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9.《阿长与 《山海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鲁迅先⽣的《阿长与⼭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个粗⼈,没有⽂化、粗俗、好事,是⼀个很不幸的⼈。
但她⼜是⼀个热望⼀⽣平安的劳动妇⼥,质朴善良、热⼼帮助孩⼦解决疑难。
鲁迅先⽣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8课《阿长与〈⼭海经〉》课⽂原⽂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个⼀向带领着我的⼥⼯,说得阔⽓⼀点,就是我的保姆。
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的意思。
只有祖母叫她阿长。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没有姓长的;她⽣得黄胖⽽矮,“长”也不是形容词。
⼜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个⼥⼯,⾝材⽣得很⾼⼤,这就是真阿长。
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说⼈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个⼿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或⾃⼰的⿐尖。
我的家⾥⼀有些⼩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不许我⾛动,拔⼀株草,翻⼀块⽯头,就说我顽⽪,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到夏天,睡觉时她⼜伸开两脚两⼿,在床中间摆成⼀个“⼤”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久睡在⼀⾓的席⼦上,⼜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得那么胖,⼀定很怕热吧?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吧?……”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
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些空席。
她不开⼝。
但到夜⾥,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个“⼤”字,⼀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上。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
9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研读买“买《山海经》”部分,体会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
2.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理清脉络。
找出文中表达鲁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这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三、品读“买《山海经》”,体悟情感。
1、质疑,这件事发生在阿长身上,有什么不合情理的地方,引入“我”得不到《山海经》的原因,在对比映衬中体会阿长对“我”的特别的爱。
2、品读阿长给我《山海经》时的情景,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字眼体悟语言的意蕴。
想象阿长是怎么买到《山海经》的,体会阿长为爱而不辞辛苦的“神力”。
3、体会“我”的感动、敬意之情。
4、除了感激,美好的回忆,还有深深的歉疚,这些感情不断发酵,越来越浓。
千言万语,无以回报,最后浓缩为一句话——“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对阿长发自肺腑的深深的祝福!有感情地朗读。
四、深化拓展。
1、小结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阿长是一个很平凡、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是一个没有文化、愚昧,而又心地善良、朴实;是一个为“我”付出了她全部的爱的人。
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呢?3、让我们感谢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小人物吧,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说几句话吧——我想对阿长说我想对鲁迅说我想对自己说我想对身边的“阿长”说五、回顾探究。
“阿长”是作者在憎恶长妈妈时才这样叫的,“山海经”事件彻底改变“我”对长妈妈看法,“我”才真正“敬重”长妈妈。
既然作者这么尊敬阿长,为何题目直呼阿长?六、布置作业。
以《读懂身边的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以用上课文欲扬先抑及对比映衬的写法。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
9、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界首四中郭永丽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把握长妈妈是一个怎样人。
2、把握课文中作者情感变化过程,学习欲扬先抑表现手法。
3、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学习重难点: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阿长什么样性格特征。
找出表现作者对待长妈妈情感态度变化语句,学习欲扬先抑表现手法,体会“抑”中“扬”。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段值得回味童年时光,因为那时我们天真无忧。
当代作家冯骥才在他文章写道:“我上高中时在外地。
人一走,留在家乡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书。
往昔美好故事,亲切人物,甜醉情景,就想鲜活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了回忆。
谁能使过去一切复活?那去世外婆,不知去向挚友,妈妈乌黑卷发,久已遗失那些美丽书,那跑丢了蓝眼睛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我们熟悉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也写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关于他童年文章,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将美女蛇故事讲得生动而又诡秘人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专门写他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二、检查预习检查字词预习情况,重点检查“读一读,写一写”中字词。
三、整体感知(一)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自由讨论。
1、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2、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阿长性格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形象。
3、依照文中时间次序画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感情态度词句,对比前后感情有什么变化。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4、作者对阿长有着怎样思想感情?(二)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要点提示:1、适当引导,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从记叙事件篇幅长短、情节具体程度及表达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点。
文章写了:“长妈妈”名字来历。
长妈妈喜欢切切喳喳。
不许我走动。
睡觉摆大字。
懂得许多规矩,如元旦吃福桔,还教给我很多道理。
给我讲长毛故事。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9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鲁迅儿时的保姆。她 不识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 连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实在 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那么, 鲁迅为什么要写她呢?她是个怎 样的人呢?作者把她和《山海经》 连在了一起,她与《山海经》又 有什么关系呢?
山 海 经
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其中保存 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诸如“黄 帝战蚩尤”“精卫填海” “夸父 逐日” “刑天舞干戚”等。
•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 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 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 什么心理?
• “我”认为和她说了没什么用处,但 她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说明“我” 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希望, 只是说说而已。 • 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
当阿长说:“哥儿, 有画的‘三 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 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 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这件事呢?
•这件事更能表达作者对 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也 能表现长妈妈对一个孩子 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
这些事件或细节体现了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情?
1.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 ——长妈妈地位低下。
2.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 我没有余地翻身”(长妈妈睡相不好) ——长妈妈是一个粗人。 3.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 ——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
“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 在具体的描写中透露着同情与怀念。 鲁迅透露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 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 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 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 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 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作者先写他“憎恶”、“讨厌”阿长,但在结 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 安她的魂灵”,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9 阿长与《山海经》 (5)
9 阿长与《山海经》设计者:利彩玲一、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3、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4、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的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5、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尊敬、感激、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3、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4、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的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等。
(二)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1927年,鲁迅在广州重新编订,改名为《朝花夕拾》,共十篇,本文是第二篇。
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对鲁迅幼小的心灵影响很大,所以鲁迅对她的印象很深,晚年专门写了此文来追忆她。
(三)检查字词:搁()掷()脐()憎恶()土匪()诘问()菩萨()竹竿()烦琐()守寡()书斋()辫子()胸脯()疮疤()茉莉( ) 粗拙()哀悼()茉莉()书斋()震悚()霹雳()(四)词语解释——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搁置()2、扔,投,抛。
()3、脐带。
()4、憎恨,厌恶。
()5、烦琐:繁杂琐碎。
()6、菩萨:(1)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
(2)泛指佛和某些神。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异兽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异兽】蠃鱼【原文】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①;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注释】①黄贝:据古人说是一种甲虫,肉如蝌蚪,但有头也有尾巴。
【译文】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异兽】穷奇【原文】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嗥狗,是食人。
【译文】邽山,山上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长着刺猬毛,名称是穷奇,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吃人。
【异兽】天狗【原文】阴山,有兽焉。
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译文】阴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野猫却是白脑袋,名称是天狗,它发出的叫声与“榴榴”的读音相似,人饲养它可以辟凶邪之气。
【异兽】狰【原文】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
所为甚怪。
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译文】章莪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瑶、碧一类的美玉。
山里常常出现十分怪异的物象。
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赤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发出的声音如同敲击石头的响声,名称是狰。
【异兽】肥遗(鸟) 【原文】英山,有鸟焉,其状如鹑①,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②,可以杀虫。
【注释】①鹑:即“鹌鹑”的简称,是一种鸟,体形像小鸡,头小尾短,羽毛赤褐色,有黄白色条纹。
雄性的鹌鹑好斗②疠:癞病,即麻风。
【译文】英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鹌鹑鸟,是黄身子而红嘴巴,名称是肥遗,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麻疯病,还能杀死体内寄生虫。
【异兽】凤凰【原文】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①,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②文曰仁,腹文曰信。
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注释】①风皇:同“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
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4.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的写法,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结束了第二单元的学习,今天开始进入第三单元的探索。
本单元的课文是按什么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呢?------看单元介绍,明确内容;都是小人物的故事。
认识本单元第九课的小人物。
(板书课题)由课题入手,先了解大人物-----作者: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无产阶级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后十年的杂文,更加深刻、犀利,有如匕首、投枪,充满了唯物辩证的精神。
这些作品收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
毛泽东认为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再交流大人物笔下的小人物-------阿长,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
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
可是在《阿长与<山海经>》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新课讲授】
整体感知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探情】1、找出文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用简洁的词语概括童年的“我”对阿长的感情。
(1)“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
(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
(3)“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
(4)“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
(5)“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
(6)“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2、由这些语句,概括出‘我’对长妈妈的情感变化:
讨厌--------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感激
【晓事】
3、产生这样的情感,都是由于不同的事件,你们能说说都是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
1)“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
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和“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
2)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
对她的烦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
3)关于“长毛”的故事,而后对她讲的“长毛”故事却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
4)为“我”买《山海经》。
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才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
其中重点写的是买《山海经》一事。
因为买《山海经》透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最能突出文章的主题,所以重点详写。
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这种先抑低后扬起的写法就叫先抑后扬。
4.根据课文这些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围绕情感变化,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
写“我”对阿长的称呼,表现了“我”对阿长又喜欢又憎恶的感情——喜欢她时称她为“阿妈”,憎恶她时就叫她“阿长”。
第二部分(第3~18自然段):介绍作者“讨厌”长妈妈的事例。
第三部分(第19~29自然段):长妈妈为作者寻购《山海经》,作者非常感激她。
第四部分(第30、31自然段):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作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再现了长妈妈的形象,使我们了解了长妈妈这个鲜活的人物。
【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写生字,解释词语。
板书设计:
. 敬意. 新的敬意------→.怀念感激
------↗---------------↘--------↗-------------------------------------------→
.讨厌. 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