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_百度文库.

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_百度文库.

1 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一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初期,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在世界各地搜集和整理语言标本,通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比较、分类、归纳、总结,发现了语言的不断演变发展的客观历史。

语言学家在把各个时期的语言、语法、词汇对应关系加以对比研究后,证实了印欧诸语言的有机联系,并且开始研究本族语及其亲属语言的联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固定不变的框架,建立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过分偏重于语言的纵向历史研究,面忽视了横向的系统研究。

到了20世纪初,现代语言学进入了第二个时期,产生了结构主义语言学。

(二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每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语言中的个别单位都是在跟其他单位的区别和对立中存在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出的新的概念、原则和理论为现代语言学研究打下了科学的基础。

索绪尔认为语言行为有两部分不同的性质,一部分具有社会性,是主要的具有共性的本质,称为“语言”(langue,另一部分具有个别性,是次要的,因人而异,称为“言语”(parole 。

这两个部分是互相联系的,但是它们有本质上的差别,应该分别对待。

语言和言语是互相依存的。

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按照索绪尔的学说,语言的特点在于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有一定的结构规划,从而组成了语言的符号系统。

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

索绪尔还指出了语言的横线组合关系和竖线聚合关系的特点。

2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

他提出了语言的科学描写的标准,制定了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他认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两部分构成的整体,描写语言结构应该从音位学开始。

结构主义采用了系统论的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学科,通过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语言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在语言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语言的起源和形成阶段。

语言作为人类最早的沟通工具,起源于原始社会。

在这个阶段,人类通过模仿自然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模仿鸟叫、动物的叫声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用声音来表示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形成了最早的文字和语法规则。

第二个阶段是语言的演变和发展阶段。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语言也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并开始对语言进行规范和标准化。

不同地区的语言开始形成差异,并逐渐演变成不同的方言和语系。

同时,语言的书写系统也逐渐发展完善,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发展到了今天的字母文字。

第三个阶段是语言的研究和分析阶段。

随着语言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人们开始对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家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和对语言现象的观察,揭示了语言的规律和结构,并发展了许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还对语言的教学和翻译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四个阶段是语言的应用和发展阶段。

在当今社会,语言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的语言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频繁。

人们开始意识到多语种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学习和应用不同的语言。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语言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总之,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起源和形成、演变和发展、研究和分析以及应用和发展四个主要阶段。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应用和发展语言。

语言的发展也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它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纵观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用“五段两线三解放”来概括。

一、“五段”:语文学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形式语言学阶段、交叉语言学阶段。

1、语文学阶段——语文学阶段又称传统语言学阶段,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的具有附属地位的语言学。

语文学的三个源头为印度、希腊与罗马、中国。

2、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在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初期,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在世界各地搜集和整理语言标本,通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比较、分类、归纳、总结,发现了语言的不断演变发展的客观历史。

语言学家在把各个时期的语言、语法、词汇对应关系加以对比研究后,证实了印欧诸语言的有机联系,并且开始研究本族语及其亲属语言的联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固定不变的框架,建立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过分偏重于语言的纵向历史研究,面忽视了横向的系统研究。

3、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每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语言中的个别单位都是在跟其他单位的区别和对立中存在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出的新的概念、原则和理论为现代语言学研究打下了科学的基础。

结构主义采用了系统论的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这些原则非常适用于语言这个系统。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认识语言的系统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把语言看作复杂的信息系统,不仅用实验技术和归纳方法,而且采用建立数学符号模型和形式演绎的方法。

实验语言学将语言结构划分出词句层次、音节层次和音素层次等等。

4、形式语言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转换生成语法的崛起,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语言学的一统天下。

转换生成语言学是注重语言形式和内容或者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相互联系和转换的语言学。

是在美国形成的语言学流派。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结构、演变和应用的学科,它悠久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语言的丰富多样。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起源、语言分类、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方面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思考和探索语言的本质。

古代语言学家主要关注文字和语法的研究,他们根据语言的音素、音节和音韵等特征对语言进行分类和描述。

例如,古代中国的《说文解字》和古印度的梵语文献对语言的音韵和文字起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学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涉及到更多的领域。

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的语音、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语音学研究语言的发音和音系,它涉及到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过程。

语音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音素和音节的差异。

随后,语法学成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

语法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它包括词法、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的研究。

词法研究词汇的形态和构词规则,句法研究句子的结构和语序规则,语篇研究语言的连贯性和语用信息。

语法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组成和运用规律。

除了语音学和语法学,语义学也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

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语义关系,它涉及到词义、句义和篇章意义等方面的研究。

语义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它关注语言的交际目的、语用规则和语境等因素。

语用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交际效果。

总结起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从古代的文字研究到现代的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使用语言,还推动了语言技术和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语言学将继续发展,为人类语言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方法。

语言学概论(王红旗)

语言学概论(王红旗)

绪论一、什么而是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是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

基本任务:从人们听到的看到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

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语言与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也是语言学的任务。

二、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印度:在公元前4丗纪,波你尼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编成《波你尼语法》(对梵语的语音和词的结构的分析相当完善)目的:为了准确无误地保存婆罗门教的典籍《吠陀》,研究梵语的发音和语法。

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哲学家争论名称与事物的关系,有两种观点:1、“按本质”;2、“按约定”自柏拉图,对古希腊的词和句子进行语法分析。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里亚出现“语文学派”(注释、考证、校勘荷马史诗)目的:保存荷马史诗等典籍大约公元前1世纪,特拉斯编《语法术》,形成比较系统的古希腊语法。

中国:公元前四五世纪,对文献字形、字义的解释;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语言与社会”、“名称与事物”关系的见解荀子关于事物与名称之间的“约定俗成”的观点战国末年,《尔雅》【训释词义】的编纂目的:便于交流和阅读古书东汉末年,许慎著《说文解字》目的: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古代典籍曹魏,在梵文的启发下,出现了给汉字注音、分析字音的韵书。

“小学”: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中国古人研究语言文字的三门学问)“语文学”:古人为了哲学的讨论,或者学习、保存、整理古代宗教、文学、历史方面的经典而研究的学问。

其研究对象是书面语和文字。

意义:语文学关于发音。

语法、词义的知识为语言学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语言学的基本内容。

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欧洲人受梵语的启发以及浪漫主义思潮的的影响,追寻语言的源头和历史。

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差异,拟构他们的原始语,整理语言的演变规律。

意义:发明了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0世纪初,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形体和实体,主张以研究语言的共时态为主,研究语言内部的关系为主。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阶段。

以下是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古代语言学古代语言学主要集中在希腊和罗马时期。

希腊语言学家,如赫拉克利特斯和克拉提斯塔斯,对词汇、语法和语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罗马帝国崛起后,罗马语言学家,如维吉尔和奥维德,进一步对语言进行研究,也解决了语言的起源和演变问题。

第二阶段:中世纪语言学中世纪语言学的重点是拉丁语,这是当时教育、科学和宗教界的语言。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拉丁语在整个欧洲得到广泛使用,因此,人们对拉丁语的研究增加了。

著名的中世纪语言学家,如致名的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对语法和逻辑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三阶段:文艺复兴语言学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代经典文献的研究和翻译大大增加,希腊和拉丁古典文化被重新发现和赞美。

这些研究促使语言学家对语音、词汇、雅典街道和语法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值得一提的语言学家包括德国维特玛克、意大利卡斯蒂利奥内和法国布鲁齐。

第四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一种流行理论,主要由瑞士学者弗迪南·德·索维所提出。

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语言分析方法,强调语言中的结构和关系。

这种方法基于语言符号和规则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普适的语言原则。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整个语言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受到了批评。

第五阶段:现代语言学现代语言学从20世纪末开始,并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语言学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包括社会语言学、生成语法、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

现代语言学的重点是理解和解释所有语言现象,包括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总结起来,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五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贡献,为我们对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语言学也将不断发展和演变,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语言提供更多可能性。

从引介到创新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四十年

从引介到创新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四十年

从引介到创新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四十年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中国应用语言学在过去四十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从引介到创新的过程。

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本文揭示了中国应用语言学在理论探索、实践应用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和进步。

本文也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应用语言学四十年发展历程的梳理,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中国应用语言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语言生活。

二、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引介阶段(1980-1990年)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应用语言学开始进入引介阶段。

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对西方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引进和介绍,以及对传统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反思和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大门逐渐向世界敞开,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开始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

语言学界开始关注并引进西方的应用语言学理论,如语言教学、语言规划、语言政策、语言与社会文化关系等领域的研究。

这些理论的引入,为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引介阶段,国内学者不仅翻译了大量国外的应用语言学著作,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同行进行对话与合作。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应用语言学逐渐与世界接轨,并在中国语境下开始进行本土化的探索和实践。

引介阶段还伴随着对传统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反思和改革。

学者们开始认识到,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方法过于注重语言的内部结构和规律,而忽视了语言在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因此,他们开始尝试将语言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探索更加实用的语言学研究方法。

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引介阶段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应用语言学不仅成功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理论和方法,还开始了本土化的探索和实践。

这些努力为中国应用语言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阶段(1991-2000年)在1991年至2000年的十年间,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常常被划分为不同的流派。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语言学流派及其发展:
1.结构语言学:结构语言学是在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主要
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布鲁姆菲尔德、哈里斯和卡内基学派。

他们主张所有语言都有一个结构性组成,并且可以通过分析语言的组成部分来理解这种结构。

2.生成语法学:生成语法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发展
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的生成过程和语法规则的内在结构。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乔姆斯基、查姆斯基和洛卡斯。

他们主张语言是由内在的语法规则生成的,并且这些规则可以解释语言的所有特征。

3.功能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功能和使用。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哈林顿、哈斯和哈利德。

他们主张语言是一种用于交流的工具,其使用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4.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关注语言和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

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包括莱克夫、福瑞和克罗格。

他们主张语言是认知和心理过程的一部分,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认知机制来建立的。

这些语言学流派各有特点,但它们都试图解释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现象的特征。

在未来,随着新的研究和技术的出现,语言学也将继续发展和演变。

语言研究简史

语言研究简史

语言研究简史一、国外的语言研究(一)古印度语言学为了《吠陀》的传播和阅读,古印度学者对古代梵文开展了研究,进行了最早的语法分析、词源解释和词典编纂等工作。

公元前世纪,著名语言学家巴尼尼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语法学著作《梵语语法》。

《梵语语法》是一部诗歌体的著作,共有条简练的语法规划。

这部书对梵语的词汇分析得相当准确、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

古印度人的语言研究对世界语言研究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

(二)古希腊语言学古希腊人最初是从哲学的角度去认识语言问题的,他们曾经就事物与名称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激烈的争论。

这一争论在学术史上有着重大贡献。

古希腊语言学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语法范畴的确立和词类的划分。

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把语法和逻辑结合在一起研究,对语法范畴的划分和归类做出了很大成绩。

到了公元前世纪左右,古希腊的语言研究由哲学的论争转向语言学的立场,开始注重语言自身的现象和规则。

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写成了希腊语的第一部语法专著《语法术》。

公元世纪,另一位语言学家狄斯考鲁写出了又一部希腊语语法著作《论句法》。

古希腊的语法研究,奠定了西方传统语法的基础。

(三)古罗马的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朦胧的语言规范观念。

公元世纪,古罗马学者昆提利安对语言运用提出过一些看法。

他认为语言的正确运用应根据三方面的原则:逻辑规则、权威人士的认可和经典文献的证据。

这实际上是一种朦胧的语言规范观念,其中不乏合理因素。

直至今天,语言学家在制订规范标准时,首先还是要考虑到这些原则的。

、对希腊语法体系的继承和传播。

古罗马人主要是借用希腊语法体系来描写拉丁语法,在语法理论方面没有什么贡献。

编写出一些系统而实用的语法教材,通过教案传播了在希腊语法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语法体系。

在后来漫长的年代中,其他语言的语法描写,也都采用了这个体系。

18世纪末,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采用的也是拉丁语法的体系。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 标签:语言学, 发展史阶段 ] .才小貓、 2009-07-29 15:47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阶段各是什么?满意答案好评率:85%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早期的希腊学者对语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词源学、语音学和语法学三个方面。

其中语法学所取得的成绩最为突出,对传统语言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语言学发展历程

语言学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1 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2 结构主义语言学 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3 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及在语言描写中摒除语义或功能因素等;但在语言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等问题上,乔姆斯基所持的观点与结构主义却大相径庭. 从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来看,乔姆斯基区别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他不赞同结构主义学派将语言研究对象仅限于分析和描写实际话语(即语言行为)的作法.因为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语总是有限的,而人们能说出的话却是无限的;只研究那些实际出现了的有限的话语是很难解释语言的本质的.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能力,即人们说话时的心理过程. 从语言学研究的目的来看,结构主义学派将语言结构的描写和分类作为语言学的最终目的.而乔姆斯基认为,描写和分类仅仅是语言研究的一部分;语言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种种假说,对人类认知结构中特有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假说,普遍语法假说等都是为试图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而提出来的. 以乔姆斯基为中心,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基地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自从1957年创立以来,经历了经典理论,标准理论,扩充标准理论,修正的扩充的标准理论和管束理论等几个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虽遭受过不同学派的批评,学派内部也屡起争端,先后产生了许多分支流派,如支配与约束理论派,普遍短语结构语法派,词汇——功能语法派等,但至今转换生成语法仍是当代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4 功能主义语言学语言本身存在着形式与功能两个不同的方面.转换生成语法侧重的是对语言的结构(即形式)作出公式化,数学化,形式逻辑化的描写.从60年代末开始,语言研究的重点逐渐由语言形式转向了语言功能,从而拓宽了语言研究的视野. 语言研究中的功能主义方法最早可见于30年代的布拉格学派关于语言内部功能的研究之中,而功能主义语言学作为一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学术思潮,是在70年代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韩礼德(M.A.K Halliday),法国的马丁内(A.Martinet)等人. 功能主义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基本功能是交际和交流思想.因此,语言研究不但要注重语言的结构意义,而且更要注重词句的社会和文化的情景意义,即语言各单位在完成交际中所体现的功能.功能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即描述语言被用来施行哪些社会功能,以及如何被用来施行这些功能的;二是研究语言的本质,即揭示语言的功能是如何决定语言的形式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的两种不同的路子.二者处于互补的关系,对促进现代语言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近二三十年来现代语言学发展了许多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如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篇章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都是由于在不同程度上受了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影响的结果.。

语言学发展历程

语言学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主要发展历程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1 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2 结构主义语言学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3 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及在语言描写中摒除语义或功能因素等;但在语言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等问题上,乔姆斯基所持的观点与结构主义却大相径庭. 从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来看,乔姆斯基区别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他不赞同结构主义学派将语言研究对象仅限于分析和描写实际话语(即语言行为)的作法.因为人们实际说出来的话语总是有限的,而人们能说出的话却是无限的;只研究那些实际出现了的有限的话语是很难解释语言的本质的.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能力,即人们说话时的心理过程. 从语言学研究的目的来看,结构主义学派将语言结构的描写和分类作为语言学的最终目的.而乔姆斯基认为,描写和分类仅仅是语言研究的一部分;语言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种种假说,对人类认知结构中特有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假说,普遍语法假说等都是为试图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而提出来的. 以乔姆斯基为中心,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基地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自从1957年创立以来,经历了经典理论,标准理论,扩充标准理论,修正的扩充的标准理论和管束理论等几个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虽遭受过不同学派的批评,学派内部也屡起争端,先后产生了许多分支流派,如支配与约束理论派,普遍短语结构语法派,词汇——功能语法派等,但至今转换生成语法仍是当代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4 功能主义语言学语言本身存在着形式与功能两个不同的方面.转换生成语法侧重的是对语言的结构(即形式)作出公式化,数学化,形式逻辑化的描写.从60年代末开始,语言研究的重点逐渐由语言形式转向了语言功能,从而拓宽了语言研究的视野. 语言研究中的功能主义方法最早可见于30年代的布拉格学派关于语言内部功能的研究之中,而功能主义语言学作为一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学术思潮,是在70年代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韩礼德(M.A.K Halliday),法国的马丁内(A.Martinet)等人. 功能主义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基本功能是交际和交流思想.因此,语言研究不但要注重语言的结构意义,而且更要注重词句的社会和文化的情景意义,即语言各单位在完成交际中所体现的功能.功能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即描述语言被用来施行哪些社会功能,以及如何被用来施行这些功能的;二是研究语言的本质,即揭示语言的功能是如何决定语言的形式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的两种不同的路子.二者处于互补的关系,对促进现代语言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近二三十年来现代语言学发展了许多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如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篇章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都是由于在不同程度上受了转换生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影响的结果.。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引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语言发展的五个阶段,包括原始语言阶段、古代语言阶段、中世纪语言阶段、近代语言阶段和现代语言阶段。

一、原始语言阶段原始语言阶段是人类语言的起源阶段,约在公元前50,000年至10,000年之间。

这个阶段的语言没有书面形式,主要通过口头传播。

人们使用简单的声音和手势进行交流,表达基本的需求和感受。

原始语言是非常原始和简单的,通常只有很少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二、古代语言阶段古代语言阶段发生在原始语言阶段之后,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500年之间。

这个阶段的语言开始有了书面形式,并且有了更为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古代语言通常用于宗教、文学和法律等领域的书面文献中。

著名的古代语言包括古埃及语、巴比伦尼亚语、古希腊语和古罗马语等。

三、中世纪语言阶段中世纪语言阶段发生在古代语言阶段之后,大约在公元500年至1500年之间。

这个阶段的语言受到了拉丁语和宗教的影响,发展出了一系列的方言和官方语言。

中世纪语言在文学、法律和政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尼伯龙根之歌》等。

四、近代语言阶段近代语言阶段发生在中世纪语言阶段之后,大约在16世纪至18世纪之间。

这个阶段的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科学、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近代语言的特点是词汇丰富、语法规范和表达准确。

在这个阶段,许多重要的语言学家和文学家产生,如莎士比亚和牛顿等。

五、现代语言阶段现代语言阶段是语言学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从18世纪至今。

这个阶段的语言发展迅速,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现代语言不仅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还包括了电子媒体和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语言形式。

现代语言的特点是多样化、灵活性强和变化快速。

结论:语言学发展的五个阶段包括原始语言阶段、古代语言阶段、中世纪语言阶段、近代语言阶段和现代语言阶段。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

论述语言学发展的历程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研究语言的结构、使用和演化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学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起源、主要发展阶段以及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论述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

人类最早的语言是口头语言,用于交流和表达。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并开始对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

最早的语言学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等古代文明,他们对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和语法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在19世纪,语言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发展,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学者们开始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来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和亲缘关系。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德国学者弗里德里希·马克斯·穆勒和法国学者弗朗茨·鲍亨斯基等。

20世纪初,语言学进入了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到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等方面。

同时,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也不断涌现,如结构主义、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使其成为一门更加系统和科学的学科。

当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言学的跨学科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语言学不仅与语言学科相关,还与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相结合,形成了诸如认知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新的分支。

其次,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不断更新和完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学家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语料库分析等方法来研究语言,这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再次,语言学研究越来越关注语言使用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承载着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古代语言学、文献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

这四个阶段的发展,标志着语言学从对语言的简单描述到对语言本质和规律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语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古代语言学古代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主要是对语言的形态、语法和词汇等方面的描述和整理。

古代语言学家主要研究的是古代语言,如古希腊语、拉丁语等。

他们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整理,创造了一些语言学概念和术语,如音素、语素、语法等,这些概念和术语至今仍在语言学研究中使用。

文献语言学文献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研究语言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关系。

他们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古代语言文献,探究语言的演变和变化规律,如英语中的变音、词汇演变等。

文献语言学家还研究了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后来的比较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家主要关注的是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对语言的比较研究,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比较语言学家还研究了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了诸如语言演化论、语言家族等重要理论,这些理论对后来的语言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语言学现代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言的本质和规律,研究语言的认知和心理过程。

现代语言学家还研究了语言的应用,如语言教学、语言翻译等,为语言教学和跨文化交流提供了理论支持。

现代语言学家还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语用学等,为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总之,语言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简单的语言描述到深入的语言研究,从对古代语言的研究到对现代语言的深入探究,不断地为我们提供语言学知识和理论支持。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语言的不断变化,语言学也将不断更新和发展,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语言提供更加深入的理论支持。

中文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

中文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

中文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中文语言学是研究汉语(中文)的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学科。

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中文语言学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逐步探讨中文语言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古代中文语言学古代中文语言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当时,许多学者致力于对古代文献的研究,特别是对经典文献《诗经》、《书经》、《礼记》等的析词释义和音韵规律的研究。

其中,孔子的弟子孟子在《孟子·告子下》中提到了汉语言的四种言辞,即谓、讳、诎、讼。

这些研究对后来中文语言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到了汉代,古代中文语言学进入了新阶段。

当时的学者开始关注讼谏文风的规范和修辞的运用。

同时,书法、韵律和音韵学也成为热门课题,韩愈、柳宗元等人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唐代,中文语言学进一步发展,以《切韵》为代表的韵书问世,更加系统地总结和记录了汉字的读音和韵律规则。

二、现代中文语言学的崛起随着历史的演进,现代中文语言学开始逐渐形成。

20世纪初,研究者开始对话语和交际行为进行探索,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对中文语言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1930年代,中国语言学学会和中国方言学会相继成立,为中文语言学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平台。

20世纪50年代后,中文语言学进入了繁荣期。

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领域迅速发展。

在语音学方面,中国学者给予了重视汉语声调和音韵规律的研究。

在词汇学方面,研究者通过对大量中文词汇的搜集和分析,揭示了词汇的构词规律和意义变化。

三、当代中文语言学的挑战与发展当前,中文语言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为中文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中文语料库的构建和语言模型的训练更加高效。

此外,中文语言学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影响。

随着中文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中文作为外语的教学和翻译需求也在增加。

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章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3课时)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了解语言研究的发展历史,对现代语言学研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语言学的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分类方法。

语言学大体经历了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等三个阶段。

第一节语言研究的历史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掌握传统语言学的研究特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和贡献。

传统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历史前奏。

一、传统语言学是指19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一般又叫“语文学”,是为解释古代文献经典而服务的。

印度、古希腊、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文学的三大发源地,早在两三千年前就开始了对语言的探索。

古印度的研究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对古梵语的研究成就显著,在语义、语音、语法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有著名语言学家波尼尼的《梵语语法》(又称《波尼尼经》)。

古希腊有哲学家进行,以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斯多葛派、亚历山大派等为代表。

公元前100年,狄奥尼西写出了西方第一部系统的希腊语语法书《语法术》。

在古代中国,语言哲学、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突出表现在荀子和墨子的有关思想中。

荀子的《正名篇》中深刻地阐述了语言的社会本质,正确指出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约定俗成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稳固性和发展性等。

墨子讨论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语言学是为解释经典和古代文献服务的,又叫小学,包括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

训诂学:《尔雅》、扬雄的《方言》、刘熙的《释名》;音韵学:陆法言《切韵》、《韵镜》;文字学:许慎的《说文解字》。

特点:1、限于书面语。

2、对一种语言研究。

3、目的是为读经和解是古代文献服务。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研究语言或方言亲属关系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属关系,目的是探寻它们的共同母语和谱系关系。

产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

178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学者琼斯在比较了梵语与希腊语、拉丁语的相似性之后,提出了三种语言可能来源于同一原始母语的说法。

简述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

简述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

简述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及语言学的分类一、传统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有文字记载的语言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

当时的语言研究是在哲学研究的范围内展开的,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就对语言问题进行过两场有名的大论战。

第一场论战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展开的。

论战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上。

“自然发生派”认为,单词的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他们以语言中的象声词为依据,得出语言是自然发生的结论。

“约定俗成派”则认为,事物的命名是人们在实践中互相约定的,和事物的性质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语言中的象声词是极少数,即使没有它们也不会影响语言交际。

由此,他们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这场论战持续了很久。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但它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对词的各种关系的分类产生了兴趣,可以说是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末期的荀况(公元前335—255年)曾在其《正名篇》中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者就持有与“约定俗成派”相类似的观点。

第二场论战与第一场论战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是在“变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的。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法结构是否规则这一问题上。

“变则派”认为,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类推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它虽然有不规则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规则的。

由于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双方都对语法理论的产生有较大的贡献。

“变则派”的贡献在于他们辨别出了主要的语法范畴;“类推派”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语言学发展简史

语言学发展简史

语言学发展简史
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发展了几千年时间。

以下是语言学发展的简史:
1. 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时期,有许多语言学家,如普罗提乌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等。

这些语言学家开始探讨语言的一些基本问题。

2. 中世纪:在中世纪,欧洲的语言学家开始研究拉丁语和希腊语,这些语言被认为是知识的基础。

3. 文艺复兴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语言学家开始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和结构,他们试图理解语言是如何被创造和使用的。

4. 19世纪:在19世纪,语言学家开始通过收集和研究语言材料来发现语言的规律和结构。

他们将语言翻译为数学公式,并研究语言的历史和演变。

5. 20世纪:在20世纪,语言学家开始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这些研究成为了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称为比较语言学。

6. 当代语言学:在当代语言学中,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方言学和语音变化学等。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计算机语言处理、神经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

总之,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本质和结构的学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取得了不同的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人类对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用“五段两线三解放”来概括。

一、“五段”:语文学阶段、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形式语言学阶段、交叉语言学阶段。

1、语文学阶段——语文学阶段又称传统语言学阶段,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的具有附属地位的语言学。

语文学的三个源头为印度、希腊与罗马、中国。

2、历史比较语言学阶段——在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初期,历史比较语言学通过在世界各地搜集和整理语言标本,通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比较、分类、归纳、总结,发现了语言的不断演变发展的客观历史。

语言学家在把各个时期的语言、语法、词汇对应关系加以对比研究后,证实了印欧诸语言的有机联系,并且开始研究本族语及其亲属语言的联系和它们的发展规律,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固定不变的框架,建立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它过分偏重于语言的纵向历史研究,面忽视了横向的系统研究。

3、结构主义语言学阶段——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每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语言中的个别单位都是在跟其他单位的区别和对立中存在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结构主义学派的创始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在书中提出的新的概念、原则和理论为现代语言学研究打下了科学的基础。

结构主义采用了系统论的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这些原则非常适用于语言这个系统。

结构主义语言学对认识语言的系统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把语言看作复杂的信息系统,不仅用实验技术和归纳方法,而且采用建立数学符号模型和形式演绎的方法。

实验语言学将语言结构划分出词句层次、音节层次和音素层次等等。

4、形式语言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转换生成语法的崛起,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语言学的一统天下。

转换生成语言学是注重语言形式和内容或者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相互联系和转换的语言学。

是在美国形成的语言学流派。

1957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发表,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乔氏认为,语言描写和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分类,而在于建立一种理论,研究人的语言生产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

乔氏的目标:一个能产生所有句子的语法系统,它主要包括生成和转换两个方面。

生成规则又包括一套短语结构规则和词汇插入规则。

“转换”主要指句式和结构的转换。

由于乔氏在转换与生成句子的过程都采用形式化的符号表达,所以可以把他的学说称为“形式语言学”。

5、交叉语言学阶段——随着当代社会的飞跃发展,语言学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一些交叉性、边缘性学科。

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病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模糊语言学……
二、“两线”:“整齐论”与“参差论”两条路线的斗争。

总体来说,语言学史“整齐论”一方偏重于超社会的、理论的、形式的、有规则的、整齐的、同质的、相对静态的语言的语言学和内部语言学,善于运用公式与推理;“参差论”一方则偏重于社会的、实际的、功能的、不规则的、差异的、异质的相对动态的言语的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善于运用调查与统计的方法。

三、“三解放”:以历史比较语言学、索绪尔、社会语言学为代表的三个里程碑。

回溯语言学的历史,最初是为读古书和学作文服务的,到了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才摆脱狭隘的使用目的,以寻求语言发展的规律为号召,这可以说是一次大解放。

但语言学仍被视为历史科学的一支;20世纪初,以索绪尔为代表,提倡为语言本身而研究语言,这是第二次解放;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60年代,一些学者要求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这可以说是第三次解放。

语言学史的“五段两线三解放”实际是点、线、面三结合的关系。

“五段”是语言学史的五个断面;“两线”是贯穿语言学史的两条线路;“三解放”是语言学史上的三个里程碑的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