、“乎”、“之乎者也”等。
抽象助词则是指语气助词,如“兮”、“耳”、“者”、“也”等。
学习者要了解这些语助词的用法和差别。
2.杂阕体和楚辞体在文言文中,有两种不同的写作风格:杂阕体和楚辞体。
杂阕体是一种较为繁琐的写作风格,用于说明或敘述,而楚辞体则更感情化,用于抒发文化思维和个人的情感。
3.精神和文化意义在文言文中,精神和文化意义非常重要。
有些单词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下拥有不同的含义,例如“众人皆醉我独醒”,就不仅仅指人们在喝酒,还指不同的文化思维、社会行为等。
第二部分: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在了解文言文基本特征后,必须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以确定其用法。
1.名词名词在文言文中非常重要,是表达含义和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
名词按照语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通常是实存或性质等归类,虚词通常是具有一定功能的词。
2.动词动词是文言文的主要格局之一,是表现事件、行动、状态、思想等的方式。
文言文的动词同样可以根据语义和派生词来进行分类。
3.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是常见的修饰语,表示时间、地点、方向等具体的情境。
例如,“乃”表示时间,后置在动词前,说明此时是之后发生的事件。
4.数词和中文一样,在文言文中,数词主要用于表达大致的实数,例如“百”、“千”、“万”等。
在文章中,数词通常与名词联系在一起,用于修饰或强调其数量。
第三部分:文言文的基本规范了解了文言文的基本特征和语法后,学习者还必须牢记一些基本规范,才能使自己的文言文作品更为规范和精准。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之分析综合课件
译文: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割让)代州的土
地,本该今年朝见天子的使者不敢去,就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 答说:“我充任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议不能不知道。万一 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话来驳斥他们,就会有失国家大 体。”于是命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 民骑在房梁上一起观看,说:“看看宋朝的状元。”等到(和契 丹人)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 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限没有定下 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 件事,指导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 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禀告,神宗称赞他。
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 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
事 件
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
杂
有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使
糅
考生难以厘清头绪。
【示例】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 是否有误。
原文: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 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玄佐性豪纵,轻财好 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 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 niǔ )于利而然也。
罢科差之法。”诏悉举行。
不合事理
选项B:葛守礼关心农民。他认为徭役征派不合理,造成全国各地 出现了大量的流民移民,所以建议解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 皇帝下诏实行。
翻译句子:
译:京城附近、山东一带
畿辅、山东流移日 的流民日益增多,因为
众,以有司变法
有司变法扰乱纲常,征
乱常,起科太重, 收的科税太重,征派又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
以
高考一轮复习 第3讲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2019年新课标II卷高考试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阅读与解读
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阅读与解读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的阅读与解读,既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备战高考的必备技能。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方面介绍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阅读与解读方法。
一、理解古文的背景知识古代文学作品深受时代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阅读和解读文言文时,了解古代社会、历史背景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或者辅助资料,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和文化内涵。
二、熟悉古文的基础词汇和常用句式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高三学生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熟悉古文中常见的词汇和句式。
可以通过背诵经典文言文的方式来加深对基础词汇的记忆,同时,积累常用的句式结构,以便在阅读时能够更加流畅地理解古文的含义。
三、注重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的分析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复杂,修辞手法独特,通过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
在解读文言文时,应该注意识别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同时要对句型进行正确认知,如并列句、病句等。
此外,还需要注重修辞手法的分析,如夸张、对比、比喻等,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四、注意上下文的推测与联想文言文中的表达方式常常更为隐晦,作者有时会使用典故、比喻或者暗示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高三学生需要通过上下文的推测与联想来理解古文的内涵。
在阅读时,可以通过紧密联系前后文,分析上下文的语境和语意,推测作者表达的真正意图,加深对古文的理解。
五、多角度思考与解读文言文的含义常常有多种解读方式,学生在阅读时不要局限于一种解释,而应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与解读。
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与见解,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言文作品在不同领域、不同学派中的不同解读方法,拓宽自己的思维。
总结起来,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阅读与解读是提高语文素养和备战高考的关键。
通过理解古文的背景知识,熟悉古文的基础词汇和常用句式,注重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的分析,注意上下文的推测与联想,以及多角度思考与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与解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2022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考点解读及案例分析
思路导图 考情梳理 考点突破
高考 语文
考点突破(第二部分)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结束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 第一步 快速通读,厘清层次 节选文段大体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节选文段按照文言人物传记的一般行文思路,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 开头第一句,介绍传主姓名、籍贯等基本情况;第二层,中间主体部分,叙 述传主生平主要事迹;第三层,最后几句,交代传主去世以及后世评价。
4.考点全覆盖。要提醒关注的是,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虽然只有 4 道小题, 但是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点的覆盖仍然是全方位的。不单独设虚词题、 筛选信息题等,似乎遗漏了某些考点,但实际上这些考点在断句题、文化知识 题、分析综合题和翻译题的考查中都有所体现。
思路导图 考情梳理 考点突破
高考 语文
考点突破(第二部分)
二、读懂传记五步骤 第一步 快速通读,厘清层次 初读后,应大致上厘清文本的层次。史传类文言文的行文思路有一定的模式,在结构方 面也相对稳定,大多按时间顺序记叙传主的一生。其一般结构模式见上文“厘清脉络,锁定 时间节点”。
思路导图 考情梳理 考点突破
高考 语文
考点突破(第二部分)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结束
高考 语文
考点突破(第二部分)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结束
高考文言文 考情梳理
(梳理考题要点,明确备考方向)
思路导图 考情梳理 考点突破
高考 语文
考点突破(第二部分)
[考纲要求]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结束
《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所列“理解”的 5 个考点和“分析综合”的 3 个
考点,主要针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规定如下: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分析与概括课件
被动句
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文言文中常 用“为”、“见”、“被”等词语表示被动关系。
倒装句
为了强调、突出等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句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 置等。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 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常见的省略情况有省略 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等。
模拟试题二
针对不同题型进行专项练习,如实词词义辨析题 、虚词用法和意义判断题等,强化解题技巧和应 试能力。
答案解析
对模拟试题进行详细解析,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总结答题规律和技巧,帮助考生举一反三、触 类旁通。
应试心态调整和答题时间管理建议
应试心态调整
保持积极、自信的心态,遇到困难不要慌张或放弃;合理安 排时间,避免前松后紧或时间不够用的情况;注意审题和答 题规范,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失分。
是增强语势,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排比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夸张的作 用主要是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 言的感染力。ຫໍສະໝຸດ 03历年高考真题回顾与解析
经典篇章选取及命题思路剖析
经典篇章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常选取史传类、 议论类经典篇章,如《史记》《汉书 》《资治通鉴》等,注重思想性、艺 术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句子翻译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 保留原句句式特点,补充省略 成分,调整语序,使译文通顺 流畅。
文意概括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 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 章主要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易错点提示及避免方法
忽视语境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 普遍,必须结合具体语 境进行推断,避免望文
全国版高考语文轮复习课件专题文言文阅读第讲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 含详解 (一)
全国版高考语文轮复习课件专题文言文阅读第讲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含详解 (一)全国版高考语文轮复习课件专题文言文阅读第讲是文言文阅读考试重要的一部分。
本讲主要讲解的是《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章,接下来我们对该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
一、概括该文本是《论语》中的一章,内容表达了“学习”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名言,表明人们要在不断学习中,持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尊重他人,与他人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使自己不断地进步与成长。
二、分析1.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本文的核心内容,表达了学习对于人生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表明了人们在学习与交流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学习不应该是孤立的行为,人们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相促进,这也是我们永不停息地学习的动力源泉。
3.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一段话是本文的总结和结论,它告诉人们,只有当我们将学习所得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时,才能真正地掌握它。
因此,在学习时我们不能止步于“闻之”、“见之”、“知之”,而需要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去,达到真正的“行之”。
结语:在这一章节中,《论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断地强调着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传递,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拓展人生的视野,为自己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与解析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与解析高三学生要面临的考试压力非常大,其中语文科目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
而在语文中,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是一个需要较大时间和精力投入的部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与解析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阅读文言文需要对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学生在进行文言文阅读前,应该先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思想理念等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内容和情感。
二、掌握文言文基础词汇和句式文言文具有自己独特的词汇和句式,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基础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背诵词汇表和常用句式,培养对文言文的感觉和理解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多读文言文名篇来扩充词汇量和句式运用能力。
三、注重理解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学生需要注重分析和理解。
在阅读文言文时,学生可以将长句进行拆解,理清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和修饰成分。
同时,学生还要注意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总分总结构,掌握每个段落的主旨和逻辑关系。
四、注意文言文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常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学生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可以深入解读文言文的情感和意义。
五、注重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的结合在进行文言文阅读与解析时,学生需要注重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的结合。
首先,要全面理解文言文的整体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其次,要善于把握细节,关注作者在文中所揭示的细微之处,准确理解文言文的细节表达和推理。
六、多做真题和模拟测试最后,学生在备考语文文言文时,应多做真题和模拟测试。
通过做题,学生可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测试重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能通过做题来总结和巩固文言文的知识点和技巧。
综上所述,高三语文文言文的阅读与解析是一项需要时间和耐心投入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四 张冠李戴
有些“人物”与“事件”故意地进行错位搭配,巧妙地设 计出“移花接木”的错误项。
应对方法:注意省略主语的句子,弄 清楚主语是谁。
例1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 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 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 他仍坚持离职。
一、曲解文义 某些词语:难译的关键词 应对方法:结合上下文仔细推敲关键 词,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运用排除法。
类型二
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 :就是命题人 故意编造一些文段中没有的事实,强 加到文段中当事人的身上,以此来干 扰考生的思维。 应对方法:一一比对选项与原文叙述 的事件。
例1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 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 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 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题型一瞥
2017年新课标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 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 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 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 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 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 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 ,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 ,他一无所取。
答 题 技 巧
错误设计的类型: ⑴ 曲解文义 ⑵ 无中生有 ⑶ 强加因果 ⑷ 张冠李戴 ⑸ 时序颠倒 (6)夸大其词
统计
2014年
2015年
1卷 2卷 1卷 2卷 1卷 2卷 3卷 1卷 2卷 3卷
曲解文义 无中生有 曲解文义 强加因果
无中生有
曲解文义
2016年
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
原文:(2016全国三卷)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 权幸益深嫉之。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 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解析】两京言官交章的对象是皇帝,因此不 听的人是皇帝,而不是傅珪。注意“不听”的 主语是皇帝。
例2 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 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 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 识,称为微子。
[解析]时间错误。高进之之父为救友妻 杀人,亡命江湖是在高进之十三岁前。
例2、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
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 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 效力。
原文: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言甫于朝。
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 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 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 兵。 [解析]申甫是在感动后才被授予京营副总兵,而不是 在授予京营副总兵后才感动。“非常感动” 的时间 弄错了。
2018年新课标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鲁芝自小受苦,位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 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从曹真 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 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 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 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 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 说,鲁芝为人清心赛欲,与人和睦又不而苟同,任职到老,以 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解析】所谓“帑金”是指国库所藏的钱币,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专门从国库拨付了救 灾钱款,因此不需要锺化民去筹措款项。
例2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 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 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 伤太子之人。 原文:(2015全国一卷)密谋匿之民间,别求 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并斩十数死囚,持首 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 斗杀之,误伤太子。……” 【解析】关键细节表述失实。这一选项有两处 不妥:一是“宦者”原文是“状类宦者”,即 样子像是宦者的人,二者有距离;二是据原文, “误伤太子之人”并非宦者而是“争斗”中杀 死宦者的“都人”。这两处说法,显然不符合 原文意思。
原文:(2016全国一卷)公亮言:“萌芽不 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 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解析] 原文“使谕以指意”要表达的意思 是派人把旨义告诉赵滋,但没有说使者一起 去调解。
例2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 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 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 该弃恶从善。 原文:(2017全国二卷)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 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 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 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 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 屡有年,百姓歌之。
原文: (2017全国一卷)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 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 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 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
[解析]
住在乌衣巷的不是谢弘微而是谢混。
类型五 时序颠倒
命题人故意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 成了叙述的混乱。 应对方法:关注选项表示时间的 词语,例如“在……时””“担 任……官职时” 。
全国卷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 项特点: 1.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 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 格式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 印证分析。 3.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 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 “概括”无错,“分析”错。
考题分析
[解析]对于盗贼余党,赵熹只是建议迁 徙他们。而这些人被迁徙到的郡更不是 赵熹所辖,他也不可能进行教化管理。 。
类型三 强加因果
所谓的“强加因果”:命题人故意把不存在 因果关系的事情联系起来,强加因果关系。
应对方法: 注意选项中表因果的词语,如“因 此”“以致”“因而”等,看因果关系 是否恰当。
例 乞丐赵生本名吉,两眼有白膜,年少时品
角度五:比对关系
改变因果 事件杂糅
答 题 技 巧
错误设计的类型: ⑴ 曲解文义 ⑵ 无中生有 ⑶ 强加因果 ⑷ 张冠李戴 ⑸ 时序颠倒 (6)夸大其词
类型一 曲解文义
命题人对原文某些文言词语的 含义故意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分 析和概括的错误。
例1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 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 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 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原文: (2016全国二卷)因条数事以献,出按 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 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 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行不端,不太守法,经常蓬头垢面,酒醉就 打骂人,让人不敢亲近,因而被人毒伤了眼 睛。
原文: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好饮酒,醉辄殴詈 (lì )其市人。故高安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 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家本代州,名吉。少年无 行,所为多不法,与扬州蒋君俱学。蒋恶之,以药 毒其目,遂翳。
【解析】因果关系不当。赵生被毒伤了眼睛是因蒋君
例1、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 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不 得,便投奔征北将军刘牢之。
原文: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 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士宦所掠,瓒救之, 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 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 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
“概括分析题”解答步骤:
细读选项表述 快速圈定解答区域和具体出处 比照选项与原文相应语句的异同
关键:能够比较准确地译出原文 注意选项的转述是否等值
从5个角度思考、10个设误点上判断 比对角度 设误点
误解形象 张冠李戴 时序颠倒 空间错位 曲解文意 归纳不全 无中生有 以偏概全
角度一:比对人物 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 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 角度四:比对添加者在构拟这类选项时,常常在大 体准确的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两处故 意夸大的地方作为干扰。
例:【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B:宋清认为 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 境界。 原文:宋清表白道:“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 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解析] 选项是对文中人物的过度拔高, 夸大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