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与骨质疏松症汇总

合集下载

中医如何防治肾虚引起的骨质疏松

中医如何防治肾虚引起的骨质疏松

中医如何防治肾虚引起的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在中医理论中,肾虚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中医是如何防治肾虚引起的骨质疏松的呢?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

因此,肾虚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修复,导致骨质疏松。

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种类型,其导致骨质疏松的机制和表现也有所不同。

肾阴虚型骨质疏松,多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口干咽燥等症状。

这是由于肾阴不足,不能滋养骨骼,导致骨骼失养。

在治疗上,中医常采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龟板、知母等。

这些中药可以滋补肾阴,补充骨髓,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的症状。

肾阳虚型骨质疏松,则表现为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夜尿频多等症状。

肾阳虚衰,不能温养骨骼,使得骨骼脆弱。

治疗时,中医会运用温补肾阳、强壮筋骨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附子、肉桂、杜仲、仙灵脾、巴戟天等。

这些药物能够温补肾阳,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有许多其他的防治方法。

饮食调理是中医防治肾虚引起的骨质疏松的重要一环。

对于肾阴虚者,可以多食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雪梨、甲鱼等。

肾阳虚者则适宜食用温阳补肾的食物,如羊肉、核桃、韭菜、板栗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 等营养物质。

运动也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手段。

中医传统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增强肌肉力量,还可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有助于改善肾虚的状况。

这些运动动作舒缓,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中医的针灸疗法对于防治肾虚引起的骨质疏松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针刺肾俞、命门、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可以调节肾经气血,增强肾脏功能,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调节。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肾脏的功能。

中医补肾预防骨质疏松症拥有坚固骨骼

中医补肾预防骨质疏松症拥有坚固骨骼

中医补肾预防骨质疏松症拥有坚固骨骼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减低、骨质疏松,易骨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中医注重整体调理,认为肾主骨,补肾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并拥有坚固的骨骼。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论述补肾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肾与骨的关系中医认为,肾是人体先天之本,主藏精,主主一身之生化活动。

精化为骨,故中医学中有“肾主骨生髓”之说,肾为骨的主宰与调理者。

如果肾气虚弱,肾精亏损,就会导致骨骼疏松,骨折等问题的出现。

二、补肾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方法1. 药膳调理中医强调养生防病的重要性,药膳调理是其中一种方法。

通过选用适宜的中草药材炖煮食用,可以滋补肾气,增强骨骼力量。

例如,常用的补肾药材如淮山、枸杞子、菟丝子等都可以作为药膳的材料。

可以尝试炖制淮山鸽蛋汤,或者炖煮糯米枸杞粥,这些药膳可以长期食用,对于补肾益精、预防骨质疏松症有明显效果。

2. 中药调理除了药膳调理,中药调理也是补肾的一种方式。

中药方剂如肾气丸、五子衍宗丹等,都有补肾作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需要遵循剂量和疗程的规定,不可滥用。

3. 食疗调理中医食疗讲究药食同源,通过饮食调理来补充身体所需。

适当摄入一些有益于骨骼健康的食物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如食用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含有丰富钙质的食物,可以补充钙质,增强骨骼密度。

此外,还可以适当食用黑芝麻、核桃、山药等具有滋补肾气的食物。

三、注意事项1.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按摩某些穴位可以刺激肾经气血的流通,促进肾功能调理。

例如,人体肾经关键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可以用手指揉捏、按摩该穴位。

但按摩时需要掌握适度的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2. 合理运动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对于骨骼健康也有很好的帮助。

中医推荐一些适合补肾的运动,如太极拳、步行、慢跑等,这些运动可以提高肾脏功能,预防骨质疏松。

中医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中医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

中医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等并发症。

虽然西医已经提供了一系列治疗方法,但中医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原因、诊断和中医的治疗方法。

一、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骨质疏松症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肝主疏泄,在肝经和肝经络不畅通时,会导致气滞、血瘀等病理变化,进而影响骨质的代谢。

肾藏精,精虚则波及骨髓,导致骨质流失。

脾主运化,脾虚则失去对气血的运化功能,从而影响骨质的供应。

其次,饮食因素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长期食用偏寒凉、富含蛋白质过多的食物,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进而影响骨质的代谢和吸收。

此外,中医还将情绪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等纳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

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骨密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中医诊断骨质疏松症时,除了依据这些西医检查结果外,还会考虑患者的脉象、舌像等症状。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病机和治疗方案。

三、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针灸、艾灸、食疗等。

具体治疗方案因个体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配。

1. 药物治疗:中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可以选用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的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红参、何首乌、枸杞子等,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2. 针灸: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也常被使用。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肾俞穴、足三里等。

3. 艾灸:艾灸是中医独有的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条或艾炷,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以改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艾灸常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可以选择肾俞穴、腰俞穴等进行艾灸。

从中医角度解读骨质疏松的成因与防治

从中医角度解读骨质疏松的成因与防治

从中医角度解读骨质疏松的成因与防治在现代社会中,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

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骨质疏松带来的骨折风险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骨质疏松的认识和防治有着独特的见解。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形成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肾主骨生髓,肾中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着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修复。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亏虚。

肾气虚则不能主骨生髓,骨骼失去滋养,从而导致骨质变得疏松。

就如同树木失去了水分和养分的供应,枝干变得脆弱易折。

其次,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会导致气血化生不足,无法为骨骼提供充足的营养。

骨骼就如同建筑物,需要有足够的材料和能量来维持其坚固。

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无法将食物中的营养有效转化为气血,骨骼就会因缺乏“建筑材料”而变得脆弱。

再者,肝主筋,藏血。

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和骨骼的稳定性。

同时,肝郁气滞也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骨骼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滋养。

另外,血瘀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

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内,新血不能濡养骨骼,从而影响骨骼的正常代谢和修复。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防治骨质疏松需要综合调理。

在饮食方面,应注重调养脾肾。

多食用一些具有补肾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黑豆、核桃、山药、芡实等。

这些食物有助于补充肾气,增强脾胃功能,为骨骼提供充足的营养。

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运动对于防治骨质疏松也非常重要。

中医提倡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不仅可以活动筋骨,还能调节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

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骨骼得到更多的营养供应,增强其韧性和强度。

情志的调节也不容忽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焦虑、抑郁和紧张。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影响脏腑的功能,进而影响骨骼的健康。

因此,要学会放松心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中药调理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骨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根据中医理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肾虚有关,肾主骨生髓,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一、肾阴虚型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手足心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阴虚是因为肾阴不足,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阴虚型的治疗应以滋养肾阴为主。

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养阴清热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乳制品、海鱼、豆制品等,以增加骨密度。

二、肾阳虚型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疲倦、尿频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虚是因为肾阳不足,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阳虚型的治疗应以温补肾阳为主。

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补肾壮骨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温热食物,如姜、葱、羊肉等,以温补肾阳。

三、肾阴阳两虚型肾阴阳两虚型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手足心热、畏寒肢冷、精神疲倦等症状。

中医认为,肾阴阳两虚是因为肾阴阳双亏,导致骨髓失养,骨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

肾阴阳两虚型的治疗应以滋养肾阴阳为主。

可选用左归丸、养阴阳消骨汤等中药进行治疗。

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均衡摄入营养,增加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针对不同的辨证分型,中医采用滋养肾阴、温补肾阳、滋养肾阴阳的治疗方法,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改善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和减缓疾病的发展。

同时,在日常饮食中,也应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增加骨密度。

通过中医辨证分型的治疗,可以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中肾与精、髓的关系

中医中肾与精、髓的关系

中医中肾与精、髓的关系肾与精的关系中医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又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明肾有藏精的功能。

肾与髓的关系肾为骨、髓生长发育提供保障。

髓分骨髓、脊髓和脑髓,这三者均属于肾中精气所化生,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骨的生长和发育,也影响脊髓和脑髓的充盈和发育。

肾脏受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先天之精不足先天之精不足是肾脏受损的原因之一。

由此导致精髓不足,出现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

由于“齿为骨之余”,牙齿的发育也有赖于肾精的充养,所以肾精不足还可表现为小儿牙齿生成过晚等。

劳倦过度适当的劳作是人类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还可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但劳倦过度会伤肾。

《素问·生气天论》中说:“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意思是如果人们勉强用力,会导致肾气损伤,腰间脊骨就会损坏。

久病失养久病体虚,五脏失养,易伤及肾。

肾脏受损而见牙齿松动脱落,头发稀疏,耳鸣耳聋,视物昏花,腰膝酸软,精神委靡,倦怠乏力,记忆力下降等;严重的还表现为:面如漆柴,咳唾有血等。

肾藏精,精化生血,血是头发营养的直接来源,所以肾正常,毛发则多而润泽。

肾脏受损,影响脑髓的生长,则可见腰膝酸软、记忆力下降、健忘、耳鸣耳聋、眩晕等脑髓不足的表现。

房事不节、生育过多房事不节是指性生活不能节制。

房事不节,泄精过多会导致肾精不足,表现为: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委靡、倦怠乏力,在男子还有遗精、阳痿、滑泄;女子生育过多,伤肾的表现主要是月经不调、带下、子宫脱垂等,这些都是精髓不足的表现。

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固精,即节制性生活,防止肾精的流失。

中医补肾预防骨质疏松拥有坚固的骨骼

中医补肾预防骨质疏松拥有坚固的骨骼

中医补肾预防骨质疏松拥有坚固的骨骼中医学认为,肾是人体内蕴藏着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之一。

肾主藏精、支配生长发育,而补肾则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调理方法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肾与骨骼密切相关,所以补肾可以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补肾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和原理,帮助读者拥有坚固的骨骼。

一、中医补肾理论中医学认为,肾是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肾藏精,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它的充盈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的生长发育、生殖能力和健康状况。

肾主骨,骨骼的生长和发展与肾功能密切相关。

肾虚是中医诊断中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精神疲倦、腰膝酸软、遗精早泄等症状。

中医补肾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理、服用中药以及针灸等。

二、饮食补肾中医认为饮食是人体健康的基础,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补肾益气,从而保持骨骼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饮食补肾的食物:1.黑豆:中医认为黑豆有益肾气的作用,常食用可以补肾益气,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可以熬汤或者与其他食材一起炖煮。

2.芝麻:中医认为芝麻有滋补肾精的功效,富含磷、钙等对骨骼发育有益的物质。

可以将芝麻炒熟后研磨成粉,加入到食物中食用。

3.石斛:石斛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滋补肾气、增强骨骼健康的作用。

可以用石斛和其他食材一起炖煮,饮用炖汤。

三、中药补肾中药是中医调理肾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补肾的药材:1.何首乌:中医认为何首乌具有补肾益精、强筋壮骨的作用。

可以将何首乌煎煮后当茶饮用,或者与其他药材一同炖煮服用。

2.淫羊藿:淫羊藿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

可以将淫羊藿泡水饮用,或者制成中药粉末。

四、针灸调理针灸是中医学中一种常用的调理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整气血、阴阳平衡,进而调理肾功能。

中医认为,通过针灸调理可以补肾益气,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

针灸调理需要到专业的中医医院进行。

综上所述,中医补肾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补肾以及针灸调理,可以补充肾气,保持骨骼的健康。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要点:肾主骨与生髓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要点:肾主骨与生髓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肾之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

因此,肾-精-髓-骨组成一个系统,有其内在联系。

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

反之,如肾精亏虚,骨髓化生无源,骨骼失其滋养。

在小儿,就会骨骼发育不良或生长迟缓,骨软无力,囱门迟闭等;在成人,则可见腰膝酸软,步履蹒跚,甚则脚痿不能行动;在老年,则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

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

藏于骨腔内之髓,称为骨髓。

位于脊椎管内之髓,称为脊髓。

位于颅腔中的髓,称为脑髓。

这三种髓,均由肾精所化生。

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到骨的生长与发育,而且也影响到髓的充盈和发育。

中医学认为脑为髓之海,因为脊髓上通于脑,聚而为脑髓。

肾精充沛,髓海满盈,脑得其养,则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耳目聪明,记忆力强。

反之,若肾精不足,髓海失充,在小儿,则表现为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或形成傻呆病;在成年人,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顿,思维缓慢,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严重者,则可发展成为健忘症。

牙齿属骨的一部分,故称齿为骨之余。

既然牙齿与骨同出一源,所以牙齿也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充养。

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齐全。

若精髓不足,则牙齿松动,甚或脱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对于牙齿松动等病证,临床上亦常采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多能获效。

肾主骨这一理论,近年来通过实验研究,也进一步得到充分的证实。

例如研究发现,某些补肾药物,能增加骨的坚韧度,对于某些骨折的病人,采用补肾的方药治疗,多能加速骨质愈合。

近年来,根据肾主骨的理论,从治肾入手,治疗多种骨的病变,都取得满意疗效。

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与骨质疏松症

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与骨质疏松症

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与骨质疏松症金珉廷,郑洪新(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摘要: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的理论,论证“肾精不足、髓减骨痿”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

补肾方药通过作用于不同组织和器官,包括下丘脑、脑垂体、肾脏、小肠、性腺、骨组织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调节骨代谢,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

关键词:肾主骨;骨质疏松症;中医中图分类号:R22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3- 0035- 02收稿日期:2008-09-22作者简介:金珉廷(1974-),女,韩国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骨质疏松及中医抗衰老机理研究。

通讯作者:郑洪新,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ion of Osteoporosis and the Theory of “the Kidney Stores the Essence, Produces the Marrow and Controls the Bones”JING Min-ting, ZHENG Hong-xin(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Shenyang110032, Liaoning, China)Abstract:The major pathogenesis of osteoporosis is “deficiency of kidney essence, reduction of marrow and flaccidity of bones”. The passage discussed it by the theory of “the kidney stores the essence, prod uces the marrow and controls the bones”. The medicine of invigorating the kidney could effect on different organization and organs including hypothalamus, pituitary, kidney, small intestine, genitical gland and bone tissue. The medicineadjusted bone metabolism by multi-link, multi-approach, multi-target to prevention and cure osteoporosis.Key words:kidney controlling bones; osteoporo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885年,欧洲病理学家Pommer 首先提出“骨质疏松”一词,意为骨质减少,组织学上可见满孔隙的骨骼;1993 年在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大会(香港)上,骨质疏松的定义再次得到完善与确认,并为世界各国所公认[1]。

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

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

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肾,五脏之一,与膀胱相表里,其主要生理功能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①主藏精。

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阳、元阴与生殖之精,司人体生长发育与衍宗传代。

肾气盛、肾精充则人体生长发育正常,身体强壮而有子;肾气衰、肾精亏则生长发育迟缓,身体赢弱而无子。

②主水。

合三焦、膀胱二腑主津液,与肺、脾两脏及三焦共同参与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过程。

这种生理功能称为肾的气化。

肾之气化正常则水液代谢有序,若肾之气化失职,则见小便不利,肢体水肿或小便清长,夜尿频频甚或出观小便失禁症状。

③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而通于脑,故骨的生长发育及功能活动与肾之精气有密切关系,肾气盛则齿更发长,体盛骨壮,耳聪目明;肾气衰则发脱齿槁,体衰骨弱,耳闭目暗。

④肾寄命门之火,一水一火,故有“肾为水火之脏”之称。

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

上连于肺,肾气盛则肺卫充实,呼吸自如有根;肾气衰则不能摄纳肺气而见气短、动则喘息而汗出、呼多吸少。

中医肾的概念涉及西医学的呼吸、心血管、泌尿、生殖、内分泌、运动等多系统的功能,是一个多系统多功能之有机集合体。

骨,指全身骨髓,是人体的支架,对人体起着支撑、保护的作用。

骨内藏有骨髓,为骨髓所化。

骨之坚刚有赖骨髓的滋养。

若肾精虚衰,骨髓亏损,则骨失所养,而见不能久立,行则振摇不稳,甚或全身瘫软,不能站立之症,此即为痿症。

故《灵枢·海论》说:“髓海有含,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中医“骨”的概念相当于西医的骨骼系统。

肾主骨生髓,《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即骨的生长及发育运动均为肾所司。

骨骼的强弱与关节活动(动作)的灵巧与否可以反映肾之精气的虚实情况。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年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等多个因素。

以下是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 肾虚导致骨质疏松症: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肾精充足对骨髓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肾虚会导致骨髓生长不畅,骨骼强度下降,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2. 脾胃虚弱导致骨质疏松症:脾胃主运化水谷,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影响骨骼对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容易出现骨质流失。

3. 血瘀导致骨质疏松症:血液循环不畅、气血淤滞会导致骨质疏松。

血瘀会影响骨髓的血液供应,使骨髓功能减退,加速骨质流失。

4. 气滞导致骨质疏松症:情志不畅、痛苦郁结等导致气滞,会阻碍骨髓的正常运行,使骨髓功能减弱,进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5. 湿阻导致骨质疏松症:湿邪入侵体内,阻滞气血运行,影响骨髓的正常供应,导致骨髓衰竭,加速骨质流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肾虚、脾胃虚弱、血瘀、气滞、湿阻等病机的形成,进而引发骨骼质量减少,骨骼密度降低,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变化。


此,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通常从调理肾脏、健脾胃、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湿等方面入手,以改善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骨质密度。

中医调理补肾强骨预防骨质疏松

中医调理补肾强骨预防骨质疏松

中医调理补肾强骨预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特征为骨质的减少和骨密度的降低,从而增加骨折的风险。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盛与否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强壮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中医调理肾气成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出发,介绍一些调理补肾、强骨预防骨质疏松的常用方法。

一、中医理论与骨质疏松中医理论中,骨髓主司造血,与肾为阴阳相合,肾主生殖,其精化为骨髓,而骨髓则通过骨骼来表现。

因此,肾虚是骨质疏松的根本病机。

中医认为,肾虚可由先天不足、年老气衰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

因此,调理肾气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至关重要。

二、中医调理补肾的方法1. 中药补肾中药补肾可分为补肾阳和补肾阴两个方面。

补肾阳的中药如菟丝子、杜仲等,具有温肾壮阳、补益精气的作用;补肾阴的中药如山药、枸杞子等,具有滋阴补肾、养肝明目的作用。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对于补肾强骨预防骨质疏松,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饮食调理:(1)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骨质的形成离不开钙的参与,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豆类、乳制品、海产品等。

(2)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吸收和骨骼的正常发育,可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鸡蛋、奶黄等。

(3)注意荤素搭配:合理荤素搭配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加对营养的吸收,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作用。

(4)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过多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体内阴阳失衡,对肾脏功能造成负担。

3. 运动调理适度的运动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适量的运动可以调养气血,益肾强骨。

常见的适宜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提高钙质吸收利用率,从而预防骨质疏松发生。

三、中医调理补肾强骨的注意事项1. 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调理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中医调理补肾强骨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

《黄帝内经》记实:“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脏是人体最重

《黄帝内经》记实:“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脏是人体最重

《黄帝内经》记实:“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脏是人体最重'肾为天赋之根',《黄帝内经》记实:“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

肾脏是人体最紧张的脏器,它与你的进展是否康健?骨骼是否强健?头发是否黝黑?精神是否兴隆?性欲是否适度?生养是否正常?衰总是否迟缓?寿命是否持久?都有密不因素的相关。

对男性来说,“肾”是男性的后天之本,也是你恣意浪掷的成本;对女性来说,出格是中老年人,肾虚斗劲轻易患上骨质松散、夜尿多、头发发白或脱落很早、很早呈现腰酸、膝盖发软、乃至性成果提前减退等症状。

这5件事,终极会废了你的肾1、不爱喝水肾脏是仔细代谢心理勾当所孕育发生的废料,并排于尿中。

在肾脏举办这些勾当的时辰,必要充足的水分来救援,要是你不爱喝水,这无疑加重了肾脏的承担。

PS:要是你爱品茗,而品茗不精确也会伤肾,好比边品茗边饮酒、过量吃茶喝茶、空肚品茗、喝过浓的茶这些都很惊险我们的肾脏。

2、口胃重口胃重每每和盐多离不开相关,《黄帝内经》记实:“咸者,脉弦也”、“咸入肾”,“盐化水”用当代的话举办理解理睬便是盐摄入不妥,对血压、水肿、尿卵白会有影响。

摄入太多盐,肾脏的承担就会加重,从而导致肾脏成果减退,同时,饮食过咸会导致血压升高,肾脏血液不克不及维持正常流量,从而诱发肾病。

是以要只管即便少吃盐。

3、憋尿有些友们因事项忙或其他不良风俗而又憋尿的风俗,使得尿液在膀胱里憋太久而很轻易滋生细菌,细菌会经输尿管逆行到肾,导致尿路传染和肾盂肾炎。

这类传染一旦反爆发,能激发慢性传染,不易治愈。

4、熬夜中医以为,白日属阳,夜晚属阴,白日勾当养阳,晚上就应该入眠养阴。

要是通俗熬夜,则不克不及够养阴,人体的阴阳就会失踪去均衡,继而损耗肾中的阴精,人也易呈现肾虚、朽迈。

是不是熬夜的风险太多了,伤肝伤肾伤身材,早点睡好吗?5、爱饮酒爱吃肉酒含有酒精,酒精在代谢进程中会增进肾脏的承担。

出格是啤酒中的啤酒花有利尿浸染,也会增进肾脏的承担。

小议“肾主骨”与骨质疏松症

小议“肾主骨”与骨质疏松症

小议“肾主骨”与骨质疏松症在中医理论中,肾被认为是身体的存储之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同时,肾也被认为是“肾主骨”的主宰,也就是说肾与骨密切相关。

而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质含量下降、骨骼微结构破坏和骨强度降低。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谈谈肾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肾的功能中医认为,肾藏精气,主治生长发育、繁殖、生殖、脱发等方面的生理功能,而精气是人体的基本物质,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肾还主宰“骨”,即肾主骨,掌握骨的生长发育、形态定位、质量变化和骨髓,骨的主要成分是骨胶原和无机盐,在中医里,精气主要储于肾中,精气的健康与骨质也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现代科学,骨质的生成和代谢是通过一系列的细胞、激素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如炎症介质、胶原分解酶、钙离子、维生素D、钙调素及内分泌激素等。

这些物质的含量和平衡情况影响骨的健康。

中医还将阳气、精气、营气和血气等元素视为骨的基本成分,肾气是五脏之首,其功能良好与否决定了人体脏器的养生、中医保健中经常提到的“滋阴补肾”。

肾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首先需要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形成机理。

骨质是一种生物学活性组织,绝非想象中的一种静态物质。

骨质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即骨形成与骨吸收两个过程在正常情况下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但当人体内骨形成能力下降或骨吸收能力加强时,这种平衡就被破坏,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出现。

这里我们来看看肾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联系。

肾脏的功能和健康与骨密切相关,而且这种联系比人们想象的要更加广泛和深刻。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肾脏与骨,包括骨髓和骨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学界认为,肾功能减退会影响骨的代谢和平衡状况,从而提高了患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中老年人群中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雌、孕激素的水平下降,而这也与肾脏有着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肾脏是水液代谢的主导器官之一,与血管密切相关。

因此,肾阳虚者,水液代谢困难,身体的体液就会过多排泄,导致了体内其他营养和物质流失,最终在骨质数量和质量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学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沿革

中医学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沿革

中医学对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沿革在谈到骨质疏松症的时候,咱们可不能小看这玩意儿。

说实话,这就像是个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我们身边。

大家可能都知道,骨质疏松症就是骨头变得脆弱,容易骨折的一种病。

而在中医学里,这个问题可早就被提上日程了。

咱们古人可真有先见之明,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关注骨头健康。

想想看,那时候的医学还没有现代这么发达,居然能对骨质疏松有这样的认识,真是了不起。

中医对骨质疏松的理解,主要是从“肾”的角度来看的。

咱们常听到“肾主骨”,意思就是肾脏和骨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像老话说的:“肾藏精,精生髓,髓育骨。

”听起来有点绕口,但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肾的健康直接影响到骨头的强壮。

现代人常常忙得像个陀螺,饮食不规律,压力大,肾脏的功能就容易下降。

于是,骨头的营养供应不足,骨质就开始“减肥”了。

再说说中医的治疗方法。

针灸、推拿、拔罐……这些都是中医的拿手好戏。

想象一下,一个人躺在床上,身上插满了针,虽然看上去有点搞笑,但实际上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骨密度。

而推拿就更轻松了,像是给身体做个按摩,放松的同时还能帮助调整经络,真是一举两得。

这种天然的疗法,效果可真不赖,很多人都尝到了甜头。

除了这些,中医还有个“大招”就是中药。

各种药材混合在一起,像是调制成了一剂神奇的汤药。

有些药材,比如枸杞、何首乌,都被视为“补肾”的好帮手。

说到何首乌,大家可能会想:这是什么东东?它就是一种爬在山坡上的植物,但在中医看来,它可是个宝贝,能让你的骨头更结实。

中医讲究的是调和,像是给身体找个平衡点。

肾气充足了,骨质自然就能硬朗起来。

咱们也不能只靠这些药物,平时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吃得营养均衡,别整天啃零食,饮食中多点钙和维生素D。

大家都知道,钙对骨头特别好,像牛奶、豆腐、绿叶菜,都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维生素D嘛,晒太阳是最好的办法。

只要不怕晒黑,外出活动一下,骨头就会感谢你的。

运动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很多人都认为,骨质疏松了就要多休息,结果反而让骨头更虚弱。

谈肾主骨理论及脾虚血瘀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林园中医诊所

谈肾主骨理论及脾虚血瘀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林园中医诊所

談腎主骨理論及脾虛血瘀與骨質疏鬆症的關係林園中醫診所 林文彬前言骨質疏鬆症是以骨量減少爲特徵,骨組織顯微結構改變和骨折危險頻度增加的疾病,是一種多因多果的高年齡的常見病,無論原發性、還是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其共同的病理特徵是全身骨量減少。

雖然病因病理比較複雜,但概括起來不外乎激素調控、營養因素、物理因素、遺傳因素等等的異常,以及與某些藥物的影響有關。

這些因素或是引起腸對鈣的吸收減少,或是腎臟對鈣的排泄增多,回收減少,或是引起破骨細胞數量增多且其活性增強以至溶骨過程佔優勢,或是引起成骨細胞的活性減弱導致骨基質形成減少。

總之,骨代謝處於負平衡,使骨基質和骨鈣含量均減少,從而發生骨質疏鬆症。

人類骨量隨年齡的增長大致可分為6個時期:(1)骨量增長期:從出生到20歲,隨年齡增長骨量持續增加。

其中7~8歲的男女兒童以及13~14歲的少女和15~16歲少男有兩個快速的骨量增長期。

該期男性增長速度快於女性,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2.2%和1.9%,這也是男性骨密度峰值高於女性的原因。

(2)骨量緩慢增長期:從20~30歲,骨量仍在緩慢增加,年增長率為0.5%~1%。

(3)骨量峰值相對穩定期:從30~40歲,骨骼生長處於相對平衡狀態,骨密度也處於一生的峰值期;女性骨峰值低於男性,該期約維持5~10年。

(4)骨量丟失前期:女性從40~49歲,男性從40~64歲,骨量呈輕微丟失;女性年丟失率為0.4~0.6%,男性為0.3~0.5%。

(5)骨量快速丟失期:主要見於絶經後女性,絶經後1~10年,骨量丟失速率明顯加快,年丟失率為1.5~2.5%,該期約維持5~10年;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丟失期。

(6)骨量緩慢丟失期:65歲以後,女性骨量丟失速率降低到絶經前的水平,男性出現一些輕微的骨量快速丟失,骨量年丟失率為0.5~1%;另外,部分學者觀察到80歲以後的女性骨量呈現一緩慢回升的趨勢。

現代醫家對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病因病機上有諸多不同的認識,但不外以下觀點:腎虛、脾虛、血瘀、外邪、及經絡,其中腎虛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五脏养生肾:藏精,主骨生髓,精气,生殖

五脏养生肾:藏精,主骨生髓,精气,生殖

五脏养生肾:藏精,主骨生髓,精气,生殖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

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称为“先天之本”。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所藏之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先天之精,受之于父母。

二是水谷之精,也叫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由脾胃所化生。

先天之精必须有后天之精的滋养才能得到不断地补充,后天之精也需先天之精的气化,才能继续产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

它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

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规律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而齿、骨、发的生长状况是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亦是判断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标志。

2.主水在正常情况下,水液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宣降、三焦的决渎、膀胱的开合以及肝的疏泄等作用,清者运行于脏腑,浊者化为汗和尿液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有赖于肾的气化和温煦作用。

3.纳气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保证体内气体的正常交换。

4.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肾主骨、生髓的功能,实际上是肾中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肾中精气充盈,才能充养骨髓,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

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骨的生长发育,而且也影响脊髓和脑髓的充盈和发展。

脊髓上通于脑,髓聚而成脑,故脑又称髓海。

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就健全。

肾藏精,发的生长全赖于精和血,故说“其华在发”。

5.开窍于耳和二阴听觉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盈亏有密切关系。

肾中精气虚衰时,则髓海失养,而且听力减退或耳鸣、耳聋。

老年人肾中精气多见衰退,听力每多减退,故称肾开窍于耳。

二阴即前阴和后阴。

前阴是排尿和生殖的器官,后阴是排泄粪便的通道。

尿液排泄虽在膀胱,但仍赖于肾的气化方能完成。

生殖功能亦为肾所主,前已述及。

粪便排泄虽属大肠的功能,但亦与肾的气化有关。

中医如何认识和治疗骨质疏松

中医如何认识和治疗骨质疏松

中医如何认识和治疗骨质疏松提起骨质疏松,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一种常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在我们生活中时有发生。

说到这了,肯定有人会问: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由何种原因引起?又该如何通过中医进行治疗?鉴于大多数人都不甚了解,接下来本文将对此类问题作以重点的论述和详细的讲解,希望能够为大家科普一下,以便提升认知和增长见识。

1.中医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骨质疏松症属于“骨痹”、“骨痿”的范畴。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藏精,为先天之本,骨骼的生长代谢与肾精的盛衰有着直接的关系。

骨质疏松与肾、肝、脾等多个脏腑息息相关,且以肾虚为典型。

骨质疏松的主要病机为肾虚精髓不充、骨失所养。

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后天调养失宜、先天禀赋不足、老年衰变、久病失治、用药不合理等。

骨质疏松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种衰老的表现。

若人体患有骨质疏松的同时,并发有腰背疼痛、骨折或神经症状,则可看作是一种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多患有骨质疏松。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退化而促使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形成。

另一方面,多种疾病发展到后期,都会对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肾虚的发生,则继发性骨质疏松也将随之而来。

骨质疏松的表现为关节或腰背疼痛,骨脆易折,畏寒肢冷和抽筋,下肢没有力气,夜尿频多,足膝酸软、身心俱惫,牙齿干枯、面色暗黄等。

骨质疏松的出现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种族等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

通常情况下来说,年龄过了35岁之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骨量都会逐渐下降。

特别对于绝经以后的女性,其骨量丢失速度要高于男性很多。

所以,女性出现骨质疏松的可能性要远高于男性。

这是因为骨细胞在雌性激素的刺激下会加速分裂,制造出更多的骨基质。

若体内雌激素含量减少,则会降低骨细胞的活性,进而减少骨形成。

女性在绝经后如果并发有甲亢,则其将较早出现骨质疏松,且症状较重。

此外,缺钙严重者、甲状腺机能亢进者,也很容易患得骨质疏松,或加重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与骨质疏松症金珉廷,郑洪新(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摘要: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的理论,论证“肾精不足、髓减骨痿”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

补肾方药通过作用于不同组织和器官,包括下丘脑、脑垂体、肾脏、小肠、性腺、骨组织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调节骨代谢,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

关键词:肾主骨;骨质疏松症;中医中图分类号:R22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3- 0035- 02收稿日期:2008-09-22作者简介:金珉廷(1974-),女,韩国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骨质疏松及中医抗衰老机理研究。

通讯作者:郑洪新,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ion of Osteoporosis and the Theory of “the Kidney Stores the Essence, Produces the Marrow and Controls the Bones”JING Min-ting, ZHENG Hong-xin(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Shenyang110032, Liaoning, China)Abstract:The major pathogenesis of osteoporosis is “deficiency of kidney essence, reduction of marrow and flaccidity of bones”. The passage discussed it by the theory of “the kidney stores the essence, prod uces the marrow and controls the bones”. The medicine of invigorating the kidney could effect on different organization and organs including hypothalamus, pituitary, kidney, small intestine, genitical gland and bone tissue. The medicineadjusted bone metabolism by multi-link, multi-approach, multi-target to prevention and cure osteoporosis.Key words:kidney controlling bones; osteoporo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885年,欧洲病理学家Pommer 首先提出“骨质疏松”一词,意为骨质减少,组织学上可见满孔隙的骨骼;1993 年在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大会(香港)上,骨质疏松的定义再次得到完善与确认,并为世界各国所公认[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2],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三大主症。

中医学中没有“骨质疏松”病名。

根据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表现的全身或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驼背等症状,一般将其归入中医“骨痿”、“骨痹”或“腰背痛”、“肾虚腰痛”范畴。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生髓主骨”,肾与骨的关系十分密切。

实际上是肾中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骨的生长发育,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

中医学对该病早有认识,尤其“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与该病关系密切,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中医关于“肾藏精生髓主骨”理论的论述中医学认为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肾藏精。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命之根。

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生命之源,是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中所藏的精气有两种,分别是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两者相辅相成,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

其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

“肾主骨生髓”早在于《内经》提出,《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肾生骨髓”,“其充在骨”。

即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源,则骨骼得到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

“肾主骨”包含肾主养骨骼以及二者生理功能方面的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腔中,以滋养骨骼。

《素问・痿论篇》中说:“肾主身之骨髓”;《素问・解精微论篇》说:“髓者,骨之充也。

”骨骼起支持人体的作用,为人身之支架。

骨之所以能发挥作用依赖于骨髓的营养。

骨骼的生长、发育及修复等均依赖肾精滋养。

肾精充足,骨髓生化有益,骨骼得到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

骨髓由肾精所化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指出:“肾生骨髓”,“肾充则髓实”,提出髓的生成为“肾主骨”提供了物质基础,肾所藏之精、所主之液可化生骨髓,骨髓又滋养骨骼的生理关系。

同时还指出了肾主骨在病机上的相互影响,如果肾精不足,则出现骨骼病变,当肾精充足时,则髓足骨坚,筋骨坚固有力。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曰:“藏精于肾,……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灵枢・本神》曰:“精伤则骨酸痿厥。

”反之,骨骼的病变可以伤及骨髓,累及肾。

骨的发育或虚损与肾有关。

古代对肾与骨的关系认识,充分说明了骨的生理病理受肾所支配,肾之精气的盛衰决定骨的强弱。

2 肾藏精生髓主骨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2.1 肾虚髓亏骨痿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系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与衰老关系极为密切,而肾气虚损是导致衰老的主要原因和机制[3]。

肾气主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决定人体的生长壮老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阐述了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生理过程,也说明了骨的强劲脆弱与肾精盛衰、年龄的增长有密切联系。

《灵枢・经脉》篇中说:“足少阴气绝, 则骨枯, ……, 骨不濡则肉不能著也, 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 ……发无泽者骨先死。

”认识到了肾气虚损与“骨枯”等密切相关。

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

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髓”、“其充在骨”。

骨生长发育强劲衰弱与肾精盛衰关系密切,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强健有力; 肾精亏虚则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失养而痿弱无力。

《灵枢・经脉》指出: “足少阴气绝则骨枯……故骨不濡则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发无泽者骨先死。

”《医经精义・中卷》指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故骨者,肾之合也,髓者,精之所生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

”说明肾、骨、髓之间存在密切的生理联系。

《素问・痿论篇》所云:“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

”《素问・长刺节论篇》所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由此可见无论骨痿还是骨痹,均以肾虚为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关键。

《临证指南医案・痿》云:“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

”意指骨痿源于肾虚骨枯髓减。

《素问・逆调论篇》指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素问・痿论篇》说:“肾气热则腰脊不举,……火不胜火,骨枯而髓虚,足不任身”;“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说:“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

进一步阐述了肾、骨、髓之间的病理联系,说明肾虚肾精不足,骨髓失养可致骨骼脆弱无力,出现腰背酸痛、胫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

2.2 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作用机制近年来,许多学者运用中医药学理论对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及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主骨”的理论,论证“肾精不足、髓亏骨枯”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病机。

对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246例患者,收集相关中医四诊资料,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聚类分析,聚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4型分散性最好,其中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为最多,分别占34.7%和30.1%,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以肾虚表现为主[4]。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肾虚证的发病率最高,治疗应以补肾填精为主要治法。

“肾精不足、髓亏骨痿”的现代生物学机制可能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异常改变、多种生长因子及其信号传导通路失调、肠钙-骨钙代谢紊乱等,研究涉及体内、体外实验。

例如,已证实补肾中药具有类性激素样作用,主要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而防治骨质疏松症。

此外,研究鹿茸含药血清对大鼠UMR106成骨样细胞的作用和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 分泌作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补肾益精法可增强成骨样细胞IGF-I的活性,这说明补肾方可以刺激成骨细胞的分泌和合成,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5]。

实验研究发现,补肾壮骨中药仙灵骨葆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有升高作用,并能增加其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血骨钙素(BGP)含量,仙灵骨葆可能通过促进骨形成、减少骨吸收而达到提高骨量的作用。

单味补肾中药及其复方对骨质疏松症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裂,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影响相关内分泌、激素及代谢指标[6]。

采用切除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纳米钙补肾中药治疗12周,观察小肠粘膜中CaBP-D9K的mRNA 和蛋白表达,结果表明纳米钙补肾中药通过调控大鼠肠黏膜钙结合蛋白CaBP - D9K mRNA 和蛋白表达,促进肠钙吸收,对于骨质疏松症有防治作用[7]。

也有补肾与健脾合用的研究,补肾健脾中药吸收后不同浓度血清对离体大鼠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补肾健脾中药可上调成骨细胞TGF-β1 的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表明成骨细胞存在TGF-β1 基因表达,补肾健脾中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增强成骨功能,促进骨形成[8]。

由此可见,补肾方药通过作用于不同组织和器官(如肾脏、小肠、骨组织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调节骨代谢,促使其达到骨形成与骨吸收偶联平衡,从而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