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混频器电路》PPT课件
第六章----混频器PPT课件

听到的声音:哨叫——干扰哨声
干扰的原因:组合频率干扰
qfs pfL = fI
pfL qfs = fI
pfL + qfs :恒大于fL
pfL qfs :无意义 -
25
3. 抑制方法:
组合频率分量电流振幅随 (p + q) 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因 而,只有对应于 p 和 q 为较小值的输入有用信号才会产生明 显的干扰哨声,将产生最强干扰哨声的信号频率移到接收频 段之外,就可大大减小干扰哨声的有害影响。
变频器:
混频器:
优点:电路简单,节省元 件。
缺点:本振信号频率易受 输入信号频率的牵引,电 路工作状态无法使振荡和 混频都处于最佳情况,一 般工作频率不高。
-
优点:由于本振和混频由 不同器件完成,从而便于 同时使振荡和混频都处于 最佳状态,且本振信号频 率不易受牵引。
缺点:元件多,电路较复 杂。
5
为什么要变频?
此电路除用作混频器外,还可以用作相位检波器、电调衰减 器、调制器等。
8
5
9
6
3
1
4
2
(a)
(b)
封装环形混频器- 的外形与电路
21
6.5 混频干扰
混频必须采用非线性器件,在产生所需频率 之外,还有大量的不需要的组合频率分量,一 旦这些组合频率分量的频率接近于中频有用信 号,就会通过中频放大器,经解调后,在输出 级产生串音、哨叫和各种干扰。
优点: 1、动态范围较大
2、组合频率干扰少
3、噪声较小
4、不存在本地辐射
5、电路结构简单
缺点: 无变频增益 -
16
6.4 二极管混频器
一、二极管平衡混频器
混频器原理及电路PPT课件

当接收该电台广播时,接收机的本振频率 fL fI fc 1396Kz
由于变频比
fc
fI
931 465
2
可推算出:当 p 1 ,q 2
可gc 构 利U成ICCI用晶第体输 输4管入 出章混高 中所频频 频述器电 电的。压 流时振 振变幅 幅跨导12电g1 路, 由中u如I于频果时输12Ug变出L1R偏电LU置U压cc(电u则t)I为压c集os电:UB极I(tt)电UE流IB(为t )ucLo(ts)It
+ u-c + uL -
VT
fI+F fI fI+F
f
高频调制波 uc ( fc ) 本地振荡信号 uL( fL )
fc
fL f
一个中频输出信号:uI ( fI )
两个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输入信号us 与输出信号uI
的包络形状相同,频谱结构相同,只是填充频谱不同,即,其中心
频率:其中 fI fL fc
fI
f
L
fL
cos
t
cos I t
ICI cos t cos I t
第6页/共18页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混频器基本电路的交流通道 : 共射极混频电路 :本振信号由基极串联方式注入 本振信号由射极注入
共基极混频电路:
VT +-uc +-uL
(a) VT
+-uc +-uL
(c)
CL C
L
VT
+-uc u+-L (b) VT
混频电路原理与分析PPT课件

(3) 混频跨导 gc
在混频中,由于输入是高频信 号,而输出是中频信号,二者频 率相差较远,所以输出中频信号 通常不会在输入端造成反馈,电 容Cbc的作用可忽略。另外,gce一 般远小于负载电导GL,其作用也 可以忽略。由此可得到晶体管混 频器的转移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bb
b
C
+
+
vs
vbe gbe
Cbe
所用非线性器件的不同,叠加型混频器有下列几种:
1. 晶体三极管混频器 它有一定的混频增益
2. 场效应管混频器 它交调、互调干扰少
3. 二极管平衡混频器和环形混频器 它们具有动态范围大 组合频率干扰少的优点
2)乘积型混频器
乘积型混频器由模拟乘法器 和带通滤波器组成 其实现模型如图所示 设输入信号为普通调幅波
函数表达式用幂级数函数近似,使问题简化。用这种方法 来分析非线性电路可突出说明频率变换作用,不便于作定 量分析。
i = a0+a1v+a2v2+a3v3+……
2.变跨导分析法 在混频时,混频管可看着一个参数(跨导)在改变的线
性元件,即变跨导线件元件。
时变电导
变跨导分析法
v0 vs
由于信号电压Vsm很小,无论 它工作在特性曲线的哪个区域,都 可以认为特性曲线是线性的(如图上 ab、ab和ab三段的斜率是不同 的)。因此,在晶体管混频器的分析 中,我们将晶体管视为一个跨导随 本振信号变化的线性参变元件。
按器件分: 二极管混频器、 三极管混频器、 三极管变频器、 模拟乘法器混频器、 场效应管混频器、 场效应管变频器
按工作特点分: 单管混频、 平衡混频、 环型混频
从两个输入信号在时域上的处理过程看: 叠加型混频器、 乘积型混频器
《混频器原理与设计》课件

3
LO-RF隔离度
LO-RF隔离度是指本振信号和射频信号
本振抑制度
4
之间的隔离程度。
本振抑制度是指混频器抑制本振信号的
能力。
5
拍频抑制度
拍频抑制度是指混频器抑制拍频信号的 能力。
第五章:混频器实验
实验装置
混频器实验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 实验装置和信号发生器。
操作步骤
混频器实验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 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双晶体混频器电路设
计
双晶体混频器电路通常具 有更高的转换增益和更好 的本振抑制效果。
3 集成混频器电路设计
集成混频器电路具有体积 小、功耗低和可靠性高的 特点。
第四章:混频器性能指标
1
转换增益
转换增益是指混频器输入信号和输出信
端口匹配
2
号之间的功率差异。
端口匹配是指混频器输入和输出端口的频器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验 证混频器的性能指标。
第六章:混频器应用案例
航天器通信系统
混频器在航天器通信系统中 起到信号处理和频率变换的 关键作用。
葡萄酒品质检测
混频器可以用于葡萄酒品质 检测中的频率选择和信号处 理。
新能源电车智能充电系 统
混频器在新能源电车智能充 电系统中用于频率变换和充 电控制。
第二章: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简介
混频器将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进 行混合,产生新的频率差信号。
基本原理
混频器利用非线性元件的特性, 将输入信号进行非线性变换。
本振抑制
混频器通过抑制本振信号,避免 对输入信号的干扰。
第三章:混频器电路设计
1 单晶体混频器电路设
计
设计单晶体混频器电路时 需要考虑元件特性和稳定 性。
高频电路基础第6章-混频器ppt课件

2021/7/25
.
18
减少输出中无用分量的方法
混频器中只需n=2的交叉乘积项中含有的和频或差频分量是 需求的,其他一切组合频率分量都是无用输出。为了阻止无用 输出,实践的混频器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在输出端用滤波器取出需求的频率成分,抑制无用输出 在电路构造上采取一定的抵消、补偿等手段消除无用输出 改动非线性器件任务形状
第6章 混频器
.
频谱变换
调制:将音讯信号调制到载波上
调制
fC
解调
信息信号的频谱
f 已调信号的频谱
变频:将已调信号改动到另一个载频。根据改动前后的频率 高低,分成上变频和下变频
2021/7/25
上变频 下变频
.
f
2
变频的作用
改动载波的频率〔上变频、下变频〕,到达某个需 求的频率。
经过变频,可以实现对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以同一 个频率进展放大,从而满足对于增益、带宽、矩形 系数等一系列目的
iC (t) gm (t) vRF gm (t) VRF cosRFt
其中
gm (t)
io vi
io iQ (t )
称为时变跨导
2021/7/25
.
22
将时变跨导展开:
gm (t) g0 g1 cosLOt g2 cos 2LOt ...
其中:
gn
211ggm m(t()tc)dos((nLt)Lt)d (Lt)
(1
vgs VGS (off
)
)2
I DSS
(1
VGSQ
VL
cos Lt
VGS (off
高频第7章混频电路ppt课件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混频器根本电路的交流通道 :
共射极混频电路 :本振信号由基极串联方式注入; 本振信号由射极注入.
VT
+- uc +- uL
(a)
CL
共基极混频电路:
VT
+-uc uL+(b)
C L
VT +- uc +- uL
3. 振幅调制、检波与混频器的相互关系
(1) 调幅(DSB为例)
uΩ
乘法器
uDSB 带通滤波器
uc
〔2〕检波
uDSB
乘法器 uc
〔3〕混频 uDSB
= uc
乘法器
2Ωma x
ωo
低通滤波器
uΩ
Ωmax
带通滤波器
uI
uL ωc
2 Ωmax
ωI=ωL-
ωL
ωC
ωI=ωL-ωc
混频器主要性能目的
1.混频增益
vR F
非线性 器件
带通滤 波器
vIF
vL
本机O振 荡器
混频器的普通构造框图
2 混频器任务原理 混频器是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是一个三端口网络。
uc (t)
uc
t
混频器 uI uL
uc的频谱
uL (t)
t
Fc-F fc fc+F
f uL的频谱
uI (t) t
uI的频谱
fI-F fI fI+F
f
有两个输入信号:
第六章小结
• 调角信号的根本概念,包括定义、表达式、频谱 构造、有效带宽及功率等参数。
第三讲 微波混频器原理

给出各种微波混频器的电路实现等。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3.1.1 本振激励特性——混频器的大信号参量
如图3-2所示,在混频二极管上加大信号本振功率和直 流偏置(或零偏压)时,流过混频二极管的电流由二极管的伏 安特性来决定。加在二极管上的电压是直流偏置与本振信号 之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近似为指数函数,即 u (t ) E 0 U L c o s L t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图 3-3
二极管混频器原理图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由于UL>>US,可以认为二极管的工作点随本振电压变
化,认为接收到的信号是一个微小电压增量,因此将回路电 流在各个工作点展开为泰勒级数。为了讨论方便,将ZL、 ZL0、ZS短路,这时流过二极管的瞬时电流值为
i f (u ) f ( E 0 U L co s L t U S co s S t ) f ( E 0 U L co s L t ) f '( E 0 U L co s L t )U S co s S t 1 2! f ''( E 0 U L co s L t )(U S co s S t ) …
i=f (E0+uL+uS+u0+ui) =f (E0+uL+Δu)
式中:Δu=uS+u0+ui,利用前面的分析方法,得到小信号电
流为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iD小= f′(E0+uL)Δu=g(t)· Δu
= (g0+2g1 cosωLt+2g2 cos2ωLt+„)×(US sinωSt-U0 sinω0t -Ui sinωit) =g0US sinωSt-g0U0 sinω0t-g0Ui sinωit +g1US sin(ωL+ωS)t+g1US sin(ωS-ωL)t -g1U0 sin(ωL+ω0)t+g1U0 sin(ωL-ω0)t +g1Ui sin(ωL-ωi)t-g1Ui sin(ωL+ωi)t +g2US sin(2ωL+ωS)t-g2US sin(2ωL-ωS)t -g2U0 sin(2ωL+ω0)t+g2U0 sin(2ωL-ω0)t -g2Ui sin(2ωL+ωi)t+g2Ui sin(2ωL-ωi)t (3-15)
《微波溷频器》PPT课件

iIso[ev1]
e/n k T
g ( t ) d i / d v I s o e ( i I s o )
设 v V 0 V L c o sL t
i I s o [ e ( V 0 V L c o s L t) 1 ]
上式展开为傅立叶级数,展开系数为
J n (x ) 2 10 2 e x c o s c o s (n )d
混频器的变频损耗最小
定 混频器信号源输入资用功率与中频输出资用功率之比 义
L m 1 0 lg (P s/P I)
变频损耗包括:(1)电路适配损耗,(2)混频管结损耗, (3)混频时的净变频损耗
1. 净变频损耗 L c
将混频二极管看成一个时变电导,可用前面的等效电路来 分析,分析是要考虑镜频端口的情况
(2)结电阻 R j
结电阻反映势垒的导电能力,与势垒两边外加电压有密 切关系,是一个非线性电阻
R j d i/1 d V n e k I s T oe n e k V T e (i n k T I s o )
结电阻直接与混频性能有关,要求二极管有较显著的非 线性,其值相对结电容的容抗小,以减小结电容的旁路 作用
P 散 ei2 B n e k iTn k 2 T B
热噪声:来源于串联电阻 R s ,它产生的热噪声资用功率为
Pheat kTB
热噪声和散弹噪声串联组合起来,依噪声定理,则总的资 用噪声功率为
P P 散 R R jj P R h e sa tR sn 2k T B R R jj R k sT B R s
(1)镜频短路
g1
Is Gs
g0 g1
g1 g0
GI
信号源输出的资用功率为 PsIs2/8Gs
微波混频器

第六章 微波/毫米波二极管混频器混频器是微波集成电路接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
不论是微波通信、雷达、遥控、遥感,还是侦察与电子对抗,以及许多微波测量系统,都必须把微波信号用混频器降到中低频来进行处理。
微波集成混频器有二极管混频器和场效应晶体管混频器以及双栅场效应管混频器。
二极管混频器基本上采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作变频元件。
优点是:结构简单、工作频带宽、噪声较低、动态范围大、工作稳定等。
FET 混频器的特点:变频增益、电路较复杂、需直流供电。
从电路结构上看,分为单管式混频、双管平衡式混频和多管式混频。
单管混频器只采用一只二极管,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噪声高、抑制干扰能力差,在要求不高时采用,它是理论分析的基础。
平衡式混频器借助平衡电桥可使本振的噪声抵消,因而噪声的性能得到改善,电桥又使信号与本振之间达到良好隔离,因而平衡混频器是最普遍采用的形式。
另外还有管堆式多双衡混频器、镜频抑制混频器等等,可根据特殊要求而设计。
5.1 微波/毫米波混频器技术指标与特性分析 一、 噪声系数和等效噪声温度比。
outout inin f N S N S N //=f N (dB)=10f N lg(5.1)也可采用以下定义:PnsPnoF =(5.2) 式中P n s — 当系统输入端噪声温度在所有频率上都是标准温度k To 290=时,系统传输到输出端的总噪声资用功率。
Pns — 仅由有用信号输入所产生的那一部分输出的噪声资用功率。
1、单边带噪声系数 SSB Singad Side BandLctm KToDfKTmDfF SSB ==(5.3)Tm :等效噪声温度 tm :等效噪声温度比 2、双边带噪声系数 DSB Double Side Band在遥感探测、射电天线等领域,接收信号是均匀谱辐射信号,存在于两个边带,这种应用时的噪声系数称为双边带噪声系数。
m m f DSB t L Lc KToD Pm F 21/2==(5.4)由(5.3)和(5.4)可知,由于镜像噪声的影响,SSB F 比DSB F 大一倍,即高出3dB 。
第五讲 微波混频器电路

(3) 在二极管的右边接有低通滤波器,由λSg/4终端开
路线、半环电感和缝隙电容组成。它的作用是滤除信号和本 振及其各次谐波等高频信号,λSg/4终端开路线对高频信号 呈现短路输入阻抗,高频信号将从这里短路接到地板上而不 会从中频端口输出,但这一开路线对中频信号则呈现较大容 抗而近似不影响中频传输。为了对偏离中心频率fS的其他高 频信号也提供低阻抗,λSg/4开路线采用低阻线(阻抗为5~ 10 Ω),即微带线很宽。中频引出线上的半环电感和缝隙电 容组成谐振于本振频率的并联谐振回路,以进一步加强对本 振的抑制,阻止它进入中频回路,但这一并联谐振回路对中 频则近似短路,中频可以顺利通过。
上的中频电流为二者之差,因此有
i0(t)=i01(t)-i02(t)=2g1US cosω0t
(3-70)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由此说明,平衡混频器的输入信号和本振功率都平分加
到两只混频管上,得到了充分利用。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本 地振荡器输出功率的要求,另一方面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增 加了一倍。 平衡混频器的第二个优点是抑制本振引入的调幅噪音。 实际中,振荡器在输出所需振荡信号的同时,一定伴随有噪 声输出,其噪声频谱如图3-24所示。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电路中设计微带线长度时都是以信号频率对应的微带导
内波长为基准的,一方面是由于信号频率和本振频率很接近, 按信号波长设计对本振传输带来的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是 由于信号功率比较弱,电路设计务必要保证信号的损失最小, 因此只能牺牲部分本振功率。 单端混频器电路以微带形式光刻在介质基片上,为平面 电路,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体积小,质量轻,但性能较 差,实际应用不多。然而这种单端混频器也是其他各种混频 器的基础,其基本结构及其设计思想对于其他混频器都具有 参考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1—定向耦合器;2—阻抗变换器;3—相移线段;4—混频二极管; 5—高频旁路; 6—半环电感及缝隙电路;7—中频及直流通路; 8—匹配负载;9—镜像抑制滤波器
图 3-21 镜像短路单端混频器微带电路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1—定向耦合器;2—阻抗变换器;3—相移线段;4—混频二极管; 5—高频电路; 6—半环电感及缝隙电容;7—中频及直流通路; 8—匹配负载;9—镜像抑制滤波器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2) 在定向耦合器与混频二极管之间接有λSg/4(λSg为信号
频率对应的微带导内波长)阻抗变换器及相移线段。相移线
λSg/4阻抗变换器完成定向耦合器的端口②与混频二极管之 间的阻抗匹配,使信号和本振最有效地加到二极管上。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3) 在二极管的右边接有低通滤波器,由λSg/4终端开 路线、半环电感和缝隙电容组成。它的作用是滤除信号和本 振及其各次谐波等高频信号,λSg/4终端开路线对高频信号 呈现短路输入阻抗,高频信号将从这里短路接到地板上而不 会从中频端口输出,但这一开路线对中频信号则呈现较大容 抗而近似不影响中频传输。为了对偏离中心频率fS的其他高 频信号也提供低阻抗,λSg/4开路线采用低阻线(阻抗为5~ 10 Ω),即微带线很宽。中频引出线上的半环电感和缝隙电 容组成谐振于本振频率的并联谐振回路,以进一步加强对本 振的抑制,阻止它进入中频回路,但这一并联谐振回路对中 频则近似短路,中频可以顺利通过。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电路中设计微带线长度时都是以信号频率对应的微带导 内波长为基准的,一方面是由于信号频率和本振频率很接近, 按信号波长设计对本振传输带来的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是 由于信号功率比较弱,电路设计务必要保证信号的损失最小,
单端混频器电路以微带形式光刻在介质基片上,为平面 电路,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体积小,质量轻,但性能较 差,实际应用不多。然而这种单端混频器也是其他各种混频 器的基础,其基本结构及其设计思想对于其他混频器都具有 参考意义。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3.4.1 1. 单端混频器是一种最简单的混频器,前节的分析实际上
就是以单端混频器为例进行的,其工作原理和性能已经详细 讨论,这里主要关注其电路结构。图3-20给出了微带型单端 混频器的电路结构,它由耦合微带线定向耦合器、1/4波长 阻抗变换器、阻性混频二极管(通常采用梁式引线肖特基势 垒二极管)、中频和直流通路及高频旁路等部分组成。信号 从电路左边送入,经定向耦合器和阻抗变换器加到混频二极 管上,本振功率从定向耦合器的另一端口输入也加到二极管 上。
图 3-22 镜像开路单端混频器微带电路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从图3-21与图3-22的对比可见,图3-21中提供镜像短路 的滤波器是一段长约λSg/4(λSg为镜像频率对应的微带导内 波长)、终端开路的微带线,这段线对镜像频率提供很低的 阻抗,使镜频近似短路。 该微带线一般放在紧靠二极管输 入接点的地方,使混频产生的镜频分量在二极管接点处就被 短路到地。如果该微带线离开二极管有一段距离(不等于λSg /2),那么这一小段线的电抗就会形成镜像电压,而不能将 镜像真正短路。电路的其他部分与图3-20相同。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3.4 微波混频器电路
微波混频器的基本电路包括单端混频器、平衡混频器和 双平衡混频器,在这些基本混频器电路的基础上增加镜像信 号处理技术就可构成镜像回收混频器,包括滤波器式镜像回 收混频器和平衡式镜像回收混频器。
为了保证有效地进行混频,微波混频器的基本电路都应 满足以下几项主要原则:① 信号功率和本振功率应能同时 加到二极管上,二极管要有直流通路和中频输出回路;② 二极管和信号回路应尽可能做到匹配,以便获得较大的信号 功率;③ 本机振荡器与混频器之间的耦合应能调节,以便 选择合适的工作状态;④ 中频输出端应能滤掉高频信号, 以防止渗入中频放大器。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1—定向耦合器;2—阻抗变换器;3—相移线段;4—阻性混频二极管; 5—高频旁路;6—半环电感及缝隙电容;7—中频和直流通路;8—匹配负载
图 3-20
(1) 定向耦合器除保证信号和本振功率有效加在二极管 上之外,还可以保证信号端口和本振端口之间有适当的耦合 度。其耦合度不宜取得过大和过小,耦合过松,会使完成正 常混频要求的本振功率过大;耦合过紧,则由于定向耦合器 的端口③接有匹配负载,信号功率传到定向耦合器的端口③ 后被负载吸收过多, 导致信号功率损耗加大。一般耦合度 取为10 dB。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2. 要降低混频器的变频损耗和噪声系数,除了必须对各高 次闲频提供短路终端外,还需对镜像频率提供短路和开路终 端。在电路设计中所采取的措施是在信号输入端的适当位置 加入镜像抑制滤波器,把镜像功率反射回二极管后再次参加 混频,得到附加的中频输出。图3-21和图3-22分别给出了镜 像短路和镜像开路的单端混频器微带电路。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图3-21中在二极管输入接点处放置了一个平行耦合带阻 滤波器,组成此滤波器的微带线总长约为λSg/2,其中λSg/ 4长度与主线作平行耦合。根据无源微波元器件的性能,它 是以fi为带阻中心频率的带阻滤波器,对镜像频率提供开路
对图3-21和图3-22中镜像抑制滤波器的一般要求是:对 镜频有足够的衰减(约20 dB),对输入信号的插入损耗足够 小(小于0.5 dB)。为了保证达到这一要求,信号和镜频边带 的频率间隔应足够宽,中频不能选得太低。根据经验,中频 fiS≈1.5 BS,其中BS为信号带宽,故这类混频器是窄带的,其 信号相对带宽小于10%。
第3章 微波混频器
(4) 为能构成中频电流流动的通路,在二极管输入端还 接有中频通路。为了减小本振功率并改善混频器的噪声性能, 可以给二极管适当加一个较小的正向偏压,但从简化电路出 发,往往工作于零偏,这时仍要保证为混频电流中的直流成 分提供通路。图3-20所示的直流通路就是由中频接地线兼做 的。它是长度为λSg/4奇数倍的终端短路微带线,为主传输 通道提供近似开路阻抗,同时它设计成线条很窄的高阻线, 目的都是使它对信号和本振的传输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