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琴戏名家郭晓玲

合集下载

柳琴戏《四声娘》音乐创作点滴体会

柳琴戏《四声娘》音乐创作点滴体会

柳琴戏《四声娘》音乐创作点滴体会
李保家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戏曲音乐是戏曲的灵魂,戏曲音乐的组成包括唱腔、过门、行弦、曲牌以及受现代音乐的影响加入了作曲、和声、配器等。

一个剧种能够深入人心广为流传主要原因乃是戏曲音乐,最能代表而又能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也是戏曲音乐中的唱腔部分。

【总页数】1页(P107)
【作者】李保家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3
【相关文献】
1.柳琴戏唱腔音乐创作浅析 [J], 李明
2.我演《庚娘杀仇》的点滴体会 [J], 梁玉
3.浅谈现代柳琴戏《矿湖情缘》音乐创作 [J], 郭阿娜
4.夜游实景音乐创作札记——从《锦歌仙娘》音乐创作谈水幕音乐创作 [J], 林净伊
5.让传统音乐文化在创新中重现活力淮剧《忠烈门》音乐创作点滴体会 [J], 李学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柳琴戏《矿湖情缘》的音乐创作

浅谈柳琴戏《矿湖情缘》的音乐创作

浅谈柳琴戏《矿湖情缘》的音乐创作发布时间:2022-01-13T09:10:35.55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0期作者:刘笑[导读] 对于在戏曲音乐创作中所产生的设想与思考进行阐述,主要从记谱的角度;音乐创作的角度;配器的角度三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

刘笑江苏柳琴剧院关键词:唱腔记谱音乐创作配器摘要:对于在戏曲音乐创作中所产生的设想与思考进行阐述,主要从记谱的角度;音乐创作的角度;配器的角度三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

我国地方戏曲剧种繁多,历史悠远,虽同归为戏曲,但音乐、曲调各不相同。

柳琴戏是徐州本土剧种,因曲调优美动听,尤其以女腔的上行七度大跳而独具听觉魅力。

柳琴戏《矿湖情缘》以轻喜剧的创作手法,围绕“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和主题创作呈现。

在此,我对于柳琴戏《矿湖情缘》音乐创作中的设想与产生的一些思考和建议进行阐述。

在数年的工作中,对戏曲剧团的各位前辈、老师,外请的各位专家的交流与学习中,让我受益匪浅,对于柳琴戏《矿湖情缘》的创作与设想,阐述以下三个方面:一、从记谱的角度一直以来柳琴戏没有细化的板腔体,没有完全固定的节拍、结构和模式。

在创作的工作中,我通过与各位专家的交流,在很多典型剧种中,存在一拍子,两拍子(一板一眼),四拍子(一板三眼)等结构形式,而柳琴戏对于两拍子大都是在记谱后二次创作拼凑规整的阶段,代表着我们有很大的规整空间和发展方向。

从这次《矿湖情缘》排练中的沟通与交流,发现了此类问题的存在,原因并非在于我们戏曲本身的旋律上,而是在长期以来记谱的规整上。

举个例子,在《矿湖情缘》中红粉干唱段《眼望渔场》以及征世虎《你与儿多少年相依为命》等部分唱段,是否可以改变之前传统的记谱方式。

比如:我们传统的记谱方式是:二四拍如果修改成四四拍:一板三眼,也就是谱面慢一倍,速度快一倍的记谱方式是否会出现更多的配器与创作的可能性,而且司鼓完全可以在打抽板和打直板之间进行情绪上的处理。

枣庄柳琴戏生存现状的思考

枣庄柳琴戏生存现状的思考

枣庄柳琴戏生存现状的思考枣庄柳琴戏是山东省著名的地方剧种之一,柳琴戏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柳琴戏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现状备受关注。

柳琴戏在当今社会中面临着观众群体逐渐减少的困境。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现代化的娱乐方式,而对于传统的戏曲表演并不感兴趣,柳琴戏的受众群体逐渐减少。

与此传统柳琴戏的观众普遍年龄偏大,老年观众数量远远超过年轻观众,这也给柳琴戏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

柳琴戏在当今社会中也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的挑战。

随着娱乐市场的多元化和竞争的加剧,柳琴戏的市场需求并不高,很多地方的戏曲演出都面临着票房不佳的困境,这也直接影响了柳琴戏表演团体的生存和发展。

一些商业化的演出模式也使得传统柳琴戏难以在当今市场中立足,传统戏曲市场的发展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柳琴戏在当今社会也面临着传承乏力的困境。

由于戏曲表演需要经年累月的学习和磨练才能够掌握,很多年轻人对于柳琴戏的学习兴趣并不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体系的普及,柳琴戏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很多传统的柳琴戏表演技艺和剧目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传。

为了解决柳琴戏生存现状中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需要加大对于柳琴戏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丰富多彩的演出和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培养柳琴戏的新观众群体,增强市场需求。

应该注重柳琴戏的创新和改革,通过融入现代元素和艺术形式,使柳琴戏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也应该加大对于柳琴戏传承和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推动柳琴戏的传承和发展,使其在当今社会中仍然能够绽放出异彩。

滕州柳琴戏发展传承与振兴研究

滕州柳琴戏发展传承与振兴研究

滕州柳琴戏发展传承与振兴研究发布时间:2022-08-12T08:57:50.601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7期4月作者:赵连超[导读] 柳琴戏是以枣庄为中心,流行于苏鲁豫皖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本土戏曲剧种之一赵连超滕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摘要:柳琴戏是以枣庄为中心,流行于苏鲁豫皖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本土戏曲剧种之一,虽然2006年被列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存亡问题。

文章从研究历史和文化变迁入手,分析了造成其衰落的诸多实际原因和发展的障碍,并就如何切实地保护和传承柳琴戏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关键词:柳琴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保护;传承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种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地,这些活动、表演、知识系统和技术,都是各团体或个人认为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主要有:(1)口语和口头文字;(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特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民间习俗,如传统礼仪和节日;(5)体育运动和休闲活动;(6)其他非物质文化的项目。

本文拟对滕州柳琴的创作进行考察。

二、柳琴戏简介柳琴戏,原名“拉魂腔”,流行于苏鲁豫皖地区,最初与淮海戏、泗州戏、柳腔、等都属于“拉魂腔”,与泗州戏是同一种,但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各地的流场而有了变化。

柳琴戏是苏豫皖三省的一大片地域,民间有一句俗语:“三日不闻拉魂调,寝食难安”。

三、柳琴戏的发展历程(一)唱门子阶段旧时连年的灾荒造成灾民不断地流动,灾民们年年以乞讨为生,他们在乞讨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用家乡的民歌小调为手段乞讨,感觉这种方式比沿门喊叫着去乞讨容易得多,这种唱着乞讨的方式不仅能使施舍人减去些许厌烦,而且结果也比较容易得到施舍。

至于当时这些难民唱的什么曲什么调,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我们只能以苏北、鲁南部分地区难民群代代相传的乞讨形式进行粗略推测。

(二)周姑子阶段周姑子即是出家人,因为庙小,虽然不可能香火兴盛,也不会有晨钟暮鼓,但在长期以青灯黄卷为伴的修炼中,佛门诸课的唱念也应该粗知一二。

柳琴戏音乐要与时俱进

柳琴戏音乐要与时俱进

示个性 的一个 基础
双人舞蹈。 观众熟悉的小调最易 引起共鸣 , 凄美的音 乐, 如泣如诉的 唱段 , 台下观众热泪滚滚 . 让 掌声 雷 动。 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 。 梨 园界有甸行话 说 :梆子 戏离不开金銮 殿 , “ 柳
评委认为“ 团风范 , 省 出奇制胜” 《 。 梁红玉醉审西宫》
应该 都算这类的唱法。
认 为“ 不但在 唱法上要注意下功 夫 , 而且 要设计适 当的唱 腔 。我在这出戏里 , 重用 [ 西皮穿字梳妆台]就是想区别其 ,
他角色的唱腔。借 以加强气氛 , 表现她那深如海洋的冤仇 和对奸贼的切齿痛恨 。” [ 老梳妆】 大都在演唱时以抒情 为主 , 耳熟能详 } 《 有 老
昧不能变 , 要让观众一 听知道这还是 柳琴戏 , 决不允 许失了原昧走了调 。 否则就是失败 。 的剧 团为了迎 有 合观众 , 急功近利 , 将柳琴戏音乐改成了非驴非马的
奏 曲、 气氛音乐上尽量写得庄 重典雅 、 恢宏大 气 、 富
丽堂皇 , 突出宫廷气氛 ; 同时在演 唱上 又不忘柳琴戏 的特 点 ,让帝王太后娘娘妃子仍然是 穿着朝服宫装
走偏锋 , 果然收到奇效 , 两剧演 出都 获得成功 , 专家
观众的大力支持 ,柳琴戏的优美旋律一定会响彻在 苏鲁豫皖大地城乡 , 并继续 向外扩大演 出范围 , 这朵 美丽的石榴花一定会在文艺百花园中越开越鲜艳 。
个性 , 如果没有 研读乐 谱 的基础 . 么展 示个性 就 那
无从 谈起 。作 曲家 将 自己的艺术 创造 、 艺术感 悟 、 创作 思想和 主张 寄托在 作品 中—— 乐谱 “ 本 ” 文 . 乐谱 中的每 一个细节 ,都 凝聚着 作 曲家的 思想与
情 感 ,都是艺 术创造 的结 晶 。然 而现在 很多 的表

从民间小戏到文化遗产--谈柳琴戏的音乐文化变迁

从民间小戏到文化遗产--谈柳琴戏的音乐文化变迁

从民间小戏到文化遗产--谈柳琴戏的音乐文化变迁
魏丽娟
【期刊名称】《枣庄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活跃在山东鲁南、江苏苏北地区的柳琴戏,原名“拉魂腔”,距史料考证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是当地人民群众喜爱的地方剧种。

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被成功地列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关于柳琴戏的一切也再次被社会所关注。

从拉魂腔到柳琴戏、从民间小戏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已经成为流传地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柳琴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姊妹剧种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在新时期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总页数】3页(P132-134)
【作者】魏丽娟
【作者单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滕州 277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
【相关文献】
1.产业化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豫北地区民间歌舞小戏哼小车为例[J], 丁永祥
2.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民间小戏的发展出路——以山西省介休市张壁村
干调秧歌为例 [J], 孔军
3.民族民间音乐周辨析场精彩回顾我在做--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众人谈[J], 陈音璇
4.从民间小戏到文化遗产:鹤峰柳子戏承传现状研究 [J], 陈雷
5.从民间小戏到文化遗产--谈包头二人台的音乐文化变迁 [J], 许欣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柳琴戏的伴奏

浅析柳琴戏的伴奏

浅析柳琴戏的伴奏
郭琳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说起戏曲的伴奏。

我认为非常复杂,尤其是我们柳琴戏,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它不象一些已形成板腔体的京剧、梆子等剧种,都有慢板、流水、二八、四平、快三眼、慢三眼等各种板式,而且各种板式又都有其较为固定的基本唱腔;更不象曲牌体的昆曲,各种曲牌都有其固定的曲凋。

而柳琴戏就不同了,从板式上讲,它虽然也有慢板、快板、二行板、炸板、导板和摇板等多种板式,但它只不过是快慢之分罢了,而唱腔却基本上是相同的,就看演员的工夫深浅,如何去唱啦。

其次是唱腔不固定,同样的时间、地点、情绪,但个人唱腔的表现力却不尽相同,一人唱一个样,腔弯是想怎么拐就怎么拐,随心所欲的一种怡心调。

真可算得上观众所讲的“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说,所以说伴奏起来是桕当困难的。

特别是那些没有记谱的唱腔,伴奏起来就更困难了。

如何伴奏好柳琴戏可以说4是一
个内容极其丰富的课题。

【总页数】1页(P75)
【作者】郭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5
【相关文献】
1.柳琴戏伴奏中的琵琶 [J], 於丽娜
2.浅析钢琴伴奏艺术的魅力——以合唱伴奏为例 [J], 汤卢;陈林
3.浅析正谱伴奏与即兴伴奏的选用 [J], 肖雪美;王毓
4.竹笛在柳琴戏里的伴奏作用 [J], 姜妍
5.浅谈二胡在柳琴戏伴奏中的作用 [J], 郭琳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枣庄特色民俗——柳琴戏

枣庄特色民俗——柳琴戏

枣庄特色民俗——柳琴戏鲁南枣庄至今流传着一段名为“四大香”的顺口溜:“绿豆米饭、羊肉汤,旱烟锅子、拉魂腔。

”还有“拉魂腔一来,跑掉了绣鞋;拉魂腔一走,睡倒了十九”等民谣。

这些民谣道出了几百年前,在社会文化原始落后、娱乐活动极其贫乏的历史时期,枣庄人们对家乡戏曲“拉魂腔”的喜爱迷恋程度。

一、柳琴戏的由来与定名柳琴戏与淮海戏、泗州戏在1954年华东地区文艺会演之前统称“拉魂腔”。

拉魂腔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一种颇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形式。

因其土生土长、土里土气、土腔土调而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它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异常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是苏鲁豫皖交界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地区的历史见证和文化载体,体现了这一地区的人民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反映了这一地区人民所特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柳琴戏”一名是20世纪50年代确定的,邵明思《峄县柳琴戏》云:“1954年华东地区会演,正式把拉魂腔定名为柳琴戏。

”在1954年华东地区文艺会演之前,有关人士因嫌“拉魂腔”一名流于“土俗”,故决定更名为相对高雅的“柳琴戏”,并于文艺会演时正式启用。

二、柳琴戏的起源和发展柳琴戏起源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1736-1795),当时鲁南地区每遇水旱灾害,贫苦农民四处流浪,一部分人就用唱门子的办法代替叫门子,这是“拉魂腔”的初级阶段。

约在道光年间,苏楼的巧木匠,“拉魂腔”艺人王清,在苏家班艺人苏道一指导下,制成了第一把柳琴。

解放后,由政府出面,相继成立了滕县柳琴剧团、峄县柳琴剧团、枣庄市柳琴剧团、台儿庄柳琴剧团、齐村柳琴剧团。

剧团演出的传统剧目有200多出,主要有《东回龙》、《西回龙》、《二反》、《五反》、《樊梨花点兵》、《四告》、《王二姐思夫》、《五女兴唐》、《葡萄架》、《姊妹易嫁》、《张郎与丁香》等。

十年动乱期间,剧团几乎凋零殆尽。

新时期以来,剧团逐步得到恢复,除了上演传统戏以外,还创作了许多新的剧目,如《山乡锣鼓》(张晶执笔)、《匡衡进京》(邵明思创作)、《墨子》(王中编剧)等。

非遗系列《山东大鼓》艺术传承 专题教育PPT模板

非遗系列《山东大鼓》艺术传承 专题教育PPT模板
传承保护
非遗系列
传承保护
流传现状
20世纪后期以来,山东大鼓逐渐趋于衰落,仅有少数演员还能演出,亟待扶持保护。
保护措施
中国推行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经济上,给与财政支持。在政策上,倡导地域文化进校园,发展特色教育, 在教育行业甚至整个社会形成了一股重视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2010年至2012年,山东省艺术研 究所先后与艺术单位合作,通过大鼓进高校,研究所与剧团相结合等多种途径,确立了济南市曲艺团、济南 艺校、山东管理学院等机构成为山东大鼓的传承基地,通过人才培养和演出实践,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
非/遗/系/列
山东 大鼓
传承非遗文化-保护文化遗产
相关 图片
传承保护
入选非遗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ART.07
曲艺价值
非遗系列
曲艺价值
曲艺价值
山东大鼓起源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农耕文化,是原创性的艺术形式,反映了生产方式与艺术形式的密切关系, 体现了物质生产与文化娱乐相辅相成的生活态度,是明末清初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结晶,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的艺术特征。 传承300多年而不衰的山东大鼓,音乐唱腔独特,节目蕴藏丰富,地方色彩浓郁,它直接促发了山东快书的形成,并对“乔派” 河南坠子和西河大鼓等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中华文明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珍贵文化遗产。 山东大鼓有着独特的唱腔风格,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曲艺形式,具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同时,山东大鼓鼓曲繁多,地方色彩 十分浓郁,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 山东大鼓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它不仅呈现着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而且也体现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不同文化生 态的特征。这些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逐渐形成的,流传到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可以说,山东大鼓以生动的艺术形式为 世人展现了一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所以在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柳琴现代戏《福大妮和山杠子》的导演创作

柳琴现代戏《福大妮和山杠子》的导演创作

柳琴现代戏《福大妮和山杠子》的导演创作
刘敏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
【年(卷),期】2022()3
【摘要】山东临沂柳琴戏艺术中心创作的《福大妮和山杠子》是一部“主旋律”
题材的戏,讲的是“绿水青山”问题,是沂蒙山人时代精神的体现,熔铸了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命情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该剧以福大妮与山杠子的情感变化作为依托,
是“摆脱贫困”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史,从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到新时代“电商
销售”,从创业初期的污染环境到新时代“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转变,反
映了沂蒙人民的精神风貌。

【总页数】1页(P54-54)
【作者】刘敏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3
【相关文献】
1.一部有创新、有突破,与时代同步的好戏——看现代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
2.用中国元素,讲中国故事——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的导演构思
3.一部有创新、有突破,与时代同步的好戏——看现代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
4.用中国元素,讲
中国故事——柳琴戏《福大妮和山杠子》的导演构思5.青青我心向蓝天——大型
秦腔现代戏《青青我心》创作构思与导演阐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戏曲演员如何演现代戏

戏曲演员如何演现代戏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学术沙龙戏曲演员如何演现代戏杨诚(江苏省柳琴剧院,江苏徐州221000)一、戏曲现代戏的发展情况进入20世纪,中国剧坛便出现了一种新戏剧形式———时装戏,多反映民众关注的社会问题,针砭时弊,宣扬政治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时装戏有了新的称谓“现代戏”。

现代戏,顾名思义表现的是现代生活、现代人物,而传统戏曲多取材于古代话题和人物,古人从生产、生活动作的获取灵感,不断积累沉淀形成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程式,若直接搬到现代戏中,或多或少都有不相适宜的地方,生搬硬套,往往结果适得其反。

当前,“经济全球化”、“生活方式网络化”、“汉语普及化”、“农村城镇化”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维、审美方式,也改变了戏曲传统的生存环境。

在主流文化生活和大众审美需求影响下,不少戏曲现代戏逐渐融入了话剧、歌剧等的艺术元素,对表演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总而言之,现代戏的创作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深入体验生活、塑造人物,又要创造新的表现方式来塑造现代生活中的人物。

二、戏曲演员如何融入现代戏(一)现代戏表演要从塑造人物形象出发现代戏和传统戏区别很大,首先由于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需要掌握的表演技巧和方式也不相同,传统戏曲里程式的东西太多,演员习惯了蟒、靠、箭衣,带着髯口,遮丑同时增强了演出效果;现代戏则不同,没有了遮丑的服饰道具,也没了固定的程式化动作和行当之分,需要演员扎实的功底及整个团队的默契配合,同时,现代戏要求更高,比如演员在舞台上的站姿,该如何面对台前观众,都要体现人物形体美和画面融为一体的协调性。

简言之,现代戏表演要以人物出发,戏曲演员在饰演现代戏人物时,要特别重视对所扮演人物的研究,丛实际剧情出发,准确把握自己所表演的人物特性,包括人物的年龄经历、性格、时代背景等,这是人物塑造成功的基本要素。

一个成功的表演者不论角色主次,戏份多少,都会在舞台表演中精益求精。

围绕特定人物运用一切表演手段,全方位、多层面地刻画人物,甚至借鉴其他行当和姊妹艺术的艺术表演手段来丰富人物。

枣庄市山亭区柳琴戏的传承现状调查研究--以桃山庄户剧团为例

枣庄市山亭区柳琴戏的传承现状调查研究--以桃山庄户剧团为例

枣庄市山亭区柳琴戏的传承现状调查研究--以桃山庄户剧团为

刘娜
【期刊名称】《艺术评鉴》
【年(卷),期】2022()6
【摘要】在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的鲁南地区,不论是在城市街道还是在乡村小镇(镇落),都广泛流传着一种地方传统剧种——柳琴戏。

枣庄市山亭区的柳琴戏保留了大量传统剧目,但是在演出人员的生存需求和传承发展现状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机遇和挑战,进入21世纪以后,地方柳琴庄户剧团深陷发展困境,主要有自然文化空间的因素和墨守成规、创新意识匮乏等影响,亟需探求新的突破口,当前柳琴戏的发展更加需要政府引导、创建适宜文化环境、传承人鼓励和保护、创作新的剧目等。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刘娜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相关文献】
1.关于庄户剧团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对策——以岱岳区庄户剧团为例
2.浅析如何引导庄户剧团发展活跃基层群众文化r——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庄户剧团为例
3.浅析如何引导庄户剧团发展活跃基层群众文化——以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庄户剧团
为例4.关于庄户剧团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对策——以岱岳区庄户剧团为例5.我国农村小学体育课田径教学现状研究\r——以枣庄市山亭区农村小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柳琴戏生角唱腔艺术的特色和运用

柳琴戏生角唱腔艺术的特色和运用

柳琴戏生角唱腔艺术的特色和运用
郭贵兴
【期刊名称】《戏剧丛刊》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柳琴戏是流传在民间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剧种,现已发展为跨苏、鲁、豫、皖四省的大剧种。

地处沂蒙山区的苍山县柳琴剧团成立于1956年,至今有50年的历史。

特别在苍山南部的广大农村,的确是“村村琵琶(柳叶琴)响,户户拉魂腔”,素有“柳琴之乡”的美称。

本人于1971年加入苍山柳琴剧团,一直担任生角行当,并对生角唱腔独有情钟。

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体会,对柳琴戏生角唱腔艺术的特色和运用作以浅析。

【总页数】1页(P72)
【作者】郭贵兴
【作者单位】苍山县柳琴剧团三级演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5
【相关文献】
1.博采众长声情并茂——浅谈柳琴戏青衣旦角的唱腔艺术 [J], 危学玲
2.柳琴戏唱腔艺术特点探究 [J], 王瑞
3.谈柳琴戏的唱腔艺术 [J], 郭晓玲
4.耍孩儿戏唱腔艺术特色探析 [J], 杨彩霞
5.婉转腾挪-谈柳琴戏唱腔艺术探讨 [J], 孙作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柳琴戏的艺术特征

谈柳琴戏的艺术特征

谈柳琴戏的艺术特征柳琴戏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柳琴戏自诞生之日起就吸引了众多观众,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戏曲界备受瞩目。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柳琴戏的艺术特征。

柳琴戏的音乐特色是其最为显著的艺术特征之一。

柳琴戏音乐以柳琴为主要乐器,柳琴是一种古老的丝弦乐器,音质柔和悠扬,富有表现力。

在演出中,柳琴起到主旋律的作用,配以其他打击乐器、拉弦乐器等,使得整个音乐更具层次感和丰富性。

柳琴戏音乐以其高亢的音色、丰富的旋律和悠扬的节奏,能够很好地表现剧情的起伏变化,彰显出柳琴戏的独特魅力。

柳琴戏的表演特色也是其艺术特征之一。

柳琴戏表演讲究唱腔、衣饰、化妆、动作和舞台道具的统一,形成了独特的表现风格。

在表演中,演员们不仅需要善于歌唱,还要擅长表演,包括身段、手势、眼神等细节的把握,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形象,这对演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柳琴戏的表演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吸引了大量粉丝,成为了地方戏曲中的翘楚之作。

柳琴戏的剧情特色也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

柳琴戏的剧情多取材于古代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包括“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这些题材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也具有较高的艺术含量。

柳琴戏的剧情既能够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够与时俱进,让现代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感受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柳琴戏的剧情精彩纷呈,情节跌宕起伏,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感叹其中的人性沧桑和命运无奈。

柳琴戏的艺术特征还体现在其精雕细琢的舞台美术上。

柳琴戏注重舞台道具和布景的设计,注重色彩搭配和造型美感。

在演出现场,观众可以看到精美的布景、华丽的服饰和绚丽的灯光,这些细节的处理极大地提升了演出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在视觉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柳琴戏的舞台美术以其精细的制作和出色的表现力,使得演出更加生动立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柳琴戏以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剧情和舞台美术,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附:山东省地方戏曲票友大赛决赛入围节目:

附:山东省地方戏曲票友大赛决赛入围节目:

附:山东省地方戏曲票友大赛决赛入围节目:济南(2)1、吕剧《为亲人细熬鸡汤》訾凤霞济南章丘市文广新局2、山东梆子《老山羊》李桂云济南市长清区文广新局青岛(2)1、茂腔《裴秀英寻夫》安丰霞青岛胶南市文广新局2、茂腔《赵美蓉观灯》姜秋芝青岛即墨市文广新局淄博(2)1、五音戏《王小赶脚》朱楠楠淄博市文广新局2、聊斋俚曲《石榴回乡》马春凤淄博市文广新局枣庄(2)1、柳琴戏《喝面叶》选段徐梦苒枣庄滕州市文广新局2、柳琴戏《走娘家》郭琦枣庄市艺术馆东营(2)1、吕剧《打神告庙》赵伟东营市艺术馆2、吕剧《双玉蝉》书房送别选段赵静王美霞东营市艺术馆烟台(3)1、吕剧《梨花狱》林德先烟台市群众艺术馆2、吕剧《泪洒相思地》肖红艳烟台市群众艺术馆3、吕剧《龙凤面》朱秀琛烟台市群众艺术馆潍坊(1)1、吕剧《关上房门》王兴国潍坊临朐县文广新局泰安(1)1、山东梆子《吵宫》选段宋丽泰安肥城市文化馆威海(1)1、吕剧《井台会》修森于爱华威海乳山市文广新局莱芜(1)1、莱芜梆子《神圣中华永荣昌》张洪展莱芜市艺术馆临沂(1)1、弦子戏《双龙关》选段王士梓临沂兰山区文化馆德州(1)1、一勾勾《王小赶脚》选段信红霞、邸庆波山东省临邑师范学校滨州(2)1、吕剧《满天月色》张超滨州市艺术馆2、扽腔剧《好亲家》董红军滨州市博兴县文广新局菏泽(5)1、大平调《收姜维·三传令》常胜军菏泽群众艺术馆2、山东梆子《老山羊·梨花上马》王秋红菏泽群众艺术馆3、枣梆《蝴蝶杯·满江中》赵凤芹菏泽群众艺术馆4、山东梆子《闯幽州·夸将》周凤岐菏泽群众艺术馆5、两夹弦《三拉房》选段周景春菏泽群众艺术馆聊城(2)1、四根弦《王小赶脚》王希岐聊城市高唐县文广新局2、四平调《扒瓜园》崔太仙聊城市莘县文广新局。

谈柳琴戏的唱腔艺术

谈柳琴戏的唱腔艺术

作者: 郭晓玲[1]
作者机构: [1]枣庄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山东枣庄277100
出版物刊名: 戏剧之家
页码: 39-3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2期
主题词: 柳琴戏;唱腔艺术
摘要:柳琴戏俗称拉魂腔,起源于鲁南的临沂地区,流行于鲁南、苏北、皖北和豫东北广大地区,它与安徽的泗州戏、江苏的淮海戏、山东的柳腔、茂腔等同属"拉魂腔"系统中的姊妹剧种。

柳琴戏是非常富有地域特色、乡土气息浓郁的戏曲剧种,其声腔风格清新活泼、曲调优美动听,特别是传统戏唱腔在展现人物个性、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情绪等方面特别有优势,极富情趣。

柳琴戏回娘家作文读后感

柳琴戏回娘家作文读后感

柳琴戏回娘家作文读后感
《柳琴戏回娘家作文读后感》
前几天啊,我读了一篇关于柳琴戏回娘家的作文,哎呀,可把我给逗乐了。

那作文里写啊,在一个小镇上,热热闹闹地准备着柳琴戏回娘家的演出呢。

作者把那场面描写得特别细致,我读着读着啊,就好像自己也到了那个地方。

说到这柳琴戏,我还真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啊,我们村也来过一个柳琴戏班子。

当时一听说有戏看,那全村的人都兴奋得不行。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我早早地就吃完晚饭,拉着我奶奶的手就往戏场子跑。

到了那儿一看,好家伙,已经好多人了,大家都满脸期待。

戏班子的人在那忙着搭台子,调乐器,我就瞪大眼睛在那好奇地看着。

等戏终于开场了,那柳琴声响起来,那演员一开口唱,哎呀呀,可真好听啊!那声音就像能直直钻到你心里头去一样。

我看着那些演员穿着漂亮的戏服在台上又唱又跳的,就觉得特别神奇,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直到戏演完了,我还沉浸在里面呢,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再看看这篇作文,真的是让我又回忆起了当时的那种感觉,那热闹的场景,那动听的柳琴戏,就好像在眼前一样。

柳琴戏呀,真的是咱老百姓的宝贝哟,看了这篇作文,我更觉得它珍贵了。

希望以后还能经常看到柳琴戏,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和唱腔,让这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呀!这就是我读完这篇作文的感受,柳琴戏回娘家,真的太有意思啦!。

浅析枣庄地方剧种柳琴戏

浅析枣庄地方剧种柳琴戏

167戏剧戏曲艺术SONG OF YELLOW RIVER / 072020柳琴戏是中国古代传统戏曲之一,产生于明清时期农村,俗称“拉魂腔”,以枣庄滕州民间小调为基础,受当地梆子戏影响,柳琴戏腔调优美,旋律婉转,语言直白通俗。

由于市场上艺术形式的不断增加和丰富,柳琴戏等一批传统剧种逐渐退出人们视线,为了保护传统剧目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在政府的扶持下使柳琴戏更好好的传承下去。

一、柳琴戏的产生(一)柳琴戏起源清乾隆元年到嘉庆元年间,形成于清代以后,属于地道的农民艺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表演者和欣赏者都是穷苦百姓和基层人民,其剧目、题材、语言、形式都有着强烈的农村风格。

拉魂腔刚形成时,并没有专业的表演艺人,只是一些乞讨的人作为上门乞食的方式,采用竹板和梆子敲击节奏,后通过改良后的柳叶琴来伴奏,演唱的时候一般是两个人,一人打鼓一人演唱,后来随着演艺人员的增加,表演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舞蹈和演唱并存的对子戏。

清朝末年,枣庄滕县地区有两位秀才,居住在苏楼一带,由于家境富裕经常请戏班唱戏,苏道还自己亲自创作了剧本,交给佃客演唱,久而久之便组成了滕县的第一个拉魂腔戏班—苏家班。

(二)柳琴戏特点柳琴戏原名“拉魂腔”,形成于明清时期,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起源于民间,因此语言和内容等均以农民日常生活为依托,直白的语言也方便口口相传和农民的审美习惯和直爽的性格。

1、柳琴戏唱腔柳琴戏有着自己独特的唱腔和演唱特征,没有固定搭配,唱腔自由,不受伴奏的限制,可以随意组合,同样没有板式变化体的特征,柳琴戏女腔旋律动听,婉转而悠扬;男腔虽然不如女腔丰富,但变化自如、朴实粗犷、爽朗嘹亮,有余音绕梁之感;且其共同的标志性特点是句后拉腔,还配用虚词、衬字演唱。

在女腔唱段中,常用花腔演唱,委婉生动,男腔刚劲有力,柳琴戏音乐属于高腔调的音乐,演唱时利用单声腔调较多。

2、柳琴戏伴奏乐器早期的柳琴戏是干板演唱,只使用梆子敲击和人声演唱,不使用其他乐器伴奏改为梆子加月琴的伴奏形式。

柳腔传统戏《寻工夫》的剧情分析

柳腔传统戏《寻工夫》的剧情分析

2021-03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柳腔传统戏《寻工夫》的剧情分析纪雪艳(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寻工夫》是以胶东当地平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为蓝本创作的柳腔传统喜剧,故事内容紧贴群众生活,剧情曲折起伏又大快人心,反映了柳腔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鲜活艺术性。

对柳腔传统戏《寻工夫》的研究,有利于了解胶东地区的风土人情,也有助于更好地发掘柳腔身上所具有的文化艺术内涵,进而促进柳腔的持续繁荣。

关键词:柳腔;传统戏;剧情内容;胶东特色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9-0149-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9.072一、前言柳腔约于清中叶时期萌芽于平度与即墨交界的大沽河流域,是胶东地区的庄户戏,柳腔在农村孕育,在农村成长,柳腔的传统剧目大多改编自当地百姓耳熟能详的题材故事,没有京剧那么严格的戏曲程式,唱词道白中亦多含有胶东本地的土语方言,语言通俗直白而较少文学性的约束,体现了胶东人幽默乐观的性格特点。

柳腔《寻工夫》以胶东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为蓝本创作,剧中李氏尖酸刻薄、鱼肉乡里的形象,讽刺了当时地主富农对贫苦农户的压榨和剥削。

剧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信手拈来的贴切比喻,处处反映着胶东人民的生活日常点滴,是当时胶东庄户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言语交谈之中亦将柳腔独有的胶东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笔者根据柳腔民间艺人傅志焕先生提供的《寻工夫》曲谱,以及反复观看影像后,对此出柳腔传统戏剧情进行分析。

二、《寻工夫》的剧情概述柳腔《寻工夫》讲述的是民国初期有一光棍刘喜一大早便去了工夫市,猜想大雨过后工夫行市准能涨价,想寻个地况好、工钱高、饭食好的东家。

恰巧寡妇李氏因家里活难做、工钱低、饭不好,雇的长工散了伙,李氏在庄上名声又不佳,难以在本庄寻到工夫,便一大早来了工夫市寻工夫。

两人在工夫市碰头之后,李氏一路上诓骗刘喜,说她家活好做、饭食好,连连催促刘喜加快脚步。

谈柳琴戏的艺术特征

谈柳琴戏的艺术特征

谈柳琴戏的艺术特征作者:郭晓玲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1期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地方戏曲是先辈留给我们无价的艺术珍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山东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使这个地区的戏曲艺术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柳琴戏是起源于山东,流传于鲁南、苏北、皖北、豫东一带的地方戏曲,发展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现在山东枣庄、临沂、江苏的宿迁周边是柳琴戏发展最好,艺术形式保存最完整的地区。

关键词:柳琴戏;特征;唱腔中图分类号:J617. 5文献标识码:A又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159-01一、前言柳琴戏在民间俗称“拉魂腔”,在山东临沂、枣庄一代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地方戏曲,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柳琴戏在山东的戏剧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柳琴戏的形成区域柳琴戏的流传范围主要是鲁南和苏北这两个地区。

形成于山东省临沂和枣庄区域。

临沂是山东省土地面积最大,管辖人口最多的地区。

临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临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善良、乐观、豁达的淳朴民风为柳琴戏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促使了柳琴戏这种极具地方风味和特色的地方戏曲保存和发展起来。

枣庄地处鲁南,是山东第四个地级市。

枣庄东靠沂蒙山,西傍微山湖,与徐州接壤,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枣庄的历史文化悠久,始祖文化、城邦文化、运河文化在这块土地一脉相承,为枣庄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枣庄的音乐文化丰富有柳琴戏、鲁南花鼓、鱼灯秧歌等柳琴戏在此地被称为“拉魂腔”,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枣庄的柳琴戏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曲调优美动听、唱腔委婉动人,具有很高的音乐审美价值。

三、柳琴戏的艺术特征柳琴戏属于地方剧种,小戏内容最多。

相关文献记载在柳琴戏班社最初形成的阶段,三小戏是艺人最爱演唱的。

三小戏主要指的是小旦、小生、小丑所表演的剧目。

小戏不断的汲取民歌及其他戏曲的唱腔,开始使用柳琴伴奏,形成了最初的“拉魂腔”曲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简介
郭晓玲,女,生于1965年,国家一级演员,柳琴戏传人,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枣庄市柳琴剧院当家旦行主演,出生梨园世家,自幼随六爷爷及姑姑学艺,后受到婆婆(泗州戏大师包桂珍先生)公公(泗州戏大师吴之兴先生)亲授,唱腔也得到泗州戏大师李宝凤先生赞许,荣获“泗州戏贡献奖”,“泗州戏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荣誉称号”,苏皖鲁豫柳琴、泗州戏大赛优秀表演奖等。

艺术特色
她扮相俊美、嗓音宽厚圆润,演唱韵味醇浓,台风端正凝重,具有大家风范。

郭晓玲不仅学习北路拉魂腔,而且跟婆婆(泗州戏大师包桂珍先生)研习南路拉魂腔艺术,这在梨园界是极少见的。

而郭晓玲能在南、北两派艺术上都有所造诣,不仅得益于婆婆的悉心传教,而且与郭晓玲在拉魂腔的艺术道路上的不断努力、钻研是分不开的,她的演唱独树一帜,得到泗州戏大师、泗州戏武旦皇后李宝凤的赞许,这种转益多师、博采众长的勤奋精神成就了郭晓玲成为“枣庄柳琴一枝花”,她融合所学运用到舞台实践,凭借扎实的功夫荣获“泗州戏贡献奖”、“泗州戏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荣誉称号”等最高荣誉。

代表剧目
《贫女泪》、《樊梨花诉唐》、《白玉楼》、《莲花庵》、《休丁香》、《走娘家》、《拾棉花》、《喝面叶》、《白蛇传》、《潼台会》、《吕布与貂蝉》、《李二嫂改嫁》、《姐妹易嫁》、《小姑贤》、《灵堂花烛》、《花为媒》、《梁山伯与祝英台》、《打蛮船》、《杨三姐告状》等等。

所获荣誉
“泗州戏贡献奖”;
“泗州戏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荣誉称号”;
苏皖鲁豫柳琴、泗州戏大赛优秀表演奖等;
主演多部大戏荣获“个人突出贡献奖”;
连续多年荣获“枣庄市文艺系统先进工作者”;
“文艺下乡个人突出贡献奖”;
“文化宣传教育工作中突出奖”;
“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部队演出活动中个人突出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