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三一轮复习-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高三一轮复习第六章 第四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课时作业1.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点A∈α,A l,直线AB∥l,直线AC⊥l,直线m∥α,m∥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AB∥m B.AC⊥mC.AB∥βD.AC⊥β【答案】 D2.(2022·大庆二模)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α⊥β,m⊥β,则m∥αB.若m∥α,n⊥m,则n⊥αC.若m⊥α,n∥β,m⊥n,则α⊥βD.若m∥β,m α,α∩β=n,则m∥n【解析】 由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知:在A中,若α⊥β,m⊥β,则m∥α或m α,故A错误;在B中,若m∥α,n⊥m,则n与α相交、平行或n α,故B错误;在C中,若m⊥α,n∥β,m⊥n,则α与β相交或平行,故C错误;在D中,若m∥β,m α,α∩β=n,则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m∥n,故D正确.【答案】 D3.(2022·天津滨海新区模拟)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BC上的高AD为折痕,把△ABD和△ACD折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后,某学生得出下列四个结论:①BD⊥AC;②△BAC是等边三角形;③三棱锥D ABC是正三棱锥;④平面ADC⊥平面ABC.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B4.如图,PA⊥圆O所在的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一点,E,F分别是点A在PB,PC上的射影,给出下列结论:①AF⊥PB;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 ①②③5.(2022·福建四地六校月考)点P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的面对角线BC1上运动,则下列四个命题:①三棱锥A D1PC的体积不变;②A1P∥平面ACD1;③DP⊥BC1;④平面PDB1⊥平面ACD1.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_.【答案】 ①②④6.(2022·临沂三模)如图,圆锥的轴截面为三角形SAB,O为底面圆圆心,C为底面圆周上一点,D为BC的中点.(1)求证:平面SBC⊥平面SOD;(2)如果∠AOC=∠SDO=60°,BC=23,求该圆锥的侧面积.【解】 (1)证明:由题意知SO⊥平面OBC,又BC 平面OBC,∴SO⊥BC,在△OBC中,OB=OC,CD=BD,∴OD ⊥BC ,又SO ∩OD =O ,∴BC ⊥平面SOD , 又BC 平面SBC ,∴平面SBC ⊥平面SO D . (2)在△OBC 中,OB =OC ,CD =BD , ∵∠AOC =60°,∴∠COD =60°, ∵CD =12BC =3,∴OD =1,OC =2,在△SOD 中,∠SDO =60°,又SO ⊥OD ,∴SO =3, 在△SAO 中,OA =OC =2,∴SA =7, ∴该圆锥的侧面积为S 侧=π×OA ×SA =27π.7.(2022·铜川二模)如图,△ABC 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E ∥CD ,且AE ⊥平面ABC ,2AE =CD =2.(1)求证:平面BDE ⊥平面BCD ; (2)求三棱锥D BCE 的高. 【解】 (1)如图所示:取BD 边的中点F ,BC 的中点为G ,连接AG ,FG ,EF ,由题意可知,FG 是△BCD 的中位线所以FG ∥AE 且FG =AE ,即四边形AEFG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G ∥EF由AG ⊥平面BCD 可知,EF ⊥平面BCD ,又EF 面BDE , 故平面BDE ⊥平面BCD .(2)过B 做BK ⊥AC ,垂足为K ,因为AE ⊥平面ABC , 所以BK ⊥平面ACDE ,且BK =2×32=3所以V 四棱锥B ACDE =13×12(1+2)×2×3=3V 三棱锥E ABC =13×12×2×3×1=33所以V 三棱锥D BCE =V 四棱锥B ACDE -V 三棱锥E ABC =3-33=233因为AB =AC =2,AE =1,所以BE =CE =5,又BC =2 所以S △ECB =12×2×5-1=2设所求的高为h ,则由等体积法得13×2×h =233所以h =3.8.(2022·石家庄)如图,在四棱锥A EFCB 中,四边形EFCB 是梯形,EF ∥BC 且EF =34BC ,△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顶点F 在AC 上射影为点G ,且FG =3,CF =212,BF =52.(1)证明:平面FGB ⊥平面ABC ; (2)求三棱锥E GBC 的体积.【解】 (1)证明:由顶点F 在AC 上投影为点G ,可知,FG ⊥A C .取AC 的中点为O ,连结OB ,G B . 在Rt △FGC 中,FG =3,CF =212,所以CG =32. 在Rt △GBO 中,OB =3,OG =12,所以BG=13 2.∴BG2+GF2=FB2,即FG⊥BG.∵FG⊥AC,FG⊥GB,AC∩BG=G∴FG⊥面AB C.又FG 面FGB,∴面FGB⊥面AB C.(2)∵EF∥BC,EF 面ABC,BC 面ABC ∴EF∥面ABC.V E GBC=V F GBC∴三棱锥E GBC的体积V E GBC=V F GBC=13×S△GBC×h=13×334×3=34.9.(2022·保定二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O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PO⊥平面ABCD,M,E分别为AB,BC的中点.(Ⅰ)求证:平面PAC⊥平面PBD;(Ⅱ)若PE=3,求点B到平面PEM的距离.【解】 (Ⅰ)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C⊥BD.因为PO⊥平面ABCD,AC 平面ABCD,所以AC⊥PO.因为OP 平面PBD,BD 平面PBD,且OP∩BD=O,所以AC⊥平面PBD.所以平面PAC⊥平面PBD.(Ⅱ)由(Ⅰ)知,OP为点P到平面BME的高.所以V B PEM=V P BEM=13S△BEM×OP.连接OE.因为PO⊥平面ABCD,OE 平面ABCD,所以PO⊥OE.因为OE=2,PE=3,所以OP=5.又因OA=OB=OC=OD,所以PA=PB=PC=PD.在△PEM中,PE=PM=3,ME=12AC=22,所以S△PEM=12×22×32-(2)2=14.设点B到平面PEM的距离为h,由V B PEM =13×S △PEM ×h =V P BEM =13S △BEM ×OP =13×12×2×2×5=253,得143h =253, 所以h =707.所以点B 到平面PEM 的距离为707. 10.(2022·郑州质检)如图,高为1的等腰梯形ABCD 中,AM =CD =13AB =1,M 为AB的三等分点.现将△AMD 沿MD 折起,使平面AMD ⊥平面MBCD ,连接AB ,AC .(1)在AB 边上是否存在点P ,使AD ∥平面MPC?(2)当点P 为AB 边的中点时,求点B 到平面MPC 的距离. 【解】 (1)当AP =13AB 时,有AD ∥平面MPC .理由如下:连接BD 交MC 于点N ,连接NP . 在梯形MBCD 中,DC ∥MB ,DN NB =DC MB =12, 因为△ADB 中,AP PB =12,所以AD ∥PN .因为AD 平面MPC ,PN 平面MPC , 所以AD ∥平面MPC .(2)因为平面AMD ⊥平面MBCD ,平面AMD ∩平面MBCD =DM , 平面AMD 中AM ⊥DM ,所以AM ⊥平面MBCD .所以V P MBC =13×S △MBC ×A M 2=13×12×2×1×12=16.在△MPC 中,MP =12AB =52,MC =2,又PC =(12)2+12=52,所以S △MPC =12×2×(52)2-(22)2=64. 所以点B 到平面MPC 的距离为d =3V P MBCS△MPC=3×1664=63.11.(2022·福建质检)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BDEF 是矩形.(1)求证:AE ∥平面BCF ;(2)若AD ⊥DE ,AD =DE =1,AB =2,∠BAD =60°,求三棱锥F AEC 的体积. 【解】 (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D ∥BC .又AD 平面BCF ,BC 平面BCF ,所以AD ∥平面BCF ,因为四边形BDEF 是矩形,所以DE ∥BF .又DE 平面BCF ,BF 平面BCF ,所以DE ∥平面BCF .因为AD ∩DE =D ,AD 平面ADE ,DE 平面ADE , 所以平面ADE ∥平面BCF .因为AE 平面ADE ,所以AE ∥平面BCF .(2)设AC 与BD 交于点O ,则O 为AC 的中点.连接OE ,OF ,如图.故V F AEC =V C -AEF =2V O -AEF =2V A OEF .在△ABD 中,∠BAD =60°,AD =1,AB =2,由余弦定理得,BD 2=AB 2+AD 2-2AB ·AD ·cos ∠BAD ,所以BD =3,所以AB 2=AD 2+BD 2,所以AD ⊥BD .又DE ⊥AD ,BD ∩DE =D ,BD 平面BDEF ,DE平面BDEF ,所以AD ⊥平面BDEF ,故AD 的长为点A 到平面BDEF 的距离.因为DE=1,所以S△OEF=12S四边形BDEF=12BD·DE=32,所以V A OEF=13·S△OEF·AD=36,故V F AEC=2V A OEF=33,即三棱锥F AEC的体积为33.12.(2022·太原模拟)如图,在几何体ABCDFE中,四边形ABCD是菱形,BE⊥平面ABCD,DF∥BE,且DF=2BE=2,EF=3.(1)证明:平面ACF⊥平面BEFD.(2)若cos∠BAD=15,求几何体ABCDFE的体积.【解】 (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C⊥BD,因为BE⊥平面ABCD,所以BE⊥AC.所以AC⊥平面BEFD.所以平面ACF⊥平面BEFD.(2)设AC与BD的交点为O,AB=a(a>0),由(1)得AC⊥平面BEFD,因为BE⊥平面ABCD,所以BE⊥BD,因为DF∥BE,所以DF⊥BD,所以BD2=EF2-(DF-BE)2=8,所以BD=22,所以S四边形BEFD=12(BE+DF)·BD=32,因为cos∠BAD=15,所以BD2=AB2+AD2-2AB·AD·cos∠BAD=85a2=8,所以a=5,所以OA2=AB2-OB2=3,所以OA=3,所以V ABCDFE=2V A-BEFD=23S四边形BEFD·OA=26.13.(2022·四川省宜宾市二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AB∥CD,AB⊥AD,AD⊥PD,AB=AD=1,CD=2,PD=3,E为线段PB的中点,且DE⊥BC.(1)求证:PD⊥平面ABCD;(2)若过三点C,D,E的平面将四棱锥P ABCD分成上,下两部分,求上面部分的体积V.【解】 (1)证明:连接BD,∵AB⊥AD,AB=AD=1,PD=2∵AB∥CD,∴∠BDC=∠ABD=45°,∵CD=2,∴BC2=(2)2+22-2×2×2cos 45°=2,∴BC2+BD2=BC2,∴BC⊥BD ∵BC⊥DE,DE∩DB=D,DE 平面PBD,∴BC⊥平面PBD,∴BC⊥PD,∵AD⊥PD,AD与BC相交,∴PD⊥平面ABCD.(2)作PA的中点F,连接EF,EC,DF∵E为PB的中点,∴EF綊12 AB.又∵AB綊12CD,∴EF綊14CD,∴EF与CD共面,∴平面CDFE为过三点C,D,E的截面∵V P CDE=V B-CDE=12V P BCD,PD⊥平面ABCD,∴V P CDE=12×13(12×2×2)×3=12∵V P DFE=14V P CDE,∴V P DFE=18∴V=18+12=58.14.(2022·安徽省安庆市二模)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平面PBC⊥平面ABCD,∠PBC=90°,AD∥BC,∠ABC=90°,AB=AD=2,BC=22.(1)证明:CD⊥平面PBD;(2)若直线PD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为60°,求点B到平面PCD的距离.【解】 (1)∵AD∥BC,∠ABC=90°,∴AB⊥AD,∴BD=AD2+AB2=2;作DE⊥BC于E,则DE=CE=2,∴CD=DE2+CE2=2;在△BCD中,∵DC2+DB2=22+22=8=(22)2=BC2,∴∠CDB=90°,即CD⊥BD;∵平面PBC⊥平面ABCD,∠PBC=90°,平面PBC∩平面ABCD=BC,∴PB⊥平面ABCD,又CD 平面ABCD,∴PB⊥CD,∵PB,BD 平面PBD,PB∩BD=B,∴CD⊥平面PBD.(2)∵PB⊥平面ABCD,∴PD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是∠PDB=60°.在Rt△PBD中,DB=2,∠PDB=60°,∴PB=23,PD=4;设h为点B到平面PCD的距离,∵V B PDC=V P DBC,∴13×S△PDC×h=13×S△DBC×PB,∴h=S△DBC×PBS△PDC=12×2×2×2312×2×4=3,即点B到平面PCD的距离为3.。
马承天--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必修(A版)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高三数学组:马承天教学内容: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2.掌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求法;3.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4.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形成过程;探究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2.经历直观感知“二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用类比方法思考“二面角”的度量方法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2.通过经历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有的过程,知道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形成积极思维,发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难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探究;2.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小.教学关键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会应用两个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问题.教学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大量的空间几何体的实例,先感性地认识两个定理,然后通过严格的证明来理解两个定理,利用针对性较强的习题来巩固两个定理.对于本节的线面角和二面角的概念,需首先掌握其定义,其次了解其求法.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练习法.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空间实物及模型,先独立思考可判定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条件,然后相互讨论、交流,最后得出完整结论.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动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观察探究,归纳总结.在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2学生观察大量空间几何体实例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归纳总结得到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条件,即两个判定定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问题,引导讨论,出示答案),空间几何体的模型或图片. 学生准备线线垂直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 意图 新课导入问题: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有几种?师投影问题,学生回答. 生:可用定义可判断,也可依判定定理判断.复习 巩固探索新知 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画法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 ⊥α.直线l 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 的垂面.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的公共点P 叫做垂足.画直线与平面垂直时,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如图.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直线与平面垂直有很多感性认识,如旗杆与地面、桥柱与水面等,你能举出更多的例子来吗?师:在阳光下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及它在地面的影子,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生:旗杆与地面内任意一条经过P 的直线垂直.师:那么旗杆所在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P 点的直线位置关系如何,依据是什么?(图)生:垂直,依据是异面直线垂直的定义.师:你能尝试给线面垂直下定义吗?…… 师:能否将任意直线改为无数条直线?学生找一反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续上表 探索新知 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师:下面请同学们准备一块三角形的小纸片,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投影问题). 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 必修(A 版)31.试验 如图,过△ABC 的顶点A 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 ,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 、DC 与桌面接触).(1)折痕AD 与桌面垂直吗?(2)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 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思考:能否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改为“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直线”?学生动手实验,然后回答问题.生:当且仅当折痕AD 是BC 边上的高时,AD 所在直线与桌面所在平面α垂直.师:此时与AD 垂直的是一条直线还是两条直线?生:AD 垂直于桌面两条直线,而且这两条直线相交.师:怎么证明?生:折痕AD ⊥BC ,翻折之后垂直关系不变,即AD ⊥CD ,AD ⊥BD .师: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典例剖析 例1 如图,已知a ∥b ,a ⊥α,求证:b ⊥α. 【证明】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 、n .因为直线a ⊥α,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a ⊥m ,a ⊥n . 又因为b ∥a , 所以b ⊥m ,b ⊥n .又因为,m n αα⊂⊂,m 、n是两条相交直线,b ⊥α.师:要证b ⊥α,需证b 与α内任意一条直线的垂直,又a ∥b ,问题转化为a 与面α内任意直线m 垂直,这个结论显然成立.学生依图及分析写出证明过程.……师:此结论可以直接利用,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转化化归能力、书写表达能力.续上表 探索三、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教师借助多媒体直接讲借助多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4 新知如图,一条直线P A和一个平面 相交,但不与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的平面的交点A叫做斜足.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PO,过垂足O和斜足A的直线AO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授,注意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分三种情况定义的.媒体讲授,提高上课效率.典例剖析例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A1B和平面A1B1CD所成的角.【分析】找出直线A1B在平面A1B1CD内的射影,就可以求出A1B和平面A1B1CD所成的角.师:此题A1是斜足,要求直线A1B与平面A1B1CD所成的角,关键在于过B点作出(找到,面A1B1CD的垂线,作出(找到)面A1B1CD的垂线,直线A1B在平面A1B1CD内的射影就知道了,怎样过B作平面A1B1CD的垂线呢?生:连接BC1即可.师:能证明吗?学生分析,教师板书,共同完成求解过程.点拨关键点,突破难点,示范书写及解题步骤.典例剖析解:连接BC1交B1C于点O,连接A1O.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因为A1B1⊥B1C1,A1B1⊥B1B,所以A1B1⊥平面BCC1B1.所以A1B1⊥BC1.续上表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 必修(A 版)5又因为BC 1⊥B 1C ,所以B 1C⊥平面A 1B 1CD .所以A 1O 为斜线A 1B 在平面A 1B 1CD 内的射影,∠BA 1O 为A 1B 与平面A 1B 1CD 所成的角.在Rt △A 1BO 中, 12A B a =,22BO a =, 所以112BO A B =, ∠BA 1O = 30°,因此,直线A 1B 和平面A 1B 1CD 所成的角为30°.探索新知 四、二面角1.二面角 (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通常称为半平面.(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dihedral angle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3)二面角的求法与画法教师结合二面角模型,类比以上几个问题,归纳出二面角的概念及记法表示(可将角与二面角从图形、定义、构成、表示进行列表对比).师生共同实验(折纸)思考二面角的大小与哪一个角的大小相同?这个角的边与二面角的棱有什么关系?生:过二面角棱上一点O 在二面角的面上分别作射线与二面角的棱垂直,得到的角与二面角大小相等.师:改变O 的位置,这个角的大小变不变.生:由等角定理知不变.通过模 型教学,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通过类比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续上表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6 探索新知棱为AB、面分别为α、β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ABαβ--.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在,αβ内(棱以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P、Q,将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P–AB –Q.如果棱记作l,那么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lαβ--或P–l–Q.2.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1)在二面角lαβ--的棱l上任取一点O,以点O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构成的∠AOB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与O点位置无关.(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范围是[0,180°](4)平面角为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探索新知五、平面与平面垂直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记法与画法.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学生自学,教师点拨一下注意事项.师:以教室的门为例,由于门框木柱与地面垂直,那么经过木柱的门无论转到什么位置都有门面垂直于地面,即αβ⊥,请同学给出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 必修(A 版)7续上表典例剖析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通常画成此图的样子,此时,把直立平面的竖边画成与水平平面的横边垂直.平面α与β垂直,记作α⊥β.2.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典例分析例 3 如图,AB 是⊙O 的直径,P A 垂直于⊙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求证:平面P AC ⊥平面PBC .【证明】设⊙O 所在平面为α,由已知条件,P A ⊥α,BC 在α内,所以P A⊥BC .因为点C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AB 是⊙O 的直径,所以,∠BCA 是直角,即BC ⊥AC . 又因为P A 与AC 是△P AC 所在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所以BC ⊥平面P AC .又因为BC 在平面PBC 内, 所以,平面P AC ⊥平面PBC . 师: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有面面垂直的定义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而本题二面角A – PC – B 的平面角不好找,故应选择判定定理,而应用判定定理证面面垂直的关键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找 (作)一条直线与另一平面垂直,在已有图形中BC 符合解题要求,为什么?学生分析,教师板书.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书写表达能力.小结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定义与解答步骤、完善.3.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4.二面角的定义画法与记法. 5.面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学生总结、教师补 充完善. 回顾、反思、归纳,提高自我整合知识的能力.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8课堂作业1.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VA = VC ,AB = BC ,求证:VB ⊥AC .2.过△ABC 所在平面α外一点P ,作PO ⊥α,垂足为O ,连接P A ,PB ,PC . (1)若P A = PB = PC ,∠C =90°,则点O 是AB 边的 . (2)若P A = PB =PC ,则点O 是△ABC 的 心.(3)若P A ⊥PB ,PB ⊥PC ,PC ⊥P A ,则点O 是△ABC 的 心. 3.两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吗?4.如图,直四棱柱A ′B ′C ′D ′ – ABCD (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称为直棱柱)中,底面四边形ABCD 满足什么条件时,A ′C ⊥B ′D ′?5.如图,正方形SG 1G 2G 3中,E ,F 分别是G 1G 2,G 2G 3的中点,D 是EF 的中点,现在沿SE ,SF 及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 1,G 2,G 3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G ,则在四面体S – EFG 中必有( ).A .SG ⊥EFG 所在平面B .SD ⊥EFG 所在平面C .GF ⊥SEF 所在平面D .GD ⊥SEF 所在平面6.如图,已知AB ⊥平面BCD ,BC ⊥CD ,你能发现哪些平面互相垂直,为什么?参考答案: 1.略2.(1)中点; (2)外; (3)垂.3. 不一定平行. 4.AC ⊥BD . 5. A6. 面ABC ⊥面BCD ,面ABD ⊥面BCD ,面ACD ⊥面ABC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 必修(A 版)9第2课时教学内容:2.3.3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2. 能运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3. 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物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确认,获得对性质定理正确性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证明”,形成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个性质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两个性质定理的证明.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掌握两个性质定理的证明,并且能够应用两个性质定理来证明较简单的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及面面垂直的相关问题.教学突破方法:本节主要使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掌握两个性质定理的条件及结论,知道如何应用两个性质定理,在教师的示例引导下,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对两个定理进行巩固和提高.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练习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体会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条件下,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与上节的判定定理相对照.在理解两个定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问题,引导讨论,出示答案). 学生准备: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设计 意图 新课导入问题1: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有几种?问题2: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可得到什么结论?若两条直线与同一个平面垂直呢? 师投影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教师点出主题.复习巩固,以旧带新.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0续上表探索新知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1.问题: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α,如果,a b αα⊥⊥,那么直线a 、b 一定平行吗? 已知 a ⊥a ,b ⊥a , 求证:b ∥a .【证明】假定b 不平行于a ,设b α=O ,b ′是经过O 与直线a 平行的直线,∵ a ∥b ′,a ⊥a , ∴ b ′⊥a ,即经过同一点O 的两线b 、b ′都与α垂直这是不可能的,因此b ∥a .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简化为: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生:借助长方体模型AA ′、BB ′、CC ′、DD ′所在直线都垂直于平面ABCD ,它们之间相互平行,所以结论成立.师:怎么证明呢?由于无法把两条直线a 、b 归入到一个平面内,故无法应用平行直线的判定知识,也无法应用公理4,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反证法”.师生边分析边板书.借助模型教学,培养几何直观能力,反证法证题是一个难点,采用以教师为主,能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并提高上课效率.探索新知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1.问题黑板所在平面与地面所在平面垂直,你能否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与地面垂直?教师投影问题,学生思考、观察、讨论,然后回答问题.生:借助长方体模型,在长方体ABCD – A ′B ′C ′D ′中,面A ′ADD ′⊥面ABCD ,A ′A ⊥AD ,AB ⊥A ′A ,∵AD A A A '=, ∴A ′A ⊥面ABCD . 故只需在黑板上作一直线与两个平面的交线垂直即可.本例题的难点是构造辅助线,采用分析综合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 必修(A 版)11续上表探索新知2.例1 设αβ⊥,αβ=CD ,AB α⊂,AB ⊥CD ,AB ⊥CD = B ,求证AB ⊥β,【证明】在β内引直线BE ⊥CD ,垂足为B ,则∠ABE 是二面角CD αβ--的平面角.由αβ⊥知,AB ⊥BE ,又AB ⊥CD ,BE 与CD 是β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AB ⊥β.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简记为:面面垂直⇒线面垂直.师: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一般都转化为证直线和平面内两条交线垂直,现AB ⊥CD ,需找一条直线与AB 垂直,有条件αβ⊥还没有用,能否利用αβ⊥构造一条直线与AB 垂直呢?生:在面β内过B 作BE⊥CD 即可.师:为什么呢?学生分析,教师板书.典例 分析例 2 如图,已知平面,αβ,αβ⊥,直线a 满足a β⊥,a α⊄,试判断直线a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解析】在α内作垂直于α与β相交的直线b ,因为α⊥β,所以b ⊥β, 因为α⊥β,所以a ∥b . 又因为a α⊄,所以a ∥α. 即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师投影例2并读题. 生:平行.师:证明线面平行一般策略是什么?生:先证明线线平行. 师:假设α内一条直线b ∥a 则b 与α的位置关系如何?生:垂直.师:已知,b ααβ⊂⊥,怎样作直线b ?生:在α内作b 垂直于α、β的交线即可. 学生写出证明过程,教师投影.师投影例3并读题,师生共同分析思路,完成证题过程,然后教师给予评注.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分类思想化归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2续上表典例 分析例3 设平面α⊥平面β,过点P 作平面β的垂线a ,试判断直线a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证明】如图,设αβ= c ,过点P 在平面α内作直线b ⊥c ,根据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有b β⊥.因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β垂直,所以直线a 与直线b 重合,因此a α⊂.师:利用“同一法”证明问题主要是在按一般途径不易完成问题的情形下,所采用的一种数学方法,这里要求做到两点.一是作出符合题意的直线不易想到,二是证直线b 与直线a 重合,相对容易一些,本题注意要分类讨论,其结论也可作性质用.小结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 2.平面和平面垂直的性质.3.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的关系.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再补充完善.回顾、反思、归纳知识提高自我整合知识的能力.课堂作业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a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b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c .一条直线在平面内,另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d . 已知直线a ,b 和平面α,且a ⊥b ,a ⊥α,则b ∥α.( ) 答案:a . √ b . √ c . √ d . ×2.(1)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垂直于平面β B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C .如果平面α不垂直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D .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l αβ=,那么l γ⊥(2)已知两个平面垂直,下列命题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 必修(A 版)13①一个平面内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线. ③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④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此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3B .2C .1D .0 答案:(1)A (2) B3.设直线a ,b 分别在正方体ABCD – A ′B ′C ′D ′中两个不同的面所在平面内,欲使a ∥b ,a ,b 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不相交,不异面.4.已知平面α,β,直线a ,且αβ⊥,AB αβ=,a ∥α,a ⊥AB ,试判断直线a 与直线β的位置关系.答案:平行、相交或在平面β内.5. 把直角三角板ABC 的直角边BC 放置桌面,另一条直角边AC 与桌面所在的平面α垂直,a 是α内一条直线,若斜边AB 与a 垂直,则BC 是否与a 垂直?【解析】a AC AC a AB a AC AB A αα⊥⎫⊥⎫⎪⇒⊥⎬⎬⊂⎭⎪=⎭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a BC ⇒⊥.6. 求证:如果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它们的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已知α⊥γ ,β⊥γ ,α∩β= l ,求证:l ⊥γ.【证明】解法一:如图,设α∩γ= a ,β∩γ= b ,在γ内任取一点P .过点P 在γ内作直线m ⊥a ,n ⊥b .∵α⊥γ,β⊥γ,∴m ⊥a ,n ⊥β(面面垂直的性质). 又α∩β= l ,∴l ⊥m ,l ⊥n .又m ∩n = P ,m ,n ⊂γ ∴l ⊥γ.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4 解法二:如图,设α∩γ= a,β∩γ= b,在α内作m⊥a,在β内作n⊥b.∵α⊥γ,β⊥γ,∴m⊥γ,n⊥γ.∴m∥n,又n⊂β,m⊄β,∴m∥β,又α∩β= l,m⊂α,∴m∥l,又m⊥γ,∴l⊥γ.教案 B第1课时教学内容: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目标1.经历并体验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探究过程,并能应用定理进行简单的线面垂直的判定;2.增强对立体几何中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应用能力;3.领悟类比与转化的数学思想,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自主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的探究教学难点1.体会“线面垂直”所包含的空间问题平面化;2.类比线面垂直的定义,分析“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垂直”所包含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转化.教学过程一、从实际背景中感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问题1:空间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设计意图:此问基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通过对已学相关知识的追忆,寻找新知识学习的“固着点”.问题2: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得最多的直线与平面相交的情形是什么?请举例说明.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2必修(A版)设计意图:此问基于学生的客观现实,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相交中一种特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初步形象,激起进一步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二、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问题3:你能给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吗?回忆一下直线与直线垂直是如何定义的?设计意图:两直线垂直有相交垂直和异面垂直,而异面直线垂直是转化为两直线相交垂直,实质上是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让学生回忆直线与直线垂直的定义,旨在由此得到启发:用“平面化”的思想来思考问题,即能否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来定义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问题4:结合对下列问题的思考,试着给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1.阳光下,旗杆AB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多少?2.随着太阳的移动,影子BC的位置也会移动,而旗杆AB与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否会发生改变?3.旗杆AB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B1C1的位置关系如何?依据是什么?设计意图:第1与2两问旨在让学生发现旗杆AB所在直线始终与地面上任意一条过点B的直线垂直,第3问进一步让学生发现旗杆AB所在直线始终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也垂直,在这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与它在地面的影子的位置关系来分析、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这一概念.(学生叙写定义,并建立文字、图形、符号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思考:(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是否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对问(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直角三角板在黑板上直观演示;对问(2)可引导学生给出符号语言表述:若l⊥α,a⊂α,则l⊥a)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1)的辨析讨论,深化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通过对问题(2)的辨析讨论旨在让学生掌握线线垂直的一种判定方法.通常定义可以作为判定依据,但由于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接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需要考察平面内的每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是否垂直,这给我们的判定带来困难,因为我们无法去一一检验.这就有必要去寻找比定义法更简捷、可行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三、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创设情境猜想定理:某公司要安装一根8米高的旗杆,两位工人先从旗杆的顶点挂两条长10米的绳子,然后拉紧绳子并把绳子的下端放在地面上两点(和旗杆脚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距离6米,那么表明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新课程高中数学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连接BO并延长交AC于F.
∵PA⊥平面ABC,BF 平面ABC,
∴PA⊥BF.又∵O是△ABC的垂心,∴BF⊥AC, ∴BF⊥平面PAC.
∵PC 平面PAC,∴BF⊥PC.
连接BQ并延长交PC于M,连接MF. ∵Q为△PBC的垂心,∴PC⊥BM.∵BM∩BF=B,
∵AB 平面EAB,∴AB⊥CD.
学后反思 证明空间中两直线互相垂直,通常先观察两直线是否共面. 若两直线共面,则一般用平面几何知识即可证出,如勾股定理、等腰 三角形的性质等.若两直线异面,则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行证明.
举一反三
1. (2010·淮安模拟)如图,在三棱柱BCE-ADF中,四边形ABCD是正 方形,DF⊥平面ABCD,N是AC的中点,G是DF上的一点.求证: GN⊥AC.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基础梳理
1. 直线与平面垂直
(1)定义:如果直线 与l 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 与平l
面α互相垂直.这条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这个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交点叫 做垂足.垂线上任意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 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平面的距离. (2)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它就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 线垂直. (3)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 这个平面垂直. (4)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 直于这个平面. (5)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举一反三
2. 如图所示,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平面 ABC,若O、Q分别是△ABC和△PBC的垂心,求 证:OQ⊥平面PBC.
2017版高考数学课件:7.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余弦值为- .1
8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二十四分 。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典例2 (2015浙江冲刺卷一,20)已知矩形ABCD,AD=2AB=4,点E是AD的 中点,将△DCE沿CE折起到△PCE的位置,如图所示,使平面PCE⊥平面 ABCE. (1)证明:平面PBE⊥平面PCE; (2)求直线AP与平面ABCE所成角的正弦值.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二十四分。
6.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一般地,两个平面α和β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 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作α⊥β.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⑤ 一条垂线 ,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用 数(3)学平符面号与表平示面为垂aa直的αβ 性⇒β质⊥定α.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⑥ 垂直于的交直线线与另一个平面垂
由α⊥β,n⊥β,m⊥α,得m⊥n. 由m⊥n,n⊥β,m⊥α,得α⊥β.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二十四分。
6.在三棱锥P-ABC中,PA=PB=PC=12,∠ACB=30°,AB=6,则PB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余=PC,所以它们在平面ABC内的射影长相等,所以P在
1-1 (2015浙江,17,15分)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 AC=2,A1A=4,A1在底面ABC的射影为BC的中点,D是B1C1的中点. (1)证明:A1D⊥平面A1BC; (2)求二面角A1-BD-B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点 二十四分。
m BD 0, 2x1 2y1 14z1 0,
可取m=(0, 7,1).
由
n
DB1
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 第四节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基础梳理
1. 平行直线 (1)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 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 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5)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平面,那么这两条直 线平行.
错解 如图,连接C1E,并延长至G点,使GE= C1E,, 连接在 C1D1G 中,F是 D1C1 的中点,E是 C1G 的中点,
所以EF∥ ,D1而G EF 平面 BB1D1D,
D1G 平面 BB1D1D, 故EF∥平面 BB1D1D.
错解 分析上述证明中,“D1G 平面BB1D1D ”这一结论没有根据,只是主
平面A1C1 / /平面AC
A1C1 / / AC A1C1 / /平面AB1C
A1C1 平面AB1C 同理A1D//平面AB1C
AC 平面AB1C
A1C1 A1D A1
平面AB1C//平面A1C1D
学后反思 证明平面与平面相互平行,一般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或其 推论,将面面平行转化为线面平行或线线平行来证明.具体方法有: (1)面面平行的定义; (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 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3)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4)两个平面同时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5)利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
又∵c β,b β,∴b∥β.(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8′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S A ⊥BC. ∵A B C D 为 矩 形 ,
∴AB⊥BC 且 S A ∩AB=A. ∴BC⊥平 面 S A B .
题 型 重 点 研 讨
又∵AE⊂平 面 S A B ,∴BC⊥AE. 又S B ⊥AE 且 S B ∩BC=B,∴AE⊥平 面 S B C . 又∵S C ⊂平 面 S B C ,∴AE⊥S C. 又 EF⊥S C 且 AE∩EF=E,∴S C ⊥平 面 AEF. 又∵AF⊂平 面 AEF,∴AF⊥S C.
课 时 跟 踪 检 测
必考部分 第八章 §8.5
第18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文)
基 础 分 层 导 学
解析:连接 AC,交 BD 于点 O, 在长方体 A B C D -A1B1C1D1 中, 因为 AB=AD=3,所以 BD=3 2,且 AC⊥BD. 又因为 BB1⊥底面 A B C D ,所以 BB1⊥AC.
基 础 分 层 导 学
[必 备 知 识 考 点 1 直 线 与 平 面 垂 直 1. 直 线 和 平 面 垂 直 的 定 义 如 果 直 线 l与 平 面 α 内的
]
真 题 演 练 集 训
任意一条 直 线 都 垂 直
, 就 说 直
题 型 重 点 研 讨
线l与 平 面 α互 相 垂 直 .
课 时 跟 踪 检 测
真 题 演 练 集 训
题 型 重 点 研 讨
SA⊥平面 AC,再过点 A 作 AE⊥SB 交 SB 于 E,过点 E 作 EF⊥SC 交 SC 于 F.
课 时 跟 踪 检 测
必考部分 第八章 §8.5
第22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文)
基 础 分 层 导 学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纲要求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知识梳理1.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l ⊥al ⊥b a ∩b =O a ⊂αb ⊂α⇒l ⊥α 性质定理两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a ⊥αb ⊥α⇒a ∥b(1)定义: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2)范围:⎣⎡⎦⎤0,π2. 3.二面角(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3)二面角的范围:[0,π]. 4.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表示符号表示判定定理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l ⊥αl ⊂β⇒α⊥β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α⊥βα∩β=al ⊥a l ⊂β⇒l ⊥α1.三个重要结论(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2)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证明线线垂直的一个重要方法).(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使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不要误解为“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3.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线线垂直判定定理性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性质定理面面垂直诊断自测1.判断下列结论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 ⊥α.(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3)若两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答案(1)×(2)×(3)×(4)×解析(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有l⊥α或l与α斜交或l⊂α或l∥α,故(1)错误.(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或相交,故(2)错误.(3)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可能垂直于另一平面,也可能与另一平面平行,也可能与另一平面相交,也可能在另一平面内,故(3)错误.(4)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所有直线,则α⊥β,故(4)错误.2.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m∥α,n⊥β,则()A.m∥l B.m∥n C.n⊥l D.m⊥n答案 C解析由题意知,α∩β=l,所以l⊂β,因为n⊥β,所以n⊥l.3.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中的射影为点O.(1)若P A=PB=PC,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2)若P A⊥PB,PB⊥PC,PC⊥P A,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答案(1)外(2)垂解析(1)如图1,连接OA,OB,OC,OP,在Rt△POA,Rt△POB和Rt△POC中,P A=PB=PC,所以OA=OB=OC,即O为△ABC的外心.图1(2)如图2,延长AO,BO,CO分别交BC,AC,AB于H,D,G.因为PC⊥P A,PB⊥PC,P A∩PB=P,所以PC⊥平面P AB,又AB⊂平面P AB,所以PC⊥AB,因为PO⊥AB,PO∩PC =P,所以AB⊥平面PGC,又CG⊂平面PGC,所以AB⊥CG,即CG为△ABC边AB上的高.同理可证BD,AH分别为△ABC边AC,BC上的高,即O为△ABC的垂心.图24.(2021·日照检测)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m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α⊥β”是“m⊥β”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m⊂α,m⊥β⇒α⊥β,反过来,若m⊂α,α⊥βD m⊥β(m∥β或m与β斜交),所以“α⊥β”是“m⊥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5.(2021·西安联考)已知AB是圆柱上底面的一条直径,C是上底面圆周上异于A,B的一点,D为下底面圆周上一点,且AD⊥圆柱的底面,则必有()A.平面ABC⊥平面BCD B.平面BCD⊥平面ACDC.平面ABD⊥平面ACD D.平面BCD⊥平面ABD答案 B解析因为AB是圆柱上底面的一条直径,所以AC⊥BC,又AD垂直于圆柱的底面,所以AD⊥BC,因为AC∩AD=A,所以BC⊥平面ACD.由于BC⊂平面BCD.所以平面BCD⊥平面ACD.6.(2018·全国Ⅰ卷)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C1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A.8 B.6 2 C.8 2 D.8 3答案 C解析连接BC1,因为AB⊥平面BB1C1C,所以∠AC1B=30°,AB⊥BC1,所以△ABC1为直角三角形.又AB=2,所以BC1=2 3.又B1C1=2,所以BB1=232-22=22,故该长方体的体积V=2×2×22=8 2.考点一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1】(2019·全国Ⅱ卷)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点E在棱AA1上,BE⊥EC1.(1)证明:BE ⊥平面EB 1C 1;(2)若AE =A 1E ,AB =3,求四棱锥E -BB 1C 1C 的体积.(1)证明 由已知得B 1C 1⊥平面ABB 1A 1,BE ⊂平面ABB 1A 1,故B 1C 1⊥BE .又BE ⊥EC 1,B 1C 1∩EC 1=C 1,B 1C 1,EC 1⊂平面EB 1C 1,所以BE ⊥平面EB 1C 1. (2)解 由(1)知∠BEB 1=90°.由题设知Rt △ABE ≌Rt △A 1B 1E , 所以∠AEB =∠A 1EB 1=45°, 故AE =AB =3,AA 1=2AE =6.如图,作EF ⊥BB 1,垂足为F ,则EF ⊥平面BB 1C 1C ,且EF =AB =3. 所以四棱锥E -BB 1C 1C 的体积V =13×3×6×3=18.感悟升华 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1)判定定理;(2)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 ∥b ,a ⊥α⇒b ⊥α);(3)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 ⊥β);(4)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a ,l ⊥a ,l ⊂β⇒l ⊥α).2.证明线面垂直的核心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路.【训练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B ⊥AD ,AC ⊥CD ,∠ABC =60°,P 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证明:(1)CD⊥AE;(2)PD⊥平面ABE.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CD⊂平面ABCD,∴P A⊥CD,又∵AC⊥CD,且P A∩AC=A,∴CD⊥平面P AC.又AE⊂平面P AC,∴CD⊥AE.(2)由P A=AB=BC,∠ABC=60°,可得AC=P A.∵E是PC的中点,∴AE⊥PC.由(1)知AE⊥CD,且PC∩CD=C,∴AE⊥平面PCD.又PD⊂平面PCD,∴AE⊥PD.∵P A⊥底面ABCD,AB⊂平面ABCD,∴P A⊥AB.又∵AB⊥AD,且P A∩AD=A,∴AB⊥平面P AD,又PD⊂平面P AD,∴AB⊥PD.又∵AB∩AE=A,∴PD⊥平面ABE.考点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例2】(2020·全国Ⅰ卷)如图,D为圆锥的顶点,O是圆锥底面的圆心,△ABC是底面的内接正三角形,P为DO上一点,∠APC=90°.(1)证明:平面P AB⊥平面P AC;(2)设DO =2,圆锥的侧面积为3π,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 (1)证明 由题设可知,P A =PB =PC . 由△ABC 是正三角形,可得△P AC ≌△P AB ,△P AC ≌△PBC . 又∠APC =90°,故∠APB =90°,∠BPC =90°.从而PB ⊥P A ,PB ⊥PC ,又P A ,PC ⊂平面P AC ,P A ∩PC =P , 故PB ⊥平面P AC ,又PB ⊂平面P AB , 所以平面P AB ⊥平面P AC .(2)解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 由题设可得rl =3,l 2-r 2=2,解得r =1,l = 3. 从而AB = 3.由(1)可得P A 2+PB 2=AB 2,故P A =PB =PC =62. 所以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 13·12·P A ·PB ·PC =13×12×⎝⎛⎭⎫623=68. 感悟升华 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主要是:(1)面面垂直的定义;(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 ⊥β,a ⊂α⇒α⊥β).2.已知平面垂直时,解题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将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训练2】 (2021·安徽A10联盟检测)如图,在四棱锥A -BCDE 中,△ADE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平面ADE ⊥平面BCDE ,底面BCDE 是等腰梯形,DE ∥BC ,DE =12BC ,BE=DC =2,BD =23,点M 是DE 边的中点,点N 在BC 上,且BN =3.(1)证明:BD ⊥平面AMN ;(2)设BD ∩MN =G ,求三棱锥A -BGN 的体积. (1)证明 ∵△ADE 是等边三角形,M 是DE 的中点, ∴AM ⊥DE .又平面ADE ⊥平面BCDE ,平面ADE ∩平面BCDE =DE , ∴AM ⊥平面BCDE ,∵BD ⊂平面BCDE ,∴AM ⊥BD ,∵MD =ME =1,BN =3,DE ∥BC ,DE =12BC ,∴MD 綉CN ,∴四边形MNCD 是平行四边形, ∴MN ∥CD .又BD =23,BC =4,CD =2,∴BD 2+CD 2=BC 2, ∴BD ⊥CD ,∴BD ⊥MN .又AM ∩MN =M ,∴BD ⊥平面AMN . (2)解 由(1)知AM ⊥平面BCDE , ∴AM 为三棱锥A -BGN 的高. ∵△ADE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AM = 3.易知GN =34CD =32,又由(1)知BD ⊥MN ,∴BG =BN 2-NG 2=332.∴S △BGN =12BG ·NG =12×332×32=938.∴V A -BGN =13S △BGN ·AM =13×938×3=98.考点三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角度1 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例3】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平面P AD ⊥平面ABCD ,P A ⊥PD ,P A =PD ,E ,F 分别为AD ,PB 的中点.求证:(1)PE ⊥BC ;(2)平面P AB ⊥平面PCD ; (3)EF ∥平面PCD .证明 (1)因为P A =PD ,E 为AD 的中点, 所以PE ⊥AD .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所以BC ∥AD . 所以PE ⊥BC .(2)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所以AB ⊥AD .又因为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AB ⊂平面ABCD , 所以AB ⊥平面P AD .又PD ⊂平面P AD ,所以AB ⊥PD . 又因为P A ⊥PD ,且P A ∩AB =A , 所以PD ⊥平面P AB .又PD ⊂平面PCD , 所以平面P AB ⊥平面PCD .(3)如图,取PC 中点G ,连接FG ,DG . 因为F ,G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 所以FG ∥BC ,FG =12BC .因为ABCD 为矩形,且E 为AD 的中点, 所以DE ∥BC ,DE =12BC .所以DE ∥FG ,DE =FG .所以四边形DEFG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EF ∥DG .又因为EF ⊄平面PCD ,DG ⊂平面PCD , 所以EF ∥平面PCD .感悟升华 1.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 2.垂直与平行的结合问题,求解时应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如果有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角度2 平行垂直关系与几何体的度量【例4】 (2019·天津卷)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PCD 为等边三角形,平面P AC ⊥平面PCD ,P A ⊥CD ,CD =2,AD =3.(1)设G ,H 分别为PB ,AC 的中点,求证:GH ∥平面P AD ; (2)求证:P A ⊥平面PCD ;(3)求直线AD 与平面P AC 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连接BD ,易知AC ∩BD =H ,BH =DH .又由BG =PG ,故GH 为△PBD 的中位线,所以GH ∥PD . 又因为GH ⊄平面P AD ,PD ⊂平面P AD ,所以GH ∥平面P AD . (2)证明 取棱PC 的中点N ,连接DN .依题意,得DN ⊥PC .又因为平面P AC ⊥平面PCD ,平面P AC ∩平面PCD =PC ,DN ⊂平面PCD ,所以DN ⊥平面P AC .又P A ⊂平面P AC ,所以DN ⊥P A . 又已知P A ⊥CD ,CD ∩DN =D , 所以P A ⊥平面PCD .(3)解 连接AN ,由(2)中DN ⊥平面P AC ,可知∠DAN 为直线AD 与平面P AC 所成的角. 因为△PCD 为等边三角形,CD =2且N 为PC 的中点, 所以DN = 3.又DN ⊥AN ,在Rt △AND 中,sin ∠DAN =DN AD =33.所以直线AD 与平面P A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 感悟升华 1.平行垂直关系应用广泛,不仅可以证明判断空间线面、面面位置关系,而且常用以求空间角和空间距离、体积.2.综合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主要是找出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其关键是作垂线,找垂足,把线面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训练3】 如图,AB 是⊙O 的直径,P A 垂直于⊙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一动点.(1)证明:△PBC是直角三角形;(2)若P A=AB=2,且当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时,求直线AB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AB是⊙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一动点.∴BC⊥AC,∵P A⊥平面ABC,∴P A⊥BC,又P A∩AC=A,P A,AC⊂平面P AC,∴BC⊥平面P AC,∴BC⊥PC,∴△BPC是直角三角形.(2)解如图,过A作AH⊥PC于H,∵BC⊥平面P AC,∴BC⊥AH,又PC∩BC=C,PC,BC⊂平面PBC,∴AH⊥平面PBC,∴∠ABH是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的角,∵P A⊥平面ABC,∴∠PCA是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tan∠PCA=P AAC=2,又P A=2,∴AC=2,∴在Rt △P AC 中,AH =P A ·AC P A 2+AC 2=233,∴在Rt △ABH 中,sin ∠ABH =AH AB =2332=33,故直线AB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与垂直平行相关的探索性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是近年高考的热点,题目主要涉及线面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探究,条件或结论不完备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究,重点考查逻辑推理,直观想象与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典例】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ABC =∠BAD =90°,△PDC 和△BDC 均为等边三角形,且平面PDC ⊥平面BDC .(1)在棱P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AE ∥平面PDC ?若存在,试确定点E 的位置;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2)若△PBC 的面积为152,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解 (1)存在点E ,当点E 为棱PB 的中点时,使得AE ∥面PDC ,理由如下:如图所示,取PB 的中点E ,连接AE ,取PC 的中点F ,连接EF ,DF ,取BC 的中点G ,连接DG .因为△BCD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GB =90°. 因为∠ABC =∠BAD =90°,所以四边形ABGD 为矩形,所以AD =BG =12BC ,AD ∥BC .因为EF 为△BCP 的中位线,所以EF =12BC ,且EF ∥BC ,故AD =EF ,且AD ∥EF ,所以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从而AE ∥DF , 又AE ⊄平面PDC ,DF ⊂平面PDC , 所以AE ∥平面PDC .(2)取CD 的中点M ,连接PM ,过点P 作PN ⊥BC 交BC 于点N ,连接MN ,如图所示. 因为△PD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M ⊥DC .因为PM ⊥DC ,平面PDC ⊥平面BDC ,平面PDC ∩平面BDC =DC . 所以PM ⊥平面BCD ,故PM 为四棱锥P -ABCD 的高. 又BC ⊂平面BCD ,所以PM ⊥BC .因为PN ⊥BC ,PN ∩PM =P ,PN ⊂平面PMN ,PM ⊂平面PMN ,所以BC ⊥平面PMN . 因为MN ⊂平面PMN ,所以BC ⊥MN . 由M 为DC 的中点,易知NC =14BC .设BC =x ,则△PBC 的面积为x 2·x 2-⎝⎛⎭⎫x 42=152,解得x =2,即BC =2, 所以AD =1,AB =DG =PM = 3.故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V =13×S 梯形ABCD ×PM =13×1+2×32×3=32.素养升华 1.求条件探索性问题的主要途径:(1)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2)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2.涉及点的位置探索性问题一般是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的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三等分点中某一个,也可以根据相似知识建点.平行或垂直关系入手,把所探究的结论转化为平面图形中线线关系,从而确定探究的结果. 【训练】 如图,三棱锥P -ABC 中,P A ⊥平面ABC ,P A =1,AB =1,AC =2,∠BAC =60°.(1)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2)在线段P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AC ⊥BM ,若存在点M ,求出PMMC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由题知AB =1,AC =2,∠BAC =60°, 可得S △ABC =12·AB ·AC ·sin 60°=32,由P A ⊥平面ABC ,可知P A 是三棱锥P -ABC 的高. 又P A =1,所以三棱锥P -ABC 的体积V =13·S △ABC ·P A =36.(2)在平面ABC 内,过点B 作BN ⊥AC ,垂足为N .在平面P AC 内,过点N 作MN ∥P A 交PC 于点M ,连接BM .由P A ⊥平面ABC 知P A ⊥AC ,所以MN ⊥AC . 由于BN ∩MN =N ,故AC ⊥平面MBN . 又BM ⊂平面MBN ,所以AC ⊥BM .在Rt △BAN 中,AN =AB ·cos ∠BAC =12,从而NC =AC -AN =32.由MN ∥P A ,得PM MC =AN NC =13.A 级 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2021·淮北质检)已知平面α,直线m ,n ,若n ⊂α,则“m ⊥n ”是“m ⊥α”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充分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解析 由n ⊂α,m ⊥n ,不一定得到m ⊥α;反之,由n ⊂α,m ⊥α,可得m ⊥n . ∴若n ⊂α,则“m ⊥n ”是“m ⊥α”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棱CD 的中点,则( ) A .A 1E ⊥DC 1 B .A 1E ⊥BD C .A 1E ⊥BC 1 D .A 1E ⊥AC 答案 C解析 如图,由题设知,A 1B 1⊥平面BCC 1B 1,且BC 1⊂平面BCC 1B 1,从而A 1B 1⊥BC 1. 又B 1C ⊥BC 1,且A 1B 1∩B 1C =B 1,所以BC 1⊥平面A 1B 1CD ,又A 1E ⊂平面A 1B 1CD ,所以A 1E ⊥BC 1.3.(2021·郑州调研)已知m ,l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可以推出α⊥β的是( ) A .m ⊥l ,m ⊂β,l ⊥α B .m ⊥l ,α∩β=l ,m ⊂α C .m ∥l ,m ⊥α,l ⊥β D .l ⊥α,m ∥l ,m ∥β答案 D解析 在A 中,m ⊥l ,m ⊂β,l ⊥α,则α与β相交或平行,故A 错误; 在B 中,m ⊥l ,α∩β=l ,m ⊂α,则α与β有可能相交但不垂直,故B 错误; 在C 中,m ∥l ,m ⊥α,l ⊥β,则α∥β,故C 错误;在D 中,l ⊥α,m ∥l ,则m ⊥α,又m ∥β,则α⊥β,故D 正确.4.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94,底面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若P 为底面A 1B 1C 1的中心,则P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5π12 B .π3C.π4 D .π6答案 B解析 如图,取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为O ,连接OP ,则∠P AO 是P A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因为底面边长为3, 所以AD =3×32=32,AO =23AD =23×32=1.三棱柱的体积为34×(3)2AA 1=94, 解得AA 1=3,即OP =AA 1=3, 所以tan ∠P AO =OPOA=3,因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π2, 所以∠P AO =π3.5. (2020·昆明诊断)如图,AC =2R 为圆O 的直径,∠PCA =45°,P 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B 为圆周上不与点A 、C 重合的点,AS ⊥PC 于S ,AN ⊥PB 于N ,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A.平面ANS⊥平面PBCB.平面ANS⊥平面P ABC.平面P AB⊥平面PBCD.平面ABC⊥平面P AC答案 B解析∵P A⊥平面ABC,BC⊂平面ABC,∴P A⊥BC,又AC为圆O直径,所以AB⊥BC,又P A∩AB=A,∴BC⊥平面P AB,又AN⊂平面ABP,∴BC⊥AN,又AN⊥PB,BC∩PB=B,∴AN⊥平面PBC,又AN⊂平面ANS,∴平面ANS⊥平面PBC,∴A正确,C,D显然正确.6.(2020·衡水调研)如图,点P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面对角线BC1上运动,则下列四个结论:①三棱锥A-D1PC的体积不变;②A1P∥平面ACD1;③DP⊥BC1;④平面PDB1⊥平面ACD1.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 C解析对于①,由题意知AD1∥BC1,从而BC1∥平面AD1C,故BC1上任意一点到平面AD1C 的距离均相等,所以以P为顶点,平面AD1C为底面,则三棱锥A-D1PC的体积不变,故①正确;对于②,连接A1B,A1C1,A1C1綉AC,由于①知:AD1∥BC1,所以面BA1C1∥面ACD1,从而由线面平行的定义可得,故②正确;对于③,由于DC⊥平面BCC1B1,所以DC⊥BC1,若DP⊥BC1,则BC1⊥平面DCP,所以BC1⊥PC,则P为中点,与P为动点矛盾,故③错误;对于④,连接DB1,由DB1⊥AC且DB1⊥AD1,可得DB1⊥面ACD1,从而由面面垂直的判定知,故④正确.二、填空题7.(2019·北京卷)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l⊥m;②m∥α;③l⊥α.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________. 答案若m∥α,l⊥α,则l⊥m(或若l⊥m,l⊥α,则m∥α,答案不唯一)解析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由①l⊥m与②m∥α,不能推出③l⊥α,因为l可以与α平行,也可以相交不垂直;由①l⊥m与③l⊥α能推出②m∥α;由②m∥α与③l⊥α可以推出①l⊥m.故正确的命题是②③⇒①或①③⇒②.8.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长为2,AC =BC =1,∠ACB =90°,D 是A 1B 1的中点,F 是BB 1上的动点,AB 1,DF 交于点E ,要使AB 1⊥平面C 1DF ,则线段B 1F 的长为________.答案 12解析 设B 1F =x ,因为AB 1⊥平面C 1DF ,DF ⊂平面C 1DF , 所以AB 1⊥DF , 由已知可得A 1B 1=2,设Rt △AA 1B 1斜边AB 1上的高为h ,则DE =12h .又12×2×2=12×h 22+22,所以h =233,DE =33.在Rt △DB 1E 中,B 1E =⎝⎛⎭⎫222-⎝⎛⎭⎫332=66. 由面积相等得12×66×x 2+⎝⎛⎭⎫222=12×22x , 得x =12.9.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 是PC 上的一动点,当点M 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 ⊥平面PCD (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答案 DM ⊥PC (或BM ⊥PC ) 解析 连接AC ,BD ,则AC ⊥BD ,因为P A ⊥底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P A ⊥BD .又P A ∩AC =A ,所以BD ⊥平面P AC ,PC ⊂平面P AC ,所以BD ⊥PC . 所以当DM ⊥PC (或BM ⊥PC )时, 有PC ⊥平面MBD .PC ⊂平面PCD ,所以平面MBD ⊥平面PCD . 三、解答题10.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22,P A =PB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1)证明:PO ⊥平面ABC ;(2)若点M 在棱BC 上,且MC =2MB ,求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 (1)证明 因为AP =CP =AC =4,O 为AC 的中点, 所以OP ⊥AC ,且OP =2 3.连接OB ,因为AB =BC ,AB 2+BC 2=AC 2,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 ⊥AC ,OB =12AC =2.由OP 2+OB 2=PB 2知,OP ⊥OB .由OP ⊥OB ,OP ⊥AC 且OB ∩AC =O ,知PO ⊥平面ABC . (2)解 作CH ⊥OM ,垂足为H .又由(1)可得OP ⊥CH ,所以CH ⊥平面POM . 故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 由题设可知OC =12AC =2,CM =23BC =423,∠ACB =45°.所以OM =253,CH =OC ·MC ·sin ∠ACB OM =455.所以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为455.11. (2021·昆明诊断)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菱形,∠BAD =60°,△P AD 是正三角形,E 为线段AD 的中点.(1)求证:平面PBC ⊥平面PBE ;(2)是否存在满足PF →=λFC →(λ>0)的点F ,使得V B -P AE =34V D -PFB ?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 因为△P AD 是正三角形,E 为线段AD 的中点, 所以PE ⊥AD .因为底面ABCD 是菱形,所以AD =AB ,又∠BAD =60°, 所以△ABD 是正三角形, 所以BE ⊥AD . 又BE ∩PE =E , 所以AD ⊥平面PBE . 又AD ∥BC , 所以BC ⊥平面PBE . 又BC ⊂平面PBC , 所以平面PBC ⊥平面PBE .(2)解 由PF →=λFC →,知(λ+1)FC =PC , 所以V B -P AE =12V P -ADB =12V P -BCD =λ+12V F -BCD ,V D -PFB =V P -BDC -V F -BDC =λV F -BCD . 因此,λ+12=3λ4,得λ=2.故存在满足PF →=λFC →(λ>0)的点F , 使得V B -P AE =34V D -PFB ,此时λ=2.B 级 能力提升12.如图,正三角形ABC 的中线AF 与中位线DE 相交于点G ,已知△A ′DE 是△ADE 绕直线DE 翻折过程中的一个图形,现给出下列命题: ①恒有直线BC ∥平面A ′DE ; ②恒有直线DE ⊥平面A ′FG ;③恒有平面A ′FG ⊥平面A ′DE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0 B.1 C.2 D.3答案 D解析对于①,∵DE为△ABC的中位线,∴DE∥BC,又知DE⊂平面A′DE,BC⊄平面A′DE,∴BC∥平面A′DE,故①正确;对于②,∵△ABC为等边三角形,AF为BC边上的中线,∴BC⊥AF,又知DE∥BC,∴DE⊥AF,∴DE⊥FG,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DE⊥A′G,又A′G∩FG=G,∴DE⊥平面A′FG,故②正确;对于③,由②知DE⊥平面A′FG,又知DE⊂平面A′DE,∴平面A′FG⊥平面A′DE,故③正确.综上,正确的命题为①②③. 13.(2019·全国Ⅰ卷)已知∠ACB=90°,P为平面ABC外一点,PC=2,点P到∠ACB两边AC,BC的距离均为3,那么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________.答案 2解析如图,过点P作PO⊥平面ABC于O,则PO为P到平面ABC的距离.再过O作OE⊥AC于E,OF⊥BC于F,连接PC,PE,PF,则PE⊥AC,PF⊥BC.所以PE=PF=3,所以OE=OF,所以CO为∠ACB的平分线,即∠ACO=45°.在Rt△PEC中,PC=2,PE=3,所以CE=1,所以OE=1,所以PO=PE2-OE2=32-12= 2.1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中,AB=AC=3,∠ACM=90°.以AC为折痕将△ACM折起,使点M到达点D的位置,且AB⊥DA.(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BP =DQ =23DA ,求三棱锥Q -ABP 的体积.(1)证明 由已知可得,∠BAC =90°,即BA ⊥AC .又BA ⊥AD ,AC ∩AD =A ,AC ,AD ⊂平面ACD ,所以AB ⊥平面ACD . 又AB ⊂平面ABC , 所以平面ACD ⊥平面ABC .(2)解 由已知可得, DC =CM =AB =3, DA =AM =3 2. 又BP =DQ =23DA ,所以BP =2 2.作QE ⊥AC ,垂足为E ,则QE 綉13DC .由已知及(1)可得DC ⊥平面ABC ,所以QE ⊥平面ABC ,QE =1. 因此,三棱锥Q -ABP 的体积为V Q -ABP =13×QE ×S △ABP =13×1×12×3×22sin 45°=1.。
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 第五节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证明:当a=4时,取BC边的中点M,AD边的中点N,连接AM、DM、 MN……..5′ ∵四边形ABMN和四边形DCMN都是正方形,…………………………………..6′ ∴∠AMD=∠AMN+∠DMN=45°+45°=90°,…………………………………..7′ 即DM⊥AM.又∵PA⊥底面ABCD, ∴PA⊥DM,∴DM⊥面PAM,得PM⊥DM,………………………………………..9′ 故(3当)设aM=4是时B,CBC边边上的符中合点题M设使的P点MM⊥, DM. ∵PA⊥底面ABCD,∴DM⊥AM………………………………………………11′ 因此,M点应是以AD为直径的圆和BC边的交点,则AD≥2AB,即a≥4为所 求…………….12′
ABD⊥平面ABC.在平面ABD内过点D作DK⊥AB,K为垂足.设AK=t,则t的
取值范围是
.
解析: 如图2,过K作KM⊥AF于M点,连接DM,
由平面ABD⊥平面ABC易得DM⊥AF,与折前的图
1对比,可知在折前的图形中D、M、K三点共线且
DK⊥AF,于是△DAK∽△FDA,
AK DA
AD , t DF 1
分析 (1)本题第(1)问是寻求BD⊥平面PAC的条件,即BD垂直于平面 PAC内两相交直线,易知BD⊥PA,问题归结为a为何值时,BD⊥AC,从而知 ABCD为正方形. (2)若PM⊥DM,易知DM⊥面PAM,得DM⊥AM,由AB=2,a=4知, M为BC的中点时得两个全等的正方形,满足DM⊥AM.
第一轮复习讲义知识点三十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考点知识梳理一、直线与平面垂直(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条件:直线l与平面α内的______________都垂直结论:直线l与平面α垂直(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Array 1、判定定理: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__________________都垂直,则该直线和此平面垂直。
2、书写格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2)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4)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例1:给定空间中的直线l及平面α,条件“直线l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都垂直”是“直线l与平面α垂直”的________条件。
(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之一)【解析】:必要不充分变式练习1: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m⊥n,m⊥α,n⊄α,则n∥α。
②若m∥α,α⊥β,则m⊥β。
③若m⊥β,α⊥β,则m∥α或m⊂α。
④若m⊥n,m⊥α,n⊥β,则α⊥β。
则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
【解析】:①③④变式练习2:已知平面α、β、γ,直线l、m满足α⊥γ,γ∩α=m,γ∩β=l,l ⊥m,那么:①m⊥β;②l⊥α;③β⊥γ;④α⊥β。
由上述条件可推出的结论有________(填序号)。
【解析】:由条件知α⊥γ,γ∩α=m,l⊂γ,l⊥m,则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有l⊥α,即②成立;又l⊂β,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有α⊥β,即④成立.②④变式练习3:如图所示,PA⊥圆O所在的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一点,E、F分别是点A在PB、PC上的正投影,给出下列结论:①AF⊥PB;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课件: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在△B1OC1中,∵C1O⊥OB1,B1O=2,B1C1=2 2, ∴C1O=2. ∴OC12+OA12=A1C12,∴OC1⊥OA1, ∵BB1⊥C1O,A1O⊥C1O,BB1∩A1O=O,∴C1O⊥平面 ABB1A1, 又C1O⊂平面BCC1B1,∴平面BCC1B1⊥平面ABB1A1. 【答案】 略
①证明:平面PBD⊥平面PBC; ②求点D到平面PBC的距离.
【解析】 ①证明:如图,因为PD⊥DC,AD⊥DC, 所以二面角P-DC-A的平面角为∠PDA=90°,则PD⊥平面 ABCD, 又BC⊂平面ABCD,所以PD⊥BC. 又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BD= AB2+AD2 = 2 2, 过B作BE⊥CD,由题意得,E为CD中点,又D为PA中点, 所以PD=AD=CE=DE=2, 又DE=AB, 所以BE=AD=2,BC= CE2+BE2=2 2,所以BC2+BD2=DC2, 即BD⊥BC,而PD∩BD=D,BD⊂平面PBD,PD⊂平面PBD, 故BC⊥平面PBD,因为BC⊂平面PBC,所以平面PBD⊥平面PBC.
又因为F为AC的中点, 所以OF∥CC1且OF=12CC1. 因为E为BB1的中点,所以BE∥CC1且BE=12CC1. 所以BE∥OF且BE=OF.
所以四边形BEO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F∥OE. 因为AB=CB,F为AC的中点,所以BF⊥AC,所以 OE⊥AC. 因为AA1⊥底面ABC,所以AA1⊥BF,所以OE⊥AA1. 又AA1,AC⊂平面ACC1A1,且AA1∩AC=A, 所以OE⊥平面ACC1A1. 因为OE⊂平面A1EC,所以平面A1EC⊥平面ACC1A1.
高三一轮复习--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返回
(2)如图所示,取 AC 中点 N ,连接 MN 、NB , ∵M 是 EA 的中点,∴MN //EC. MN=1/2 EC 由 BD//EC ,BD=1/2EC ,且 BD ⊥平面 ABC ,可得四 边形 MNBD 是矩形,于是 DM ⊥ MN ,∵ DE = DA , M 是 EA 的 中点, ∴DM ⊥EA .又 EA ∩MN =M , ∴DM ⊥平面 ECA ,而 DM ⊂平面 BDM , ∴平面 ECA ⊥平面 BDM .
返回
[自主解答]
(1)连接PE,EC.
在Rt△PAE,Rt△CDE中, PA=AB=CD,AE=DE, ∴PE=CE,即△PEC是等腰三角形, 又F是PC的中点,∴EF⊥PC, 又BP= AP2+AB2=2 2=BC,F是PC的中点, ∴BF⊥PC. 又BF∩EF=F,∴PC⊥平面BEF.
返回
[练习 2] (2013·广东高考)(13 分)如图,在锥体 P-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 且∠DAB =60°,PA=PD= 2, PB =2,E ,F 分别是 BC,PC 的中点. 证明:AD⊥平面 DEF ;
性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 质 一个平面内垂直于 交线
定 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 理 面
⇒l⊥α
返回
返回
[做一题]
[例1] (2013· 新课标全国卷)如图,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 ∠DAB=60°,AB=2AD,PD⊥底面ABCD. (1)证明:PA⊥BD;
返回
[做一题] [例3]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E、F分别是CD,A1D1的中点. (1)求证:AB1⊥BF;
(2)求证:AE⊥BF;
数学课标通用(理科)一轮复习配套教师用书:第八章 立体几何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8.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纲展示►1.能以立体几何中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和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有关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考点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与平面α内的________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答案:(1)任意一条(2)两条相交直线a,b⊂αa∩b=O l⊥al⊥b平行a⊥αb⊥α(1)[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A.如果平面α⊥平面β,且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平面βB.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D.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答案:A(2)[教材习题改编]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AB=∠VAC=∠ABC=90°,则构成三棱锥的四个三角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答案:4[典题1](1)[2017·上海六校联考]已知m和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面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A.α⊥β且m⊂αB.α⊥β且m∥αC.m∥n且n⊥βD.m⊥n且α∥β[答案]C[解析]由线线平行性质的传递性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C正确.(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 ⊥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求证:①CD⊥AE;②PD⊥平面ABE.[证明] ①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CD⊂平面ABCD,∴PA⊥CD.∵AC⊥CD,PA∩AC=A,∴CD⊥平面PAC。
而AE⊂平面PAC,∴CD⊥AE。
高考数学第七章立体几何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教案高三全册数学教案
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直线与平面垂直(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a,b⊂αa∩b=Ol⊥al⊥b⇒l⊥α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a⊥αb⊥α⇒a∥b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l⊂βl⊥α⇒α⊥β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α⊥βl⊂βα∩β=al⊥a⇒l⊥α(1)线面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当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时,规定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2)二面角以二面角的公共直线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公共直线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小题体验]1.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α,m⊂β( )A.若l⊥β,则α⊥βB.若α⊥β,则l⊥m C.若l∥β,则α∥β D.若α∥β,则l∥m解析:选A ∵l⊥β,l⊂α,∴α⊥β(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故A正确.2.(2019·嘉兴质检)已知两个平面垂直,给出下列命题:①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③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其中错误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解析:选B 在①中,根据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以及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只有当这个平面的已知直线垂直于交线时,这条直线才垂直于此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故①错误;在②中,根据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另一个平面内与交线垂直的直线有无数条,这些直线都与已知直线垂直,故②正确;在③中,根据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只有这个平面内的直线垂直于交线时,它才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故③错误.故选B.3.(教材习题改编)PD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连接PB,PC,PA,AC,BD,则一定互相垂直的平面有________对.解析:由于PD⊥平面ABCD,故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DB⊥平面ABCD,平面PDC⊥平面ABCD,平面PDA⊥平面PDC,平面PAC⊥平面PDB,平面PAB⊥平面PAD, 平面PBC⊥平面PDC,共7对.答案:71.证明线面垂直时,易忽视面内两条线为相交线这一条件.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直线在面内且垂直于另一平面易忽视.3.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在使用时易忘面内一线垂直于交线而盲目套用造成失误.[小题纠偏]1.已知直线a,b和平面α,且a⊥b,a⊥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为( )A.b⊂α B.b∥αC.b⊂α或b∥α D.b与α相交解析:选C 因为a⊥b,a⊥α,所以可知b⊂α或b⊄α,当b⊄α时,有b∥α.2.(教材习题改编)设m,n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若m⊥α,α⊥β,则m∥βB.若m∥α,m⊥β,则α⊥βC.若m⊥n,m⊥α,则n∥αD.若m∥α,n∥β,α⊥β,则m⊥n解析:选B 对于A,m可以在β内,故A错;对于C,n可以在α内,故C错误;对于D,m与n可以平行,故D错.考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题点多变型考点——多角探明[锁定考向]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题型多为解答题,难度适中,属中档题.常见的命题角度有(1)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2)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线垂直.[题点全练]角度一: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平面PAD ,AB ∥CD ,PD =AD ,E 是PB 的中点,F 是DC 上的点,且DF =12AB ,PH 为△PAD中AD 边上的高.求证:(1)PH ⊥平面ABCD ; (2)EF ⊥平面PAB .证明:(1)因为AB ⊥平面PAD ,PH ⊂平面PAD ,所以PH ⊥AB . 因为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所以PH ⊥AD .因为AB ∩AD =A ,AB ⊂平面ABCD ,AD ⊂平面ABCD ,所以PH ⊥平面ABCD .(2)如图,取PA 的中点M ,连接MD ,ME .因为E 是PB 的中点, 所以ME 綊12AB .又因为DF 綊12AB ,所以ME 綊DF ,所以四边形MEF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 ∥MD . 因为PD =AD ,所以MD ⊥PA . 因为AB ⊥平面PAD ,所以MD ⊥AB . 因为PA ∩AB =A ,所以MD ⊥平面PAB , 所以EF ⊥平面PAB .角度二: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线线垂直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1)DE∥平面AA1C1C;(2)BC1⊥AB1.证明:(1)由题意知,E为B1C的中点,又D为AB1的中点,因此DE∥AC.又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所以DE∥平面AA1C1C.(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因为AC⊂平面ABC,所以AC⊥CC1.又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又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AC.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因此BC1⊥B1C.因为AC⊂平面B1AC,B1C⊂平面B1AC,AC∩B1C=C,所以BC1⊥平面B1AC.又因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通法在握]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4种方法(1)利用判定定理;(2)利用判定定理的推论(a∥b,a⊥α⇒b⊥α);(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当两个平面垂直时,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演练冲关]1.(2018·长兴中学适应性考试)设α,β,γ是不同的平面,m,n是不同的直线,则由下列条件能得出m⊥β的是( ) A.n⊥α,n⊥β,m⊥αB.α∩γ=m,α⊥γ,β⊥γC.m⊥n,n⊂β D.α⊥β,α∩β=n,m⊥n解析:选A 由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可知α∥β.因为m⊥α,所以m⊥β.2.如图,S是R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SB=SC.D为斜边AC的中点.(1)求证:SD⊥平面ABC;(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证明:(1)如图所示,取AB的中点E,连接SE,DE,在Rt△ABC中,D,E分别为AC,AB的中点.∴DE∥BC,∴DE⊥AB,∵SA=SB,∴SE⊥AB.又SE∩DE=E,∴AB⊥平面SDE.又SD⊂平面SDE,∴AB⊥SD.在△SAC中,SA=SC,D为AC的中点,∴SD⊥AC.又AC∩AB=A,∴SD⊥平面ABC.(2)由于AB=BC,则BD⊥AC,由(1)可知,SD⊥平面ABC,又BD⊂平面ABC,∴SD⊥BD,又SD∩AC=D,∴BD⊥平面SAC.考点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底面ABCD,PA⊥AD,E和F分别为CD和PC的中点,求证:(1)PA⊥底面ABCD;(2)BE∥平面PAD;(3)平面BEF⊥平面PCD.证明:(1)因为平面PAD⊥底面ABCD,且P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所以PA⊥底面ABCD.(2)因为AB∥CD,CD=2AB,E为CD的中点,所以AB∥DE,且AB=DE.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AD.又因为BE⊄平面PAD,AD⊂平面PAD,所以BE∥平面PAD.(3)因为AB⊥AD,且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CD,AD⊥CD.由(1)知PA⊥底面ABCD,所以PA⊥CD,又AD∩PA=A,所以CD⊥平面PAD.所以CD⊥PD.因为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所以PD∥EF,所以CD⊥EF.又因为CD⊥BE,EF∩BE=E,所以CD⊥平面BEF.又CD⊂平面PCD,所以平面BEF⊥平面PCD.[由题悟法]1.证明面面垂直的2种方法(1)定义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判定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将证明面面垂直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题.(2)定理法: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把问题转化成证明线线垂直加以解决.2.三种垂直关系的转化线线垂直判定性质线面垂直判定性质面面垂直[即时应用](2018·杭州七校联考)如图,斜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均为a,侧面B1C1CB⊥底面ABC,O是BC的中点,且AC1⊥BC.(1)求证:AC1⊥A1B;(2)求直线B1A与平面AOC1所成角的正切值.解:(1)证明:连接A 1C,因为四边形ACC1A1是菱形,所以AC1⊥A1C.又AC1⊥BC,A1C∩BC=C,所以AC1⊥平面A1BC,又A1B⊂平面A1BC,所以AC1⊥A1B.(2)因为AO是正三角形ABC的中线,所以BC⊥AO.又AC1⊥BC,AO∩AC1=A,所以BC⊥平面AOC1.所以B1C1⊥平面AOC1,所以∠B1AC1就是所求的线面角.所以BC⊥C1O,又因为侧面B1C1CB⊥底面ABC,侧面B1C1CB∩底面ABC=BC,所以C1O⊥底面ABC.因为C1O=AO=32a,所以AC1=62a.所以在Rt△AB1C1中,tan∠B1AC1=a6a2=63.故直线B1A与平面AOC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6 3 .考点三空间角的综合问题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典例引领]1.如图,已知△ABC,D是AB的中点,沿直线CD将△ACD翻折成△A′CD,所成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为α,则( ) A.∠A′DB≤αB.∠A′DB≥αC.∠A′CB≤α D.∠A′CB≥α解析:选B∵A′C和BC都不与CD垂直,∴∠A′CB≠α,故C,D错误.当CA=CB时,容易证明∠A′DB=α.不妨取一个特殊的三角形,如Rt△ABC,令斜边AB=4,AC=2,BC=23,如图所示,则CD=AD=BD=2,∠BDC=120°,设沿直线CD将△ACD折成△A′CD,使平面A′CD⊥平面BCD,则α=90°.取CD中点H,连接A′H,BH,则A′H⊥CD,∴A′H⊥平面BCD,且A′H=3,DH=1.在△BDH中,由余弦定理可得BH=7.在Rt△A′HB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10.在△A′DB中,∵A′D2+BD2-A′B2=-2<0,可知cos∠A′DB<0,∴∠A′DB为钝角,故排除A.综上可知答案为B.2.(2018·温州5月高三测试)如图,斜三棱柱ABCA1B1C1,∠BAC=90°,AB=2AC,B1C⊥A1C1,且△A1B1C为等边三角形.(1)求证:平面A1B1C⊥平面ABC;(2)求直线BB1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AC∥A1C1,B1C⊥A1C1,∴AC⊥B1C,∵∠BAC=90°,∴AC⊥BA,∴AC⊥B1A1.又∵B1A1∩B1C=B1,∴AC⊥平面A1B1C,∵AC⊂平面ABC,∴平面A1B1C⊥平面ABC.(2)∵平面A1B1C⊥平面ABC,∴平面A1B1C⊥平面A1B1C1.取A1B1的中点D,∵△A1B1C为等边三角形,∴CD⊥平面A1B1C1,∴CD⊥平面ABC.取AB的中点E,连接DE 则BB 1∥DE ,∴∠DEC 为直线BB 1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平面角.令AB =2AC =2,∵AC ⊥平面A 1B 1C ,∴∠ACA 1=90°,∴AA 1=5,即DE =5,∵△A 1B 1C 为等边三角形,∴DC =3,∴sin ∠DEC =DC DE =155, ∴直线BB 1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5. [由题悟法]1.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的关键点对于立体几何中的动态问题,关键是抓住变化过程中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事实上动静是相对的,以静制动是处理立体几何中动态元素的良策.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步骤(1)一作:即在斜线上选取恰当的点向平面引垂线,在这一步上确定垂足的位置是关键;(2)二证:即证明所找到的角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其证明的主要依据是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3)三求:一般借助于解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即时应用]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O 为线段BD 的中点,设点P 在线段CC 1上,直线OP 与平面A 1BD 所成的角为α,则sin α的取值范围是( ) A.⎣⎢⎢⎡⎦⎥⎥⎤33,1 B.⎣⎢⎢⎡⎦⎥⎥⎤63,1 C.⎣⎢⎢⎡⎦⎥⎥⎤63,223 D.⎣⎢⎢⎡⎦⎥⎥⎤223,1 解析:选B 连接A 1O ,PA 1,易知∠POA 1就是直线OP 与平面A 1BD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A 1O = 6.当P 点与C 点重合时,PO =2,A 1P =23,则cos ∠A 1OP =6+2-122×6×2=-33,此时∠A 1OP 为钝角,所以sin α=1-cos 2α=63;当P 点与C 1点重合时,PO =A 1O =6,A 1P =22,则cos ∠A 1OP =6+6-82×6×6=13,此时∠A 1OP 为锐角,所以sin α=1-cos 2α=223;在∠A 1OP 从钝角到锐角逐渐变化的过程中,CC 1上一定存在一点P ,使得∠A 1OP =90°,此时sinα=1.又因为63<223,所以sin α的取值范围是⎣⎢⎢⎡⎦⎥⎥⎤63,1,故选B.2.(2018·温州模拟)在四面体ABCD 中,二面角A BC D 为60°,点P 为直线BC 上一动点,记直线PA 与平面BCD 所成角为θ,则( )A.θ的最大值为60°B.θ的最小值为60°C.θ的最大值为30°D.θ的最小值为30°解析:选A 过A作AM⊥BC,AO⊥平面BCD,垂足为O,连接OM,则∠AMO为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AMO=60°,在直线BC上任取一点P,连接OP,AP,则∠APO为直线AP与平面BCD所成的角,即∠APO=θ,∵AP≥AM,AM·sin 60°=AO,AP·sin θ=AO,∴sin θ≤sin 60°,即θ的最大值为60°.故选A.3.(2018·宁波五校联考)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BC的中点,将△AED,△DCF分别沿DE,DF折起,使A,C两点重合于点A′,连接EF,A′B.(1)求证:A′D⊥EF;(2)求直线A′D与平面EFD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有AD⊥AE,CD⊥CF,则A′D⊥A′E,A′D⊥A′F, 又A′E∩A′F=A′,∴A′D⊥平面A′EF,又EF⊂平面A′EF,∴A′D⊥EF.(2)连接BD交EF于点G,连接A′G∵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是BC 的中点, ∴BE =BF ,DE =DF ,∴点G 为EF 的中点, 且BD ⊥EF .∵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A ′E =A ′F =1,∴A ′G ⊥EF ,EF ⊥平面A ′GD ,∴A ′在面EFD 的射影在BD 上,则∠A ′DG 直线A ′D 与平面EFD 所成角,由(1)可得A ′D ⊥A ′G,∴△A ′DG 为直角三角形∵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BD =22,EF =2, ∴BG =22,DG =22-22=322, 又A ′D =2,∴A ′G =DG 2-A ′D 2 =92-4=22, ∴sin ∠A ′DG =A ′G DG =22322=13, ∴直线A ′D 与平面E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3. 一抓基础,多练小题做到眼疾手快1.设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直线l ⊂α,则“l ⊥β”是“α⊥β”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A 依题意,由l⊥β,l⊂α可以推出α⊥β;反过来,由α⊥β,l⊂α不能推出l⊥β.因此“l⊥β”是“α⊥β”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2.(2018·东阳模拟)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B.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平面β,过α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那么此垂线必垂直于βD.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解析:选C 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可知,若该垂线不在平面α内,则此垂线与平面β不一定垂直.故排除C.3.(2019·绍兴一中模拟)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β,α∥γ,则β∥γ;②若α⊥β,m∥α,则m⊥β;③若m⊥α,m∥β,则α⊥β;④若m∥n,n⊂α,则m∥α.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选A 对于①,若α∥β,α∥γ,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容易得到β∥γ,故①正确;对于②,若α⊥β,m∥α,则m与β可能平行、相交或m ⊂β,故②错误;对于③,若m⊥α,m∥β,则可以在β内找到一条直线n与m平行,所以n⊥α,故α⊥β,故③正确;对于④,若m∥n,n⊂α,则m与α可能平行或m⊂α,故④错误.故选A.4.已知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D⊥BC,AD⊥BD,且△BCD是锐角三角形,则必有( )A.平面ABD⊥平面ADC B.平面ABD⊥平面ABCC.平面ADC⊥平面BDC D.平面ABC⊥平面BDC解析:选C ∵AD⊥BC,AD⊥BD,BC∩BD=B,∴AD⊥平面BDC,又AD⊂平面ADC,∴平面ADC⊥平面BDC.5.一平面垂直于另一平面的一条平行线,则这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该面必有一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再根据“两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一平面,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得出两个平面垂直相交.答案:垂直相交二保高考,全练题型做到高考达标1.(2018·青岛质检)设a,b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能得出a⊥b的是( )A.a⊥α,b∥β,α⊥β B.a⊥α,b⊥β,α∥βC.a⊂α,b⊥β,α∥β D.a⊂α,b∥β,α⊥β解析:选C 对于C项,由α∥β,a⊂α可得a∥β,又b ⊥β,得a⊥b,故选C.2.如图,在Rt△ABC中,∠ABC=90°,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平面ABC,则四面体PABC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A.4 B.3C.2 D.1解析:选A 由PA⊥平面ABC可得△PAC,△PAB是直角三角形,且PA⊥BC.又∠ABC=90°,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且BC ⊥平面PAB,所以BC⊥PB,即△PBC为直角三角形,故四面体PABC 中共有4个直角三角形.3.(2018·湖州模拟)设a,b是夹角为30°的异面直线,则满足条件“a⊂α,b⊂β,且α⊥β”的平面α,β( ) A.不存在 B.有且只有一对C.有且只有两对 D.有无数对解析:选D 过直线a 的平面α有无数个,当平面α与直线b 平行时,两直线的公垂线与b 确定的平面β⊥α,当平面α与b 相交时,过交点作平面α的垂线与b 确定的平面β⊥α.故选D.4.(2018·吉林实验中学测试)设a ,b ,c 是空间的三条直线,α,β是空间的两个平面,则下列命题中,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A .当c ⊥α时,若c ⊥β,则α∥βB .当b ⊂α时,若b ⊥β,则α⊥βC .当b ⊂α,且c 是a 在α内的射影时,若b ⊥c ,则a ⊥bD .当b ⊂α,且c ⊄α时,若c ∥α,则b ∥c解析:选B A 的逆命题为:当c ⊥α时,若α∥β,则c ⊥β.由线面垂直的性质知c ⊥β,故A 正确;B 的逆命题为:当b ⊂α时,若α⊥β,则b ⊥β,显然错误,故B 错误;C 的逆命题为:当b ⊂α,且c 是a 在α内的射影时,若a ⊥b ,则b ⊥c .由三垂线逆定理知b ⊥c ,故C 正确;D 的逆命题为:当b ⊂α,且c ⊄α时,若b ∥c ,则c ∥α.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得c ∥α,故D 正确.5.(2019·杭州模拟)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底面ABC ,∠BAC =120°,AB =AC =1,PA =2,则直线PA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255B.223C.55D.13解析:选D ∵PA ⊥底面ABC ,∴PA ⊥AB ,PA ⊥AC ,即∠PAB =∠PAC =90°,又∵AB =AC ,PA =PA ,∴△PAB ≌△PAC ,∴PB =PC .取BC 的中点D ,连接AD ,PD ,∴PD ⊥BC ,AD ⊥BC ,又∵PD ∩AD =D ,∴BC ⊥平面PAD ,∵BC ⊂平面PBC ,∴平面PAD ⊥平面PBC ,过A 作AO ⊥PD 于O ,易得AO ⊥平面PBC ,∴∠APD 就是直线PA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在Rt △PAD 中,AD =12,PA =2,则PD =PA 2+AD 2=32,则sin ∠APD =AD PD =13.故选D.6.如图,已知∠BAC =90°,PC ⊥平面ABC ,则在△ABC ,△PAC 的边所在的直线中,与PC 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____;与AP 垂直的直线有________.解析:∵PC ⊥平面ABC , ∴PC 垂直于直线AB ,BC ,AC . ∵AB ⊥AC ,AB ⊥PC ,AC ∩PC =C , ∴AB ⊥平面PAC , 又∵AP ⊂平面PAC ,∴AB ⊥AP ,与AP 垂直的直线是AB . 答案:AB ,BC ,AC AB7.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 是PC 上的一动点,当点M 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 ⊥平面PCD .(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解析:连接AC ,BD ,则AC ⊥BD , ∵PA ⊥底面ABCD ,∴PA ⊥BD . 又PA ∩AC =A ,∴BD ⊥平面PAC , ∴BD ⊥PC .∴当DM ⊥PC (或BM ⊥PC )时,即有PC ⊥平面MBD . 而PC ⊂平面PCD ,∴平面MBD ⊥平面PCD . 答案:DM ⊥PC (或BM ⊥PC )8.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长为2,AC =BC =1,∠ACB =90°,D 是A 1B 1的中点,F 是BB 1上的动点,AB 1,DF 交于点E .要使AB 1⊥平面C 1DF ,则线段B 1F 的长为________.解析:设B 1F =x ,因为AB 1⊥平面C 1DF ,DF ⊂平面C 1DF ,所以AB 1⊥DF .由已知可以得A 1B 1=2,设Rt△AA 1B 1斜边AB 1上的高为h ,则DE =12h .又2×2=h ×22+22,所以h =233,DE =33.在Rt△DB 1E 中,B 1E = ⎝⎛⎭⎪⎪⎫222-⎝ ⎛⎭⎪⎪⎫332=66.由面积相等得66×x2+⎝ ⎛⎭⎪⎪⎫222=22x ,得x =12.即线段B 1F 的长为12.答案:129.(2019·杭州十校联考)如图,已知四棱锥S ABCD 是由直角梯形ABCS 沿着CD 折叠而成的,其中SD =DA =AB =BC =1,AD ∥BC ,AB ⊥AD ,且二面角S CD A 的大小为120°.(1)求证:平面ASD ⊥平面ABCD ;(2)设侧棱SC 和底面ABCD 所成的角为θ,求θ的正弦值. 解:(1)证明:由题意可知CD ⊥SD ,CD ⊥AD . ∵AD ∩SD =D ,∴CD ⊥平面ASD .又∵CD ⊂平面ABCD ,∴平面ASD ⊥平面ABCD .(2)如图,过点S 作SH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H ,连接CH . ∵平面ASD ⊥平面ABCD , 平面ASD ∩平面ABCD =AD , ∴SH ⊥平面ABCD ,∴∠SCH 为侧棱SC 和底面ABCD 所成的角, 即∠SCH =θ.由(1)可知∠ADS 为二面角S CD A 的平面角, 则∠ADS =120°.在Rt △SHD 中,∠SDH =180°-∠ADS =180°-120°=60°,SD =1,则SH =SD sin 60°=32.在Rt △SDC 中,∠SDC =90°,SD =CD =1,∴SC = 2.在Rt △SHC 中,sin θ=SH SC =322=64,即θ的正弦值为64.10.如图,在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面A 1ACC 1是菱形,∠A 1AC =60°.在底面ABC 中,∠BAC =90°,M 为BC 的中点,过A 1,B 1,M 三点的平面交AC 于点N .(1)求证:A 1N ⊥AC ;(2)若B 1M ⊥BC ,求直线B 1C 与平面A 1B 1MN 所成角的大小. 解:(1)证明:由题意,因为平面ABC ∥平面A 1B 1C 1,平面A 1B 1MN ∩平面ABC =MN ,平面A 1B 1MN ∩平面A 1B 1C 1=A 1B 1,所以MN ∥A 1B 1.因为AB ∥A 1B 1,所以MN ∥AB . 又M 为BC 的中点, 所以N 为AC 的中点.又四边形A 1ACC 1是菱形,∠A 1AC =60°, 所以A 1N ⊥AC .(2)由(1)知,AC ⊥A 1N .因为∠BAC =90°,所以AB ⊥AC . 又MN ∥AB ,所以AC ⊥MN .因为MN ∩A 1N =N ,MN ⊂平面A 1B 1MN ,A 1N ⊂平面A 1B 1MN , 所以AC ⊥平面A 1B 1MN .连接B 1N ,则∠CB 1N 即为直线B 1C 与平面A 1B 1MN 所成的角. 设A 1A =2a ,则CN =a ,因为B 1M ⊥BC ,M 为BC 的中点,所以B 1B =B 1C =2a ,在△B 1NC 中,sin ∠CB 1N =CN B 1C =a 2a =12,所以∠CB 1N =30°,故直线B 1C 与平面A 1B 1MN 所成角的大小为30°. 三上台阶,自主选做志在冲刺名校1.(2018·杭州高三检测)已知三棱锥S ABC 的底面ABC 为正三角形,SA <SB <SC ,平面SBC ,SCA ,SAB 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分别为α1,α2,α3,则( )A .α1<α2B .α1>α2C .α2<α3D .α2>α3解析:选A 如图①,作SO ⊥平面ABC ,垂足为O ,连接AO ,BO ,CO .由SA <SB <SC ,得OA <OB <OC .过点O 分别向BC ,AC ,AB 作垂线,垂足记为D ,E ,F ,连接SD ,SE ,SF ,则tan α1=SOOD ,tan α2=SO OE ,tan α3=SOOF.由于OA <OB <OC ,且△ABC 为正三角形,故点O 所在区域如图②中阴影部分(不包括边界)所示,其中G 为△ABC 的重心.由图②可得OE <OD ,OF 与OE 的大小不确定,所以tan α2>tan α1,tan α2与tan α3的大小不确定,又α1,α2,α3均为锐角,所以α2>α1,α2与α3的大小不确定.故选A.2.(2019·台州三区联考)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将菱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使得平面ACD ⊥平面ABC ,若点N 是BD 上的动点,当线段ON 最短时,二面角N AC B 的余弦值为( )A .0 B.12 C.22D.32解析:选C 易知OB =OD ,所以当N 为BD 的中点时,线段ON 最短,因为AC ⊥OB ,AC ⊥OD ,OB ∩OD =O ,所以AC ⊥平面BOD ,所以ON ⊥AC ,又OB ⊥AC ,所以∠BON 即为二面角N AC B 的平面角.因为平面ACD ⊥平面ABC ,OD ⊥AC ,所以OD ⊥OB ,所以△BO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ON =45°,所以二面角N AC B 的余弦值为22. 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CD =135°,侧面PAB ⊥底面ABCD ,∠BAP =90°,AB =AC =PA =4,E 为BC 的中点,点M 在线段PD 上.(1)若ME ∥平面PAB ,确定M 的位置并说明理由;(2)若直线EM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和直线EM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相等,求PMPD的值.解:(1)当M 为PD 的中点时,EM ∥平面PAB . 理由如下:因为M 为PD 的中点, 设F 为AD 的中点,连接EF ,MF .所以MF ∥PA .又因为MF ⊄平面PAB ,PA ⊂平面PAB , 所以MF ∥平面PAB .同理,可得EF ∥平面PAB .又因为MF ∩EF =F ,MF ⊂平面MEF ,EF ⊂平面MEF , 所以平面MEF ∥平面PAB .又因为ME ⊂平面MEF ,所以ME ∥平面PAB . (2)设PM =a ,因为平面PAB ⊥平面ABCD , 平面PAB ∩平面ABCD =AB ,∠BAP =90°, 所以PA ⊥平面ABCD ,又AB =AC =AP =4,∠BCD =135°, 所以AB ⊥AC ,BC =AD =42,PD =43, 过点M 作MF ⊥AD 于点F , 则MF ⊥平面ABCD ,连接EF , 则EF 为ME 在平面ABCD 上的射影,所以∠MEF 为M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α. 在Rt △PAD 中,PD =43,MF =43-a3,得sin α=MF ME =12-3a3ME.又设ME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为β,过点M 作MN ⊥PA 于点N ,则MN ∥平面PBC ,∴M ,N 到平面PBC 的距离相等,设为d ,由V N PBC =V C PBN ,得S △PBC ×d =S △PBN ×4,即34×(42)2×d =12×a 3×4×4,解得d =a 3,所以sin β=d ME =a3ME.由sin α=sin β,得12-3a =a ,解得a =63-6,∴PM PD =3-32. 命题点一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表面积与体积 1.(2018·浙江高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 3)是( )A .2B .4C .6D .8解析:选 C 由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直角梯形,高为2的直四棱柱,直角梯形的两底边长分别为1,2,高为2,∴该几何体的体积为V =12×(2+1)×2×2=6.2.(2018·全国卷Ⅰ)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217B .25C .3D .2解析:选B 先画出圆柱的直观图,根据题图的三视图可知点M ,N 的位置如图①所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及M ,N 的位置(N 为OP 的四等分点)如图②所示,连接MN ,则图中MN 即为M 到N 的最短路径.∵ON =14×16=4,OM =2,∴MN =OM 2+ON 2=22+42=2 5.3.(2018·北京高考)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在此四棱锥的侧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解析:选C 由三视图得到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 则P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PA =AB =AD =2,BC =1,所以PA ⊥AD ,PA ⊥AB ,PA ⊥BC . 又BC ⊥AB ,AB ∩PA =A , 所以BC ⊥平面PAB . 所以BC ⊥PB .在△PCD 中,PD =22,PC =3,CD =5, 所以△PCD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侧面中的直角三角形为△PAB ,△PAD ,△PBC ,共3个. 4.(2017·北京高考)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 .60B .30C .20D .10解析:选D 如图,把三棱锥A BCD 放到长方体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3,4,△BCD 为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5和3,三棱锥A BCD 的高为4,故该三棱锥的体积V =13×12×5×3×4=10.5.(2018·天津高考)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除面ABCD 外,该正方体其余各面的中心分别为点E ,F ,G ,H ,M (如图),则四棱锥M EFGH 的体积为______.解析:连接AD 1,CD 1,B 1A ,B 1C ,AC ,因为E ,H 分别为AD 1,CD 1的中点,所以EH ∥AC ,EH =12AC ,因为F ,G 分别为B 1A ,B 1C 的中点,所以FG ∥AC ,FG =12AC ,所以EH∥FG ,EH =FG ,所以四边形EHGF 为平行四边形,又EG =HF ,EH =HG ,所以四边形EHGF 为正方形,又点M 到平面EHGF 的距离为12,所以四棱锥M EFGH 的体积为13×⎝ ⎛⎭⎪⎪⎫222×12=112.答案:1126.(2018·全国卷Ⅱ)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 ,母线SA ,S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8,SA 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45°,若△SAB 的面积为515,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解析:如图,∵SA 与底面成45°角,∴△SAO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OA =r ,则SO =r ,SA =SB =2r . 在△SAB 中,cos ∠ASB =78,∴sin ∠ASB =158, ∴S △SAB =12SA ·SB ·sin∠ASB=12×(2r )2×158=515, 解得r =210,∴SA =2r =45,即母线长l =45, ∴S 圆锥侧=πrl =π×210×45=402π. 答案:402π命题点二 组合体的“切”“接”问题1.(2018·全国卷Ⅲ)设A ,B ,C ,D 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93,则三棱锥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A .12 3B .183C .24 3D .543解析:选B 由等边△ABC 的面积为93,可得34AB 2=93,所以AB =6,所以等边△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 =33AB =2 3.设球的半径为R ,球心到等边△ABC 的外接圆圆心的距离为d ,则d =R 2-r 2=16-12=2.所以三棱锥D ABC 高的最大值为2+4=6,所以三棱锥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13×93×6=18 3.2.(2017·天津高考)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8,则这个球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由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8,得正方体的棱长为 3. 设该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R =3,R =32,所以这个球的体积为43πR 3=4π3×278=9π2.答案:9π23.(2017·江苏高考)如图,在圆柱O 1O 2内有一个球O ,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 1O 2的体积为V 1,球O 的体积为V 2,则V 1V 2的值是________.解析:设球O 的半径为R ,因为球O 与圆柱O 1O 2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所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2R ,所以V 1V 2=πR 2·2R 43πR 3=32.答案:32命题点三 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2018·全国卷Ⅲ)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在线段AM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说明理由. 解:(1)证明: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又DM ⊂平面CMD ,所以BC ⊥DM .因为M 为CD 上异于C ,D 的点,且CD 为直径, 所以DM ⊥MC .又BC ∩MC =C ,所以DM ⊥平面BMC .因为DM ⊂平面AMD ,所以平面AMD ⊥平面BMC .(2)当P 为AM 的中点时,MC ∥平面PBD .证明如下:连接AC 交BD 于O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 所以O 为AC 的中点. 连接OP ,因为P 为AM 中点,所以MC ∥OP . 又MC ⊄平面PBD ,OP ⊂平面PBD , 所以MC ∥平面PBD .2.(2018·全国卷Ⅱ)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22,PA =PB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1)证明:PO ⊥平面ABC ;(2)若点M 在棱BC 上,且MC =2MB ,求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 解:(1)证明:因为PA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所以PO ⊥AC ,且PO =2 3. 连接OB ,因为AB =BC =22AC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且OB ⊥AC ,OB =12AC =2.所以PO 2+OB 2=PB 2,所以PO ⊥OB . 又因为AC ∩OB =O ,所以PO ⊥平面ABC . (2)如图,作CH ⊥OM ,垂足为H , 又由(1)可得PO ⊥CH ,且PO ∩OM =O , 所以CH ⊥平面POM .故CH 的长为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 由题设可知OC =12AC =2,MC =23BC =423,∠ACB =45°,所以OM =253,CH =OC ·MC ·sin∠ACB OM =455.所以点C 到平面POM 的距离为455.3.(2018·北京高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平面PAD ⊥平面ABCD ,PA ⊥PD ,PA =PD ,E ,F 分别为AD ,PB 的中点.(1)求证:PE ⊥BC ;(2)求证:平面PAB ⊥平面PCD ; (3)求证:EF ∥平面PCD .证明:(1)因为PA =PD ,E 为AD 的中点, 所以PE ⊥AD .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 所以BC ∥AD ,所以PE ⊥BC .(2)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所以AB ⊥AD .又因为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AB ⊂平面ABCD ,所以AB ⊥平面PAD ,因为PD ⊂平面PAD ,所以AB ⊥PD . 又因为PA ⊥PD ,AB ∩PA =A , 所以PD ⊥平面PAB . 因为PD ⊂平面PCD , 所以平面PAB ⊥平面PCD .(3)如图,取PC 的中点G ,连接FG ,DG .因为F ,G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 所以FG ∥BC ,FG =12BC .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E 为AD 的中点, 所以DE ∥BC ,DE =12BC .所以DE ∥FG ,DE =FG .所以四边形DEFG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EF ∥DG .又因为EF ⊄平面PCD ,DG ⊂平面PCD , 所以EF ∥平面PCD .4.(2018·江苏高考)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B ,AB 1⊥B 1C 1.求证:(1)AB∥平面A1B1C;(2)平面ABB1A1⊥平面A1BC.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A1B1.因为AB⊄平面A1B1C,A1B1⊂平面A1B1C,所以AB∥平面A1B1C.(2)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BB1A1为平行四边形.又因为AA1=AB,所以四边形ABB1A1为菱形,因此AB1⊥A1B.因为AB1⊥B1C1,BC∥B1C1,所以AB1⊥BC.因为A1B∩BC=B,A1B⊂平面A1BC,BC⊂平面A1BC,所以AB1⊥平面A1BC.因为AB1⊂平面ABB1A1,所以平面ABB1A1⊥平面A1BC.命题点四空间角度问题1.(2018·全国卷Ⅱ)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与C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22B.32C.52D.72解析:选C 如图,连接BE ,因为AB ∥CD ,所以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的角为∠EAB 或其补角.在Rt △ABE 中,设AB =2,则BE =5,则tan ∠EAB =BE AB =52,所以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52.2.(2018·全国卷Ⅰ)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BC =2,AC 1与平面BB 1C 1C 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 )A .8B .62C .8 2D .83解析:选C 如图,连接AC 1,BC 1,AC .∵AB ⊥平面BB 1C 1C , ∴∠AC 1B 为直线AC 1与平面BB 1C 1C 所成的角,∴∠AC 1B =30°.又AB =BC =2,在Rt △ABC 1中,AC 1=2sin 30°=4.在Rt △ACC 1中,CC 1=AC 21-AC 2=42-22+22=22,∴V 长方体=AB ·BC ·CC 1=2×2×22=8 2.3.(2018·全国卷Ⅰ)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都相等,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A.334B.233C.324D.32。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关于垂直与平行的问题
2009届一轮复习关于垂直与平行的问题高考要求:垂直与平行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考查内容灵活多样.本节主要帮助考生深刻理解线面平行与垂直、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重难点归纳:垂直和平行涉及题目的解决方法须熟练掌握两类相互转化关系:1.平行转化: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2.垂直转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每一垂直或平行的判定就是从某一垂直或平行开始转向另一垂直或平行最终达到目的.例如:有两个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典型题例示范讲解:例1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和ABEF所在平面相交于AB,M∈AC,N∈FB,且AM=FN,求证:MN∥平面BCE.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一些平面几何的知识.知识依托: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出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平行,即线(内)∥线(外) 线(外)∥面:或转化为证两个平面平行.错解分析:证法二中要证线面平行,通过转化P证两个平面平行,正确的找出MN 所在平面是一个关键.技巧与方法:证法一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来证明.证法二采用转化思想,通过证面面平行来证线面平行.证法一:作MP ⊥BC ,NQ ⊥BE ,P 、Q 为垂足,则MP ∥AB ,NQ ∥AB . ∴MP ∥NQ ,又AM =NF ,AC =BF , ∴MC =NB ,∠MCP =∠NBQ =45° ∴Rt △MCP ≌Rt △NBQ∴MP =NQ ,故四边形MPQN 为平行四边形 ∴MN ∥PQ∵PQ ⊂平面BCE ,MN 在平面BCE 外, ∴MN ∥平面BCE .证法二:如图过M 作MH ⊥AB 于H ,则MH ∥BC , ∴ABAH ACAM=连结NH ,由BF =AC ,FN =AM ,得ABAH BFFN =∴NH//AF//BE由MH//BC,.NH//BE 得:平面MNH//平面BCE∴MN ∥平面BCE .例2在斜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底面是等腰三角形,AB =AC ,侧面BB 1C 1C ⊥底面ABC .(1)若D 是BC 的中点,求证:AD ⊥CC 1;(2)过侧面BB 1C 1C 的对角线BC 1的平面交侧棱于M ,若AM =MA 1,求C1证:截面MBC1⊥侧面BB1C1C;(3)AM=MA1是截面MBC1⊥平面BB1C1C的充要条件吗?请你叙述判断理由.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知识依托: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错解分析:(3)的结论在证必要性时,辅助线要重新作出.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知识组合题类,关键在于对题目中条件的思考与分析,掌握做此类题目的一般技巧与方法,以及如何巧妙作辅助线.(1)证明:∵AB=AC,D是BC的中点,∴AD⊥BC∵底面ABC⊥平面BB1C1C,∴AD⊥侧面BB1C1C∴AD⊥CC1.(2)证明:延长B1A1与BM交于N,连结C1N∵AM=MA1,∴NA1=A1B1∵A1B1=A1C1,∴A1C1=A1N=A1B1∴C1N⊥C1B1∵底面NB1C1⊥侧面BB1C1C,∴C1N⊥侧面BB1C1C∴截面C1NB⊥侧面BB1C1C∴截面MBC1⊥侧面BB1C1C.(3)解:结论是肯定的,充分性已由(2)证明,下面证必要性.过M作ME⊥BC1于E,∵截面MBC1⊥侧面BB1C1C∴ME⊥侧面BB1C1C,又∵AD⊥侧面BB1C1C.∴ME ∥AD ,∴M 、E 、D 、A 共面 ∵AM ∥侧面BB 1C 1C ,∴AM ∥DE ∵CC 1⊥AM ,∴DE ∥CC 1∵D 是BC 的中点,∴E 是BC 1的中点 ∴AM =DE =21211=CC AA 1,∴AM =MA 1.例3.已知斜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 1C 1=B 1C 1=2,D 、D 1分别是AB 、A 1B 1的中点,平面A 1ABB 1⊥平面A 1B 1C 1,异面直线AB 1和C 1B 互相垂直.(1)求证:AB 1⊥C 1D 1; (2)求证:AB 1⊥面A 1CD ;(3)若AB 1=3,求直线AC 与平面A 1CD 所成的角.(1)证明:∵A 1C 1=B 1C 1,D 1是A 1B 1的中点, ∴C 1D 1⊥A 1B 1于D 1,又∵平面A 1ABB 1⊥平面A 1B 1C 1, ∴C 1D 1⊥平面A 1B 1BA ,而AB 1⊂平面A 1ABB 1,∴AB 1⊥C 1D 1. (2)证明:连结D 1D , ∵D 是AB 中点,∴DD 1CC 1,∴C 1D 1∥CD ,由(1)得CD ⊥AB 1,又∵C 1D 1⊥平面A 1ABB 1,C 1B ⊥AB 1, 由三垂线定理得BD 1⊥AB 1,又∵A 1D ∥D 1B ,∴AB 1⊥A 1D 而CD ∩A 1D =D ,∴AB 1⊥平面A 1CD . (3)解:由(2)AB 1⊥平面A 1CD 于O ,1连结CO 1得∠ACO 为直线AC 与平面A 1CD 所成的角, ∵AB 1=3,AC =A 1C 1=2,∴AO =1,∴sin OCA =21=ACAO ,∴∠OCA =6π.学生巩固练习:1.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4,则点A 1到截面AB 1D 1的距离是( )A 38 B 83 C 34 D 432.在直二面角α—l —β中,直线a ⊂α,直线b ⊂β,a 、b 与l 斜交,则( )A a 不和b 垂直,但可能a ∥bB a 可能和b 垂直,也可能a ∥bC a 不和b 垂直,a 也不和b 平行D a 不和b 平行,但可能a ⊥b3.设X 、Y 、Z 是空间不同的直线或平面,对下面四种情形,使“X ⊥Z 且Y ⊥Z ⇒X ∥Y ”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X 、Y 、Z 是直线②X 、Y 是直线,Z 是平面③Z 是直线,X 、Y 是平面④X 、Y 、Z 是平面4.设a ,b 是异面直线,下列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 ①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 一定可以作一条直线和a 、b 都相交 ②过不在a 、b 上的一点P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和a 、b 都垂直 ③过a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垂直 ④过a 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 平行5.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侧棱PA 垂直于底面,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1)求证:CD ⊥PD ; (2)求证:EF ∥平面PAD ;(3)当平面PCD 与平面ABCD 成多大角时,直线EF ⊥平面PCD ? 6.如图,在正三棱锥A —BCD 中,∠BAC =30°,AB =a ,平行于AD 、BC 的截面EFGH 分别交AB 、BD 、DC 、CA 于点E 、F 、G 、H .(1)判定四边形EFG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设P 是棱AD 上的点,当AP 为何值时,平面PBC ⊥平面EFGH ,请给出证明.7.如图,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棱长都相等,D 、E 分别是CC 1和AB 1的中点,点F 在BC 上且满足BF ∶FC =1∶3.(1)若M 为AB 中点,求证:BB 1∥平面EFM ; (2)求证:EF ⊥BC ;(3)求二面角A 1—B 1D —C 1的大小. 8.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菱形且∠C 1CB =∠C 1CD =∠BCD =60°,(1)证明:C 1C ⊥BD ;(2)假定CD =2,CC 1=23,记面C 1BD 为α,面CBD 为β,求二面角α—BD —β的平面角的余弦值;(3)当1CC CD 的值为多少时,可使A 1C ⊥面C 1BD ?1A1C1参考答案:1.解析:如图,设A 1C 1∩B 1D 1=O 1,∵B 1D 1⊥A 1O 1,B 1D 1⊥AA 1,∴B 1D 1⊥平面AA 1O 1,故平面AA 1O 1⊥AB 1D 1,交线为AO 1,在面AA 1O 1内过A 1作A 1H ⊥AO 1于H ,则易知A 1H 长即是点A 1到平面AB 1D 1的距离,在Rt △A 1O 1A 中,A 1O 1=2,AO 1=32,由A 1O 1·A 1A =h ·AO 1,可得A 1H =34.答案:C2.解析:如图,在l 上任取一点P ,过P 分别在α、β内作a ′∥a ,b ′∥b ,在a ′上任取一点A ,过A 作AC ⊥l ,垂足为C ,则AC ⊥β,过C 作CB ⊥b ′交b ′于B ,连AB ,由三垂线定理知AB ⊥b ′,∴△APB 为直角三角形,故∠APB 为锐角. 答案:C3.解析:①是假命题,直线X 、Y 、Z 位于正方体的三条共点棱时为反例,②③是真命题,④是假命题,平面X 、Y 、Z 位于正方体的三个共点侧面时为反例. 答案:②③4.④5.证明:(1)∵PA ⊥底面ABCD ,∴AD 是PD 在平面ABCD 内的射影,∵CD ⊂平面ABCD 且CD ⊥AD ,∴CD ⊥PD . (2)取CD 中点G ,连EG 、FG ,D1∵E、F分别是AB、PC的中点,∴EG∥AD,FG∥PD∴平面EFG∥平面PAD,故EF∥平面PAD(3)解:当平面PCD与平面ABCD成45°角时,直线EF⊥面PCD证明:G为CD中点,则EG⊥CD,由(1)知FG⊥CD,故∠EGF为平面PCD与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即∠EGF=45°,从而得∠ADP=45°,AD=AP由Rt△PAE≌Rt△CBE,得PE=CE又F是PC的中点,∴EF⊥PC,由CD⊥EG,CD⊥FG,得CD⊥平面EFG,CD⊥EF即EF⊥CD,故EF⊥平面PCD.6.(1)证明:∵AD//面EFGH,面ACD∩面EFGH=HG,,AD⊂面ACD.∴AD//HG.同理EF∥FG,∴EFGH是平行四边形∵A—BCD是正三棱锥,∴A在底面上的射影O是△BCD的中心,∴DO⊥BC,∴AD⊥BC,∴HG⊥EH,四边形EFGH是矩形.(2)作CP⊥AD于P点,连结BP,∵AD⊥BC,∴AD⊥面BCP∵HG∥AD,∴HG⊥面BCP,HG⊂面EFGH.面BCP⊥面EFGH,3a.在Rt△APC中,∠CAP=30°,AC=a,∴AP=27. (1)证明:连结EM、MF,∵M、E分别是正三棱柱的棱AB和AB1的中点,∴BB1∥ME,又BB1⊄平面EFM,∴BB1∥平面EFM.(2)证明:取BC的中点N,连结AN由正三棱柱得:AN⊥BC,又BF ∶FC =1∶3,∴F 是BN 的中点,故MF ∥AN , ∴MF ⊥BC ,而BC ⊥BB 1,BB 1∥ME :∴ME ⊥BC ,由于MF ∩ME =M ,∴BC ⊥平面EFM , 又EFEFM ,∴BC ⊥EF .(3)解:取B 1C 1的中点O ,连结A 1O 知,A 1O ⊥面BCC 1B 1,由点O 作B 1D 的垂线OQ ,垂足为Q ,连结A 1Q ,由三垂线定理,A 1Q ⊥B 1D ,故∠A 1QD 为二面角A 1—B 1D —C 的平面角,易得∠A 1QO =arctan15.8. (1)证明:连结A 1C 1、AC ,AC 和BD 交于点O ,连结C 1O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BC =CD又∵∠BCC 1=∠DCC 1,C 1C 是公共边,∴△C 1BC ≌△C 1DC ,∴C 1B =C 1D ∵DO =OB ,∴C 1O ⊥BD ,但AC ⊥BD ,AC ∩C 1O =O ∴BD ⊥平面AC 1,又C 1C ⊂平面AC 1,∴C 1C ⊥BD . (2)解:由(1)知AC ⊥BD ,C 1O ⊥BD , ∴∠C 1OC 是二面角α—BD —β的平面角. 在△C 1BC 中,BC =2,C 1C =23,∠BCC 1=60°,∴C 1B 2=22+(23)2-2×2×23×cos60°=413.∵∠OCB =30°,∴OB =21,BC =1,C 1O =23,即C 1O =C 1C .作C 1H ⊥OC ,垂足为H ,则H 是OC 中点且OH =23,∴cos C 1OC =33(3)解:由(1)知BD ⊥平面AC 1,∵A 1O ⊂平面AC 1,∴BD ⊥A 1C ,当1CC CD =1时,平行六面体的六个面是全等的菱形,同理可证BC 1⊥A 1C ,又∵BD ∩BC 1=B ,∴A 1C ⊥平面C 1BD .课前后备注:。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衡水 · 名师新作
高考总复习 · 数学(理)
衡水 · 名师新作
高考总复习 · 数学(理)
最新考纲
高考热点
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 质定理. 2.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的概念. 3.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 质定理. 1.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线面、面面位置关 系的判定和性质. 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多面体中的线 面垂直或面面垂直.
故直线AE与D1F所成的角为90°.
衡水 · 名师新作
高考总复习 · 数学(理)
(3)证明:由(1)(2)得:D1F⊥AD,D1F⊥AE,AD∩AE= A,
∴D1F⊥平面AED,
∴平面A1D1F⊥平面AED,即平面AED⊥平面A1D1F.
衡水 · 名师新作
高考总复习 · 数学(理)
题型三 思维提示
衡水 · 名师新作
高考总复习 · 数学(理)
2.在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有一些非常重
要的限制条件,如“两条相交直线”“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 平面的一条垂线”等,这即为证明指明了方向,同时又有很 强的制约性,所以使用这些理时,一定要注意体现逻辑推理 的规范性.
3.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所论述的是三个垂直关系:
又AC⊂平面PAC,∴AB⊥AC, 即△ABC是直角三角形.
衡水 · 名师新作
高考总复习 · 数学(理)
[规律总结]
已知两个平面垂直时,过其中一个平面
内的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此直
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于是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由此
得到结论: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它们的 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第(2)问的关键是灵活利用(1)问的结论.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第七章 立体几何
P/6
基础经典全面扫描
3·2·1规范特训
5.已知 α,β 表示平面,m,n 表示直线,m⊥β,α⊥β,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n⊂α,n⊥β;②∀n⊂β,m⊥n;③∀n⊂α,m∥n;④∃n⊂α,m⊥n. 则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为__②__④____. 解析:由于 m⊥β,α⊥β,所以 m⊂α 或 m∥α.∀n⊂α,n⊥β 或 n,β 斜交或 n∥β,①不 正确;∀n⊂β,m⊥n,②正确;∀n⊂α,m∥n 或 m,n 相交或互为异面直线,③不正确; ④正确.
A. 平面 ABC⊥平面 ABD B. 平面 ABD⊥平面 BDC C. 平面 ABC⊥平面 BDE,且平面 ADC⊥平面 BDE D. 平面 ABC⊥平面 ADC,且平面 ADC⊥平面 BDE
第七章 立体几何
P/4
解析:因为 AB=CB,且 E 是 AC 的中点, 所以 BE⊥AC,同理有 DE⊥AC, 而 BE∩DE=E, 所以 AC⊥平面 BDE. 因为 AC 在平面 ABC 内, 所以平面 ABC⊥平面 BDE. 又由于 AC 在平面 ADC 内, 所以平面 ADC⊥平面 BDE.故选 C.
因为 m⊥α,α⊥β,所以 m∥β 或 m⊂β.
又 l⊂β,所以 m∥l 或 m,l 相交或 m,l 互为异面直线,②不正确.
因为 m⊥α,m∥l,所以 l⊥α.
又 l⊂β,所以 α⊥β,故③不正确,④正确.故选 B.
第七章 立体几何
P/3
基础经典全面扫描
3·2·1规范特训
3. 如图所示,在立体图形 D-ABC 中,若 AB=CB,AD=CD,E 是 AC 的中点,则下 列结论正确的是( )
基础经典全面扫描
3·2·1规范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知识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自然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2)图形语言:如图1所示.(3)符号语言:a⊂α,b⊂α,a∩b=P,l⊥a,l⊥b⇒l⊥α.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自然语言: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图形语言:如图2所示.符号语言:a⊥α,b⊥α⇒a∥b.易误提醒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是过斜足和垂足的一条直线,而不是线段.必记结论(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常常逆用,即a⊥α,b⊂α⇒a⊥b.(2)若平行直线中一条垂直于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自测练习]1.设a,b是平面α内两条不同的直线,l是平面α外的一条直线,则“l⊥a,且l⊥b”是“l⊥α”的()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充分性不成立,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必要性成立,故选C.答案:C2.已知直线a,b和平面α,且a⊥b,a⊥α,则b与α的位置关系为()A.b⊂αB.b∥αC.b⊂α或b∥αD.b与α相交解析:由a⊥b,a⊥α知b⊂α或b∥α,但直线b不与α相交.答案:C知识点二平面与平面垂直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与β垂直,记作α⊥β.(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自然语言: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图形语言:如图1所示.符号语言:AB⊥β,AB⊂α⇒α⊥β.图1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自然语言: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图形语言:如图2所示.图2符号语言:α⊥β,α∩β=CD,AB⊂α,AB⊥CD⇒AB⊥β.易误提醒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两个条件:l⊂α,l⊥β,缺一不可.必记结论(1)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是两个平面相交的特殊情况,正方体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面都是互相垂直的;(2)由定理可知,要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线,可转化为从现有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即证明线面垂直;(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提供了找出垂直于一个平面的另一个平面的依据.[自测练习]3.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m⊂β,α⊥β,则m⊥αB.若α∩γ=m,β∩γ=n,m∥n,则α∥βC.若m⊥β,m∥α,则α⊥βD.若α⊥γ,α⊥β,则β⊥γ解析:利用相关定理逐个判断.A中m与α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故错误;B中α,β可能平行或相交,故错误;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C正确;D中β,γ平行或相交,故错误,选C.答案:C4.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 A⊥底面ABCD,则这个四棱锥的五个面中两两垂直的共有________对.解析:因为AD⊥AB,AD⊥P A且P A∩AB=A,可得AD⊥平面P AB.同理可得BC⊥平面P AB、AB⊥平面P AD、CD⊥平面P AD,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P AD⊥平面P AB,平面PBC⊥平面P AB,平面PCD⊥平面P AD,平面P AB⊥平面ABCD,平面P AD⊥平面ABCD,共有5对.答案:5考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在空间中,l,m,n,a,b表示直线,α表示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l∥α,m⊥l,则m⊥αB.若l⊥m,m⊥n,则m∥nC.若a⊥α,a⊥b,则b∥αD.若l⊥α,l∥a,则a⊥α解析:易知选项A不正确;选项B,从m⊥n就可以看出结论是错误的;选项C中,若b⊂α,则C不正确;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D2.(2016·丽水一模)在四面体ABCD中,下列条件不能得出AB⊥CD的是()A.AB⊥BC且AB⊥BDB .AD ⊥BC 且AC ⊥BD C .AC =AD 且BC =BD D .AC ⊥BC 且AD ⊥BD解析:A.∵AB ⊥BD ,AB ⊥BC ,BD ∩BC =B ,∴AB ⊥平面BCD ,∵CD ⊂平面BCD ,∴AB ⊥CD .B.设A 在平面BCD 内的射影为O ,则AO ⊥平面BCD ,∵AD ⊥BC ,AC ⊥BD ,∴O 为△BCD 的垂心,连接BO ,则BO ⊥CD ,又AO ⊥CD ,AO ∩BO =O ,∴CD ⊥平面ABO ,∵AB ⊂平面ABO ,∴AB ⊥CD .C.取CD 中点G ,连接BG ,AG .∵AC =AD 且BC =BD ,∴CD ⊥BG ,CD ⊥AG , ∵BG ∩AG =G ,∴CD ⊥平面ABG ,∵AB ⊂平面ABG ,∴AB ⊥CD ,故选D. 答案:D3.(2015·高考重庆卷)如图,三棱锥P -ABC 中,平面P AC ⊥平面ABC ,∠ABC =π2,点D ,E 在线段AC 上,且AD =DE =EC =2,PD =PC =4,点F 在线段AB 上,且EF ∥BC .(1)证明:AB ⊥平面PFE ;(2)若四棱锥P -DFBC 的体积为7,求线段BC 的长.解:(1)证明:由DE =EC ,PD =PC 知,E 为等腰△PDC 中DC 边的中点,故PE ⊥AC . 又平面P AC ⊥平面ABC ,平面P AC ∩平面ABC =AC ,PE ⊂平面P AC ,所以PE ⊥平面ABC ,从而PE ⊥AB .因∠ABC =π2,EF ∥BC ,故AB ⊥EF .从而AB 与平面PFE 内两条相交直线PE ,EF 都垂直,所以AB ⊥平面PFE . (2)设BC =x ,则在Rt △ABC 中, AB =AC 2-BC 2=36-x 2, 从而S △ABC =12AB ·BC =12x 36-x 2.由EF ∥BC 知,AF AB =AE AC =23,得△AFE ∽△ABC ,故S △AFE S △ABC=⎝⎛⎭⎫232=49,即S △AFE =49S △ABC .由AD =12AE ,得S △AFD =12S △AFE =12·49S △ABC =29S △ABC =19x 36-x 2,从而四边形DFBC 的面积为S DFBC =S △ABC -S △AFD =12x 36-x 2-19x 36-x 2=718x 36-x 2.由(1)知,PE ⊥平面ABC ,所以PE 为四棱锥P -DFBC 的高. 在Rt △PEC 中,PE =PC 2-EC 2=42-22=2 3. V P -DFBC =13·S DFBC·PE =13·718x 36-x 2·23=7, 故得x 4-36x 2+243=0,解得x 2=9或x 2=27,由于x >0,可得x =3或x =3 3. 所以,BC =3或BC =3 3.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1)利用判定定理.(2)利用平行线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 ∥b ,a ⊥α⇒b ⊥α).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a ⊥α,α∥β⇒a ⊥β). (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考点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2015·高考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G 为AC 与BD 的交点,BE ⊥平面ABCD .(1)证明:平面AEC ⊥平面BED ;(2)若∠ABC =120°,AE ⊥EC ,三棱锥E -ACD 的体积为63,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 [解] (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AC ⊥BD . 因为BE ⊥平面ABCD ,所以AC ⊥BE .故AC ⊥平面BED . 又AC ⊂平面AEC ,所以平面AEC ⊥平面BED .(2)设AB =x ,在菱形ABCD 中,由∠ABC =120°,可得AG =GC =32x ,GB =GD =x 2. 因为AE ⊥EC ,所以在Rt △AEC 中,可得EG =32x . 由BE ⊥平面ABCD ,知△EBG 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 =22x . 由已知得,三棱锥E -ACD 的体积V E -ACD =13×12AC ×GD ×BE =624x 3=63.故x=2.从而可得AE=EC=ED= 6.所以△EAC的面积为3,△EAD的面积与△ECD的面积均为 5.故三棱锥E-ACD的侧面积为3+2 5.证明面面垂直的主要方法①利用判定定理.在审题时要注意直观判断哪条直线可能是垂线,充分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②用定义证明.只需判定两平面所成二面角为直二面角.③客观题中,也可应用: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另一个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2015·佛山一中期中考试)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 A⊥底面ABC,∠BCA=90°,AP =AC,点D,E分别在棱PB,PC上,且BC∥平面ADE.(1)求证:DE⊥平面P AC;(2)当二面角A-DE-P为直二面角时,求A-BCED与P-AED的体积比.解:(1)证明:∵BC∥平面ADE,BC⊂平面PBC,平面PBC∩平面ADE=DE,∴BC ∥ED,∵P A⊥底面ABC,BC⊂底面ABC,∴P A⊥BC,又∠BCA=90°,∴AC⊥BC,∵P A与AC是平面P AC内的两条相交直线,∴BC⊥平面P AC,又BC∥ED,∴DE⊥平面P AC.(2)由(1)知,DE⊥平面P AC,∵AE⊂平面P AC,PE⊂平面P AC,∴DE⊥AE,DE⊥PE,∴∠AEP为二面角A-DE-P的平面角,∴∠AEP=90°,即AE⊥PC,∵AP =AC ,∴E 是PC 的中点, ∴ED 是△PBC 的中位线,DE ⊥AC , 又PC ∩DE =E ,∴AE ⊥平面PCD , ∴V A -BCEDV A -PDE=13S 四边形BCED ·AE 13S △PED ·AE =S 四边形BCED S △PED =3.考点三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空间线、面的平行与垂直的综合考查一直是高考必考热点,归纳起来常见的命题探究角度有:1.以多面体为载体考查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2.探索性问题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 3.折叠问题中的平行垂直问题. 探究一 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1.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P ,Q ,M ,N 分别是棱AB ,AD ,DD 1,BB 1,A 1B 1,A 1D 1的中点.求证:(1)直线BC 1∥平面EFPQ ; (2)直线AC 1⊥平面PQMN .证明:(1)连接AD 1,由ABCD -A 1B 1C 1D 1是正方体,知AD 1∥BC 1, 因为F ,P 分别是AD ,DD 1的中点,所以FP ∥AD 1. 从而BC 1∥FP .而FP ⊂平面EFPQ ,且BC 1⊄平面EFPQ , 故直线BC 1∥平面EFPQ .(2)连接AC ,BD ,则AC ⊥BD.由CC 1⊥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可得CC 1⊥BD . 又AC ∩CC 1=C ,所以BD ⊥平面ACC 1. 而AC 1⊂平面ACC 1,所以BD ⊥AC 1. 因为M ,N 分别是A 1B 1,A 1D 1的中点, 则易知MN ∥BD ,从而MN ⊥AC 1. 同理可证PN ⊥AC 1.又PN ∩MN =N , 所以直线AC 1⊥平面PQMN .探究二 探索性问题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2.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BC ,AC =BC =CC 1=2,M ,N 分别为AC ,B 1C 1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 (2)求证:MN ∥平面ABB 1A 1;(3)线段CC 1上是否存在点Q ,使A 1B ⊥平面MNQ ?说明理由. 解:(1)连接CN .因为ABC -A 1B 1C 1是直三棱柱, 所以CC 1⊥平面ABC , 所以AC ⊥CC 1. 因为AC ⊥BC , 所以AC ⊥平面BCC 1B 1.因为MC =1,CN =CC 21+C 1N 2=5,所以MN = 6.(2)证明:取AB 中点D ,连接DM ,DB 1.在△ABC 中,因为M 为AC 中点,所以DM ∥BC ,DM =12BC .在矩形B 1BCC 1中,因为N 为B 1C 1中点,所以B 1N ∥BC ,B 1N =12BC .所以DM ∥B 1N ,DM =B 1N .所以四边形MDB 1N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N ∥DB 1. 因为MN ⊄平面ABB 1A 1,DB 1⊂平面ABB 1A 1, 所以MN ∥平面ABB 1A 1.(3)线段CC 1上存在点Q ,且Q 为CC 1中点时,有A 1B ⊥平面MNQ . 证明如下:连接BC 1.在正方形BB 1C 1C 中易证QN ⊥BC 1.又A 1C 1⊥平面BB 1C 1C ,所以A 1C 1⊥QN ,从而NQ ⊥平面A 1BC 1. 所以A 1B ⊥QN .同理可得A1B⊥MQ,所以A1B⊥平面MNQ.故线段CC1上存在点Q,使得A1B⊥平面MNQ.探究三折叠问题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3.(2015·高考四川卷)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及该正方体的直观图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请将字母F,G,H标记在正方体相应的顶点处(不需说明理由);(2)判断平面BEG与平面ACH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证明:直线DF⊥平面BEG.解:(1)点F,G,H的位置如图所示.(2)平面BEG∥平面ACH,证明如下:因为ABCD-EFGH为正方体,所以BC∥FG,BC=FG,又FG∥EH,FG=EH,所以BC∥EH,BC=EH,于是四边形BCH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CH.又CH⊂平面ACH,BE⊄平面ACH,所以BE∥平面ACH.同理BG∥平面ACH.又BE∩BG=B,所以平面BEG∥平面ACH.(3)证明:连接FH.因为ABCD-EFGH为正方体,所以DH⊥平面EFGH.因为EG⊂平面EFGH,所以DH⊥EG.又EG⊥FH,DH∩FH=H,所以EG⊥平面BFHD.又DF⊂平面BFHD,所以DF⊥EG.同理DF⊥BG.又EG∩BG=G,所以DF⊥平面BEG.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问题的处理策略(1)探索性问题一般是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三等分点中某一个,也可以根据相似知识建点.(2)折叠问题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处理关键是结合图形弄清折叠前后变与不变的数量关系,尤其是隐含量的垂直关系.7.平行与垂直综合问题的答题模板【典例】(12分)(2015·高考山东卷)如图,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分别为AC,BC的中点.(1)求证:BD∥平面FGH;(2)若CF⊥BC,AB⊥BC,求证:平面BCD⊥平面EGH.[思维点拨](1)法一:证明四边形DFCG为平行四边形,结合H为BC的中点可得HM ∥BD,进而得BD∥平面FGH;法二:利用四边形HBEF为平行四边形,证明平面ABED ∥平面FGH,进而得BD∥平面FGH.(2)先证明CB⊥平面ECH,进而得平面BCD⊥平面EGH.[规范解答](1)证明:法一:连接DG,CD,设CD∩GF=M,连接MH.在三棱台DEF-ABC 中,AB=2DE,G为AC的中点,可得DF∥GC,DF=GC,所以四边形DFCG为平行四边形,(3分)则M为CD的中点,又H为BC的中点,所以HM∥BD.又HM⊂平面FGH,BD⊄平面FGH,(4分)所以BD∥平面FGH.(5分)法二:在三棱台DEF-ABC中,由BC=2EF,H为BC的中点,可得BH∥EF,BH=EF,所以四边形HBEF为平行四边形,可得BE∥HF.(2分)在△ABC中,G为AC的中点,H为BC的中点.所以GH∥AB.(3分)又GH∩HF=H,所以平面FGH∥平面ABED.(4分)因为BD⊂平面ABED,所以BD∥平面FGH.(5分)(2)连接HE,GE.因为G,H分别为AC,BC的中点,所以GH∥AB,由AB⊥BC,得GH⊥BC.(7分)又H为BC的中点,所以EF∥HC,EF=HC,因此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9分)所以CF∥HE.又CF⊥BC,所以HE⊥BC.又HE,GH⊂平面EGH,HE∩GH=H,所以BC⊥平面EGH.(11分)又BC⊂平面BCD,所以平面BCD⊥平面EGH.(12分)[模板形成]由图形特征分析平行条件↓创设线面平行的条件↓利用判定定理或面面平行证明线面平行↓分析条件中平行与垂直的关系↓选定并证明线面垂直↓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证明面面垂直A组考点能力演练1.已知直线m,l,平面α,β,且m⊥α,l⊂β,给出下列命题:①若α∥β,则m⊥l;②若α⊥β,则m∥l;③若m⊥l,则α⊥β;④若m∥l,则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A.1B.2C.3 D.4解析:①中,α∥β,且m⊥α,则m⊥β,因为l⊂β,所以m⊥l,所以①正确;②中,α⊥β,且m⊥α,则m∥β或m⊂β,又l⊂β,则m与l可能平行,可能异面,可能相交,所以②不正确;③中,m⊥l,且m⊥α,l⊂β,则α与β可能平行,可能相交,所以③不正确;④中,m∥l,且m⊥α,则l⊥α,因为l⊂β,所以α⊥β,所以④正确,故选B.答案:B2.设α,β,γ为不同的平面,m、n、l为不同的直线,则m⊥β的一个充分条件为() A.α⊥β,α∩β=l,m⊥lB.α∩γ=m,α⊥γ,β⊥γC.α⊥γ,β⊥γ,m⊥αD.n⊥α,n⊥β,m⊥α解析:对于A,α⊥β,α∩β=l,m⊥l,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知,缺少条件m⊂α,故不正确;对于B,α∩γ=m,α⊥γ,β⊥γ,而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则m与β不一定垂直,故不正确;对于C,α⊥γ,β⊥γ,m⊥α,而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则m 与β不一定垂直,故不正确;对于D,n⊥α,n⊥β,则α∥β,又m⊥α,则m⊥β,故正确,故选D.答案:D3.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平面ABC⊥平面ABDB.平面ABD⊥平面BCDC.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CD⊥平面BDED.平面ABC⊥平面ACD,且平面ACD⊥平面BDE解析:因为AB=CB,且E是AC的中点,所以BE⊥AC,同理,DE⊥AC,由于DE∩BE =E,于是AC⊥平面BDE.因为A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DE.又AC⊂平面ACD,所以平面ACD⊥平面BDE.故选C.答案:C4.如图,正方体AC1的棱长为1,过点A作平面A1BD的垂线,垂足为H,则以下命题中,错误的是()A.点H是△A1BD的垂心B.AH垂直于平面CB1D1C.AH的延长线经过点C1D.直线AH和BB1所成角为45°解析:A中,△A1BD为等边三角形,∴其四心合一,∵AB=AA1=AD,∴H到△A1BD各顶点的距离相等,∴A正确;∵CD1∥BA1,CB1∥DA1,CD1∩CB1=C,BA1∩DA1=A1,∴平面CB1D1∥平面A1BD,∴AH⊥平面CB1D1,∴B正确;连接AC1,则AC1⊥B1D1,∵B1D1∥BD,∴AC1⊥BD,同理,AC1⊥BA1,∴AC1⊥平面A1BD,∴A、H、C1三点共线,∴C正确,故选D.答案:D5.如图所示,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H必在()A.直线AB上B.直线BC上C.直线AC上D.△ABC内部解析:∵∠BAC=90°,∴AB⊥AC,又AC⊥BC1,BC1∩AB=B,∴AC⊥平面ABC1,又AC⊂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BC1.∵平面ABC1∩平面ABC=AB,∴点C1在平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两平面的交线AB上,故选A.答案:A6.四棱锥P-ABCD的顶点P在底面ABCD上的投影恰好是A,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腰长为a的等腰三角形,则在四棱锥P-ABCD的任意两个顶点的连线中,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共有________对.解析:由题意可得P A ⊥BC ,P A ⊥CD ,AB ⊥PD ,BD ⊥P A ,BD ⊥PC ,AD ⊥PB ,即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共有6对.答案:67.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 是PC 上的一动点,当点M 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 ⊥平面PCD .(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解析:连接AC ,BD ,则AC ⊥BD ,∵P A ⊥底面ABCD ,∴P A ⊥BD .又P A ∩AC =A ,∴BD ⊥平面P AC , ∴BD ⊥PC .∴当DM ⊥PC (或BM ⊥PC )时,即有PC ⊥平面MBD . 而PC ⊂平面PCD , ∴平面MBD ⊥平面PCD . 答案:DM ⊥PC (或BM ⊥PC 等)8.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B =5,BC =4,AC =3,M 是AB 边上的点,P 是平面ABC 外一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P A ⊥平面ABC ,则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 ②若PM ⊥平面ABC ,且M 是AB 边的中点,则有P A =PB =PC ; ③若PC =5,PC ⊥平面ABC ,则△PCM 面积的最小值为152;④若PC =5,P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是△ABC 内切圆的圆心,则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23.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解:由题意知AC ⊥BC ,对于①,若P A ⊥平面ABC ,则P A ⊥BC ,又P A ∩AC =A ,∴BC ⊥平面P AC ,∴BC ⊥PC ,因此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①正确;对于②,由已知得M 为△ABC 的外心,所以MA =MB =MC .∵PM ⊥平面ABC ,则PM ⊥MA ,PM ⊥MB ,PM ⊥MC ,由三角形全等可知P A =PB =PC ,故②正确;对于③,要使△PCM 的面积最小,只需CM 最短,在Rt △ABC 中,(CM )min =125,∴(S △PCM )min =12×125×5=6,故③错误;对于④,设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O ,且O 为△ABC 的内心,由平面几何知识得△ABC 的内切圆半径r =1,且OC =2,在Rt △POC 中,PO =PC 2-OC 2=23,∴点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23,故④正确.答案:①②④9.(2016·扬州中学模拟)如图1,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 中,∠DAB =60°,点E ,F 分别是边CD ,CB 的中点,AC ∩EF =O .沿EF 将△CEF 翻折到△PEF ,连接P A ,PB ,PD ,得到如图2的五棱锥P -ABFED ,且PB =10.(1)求证:BD ⊥平面POA ; (2)求四棱锥P -BFED 的体积.解:(1)证明:∵点E ,F 分别是边CD ,CB 的中点, ∴BD ∥EF .∵ABCD 是菱形,∴BD ⊥AC , ∴EF ⊥AC ,∴翻折后EF ⊥AO ,EF ⊥PO ,∵AO ⊂平面POA ,PO ⊂平面POA ,AO ∩PO =O , ∴EF ⊥平面POA , ∴BD ⊥平面POA .(2)设AO ∩BD =H ,连接BO ,∵ABCD 是菱形,∴AB =AD ,∵∠DAB =60°, ∴△ABD 为等边三角形,∴BD =4,BH =2,HA =23,HO =PO =3, 在Rt △BHO 中,BO =BH 2+HO 2=7, 在△PBO 中,BO 2+PO 2=10=PB 2, ∴PO ⊥BO ,∵PO ⊥EF ,EF ∩BO =O ,EF ⊂平面BFED ,BO ⊂平面BFED , ∴PO ⊥平面BFED ,又梯形BFED 的面积为S =12(EF +BD )·HO =33,∴四棱锥P -BFED 的体积V =13S ·PO =13×33×3=3.10.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CD,∠ABC=45°,DC=1,AB=2,P A⊥平面ABCD,P A=1.(1)求证:AB∥平面PCD;(2)求证:BC⊥平面P AC;(3)若M是PC的中点,求三棱锥M-ACD的体积.解:(1)证明:∵AB∥CD,CD⊂平面PDC,AB⊄平面PDC,∴AB∥平面PDC.(2)证明:在直角梯形ABCD中,过点C作CE⊥AB于点E,则四边形ADCE为矩形,∴AE=DC=1,又AB=2,∴BE=1,在Rt△BEC中,∠EBC=45°,∴CE=BE=1,CB=2,在Rt△ACE中,AC=AE2+CE2=2,∴AC2+BC2=AB2,∴BC⊥AC.又P A⊥平面ABCD,BC⊂平面ABCD,∴BC⊥P A,而P A∩AC=A,∴BC⊥平面P AC.(3)∵M是PC的中点,∴M到平面ADC的距离是P到平面ADC的距离的一半.∴V M-ACD=13S△ACD×⎝⎛⎭⎫12P A=13×⎝⎛⎭⎫12×1×1×12=112.B组高考题型专练1.(2015·高考安徽卷)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则α与β平行B.若m,n平行于同一平面,则m与n平行C.若α,β不平行...,则在α内不存在...与β平行的直线D.若m,n不平行...,则m与n不可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解析:A中,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故A错误;B中,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故B错误;C中,若两个平面相交,则一个平面内与交线平行的直线一定和另一个平面平行,故C错误;D中,若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所以若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它们不可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故D 正确.答案:D2.(2014·高考广东卷)如图(1),四边形ABCD 为矩形,PD ⊥平面ABCD ,AB =1,BC =PC =2.按图(2)折叠:折痕EF ∥DC ,其中点E ,F 分别在线段PD ,PC 上,沿EF 折叠后点P 叠在线段AD 上的点记为M ,并且MF ⊥CF .(1)证明:CF ⊥平面MDF ; (2)求三棱锥M -CDE 的体积.解:(1)证明:PD ⊥平面ABCD ,PD ⊂平面PCD ,∴平面PCD ⊥平面ABCD , 平面PCD ∩平面ABCD =CD ,MD ⊂平面ABCD ,MD ⊥CD , ∴MD ⊥平面PCD ,CF ⊂平面PCD ,∴CF ⊥MD ,又CF ⊥MF ,MD ,MF ⊂平面MDF ,MD ∩MF =M ,∴CF ⊥平面MDF .(2)∵CF ⊥平面MDF ,∴CF ⊥DF ,又易知∠PCD =60°,∴∠CDF =30°,从而CF =12CD=12, ∵EF ∥DC ,∴DE DP =CF CP ,即DE 3=122,∴DE =34,∴PE =334,S △CDE =12CD ·DE =38,MD =ME 2-DE 2=PE 2-DE 2=⎝⎛⎭⎫3342-⎝⎛⎭⎫342=62,∴V M -CDE =13S △CDE ·MD =13·38·62=216. 3.(2015·高考陕西卷)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AD =π2,AB =BC=12AD =a ,E 是AD 的中点,O是AC 与BE 的交点.将△ABE 沿BE 折起到图2中△A 1BE 的位置,得到四棱锥A 1-BCDE .(1)证明:CD ⊥平面A 1OC ;(2)当平面A 1BE ⊥平面BCDE 时,四棱锥A 1-BCDE 的体积为362,求a 的值. 解:(1)证明:在图1中,因为AB =BC =12AD =a ,E 是AD 的中点,∠BAD =π2,所以BE ⊥AC .即在图2中,BE⊥A 1O ,BE ⊥OC ,从而BE ⊥平面A 1OC ,又CD ∥BE ,所以CD ⊥平面A 1OC . (2)由已知,平面A 1BE ⊥平面BCDE , 且平面A 1BE ∩平面BCDE =BE ,又由(1)可得A 1O ⊥BE ,所以A 1O ⊥平面BCDE , 即A 1O 是四棱锥A 1-BCDE 的高. 由图1知,A 1O =22AB =22a ,平行四边形BCDE 的面积S =BC ·AB =a 2. 从而四棱锥A 1-BCDE 的体积为V =13×S ×A 1O =13×a 2×22a =26a 3,由26a 3=362,得a =6.4.(2015·高考广东卷)如图,三角形PDC 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PD =PC =4,AB =6,BC =3.(1)证明:BC ∥平面PDA ; (2)证明:BC ⊥PD ;(3)求点C 到平面PDA 的距离.解:(1)证明:∵长方形ABCD 中,BC ∥AD , 又BC ⊄平面PDA ,AD ⊂平面PDA , ∴BC ∥平面PDA .(2)证明:取CD 的中点H ,连接PH , ∵PD =PC ,∴PH ⊥CD .又∵平面PDC ⊥平面ABCD ,平面PDC ∩平面ABCD =CD ,∴PH ⊥平面ABCD . 又∵BC ⊂平面ABCD ,∴PH ⊥BC . 又∵长方形ABCD 中,BC ⊥CD , PH ∩CD =H ,∴BC ⊥平面PDC . 又∵PD ⊂平面PDC ,∴BC ⊥PD . (3)连接AC .由(2)知PH 为三棱锥P -ADC 的高.∵PH =PD 2-⎝⎛⎭⎫12CD 2=42-32=7,S △ADC =12·AD ·CD =12×3×6=9,∴V P -ADC =13·S △ADC ·PH =13×9×7=37. 由(2)知BC ⊥PD , 又∵AD ∥BC , ∴AD ⊥PD ,∴S △PDA =12·PD ·AD =12×4×3=6.设点C 到平面PDA 的距离为h . ∵V C -PDA =V P -ADC , ∴13·S △PDA ·h =37, ∴h =3713·S △PDA =3713×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