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复习之4.8 冰川
地理冰川知识点总结高中
地理冰川知识点总结高中一、冰川的形成冰川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冰雪在山脉上积累而成。
在积雪负荷的作用下,山谷轮廓加深,下部雪层受到冰的挤压而堆积成冰,形成不断增厚的冰川。
冰川的形成还受到气温、降水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在高山、高纬度和极地地区,气温低,降雪多,形成的冰川较为发达。
二、冰川的分类根据冰川的位置和形成方式,可以将冰川分为两种类型,即陆地冰川和海冰。
陆地冰川是指覆盖在陆地表面的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北极和南极地区等。
海冰是指覆盖在海洋表面的冰川,主要分布在极地地区和寒带海域,如北冰洋和南冰洋等。
三、冰川的分布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全球范围内,冰川总面积约有约1.7亿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
其中,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盖占据了全球冰川总面积的8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区域。
此外,其他一些地区也有发达的冰川,如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等。
四、冰川的作用冰川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冰川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之一,可以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
其次,冰川的融化和增长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能够调节地球的气候系统。
另外,冰川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维护作用,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
五、冰川对人类的影响冰川对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冰川是人类的重要水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
其次,冰川的融化和增长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影响,可能导致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另外,冰川的消融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城市和岛屿地区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人类应当加强对冰川的保护和管理,减缓冰川的消融速度,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六、结语地理冰川是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冰川的形成、分类、分布、作用及对人类的影响,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冰川资源,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希望本文能够对地理冰川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为保护和管理冰川资源提供参考。
自然地理复习之冰川分析
(3)地形 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再分配的重要因 素。雪线高度受地形影响有二个方面:一是坡度影 响,陡坡上固体降水不易积存,雪线较高;缓坡或 平坦地区降雪容易积聚,雪线较低。二是坡向影响, 阳坡比阴坡日照强、温度高,则雪线位置较高;迎 风坡多地形雨,比背风坡降水量多,雪线位置低。 在北半球雪线在南坡(阳坡)比北坡高,西坡较东 坡高,这是因为南坡和西坡日照较强,冰雪耗损较 大,因而雪线较高。不过,有些高大的山地,对气 流产生阻挡,而影响降水的变化,也影响了雪线的 高度,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丰沛,雪 线在4400m,而北坡降水量很少,雪线却高达 5800m以上。
(2)降水与蒸发 雪线高度随降水(雪)量增加 而降低,随蒸发量增大而升高。同纬地带,干旱 地区雪线比湿润地区高。全球而论,雪线位置最 高处并不在赤道带,而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 带干燥区(P180图4-28)。南北回归线附近,常 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再加上纬度又较低,所以炎热干燥,雪线位置最 高。如,南美20-25°S间的安第斯山雪线高度达 6400m,是全球雪线最高的地方。
北极地区包括格陵兰岛、加拿大极地群岛和斯匹次卑尔 根群岛,冰川总面积约200万km2,其中格陵兰冰盖面积就 达173万KM2,巴芬岛上的巴伦斯冰帽面积达5900KM2, 得文岛冰帽面积超过15500KM2。
亚洲冰川面积共有11.4万KM2,主要分布在兴都库什山、 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天山和帕米尔高原。 其中我国冰川总面积共5.8万KM2,略超过50%。
可见,雪线又是雪圈的下界(下限)。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雪线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只有山地海拔超过该地 雪线的高度,才会有固体降水的积累,才能成为终年积雪 和形成冰川。雪线的高度受气温的支配,但降水量和地形 也有影响。
地理知识大全冰川有哪些种类
地理知识大全冰川有哪些种类冰川是指气候寒冷地区高山上积雪经过长时间的压缩和冰化形成的巨大冰体。
根据其形状、位置和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冰川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形态冰川:根据冰川覆盖地形的特点可以分为山地冰川和冰原冰川。
-山地冰川:山地冰川是形成于高山山脉中的冰川,由于地势陡峭,冰川流速较快。
常见的山地冰川有阿尔卑斯山脉的阿尔卑斯冰川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喜马拉雅冰川。
-冰原冰川:冰原冰川是指面积广阔的冰川,一般位于极地或高纬度地区。
由于地势平坦,冰川流速较慢。
最著名的冰原冰川包括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的冰川。
2.运动方式冰川:根据冰川的运动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冻土冰川和冰川冻土。
-冻土冰川:冻土冰川是指寒冷地区地表下冻土层上方的冰川,冰川运动主要通过冻土层下面的水层实现。
常见的冻土冰川有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冰川。
-冰川冻土:冰川冻土是指冻土层内的冰川,冰川通过冻土层内的水层进行运动。
常见的冰川冻土有兰卡威岛的冻土冰川。
-高山冰川:高山冰川是指形成于高山山脉中,在山脉的峰顶或高山冰川上形成,水分来自于降水或融雪。
常见的高山冰川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山冰川。
-洋流冰川:洋流冰川是指形成于海洋流动气候带上的冰川,受海洋暖流或寒流的影响,常常在海洋边缘区形成。
常见的洋流冰川有格陵兰岛上的冰川。
4.冻结冰川:根据冰川的冻结情况可以分为多年冻结冰川和季节冻结冰川。
-多年冻结冰川:多年冻结冰川是指冰川覆盖地区全年都有冰川存在的冰川,冻结时间长。
常见的多年冻结冰川有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的冰川。
-季节冻结冰川:季节冻结冰川是指只在寒冷季节冻结的冰川,冻结时间短。
常见的季节冻结冰川有亚洲内陆地区的冰川。
以上是根据冰川的不同特征和形成过程而归纳的一些冰川类型,每种类型的冰川都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冰川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全球气候和水循环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冰川地貌知识点
冰川地貌知识点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运动和侵蚀形成的地貌特征。
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储存库之一,也是地球气候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冰川地貌的形成与冰川的运动、侵蚀和沉积过程密切相关,下面就来逐步介绍冰川地貌的知识点。
1.冰川的形成与分类冰川是由积雪堆积而成的,在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的寒冷地区形成。
根据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可以将其分为冰帽冰川、山地冰川和冰川舌。
2.冰川的运动冰川的运动主要分为滑动和流动两种方式。
冰川的运动是由于上部积雪的堆积和下部冰体的塑性变形所致。
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会带动周围的岩石和土壤,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改造。
3.冰川的侵蚀作用冰川的侵蚀作用主要包括冰蚀和冰碛作用。
冰蚀是指冰川通过滑动和流动,携带着岩石和碎屑颗粒对地表进行磨蚀和刮削。
冰碛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将悬浮物和沉积物沉积在地表,形成冰碛。
4.冰川地貌的特征冰川地貌的特征包括冰碛地貌和冰蚀地貌两类。
冰碛地貌包括冰碛丘、冰碛湖和冰碛平原等;冰蚀地貌包括冰蚀山谷、冰蚀盆地和冰蚀岩石等。
5.冰川沉积物的特点冰川沉积物主要由冰碛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特点。
冰川沉积物呈现出冰碛层、冰碛石、冰碛土等形态。
冰川沉积物在地质学中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研究地质历史和气候变迁等问题。
6.冰川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冰川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变化可以反映出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退缩和消融,对地球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影响非常重要。
7.冰川地区的生态环境冰川地区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冰川的消融和退缩对冰川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加强对冰川地区的保护和管理。
总结:冰川地貌是地球上重要的地貌类型之一,其形成与冰川的运动、侵蚀和沉积过程密切相关。
了解冰川地貌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变和气候变化。
冰川地貌的研究对于地质学、气候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冰川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冰川相关知识点
冰川是地球上最神奇的自然景观之一。
它们由积雪逐渐转化而成,是冰雪在山谷中形成的大型冰体。
冰川的形成和发展涉及到多个知识点,下面我们来逐步了解冰川相关的知识。
第一步:冰川的形成冰川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寒冷的气候、大量的降水、积雪的堆积和地形条件。
当积雪在山区不断积累,压力逐渐增大时,积雪会逐渐转化为冰。
随着时间的推移,冰体逐渐增大,形成冰川。
第二步:冰川的分类根据冰川的形态和特点,可以将冰川分为两类:冰川和冰帽。
冰川是指冰的主体流动在山谷中,通常呈现出“舌型”或“碗型”。
而冰帽则是覆盖在高山地区,形成平坦的冰原。
第三步:冰川的运动冰川的运动分为两种类型:滑动和流动。
滑动是指冰川通过液态水的润滑作用,在冰川底部与地面摩擦,使冰川整体向下滑动。
流动则是指冰川内部的冰体分子不断变形,由于差异的应力分布而发生形变和流动。
第四步:冰川的侵蚀作用冰川的流动会对周围的地形进行侵蚀作用。
通过冰川的滑动和流动,冰川能够将物质搬运至远离原位置的地方,形成冰碛、冰碛土和冰碛湖等地貌特征。
此外,冰川还可以通过磨蚀和切割作用改变地表的形状。
第五步:冰川的退缩随着气候变暖,冰川的冰量逐渐减少,形成冰川的速度减慢,甚至部分冰川开始退缩。
冰川的退缩不仅会改变冰川周围的生态环境,还会对附近的水资源和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第六步:冰川的利用冰川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奇观,还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冰川融化后形成的冰川水是人类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被广泛用于灌溉、饮用水和发电等方面。
此外,冰川还可以提供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险。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我们了解了冰川的形成、分类、运动、侵蚀作用、退缩以及利用等知识点。
冰川是地球上自然界最为壮丽的景观之一,也是地球气候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认识和保护冰川,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和关注。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带来一些冰川相关知识的启发和思考。
地理冰川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理冰川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冰川的形成和类型1. 冰川的形成冰川是由雪和积雪长期积累而成。
在气温适宜和降水充足的地区,雪与积雪会逐渐形成冰层,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冰层会逐渐压缩并凝结成冰川。
2. 冰川的类型(1)山地冰川:位于高山地区,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安第斯山脉等地区。
(2)陆地冰川:位于高纬度地区,主要分布在北极、南极及格陵兰等地区。
(3)冰帽:冰川山脊两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支冰川,汇聚成冰帽,其形状呈穹隆状。
(4)冰原:指大型覆盖整个山地的冰川。
二、冰川的地理特征1. 冰川的地貌特征冰川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冰川谷、冰山、冰碛、冰川湖等。
冰川谷是冰川在流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谷地地形,冰山是冰川在水中所形成的浮冰,冰碛是冰川在流动过程中剥离下来的碎石和泥土,冰川湖是冰川融化形成的湖泊。
2. 冰川的气候特征冰川地区的气候通常寒冷多风,在冰川表面上便可观察到风化作用。
冰川融化速度和积雪环境直接受气候影响。
气温升高会导致冰川融化加速,而降雨、降雪会使冰川积雪增加。
3. 冰川的环境特征冰川地区的环境多变,通常较为苛刻。
冰川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同时也对地表和地下水位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三、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水文循环冰川可以储存大量淡水资源,对地表水资源的供给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气温升高,部分冰川融化加速,对水文循环产生深远影响。
2. 水资源冰川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供给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在一些干旱地区,冰川融化提供了珍贵的淡水资源。
3. 自然灾害随着气候变暖,部分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
另外,冰川崩塌和冰湖溃坝也会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破坏。
4. 气候变化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早期指标之一。
冰川面积的扩大和缩减与气候变暖和寒冷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冰川的保护和管理1. 冰川保护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冰川的稳定与保护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冰川保护主要包括减缓气候变化,控制排放,加强冰川观测和监测,加强冰川科学研究等。
地理冰川知识点总结图解
地理冰川知识点总结图解冰川是在高山地区或极地地区积累并形成的大规模冰雪体。
它们是地球上保存冰雪水文的主要来源,并对地球气候、水资源、地表地貌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冰川储存着大量的淡水资源,其中包括地球上80%的淡水。
本文将从冰川的形成、类型、运动、分布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总结。
一、冰川的形成1. 冰川的形成过程冰川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积雪和冰雪的堆积而形成的。
在冷地区,极端天气条件下,积雪层压积形成冰川。
在积雪逐渐集聚和变厚的过程中,下方的积雪会受到上方积雪的挤压,温度会逐渐下降,最终形成了冰川。
2. 冰川形态的特征冰川的形态特征主要有两种:山地冰川和陆地冰盖。
山地冰川是指在山地上形成的冰川,它们的形成通常是由于积雪在山地区不断积累,最终变成了冰川。
陆地冰盖是指覆盖在大陆表面上的巨大的冰川,它们通常是在北极和南极地区形成的。
二、冰川的类型根据冰川表面和地形的不同,冰川可以分为冰帽冰川、谷地冰川、冰川冰川、冰川河流和冰河冰川等多种类型。
其中,冰帽冰川是指覆盖在山顶的冰川,其形状类似一个圆锥形的帽子。
谷地冰川是指从山顶向下的冰川,其形状呈弯曲的”S“型。
冰川冰川是指冰川流向平缓的区域,形成了一片广阔的冰原。
冰川河流是指在冰川下游形成的冰川河流,流水的表面通常覆盖着一层冰川。
冰河冰川是指冰川在水面上形成的冰川,其形态呈现出一种壮观的景象。
三、冰川的运动冰川的运动是由于冰川上部的冰雪堆积增加,下部的冰雪的融化和剪切等因素所致。
冰川的运动主要包括滑动、融化、蒸发和变形等。
滑动是指冰川沿着岩石表面滑行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对于冰川的速度和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融化是指冰川在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下,冰雪会融化成水运动。
蒸发是指冰川表面的冰雪在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下,冰雪会蒸发成水蒸气,这种水蒸气会在大气中形成云层。
变形是指冰川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变形。
这些运动使得冰川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四、冰川的分布冰川在地球上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在极地地区和高山地区。
冰川地理知识汇总
冰川地理知识汇总
冰川地理是冰川地貌地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冰川形态、演化、运动、植被、陆域、水文、热流及人类与冰川的关系等方面。
一、冰川形态
冰川形态基本上分为冰沟、冰碛、冰谷、冰湖、冰峰五大类型。
其中冰沟是由冰冠和流水沟夹层形成,它是冰川的水动力系统流经沟底的主要形式之一;冰碛是由千里长的冰块组合而成,是冰面流动最主要的形式;冰谷是冰川沿河谷发育而形成的一种自然形态;冰湖是在冰川上由水洪涝而形成的一种自然形态;冰峰是冰川上宽而高的一种形态,它是由冰积累形成的。
二、冰川的演化
冰川演化是指冰川形成、消失及改变过程。
冰川演化的历程包括:冰河演化、冰湖演化、冰川消融和冰川碎裂演化。
冰河演化指冰川沿河流向发育运劌,不断改变其形态及路径的过程;冰湖演化是指冰湖受水洪涝影响而发生变化;冰川消融是指冰川在瞬息万变的季节及气候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融的过程;冰川碎裂演化即是冰川被低温,湿润,温暖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蚀刻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其碎裂消失的过程。
三、冰川的运动
冰川是水动力系统的一部分,冰川的运动包括冰体性运动和外部的流动运动,它们通常称之为冰川运动。
自然地理复习之4.8 冰川
(3)地形 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再分配的重要因 素。雪线高度受地形影响有二个方面:一是坡度影 响,陡坡上固体降水不易积存,雪线较高;缓坡或 平坦地区降雪容易积聚,雪线较低。二是坡向影响, 阳坡比阴坡日照强、温度高,则雪线位置较高;迎 风坡多地形雨,比背风坡降水量多,雪线位置低。 在北半球雪线在南坡(阳坡)比北坡高,西坡较东 坡高,这是因为南坡和西坡日照较强,冰雪耗损较 大,因而雪线较高。不过,有些高大的山地,对气 流产生阻挡,而影响降水的变化,也影响了雪线的 高度,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丰沛,雪 线在4400m,而北坡降水量很少,雪线却高达 5800m以上。
(2)暖型成冰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气温较 高(接近0℃)、冰雪消融活跃时,融水沿雪层内部 的孔隙发生渗浸,使粒雪融化,降温时又重新冻结, 这时下渗水以粒雪为核心重新结晶或冻结成冰。故属 渗浸成冰过程。其特点是:密度一般高于重结晶冰, 而且晶粒较大。这种依赖太阳辐射热力条件的成冰过 程称暖型成冰作用。暖型成冰作用实际上是一个升华凝华或重结晶过程。 冰川具有成层结构和可塑性,受重力作用或挤压作 用发生运动后,内部常产生褶皱、断裂和塑掩等构造。 冰川冰形成以后,在重力或挤压力作用下塑性流动, 便形成冰川。
在有利气候条件下,雪线下降,补给增加,冰斗冰川溢出 冰斗进入山谷形成山谷冰川。低于雪线流入山谷的冰流,叫冰 舌。山谷冰川是山岳冰川中规模最大的一种,其厚度可达数百 米,长度数公里至数十公里以上。有明显的积雪区和消融区, 与之对应的是有粒雪盆和长大的冰舌。山谷冰川在流动过程中, 沿途可有分支冰川汇人,因而山谷冰川又可分为单式山谷冰川、 复式山谷冰川和树枝状山谷冰川等。
总之,雪线是固态降水零平衡线,是多年积雪区与 季节积雪区的分界线,为雪量收支的平衡线。在雪线 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年蒸发与融化量)。
地理冰川知识点总结
地理冰川知识点总结冰川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是由大量冰雪长期积累而成的巨大冰体,具有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
冰川覆盖面积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洲的高山、极地和高纬度地区。
冰川不仅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历史和地形演化的重要记录者。
下面就地理冰川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冰川的形成1. 冰川的形成是在气温低于零度的地区,由大量降水、积雪和冰雪长期积累而成的。
当降雪量远远超过融雪量时,积雪逐渐堆积成冰川。
各种气候和地理条件都会影响冰川的形成和发展。
2. 冰川的形成与严寒气候有关。
气温对冰川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通常只有当气温在零度以下的地区,冰川才能形成。
3. 地形和地质构造也是冰川形成的重要因素。
冰川的形成需要能够承载大量降雪,而流经大部分冰川的区域通常具有丰富的雪水资源。
4. 冰川的形成还受到地表水运动和地下水运动的影响。
当地表水运动停止或减缓时,冰川下游的融雪和其他水资源减少,导致冰川退缩或消失。
二、冰川的分类1. 按地理位置分类冰川可以分为高山冰川和极地冰川。
高山冰川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高山地区,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极地冰川主要分布于极地地区,如北极和南极的冰盖。
2. 按物质含量分类冰川可以分为冰川、冰川和冰盖。
冰川是指覆盖山谷和山脊的冰,冰川是指靠山传送的冰川,冰盖是指冰川穹、山脊或高原上的积雪。
3. 按气候和地理分类冰川还可以根据气候和地理条件分类,包括热带冰川、亚热带冰川、温带冰川和寒带冰川。
这些冰川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点。
三、冰川的结构和形态1. 冰川的结构冰川结构由冰川上覆盖层、冰川体和冰川基底组成。
冰川上覆盖层是由降雪和积雪形成的,主要是由冰雪和冰块构成的。
冰川体是由积雪、冰雪和冰块形成的,是冰川的主体部分。
冰川基底是由冰川下游的融水和融雪形成的,主要是由水资源和岩石构成的。
2. 冰川的形态冰川的形态主要包括山谷冰川、冰原、冰川舌和冰川湖。
冰川地理知识点总结
冰川地理知识点总结冰川是指在高山地区或极地地区,由于温度低于零度,导致降水凝结成冰而积累形成的大型冰体。
冰川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冰川的形成、运动、作用及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冰川地理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冰川的形成冰川的形成与地球气候环境有关。
通常,冰川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冰晶,积累形成冰雪,经年积累而成。
在高山地区,由于降雪量大,温度低,积雪不易融化,积雪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增厚,最终形成冰川。
在极地地区,气温极低,积雪也不易融化,积雪积累形成冰川的速度更快。
2. 冰川的分类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可以将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峡谷冰川两种。
大陆冰川又称为冰盖,是指广泛覆盖在大陆表面的冰川,如南极冰盖和北极冰盖;峡谷冰川则是位于山谷中的冰川,通常较为狭长。
3. 冰川的运动冰川的运动是指冰川冰体在重力和地形的作用下发生的移动。
冰川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滑移和内流。
滑移是指冰川整体向下滑移的运动形式,内流是指冰川内部的冰体不断在地形上移动的过程。
冰川运动的速度一般很慢,但却对地貌、水系等地理要素有重要影响。
4. 冰川的作用冰川具有重要的地理作用。
首先,冰川能够改变地表的地貌,通过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山谷、冰川湖、冰川舌等。
其次,冰川还能够调节气候和水系,例如通过蒸发降温、融化释放水资源等。
5. 冰川的影响冰川的存在和变化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消融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系统。
冰川融化还会影响附近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从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6. 冰川地理的研究方法冰川地理的研究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遥感技术、数学模型等。
实地考察是通过到冰川地区进行采样、测量和观测,获取冰川的形态、运动、物质成分等信息;遥感技术则是通过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冰川的信息;数学模型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预测冰川的变化和影响。
冰川地貌知识点总结
冰川地貌知识点总结
哇塞,今天咱们来聊聊超酷的冰川地貌知识点啊!
你知道吗,冰川就像是大自然的超级雕刻家!比如说,那些巨大的山谷冰川,能把高山雕琢成奇形怪状的模样,就像一个艺术家在精心打造自己的作品。
冰川的运动可神奇了呢!它慢慢地流动,能带走大量的岩石和土壤,这多厉害呀!就好比一辆超级大卡车,不停地搬运东西。
像著名的阿尔卑斯山,不就是在冰川的作用下变得那么壮观嘛!
还有那冰斗,是不是听起来就很特别?它就像是一个大碗,是在山坡上被冰川侵蚀出来的呀。
你可以想象一下,要经过多久才能形成这样一个独特的地貌呀!
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那可是高高耸立的,像一个个骄傲的卫士。
这不就跟咱们的长城似的,威严地矗立在那里嘛!
再看看那冰蚀湖,多漂亮呀!湖水清澈见底,周围是被冰川侵蚀过的山峰。
哎呀,就像一面镜子镶嵌在山间。
冰川地貌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独特的景观呢!我们可以去那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呀。
这难道不是一件超级棒的事情吗?
讲了这么多,我觉得冰川地貌真的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份超级大礼呀!它们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让我们看到了时间的力量。
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珍贵的地貌,让它们能一直存在下去,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们的美!。
冰川地理知识
冰川地理知识冰川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是分布在高寒地带的冰雪巨兽。
它们的形成是因为极地地区与高山地带年平均温度低于零度,使得降雪得不到融化,积累下来形成密集的雪层,压缩和结冰而形成。
冰川是地球上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生态系统,拥有着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以下是一些关于冰川的地理知识:1、冰川类型:冰川分为山地冰川、平原冰川、水蚀冰川和海洋冰川四种类型。
其中,山地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山带,以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洛基山脉和喀喇崛山脉为主;平原冰川主要分布于极地地区,如北极地区的冰原和南极洲上的冰盖;水蚀冰川主要分布在海岸地区,沿着山谷向下流;海洋冰川则主要分布在北极和南极洲的近海区域。
2、冰川的形成和变迁:冰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温度低于零度,因此尽管实际上全球有大量的降雪,但仅有一小部分能够融化或蒸发。
当降雪过多时,形成的厚雪层逐渐被压实,使得其中的空气逐渐挤出,雪结冰成为规模巨大的冰帽,最终形成冰川。
冰川的变迁是受到环境和城市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发生了不同的冰川退缩、融化和增进的现象。
3、冰川的生态系统:冰川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但也非常重要。
范围广泛的冰川生态系统和山谷植物、藻类、虫类等各个生态系统的生物之间,形成了完整的食物链。
冰川也是水资源的来源之一,对人们的生存和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4、冰川观测和预测:冰川观测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技术已经能够通过遥感卫星监测全球冰川大小、变形和变化情况;通过冰芯钻探和冰川样品,还可多种参数的测试和分析,如大气中的CO2含量、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等,这些信息对于人们了解地球气候变化趋势,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冰川对于人类和地球的生态系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冰川的研究和保护,让它们在经历千万年时光沉淀之后,依然能够展现出它们自然而优美的姿态。
关于冰川的地理知识点总结
关于冰川的地理知识点总结1. 冰川的形成冰川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通常发生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积雪在这些地方往往不会融化,而是在原地逐渐积累。
随着时间的推移,积雪会被自身的重量挤压成冰,在不断的积累和挤压下,最终形成了冰川。
2. 冰川的分类根据地理位置、大小和特征不同,冰川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主要有:- 山地冰川:位于高山区域的冰川,通常被发现在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地区。
- 冰帽:覆盖在高海拔的山峰上,呈盖状分布的冰川,如格陵兰岛上的冰帽。
- 冰川舌:从山地冰川流出的伸入低地区域的冰舌,它们通常伴随着融化和融水形成湖泊。
- 冰架:悬挂在大陆边缘的海洋上的冰,例如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的冰架。
3. 冰川的运动冰川是动态的地形,它们会不断地通过内部的融化和再结冰来改变形状和位置。
冰川的运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内部滑移和整体流动。
在内部滑移中,冰川内部的冰层会随着重力的作用而向下滑动;而在整体流动中,冰川会整体向下移动,并延伸到低地区域。
4. 冰川的地质作用冰川对地质作用的影响非常显著,它们通过冰蚀、冰抛和冰积等方式改变了地表地貌。
冰蚀是指冰川通过磨蚀和切割地形地表,形成了冰川地貌特有的地貌,如U型谷和挤压褶皱等。
冰抛是指冰川融化后向外挤出的岩石和碎屑物质,它们通常堆积在冰川前缘形成冰碛,以及在冰碛水中形成冰碛湖。
冰积是指冰川内部持续的积累和挤压过程,使得地表地貌逐渐改变。
5. 冰川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冰川是地球上主要的淡水储存库,它们对全球气候和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冰川反射太阳的辐射,减少了地表的吸热量,使得地表温度低于周围环境。
其次,冰川储存了大量的淡水资源,一旦冰川融化,将会对附近地区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此外,冰川融化还会导致海平面升高,从而对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6. 冰川消融的原因冰川的消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是导致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变暖使得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同时也增加了降水量和气温波动,导致冰川地区的气候不稳定。
地理的冰川知识点总结
地理的冰川知识点总结一、冰川的形成冰川的形成主要与气候、地形和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气候条件是冰川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在寒冷干燥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雪线以下的地区积雪年积年累,形成冰川。
受气候条件影响,冰川的形成需要积雪时间长、雪线低和气温低的地区。
另外,地形条件也对冰川的形成有影响,地势平坦而且山谷间距比较大的地区不利于冰川的形成。
而在高山和高原等地形非常适合冰川的形成。
地质条件也对冰川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层和构造对冰川的形成也会起到影响。
二、冰川的类型根据冰川的形状和位置等,可以将冰川分为不同的类型。
冰川主要分为山地冰川、冰盖和冰帽三种类型。
山地冰川是分布在高山峡谷附近的冰川,它们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冰川类型。
冰盖是一种较大的冰川,覆盖在地表上并且面积较大。
冰盖主要分布在南极和北极以及其他高纬度地区。
冰帽是另一种常见的冰川类型,它们分布在靠近北极和南极的地区。
另外,还有冰川舌和冰川湖等辅助类型。
三、冰川的分布全球范围内,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山、高纬度和高原地区。
在亚洲,冰川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祁连山脉和青藏高原等地区;在欧洲,冰川主要分布在阿尔卑斯山脉、挪威和冰岛等地区;在北美洲,冰川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和加拿大的落基山脉等地区。
此外,南极洲和南极洲也是冰川分布的重要地区。
四、冰川的活动冰川主要通过积累、融化和流动等活动来维持其稳定性和发展。
在冰川年积年累的过程中,积雪不断地融化和压缩形成冰川,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川的体积不断增大。
冰川的融化主要受气候和地质条件的影响,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都会促进冰川的融化。
冰川的流动主要是由于其内部的高压作用和地表的倾斜度促使冰川会向下流动,通过流动来滑行破坏地形和岩石结构。
五、冰川的景观冰川景观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冰川美景主要包括冰蚀地貌和冰川湖等。
冰蚀地貌是冰川形成过程中的产物,包括冰川谷地、冰川融面和冰川地貌等。
冰川湖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湖泊,湖水呈现出湛蓝色,非常吸引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雪的积累阶段(积雪阶段)
新雪一般盐分松软、孔隙度大、密度小, 具有成层积累的特点。初降的雪花为羽毛状、 片状和多角状的结晶体,新雪密度一般为0.01 -0.1g/cm3。
2、粒雪化阶段
雪是一种晶体,而任何晶体都具有使内部包括的自由 能趋向最小,以保持晶体稳定的性质,这就是最小自由能 原则。晶体的自由能主要是它的表面能,而表面能的大小 与表面积成正比。在各种几何形体中,球体比表面积最小, 也就最稳定。因而棱角众多的雪花晶体要达到最理想的稳 定状态,就必须圆化。
粒雪化的必然结果是增大积雪的单位体积容重,孔隙 度缩小,同时引起雪面下沉,使积雪厚度变薄。 粒雪的密度一般为0.4-0.7g/cm3,它有连通的孔隙, 可透水,易重新分散成颗粒状态。 3、成冰作用阶段 粒雪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冰川冰。粒雪变成冰川冰的 作用叫做成冰作用。按其变质性质,成冰作用可分为冷型 和暖型两种。 (l)冷型成冰作用 在低温干燥的环境,积雪不断增厚 的情况下,下部雪层受到上部雪层的重压,进行塑性变形, 排出空气,从而增大了密度,使粒雪紧密起来,形成重结 晶的冰川冰。在冷型成冰过程中,粒雪成冰只靠重力形成 重结晶,因而所成的冰川冰密度小、气泡多,成冰过程时 间长。如南极大陆冰川中央,埋深2000多米,成冰需时 近千年。这种依赖压力的成冰过程称冷型成冰(或压力成 冰)作用。而随着气泡的减少,冰从白色逐步变为兰色。
(2)暖型成冰作用
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气温较 高(接近0℃)、冰雪消融活跃时,融水沿雪层内部 的孔隙发生渗浸,使粒雪融化,降温时又重新冻结, 这时下渗水以粒雪为核心重新结晶或冻结成冰。故属 渗浸成冰过程。其特点是:密度一般高于重结晶冰, 而且晶粒较大。这种依赖太阳辐射热力条件的成冰过 程称暖型成冰作用。暖型成冰作用实际上是一个升华凝华或重结晶过程。 冰川具有成层结构和可塑性,受重力作用或挤压作 用发生运动后,内部常产生褶皱、断裂和塑掩等构造。 冰川冰形成以后,在重力或挤压力作用下塑性流动, 便形成冰川。
面积大、冰层厚、分布不受下伏地形限制,常淹没规
模宏大的山脉,只有极少数山峰在冰面上出露,形成冰 原岛山。呈盾形,中间厚边缘薄。中央是积雪区,边缘 为消融区,冰体从中央向四周呈辐射状挤压流动。冰体 之下常掩埋巨大的山脉和洼地。大陆冰川到海岸或冰川 边缘伸出的冰舌断裂入海后,常形成冰山。 地质历史时期中,大陆冰川曾广泛分布(冰期时)。 目前只发育在两极地区,如发育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的冰川,这两个冰盖的总面积达1465万km2,约占世界 冰川总覆盖面积的97%。冰盖厚度达数千米,掩盖了南 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真正面目。如南极大陆冰川最厚处 达4 267m。
北美洲冰川面积共有6.7万KM2,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 和加拿大地区。 南美洲冰川面积约2.5万KM2。 欧洲冰川面积约8600KM2,主要分布在斯勘的纳维亚、 阿尔卑斯山。 大洋洲冰川面积约1000KM2,主要分布在新西兰。 非洲是全球冰川最少的大陆,冰川面积唯有23KM2。 原因是非洲大陆纬度低、气温高而降水又少,雪线高所 致。 总之,雪线触及地面是冰川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雪线 高低又取决于气温、降水和地形因素,因此全球而论, 两极地区全年低温,为冰川最集中的地区,尤其南极大 陆和格陵兰岛分布最广、冰层最厚;而中、低纬度地区 冰川只分布于海拔超过雪线的高山区。
冰川
冰川(Glacier):
冰川是指陆地上高纬和高山地区由多年积雪积 累演化而成的,并具有可塑性、能缓慢自行流动的 天然冰体。 冰川是随气候变化而变化的,若气候变暖(间冰 期)冰川退缩或消失,气候变冷(冰期)则冰川范 围扩大,冰盖加厚。但冰川不是在短期内形成或消 亡。雪线触及地面是发生冰川的必要条件。因此, 冰川是极地气候和高山冰雪气候的产物。
悬 冰 川
悬 冰 川
(2)冰斗冰川 是发育在冰斗中的冰川,为中等 规模的山岳冰川,冰斗的规模,面积大的可达10km2 以上,小的不足1km2。冰斗口朝向山坡下方,冰体 从冰斗口溢出,形成短小的冰舌。 冰斗是雪线附近冰川侵蚀形成的围成椅状洼地。
云南永宁冰川的冰斗
庐山大月山冰斗
(3)山谷冰川
四川海螺沟冰川
新 西 兰 冰 川
天 山 1 号 冰 川
一、冰川及其分布
前已叙及,雪线触及地面是产生冰川必要条件。 (一)雪线与雪圈 1、雪线 高纬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常常在0℃ 以下,因此,降落的固体降水(雪)不能在一年内全部 融化,而是长年积累,这种地区一般称为雪原 (snowfield)(或终年积雪区、常年积雪区、永久积雪 区、多年积雪区)。雪原区只有少数陡峭的山峰无冰雪 覆盖。 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限,就是雪线(snowline) 雪线又称固态降水零平衡线,即雪量收支平衡线,指 陆地某一海拔高度上,年降雪量与年消融(融化和蒸发) 量相平衡的地带。雪线以上,年平均降雪量超过年融化 量和蒸发量,固态降水不断积累,形成终年积雪(永久 积雪、常年积雪);雪线以下,正好相反,不能形成终 年积雪,只有一年一度的季节积雪。
由于随着地势增高,固态降水比重增加,气温下降, 融雪能力越来越小。这样必然在某一海拔高度上,全 年降雪量正好等于全年融化和蒸发量,这样的高度地 带即为雪线。就山区讲,在气候变化不显著的若干年 内,积雪面积随季节而不同,夏季缩小,冬季扩大, 但在一定时期内,每年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大体位于 同一海拔高度,这个高度以上为永久积雪区(多年积 雪区),以下为季节积雪区,二者的界线便是雪线。
(二)冰川类型
现代冰川个体规模相差很大,形态各具特征, 生成时代前后不同,冰川性质和地质地貌作用等也 都不一致。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标志划分冰川类型。
1、根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和运动特征分类
根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和运动特征分类现代冰 川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Ⅰ、大陆冰川
又叫大陆冰盖。其特点是:
(2)降水与蒸发 雪线高度随降水(雪)量增加 而降低,随蒸发量增大而升高。同纬地带,干旱 地区雪线比湿润地区高。全球而论,雪线位置最 高处并不在赤道带,而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 带干燥区(P180图4-28)。南北回归线附近,常 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再加上纬度又较低,所以炎热干燥,雪线位置最 高。如,南美20-25°S间的安第斯山雪线高度达 6400m,是全球雪线最高的地方。
冰(ice)是水的一种形式。从地球演化过程来看, 冰是地球物质分异最后的产物。它是地球上最轻的 矿物之一,其密度只有0.917g/cm3,比水的密度小。 这一特点使它总是处在地球的表面,在水体中也总 是漂浮在水面上。如果冰不具有这一重要性质,那 么,在低温条件下,水体将一冻到底,对水生生物 造成严重灾难。冰具有不稳定性质,在目前地表温 度状况下,自然界的冰很容易发生相变。冰在地球 上的分布非常广泛,上至8-17km高度的大气对流 层上部,下至1500m深的地壳中都可以发现它的踪 迹。广义冰川学把冰的分布范围称为冰圈。显然, 冰川是冰圈的主体。
可见,雪线又是雪圈的下界(下限)。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雪线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只有山地海拔超过该地 雪线的高度,才会有固体降水的积累,才能成为终年积雪 和形成冰川。雪线的高度受气温的支配,但降水量和地形 也有影响。 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
(1)气温 雪线的高度与气温成正比,温度 越高雪线也越高,温度低雪线也低。多年积雪 的形成要求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长期保持在 0℃以下。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具有从赤道向 两极递减和从平原低地向高山递减的规律,所 以雪线的高度也从赤道向两极减低。如赤道非 洲雪线为5700-6000m,阿尔卑斯山为24003200m,挪威在1500m左右,北极圈内则雪线已 低达海平面附近。
(二)地球上冰川的分布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占地球淡水总量的68.7%, 全球冰川总体积为(2400-2700)万KM3。如果全球冰 川全部融化,将会使世界海平面上升66M,陆地将有100 多万KM2的面积被海水淹没。目前,全球冰川覆盖的总 面积约1550万km2,约占陆地总面积10%以上。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冰川最集中的地区,冰盖面积约 1260万KM2,包括四周的边缘冰棚,则为1320万KM2, 冰盖平均厚度约2000M。 北极地区包括格陵兰岛、加拿大极地群岛和斯匹次卑尔 根群岛,冰川总面积约200万km2,其中格陵兰冰盖面积就 达173万KM2,巴芬岛上的巴伦斯冰帽面积达5900KM2, 得文岛冰帽面积超过15500KM2。 亚洲冰川面积共有11.4万KM2,主要分布在兴都库什山、 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天山和帕米尔高原。 其中我国冰川总面积共5.8万KM2,略超过50%。
雪一经落地,就开始了自动的圆化过程。雪的圆化过 程是通过固相的重结晶作用、气相的升华、凝华作用和液 相的再冻结作用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圆化的趋势(或结果) 是消灭晶角、晶棱,填平凹窝处,增长平面,单个冰晶体 积增大,形态变圆,形成圆球状的粒雪。这便是粒雪化的 基本过程。 在低温干燥条件下,粒雪化过程进行得很缓慢;当气 温较高时,雪层中发生融水活动,粒雪化过程较快,雪粒 直径比较大。
南 极 冰 川
Ⅱ、山岳冰川
又叫山地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山区,冰川规 模和厚度远不及大陆冰川,冰川形态和运动受下伏地 形限制,在重力作用下冰川由高处向低处流动。欧洲 阿尔卑斯山、中国西部高山、高原地区的冰川均属此 类冰川。 根据山岳冰川的形态和所处的位置,分为悬冰川、 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和山麓冰川等。 (l)悬冰川 它是山岳冰川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因 短小的冰舌悬挂在山坡上,故称悬冰川;常因下端崩 落而产生冰崩。冰体厚度薄,规模小,面积一般不超 过1km2,其对气候反应灵敏。
二、冰川的形成与分类
(一)冰川的形成
冰川是由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的多年积雪演化而成 的冰川冰所组成的,并能自行缓慢流动的天然冰体。 只要地面高度超过雪圈下界-雪线都可能形成冰川。 冰川与冰川冰相联系。冰川冰是一种浅蓝而透明, 并具有塑性的多晶冰体。若积雪不转变成冰川冰,则 只能是多年积雪,不会有冰川。只有在积雪压实转变 为粒雪以后,才能继而变成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和 挤压力作用下,沿地表缓慢流动,便形成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