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合集下载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拔高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拔高习题及答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拔高习题一、选择题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2014年10月中新社报道,国家文物局水下文遗产保护中心近日认定一艘在丹东某海域的沉船系甲午中日战争中沉没战舰,疑为“致远号”或“超勇号”。

如果这艘舰船真为“致远号”的话,其应该沉没于( )A.辽东战役B.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答案: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下令“致远号”撞击日舰“吉野”号,致远舰不幸被击沉,全体将士壮烈殉国。

因此答案为。

2.光绪帝听闻某将领牺牲后,垂泪即作“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该将领应该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刘永福 D.邓世昌答案:D解析:由“光绪帝”“将领牺牲”“壮海军威”可以判断其人是19世纪末在海战中牺牲的将领,再结合选项可以判断此人是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

答案为D。

3.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是通过战争和开放通商口岸等逐步实现的,其中,将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解析:《马关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其中重庆处于长江上游。

故选。

4.“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日本取得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 )A.协定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B.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D.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答案:解析:“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是指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

A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B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D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

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5.“……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

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加入此项运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word版包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练习(word版包含答案)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同步练习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

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三元里人民斗争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2.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

这表明( )A.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B.舆论在国际冲突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C.战前动员的不足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D.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3.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4.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5.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发生了一系列战斗。

以下战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 )A.平壤陆战-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B.丰岛海战-平壤陆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C.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平壤陆战-威海卫战役D.黄海海战-丰岛海战-平壤陆战-威海卫战役6.晚清状元张謇将某条约十款内容逐一记录在日记中,他对清政府丧权辱国,尤其是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感到痛心疾首,发出“几罄中国之膏血”的感慨。

历史人教必修1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作业(1)

历史人教必修1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作业(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单选题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2.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 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 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3.“联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

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A. 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4.“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五四运动C. 辛亥革命D. 义和团运动5.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是在()A. 大连B. 旅顺C. 花园口D. 威海卫6.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C.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D. 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7.《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A. 赔款2亿两白银B. 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 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8.张之洞痛陈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时说:“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A. 中英《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北京条约》D. 中日《马关条约》9.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反抗外来侵略B. 推翻清朝统治C. 掀起民主革命D. 寻求救国之路10.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在《八国联军目击记》中写道: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20世纪初,西方某刊物上登载了一幅题为《去北京》的漫画,漫画中一个全副式装的日本武士对身后的一群全副武装的西方骑土说“去北京”。

此漫画说明()A.日本是鸦片战争爆发的鼓动者B.西方列强支持日本发动甲午战争C.日本诱导了八国联军攻占北京D.列强瓜分中国是日本首先发动的2.晚清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

但清朝并未及时变革国家制度,一场令国人痛心的战争证明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这场战争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3.威海卫战役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享致丁汝昌的动降信中说:“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

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据此可知,清王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制度腐败B.军纪松弛C.指指挥不当D.军备落后4.“宁可使中夏(指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近代中国与此类似的言论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扶清灭洋”D.“东洋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玩”5.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办厂的特权6.《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的条款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7.《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A.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B.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D.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便利了8.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基础达标1.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答案:B2.(2013·山东学业水平考试)“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

”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答案:B3.(2014·北京西城区期中考)“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下列的哪一条约()A.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4.(2014·漳州质检)记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说道:“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这“国耻”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从材料“20世纪的第一年……太和殿”可以判断是指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城,故D项正确。

答案:D5.下图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解读能力。

解读图片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列强瓜分中国,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故C项正确。

答案:C6.光绪帝诗云:“城上神威炮千斤,枉资剧冠挫我军。

后来无道终许汝,致远深沉第一勋。

”此诗反映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信息“致远深沉”可知黄海大战中致远号沉没,这一史实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中,故选C项。

答案:C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导与练】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

【导与练】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解析:A 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立场,故B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2.(2017·安徽安庆期末)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

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B.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求和思想解析:A 材料中“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说明梁启超认为李鸿章过于依赖国际调停,这是导致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7·河北张家口期末)德国驻日公使曾接到国内电训:“现在日本的和平条约(《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尽管后者的范围尚小,我们不得不抗争。

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斗争是没有希望的。

”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 )A.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B.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C.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侵略D.德国占据大量中国领土解析:B 德国认为日本在华的扩张以及《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说明了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激烈,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4.(2017·广东中山期末)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基督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单选题1. 史学家孟森说: “外使之来, 苟非崩角稽首, 而与为姑容, 其耻甚于亡国。

宁以社稷为殉, 不使虏夷踪迹相浼(沾染)。

得正而毙, 虽败犹荣。

此当时之舆论然也。

”材料中的“当时”是指()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B.《天津条约》签订之后C.《北京条约》签订之后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2. 下列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3. 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 专以联某国以制某国为主。

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 必有我可以自立之道, 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 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 缺乏充分准备B. 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C. 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 贻误战机D. 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投降思想4.一位学者回忆幼年的时光: “有人从上海带来几盒洋火柴, 当时叫自来火。

虽然有了时钟, 但是在灯下并无大用, 早两三个小时, 晚两三个小时, 又有什么关系?火柴其实也是奢侈品, 至于煤油, 那可又另当别论;煤油灯可以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

国际上也发生了不少事。

”从文中所述背景推测, 当时国际上最有可能发生的大事应该是()A. 法国大革命B. 瓦特改良蒸汽机C. 美国独立战争D. 日本占领台湾5.近代某位皇帝在闻悉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后, 发表措辞严厉的上谕: “总之, 进京一事, 万不能允, 内江通商, 必须消弭;其余两事, 亦当设法妥办。

”据此推测, 这位皇帝和这个不平等条约应是()A. 道光帝《南京条约》B. 咸丰帝《天津条约》C. 咸丰帝《北京条约》D. 光绪帝《马关条约》6.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 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 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英法火烧圆明园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联合清政府镇压义和团7. 瑞澄(1863—1912), 满洲正黄旗人, 在一封家书中曾这样描述过一场事件: “各国洋兵已满九城, 火光冲天者三日夜, 地安门桥以南烧尽, 西四至西单烧尽 , 朝阳门楼、前门楼均烧化为乌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样就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B2.《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

”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答案:D3.★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C.中美两国对义和团的立场一致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答案:D4.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5.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

“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确认为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

它是( )A.致远舰B.定远舰C.靖远舰D.经远舰答案:A6.下面所列是1840—1901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A.中华民族的奋起B.西方列强的入侵C.晚清政府的改革D.近代的民主革命答案:B7.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列强新的侵略要求的是( )A.开辟新的通商口岸B.割占中国领土C.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D.勒索大量赔款答案:C8.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

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2.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

……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亦可自行防守……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该条约签订于农历()A.甲午年B.乙未年C.庚子年D.辛丑年4.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社论中指出:毫无疑问,中国人民运动的爆发,是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引起的。

社论所指的“铁拳政策”指的是()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英法武力威胁“修约”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D.八国联军悍然侵华5.黄海海战对中国的重大影响是()A.舰船损失5艘B.爱国官兵伤亡1200人C.失去黄海制海权D.北洋舰队覆没6.在《马关条约》诸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华设厂7.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试题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幼雅园的儿童玩一种“打沉定远舰”的游戏;许乡报刊大肆制造战争舆论,宣传对清战争,日本天皇下达矛头指向中国的《造观语书》。

据此可知A.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已成定局C.战争前夕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D.中日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2.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3.下列条约内容中能反映出列强对华侵略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和财政上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依附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19世纪末之后的半个世纪,“救亡”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问题。

导致从“盛世”到“救亡”这一剧变的重大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

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6.某一学者评论甲午中日战争说:“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

”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实力超过中国B.中国洋务运动失败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D.中国军事实力落后7.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十二)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作业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十二)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作业

课时达标训练(十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在某次战争之后,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依据应是()A.北洋海军的参战B.战争由朝鲜引发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3.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从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中的“此”是指()A.《南京条约》规定中英双方协定关税B.《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经商C.《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D.《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列强白银4.5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4.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

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A.《天津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5.“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

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

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

”材料所反映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反割台斗争D.虎门销烟6.义和团揭帖中有以下诗句:“沿河一带建楼房,扯旗放炮逞刚强;有朝西北真主来,一炬火光化无常。

”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盲目排外性,对清政府缺乏警惕B.利用迷信,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C.缺乏正确斗争目标和正确理论指导D.组织过于松散,没有统一的领导7.如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单选题: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同步练习单选题: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含答案

单选题: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基础巩固1.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学者作出此种判断的依据为()A.日本战前长期的精心准备B.清政府的全国战争总动员C.大清国海军的出场与角逐D.陆军广大将士的拼死抵抗2.(2014•湖北学业水平模拟)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经济命脉3.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谈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D.列强就要都来侵略中国了,听说成立了八国联军4.作为中国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2014•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月考)德国《前进报》1900年6月19日社论中指出:毫无疑问,中国人民运动的爆发,是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引起的。

社论所指的“铁拳政策”指的是()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B.英法武力威胁“修约”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D.八国联军悍然侵华6.(2014•天津学业水平模拟)“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某一项条约。

这一条约是()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能力提升7.“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拆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

”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2014•佛山高一模拟)《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

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同步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军侵华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军事实力上升。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1895年,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以清军惨败告终,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2)影响:①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⑤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⑥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借口镇压义和团。

3.过程(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战争,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2)进犯受阻: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英勇打击侵略者,联军被迫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德国瓦德西的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

4.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1.图示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巧记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一条主线: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两个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练习: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他们的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

”这些现象集中出现的背景是A.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B. 台湾被日本强行占据C. 西方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 资产阶级具备革命条件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这说明了A. 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B. 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C. 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D. 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3.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竞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

此转变A. 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B. 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C. 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D. 导致了近代军事工业的衰落4.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书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至清国面有今日之败者……夫取士必由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巨,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摆;文艺乃为繁荣之阶梯耳,岂是济夫实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 制度改革的必要性B. 需要引进自然科学C. 应积极向日本学习D. 军官素质有待提高5.在鸦片战争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里,“买办”被视为洋商之奴,唯知奔走奉命,为世人所不齿。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买办”却成为许多留学生和下台的外交官员的首选职业,连不少政界名流都争相与他们交往。

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A.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B. 买办在中外贸易中的作用增强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 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A. AB. BC. CD. D7.清朝建都北京后,清廷在东北地区实施军事化管辖,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入,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这表明当时( )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
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
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
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
解析:A 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立场,故B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2.(2017·安徽安庆期末)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
为主。

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
B.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
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
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求和思想
解析:A 材料中“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说明梁启超认为李鸿章过于依赖国际调停,这是导致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7·河北张家口期末)德国驻日公使曾接到国内电训:“现在日本的和平条约(《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尽管后者的范围尚小,我们不得不抗争。

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斗争是没有希望的。

”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 )
A.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
B.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
C.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侵略
D.德国占据大量中国领土
解析:B 德国认为日本在华的扩张以及《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说明了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激烈,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4.(2017·广东中山期末)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
由于匪徒藉口仇教(基督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

”这里所说的“匪徒”是( )
A.太平军
B.英法联军
C.义和团
D.八国联军
解析:C 依据材料中“匪徒藉口仇敌”“各国……合而谋我”,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刘坤一奏疏中的“匪徒”指义和团,C项正确。

5.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

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D 材料中清政府“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等信息反映了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规定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说明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故D正确。

6.(2017·河南濮阳期末)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文中的“议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D 根据材料中“不割我土地”等信息判断该条约是《辛丑条
约》,D项正确,其他三个条约均涉及割地。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日本间谍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材料二清廷在洋务运动时期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

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
战争爆发120周年》材料三美国当时集中力量扩充在太平洋的势力,难以顾及远东,故对日本采取了扶持的做法,希望能够“利用日本在远东与英法抗争”。

德、法两国也希望日本发动战争,以便趁火打劫。

英国在侵略东亚的过程中,经常同俄国发生争夺。

为了对抗俄国,便采取了接近日本的态度。

光绪二十年六月十四日(1894 年7 月16 日),英国和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在日本的租界和领事裁判权……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日在军事方面的区别,并指出形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战争中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解析:第(1)问,“区别”依据材料一、二从中日两国军队的领导权、军队的精神状态等方面分析;“根本原因”从两国不同的社会性质分析。

第(2)问,“国际环境”也就是列强对于中日战争的态度,依据材料三在分析具体国家的基础上得出整体的认识。

答案:(1)区别:①日本军队属国家军队,由国家统一指挥;清朝军队属于地方势力,由个人决策。

②日本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或进行长时间的间谍活动);中国则对战争准备不足。

③日本军队有武士道精神;清朝军队没有忠勇精神。

根本原因:日本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中国为落后的封建制
国家。

(2)国际环境:列强争相侵略中国,列强在侵略中国过程中矛盾重重,日本得到列强的默许、纵容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