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公开课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公开课
大气圈是地球固有的气体层,其主要组成是氮气、氧气、水蒸气、惰性气体和微量气体等。
大气圈的结构由下向上分为以下五层:
1.对流层:位于大气圈最下部,高度约为0-12公里,其中九成以上的大气质量集中在这里。
由于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大气体发生对流运动,形成了云和降水。
2.平流层:高度在12-50公里之间,气温逐渐升高并达到一个最高点,称为平流层顶,然后渐渐下降。
主要为臭氧分子层,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紫外线辐射。
3.中间层:高度在50-85公里之间,极度稀薄,几乎没有水蒸气和云层,夜空中的流星就是在这一层中燃烧。
4.热层:高度在85-500公里之间,X射线、紫外线和其他高能辐射会使得空气分子离子化,并影响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
北极光就是在这一层中形成。
5.外层:高度在500公里以上,上空几乎没有空气,只有极少量的原子和分子组成这一层。
太阳风和其他高能粒子在这一层中与地球大气层相互作用。
总之,大气圈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但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的气体保护层,为地球上生命提供了必要的保护。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大气、 大气、地面的 反射散射34 34% 反射散射34%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19 % 吸 收
47%
地
面
大气
大气吸收 大 气 逆 辐 地 面 辐 射 射
地
面
太 阳 辐 射 大气地面的 反射散射34 34% 反射散射34% 大 气 吸 收 19 % 吸 收 47% 47% 辐 射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大气上界
[考纲点击 考纲点击] 考纲点击 大气受热过程
[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 1.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大气的热量来源。 .知道大气的热量来源。 3.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
解析:晴朗的夜晚,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少, 解析:晴朗的夜晚,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少,大气逆辐 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 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 答案: 答案:B
6.地球表面的温差比月球表面的温差小得多,与图中 .地球表面的温差比月球表面的温差小得多, 哪些辐射或作用有关 A.①② . C.③④ . B.②③ . D.②④ . ( )
解析: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 解析: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 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地 球表面温度比月球表面温度低得多;夜晚, 球表面温度比月球表面温度低得多;夜晚,大气通过逆辐 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地面温度比月球表面温度高得多。 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地面温度比月球表面温度高得多。 故地球表面温差比月球表面温差小得多。 故地球表面温差比月球表面温差小得多。 答案: 答案: D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第一课时)
2、不同季节对流层的高度一样吗? 不一样。夏季大于冬季
课堂练习:一架飞机飞行高度10千米,从南极 飞到北极,依次穿过了大气层的哪几层?
17~18KM
平流层 8~9KM
对流层
平流层
8~9KM
南极
地
赤道
面
北极
阅读思考:
对流层
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都集中在 对流层,而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 的必要条件。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 对流运动向上层空间输送。 在上升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上空晴空万里 而下部却阴雨绵绵?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地球表面包围着的大气, 称为大气圈。大气圈是多种气 体的混合物。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氮气 氧气 其它气体
低层大气
固体杂质
水汽
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见表
探究一 低层大气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吗?
对流层
读图思考: (1)图中AB两点的气温谁 高? A<B (2)图中AB两点的空气密 度谁大? A>B
(3)这样的空气结构是否稳 定?为什么? 不稳定。上冷下热,上重下轻, 易发生空气的对流运动。
A
B
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对流运动显著
探究二 1、 不同纬度的对流层高度一样吗? 什么地方大?什么地方小?
高 度 12 (km)
甲
温度(℃)
乙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干 主要 N2 洁 成分 O2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空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气 次要 成分 O3 强烈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 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 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 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对地面保温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主 要 作 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大气圈_精品文档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呼吸道疾 病:如哮 喘、支气 管炎等
心血管疾 病:如高 血压、冠 心病等
神经系统 疾病:如 头痛、失 眠等
皮肤疾病: 如皮炎、 湿疹等
免疫系统 疾病:如 过敏、免 疫力下降 等
癌症风险: 如肺癌、 膀胱癌等
大气圈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比例: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 21%,其他气体约占1%
污染:人类活动导致大气污染, 影响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水汽
水汽是大气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汽主要存在于大气中的气态、液态和固态形式
水汽在大气中的分布和变化对气候和天气有重要影响
水汽在大气中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
热层位于平流 层之上,电离
层之下
热层的温度随 高度增加而升 高,最高可达 2000摄氏度
热层的主要成 分是氧和氮, 还有少量的氦
和氖
大气圈的作用
章节副标题
维持地球温度平衡
大气圈是地球的保护伞,可以阻挡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 大气圈中的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并反射太阳辐射,保持地球温度稳定 大气圈中的云层可以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球表面温度 大气圈中的气流可以调节地球温度,使地球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为地球提供氧气和臭氧层
氧气:大气圈中的氧气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呼吸的重要来源。
臭氧层:大气圈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 的伤害。
温室效应: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地球保持适 宜的温度。
调节气候:大气圈中的水汽、云层等可以调节地球的气候,使地球的气候保持相对稳定。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气象要素的特征
主要大气成分
气体 按容积(%) 按质量百分
20.948
75.52
23.15
28.0134
31.9988
氩
二氧化碳
0.934
0.033
1.28
0.05
39.948
4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分 类
成
份
粉尘微粒 硫化物 氮化物 卤化物 碳氧化物 氧化剂
碳粒、飞灰、碳酸钙、氧化锌、二 氧化铅 SO2、SO3、H2SO4(雾)、H3S等 NO、NO2、NH3等 Cl2、HCl、HF等 CO、CO2等 O、过氧酰基硝酸脂(PAN)等
1、气压的空间分布
• 某地的气压值,等于该地单位面积上大气柱 的重量。高度愈高, 压在其上的空气柱愈短, 气压也就愈低。因此,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 增加而降低的。
等高线与等压面的关系
• 高线和等压面图空间气压场的情况一般用等 压面图表示。在空间的每一点都有一个气压 值,如果把所有气压相同的点连接起来,就 形成一个等压面。由于同一高度上各地的气 压不等,气压在空间的分布,就象山丘一样 起伏不平。
• • • • 1)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变化复杂多变 4)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
• 在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50-55公里 的这一层,气流运动相当平衡,而且主要以 水平运动为主,故称为平流层。
3、中间层
• 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85公里高空的一 层为中间层。 • 这一层大气中,几乎没有臭氮,这就使来自 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白白地穿过了这一层 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在这层大气里,气 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气温 已下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 有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 对流层或上对流层.
大气圈时讲述课件
制止使用氯氟烃等有害物质,推广使用环保制冷剂,保护臭氧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大气圈时讲述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大气圈概述 • 大气圈的分层结构 • 大气圈对地球的影响 • 大气圈的污染与保护 • 大气圈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大气圈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大气圈概述
大气圈的定义与组成
定义
大气圈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气体圈层,主要由氮、氧、氩、二氧化碳等组成。
组成
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成层组成。其中,对流层是地球表面附近的大气层,平流层是从对流层顶 部延伸至50\~70千米的高度,中间层是从平流层顶部延伸至80\~90千米的高度,热成层是从中间层顶部延伸至 500千米的高度。
特点
对流层内温度随高度增加 ,同时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和杂质。
影响
对流层内的天气变化和蔼 候现象如风雨、雷电、雾 霾等都产生在对流层内。
平流层
定义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从对流层顶 部延伸至50-70千米的高度。
特点
影响
平流层内的臭氧主要集中在中间层, 对流层顶部的臭氧对气候变化有重要 影响。
平流层内温度随高度增加,水蒸气和 杂质含量较少,大气稳定。
保证人类健康。
促进可持续发展
03
保护大气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助于推动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05 大气圈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大气圈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空气质量
大气圈中的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等对人类呼吸系统健康 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 、哮喘和肺癌等疾病。
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的来源与危害
交通运输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后作业
2017年2月25日,我市因污染严重,市长被环保部公开约谈, 市长当场保证没有第二次;
• 重压之下,我市下猛药铁腕治理大气污染。对全市的57家重 点企业实施停产治理,对全市412家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 生态治理情况和秸秆禁烧情况进行了调度。
作业:
秋冬季节,农民通常用燃烧秸秆的“经济”方法来防止农作物遭受冻害, 却不理解或者忽视了秸秆燃烧与大气污染、雾霾多发之间的联系。请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 波
2、太阳辐射主要由A紫 外线、B可见光、C红外 线三部分组成。 3、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
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50%
7%
AB
C 43%
3、大气的削弱作用
吸 收
反射
云
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
散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主 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A.① B.② C.③
D.④
AC 大气保温原理: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释放大气逆辐射返还地面,保温。
6、临沂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 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 回答问题。
解析:阴天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气温比晴天低;夜晚阴天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气温比晴天高,昼夜温差小。
吸收
反射(主要削弱形 式)
散射
吸 收
大气的反射作用:
影响因素:
云层 越厚 反射越强
学以致用: 晴天和阴雨天相比,晴天的 白天气温更高一些,为什么?
晴天云层薄,反射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阴天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0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解析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地 面 吸 收
地面增温
地
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地 面 吸 收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增温
地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D.地面冷热不均
练习: 2.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 A.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B.风力大小与摩擦力无关 C.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与风向无关 D.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 直的
3.高空大气的方向主要取决于 ( B )
A.地转偏向力
B.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 C.摩擦力和气压梯度力
A
B
C
1004 1008 1012 1014百帕
3.风的形成: ①:假设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百帕)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3.风的形成: ②: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 力影响
北 半 球 高 空 风 的 形 成
(百帕)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1004
(hPa)
④ ⑤
高气 1、图中①是 _______压,②是 1006 ⑤ 低气 压。 _____ 2、图中③是地转偏向 ____ 力,1008 ④是___ 水平气压梯度 力,⑤ 风向 1010 是___ 。 3、该风向形成图是 BD A.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B.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C.图中的风向右偏 D.图中的风向左偏
简述大气圈的组成
简述大气圈的组成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少量悬浮颗粒构成的,其中包括了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另外,随空气运动而带有的悬浮颗粒,如火山火山灰、遥远的尘埃以及人为活动产生的灰尘等,也被认为是大气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气圈的组成大致分为5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夜间冷层、雾层和熔层。
对流层位于地面附近,其中的气温由冷的地面到温暖的高空逐渐变化;平流层则位于对流层的上面,在这一层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夜间冷层则是一个低温层,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下,地表的热能不能完全释放掉;雾层虽然气温比较低,但是其中含有大量水蒸气。
最后,熔层是最外层的封顶层,位于太空中,由于太空中气温非常低,使得大气圈在此层形成封口。
- 1 -。
大气圈_精品文档
大气圈主要由氮气(约占78%) 、氧气(约占21%)和少量的二 氧化碳、水蒸气、臭氧等气体组 成。
大气圈的结构
垂直分层
大气圈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五个 层次,每个层次的气温、气压和空气 运动等特征各不相同。
水平分布
大气圈在水平方向上受地球自转和地 表性质差异等因素影响,形成不同的 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复杂多变的气候 和天气现象。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应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 能技术,挖掘气象数据中 的潜在价值,为决策提供 更加科学的依据。
全球合作与共同应对大气问题的必要性
跨国污染
01
大气污染具有跨国传输的特性,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制定区域
性的防治策略。
气候变化
02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
02
排放治理
对于已经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采取治理措施以减少其危害。例如,
通过除尘、脱硫、脱硝等技术手段降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03
区域联防联控
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特征,需要跨区域协同治理。通过建立区域大气污
染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应对
大气污染问题。
气候现象
• 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纬度35°~55°之间的亚欧大陆的东岸,包括中国的华 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 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 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 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6—8月)。全年四季分明 ,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大气圈的组成
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包围层,是地球生命活动的重要保护层及各种大气现象的发生地。
了解大气圈的组成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气圈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特点。
一、大气圈的层次结构大气圈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热层。
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组成和特点,下面将分别介绍:1. 对流层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约10千米的高度,具有最丰富的气氛成分。
其中主要成分包括78%的氮气、21%的氧气以及少量的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氩气等。
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温度随海拔高度下降的区域,也是人类活动和大部分气候现象的发生地。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大约在10千米到50千米之间。
平流层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臭氧,因此也被称为臭氧层。
平流层的主要特点是温度保持稳定或随高度略有上升,同时臭氧层对地球上的生物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吸收和屏蔽了大部分紫外线辐射。
3. 中间层介于平流层和热层之间的中间层是大气圈中温度逐渐上升的区域。
中间层主要由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和温室气体等组成,这些气体对于地球上的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4. 热层热层位于大气圈的边界,主要由高温高压的空气构成。
这一层中的气体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
热层几乎没有空气的分子,形成了大气圈与太空的过渡区域。
5. 外热层外热层是大气圈的上层边界,也是与太空相接触的区域。
外热层主要由稀薄的气体和大量的游离气体组成,还包括一些电离气体和高能粒子。
外热层是太空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于太阳风、行星际粒子和宇宙射线等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气圈的成分除了上述层次结构外,大气圈还包含了各种气体成分,如下所述:1. 氮气氮气是大气圈中最主要的成分,约占总体积的78%。
氮气的存在对于维持地球的氮循环和气候变化非常重要。
2. 氧气氧气是大气圈中的第二主要成分,占总体积的2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太阳、地面和大气之间的热传递
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太 阳
太阳辐射
地 面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保温作用
大 气
大气辐射
宇 宙 空 间
地面辐射
【合作探究】
1.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 低)? 答: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 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2.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答: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 低。 3.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答: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依据:大气在 垂直方向上的 温度、密度及 运动状况的差 异
高 度 K
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1、有电离层 2、空气稀薄
高 层 大 气
臭 氧 层
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 上热下冷 空气平流 上冷下热 对流运动显著
1、天气晴朗 2、空气以平流运动 为主
平流层 对流层
1、对流旺盛; 2、温度随着海拔升高 而降低 3、天气变化显著
• 探究3:在“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为 什么会呈现出这样一种竖起的“W”的形状。 不同的大气层大气的受热状况不同,大气的温度变化不 同。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随高度的增加而上 升,高层大气有升有降,导致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呈现出竖起 的“W”的形状。
①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 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B ) A.① B.② C.③ D.④ ②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 的电离层位于( D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高中地理必备知识探讨地球的大气圈
高中地理必备知识探讨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是地球周围包围的一层气体,它起到保护地球免受太阳的辐射、维持适宜生命环境的作用。
本文将从大气圈的组成、层次结构、功能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气圈的组成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氮气(78%)、氧气(21%)、氩气(0.9%)和其他稀有气体(0.1%)等组成。
其中,水蒸气也是大气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大气圈的层次结构大气圈可分为四个主要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
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层次,气温随高度递减;平流层是位于对流层之上的层次,气温保持稳定;中间层和顶层则是高空的层次。
三、大气圈的功能大气圈对地球起到许多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大气圈可以吸收、折射和散射太阳辐射,保护地球免受强烈的紫外线照射。
其次,大气圈中的水蒸气可以形成云、降水,调节地球的气候和水循环。
此外,大气圈还可以吸收地球表面释放的热量,维持地球的能量平衡。
四、大气圈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大气圈的特性和功能对人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气圈的层级和组成直接影响到大气压力和气候变化,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天气预报和气候变迁研究等。
其次,大气圈中的臭氧层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紫外线辐射,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此外,大气圈中的空气污染物可以导致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总结:地球的大气圈是地球周围包围的一层气体,由氮气、氧气、氩气和水蒸气等组成。
大气圈具有不同层次的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
大气圈的功能包括吸收、折射和散射太阳辐射、调节气候和水循环、维持能量平衡等。
大气圈对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方面。
了解和研究大气圈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第3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圈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主要成分的作用氮生物体内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________________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吸收__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2. 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密度及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A_____ _ 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__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B_____ _ 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运动为主有利于__________臭氧层保护作用C_____ ______ 随高度增加先____后______80~500千米有假设干________,对短波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特别提示(1)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
低纬度地区气温高,对流强烈,可达17千米~18千米。
高纬度地区仅8千米~9千米。
(2)从近地面到高空,大气密度逐渐减小,气压逐渐降低,水汽、尘埃含量逐渐减少。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辐射与波长(1)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就波长而言:A为________辐射,B、C为________辐射。
2.受热过程3.结论:A是大气热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方法指导大气保温作用可以归纳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串”: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逆辐射。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典例导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地 面 吸 收
地面增温
地
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地 面 吸 收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增温
地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D.地面冷热不均
练习: 2.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 A.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B.风力大小与摩擦力无关 C.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与风向无关 D.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 直的
3.高空大气的方向主要取决于 ( B )
A.地转偏向力
B.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 C.摩擦力和气压梯度力
7、在三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 斜交
。
5.空气对流实验:
A
B
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内,将一支点着的蜡烛靠近两 支点着的松香。 设问:图中哪一种现象最有可能发生?为什么?
低
高
低
总结: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高 B
低
A
高 地面 C
冷却
受热
冷却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热力环流
大气水平运动
城 市 热 岛 环 流
④
③
②
②
③
①
①
高气 气压区 水平气压梯度 力的作用下,大气由____ 4、在____ 低气 向_____ 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地转偏向 5、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受到____ ___力的 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 右 向___ 地转偏向 ___偏,南半球向__________偏。___ ____ 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地转偏向 ___力的影响外, 6、近地面的风,除受____ 还受___ 摩擦力 ___力的影响,该力的作用是减小 风速。
说出A-F各箭头的含义?
A
H C
E
F
大气上界
B G D
地面
小结
大气吸收等
太阳
太阳辐射
1 地面辐射
地面
大气
2 大气逆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
保温 作用
练习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 因为: (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逆辐射作用
练习 2.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 A.气压低 B.到达的太阳辐射少 C.得到的地面辐射少 D.空气稀薄
)
练习
3、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 夜晚是因为: A、晴天地面辐射强 B、晴天大气辐射强 C、晴天大气逆辐射强 D、晴天大气逆辐射弱
4、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逆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气 增 温
大气
①
吸收
射向地面
② 地 面 增 温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想一想: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通过哪个环节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实现的?根本来源是什么?
地面
1、为什么晴朗的夜晚比多云的夜晚气温低? 2、晚秋或寒冬,为什么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 晚? 3、为什么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 的蔬菜免遭冻害?
下图表示①地处于北半球的低压区,箭 头表示①地的风向。四幅图中风向正确 A 的是: (提示:低表示气压由外向里气压变低)
图2
1000
998
风向
A 996
994
B
①气压梯度
A
< <
B
气压梯度力A
B
②画出南半球A处近地面风向
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画法
①只受F梯作用
A B 980 990 985
②受F梯、F地作用 ③受F梯、F地、 F摩作用
(1)写出图中A、B、C代表的辐射名称: A 太阳辐射 B 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 . (2)在ABC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A , 地面的直接热源是 A ,大气的直接热源 来自 C .
活动 资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
度可达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 人类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为什么?
北 半 球 近 地 面 风 的 形 成
1010
(百帕) 1000 1002
1004
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1006 1008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大小取决于地表的粗糙程度
判断图中四个 箭头表示的力 或风向
甲 乙 丙 丁
(hPa) 1000 1005
1010 1015
南半球
能正确反映北半球风向的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方向始 终与风向垂直,大小 与风速成正比。
注意:
F气
风向
hPa 1006 1008 1010
F气
hPa 1006 1008 1010
F气
hPa 1006 1008 1010
初始状态
中间状态
最终状态
3.风的形成: 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 力和摩擦力影响
射向地面
地 面 吸 收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增温
地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back
热
力
环
流
形
成
的
原
(百帕 ) 1006 1008 1010
理
N
M
冷
热
冷
B
A
C
2.关于图2-1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 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 处高,所以空气 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1、划分依据: 2、特点: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 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以平流为主 利于飞行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以对流为主 有复杂的天气现象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小结: 各层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思考:
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首先到达大气 层,但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 量很少。为什么?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O3大量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红外线
地 面
可 见 光 紫 B 区 外
区
红 外 区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吸收 到 达 地 面
1004
(hPa)
④ ⑤
高气 1、图中①是_______压,②是 1006 ⑤ 低气 _____ 压。 地转偏向 2、图中③是____ 力,1008 ④是___ 水平气压梯度 力,⑤ 风向 1010 是___ 。 3、该风向形成图是 BD A.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B.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 C.图中的风向右偏 D.图中的风向左偏
大气运动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干洁空气组成图
其他气体1% 氩、CO2、O3
氮78%
氧21%
1、低层大气的组成有哪些?CO2和 O3 各有什么作用?
分组阅读讨论(P35-36)
2、对流层和平流层 的气温如何随高度而变 化?原因是什么? 3、对流层和平流层 中,大气运动的特点是 什么? 4、对流层和平流层 大气与人类有何关系? 5、读图,说明电离 层与人类的关系。
小结:
高空大气
水平气压梯度力 (直接原因) 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
摩擦力
与等压线成一 夹角
思考题:
A 995 1000
1005 1010(百帕) B
北半球
在上图所示的气压场中,A、B 两地风向如何?何处风力较大?为什么?
练习: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C )
A.地球自转偏向力
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练习二
B
A A
A A
B
1.城市地面气压与郊区相比是 低 气压。 2.城市近郊区风向是由郊区吹向城市 。 3.A、B两处哪个更适合建设水泥厂?
各层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大气层名 气温垂直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 称 变化 系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干洁空气组成图
其他气体1% 氩、CO2、O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氮78%
氧21%
1024 1016 1008
水平气压梯度力
998 1000 1002(百帕)
A
北半球(比例尺相同)B
1.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低压
(百帕) 1006
等压线
1008 1010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高压
2.风的大小—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 (气压梯度)
比较A、B、C三点的气压梯度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hPa 1000 1005 1010 1015 1020hPa
D.无规律可循
4、读等压线图, V代表 A点 近地面风向,回答下列各题: (1)F1是 水平气压梯度力 , 它垂直于 等压线 , 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2)F2是 地转偏向力 。
(3)F3是
摩擦力 995 990
985
F2
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