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生物地理学》(高教版)知识总结只是分享

合集下载

生物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演化历史及其与地球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它主要包括生物地理学的基本原理、生物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

生物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地理界限、地理环境和生物圈相互关系的规律。

它通过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理环境对生物圈产生的影响,探索生物在地球上的演化和分布规律。

生物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地理学的空间分异理论和生物学的生物演化理论,研究生物圈与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地理区系、生物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地理分类、生态因素和气候环境等。

二、生物地理学的历史发展生物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时期。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生物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生物分布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18世纪,生物地理学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分布演化理论逐渐形成。

19世纪,达尔文和华莱士提出了自然选择和适应性演化的理论,为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0世纪以来,生物地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方法不断完善,研究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

现代生物地理学不仅包括生物的分布、演化和适应,还涉及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三、生物地理区域划分生物地理学根据生物圈的分布特点,将地球表面划分为若干种生物地理区域。

其划分原则主要包括地理界限、地理环境和生物界限。

根据生物地理区域的差异,可以将其分为保守区和演化区,即古老区和新生区。

古老区是指地质构造较稳定,自然环境相对保守,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种类内的个体数量较多的地区,包括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亚洲。

新生区是指地质构造较活跃,自然环境相对较新,生物种类较多而个体数量较少的地区,包括南极洲、南非洲、东南亚、新大陆、澳大利亚和马来群岛。

此外,还根据生物地理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而进行区域划分,分为植物地理区、动物地理区和微生物地理区等。

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1. 生物地理区划地球上的生物区系可以根据其物种组成和分布特点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生物地理区域。

目前主要有带状区划法、季风区划法和植被带区划法等地理区划方法。

带状区划法是根据地球上不同气候带区分地带,主要包括北极区、寒带、温带、热带等不同带的生物地理区域。

季风区划法是根据季风气候类型的不同划分生物地理区域,包括季风气候区和非季风气候区。

植被带区划法是根据不同植被类型和分布特点划分生物地理区域,主要包括森林带、草原带、沙漠带等不同类型的植被带。

2.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其所处生态系统中的特定位置或角色。

它包括了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利用方式、生活习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

生态位的概念由G.E.哈钦斯首次提出,并被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生物地理中,生态位的概念常用来解释种群和物种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和适应策略。

比如,不同种群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会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以避免资源竞争和促进物种多样性的维持。

3. 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气候是地球上不同生物地理区域的重要分界线之一。

不同气候条件下,生物种群的分布范围和分布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温度、湿度、季节变化等气候要素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在生物地理研究中,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课题。

科学家通过对气候数据和物种分布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可以揭示生物种群分布和生态系统结构的规律,有助于预测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4. 地形地貌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地形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两个重要地理要素,它们对生物的分布和演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生物的分布模式和生态位也会有所不同。

在生物地理研究中,科学家通常会考虑地形地貌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包括地形地貌对气候和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以及对生物迁徙和物种适应的影响等。

5. 生物地理学的应用生物地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研究学科,还有很多实际应用价值。

它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高中生物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生物部分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透性与选择性- 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存储与表达- 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2.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DNA的结构与复制- 基因的表达:转录与翻译-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3.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生物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主要生物分类群的特征,如细菌、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等-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保护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食物链与食物网- 能量流与物质循环-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5. 人体与健康- 人体各大系统的功能,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疾病预防与健康生活方式6.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到开花结果-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控7. 现代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的原理与应用- 克隆技术与干细胞研究- 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二、地理部分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 地图的基本知识:比例尺、地图投影、地图符号等 - 地理坐标系统与方向判断2.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结构与大气的组成-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系统3.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河流的特征与河流地貌- 海洋的形成、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4.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理论- 内外地质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地震、火山等地质事件的成因与影响5. 人口与城市化-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 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6. 经济地理- 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地理分布与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与优化- 区域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7. 环境地理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成因,如污染、荒漠化等- 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实践以上总结了高中生物地理科目的主要必考知识点。

高中生物生物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物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物地理学知识点总结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涉及到生物的分布、迁徙、繁殖等行为与地理环境的关联,以及地理环境对生物进化和适应性的影响。

以下是高中生物生物地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分布与生态区划1. 生物分布的影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等。

2. 生态区划:根据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特点,将地球划分为多个生态区,如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寒带极地等。

二、生物迁徙与季节性迁徙1. 生物迁徙的原因:寻觅食物、繁殖、逃避恶劣环境等。

2. 季节性迁徙:部分生物为适应气候变化,季节性地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

如候鸟迁徙、鲸鱼迁徙等。

三、生物繁殖与生物适应性1. 生物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2. 适应性进化:生物通过基因变异和自然选择,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驯化物种的出现,对环境的适应等。

四、地理环境对生物进化和演化的影响1. 地理隔离:地理隔离能够划分不同的物种,促进物种的进化和演化。

2. 岛屿生物地理学:岛屿的特殊地理环境,导致岛屿上的生物独特的进化演化方式,如岛屿鸟类等。

五、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1. 生物资源的意义: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生物灭绝。

六、人类活动对生物地理环境的影响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破坏:城市化进程导致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

2. 水土资源的过度利用:过度开发和使用水土资源造成生物生境破坏。

以上是高中生物生物地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适应地球的多样性与变化。

地理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

地理生物高考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地理学知识点总结1. 生物地理学概念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形态和谱系演化的科学。

它综合了地理学、生态学、地质学、生物学和气象学等学科的知识,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地球气候对生物的影响,各种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和形态特征,以及不同地区生物区系的形成原因等。

2. 生物地理区系生物地理区系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特有的生物组合,其形成受地球气候、地质、生态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世界上生物地理区系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学者们将世界划分为6个生物地理区系,分别是:古北界、新北界、古新区、新热区、古南界和新南界。

3. 动植物的地理分布动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而地理环境则是由气候、地形、土壤、水分等因素共同构成。

因此,不同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也会不同。

世界上一些热带地区常年气候温暖潮湿,适宜植物的生长,因此这些地区通常拥有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

而在极地和荒漠等寒冷干旱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恶劣,植被稀疏,所以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少。

二、生态学知识点总结1.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学是一个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

生物群落是由各种生物种类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组成的,而非生物环境则包括了气候、土壤、水和光照等要素。

3.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其中,能量流动是指生物通过食物链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物质循环是指生物体内和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的循环转化过程,而生态平衡则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

4. 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根据其生物类型和地域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例如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5.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响应生态学理论,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

高中生物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地理的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基础知识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繁殖,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 遗传与进化- DNA是遗传物质,通过复制和转录过程传递遗传信息。

- 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是物种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 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3. 生物分类- 生物按照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等级别进行分类。

- 五界系统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4. 生态系统与环境-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组成。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对生物的分布和生长有重要影响。

二、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现象有重要影响。

- 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略表示,包括比例尺、坐标和图例。

2. 地质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爆发、地震等塑造地表形态。

- 外力作用如风化、侵蚀、沉积和冰川作用改变地表特征。

- 地貌类型包括山脉、平原、盆地、高原等。

3. 气候与水文- 气候类型受纬度、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如热带雨林、沙漠、温带季风等。

-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子循环运动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

4.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 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伴随城市扩张和郊区化现象。

三、生物地理学1. 生物分布与环境- 生物分布受气候、土壤、水源等环境因素影响。

- 生态位是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角色。

-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有关。

2. 地理隔离与物种形成-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机制,如大陆漂移、山脉形成等。

- 生物多样性热点是具有高物种丰富度和特有性的地区。

3. 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气候变化影响生物的分布、迁徙模式和繁殖周期。

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生物的分布、演化和适应策略等问题。

下面将对生物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生物地理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的分布规律、演化变化及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物种的地理分布、种群的迁徙和扩散、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等。

2.物种的地理分布物种的地理分布是生物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物种的地理分布规律,可以将其分为古老类群和新近类群。

古老类群主要分布在原始大陆和中生代地质时期的大陆上,而新近类群则主要分布在新大陆和新生代地质时期的大陆上。

3.生物演化与地理分布地理环境对物种的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地理隔离是生物演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地理隔离可以导致物种的分化和进化,形成新的物种。

另外,地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物种的适应策略和演化速度。

4.种群的迁徙与扩散种群的迁徙和扩散是生物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种群的迁徙是指物种在不同季节或不同阶段之间的周期性迁徙,如候鸟的迁徙。

而种群的扩散则是指物种从一个地理区域向其他地理区域的迁移和适应。

5.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程度。

地理环境、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6.地理环境对生物适应的影响地理环境对生物的适应策略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物种群会发展出不同的生存和繁殖策略,以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

例如,沙漠生物适应了干旱炎热的环境,而极地生物适应了极寒的环境。

总结: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与地理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物种的地理分布、生物演化、种群的迁徙与扩散、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地理环境对生物适应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演化、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1. 生物地理的基本概念生物地理是研究动植物的分布规律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生物地理主要包括动植物的地理分布、生态区系、生物地理区划和生物地理演化等内容。

2. 动植物的地理分布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是指动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范围及其间的关系。

动植物的地理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等因素。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动植物的分布也会有所不同。

3. 生态区系生态区系是指某一地区内的动植物组成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不同的生态区系中,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都有所不同。

生态区系可以根据其特有的生物组成来划分,比如森林生态区系、草原生态区系、沙漠生态区系等。

4. 生物地理区划生物地理区划是根据不同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特点来划分地球表面的生物区域。

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生物地理区划是根据生物群落的特点来划分。

常见的生物地理区划包括:地中海区、温带草原区、温带落叶林区、热带雨林区等。

5. 生物地理演化生物地理演化主要是指动植物在地球上的演化和分化过程。

生物地理演化可以划分为自然选择、迁徙、分化等过程。

生物地理演化理论是广义的演化理论的一部分,它是认为地理环境是动植物演化和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6. 生物地理的意义生物地理的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了解了动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

7. 生物地理的方法生物地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实验研究、地图资料分析、遥感技术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了解动植物的分布规律,找出动植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总之,生物地理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的交叉领域,它研究的是动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生物学和地理学的联系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地理小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小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小知识点总结1. 生物地理区域分类生物地理学通过对地球表面的物种分布进行研究,将地球分为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域。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生物地理区域分类、生态环境分类和生物多样性分类等。

其中,生物地理区域分类是根据物种的地理分布特点来划分地球表面的区域,常见的生物地理区域分类包括古北界、新北界、古异界和新异界等。

这些生物地理区域分类反映了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演化历史。

2. 物种分布与地理环境生物地理学研究了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环境对物种分布的影响。

气候、地形、土壤和水资源等地理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物种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

例如,高温多雨的热带地区适宜热带植物的生长,而寒冷干燥的极地地区适宜极地动植物的生长。

生物地理学通过对这些地理环境因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生物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物种演化与地理隔离地理隔离是物种演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物种在地理上被隔离后,会受到不同的环境选择压力和遗传漂变的影响,最终导致了物种的分化和演化。

例如,大陆与岛屿之间的地理隔离导致了大陆动物和岛屿动物的差异化演化,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物种。

生物地理学通过对地理隔离对物种演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种的起源和多样性。

4. 重要的生物地理学事件地球历史上发生过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地理学事件,这些事件对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和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第四纪冰川期导致了很多生物物种的迁移和扩散,形成了一些现今生物地理学上的重要界线。

而古生物地理事件如超大陆的演变和海平面的变化等也影响了很多物种的分布和演化。

生物地理学通过对这些重要事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生物的演化历史和多样性分布。

5. 环境保护与生物地理学环境保护是生物地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热带雨林的砍伐、荒漠化的扩张和气候变化等现象都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生物地理学通过对这些环境问题的研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地理概述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和演化的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学和地理学的知识。

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生物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生物地理区系1. 主要生物地理区系主要生物地理区系包括:新热带界、古热带界、新温带界、古温带界、新寒带界和古寒带界。

每个区系都具有特定的气候条件和生物群落,对生物分布起到重要的影响。

2. 生物地理区系的特点不同生物地理区系有不同的特点,如新热带界气候炎热潮湿,植被多样性丰富;古热带界气候较为干燥,植被以草原为主;新温带界气候温和,植被以落叶林为主;古温带界气候寒冷,植被以针叶林为主;新寒带界气候严寒,植被以苔原和冻原为主;古寒带界气候寒冷干燥,植被以荒漠为主。

三、生物地理分布规律1. 布鲁克斯法则布鲁克斯法则指出,物种的多样性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越靠近赤道物种越多,越接近两极物种越少。

2. 马达加斯加岛的特殊性马达加斯加岛是生物地理学的热点地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长期的孤立性导致了大量的特有物种的形成。

3. 岛屿生物地理学岛屿生物地理学研究了岛屿上物种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岛屿上的物种通常具有较高的特有性,这是由于岛屿上的隔离和环境的特殊性所导致的。

四、生物地理学派1. 道金斯道金斯是生物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并倡导了生态地理学的发展。

2. 哈克特哈克特是生物地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物种多样性的热点理论,并通过研究马达加斯加岛的物种分布规律,深入探讨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五、生物地理学的应用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种群保育等方面。

通过对物种分布和演化规律的研究,可以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取大量的生物地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模拟,从而揭示生物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生物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生物分布及其形成的学科,主要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适应特点和相互关系,探讨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生物地理学分为动物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和生态地理学三大分支。

3.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地理区划、分布规律、演化和适应、人类对生物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二、生物地理区划1.生物地理区划是按照生物的地理分布特点划分的地理区域。

2.常见的生物地理区划包括地带性生物地理区(按照纬度划分的区域)、垂直性生物地理区(按照海拔高度划分的区域)及地形生物地理区(按照地形地貌划分的区域)等。

三、生物地理的分布规律1.地带性分布规律:生物在地球上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分布规律,一般可以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地带。

2.海拔性分布规律: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植物和动物的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3.地形生物地理分布规律:地形地貌对于生物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山地和平原地区的生物分布会有所不同。

四、生物地理的演化和适应1.生物地理障碍: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会受到一些自然地理屏障的阻挡,如河流、山脉、海洋等,这些障碍会导致生物的分布呈现间断性。

2.生物地理的适应能力:生物会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适应,如天气条件、气候等,这种适应能力使得生物能够在各种地理环境中生存繁衍。

五、人类对生物地理环境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生物地理环境的破坏: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对地球的生物分布造成了诸多影响,如环境污染、森林砍伐、过度开发等。

2.人类活动对生物地理区划的改变:人类的活动导致了生物的迁徙和分布的变化,例如动植物被引入到新的地理环境中,导致了新的生物地理区划的形成。

六、应用1.生物地理学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

2.生物地理学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灾害的防治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生物地理知识,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生物地理总结知识点

生物地理总结知识点

生物地理总结知识点第一,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分异和演化规律。

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生物地理区系、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和动态等内容。

生物地理区系是指由一组具有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共同演化历史、环境条件相对一致的生物群落组成的地理区域。

生物地理区系是由适应相似环境的生物所组成,其形成和演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历史性。

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是根据生物群落的共性和特异性,以及演化历史和现代生态环境的特点进行的。

第二,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可以根据生态因素和地理因素进行。

生态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地理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等地理要素。

生物地理学根据生物区系的特征和演化历史,将全球划分为不同的生物地理区系,主要包括:古北区、古东区、古南区、古新区和澳洲区;根据植被类型划分为:北极地区、针叶林区、草原区、沙漠区、热带雨林区等。

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分布规律和适应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是指生物地理区系在地质历史上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受到地质、气候、生物演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历史性。

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可以分为分异、融合和消失等过程,这些过程对生物的分布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生物地理区系演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分布规律和适应性,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第四,生物地理区系的动态生物地理区系的动态是指生物地理区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生物地理区系的动态受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生物演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空的特点。

生物地理区系的动态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分布规律和适应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生物地理区系的动态也反映了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地理区系的影响,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地理学复习-总结版

生物地理学复习-总结版

1、生物地理学:是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球表层的生物群。

2、生态因子:环境是有许多因子所组成,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成为生态因子。

3、生态幅度:自然界中每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不同的适应范围,称为生态幅度。

4、适应:生物体能够因环境的变化形成新的遗传形状而是自己顺应环境,称为适应。

5、趋同进化:又称趋同适应,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特征成为趋同进化。

6、趋异进化:又称趋异适应,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

7、黄化现象: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形成胡萝卜素,导致叶子发黄的现象。

8、光周期现象:生物的活动性深受光照时间长短变化的制约,称为光周期现象。

9、寄生: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一方得利而另一方受害的现象。

10、共生:凡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并产生一定的联系,都可以称为共生。

11、附生:一种生物附着在另一种生物体上,相互之间并无营养关系。

12、绞杀:一种植物将另一种植物绞杀致死,存在于植物界。

13、群栖:许多植物、许多动物或许多动物与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14、竞争:生活在某一区域的同种或异种生物,为了争取有限的生存空间、光线、水分和其他营养条件等而产生的对抗性的相互作用。

15、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16、群落: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

17、多度:某物种在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多寡。

18、盖度:19、结构:群落中所有生物及其个体在空间的配置情况20、层片:它包括一个生活型或几个至少相近生活型的植物,在群落占据一定的空间,称为层片。

21、原生裸地:指从来没有生长过植物的地段,或者原来生长过植物,但被彻底地消灭了,没有保留原有植物的传播体以及原有植物被影响下的土壤。

22、次生裸地:指原来有植物生长的地段,后拉又有的植物已被破坏而不存在,但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条件仍基本存在,甚至还残留原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

生物地理必看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必看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必看知识点总结1. 生物地理的基本概念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学科,它将地理空间因素与生物种群的分布、数量和演化联系起来,从而揭示生物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物地理学包括生态区域的划分与类型、生物区系的形成与演变、生物地理的分类方法和原则等内容。

2.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野外观察、实验研究、数理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生物地理环境的数据、分析生物种群的分布规律、预测生物演化的趋势,并为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生物地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生物地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包括生物区系与生态区域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地理分布与生物多样性理论、生物地理过程与演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研究了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和种群演化的机制,为我们深入了解生物地理环境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4. 生物地理中的重要概念生物地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重点关注,如生态区域、地理分布、生物区系、物种演化和多样性保护等。

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生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存状况和演化过程,促进我们认识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

5. 生物地理中的研究领域生物地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生物资源管理等方面。

其中包括生物地理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生物地理影响评价、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生物灾害应对等内容。

这些研究领域为我们推进地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6. 生物地理学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生物地理学为生态保护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应用,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人工生态修复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持等。

通过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认识生态环境的演化规律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机制,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总之,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学科,它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球上生物的分布规律和种群演化的机制,为我们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生物 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生物 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主要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 生物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演化和互动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适应性、分布规律、种群数量和生态功能等。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地理区系、生物地域、生态系统、生态位、生物群落等。

2. 生物地理学的历史沿革生物地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关注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生物地理学经历了从自然历史学到现代生态学的转变,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生物地理学体系。

3. 生物地理学的发展现状随着生物地理学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之间的重要交叉学科。

在当今世界,生物地理学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生物资源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分布规律1. 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生物地理区系是指地球上具有明显地理分布特点的生物组合。

按照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原则,可以将地球上的生物按其地理分布特点划分为界、界、区、省等不同的层次。

2. 生物地域的分类生物地域是指地球上具有相似生物区系的一定地理范围,按照生物地域的特征和地理位置,可以将生物地域划分为陆地生物地域、海洋生物地域和淡水生物地域等。

3. 生物地理学规律生物地理学规律是指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演化和互动所遵循的一系列自然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地理隔离、生态适应、生物交流、生物迁徙等。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组成的一个生物体系。

生态系统包括某一地理区域内的生物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和生物种群两个方面。

生物群落是指共同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并相互依赖的种群的总称,而生物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总和。

3.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生态调控、环境保护等方面。

这些功能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为人类社会提供各种资源。

生物地理梳理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梳理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梳理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生物地理学的概念: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和演化的科学。

它是生物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包括生物的适应、迁徙、分布规律以及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方面。

2. 生物地理学的历史:生物地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最早由德国自然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提出,并在后来由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查尔尔斯·达尔文等学者的研究工作中逐渐发展完善。

3. 生物地理学的意义:生物地理学的研究结果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球上的生物资源。

二、研究方法1. 野外调查:生物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通过野外调查,对生物的分布、数量、适应能力等进行实地观察和统计。

2. 实验研究:生物地理学研究还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探讨生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状态。

3. 数学模型:现代生物地理学还运用了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揭示生物分布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机制。

三、生物区系1. 生物区系的概念:生物区系是指某一地理区域上的特有生物群落,包括该地区的特有动植物种类和它们的地理分布规律。

2. 生物区系的分类:根据生物区系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陆地生物区系、淡水生物区系和海洋生物区系。

3. 生物区系的特点:每个生物区系都具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和生物种类组成,反映了地球上不同地域间的生物多样性。

四、生物地理区域划分1. 生物地理区域的概念:生物地理区域是根据生物的地理分布特点而划分的地理区域,在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域内有着独特的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2. 生物地理区域的分类:根据生物地理区域的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界、区系、区域和地域四个层次。

3. 生物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生物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地质构造、气候条件、植被类型等地理环境因素以及生物物种的地理分布规律等因素进行。

五、生物地理省1. 生物地理省的概念:生物地理省是指某一地理区域上的一组相互联系的生物区系的集合,其中的生物种类和它们的分布规律有着共同的特点。

高一的生物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的生物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的生物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地理学是生物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对于高一生物地理学的学习,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您归纳总结高一生物地理学的主要知识点。

一、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形态、数量、演化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包括生物地理区、生物地理类型、生物群落和生物地理分布规律等内容。

二、生物地理区的划分生物地理区是根据动植物的分布、调查和研究所得出的地理上的划分。

主要的生物地理区包括:全球生物地理区、大陆生物地理区和海洋生物地理区等。

三、生物地理类型生物地理类型是指某一地区具有相同或相似生态条件的区域。

常见的生物地理类型有:森林、草原、沙漠、高山和湿地等。

四、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内由各种生物种类组成的特定生物系统。

不同的生物群落会有不同的组成和功能,如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等。

五、生物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地理分布规律是指生物分布的普遍规律,包括纬度规律、海拔规律和地形规律等。

纬度规律是指随着纬度的增加,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海拔规律是指随着海拔的增加,生物群落发生变化;地形规律是指山脉、河流等地形特征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六、生物地理学的应用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和生态恢复等方面。

通过研究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可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生物地理学是生物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和相互关系。

高一生物地理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生物地理区的划分、生物地理类型、生物群落、生物地理分布规律以及生物地理学的应用。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球的生物资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生物地理额外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额外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额外知识点总结一、物种起源、演化与分布规律1、物种起源:生物地理学研究物种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及其形成过程,揭示了物种起源的地域性差异,从而为生物演化和物种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例如在南极洲发现了古老的冰层,这对于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2、物种分布规律:生物地理学通过研究物种在地理区域上的分布规律,揭示了地球上不同生物区系的分布规律。

例如,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最为丰富,而极地和高山地区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少。

3、物种演化:生物地理学揭示地理隔离对于物种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大陆漂移和生境的变化会导致物种的分离并形成不同的种。

二、生物地理区划与生态类型1、生物地理区划:生物地理学根据地球上生物的空间分布,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生物地理区,主要包括古北界、新北界、古都界、新都界和大洋界等。

这样的划分为研究生物在地理上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框架。

2、生态类型: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在不同地理区域的生态类型。

例如热带雨林、草原、沙漠等。

通过对生态类型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的适应性和特点。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地理学研究了生物多样性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

2、生物多样性的管理:生物地理学通过研究生物多样性,为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例如,研究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生物多样性的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总之,生物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它研究了生物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演化和分布规律,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生物地理学知识点总结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及其形成原因的学科。

它探讨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物种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物种的适应和迁移,以及地理环境与生物进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对生物地理学的几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物种分布模式物种分布模式是描述物种在地球上分布特点的基本概念。

常见的物种分布模式有广泛分布、局部分布和地缘分布。

广泛分布是指一种物种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的模式,如人类和某些常见的昆虫。

局部分布是指物种仅分布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如某些特定地区的特有物种。

地缘分布则是指物种分布限制在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如澳大利亚的袋鼠和考拉。

2. 地理障碍和生物迁移地理障碍是影响物种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障碍可以是自然的,如海洋、河流和高山;也可以是人为的,如人类活动导致的栅栏或城市发展。

这些地理障碍对物种的迁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生物迁移是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扩散和移动。

迁移可以是主动的,如鸟类的季节性迁徙,也可以是被动的,如动物随气候变化的迁移。

生物迁移对物种的适应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3. 生物适应与生态位生物适应是指物种为适应环境而发生的一系列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变化。

适应使物种能够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

不同物种可以占据不同的生态位,通过不同的适应方式和资源利用策略来避免直接竞争。

生态位分化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生物多样性与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

热带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受到地理特征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地理特征方面,热带雨林通常位于赤道附近,地理位置接近,有利于物种的迁移和扩散。

气候因素方面,常年高温高湿的气候为物种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热带雨林成为许多物种的理想生境。

总结:生物地理学探讨了生物在地球上分布的模式和形成原因。

物种分布模式包括广泛分布、局部分布和地缘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生物地理学概念:生物地理学是地理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二、研究的主要对象:地球表层的生物群。

三、基本任务:阐明地球上生物分布的基本规律。

四、研究内容:地球上生物群的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和分级分类;生物群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分布区和生物区系的形成与演变;岛屿生物种的拓殖与灭绝等。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大环境:是指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和地区环境。

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大环境:是指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和地区环境。

二、生态因子及其分类1.生态因子(名词解释):环境是由许多因子所组成,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了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落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3.生态因子依据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六个基本类型:(1)非生物因子:○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地形因子(2)生物因子:○1植物因子○2动物因子○3人为因子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一、生态因子的作用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阶段性作用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影响生物的行为、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生物发育力和死亡率,导致种群数量的改变;同时,某些生态因子还能限制生物的分布。

三、环境的限制与生物的适应1.耐性定律(名词解释):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即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

2.生态幅度(名词解释):自然界中每种蛇共舞对生态因子都有不同的适应范围(耐受范围或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称为生态幅度。

3.趋同进化(名词解释):又称趋同适应,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的特征。

4.趋异进化(名词解释):又称趋异适应,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为:○1行为适应○2形态适应○3生理适应。

第三节:生物与气候一、光照1.光质:波长范围是150~4000nm,其中可见光为380~760nm;红外光为>760nm;紫外光为<380nm(从380~710nm波长的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2.光强:可根据光照强度的适应程度不同分成三种生态类型:○1阳性植物○2阴性植物○3耐荫性植物3.光照持续时间:生物的活动性深受光照长短变化的制约,称为光周期现象。

根据光照时间长短不同可分为:○1长日照植物14-17h○2短日照植物8-12h○3中间性植物(无严格光照要求)4.名词解释:1.节律:动物的周期性变化称为节律2.昼夜节律:大多数动物的活动都表现出24小时循环一次的现象,称为昼夜节律。

3.根据陆栖动物在24小时内活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昼行性、夜行性、晨昏性和全昼夜性等类型。

二、温度1.物适应温度的不同分为:○1恒温动物○2变温动物○3异温动物2.温度与生物的地理分布:○1极限温度制约了生物的分布○2生物对热量条件都有一定的需求,许多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育,因此生物学零度控制了这些生物分布的高纬界限○3某些生物的胚、卵需经过一定的“低温刺激”才能发育○4积温体现了热量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分布影响较大。

三、降水根据植物对水的需求状况,可分为三种生态类型:○1湿生植物○2中生植物○3旱生植物第四节:生物与地形1.区域分水岭对其两侧生物群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

2.在气候条件优越的山区,物种一般随山体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3.不同的地貌部位也影响到生物群的组成与分布。

4.微地形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较大。

5.坡向对动物的生活和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五节:生物与土壤1.壤的组成有:○1黏土○2壤土○3沙土2.土壤酸碱度对生物的影响可分为为:○1酸性土植物:pH<6.5○2碱性土植物:pH>7.5○3中性土植物:pH:6.5~7.5。

第六节:生物与水1.水对生物的意义:是动、植物生活所必需的无机盐的载体。

2.水生植物可分为:○1沉水植物○2浮水植物○3挺水植物第七节:生物之间一、食物对生物的意义1.按食物的性质划分:○1植食性动物○2肉食性动物○3腐食性动物○4寄生性动物○5杂食性动物。

2.按食物种类的多寡划分:○1单食性动物○2寡食性动物○3广食性动物。

二、植物在动物生活中的意义:1.植物是动物的直接或间接食物。

2.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隐蔽所。

三、动物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1.动物协助植物授粉。

2.动物传播种子和果实。

3.动物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

4.动物影响植物的成分和存在状态。

四、生物之间的特殊关系1.寄生:○1外寄生○2内寄生○3巢寄生2.共生:○1偏利共生○2原始合作○3互利共生3.附生4.绞杀5.群栖6.竞争:○1种内竞争○2种间竞争○3竞争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第二章生物群落第一节:生物群落及其基本特征一、生物群落的概念1.生物群落(名词解释):地球上的生物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集合成群,并且每个群落都有其独特的群落外貌,它是群落对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

(对生物群落说法不一)二、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群落外貌。

2.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3.具有一定的优势现象。

4.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

5.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一、群落的种类组成一般来说,种类组成的特征有:群落环境太监愈优越,群落结构愈复杂,群落中的种数愈多,群落的多样性愈强;群落环境条件愈单一,群落结构愈简单,群落中的种数愈少,群落的多样性愈少,而个性愈明显,即少数或个别种的数量多。

二、群落的数量1.多度:是指某种生物在群落中数量的多寡。

2.盖度:可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

投影盖度是指植物枝叶所覆盖地表面积。

基部盖度是指植物基部所占的面积。

3.密度:指单位面积上的某个物种的个体数。

4.频数:指群落内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即小样地内的出现频率。

5.重要值:指以综合数值来表示群落中不同的相对重要性。

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表明群落所含物种的多寡或丰富度○2另一方面表明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也称为群落的异质性。

四、群落的结构1.层片:是植物群落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2.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上垂直分化或称为成层现象。

3.水平结构:是指不同生物在水平方向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

●群落形成斑状分布的原因:○1生物的分布习性○2对环境的选择○3种间相互关系的作用第三节:生物群落的生态1.群落内形成很特殊的空气环境,最显著的特征为:○1抑制了风速○2空气成分发生了变化2.群落对环境的作用:○1防止风害○2调节水分○3改良土壤○4保护环境第四节:生物群落的动态一、名词解释:1.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生长过植物的地段,或者原来生长过植物,但被彻底地消灭了,没有保留下原有的传播体以及原有纸杯影响下的土壤。

2.次生裸地:至原来有职务生长的地段,后来原来的纸杯已被破坏而不存在,但愿有植被被影响下的土壤条件仍有基本存在,甚至还残留原有植被的种子或繁殖体。

3.在裸地上,群落的形成要经过三个步骤:○1侵移○2定居○3竞争二、群落变化1.季节性变化(季相)2.年际性变化(逐年变化、年际波动)●群落波动形式可分四类:○1不明显波动○2摆动性波动○3周期性波动○4偏途性波动3.演替●群落演替模式:○1原生演替○2次生演替1.植物分类原则的依据:○1植物种类组成○2外貌和结构○3生态地理特征○4动态特征2.植物分类系统的三个主要单位:○1群丛: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2群系:是植物群落分类的中级单位○3植被型:是植物分类的高级单位。

3.动物分类系统的三个主要单位:○1动物群聚:是动物群落的基本单位○2动物群系:是动物群落的中级单位○3动物群型:是动物群落的最高级单位。

第三章陆地生物群(部分引自:“快乐一生棒棒糖”的文献)章前:地带性生物群1.地带性生物群:在地球表面分布在一定气候带的显域生境,主要受大气候支配的生物群。

2.纬度地带性生物群: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寒带苔原和极地荒漠。

3.经度地带性生物群:森林——草原——荒漠4.垂直地带性生物群:海拔的升高,出现大致与等高线平行并具有一定垂直幅度的生物群带。

第一节:热带生物群(简略部分内容)(一)生境特点:位置:赤道低海拔地域,南北纬10°以内的热带气候区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年均温25℃—30℃;年降水量2000mm以上,分配均匀,常年湿润,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

土壤:砖红壤,腐殖质含量因分解迅速往往低下,土层内富有铁铝氧化物。

二)生物群的基本特征:1.种类组成:植物——(1)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种类成分最丰富的生物群。

雨林中的动物以狭食性和单食性种为多数。

(2)科的优势现象代替了种的优势现象。

(3)植物种类复杂多样——灌木、草木、藤本、附生、寄生植物。

(4)在热带雨林中,植物成分中的“科”有些是泛热带的,有些是地区性的,而“属”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动物——(1)雨林中的动物组成丰富多样,科的优势现象代替了种的优势现象。

Eg:亚洲雨林——长臂猿科南美洲雨林——树懒科非洲雨林——猩猩科(2)热带雨林动物群中土壤动物的种类也相当丰富。

大型土壤动物主要是白蚁和蚁类;中型土壤动物以螨类和跳虫为最多。

2.外貌植物——(1)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2)草本植物的叶子具有独特的巨叶、花叶和滴水叶尖;Eg:芭蕉、海芋、箭根薯、花叶芋林下弱光阴暗的适应,叶片大事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滴水叶尖是为了排水。

(3)群落外貌季节变化不明显;全年叶子都是深绿色的。

(4)植物的开花具有周期性,主要发生在干燥时期。

动物——(1)动物生活规律的周期性不明显(2)季节性迁移现象很少,动物数量变化不明显(3)昼夜相的活动表现比较突出。

3.结构(1)热带雨林植物的成层现象复杂乔木层片——藤本植物灌木层片——绞杀植物草本层片——附生植物腐生植物寄生植物(2)热带雨林结构:A藤本植物:eg:省藤B附生植物:附生与树干、树枝或叶片上,多为蕨类、地衣、苔藓。

Eg:鸟巢蕨C绞杀植物:藤本植物与附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桑科榕属植物居多,被绞杀的数目不一定都死亡。

有二级附生现象。

D寄生植物:蛇菰科和大花草科,寄生在葡萄科植物上4.雨林乔木的特征:(1)树干高大而整齐,力图申高是雨林树木的典型特征;树皮光滑、薄、发育薄弱(生长速度快)(2)具有板状跟或支柱跟:(3)茎花现象:(4)红叶现象: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速度快,生物生产力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