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高考地理命题规律与趋势《从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研讨《命题规律与趋势研究》
0.06
(2016全国1卷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 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 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 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 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 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 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 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生动物数量较少的 原因。(10分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 的理由。(6分)
(一)历年高考综合题命题素材选择和设 问综述
1、高纬度区域: 2014年全国2卷36题, 2016年全国1卷37题, 2017年全国2卷37题, 2018年全国1卷36题, 2018年全国1卷44题, 2018年全国3卷43题,
(2014全国2卷36题)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 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 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 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 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 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 含量较少的原因。(6分)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新课标Ⅲ卷)解读及复习备考建议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 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 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 素养。 【解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往往体现在那些 “难题”上,比如文综地理的问答题等。总结起来,要在这些难 题上拿分,复习备考就要把握两个字“思”“广”。 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多想: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 几个?同类试题见过没?答案组织顺畅吗?广,就是广泛涉猎学 科相关内容:除了教材、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 域最新进展。说实话,高考命题人大多数是大学老师,他们命题 时一般很少看高中教材。我们只有跳出教材和卷子备战高考,才 能与命题人思路同频!
第四圈层“核心价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 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 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高考考什么?
必备知识
本学科基础知识、 跨学科基础知识
关键能力
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
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 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 须掌握的。 【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 题目考查的就是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 上有明确体现,考生们在一轮复习期间,首先就是要对照考纲,把 每科考点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通用性知识记熟、掌握。检验的方法, 就是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要都能熟练解答。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III)特征评析
全新的高中课标颁布后,高考地理的命题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特点,教师和学生只有更好地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高考,预测未来高考地理的命题趋势,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备考,现就2019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III)进行评析如下。
(一)全面渗透人地和谐之美,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如第1、2题以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典型案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例,要求考生思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引导考生树立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生产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养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强调对主干知识及其应用能力评价,增强考查基础性如第3、4、5题,以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为材料,综合考查了我国主要的产粮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我国南北饮食习惯的差异等基本原理。
并注重考查地理思维的灵活性,如第5题。
(三)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如第6~8题,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为导入,考查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气候变化,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综合思维,三个问题充分展示了地理学科“知地明理”所需的形象、想象、抽象思维能力。
解答试题的关键是运用地壳运动、流水侵蚀和沉积的相关知识,结合图文信息重构阶地形成、变化的空间过程。
(四)深化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启发创新性思维如第9、10、11题,给出我国某条公路的一些信息,引发考生思考在哪里和定期封路限行的原因。
考查考生提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主干知识,地理素养。
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考生通过反思和探究,透过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有利于培养考生积极思考的态度。
(五)体现学科素养立意,融汇地理学思想方法如第36题,第一问: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
第二问: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
第三问: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
第四问: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
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气候变暖及其影 响
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 技能 ③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土地覆被也随之
一、选择题
7
变化,平地上的 耕地明显减少, 洼地上的草地大 量转化为湿地,
气候变暖及其影 响
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 技能 ③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42 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 游价值及旅游 基本技能
当地传统文化的“大地 资源的特点 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艺术祭”活动。该活动
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使越后妻有地区逐渐成
为日本知名的旅游地。。
(图)
学科素养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一、2019年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
2019年高考Ⅲ卷细目表
题型板块 题序
情境材料
知识点
能力要求
二、非选择 题
(选考题)
我国北方不少的农用大
棚,因灌溉水含盐量高、
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43
过量施用化肥等主要原 因,大棚内土壤次生盐
次生环境问题
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基本技能
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
③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物产量和品质。
学科素养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题
10 纬度高低判断
题序 8
2018年 知识点
水文特征
9
(9-11题题组)自然环 境对民居的影响
10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题序 8 9
10
2019年
知识点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气候 变暖及其影响
(9-11题题组)我国(区 域)自然环境特点;区域
地理高考与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相关分析——以2019年地理高考全国Ⅰ卷为例
地理高考与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相关分析——以2019年地理高考全国Ⅰ卷为例近年来,高考地理科目的命题与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内容密切相关,呈现出一种相互影响和补充的关系。
通过对2019年地理高考全国Ⅰ卷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高考地理命题与新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共同特点和变化。
首先,高考地理命题与新课程的联系体现在知识点的设置和立意上。
2019年地理高考全国Ⅰ卷中,出现了大量与新课程相关的知识点。
例如,考察了全球化与地方发展、城市化与乡村振兴、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响应等重要话题。
这些内容均源自于新课程教材的要求和导向。
由此可见,地理高考命题围绕新课程知识点展开,试图考察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高考地理命题与新课程的关联还体现在问题设置和解答要求上。
2019年地理高考全国Ⅰ卷的问题设置较往年更加关注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命题方式更偏向于案例分析、解决问题和探究研究等。
这与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相一致,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地理高考在问题设置和解答要求上的变化,体现了与新课程的紧密结合和响应。
除了遵循新课程的要求,高考地理命题在体现学科特点和应对社会挑战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在2019年地理高考全国Ⅰ卷中,多个问题出现了多学科交叉的情况,如物理、化学、历史等。
这与新课程的要求高度契合,提高了学生学科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地理高考命题还对社会挑战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在全球化与地方发展的考题中,强调了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与研究,地理高考试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解决社会挑战的能力。
综上所述,2019年地理高考全国Ⅰ卷的分析揭示了高考地理命题与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相关性。
高考地理命题紧密围绕新课程要求展开,体现了知识点的设置和立意上的联系。
同时,地理高考也在问题设置和解答要求上做出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调整。
2019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命题规律研究及后期复习策略
建议老师们,特别是在高三的老师们,除了要 踏踏实实的教好课,搞好复习以外,作为要带着一批 学生面对高考、走向高考考场的老师们,一定要回头 看看路,这个路是什么,这个路实际上就是历年考试 的试卷。你不要觉得那个考过的题都是没用的,都是 已经被枪毙的了的、僵硬冰冷的、苍白无力的、躺在 这的一个无用的东西,不是!在我眼里,历年考过的 试题也好,考过的试卷也好,就是一张张可以说话的 嘴,就是一个跳动生命信息的那样一个活体。为什么 这么说,因为你只要会问,它什么都可以告诉你。
你想知道的这些东西,它都可以给你提供相应 的参考信息,如果我们把历年的题,仔仔细细的研 究了一遍,通过每道题,仔仔细细的分析,提炼出 这道题里面要求的是什么东西,反映的是什么东西, 这对我们备考,对我们理解新课标,理解高考的要 求,意义就大了去了,所以你不用问,不用见到据 说是命题的老师,你就去问明年的方向是什么呀, 明年考什么呀。所有的答案都在历年的考卷中表示 的很清楚。
二、试题回放,高考命题的相互借鉴
1、信息相似度 设问相似度 答案相似度 (2014年文综卷I) 图6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 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 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 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 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 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3、信息相似度 设问相似度 答案相似度 (2013年)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 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湖面海拔1134米, 鱼类资源丰富。尼 罗河鲈鱼是体型 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属肉食性鱼,原产 于尼罗河、刚果河 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 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 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 及周边水系。
2019地理高考考纲解读精品教育.doc
2019年地理高考考纲解读2019年高考号角响起,地理考纲解读犹如战鼓,为你们助威!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今天所分享的2019年地理高考考纲解读,有准备的作战计划才能更容易成功。
2019年地理高考考纲解读:一、试卷结构:无论新课标Ⅰ还是新课标Ⅱ,共由11道单项选择题、2道综合分析题和3道选做分析题(今年改为2选1)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选择题整体出题难度平稳,考点覆盖广泛。
第二部分地理主观题部分,36、37题为必做题,这两组题往往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思路分别出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第三部分选做题,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两个选修部分中二选一,每题10分,每题1问,难度较小。
二、全国卷出题特色纵观历年全国卷地理部分,有如下出题特点:1.主干知识抽样考查,地球运动部分比重下降,试卷难度有所下降。
高考知识考查具有抽样性,尽管考纲细目很多,但命题者总会挑选那些地理学科味儿浓,对地理知识理解起到支撑作用的主干作为考查对象。
2.等值线图常考不衰,尤其以等高线地形图居多。
等值线题因其类型多、善变化、综合性和能力要求高,能很好地体现试题的创新性和梯度性,体现高考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所以一直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3.选材关注热点和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全国卷的特点是始终围绕地理主干知识探讨新问题,考题新知识多,信息量大,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
所谓新知识,简单地说就是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及教材中没有出现的知识点,在2019年地理试题中出现了贝壳堤、磷累积量、茉莉、熊、高位虾池等新知识。
关注时下最热门的地理问题,是复习备考中必备的哟!4.开放性试题成为非选择题的主流方向。
此类开放性试题解题规律是正方观点论证其优势,反方观点论证其劣势。
在论证时要特别关注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发展观。
三、2019年考纲变化地理方面的修改主要是由从3个选修模块中选1个作答,变为从2个选修模块中选一个作答。
这种调整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减少了试卷命题量,缩短了试卷长度,减少了考生不必要的关注,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
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在2019年的高考地理大纲充分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依托学科主干知识,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优化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内容。
高考地理考纲解读《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是高考命题的根本依据,它向我们展示的是最准确的、最精辟的考试内容,可为学生指明复习任务。
吃透《考试大纲》,领会大纲精神是高效备考、科学备考的关键。
高考试题的命题原则是知识抽样、地图依托、能力立意、素养考查。
结合2019年《考试大纲》要求,对近五年高考试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不要求完全覆盖,其总体特点如下:主干知识年年考,边缘知识轮换考,重视教材,关注现实生活。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生态文化,树立动态平衡的人地协调观;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修复观;倡导绿色发展,树立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观。
充分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依托学科主干知识,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优化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内容。
联系新时代主旋律及生产生活实际,通过探究式和开放性问题设计,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就要求我们高三师生在复习备考中注意规避四大误区:过分追求解题技巧;复习起点高、难度高;缺乏针对性的能力训练;一味在低思维水平上的重复训练。
地理备考建议复习自然地理应加强对地理原理、规律的归纳和总结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陆环境、资源和灾害四个部分,这些内容是高三地理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近年高考试题中较难的试题主要涉及了这些内容,且分数所占的比例稳中有升,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
这部分内容贯穿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地壳运动、水体运动和地域分异规律,考生在复习中应以这些规律为主线,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019年高考地理各套试题启示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2.2 从实践性视角,强化对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学科主干内容的前提下, 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考生真懂会用,学以致用。
(全国Ⅰ卷第6~8题)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 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 是 A.设施陈旧 B. 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全国Ⅲ卷第1~2题)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 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 城市推广。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废料
B.原
料
C.能源
D.产品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 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2019高考地理命题方向语文
2019年高考地理命题方向试题设计素材选择:近年来地理试题素材多为考生常见,很多试题情境源于生产实践,贴近生活实际。
但对这类试题大多考生以为比较熟悉,而忽视审题造成失误;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就要对试题周密分析后再得出结论。
情境创设:2019年宁夏卷的最大亮点就是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突出人文精神。
呈现方式:试题呈现方式一般以具体的问题为背景,从而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真实反映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与地理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图表在2009年新课程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将会更高,形式多样。
随着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深入,自然景观图、人文景观图也颇受命题者的青睐。
措施方法制定目标:以自然地理为主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要渗透地理学习方法指导、思维方式训练;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要学会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如时间的推算、区域空间判断、气候类型判断,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等。
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
核定内涵:以地理基本知识、规律、原理为基础,注重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关注热点,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主要包括基本的空间结构;地理判读分析和初步绘制图表的技能;基本的地理概念、规律与原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外的时政要点的地理背景分析。
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综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理论应用与现实问题的综合。
培养能力主要包括地图基本技能;时间计算;等值线判读;地形剖面图绘制;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圆形百分比图的阅读与绘制;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图表分析;原理示意图、景观图分析;分布图阅读与分析;资料阅读与信息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技能;简明推导或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并尝试创造性的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2019届高三地理复习建议及命题趋势分析
高考评价体系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一体四层四翼)
核心价值
立德树人 服务选拔 导向教学
“一体” 是总体框架,“四 层”与“四翼” 是“一体” 的
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实现
高考评价功能的理论体系。
为什么考
立德树人:高考再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节,必须 服从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立德树人。
服务选拔: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肯定具有一定的
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 积累、能力提升和素 质养成的过程中,逐 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 值观。 学科 素养 必备 知识 核心 价值
关键 能力
重点考察学生所学知 识的运用能力,强调 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交流与合 作等学生适应未来 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 至关重要的能力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
高考备考的本质和途径
本质——落实知识方法,提升解题能力!
(怎样才能让学生把知识“记住、理解”,会用知识解释问题)
前提——明确目标定位;精准分析学情!
(真正知道学生的问题和思维障碍点)
途径——理解政策方针,洞悉考试意图; 探寻命题规律,找准复习方向; 针对学生特点,采取有效措施。
命题立意:知识——能力——素养(观念)
修订原则指明复习备考方向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
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 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 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 事务,具有扎实的学 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 视野,并体现出自身 的实践能力,创新精 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 素养。 强调考查学生长期 学习的知识储备中 的基础性、通用性 知识,是学生今后 进入大学学习以及 终身学习必须掌握 的
2019年全国卷3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
要转化为草地, B错误, C 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
A 错误;
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
D 错误。故选 C。
我国某公路长 500 多千米, 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 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
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 A、 C错误。故选 B。
【 11 题详解】
由( 1)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
500 多千米,南端海拔约 1 070
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 750 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
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公路北端海拔约
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 6 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
A 正确, B 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 C 错误;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
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
D 错误。故选 A。
2.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 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
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 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答案】 1. B
2. C
【分析】
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 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 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
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探析命题特点,完善备考过程——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分析及2020年备考建议
探析命题特点,完善备考过程——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分析及2020年备考建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宋懿杭州学军中学 徐勤2019年的全国高考试题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命制的,考试中心明确:高考要求发挥“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纵观全国卷的三套试题,可以发现“立足区域空间视角,通过时间变化,透过地理现象揭示其本质,以达成人类的识生存、谋发展、向往美好”的地理理念与学科思维,彰显了地理学“解释过去、思考现在、预测未来”的学科价值。
一、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分析(一)突出核心内容首先对全国卷Ⅰ地理试题的“材料情境”与“设问角度与层次”进行如下统计:全国卷Ⅰ地理试题内容统计扫二维码,关注“求学杂志”回复关键词“地理试题内容统计”,即可查看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地理试题内容统计通过分析全国卷的三套试题,可以看出其所考查的地(二)取材生活现象2019年地理试题的情境材料,大多取材于生活,学术化痕迹明显减少,简洁易懂,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关注周边发生的一切,关注世界的变化。
如:全国卷Ⅰ地理试题的第一组选择题(“长三角村办企业”题),所给的材料几乎就是新闻媒体的语言;第二组选择题(“欧盟籍与非欧盟籍”题),涉及中东动荡产生的难民问题;第43题(“安仁古镇旅游”题),与乡村振兴的政策相呼应。
(三)抓住关键能力地理学科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体现在多个方面,重点考查的应该是识图(包括地图、统计图、原理图、示意图等)、读图、析图的能力。
全国卷Ⅰ地理试题中有六幅图,全国卷Ⅱ有五幅图,全国卷Ⅲ有五幅图,平均每套试卷有五到六幅图,还不包括“无图考图”试题。
而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图中所隐藏的信息的能力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
2019年地理试题中有关读图能力考查的,有两处值得注意。
一是全国卷Ⅱ的第一组选择题,图1“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变化方向”。
乍一看,这些箭头会让人发懵,以为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一种联系。
只有在长三角城市发展存在时空差异的背景下,仔细审阅完材料和图,才能领会这些箭头是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之间的城市“地位”变化。
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 水污染治理;
哥市治理水污染修建了 工程建设对环
44
连通五大湖和密西西比 境的影响 河两大水系的人工运河
和清淤工程。运河及水
系位置关系(图)
能力要求
学科素养
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人地协调观
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综合思维
基本技能
区域认知
③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地理实践力
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人地协调观
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知地理实践力
影响河流地貌的因素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 人地协调观综 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 合思维区域认 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知地理实践力
阶段性水文特征(洪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 人地协调观综
峰)对河流水文特、 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 合思维区域认
河流地貌的影响
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知
2019年高考地理命题分析
一、2019年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 二、2017年——2019年三年高考知识点对比 三、2019年高考命题特点分析 四、2019年高考命题创新点
一、2019年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
一、2019年高考命题双向细目表
2019年高考Ⅰ卷细目表
题型板块 题序 情境材料
知识点
能力要求
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1 2016年长江三角
区域产业布局 基本技能
洲地区某县,对
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该县20世纪80年
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一、选择题 2 3
代开始形成的村 办企业的“村村 冒烟”现象,实 施村集体经济 “抱团飞地”发 展模式的变革。
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产业集聚、区域经济 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高考地理命题规律与趋势一、2017年课标Ⅰ卷题组一分析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答案】B D A文科综合试卷的第一组题,按命题人的初衷,这是一组热身题,通常难度较低,属于容易题。
今年的乙卷的第一组题也不例外,是四组选择题中相对简单的。
情境设置很社会化、生活化,图文结合,信息互补;设问源自情境,从自然到人文再回到自然,1、2小题依据不同的材料,平行设问,3小题难度略有增加,但设问和选项是考生常练常考、熟悉度很高的内容,读题易、解题易。
仔细研读试题,试题的命制颇具匠心,体现了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
(一)试题的立意分析题组考查了考生区域认知、综合分析、人地协调等地理核心素养。
区域的选择较往年高考有较大的区别,体现在: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大尺度到小尺度、或从区域到地方的变化。
关注地方的某一地理现象问题,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和地理视角更加鲜明。
“通过对地方地理环境要素及时空变化的分析,获得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地方性解释。
” 从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来看,题组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和完整获取、理解图文信息,能够调动和运用地理概念、地理规律与原理等知识,对题设问题进行判断选择。
(二)试题的情境创设分析题组侧重于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融入到地理学科知识之中。
即将地理学科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地理问题,“转化为具有问题性、生活性、探究性的情境、场域,进而生成对科学知识的重新理解与创生。
”情境材料来源于随手拍,并配上图片文字说明,很社会化和生活化。
观察图片,除了根据文字的描述,把看图的重点放在绿化隔离带的差异上外,还要注意观察道路上的车辆行驶方向和拍摄者的视角,可以判断拍摄者是站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附近,朝同一个方向拍下的两张照片。
城市干道是城市内部行政区域划分的重要分界线,绿化规划与管理是城市的行政职能之一,一座城市或一条道路的绿化规划应该是统一的,材料已经明示,而管理养护的责任是辖区行政部门。
这些情境和选项的设置应该属于不良结构的情境设置,解决问题的逻辑与主干核心知识关联不大,对这部分信息的解读,需要学生关注社会。
城市管理的很多方面都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有关,考生应该了解城市的管理职能,不能死读书。
城市的职能分工和城市的用地类型是备考知识点,显然命题的切入点是打了一个擦边球,从学生的考后反应看,学生不太适应第2小题。
拍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显示情境的真实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时间的选择很有讲究,用 24节气看,3月25日介于3月20日春分和4月4日清明之间。
24节气2016年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通过,24节气是以地球的公转运动为依据、以黄河流域为参照,对气候、天气、物候、农事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如何顺应自然、不违农时等,进行的科学总结和归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24节气是2017年的备考重点,推测命题人是有意识的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命题的情境之中,但是又要防止与模拟题调考题趋同,所以选择3月25日,用“隐绿”、“新叶呼之欲出”说明物候,与清明踏青时的物候有所不同。
“常绿灌木”、“杂树新叶呼之欲出”是不良结构的情境。
灌木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有阔叶有针叶,有常绿有落叶,喜光,喜凉爽干燥的气候,耐寒、耐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耐涝。
适应性强,生长较快,栽培管理简单。
”高中地理涉及到灌木的知识点很少,只在植被的垂直变化和荒漠植被中有提到。
根据照片上提供的灌木形态,联想日常生活观察或生活经验,立足材料,不纠结概念本身,解决问题没有太多门槛。
另外,区域代表植被和植被的多样性不是对立的,即常绿灌木和落叶阔叶林可以分布在同一区域。
(三)试题的设问分析第1题,用“常绿灌木”、“隐绿”、“杂树新叶呼之欲出”看似矛盾的概念,让考生去甄别区域植被类型,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升到地理科学知识,“感知新材料, 形成地理表象,理解新材料, 形成地理概念”,体现的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
设问增加“代表性” 是不是更妥帖些呢,即“当地代表性自然植被属于……”。
第2题设问与1、3小题设问没有关联,是平行关系,是对情境的回应,是对考生解决矛盾冲突能力的回应,问题很好,对教育教学有很好的引导作用,教育教学不能脱离社会,学生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家国情怀。
从对情境的熟悉程度看,这一小题可能对偏远农村的考生不太有利,但从能力考查的角度看,对所有考生是公平的。
第3小题是第1小题的姊妹题,从植被分布的一般规律(植被类型)到特殊现象(常绿灌木)的原因探究,揭示了自然地理现象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是“常绿”二字,而不是“灌木”。
“常绿—落叶—针阔混交—针叶”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纬度地带性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
要求考生能“拨云见日”,体悟命题人的意图。
试题的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设问价值显而易见。
一组三问,材料简洁,凸显矛盾;材料有效,没有冗余;设问与材料的契合度高;选项与题干内容属于同一范畴,干扰项反映了考生概念不清、规律原理不明、审题粗心等典型错误。
(四)试题考查的主干知识分析无论是素养立意,还是能力立意,都离不开地理核心概念、地理规律原理等地理基本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离不开考生的即时学习能力。
本题组所涉及的地理基本知识有:区域定位、地方、气候的季节变化、景观季节变化、自然植被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城市职能、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等;地理基本技能:景观图的读图能力;即时学习能力:完整准确获取图文信息—-进入问题情境—-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判断问题,即时学习能力的培养源自于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支撑,高考重在考查考生的学习方法,高考命题传达的是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肯定和倡导。
二、为什么高考地理命题热衷于从“这些”区域选材新课程高考2010年~2018年全国卷的地理试题中,尤其是2012年以来,综合题的命题素材选择具有一些共性,其热衷于从高纬度、高海拔、干旱荒漠、湿热雨林等区域选材。
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呢?(一)历年高考综合题命题素材选择和设问综述1.高纬度区域2014年高考全国Ⅱ卷第36题,以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图文为情境,考查了高纬寒冷气候背景下的湿地(沼泽)成因、河流水文(含沙量)比较、河口渔业资源分析等地理现象的分析推理。
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第37题,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勘察加半岛的位置地形图、动植物资源的特点,作为命题的情境素材,要求考生分析地形与东西向区域气候差异的关系,以及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推测科考队员选择熊的拍摄地点理由。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第37题,提供白令海峡的图文信息,分析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可能性及原因,并进一步推测现今在白令海峡修建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第36题,地图给出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地理位置,文字材料介绍该项目与众不同施工方式、项目的主要目标市场以及中方企业对项目建设的重大贡献。
从四个角度,围绕项目的建设、施工、运输、合作共赢平行设问,问题之间没有递进和梯度关系。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第44题,地图给出斯匹次卑尔根岛的地理位置,文字信息说明世界种子库的建设背景,设问要求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2018年全国高考Ⅲ卷第43题,根据关于格陵兰岛的图文信息,说明格陵兰岛不宜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的理由。
2.高海拔区域2014年全国高考Ⅰ卷第36题,以青藏铁路措那湖附近路段为背景,(1)、(2)小题依据情境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3)、(4)小题分析自然地理现象对铁路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014年全国高考Ⅰ卷第42题,主要情境为区域地图,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并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自驾游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及理由。
2015年全国高考Ⅰ卷第37题,以青藏铁路建设中遇到的多年冻土问题为主线,情境材料有文字、照片、地图和热棒原理示意图,材料信息量巨大,要求考生能够筛选关键信息,围绕冻土的成因进行区域比较,能够推理并解释热棒工作季节和热棒倾斜设置的理由。
2015年全国高考Ⅰ卷第42题,主要情境为区域等高线地图,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并分析8月份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2016年全国高考Ⅰ卷第43题,情境素材为一段文字,描述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古乡沟地貌环境,分析该地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
2017年全国高考Ⅰ卷第37题,提供山地垂直自然带中的苔原带内部分异规律的图文信息,分析对比该苔原带在遭受干扰和未受干扰时不同坡向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及原因;分析对比不同坡向环境差异及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3.干旱荒漠区域分为水平地带性荒漠区域和垂直地带性荒漠区域。
如上述提到的2014年全国高考Ⅰ卷第36题,兼具高海拔和垂直地带性荒漠区域两种情境。
2012年全国高考卷第37题,以南美西岸热带荒漠的图文情境为素材,分析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推测芦笋种植的水源,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并说明理由。
2012年全国高考卷第42题,以温带荒漠中世界文化遗产的图文信息为素材,简述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说明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2014年全国高考Ⅰ卷第37题,以沙特热带荒漠的图文信息为情境素材,分析沙特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不利地理条件、工厂选址的环境影响评价。
2015年全国高考Ⅰ卷第36题,以美国温带内陆干旱的大盐湖流域卤虫资源为主线,提供图文情境,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说明不同时期卤虫产业规模大小不同的原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并说明理由。
2016年全国高考Ⅲ卷第37题,以风能资源开发为主线,提供我国甘肃酒泉温带荒漠地区的图文信息,分析风能的优势,评价风电场的区位条件,解释风电场配建热电站的原因。
2017年全国高考Ⅲ卷第37题,以白斑狗鱼的习性、生境为主线,以额尔齐斯河流域位置、地形、戈壁景观为地图元素,分析流域降水分布及原因,分析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