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课后检测

合集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中地理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课件鲁教版必修3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中地理4.1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课件鲁教版必修3

开发重点
整治重点
上游流域
水能(shuǐ nénɡ)
水土流失
中下游流域
旅游、航运、养殖、工 农业生产等
洪涝和污染
选项:旅游、航运、养殖、水能、工农业生产、洪涝、污染、 水土保持……
第九页,共19页。
四、不同流域开发、治理方式的差异(chāyì)(可选 内容探究1活)动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读美国田纳西河
第四页,共19页。
学习(xuéxí)目 标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比较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和 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治理现状,总结湿润(shīrùn)地 区大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方式的共同之处,增强比 较分析的能力。 ➢4.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塔里木河流域等干旱半干 旱地区综合开发整治的措施,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 发展的思想。
探究活动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xuéxí),读美国田纳西河 流域、我国塔里木河流域的相关图文材料,分析其开发、 治理的方向。
是塔塔中里里国木木最河河大地位的处于干内旱新陆地疆河区南,,部河水,量水 主较小要,来流源域于内高生态山极冰其雪脆融弱水,, 不 河适合流发(h展é水liú能)水、旅量游因、季养节殖差、异航 而运等变,化主很要工大作。是防塔治里荒木漠河化。流 (héliú)域内干旱少雨,生态 环境极其脆弱。
其主要原因是:上游山区植
被破水坏土严流重失,
加剧,入
湖泥沙多;人为大规围湖造田

。上游山区植被破
坏引起下游湖泊淤积,这反
映地整理体环境的 性特征。
第十四页,共19页。
典型 (diǎnxíng) 例题 1.图8为“我国南方某区域(qūy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与图示西南部地区相比, 东北部地区河流开发在 航运和 养殖方面更具优势。 (3)请从流域综合整治的角度 分析,图示西南部地区应采取 哪些措施(cuòshī)促进区域发 展。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二地理必修三: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第一课时)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二地理必修三: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第一课时)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农业区位因素"“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已经在必修二“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模块学过了,学生有了一些基础。

但具体区域农业生产发展条件、特点、问题、发展方向的分析,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很高。

从教学方法看,本课可以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思维建模法、问题导学法、合作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实现学习目标.【知识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块,除了湘教版教材以美国为案例外,其它三种版本教材均用的是中国东北地区作为案例,都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等。

但三种版本教材各有侧重,表述差异也较大。

人教版教材在本课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取得区域农业竞争优势,每个区域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并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根据内部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

”按照这个思路,人教版的编制顺序是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内容设置如图1)。

任何一个区域,发展农业生产都必须同时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人教版这样编排符合区域农业发展的思路。

不足的是,与高中学生的认知基础有所出入,因为学生在必修二“农业地域类型”模块学到的研究思路是:优势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解决措施或发展方向,接受新的表述方式会觉得有些混乱.图1 人教版教材结构鲁教版教材思路不够清晰,但黑土开发、林业发展、湿地保护的措施可以借鉴(内容设置如图2)。

图2 鲁教版教材结构中图版教材中,问题和措施模块可以借鉴,但表述过于繁杂,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需要整合(内容设置如图3).图3 中图版教材结构整合几种版本教材,可以确定本课的编制思路:地理条件→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问题→农业发展方向,其中,农业生态破坏及保护从黑土肥力下降、森林减少、草场破坏、沼泽畏缩等方面阐述(内容设置如图4).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材料,能够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增强图文信息的提取能力,建立区域发展条件的思维方式.【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某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可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角度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势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地等角度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人口、交通、重工业基础等角度分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中地理4.3经济发达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课件鲁教版必修3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中地理4.3经济发达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课件鲁教版必修3
探究活动1:读课本相关内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 优势(yōushì)区位条件。
•如何分析某 区域发展经济 的优势区位条 件(tiáojiàn)?
•珠江三角洲 地区发展的优 势区位条件 (tiáojiàn)有哪 些?
图4 珠三角各主要城市 人口数量
第五页,共22页。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fāzhǎn)的优势区位 条件
四、珠三角地区发展过程(guòchéng)中遇到的问题及 对策
探究活动4:开展小组合作,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 展过程中遇到(yù dào)的问题及对策。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fāzhǎn)遇到了哪些问题?
第十一页,共22页。
四、珠三角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wèntí)及对 策
探究(tànjiū)活动4:开展小组合作,分析珠江三角洲地 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题目。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 港三港口(gǎngkǒu)发展中 遇到的共同问题。(3分) 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 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 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 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 (gǎngkǒu)群的发展对策。 (4分)
•填写结构图,理解(lǐji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推动作用:
第九页,共22页。
三、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xiānghù)关 系
探究活动3:开展小组(xiǎozǔ)合作学习,读课本相关内容, 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我国各区域(qūyù)城市化模式有何不同?
第十页,共22页。
解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能源紧缺 跨区域资源调配;发展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节约 利用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压缩、改造耗能大的产业。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学习目标】1.说出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2.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利用图示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了解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运用案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4.利用近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习策略】1. 列表比较几种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产生条件及其影响,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得出人地关系的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论。

2. 读图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 结合区域工农业生产案例,应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解决现实世界的生产、生活问题。

【课堂活动】考点诠释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探究活动1:读图1,完成相关问题,说明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关系。

图1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认识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1)明确内圆与内、外圆之间的圆环空间所表示的含义。

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 ,内、外圆之间的圆环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 。

(2)明确各组箭头表示的含义。

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 、 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表示指人类将 和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箭头⑤⑦表示人类通过 对环境产生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

箭头⑥⑧表示 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 (包括良性和恶性影响)。

(3)结合图分析,环境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从环境问题形成机制上看,在①②过程中,能引起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开采利用自然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从而产生 、;在③④过程中,能引起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任意排放有害物质超过了环境的 ,从而产生 。

图2反映的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 认识三种人地关系思想探究活动2:读图2,认识三种人地关系思想,完成表1。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课前检测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课前检测

图1 图2图3 图4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课前检测】一、选择题读世界某地区图(图1)和该区产值构成图(图2,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该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的是( )。

①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 ③便利的水陆运输④雄厚的科技力量 ⑤离铁矿区较近 ⑥最早完成资本主义革命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①③⑤⑥D .③④⑤⑥2.图2中反映该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 .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B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C .园艺业比重增大D .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鲁尔区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德国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示意图的是( )4.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一度衰落,其内部原因在于( ) A .工业结构单一 B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C .世界性钢铁过剩D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二.综合题5.读“中国和德国工业的心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中国的______________工业区,乙图是德国的____________工业区。

工业区区位条件鲁尔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自然条件①____________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交通内河航运、陆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内河航运、陆路、航空和②__________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市场市场广阔市场广阔劳动力③____________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和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工业结构以__________工业为主,工业结构较______________。

(4)20世纪60年代以来,乙图所示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所示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 3.A 4.A5.(1)沪宁杭鲁尔(2)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②海洋运输③劳动力素质较高(3)煤炭钢铁化工重化单一(4)传统产业衰落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和能源短缺。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课后检测第课时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课后检测第课时

高考一轮复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后检测】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

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

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读图完成1-2题。

图11.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 B.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C.风沙危害,土地荒漠化 D.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2.当地人们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①减少风的侵蚀②防止冻土扩大③增加土壤水分④降低地面辐射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图2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农业主产区战略布局示意图,回答3-4题。

3.对下列各组农业主产区生产优势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A .a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B .c —降水丰富、灌溉便利C .f —光照充足、地形平坦D .h —热量充足、市场广阔4.下列农业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A .b 主产区——停止开垦荒地,全区退耕还湿地B .d 主产区——植树种草固沙,发展水稻种植业C .e 主产区——科学灌溉,治理中低产田D .g 主产区——科技兴农,全面实行机械化生产东北的吉林和黑龙江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在农业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读图3回答5—6题。

(双选)图2g fh 农业主产区 ab c e d图35.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6.影响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C.机械化水平和粮食商品率低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二、综合题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组图(图4)。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持续发展●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设计思路】本节不是全面分析东北地区自然、经济和人文方面的地理特征,而是注重抓住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来加以分析论述,抓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思想,目的是为了讲述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本节课利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等形式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拓展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灵活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区域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二是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三是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目标】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区域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等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初步掌握研究农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利用近几年高考卷或模拟卷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1.复习重点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实际情况,本课重点是分析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的对策。

2.复习难点本课涉及的内容本身难度不大,难的是运用该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和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精心编制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案进行认真批阅,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认知状况,分类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再寻找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例题,并设计好整个教学步骤,以便在最恰当的时候将恰当的案例或例题呈现。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经济发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经济发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图文材料,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初步掌握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利用近几年高考卷或模拟卷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策略】1.运用图文材料,掌握分析某发达区域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的一般思路,把握复习重点。

2.结合近年来有关考试的热点,理解如何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发达区域如何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重点问题。

【课堂活动】活动建议1:以珠三角地区为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探究经济发展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城市数量大增,城市人口比重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目前非农业人口已占70%。

材料二图1是珠三角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是我国不同区域城市化模式图,图3是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比较图。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完成表1(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经济发展条件)图3图1图2图4条件 优势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 位于低纬度、东(东、西)半球地区海陆位置 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南海相邻位置 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自然条件地形平原为主气候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水源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交通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便捷 文化环境著名侨乡历史因素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历史经济基础好 政策改革开放最早地区,优惠政策 对外联系对外联系方便,信息来源快、广国际背景发达地区将 劳动力、资源密集型 产业向外转移;该地区利用 劳动力、地价、政策等优势吸引企业来投资(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图2中空白区域。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课前检测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课前检测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课前检测】选择题图1为汉江流域图,读图完成1—2题。

1.汉江流域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是①流程长,径流量大,通航里程长②上下游落差大,流速快,节省运行时间③汉江全年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④含沙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利于航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2.丹江口水库建设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是A.含沙量减小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C.地下水水位升高D.水温变化幅度增大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读图回答3-4题。

3.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①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 ②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④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4.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图2图1A.微电子工业B.有色金属冶炼工业C.建设商品粮基地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图3是“某河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示意图”,回答5-6题。

(双选)图35.图中数字分别代表该河流的上、中、下游河段,其中A.①河段水能资源丰富B.②河段是著名的地上河C.③河段水土流失严重D.②河段输沙量大6.关于该河流说法正确的是A.上、中、下游转折处落差大 B.穿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C.向南流的河段多凌汛 D.穿越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参考答案】1. D2. A3. C4. B5.AD6.BD。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教案

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农业区位因素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农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把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设计思路】“农业”是必修二人文地理的核心学问,在高考中所涉及的试题所占比重大,考查难度也不小。

虽然农业与每个同学息息相关,但是由于生活在城市环境,所以对农业的了解仅限于教材。

复习中老师要挂念同学真正的了解农业,生疏农业。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同学对考点学问进行梳理与拓展,建构学问框架和思维建模,比如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同学能够把握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二是通过经典例题,拓展训练,提高同学的解题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基础学问和习题的分析,由同学自行完成,使同学把握一套自学的方法,培育同学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概括学问的力量;对有些难度的问题接受小组争辩、合作探究的形式,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突出同学主体地位。

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区位选择 【学问构建】考试说明中本课涉及的考点主要是“农业区位因素”。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农业的概念及特点;二是知道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把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三是结合具体案例能够分析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

依据考试说明对本课内容进行学问构建,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结合一些农业活动和农业现象,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

2.通过案例分析,说出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并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进展变化。

3.结合具体的区域,学会农业生产活动的布局,并能评价某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

4.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图1 德国鲁尔区示意图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2. 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鲁尔区发展的问题和整治对策。

3.对“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4.利用近几年高考或模拟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把握难易,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学习策略】1.运用图文材料,联系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联系第一单元“资源型区域如何进行转型”等内容,把握复习重点。

2.结合近年来有关资源型区域发展的热点,理解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资源型区域发展条件、现状、问题和对策。

【课堂活动】 活动建议1:读图1,结合教材内容,填写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及其主导产业。

1.区位优势(结合图1) (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洲的 ,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 、 的捷径。

(2)水陆交通发达, 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水、 资源极为丰富,离铁矿区近。

2.发展概况: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 广阔,鲁尔区是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A ) 、(B ) 、电力、化学和机械等工业基地(参照图2)。

BA图2 【典例剖析1】(2006年江苏高考题)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

图2是“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 该区域资源丰富,地表崎岖,读图回答1—2题。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

(2)图示地区还可发展 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___。

活动建议2:阅读课本并结合图3归纳鲁尔区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完成表1和表2。

表1:鲁尔区传统产业衰弱的原因 项目 内容衰落 原因 煤炭工业 和核能利用带来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使 作为世界能源地位下降及其开采成本过高,进口原料更便宜,导致 产业的衰落。

钢铁工业煤炭成本增加,加大了 工业的成本;钢铁产业 ,以及产钢、出口钢的国家增多,钢铁的替代品广泛使用,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同样影响鲁尔区的 工业。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检测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检测题

120图11209006000000美北回归线墨西哥哥伦比亚 图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前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图1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

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 热量B. 水分C. 光照D.土壤 2.该地区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成本低B.生产技术先进C.种植历史悠久D.能源供应充足 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提高土地利用率 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1,完成4~6题。

4.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

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 地形较平B . 降水较丰沛C . 气温较高D . 土壤较肥沃5. 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 ) A . 公路运输 B . 铁路运输 C . 航空运输 D . 海洋运输6. 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 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 场的优势在于( ) A . 运费低 B . 热量足 C . 技术高 D . 品种全【课后检测】1.图1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的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

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图1图 2图3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A.西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南地区D.西北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中地理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课件鲁教版必修3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中地理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课件鲁教版必修3
第十七页,共17页。
第四页,共17页。
一、东北地区的地形(dìxíng)特征
探究活动1:读课本“东北地区图”,分析东北地区 的地形(dìxíng)特征。
•东北地区各单 元的地形特征 (tèzhēng)有何 不同?
A
B
C2
C1
B
第五页,共17页。
二、东北地区的主要气候(qìhòu)类型及其特征
探究活动2:开展(kāizhǎn)小组合作学习,读“中国气 候类型分布图”,分析东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 征。
106.5
31.1
退耕 还林 还草
第八页,共17页。
三、东北地区的土地(tǔdì)资源优势(可选内容3)
探究(tànjiū)活动3:读课本知识窗“冻土”,分 析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
•冻土可分为哪两种类型?东北地区主要 (zhǔyào)是哪种类型? •冻土对气候、景观有什么不利影响?对农 业生产有什么有利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②③④ D.①③④
图9
第十四页,共17页。
典型 (diǎnxíng) 例题 2.根据(gēnjù)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图10中A 地年平均降水量 734.5毫米,其中 夏季(xiàjì)降水量 占全年的61.4%; 1月平均气温-12.0 度,7月平均气温 24.6度。
D.草地、耕地、林地
(2)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于太 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D
C.水热条件(tiáojiàn)好D.人均耕 地多
第十二页,共17页。
典型
(diǎnxíng) 1.读例图9题回答(huídá)下列问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课前检测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课前检测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前检测】一、选择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据此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 .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 .城市建设相对滞后C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 .产业转移日渐加强2.“城中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A .工商业B .农牧业C .第一产业D .旅游业在广州、佛山两市政府负责人签署的《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广佛两地要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

据此完成3-4题。

3.广佛同城化对下列哪些方面影响较大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③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④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广佛同城化后,其GDP 总量直逼上海,但与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①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 ②人才资源不够丰富,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 ③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④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扩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图2是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图,完成第5-6题。

图1图2图3 5.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①——日本工业化率B .②——中国工业化率C .③——日本城市化率D .④——中国城市化率6.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中国的城市化高于日本的城市化B .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C .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适应D .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图3是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第7题。

甲地区: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乙地区:大城市扩建―→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7.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 .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 .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 .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参考答案】1. D2. A3.D4.A5.B6.D7.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课后检测】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

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

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读图完成1-2题。

1.该垦荒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 .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
B .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C .风沙危害,土地荒漠化
D .湿地萎缩,生态功能下降
2.当地人们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
①减少风的侵蚀 ②防止冻土扩大③增加土壤水分④降低地面辐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图2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农业主产区战略布局示意图,回答3-4题。

3.对下列各组农业主产区生产优势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B .c —降水丰富、灌溉便利
C .f —光照充足、地形平坦
D .h —热量充足、市场广阔
4.下列农业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
A .b 主产区——停止开垦荒地,全区退耕还湿地
B .d 主产区——植树种草固沙,发展水稻种植业
C .e 主产区——科学灌溉,治理中低产田
图2
D .g 主产区——科技兴农,全面实行机械化生产 东北的吉林和黑龙江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在农业生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读图3回答5—6题。

(双选)
5.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
B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 .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 .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6.影响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 .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
B .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C .机械化水平和粮食商品率低
D .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二、综合题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组图(图4)。

材料二 东北地区以肥沃的黑土地而闻名,但随着粮食总产的连年提高,黑土层逐日变薄,耕地质量大大下降。


4
图3
(1) 图示黑土与黑钙土地域分布差异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

(2) P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 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当地沼泽广布的原因。

(4) 目前,P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 D
4. C
5.BC
6.BD
7. (1) 水分或降水
(2)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任答两点即可)
(3) 地势低洼,有利于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下冻土发育,阻碍地表水下渗等(任答3点即可)
(4) (答案一)水土流失(或黑土退化严重) 过度开垦退耕还林、还草;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加强对坡面、沟壑治理等。

(答案二)湿地生态系统破坏(或湿地面积减少,或湿地退化) 过度开垦建湿地保护区;退田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