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显意曲 韵味丰赡——《聊斋志异》隐喻叙事修辞艺术简析

合集下载

雅俗共赏高僧只说家常话一浅析《聊斋志异》中的比喻辞格的特点

雅俗共赏高僧只说家常话一浅析《聊斋志异》中的比喻辞格的特点

收稿日期:2012⁃11⁃16作者简介:史媛娜(1982-),女,山东淄博人,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教师。

注:本文系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聊斋志异〉中的比喻研究》[10xk016]研究成果。

·《聊斋志异》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13)03⁃0059⁃13雅俗共赏高僧只说家常话———浅析《聊斋志异》中的比喻辞格的特点史媛娜(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山东淄博255100)摘要:本文运用比较、统计的方法对《聊斋志异》中的比喻进行系统的研究。

在分析比喻类型、句式结构的基础上探讨《聊斋志异》中比喻辞格通俗易懂、含蓄典雅的特点。

关键词:聊斋志异;比喻;通俗易懂;含蓄典雅中图分类号:H 05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的语言精炼含蓄、典雅优美,早期评刻《聊斋志异》的冯镇峦认为它是“千古文字之妙”。

徜徉于《聊斋志异》的字词句间,大量比喻辞格的运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聊斋志异》在比喻辞格的运用方面到底有怎样的独特之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研究它的文章很多,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聊斋志异》的创作动机、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作品形象等方面,修辞方面的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对比喻辞格的系统探讨更是少之又少。

近年来发表的有关论文有《〈聊斋志异〉的修辞艺术初探》、《〈聊斋志异〉的叙事修辞干预》、《〈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聊斋志异〉叙事修辞解构》、《〈聊斋志异〉语言探微》、《〈聊斋志异〉中的隐喻》。

这些研究,大多是从叙事修辞角度出发,着重于隐喻、反复、反讽、悬念等修辞手法的研究。

与其他经59. All Rights Reserved.典文学著作的修辞研究相比,《聊斋志异》的研究稍显单薄。

本文运用修辞学的有关理论,以搜集到的比喻实例为基础,运用比较、统计的方法,从多角度对《聊斋志异》的比喻修辞现象及其效果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聊斋志异》预叙艺术渊源及叙事功能拓展

《聊斋志异》预叙艺术渊源及叙事功能拓展

《聊斋志异》预叙艺术渊源及叙事功能拓展【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聊斋志异》的文学渊源、叙事风格特点、叙事功能拓展、奇幻元素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描写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聊斋志异》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审视,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中国文学传统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聊斋志异》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的见证和文学传统的延续,对于今天的文学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聊斋志异》、预叙、艺术渊源、叙事功能、创作背景、文学价值、文学渊源、叙事风格、奇幻元素、社会生活、古代文学史、影响。

1. 引言1.1 《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小说集,其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

蒲松龄生于一个知识渊博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十分热爱文学创作,曾先后任职于各地官府,但因为反对不当行政而多次被贬谪。

在这些贬谪的岁月里,他有大量时间静心著作,最终完成了《聊斋志异》这部作品。

这部小说集充满着蒲松龄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丑陋和道德沦丧。

通过《聊斋志异》,读者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人性善恶的体察,这些都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融入其中的个人情感和人生体验。

《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丰富多彩,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智慧,使得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1.2 《聊斋志异》的文学价值《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本书所展现出的惊异奇幻的叙事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的注意,成为中国古代奇幻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其描写的鬼怪神仙、人鬼情仇等奇幻元素,给人带来了超越现实的快感和惊奇,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和文学创造力。

论《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创新

论《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创新

言小说 的高峰 ,聊斋志异》 《 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继承 了汉唐 以来“ 发愤著述 ” 的优秀传统 , 一改封建社会
将小说特别是文言小说视为“ 小道”虽有可观之辞, “ 致远恐泥” 的观念和小说 为了提高 自身地位 比附史
传 的做法 , 把文言小说提升到抒写人生理想抱负 、 感 慨命运际遇 、 寄托情志的高度 更重要 的是表现在叙
者的立场观点 ; 小说 名为“ 志异 ” 却尽力将人 物籍 ,
贯、 居处、 事件的 目 击者 、 见证人交代清楚等等, 都是 借鉴了史家叙事方法 。另一方面 , 它又不受史家叙 事模式 的拘 囿, 大胆突破史传叙事时空顺序的限制 ,
更加注重对素材的加工 、 裁剪和并接 。《 聊斋志异》 大量使用了倒叙 、 追叙、 补叙 、 不对称错时等错时手 段, 时而预见先机, 闻讯而令人心惊 , 时而追述往事 ,
力。其次是突破 了史学叙事的视角模式 , 从全知全 能的叙事转 向将全知全 能叙 事和限知叙 事结合起 来。在全知全能叙事模式 中, 叙述者具有居高临下、 洞知一切的视野 , 凌驾于小说 中人物之上 , 掌握着小 说 中所有人物的一切情况 , 在讲 述时可以随 时透露
将这两段话并置 , 可以感到冯镇峦对蒲 氏这样 的叙事章法安排极 为赞赏。可 以说 ,聊斋 志异》 《 在 有意识地向章回小说借鉴叙事技巧与方法 , 借鉴其
中的传奇体作品比之其他类型的小说具有更强烈的 艺术感染力。清代何彤文称《 聊斋志异》 言狐鬼 , “ 言
真” 。作者在写作时将 自己对 人生 、 社会的真切感受 和情感态度融人到小说里 , 赞美理想 , 抨击黑 暗, 弘 扬善 良, 惩戒丑恶。作 者的主观情 志和对 真善美 的 理想追求往往又通过鲜 明生动 、 富有真情 的人物形

浅谈《聊斋志异》叙事意象的艺术魅力

浅谈《聊斋志异》叙事意象的艺术魅力

浅谈《聊斋志异》叙事意象的艺术魅力摘要:《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的优秀作品之一,诞生在各种小说文体形态在叙事艺术上相互借鉴的时期,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写作中,灵活运用了追叙、预叙以及非对称叙述等手段,将各种空间形态事物融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写作人的自由度,在《聊斋志异》的审美功能中叙事意象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主要论述《聊斋志异》叙事意象的艺术魅力,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聊斋志异》叙事意象审美人物塑造引言叙事意象是我国古典小说的独特产物,在《聊斋志异》中得到充分的使用,极大地加强了诗化程度。

《聊斋志异》的文学价值与地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我国小说美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自《聊斋志异》诞生以来,其所运用的叙事艺术普遍得到人们的关注和欣赏,叙事意象在多方面如时空表现、人物刻画以及事物的刻画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具有非常高的艺术魅力,本文主要分析《聊斋志异》叙事意象的艺术魅力。

一、叙事意象凝聚精神意义的审美功能意象概念最早出现在我国先秦时代,在清朝时达到顶峰,叙述意象进入小说后,就成为了闪光点,为传统的叙事部分增加了很多诗化程度和审美浓度,同时也点化或者装饰了文章的形态等,具有暗示、联想的作用。

《聊斋志异》的叙事意象的表达中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凝聚精神意义的功能。

在《聊斋志异》中,很多植物、动物都被赋予了各种意象,如在《葛巾》中的牡丹意象、《香玉》中的耐冬意象以及《荷花三娘子》中的荷花意象等,蒲松龄把花作为人,并进行人格化,在中国的其他文章中也有着充分体现。

《葛巾》中的牡丹意象主要借助葛巾的表象,葛巾的外表、智慧与牡丹的雍容华贵相结合,并以小说的形式解释了洛阳牡丹的来源。

在小说《黄英》一文中,主要体现菊花意象的审美,在具体的情节展开中,又赋予了讽刺意味,如黄英姐弟的贩菊致富等,在描写中也突破了君子固穷的传统观念。

优秀作品中的意义往往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借助很多其他的事物穿插在叙事的各个环节中,如在《黎氏》中的狼意象中,在文章的开头就表明男主人属于“佻达无行”,为后期的引狼入室奠定基础,在续娶不成的情况下,谢中条非常烦闷,在山路上偶遇一个“好女子”,进而不断纠缠,黎氏以退为进,不断提出各种要求,到了谢家后进行行凶,把后母的形象比作狼的凶狠,在此文章中,黎氏的美貌与狼结合在一起,表明了人与兽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

浅论聊斋志异写作手法

浅论聊斋志异写作手法

论《聊斋志异》的写作手法内容提要:《聊斋志异》对志怪传统的继承发展和对传奇手法超越的成功运用,使小说突破原有文言小说的禁锢,给人以异彩纷呈、别开生面而又回味无穷的艺术感受。

《聊斋志异》多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所以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成为成熟的文言短篇小说杰作。

《聊斋志异》对传奇手法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超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将就聊斋志异中涉及的一些写作手法作以浅析。

关键:《聊斋志异》蒲松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抒愤方式唐传奇的写作手法《聊斋志异》是清代作者蒲松龄的作品,小说主要描写魅狐怪异故事,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各种弊端,世俗风情以及人们的精神理想,表现出清朝社会上人们普遍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概括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经常用这八个字来概括《聊斋志异》的创作,但并没有全面概括《聊斋志异》的写作手法。

事实上,无论是采用传奇笔法,还是表现志怪题材,蒲松龄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超越。

六朝志怪小说并不是现实的志怪故事,而是用虚幻来代替现实,表现荒诞滑稽的内容,但当时的志怪小说题材单一,故事情节简单,表述极为简略,而《聊斋志异》运用相同的方式则采用了丰富多变的写作笔法,反应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对以往的志怪小说有了新的提升。

作为文言文小说的《聊斋志异》,作者首先采用了唐传奇的写作手法表现志怪内容,将六朝时期的短小篇词发展为情节丰富曲折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

文辞华丽,形象生动,叙述婉转,意境突出,描写波澜起伏。

《聊斋志异》继承唐传奇,出现了大量突出意境描写的篇章,且写作手法丰富多样,作者意境描写意蕴深厚,具有象征性,寓意性强,在意境描写中,与人的刻画描写紧密结合,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

席方子是孝子典型,珊瑚是孝妇的典型,张成是孝友的典型,田七郎是侠客的典型,江城是悍妇的典型,郎玉柱是书痴的典型,孙子楚是情痴的典型。

《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

《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

《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作者:尚继武来源:《浦松龄研究》2008年第01期摘要:反讽是小说艺术中常见的叙事修辞辞格。

明清之际以《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使用最为广泛。

《聊斋志异》中的反讽叙事,机制灵活、方式多样,丰富了文言小说的叙事功能,使蒲松龄寄寓在作品中的“孤愤之情”抒写得更加深沉厚重。

关键词: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反讽是小说艺术中常见的叙事修辞辞格,甚至被认为是叙事文学乃至诗歌所使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修辞手段。

克林思·布鲁克斯将反讽看作是诗学的结构原则,是“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

他说:“在某些语境中,这句话的意思恰巧与它字面意义相反,这是最明显的一种反讽——讽刺。

” [1](P335)他认为,作者的叙述文本应该看作一种表意系统,具有字面上组合所传达出来的意义(仅就言语表层而言),这是表层意义。

此外,叙述文本还具有深层意义,这种意义是作者故意创设的或正是作者要表达的叙述意图,或者是读者通过书面意义所认识体会到的。

这两层意义相反对立,便产生了反讽。

美国乔纳森·卡勒认为,“反讽来自于叙述文本的字面意义和读者所认识到的深层意义之间的差异(未必是相反)。

为了构成反讽辞格,必须考虑到确有一批读者会按照字面去理解意义,否则,表面意义与读者所认识到的意义之间就没有差别,也就没有反讽游戏的空间了” [2](P229)。

在我国,反讽这一叙事辞格于先秦时期便被使用。

《左传》载宋襄公率军与楚作战,主张“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 [3],念念不忘君子之德。

这些主张与当时敌我对峙的情境形成强烈反差,构成了戏剧性的叙事效果。

明清之际,反讽叙事修辞在小说中被大量使用,以达到委婉讽刺、含蓄深沉的叙事效果,其中以《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为最。

现就《聊斋志异》的反讽叙事辞格作以解析,以深化对蒲松龄小说艺术的认识。

《聊斋志异》的叙事反讽可以从积极、消极两个层面去理解。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之略论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之略论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之略论【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以神怪故事为主题的作品,其语言艺术独具特色。

本文从《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文学风格、神怪描写、情感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在描写神怪时,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出独特的神秘氛围。

情感表达细腻动人,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整体上,作品的语言运用巧妙、独特,展现出了作者卓越的写作技巧和对文学的深刻理解。

《聊斋志异》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神怪元素的融入和对情感的表达,对中国神怪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对《聊斋志异》语言艺术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聊斋志异》、语言艺术、艺术特点、文学风格、神怪描写、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独特魅力、中国神怪文学、影响、文学史、地位1. 引言1.1 《聊斋志异》语言艺术之略论《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神怪小说的代表作品,其语言艺术极具独特魅力。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蒲松龄运用了精致、细腻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

他不仅善于运用古典文言,表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巧妙地融入了口语和方言,使作品更具地域特色。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通过精湛的描写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各种灵异奇事。

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绚丽的修辞,将神怪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感情的揭示,使作品更具情感共鸣,触动读者心弦。

作者对于语言的运用也极具特色。

他善于运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节奏明快,富有韵律感。

他还注重对白的刻画,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聊斋志异》在语言艺术上的表现十分出色,不仅独具特色,而且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 正文2.1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该书以神怪传说为题材,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描写了各种奇幻神怪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作者蒲松龄以笔墨描绘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神怪的殊境之中。

聊斋资料

聊斋资料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聊斋志异》创造了一个色彩绚丽、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

它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除了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外,还因为它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读后能使我们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聊斋志异》的艺术美,表现为思想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绝不是那些逞才使气、炫弄技巧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一)形式上兼采众体之长《聊斋志异》虽然名为短篇小说集,实际上其中所收的作品非止一体,而是兼采众体之长,又加以融会创造,是对中国传统的文言小说体式和散文体式的总结和发展。

《聊斋志异》中的作品,从形式体制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

一般篇幅都较长,有完整的情节结构,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明确的主题思想。

书中的传世名篇多为这类作品,如《促织》、《席方平》、《红玉》、《婴宁》、《青凤》等等。

这类作品多取法于唐人传奇,又广泛地从志怪小说和散文传统中吸取营养,是对传奇小说的发展和提高。

比之唐人传奇,想像更丰富,情节更曲折,描写更细腻。

在形式上,这类作品多采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体,小说也多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又仿《史记》人物传记后的“太史公曰”,篇末一般附有“异史氏曰”,在讲完故事之后,直接发表作者的议论和见解。

或者点明主题,或者借题发挥,尖锐泼辣,短小精悍,很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杂文。

这些都显然熔铸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史传文学和散文的艺术传统,以及宋元以来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经验,在构思、人物塑造、情节组织和语言提炼等方面,都有新的特色。

其二,可以称为志怪短书。

这类作品,内容多为记述奇闻异事、神鬼妖魅;但与上一类不同的是,它们情节单纯,用笔精简,一般篇幅很短,只有二三百字,或者更少。

从形式上看,这类作品很像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但多数在意趣、情韵上与传统的志怪小说又很不相同。

作者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神鬼妖异确实存在,而是含蕴着隽永的思想内涵,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孙一珍: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每当捧读《卿斋志异》,总给人以别有洞天之感。

曲径通幽,千沟万壑,阴晴晦明,烟云叆叇,时而巉岩绝壁,时而大河前横,偶见瀑布飞泻,回步水平如镜。

涉猎其中,另长一番精神;流连忘返,犹觉余音绕梁。

关于这部人类瑰宝的艺术魅力,古人曾作过许多创造性的探讨和品评。

有人赞誉《聊斋志异》的技法:“盖虽海市蜃楼,而描写刻画,似幻似真,实一一如乎人人意中所欲出。

”①而且“诸法具备,无妙不臻。

写景则如在目前,叙事则节次分明,铺排安放,变化不测。

字法句法,典雅古峭,而议论纯正”②。

有人推崇蒲松龄“学深笔健,情挚识卓”,故能“寓赏罚于嬉笑”,使人“百诵不厌”③。

有人从题材的提炼着眼,认为《聊斋志异》“所述鬼狐最伙,层见迭出,变化不穷。

水佩风裳,剪裁入妙;冰花雪蕊,结撰维新。

”④前人种种品评,对于领略《聊斋志异》的艺术造诣,都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的参考价值。

作为后学,本文拟从艺术作品在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亦即由独特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征相统一所造成的独特面貌细加缕析。

意在抛砖引玉,祈方家不吝指正。

① (清)冯镇恋:《读聊斋杂说》。

② (清)冯镇恋:《读聊斋杂说》。

③ 《聊斋志异·段序》。

④ 赵起杲:《青本刻聊斋志异例言》。

洗炼和宏富的统一《聊斋志异》的题材广阔浩瀚,包罗万象。

举凡人间的世俗生活,乃至异想天开的龙宫、仙岛,域内海外,天上地下几乎无美不备。

从辽东到海南,从崂山到云南,从福建到西安,从京都到边塞,以山东淄川为中心,作品为我们展示了辽阔的空间和斑斓多采的社会画面。

作者笔走龙蛇,游刃有余,时而发思古之幽情,时而抒今世之孤愤,时而托梦幻以寄怀,时而借讽喻以明志。

在众多篇幅短、寓意深、容量大的篇章中,不仅花娇狐魅、神鬼精灵、草木竹石、鸟兽虫鱼等非人形象独具人情,而且连士农工商、娼盗官吏、兵艺侠医技、僧尼道巫赌,也大都呼之欲出。

作者奋其妙笔,时而写家庭、邻里之间的微妙关系,入情入理;时而写时代的风云变幻,委曲婉转;时而写壮士斩娇除怪,正气凛然;时而写书生落魄,催人泪下;时而写忠贞爱情,娓娓动听;时而写纯洁的友谊,感人肺腑;时而讽刺贪官污吏,令人称快;时而痛斥豪强权势,淋漓尽致。

《聊斋志异》的描写艺术

《聊斋志异》的描写艺术

《聊斋志异》的描写艺术《《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品,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大多数作品都有相当浓厚的神奇色彩,在结构和人物塑造方面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成就。

篇幅短小,仅有数万字到十几万字,但是《聊斋志异》内容却非常丰富,堪称鸿篇巨制。

《《聊斋志异》》中大多数故事都来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幻想的世界中,广泛运用了大胆奇特的艺术想象,创造出许多奇异的故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也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之一。

它的作者蒲松龄是一个具有才华的文人,他一生基本上在民间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对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体察。

《聊斋志异》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以此塑造人物形象,并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聊斋志异》》在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时,经常穿插一些对话、诗词和文人雅士对文学作品的点评,使得全篇更加通俗易懂,更富有人情味。

《《聊斋志异》》语言简练,辞藻华美,具有精练、生动、形象的特点。

因此,读起来琅琅上口,同时又给人一种优美、隽永的感觉。

《《聊斋志异》》中还有一些带有寓意的象征隐喻,如作者把花妖写成“狐媚”,乌鸦写成“鬼火”,在人物对话或描写中将许多事物或意象串联起来,暗示读者或思考者其中的道理,增加了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审美功能。

《聊斋志异》不仅能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的特征,而且能通过作者的感情倾向,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

在众多的志怪小说中,《聊斋志异》被公认为是“真才子书”,所谓“真才子书”,就是指语言朴实无华、富有韵律感,不堆砌典故,不刻意雕琢,讲究修辞,崇尚白描,推崇质朴流畅的散文体式的古典散文,以区别那些不求甚解、故弄玄虚、故作艰深的杂学。

《《聊斋志异》》的情节性、故事性和文学性远远超过它的思想性,这是它的文学价值之所在。

《《聊斋志异》》通过作者的艺术创造,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前期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社会风貌。

浅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浅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浅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内容提要: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

此书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后来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形式上兼采众体之长,“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即用唐人传奇的创作精神和手法写志怪小说,不仅继承了六朝志人志怪和唐代传奇的传统,而且还从话本小说、史传文学以及唐宋散文中吸取艺术经验,加以融汇创造,在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上表现出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特色。

作者还以其大胆奇异的艺术想象,曲折离奇的情节艺术,雅洁明畅的语言艺术,成功的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生动的艺术典型,文章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之所长,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每叙一事,力避平铺直叙,尽量做到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三折,变幻无变,故事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见奇。

塑造人物手法多样,个性鲜明也是其一大特色。

《聊斋志异》中在刻划人物时,或通过人物的声容笑貌和内心活动,或通过生动、准确的细节,或通过自然环境的衬托,从正面、侧面、反面各个不同的角度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往往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

总体来说,蒲松龄用文言写作的《聊斋志异》几百年来它不仅并未随着时代的更迭、文言在社会生活中的消失而为人们所遗忘,随着传播媒介的进步发达,它反而俘获了更多数量的读者,这与其极强的艺术魅力是分不开的。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征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征
层层点染,诗意盎然,环境之 清幽雅净与人物的天真美洁,相映 生辉,使婴宁的形象格外动人。这 种一派天然美的自然氛围恰恰是婴 宁纯真自然个性的写照。
《公孙九娘》中环境:
“坟兆万接,迷目榛荒,鬼火狐鸣,骇 人心目” 。 凄惨景象,渲染小说的悲剧情调; 《连锁》写书生杨于畏,移居于泗水之 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坟,夜闻 白杨萧萧,声如涛涌。夜阑秉烛,方 复凄断。”
杨由是伺诸墙下,听其吟毕,乃隔壁 而续之曰:“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 单寒月上时。” 诗及渲染幽森氛围,又成为二人发 生联系的契机。
2)以吟诗作为小说中人物的行为来结构 故事
《白秋练》
一夕翁赴饮,久不归,生吟益苦。有人徘徊 窗外,月映甚悉。怪之,遽出窥觇,则十 五六倾城之姝。望见生,急避去。
“郎君杀吾女矣!”生惊问之,答云:“妾 白姓。有息女秋练,颇解文字。言在郡城, 得听清吟,于今结念,至绝眠餐。意欲附 为婚姻,不得复拒。”
王与鸟言,应对便捷。呼肉啖之。 食已,鸟曰:“臣要浴。”王命金 盆贮水,开笼令浴。浴已,飞檐间, 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顷之 羽燥。翩跹而起,操晋音曰:“臣 去呀!”顾盼已失所在。王及内侍 仰面咨嗟,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 有往秦中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 上。此毕载积先生记。
(7)继承《史记》传统 体式上篇首介绍传主的 姓氏里籍,中间叙事,结尾 的“异史氏曰”类似《史记》 结尾的“太史公曰”,对故 事人物或作评点,或伸发议 论。
(五)小说诗意化倾向。
1)小说中人物吟诗 《公孙九娘》:枕上追述往事,哽咽不成眠。
乃口占两绝云:
“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 十年露冷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 “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 忽启镂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

《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

《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

《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反讽是小说艺术中常见的叙事修辞辞格,甚至被认为是叙事文学乃至诗歌所使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修辞手段。

克林思?布鲁克斯将反讽看作是诗学的结构原则,是“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

他说:“在某些语境中,这句话的意思恰巧与它字面意义相反,这是最明显的一种反讽――讽刺。

” [1](P335)他认为,作者的叙述文本应该看作一种表意系统,具有字面上组合所传达出来的意义(仅就言语表层而言),这是表层意义。

此外,叙述文本还具有深层意义,这种意义是作者故意创设的或正是作者要表达的叙述意图,或者是读者通过书面意义所认识体会到的。

这两层意义相反对立,便产生了反讽。

美国乔纳森?卡勒认为,“反讽来自于叙述文本的字面意义和读者所认识到的深层意义之间的差异(未必是相反)。

为了构成反讽辞格,必须考虑到确有一批读者会按照字面去理解意义,否则,表面意义与读者所认识到的意义之间就没有差别,也就没有反讽游戏的空间了” [2](P229)。

在我国,反讽这一叙事辞格于先秦时期便被使用。

《左传》载宋襄公率军与楚作战,主张“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 [3],念念不忘君子之德。

这些主张与当时敌我对峙的情境形成强烈反差,构成了戏剧性的叙事效果。

明清之际,反讽叙事修辞在小说中被大量使用,以达到委婉讽刺、含蓄深沉的叙事效果,其中以《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为最。

现就《聊斋志异》的反讽叙事辞格作以解析,以深化对蒲松龄小说艺术的认识。

《聊斋志异》的叙事反讽可以从积极、消极两个层面去理解。

就使用方式来看,作者通过一定的话语组合形式或情境设置,有意识地调控读者的阅读接受,让读者领悟到自己的某一表述的字面意义或深层意义的对比差异关系,由此形成的反讽是积极的。

如《沂水秀才》一篇,叙述沂水秀才夜坐时,有两位美人走入书斋。

其中一美人以白绫巾展放在几上,巾上书有书法作品,秀才置之不顾;另一美人置白金一锭,秀才掇纳袖中。

就人物身份而言,秀才作为文士,其人格特征按一般的社会标准来审视,应该好文艺而轻财色的。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作者:杨铖溪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6期往往成功的文学作品,总是善于把隐秘的社会意图掩藏或渗透在话语蕴藉及其生成的审美诗意世界中。

近人解弢指出“《聊斋》如梧桐疏雨,蟋蟀吟秋”。

清人王士祯也说:“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这都体现了《聊斋》的审美形态。

《聊斋志异》中所构造的审美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也恰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共同审美倾向,即属于中国古代的富有东方韵味的美学典范,情与景高度融合的美学特征,美得惊心动魄却又缠绵绯恻。

本文将从语言、环境、人物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叙事魅力。

一、叙事语言的审美特征《聊斋》其语言如冰花雪蕊,恢宏洗练。

真可谓字字珠玑。

字字成弦,铸成妙乐。

虽用文言,却力避晦涩。

其高超的语言艺术体现在多方面,它具有传统叙事文学的简练美,而且还具有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个性美,同时兼有诗意的美。

另外,因作者穷困仕途,现实多舛,因而在语言中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嘲讽意味,具有诙谐美。

简练美。

《聊斋》中的语言简洁明丽。

常常以陈述性语句述文。

字数短少,工整畅快。

以二言、四言句式尤为多见。

好以词胜,搬衍丽藻。

一问一答之间,逻辑紧凑。

句法不法冗长堆砌,而独以简洁为上。

简洁的语言使得文本更加便于理解亦不去。

”可谓简洁。

而同时又不失细节,动态,心里,视觉等通感及阅读。

譬如《聊斋·红玉》中写冯相如初次见红玉:“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手法相得益彰,美的有节奏,美的有色彩。

个性美。

蒲松龄他不仅是奔走于科举之途的正统文人,同时他对于社会、民俗、民间语言有很深的造诣,这大概与南方幕僚生活经历相关。

其地域的特色方言以及俚语使得《聊斋》又添个性美。

如《聊斋·镜听》中生动的对话。

婆婆对儿媳说:“大男中式矣!汝可凉凉去矣。

”再如《聊斋·庚娘》中的金不用隔舟相呼:“看群鸭儿飞上天耶!”活泼有趣,畅晓明白。

再如对于谚语的引用《聊斋·张鸿渐》:“一日夫妻,百日思义。

《聊斋志异》的叙事修辞干预-2019年精选文档

《聊斋志异》的叙事修辞干预-2019年精选文档

《聊斋志异》的叙事修辞干预在小说中,叙述者可以通过种种方式中断叙述对所讲述的故事进行干预,这正构成叙事干预。

叙事干预渗透于小说方方面面,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叙事形式干预、叙事内容干预、叙事修辞干预。

前两项主要指叙述话语指点和叙述评论,而叙事修辞干预主要表现为对叙事结构的逻辑安排、叙事视角的选择和变换、叙事时间的变形等方面。

本文通过对《婴宁》的分析探讨《聊斋》叙事修辞干预的特点。

一、叙事视角干预“《聊斋志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结构意识。

其具体实践之一,是通过叙事角度的转换来制造不同的叙事情境,让结构板块之间的碰撞互动来释放传达故事的深层意蕴”①。

《婴宁》一文全知叙事与限知叙事相结合,在视角的变换中制造出不同的叙事板块。

叙述者在介绍完王生因思念婴宁而相思成疾,在吴生谎言的指引下前往寻访婴宁后便悄然退隐,将叙述的任务转交给王生,用限知视角进行叙述:“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见舍宇无多……”王生不仅欣赏到优美的景色,更重要的是见到了朝思暮想的人,“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小荣’”“方伫听间,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审视之,即上元途中所欲也”。

正在为无以阶进而徘徊时老媪出来邀请,于是“从媪入,见门内白石砌路……”刚坐定就发现“有人自窗外隐约相窥”,并听见“户外隐有笑声”“至舍后,国有园半亩……仰视,则婴宁在上”。

这一大段从王生的视角对婴宁生活的环境进行详细描绘,婴宁的音容笑貌不仅牵动着王生的心,也随着王生的视角深入到读者心中。

文章对婴宁少有直接描写,其形象是在王生、鬼母、王母等人的视角和评论中逐渐丰满起来的。

王生眼中的婴宁“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小荣可掬”“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嗤嗤笑不已”“生恨其痴,无术可悟之”“生以憨痴,恐泄房中隐事”;鬼母说她“颇亦不钝,少教训,嬉不知愁”“呆痴如婴儿”;王母眼中的婴宁乃“殊丽”“亦太憨”。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评说,纯客观的叙述,使叙述者的意见隐藏起来!读者在这种视角的转换流动、反复折射中获得了非同凡响的印象!限知的角度使读者与作品更加接近,不由自主地顺着书中角色的目光感知叙写的对象,从而获得与书中角色相近的观感与体验!”②叙述者将视角限制在王生、吴生、王母的视角范围内,使得通篇迷雾团团:为何很少出游的王生那么巧邂逅婴宁?为何吴生会撒那么巧一个谎?为何王生按照吴的谎言能找到西南山那个院落?为何吴生“往觇其异”时“庐舍全无,山花零落”?叙述者没有直接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探究,通过王母、吴生的追忆和婴宁的自述解开了这些谜团。

浅析《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5篇

浅析《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5篇

浅析《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5篇第一篇:浅析《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浅析《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摘要《聊斋志异》刻画高尚的人物形象的同时还刻画了一系列极具讽刺意味的人物,想象力丰富、构思奇特,蒲松龄借志怪的名义暗讽封建统治社会的黑暗。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其讽刺艺术。

关键词阴暗残酷至任至义罪恶本质根深蒂固前言《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的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生活。

作者蒲松龄爱人民之所爱、恨人民之所恨,阴暗的现实激起了他满腔的孤愤,发而为文,或悲悯、或讽刺、或鞭挞,处处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相通。

《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讽刺意义的人物形象,对当时黑暗的现实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

对其讽刺的内容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浅略的分析:(一)对统治者、官吏的昏暗狠毒的揭露《聊斋志异》带着对现实社会的悲愤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乡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尖锐的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促织》大胆的指出现实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官吏的阴狠滑黠以及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

只因为“宫中尚促织之戏”便让官吏向百姓征收蟋蟀,使百姓苦不堪言,“辄倾数家之产”“惟思自尽”。

作为一方土地的管理者,不为百姓生活操劳,却因为巴结讨好上官使百姓的生活艰难困苦。

蒲松龄大胆的暴露了统治者荒淫无道和官吏狠毒自私的嘴脸,善良无辜的百姓只能成为统治者玩乐、贪官污吏压迫下的牺牲者。

成名一家的遭遇正是印证了这一点。

成名本是一名忠厚老实的普通百姓,因捉不到蟋蟀而遭到官吏的严厉惩罚,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在女巫的帮助下捉到俊健的蟋蟀而举家庆贺,虽连城壁不啻。

由此可见,朝廷向百姓征蟋蟀比肆无忌惮的向人民征收赋税、征敛粮食更让人害怕!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在统治者、官吏的眼中竟然比不上一只蟋蟀。

成名儿子只因为不小心打破养蟋蟀的罐子,就使全家陷入绝望,吓得投井自杀,灵魂变成一只蟋蟀,解救了父母。

因这只蟋蟀战无不胜,能闻琴瑟之声应节而舞,讨得帝心大悦,成名一家所受赏赐颇多,“屡得抚军殊宠,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聊斋志异》对比叙事的反讽修辞

《聊斋志异》对比叙事的反讽修辞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它以奇幻、诡异叙事著称。

在一般的审美观念中,《聊斋志异》与讽刺修辞常常被视作对立关系,然而,《聊斋志异》在叙事中常常运用了反讽修辞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

本文将对《聊斋志异》中的反讽叙事进行探讨,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其对叙事的丰富表达和意义。

1. 叙事的人物形象反讽在《聊斋志异》中,作者蒲松龄巧妙地运用了反讽修辞手法,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展示叙事的幽默和讽刺。

在《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一文中,男主角崔莺莺虽然是一位富家公子,但却有一种女性化的柔弱和温柔。

这种反讽通过对男性形象的嬉笑和戏谑,使得整个故事更具趣味性和戏剧性。

2. 叙事的事件情节反讽《聊斋志异》中的叙事情节常常运用反讽修辞来展现精彩纷呈的故事。

在《聊斋志异》中的《畸人岐伯》一文中,主人公畸人岐伯因为多年的天赋异禀而受人白眼,在一次遭遇中,他却因运用自己的奇特能力,成功解救了乡亲,获得了人们的尊敬与敬佩。

这种反讽通过对事件情节的出人意料和变化多端,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3. 叙事的情感表达反讽在《聊斋志异》中,反讽也常常体现在对情感的表达上。

通过对情感的反讽表达,使得故事更具戏剧性和引人入胜。

在《聊斋志异》中的《玉硕》一文中,作者通过对男女主角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的描写,使得整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对现实生活的戏谑和讽刺。

通过以上对《聊斋志异》中的反讽叙事进行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聊斋志异》虽然以奇幻、诡异叙事著称,但其叙事中不乏反讽修辞的运用,通过对人物形象、事件情节和情感表达的反讽,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还蕴含着对生活、人性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聊斋志异》的反讽叙事对于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阅读体验。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运用反讽修辞构建了一个个跌宕起伏、令人捧腹的叙事,使得整部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充满了文学的魅力和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