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方面
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方面
一、正确权力观
1. 树立人民至上的观念:政府工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
在首位,始终做到为人民负责、为人民造福。
2. 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规范行使权力,确保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性,
维护公平正义,杜绝权力滥用、任性妄为的现象。
3. 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的公正、廉洁
和高效运行,防范和惩治权力腐败。
二、正确政绩观
1. 维护政治清廉:国家和地方政府官员要坚守廉洁自律底线,秉持公正正直的品质,在为民办事、推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干净、透明、高效的政务作风。
2. 真实记录政绩:树立真实、客观、科学的政绩观,不夸大、不虚假地宣传政绩,
真实记录并及时报告工作情况,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3. 重视社会效益:政府工作要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的
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正确事业观
1. 为国家和人民,而非个人利益: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服务,树立服务至
上的事业观,将个人的权益置于更大范围的利益之下。
2. 注重长远规划:政府工作要以长远规划和全局观念为依靠,注重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3. 强化团队意识:政府将团队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加强团队协作和合作,共同推动
一项项重大事业的实现,形成合力,提升工作效能。
结语:以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为指引,将为政府工作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推动国家和人民事业的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走向现代化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无为传统文化发展建议
无为传统文化发展建议无为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
作为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无为传统文化强调“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治”,注重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无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推动无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我提出以下建议:一、宣传无为传统文化无为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应该被广泛宣传和推广。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举办无为文化讲座、展览和演出,推动无为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播。
同时,学校应将无为传统文化纳入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无为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二、加强无为传统文化的研究无为传统文化的研究对于推动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者和研究机构应加强对无为传统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为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无为传统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学者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
三、将无为传统文化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无为传统文化强调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思想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无为农业、无为旅游等,将无为传统文化的理念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引导人们关注自然环境,追求简单、平和的生活方式。
四、倡导无为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无为传统文化强调“无为而治”,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自省。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着各种压力和焦虑,倡导无为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倡导无为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培养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才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一批专门的人才来推动和传播。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无为传统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通过设立奖学金、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无为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
六、加强无为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无为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来了解和学习。
“无为”政府的应有作为
“无为”政府的应有作为30多年前,在计划主导一切、“姓资姓社”还争论不休时,深圳就以特区的身份开启了市场化改革的探索。
此后,深圳飞速发展。
作为广东,也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深圳不断给世人展示出好经验、好办法。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年,美国制裁中兴,也点燃了中美贸易的战火。
这一年,华为终端大规模迁移东莞。
关于深圳的未来,也引发舆论关注。
8月初,在深圳,《南风窗》记者对话深圳前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唐杰,希望这位学者型官员能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深圳的当下和未来的中国。
制造业走了,深圳错了吗?南风窗: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是改革开放风向标之一,也是经济特区的成功代表,你认为,过去40年,深圳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唐杰:深圳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崛起并进入世界名城之列,有非常多的因素,但核心是经济发展初期高投资收益的示范效应,榜样的力量带来第一轮投资红利后,深圳迎来了产业关联带动的第二轮投资高潮,产业和人口快速增长与城市基础设施相互推动形成了第三轮投资高峰。
深圳辖区面积不到2000平方千米,40年来累计投资约4万亿元,相当于每平方千米投资约20亿元。
深圳是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缩影―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从工业投资到对一片空白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就形成了中国投资的持续增长,但40年投资高潮后,投资红利已接近顶点,投资回报率走低引起投资热潮渐退,这也是现实。
南风窗:随着高房价带来的高成本,我们注意到,华为等企业将一些生产环节转到东莞,也因此引发一些讨论,比如:深圳是不是已失去优势?会不会诱发深圳产业空心化?唐杰:他们可以到纽约、伦敦或东京去看看,看看这些大城市还有工厂吗?没有吧。
没有工厂的大城市干啥去了?搞创新嘛。
伦敦60%就业人口和科技创新有关。
走向高端的城市,一定是专注于创新的城市。
尽管没有实体车间和工厂,但大量软件开发、信息产业和通信技术等柔性技术开发,都集中在这些大城市里。
无为而治的感悟
无为而治的感悟
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提出的一种治理国家的理念。
它主张政府应该采取不干预的态度,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对于无为而治的感悟有以下几点:
首先,无为而治不是指政府不做任何事情,而是指政府应该以柔性的方式来管理事务。
政府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尊重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不过度干预,而是以最小的干预来引导社会的发展。
其次,无为而治强调自然的力量和智慧。
在自然界中,万物都能自然生长、自然变化,而不需要人为干预。
政府应该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学会与自然合作,而不是对自然进行强行的控制和改造。
再次,无为而治强调平衡和和谐。
在无为而治的理念中,政府应该追求社会的平衡和和谐,而不是追求一切事物的绝对控制。
政府应该保护人民的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而不是过度扩张权力和干预。
最后,无为而治强调智慧和谦逊。
政府应该具备智慧和谦逊的品质,学会倾听人民的声音,尊重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政府不应该自以为是,而应该虚心地接受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与人民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无为而治的感悟告诉我们,在治理国家和社会时,政府应该以柔性的方式来管理事务,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平衡和和谐,具备智慧和谦逊的品质。
这种理念不仅对于政府治理有启示意义,也对于
个人的生活和处事方式有借鉴价值。
无为政治论证思路
无为政治论证思路一、《乡土中国》无为政治的剖析无为政治是相对于运用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实施统治的有为政治而言的概念,通过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相互渗透又有所收缩的过程实现。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影响乡土社会无为政治的三种权力类型,分别是横暴权力、同意权力和长老权力。
横暴权力横暴权力产生于社会冲突,指皇权或统治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而强行推行的权力,是压制冲突的权力。
不同利益群体为获得资源产生冲突,冲突激化产生斗争形成上下之别,在上握有资源的人利用权力支配在下的人。
即使被支配方并不甘心接受胜利者规定的条件,行为上也已经接受。
横暴权力建立在剥削关系上,带有压迫性质,是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横暴权力的横行与民众的非反抗性和封建官僚思想在执政者心中居上位有关。
但横暴权力会受到农业经济条件的约束。
乡土社会以农业为主,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资料缺乏,人们只能维持自身生存,没有富余的物质资料去养活能控制他们的权力中心。
而横暴权力的缺乏为乡村人口增加提供机会,富余的物质资料又因人口增加而减少,由此形成限制横暴权力的循环。
由于能支配强大的横暴权力的经济基础比较虚弱,统治者难以通过横暴权力获取经济利益。
于是在乡土社会中,横暴权力受到限制。
同意权力同意权力产生于社会合作,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社会民众契约基础上,是由民众授权并代表民意而行使的权力,是社会契约同意授予的权力。
没有人可以依自己兴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要遵守大家同意分配的工作。
社会分工是经济的基础,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合作才能生活下去,由此产生权利和义务。
除非处于小国寡民的状态或者不获取经济利益和享受,不然无法摆脱同意权力。
分工体系越发达,分工越复杂,同意权力越进一步延伸并扩大。
而乡土社会是小农经济,是松散的家庭集合,分工范围有限,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人们之间几乎没有社会分工现象,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薄弱,不利于同意权力的产生。
长老权力长老权力发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中,是教化者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经营群体生活的权力,是教化性的权力。
“无为”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理
论
探
“无为”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对
1. 产生背景:世袭制的弊病 在上古时期,夏商创立了家天下的政治制 度。到西周,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体 系格局已经定型,虽然这一制度适合权力集团 对人民的控制,但是它却只适合人口稀 少、生 产力低下的发展阶段。一旦生产工具改进,如 铁器牛 耕的使用,势 必要扩大人 口的活 动范 围,以及负责国家管理的行政机构的职能化和 复杂化。就此,世袭制的弊病也很快显现出来: 由于从 小在皇宫长大 的王侯将相 拥有着 极高 的地位,养尊处优、娇生惯养,未能得到社会化 的教育,很少有机会能够真正体验世 间冷暖, 因此智力低下,体质较弱者比比皆是。如果让 他们制定政策来管理国家的话,势必要天下不 宁。因此最简便的方法便是让他们少说话少做 事,以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损失。老子提出的“无 为”思 想便是基于这样 一种时代背 景中,这也 是“无为”这一概念最为浅层的表现。 就此方 面,从政府管理 的角度剖析 ,我们 可以 得到如下启示: 1.1 自主决策权的回归 针对世袭制的弊病,老子提出了治疗药方 - - 不过多的干预基层百姓的生 活,使得社会 和人民 得以自由发展 。这一方 面所体现 的思 想,与时下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的 ,将 较为复杂的政府组织体系“扁平化、灵活化,个 人自主化”的管理思想不谋而合。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为适 应经济全球化、政治民 主化 带来的严峻挑战,组织结构的改革从企业领域 开始,并迅速波及公共 管理领域,公共组 织在 学习、借鉴企业创新组织结构经验的基础 上, 也创造出了一些新型结构模式,如团队型 、网 络型、学习型结构组织等。③这些新兴组织结构
乡土中国无为政治解析
乡土中国无为政治是由学者费孝通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和治理方式。
以下是对乡土中国无为政治的解析:
1.乡土中国:指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特征和文化传统。
乡土中国强调的是基于地域、家族
和社区的关系网络,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和依存关系。
2.无为政治:指在乡土中国中的一种特殊的治理方式。
无为政治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而
是强调政府和领导者应该采取一种谦逊、宽容、包容的态度,尽可能减少对民众生活和决策的干预,让民众自主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3.自组织和自治:乡土中国中的无为政治鼓励社区内部的自组织和自治。
通过自组织和自
治,社区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分配资源和维持秩序,减少对外界权威的依赖。
4.基于信任和共识:乡土中国的无为政治建立在人们之间的信任和共识基础上。
社区成员
通过相互信任和共识,形成一种默契和共同价值观,从而能够自发地合作、协商和解决问题。
5.扁平化的权力结构:乡土中国的无为政治强调权力的扁平化结构。
在乡村社区中,权力
不应该集中在个人或少数人手中,而是通过共同决策和民主程序来实现,以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机会。
6.适应性和包容性:无为政治强调适应性和包容性的原则。
根据乡村社区的特点和需求,
制定灵活的政策和规则,允许不同的意见和做法共存,以便更好地满足社区的多样性需求。
乡土中国无为政治的提出对于理解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乡土中国无为政治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革,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无为政治的论证思路
无为政治的论证思路
无为政治是一种传统的哲学理念,其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全新的意义。
无为政治的核心思想是:“治国无为,而民自修也。
”这就意味着,政府不应该采取过于干预的态度,而是应
该给予公民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
首先,无为政治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政治干预往往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和反抗,从而加剧社会矛盾。
而无为政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冲突,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无为政治可以加强公民的自律和自治。
政府过度干预会让公民变得依赖、惰性和无自主性,限制了公民的发展和自由。
而无为政治则能够激发公民的主动性,提高自我规划能力,促进自我教育和发展。
最后,无为政治可以提高政府的效能和公信力。
政府不再干预每一个细节,能够更专注地关注重点工作,提高政府的效率。
同时,政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也得到了提高,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信任。
综上所述,无为政治虽然看似消极,但却有其必要性和积极作用。
政府不要过度干预,而是应该给予公民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无为政治的论证思路
无为政治的论证思路
一、第一步:引述传统文化中的“无为而治”的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为而治”是一种倡导不用强制手段或管制方式达到政治目的的统治思想。
《论语》中有记载,孔夫子说:“无为而治,致使天下治而不乱。
”而在《荀子》中更进一步对“无为而治”的概念进行了加以解释:不出令,不变法,不动兵马,人人自和,天下永平。
这里面也包括了以民为本和社会公平正义等思想。
二、第二步:引述当代西方政治学家对“无为政治”的认识
自20世纪以来,西方的一些重要政治学家如卡尔维诺和门格尔等也着重介绍“无为政治”的理念。
它们以民为本,崇尚以和谐、宽容与诚实取代强权,致力于通过鼓励、帮助、引导等方式来推动政治发展,而不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强加于人,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所承载的“无为而治”的基本理念所在。
三、第三步:阐释“无为政治”有助于政治进步
第一,“无为政治”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自我约束意识。
用推动性的方式推行无为政治,可以提升制度的透明度,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增强人们的责任感,从而让大家有更多的动力去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更公平的社会关系。
第二,“无为政治”有助于降低政治纠纷。
流行的“无为政治”,可以避免专制过度和极左激进等多种政治纠纷,这有助于减缓政治冲突,维护国家和众人共进退的安全稳定。
四、第四步:结论
从上述内容可以明显的看出,“无为政治”是一种能够有效推动政治进步的思想。
它不仅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自我约束意识,也有助于降低政治纠纷,真正做到实现政治进步和国家发展的目的。
无为政治对现在的意义
无为政治对现在的意义“无为而治”作为一种政治主张曾对中国历代王朝安邦治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汉初推崇黄老之术,节欲崇俭,与民休息使得西汉初年出现“文景之治”;唐初将道教定为国教,轻徭薄赋开创“贞观之治”;明初力推“休养生息”政策得现“仁宣之治”;清初奉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成就了“康乾盛世”。
如今,“无为而治”的内在价值对当代国家政府的治国理念仍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其政治价值体现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政府工作人员应具备“少私寡欲”的思想意识。
老子提出:“清静为天下正。
清者,不求不贪;静者,淡泊无为。
”可见作为人民公仆的政府工作人员只有做到清静才能替人民去执掌天下之政,只有具备“少私寡欲”的思想意识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廉洁奉公。
如若不然,欲望过甚则无以利民。
古语云“大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比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
故欲治国者必先正其心,“心公官比正,行端官自清”。
当代社会治国理政便应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以此“无为寡欲”而实现共同理想。
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可见政府工作人员应该淡泊名利,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义利观、政绩观。
在具体行政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从民意,不应为了获取政绩升迁而掺杂个人的虚荣心和政治功利,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过程。
政府只有做到不妄作为,不扰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为人民某福祉,“得道多助”从而“无为而无不为”。
二、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转变职能,简政放权。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在此四类统治者中老子最为赞同的便是统治者应少发号施令,政治权力不逼临于人民身上,使人民和政府相安无事,各自过着安闲自适的生活。
虽然,这只是老子的主观愿望,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政治幻想,但是其所认为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主,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中的“无为而为”对我们当代社会中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有着其独特的政治价值。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篇一: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基本信息,无为而治-思想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
无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
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万民自我实现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实现无治无不治。
大道无为_无为而治-基本信息西汉初年的实例初几代统治者常常以秦亡为戒,认识到要取得1个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政治局面,就必须努力缓和阶级矛盾,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
于是,来自于黄老思想的君道无为、刑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的观念就很快转化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统治政策。
刘邦去世后,孝惠、高后相继当政。
《汉书》说:“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文景二帝继统之后,也继续将黄老之术作为治国方针。
文帝以一藩王继承大统,其时羽翼未丰,所以他特别注意信任和依靠前朝重臣,故刘邦时代的功臣周勃、陈平、灌婴、中屠嘉等人相继被任命为相。
这样既融洽了新旧君臣之间的关系,又保证了高层统治集团的团结一致。
文帝还多次下昭“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使1大批年轻有为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集团,扩大了汉政权的统治基础。
班固曾高度评价说:“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
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
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
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寝息。
”景帝长期生活在黄老之术氛围中,其母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
在文景二帝统治时期,朝野内外,对黄老之术从之者甚众,著名者除胶西盖公、曹参之外,尚有陈平、陆贾、黄生、田叔等人。
在处理与诸侯王关系问题上,黄老之术的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观念也成为1种非常有效的润滑剂。
谈庄子的政治理念与国家治理之道
谈庄子的政治理念与国家治理之道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兼文化名人,他的著作《庄子》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一。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庄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关于庄子的政治理念与国家治理之道的思考。
首先,庄子的政治理念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庄子主张在国家治理中,应当尽量减少干预,让事物自然而然地发展。
他认为,政府过度干涉会破坏自然秩序,导致社会混乱。
因此,庄子提倡领导者应当放下权力欲望,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去引导社会发展。
这种理念与现代政治学中的“自由主义”思想有相似之处,都强调政府应当尽量少干预个人自由。
其次,庄子的政治理念强调了去权力化的思想。
庄子认为,权力是一种虚妄的存在,它会使人们追逐名利,导致社会的不和谐。
他主张领导者应当摆脱权力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和谐。
他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强调领导者应当以无私无欲的心态去治理国家。
这种理念与现代政治学中的“去权力化”思想有相似之处,都认为权力会导致腐败和不公平。
第三,庄子的政治理念强调了个体的自由与平等。
庄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内心真实,而不是被外界的权力和规则所束缚。
他主张人们应当追求自由与平等的生活,摆脱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等级制度的束缚。
他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这种理念与现代政治学中的“个人主义”思想有相似之处,都认为个体的自由与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最后,庄子的政治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庄子认为,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类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
他主张人们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去违背自然的发展趋势。
他提出了“道”的概念,强调人们应当追求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追求人为的利益。
这种理念与现代政治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有相似之处,都认为人类的发展应当与自然的发展相协调。
综上所述,庄子的政治理念与国家治理之道强调了无为而治、去权力化、个体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主张的主要内容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主张的主要内容老子的无为而治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对政治和社会组织的独特见解。
尽管他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政治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和政治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首先,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强调以自然为模范。
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能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发展,而无需过多的干预。
同样,他主张政治和社会组织也应该以自然为参照,尽量少地干预,让社会自由自在地运转。
他认为过度的干预会导致社会不平衡和混乱,因此主张政府应该放手让社会自主发展。
其次,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的治理手段是“道”。
道是他所倡导的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原则。
他认为道是超越一切的至高原则,所有的事物都顺应道而行,只有顺应才能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
他主张政府应该按照道的原则来治理,而不是根据个人的意志或权谋来行使权力。
政府只需提供最基本的秩序和保护,让人民自由发展,就能实现社会和谐。
再次,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的核心是“无为”。
他认为政府过于活跃的干预只会带来负面的后果,因此主张政府应该少干预、少管制。
他提出“无为而无不为”,即让人民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
他认为人民自由而无拘束的状态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活力,而政府过多的干预只会束缚人民的发展。
最后,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也强调“名实相生”。
他认为名利是社会中的一种虚假的价值观念,过度追求名利只会导致社会的虚伪和混乱。
相反,他主张以实为本,即追求真实和自然的道德和价值观。
他认为政府应该尽量避免权力的名声和利益,而是追求公正和服务于人民的实际功效。
只有实践中遵循道的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老子的无为而治政治主张不仅对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具有启示意义,也对现代社会和政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的主张强调政府应该少干预,同时强调道德和真实的重要性。
这反映了一种对个人自由和社会自主性的尊重,以及强调公正和服务于人民的政治理念。
在现代社会,政府也应该放手让市场和社会自由运作,同时也应该重视道德和伦理的规范,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老子的无为与政府的与民休息
论老子的无为论及其当代价值《老子·道德经》中“无为”一词中的“无”不是表示不存在,什么都没有的含义,而是指无具体形象的物质和状态,这种物质的状态只是看不见,听不清,摸不着罢了。
老子所说的无为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通过无为来保持原有的平衡。
这种思想同样可以灌输到人与自然应该怎样和谐相处。
自然有它固有的规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人与自然同生活在一个宇宙中,而宇宙又是由道演化的。
所以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是不变的规律。
当然无为也可灌输到人的处世思想中来。
无为是一种形而下的思想。
在老子的一生中他始终贯彻着这一点。
倡导守柔谦和,以退为进,提倡简朴,主张包容。
功成身退。
纵观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老子所倡导的这几点维系着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纽带,在如今的传统美德中也可以发现他的身影。
就拿“功成身退”来说吧,秦王嬴政时期辅佐秦王打下江山的李斯,在那个时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那地位可想而知。
但是因为他不知道功成身退,过多的以为秦王会因为他所立的汗马功劳而不会杀他,但事实总与愿望背道而驰。
最后落得个惨死的结局。
反观辅佐越王的楚国范蠡,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世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其中的智以保身说明他是一个功成身退的人,在越国举国庆功时,范蠡急流勇退,隐姓埋名最后成了一个大商人。
他不仅得到了越王的尊重而且还保全了自己的生命。
可以说是诠释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两种不同的处事方法造就了不同的结局,从中我们可以可以看出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时是不知不觉得在践行着无为的思想。
为什么当今社会会出现腐败?而且这种现象在不断的发展下去。
当你拥有一百万的时候你会想要一千万甚至更多。
而在如今的社会你拥有权力就代表你拥有财富。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1834-1902)研究历史得出的结论是:“权力,不管它是宗教还是世俗的,都是一种堕落的、无耻的和腐败的力量。
经邦理国老子说的“无为”,其实是最民主的治国之方
经邦理国老子说的“无为”,其实是最民主的治国之方老子作为中国道家学派之创始人,他不但是一名静观沉思自然与人生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更是一位精于治国之道的政治家:如何更好地治理社会,将其变成至善的人间乐园呢?在其留下的传世名著《老子》一书中饱涵了丰富而又深邃的治国理政的思想。
在治国问题上,他认为,要想使天下达到至善,必须做到“无为”、“不治”。
如果真正做到了“无为”,就会无所不为;如果做到了不治,就会达到无所不治,这些思想不断地被现代社会现实所验证,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
一、老子的治国理政思想:无为而治乃大治“无为”之治是老子治国理政思想的集中体现。
“‘无为’是老子的基本主张,‘无为而治’是‘无为’主张在治国方面的应用。
”无为方能大有为。
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
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道”在其间。
离开了这个“道”,则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则事半功倍。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老子指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就是说,统治者如果能做到“无为”,那就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
治理天下国家,要经常保持清静无为的态度。
如果政举紊乱,就不足以治理天下了。
由此,老子提出了四种统治的方式:“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认为,最高明的统治者,施政以不扰民为先,因此民众只知道有这个人而不知道有他的功绩。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主张的“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不主观强制而为,就是按照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而为。
老子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万物皆有道,治国也有道。
如《道德经》中提到的“爱民治国”、“以正治国”、“其政闷闷”、“治人、事天莫如啬”等一系列治国之策,实则为领导者提供一套如何治理国家、社会、天下的基本法则,这套法则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无为”走向“无不为”的境界。
无为是一种治国方法
无为是一种治国方法引言无为,即无为而治,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中。
它强调通过放弃过分干预和控制去达成和谐与平衡。
无为主张以柔克刚,以无为而治,这种治国方法不仅适用于个人修身养性,也可以应用于治理国家。
本文将探讨无为治国的内涵和实践,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无为治国的重要性。
无为治国的内涵无为治国是一种宽松的、非强制的治理方式。
它强调坚持自然而不强求、尽量减少人为干预的方式来达到社会和谐与进步。
相比于过分干预和控制的传统治国方式,无为治国更加注重从根本上调节国家和社会的运行,以达到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有利的局面。
无为治国的核心概念是尊重自然、尊重人民,尊重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
它倡导不干预不必要的事情,让事物自然地发展,而不是人为地去推动。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无为讲究以柔克刚,即通过示弱和退让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强硬手段。
无为治国也倡导“无为而无不为”,即着重于舍弃功利心态,在繁琐事务上保持无为的状态。
无为治国的实践无为治国的实践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和利益关系,平衡各种矛盾和冲突。
以下是一些实践无为治国的方法:1. 宽容与理解无为治国需要宽容和理解。
宽容是人性的体现,对于人们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应积极倾听和尊重。
理解则是对问题的全面认知和理解,避免片面和极端的观点。
2. 自由与开放无为治国鼓励自由和开放的交流环境。
这种环境能够促进人们的创新和思考,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政府应该为人民提供发展的平台,尊重人们的选择权利。
3. 自然与生态无为治国还需要关注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和繁荣。
政府应该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4. 修身与德治无为治国也强调修身养性,推崇德政。
只有政府官员自身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自律,才能够对社会和国家产生积极的影响。
政府应该注重培养人才,为官员提供道德的引导和教育。
结论无为治国是一种新时代的治理思维和方法。
无为而治治国理念
无为而治治国理念
“无为而治”是一种治国理念,强调政府不过多干预社会,让事物自然发展,以达到治理的目的。
这种理念源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其核心观点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干预,相信人民自身的智慧和能力,让他们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发展。
“无为而治”的理念并非完全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政府在治理过程中把握好度,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政府应该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制度保障,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秩序,但不过多干预经济和社会的具体运作。
这样可以激发人民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
此外,“无为而治”还强调领导者自身的修养和道德示范作用。
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和引导人民。
同时,要注重法治建设,确保政府和人民都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
然而,“无为而治”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例如,在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危机面前,政府可能需要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
此外,“无为而治”也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文化基础,如公民素质的提高、社会信任的建立等。
总的来说,“无为而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考虑的治国理念,但其具体实施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权衡和调整。
在现代社会中,政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治理手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有为”和“无为”,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政府的经济职能应该何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论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应该如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按照政府行为对经济运行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来划分,主要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四个方面。
具体而言,政府的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必须及时转变:既要从那些需要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微观领域中退出,还权于市场,最大限度地压缩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给市场更多的发展空间,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又要在“市场失灵”时积极、有效地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干预,加强宏观调控,防止“政府失灵”。
从而使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方面,在该管的、可以管的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一定要真正体现出政府调控的力度,切实做到“有所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当市场机制可以自发调节的时候,政府的经济职能应该主要定位在为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公共产品”的层面上,进行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
如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做好大的发展规划和协调工作、建立良好的教育体系和科研体系、用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方式提供公用性技术和组织“竞争前开发”等;而当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或者作用极慢、极微以至于会影响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时,如供气、供水、通讯等垄断企业出现价格同盟、价格歧视、交相收费、供应不足、低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等,以及当社会出现了急需解决的突发性问题,如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生产秩序和经济运行发生混乱等。
政府就应该及时有力地运用各种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必要时也可以适当采用行政管制甚至直接经营(政府通过兴办国有企业或向社会直接提供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等)的方式,来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进行及时地调节和适当地干预;另一方面,在不该管的、管不好也管不了的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就要有一定的限度,从而做到真正的还权于市场,切实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资源的配置,做到“有所不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堂茶话
政府如何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文刘军宁
刘军宁,是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思想家,著有《民主、共和、宪
政》、《权力现象》和《保守主义》等,编有《公共论丛》、《民主译丛》、《公共译丛》、《政治思潮丛书》。
孔子:今天的人们都认为,您是主张政府应该清净无为的无为派始祖,我是主张政府应该大有为的有为派鼻祖。
从中国历史上占主导的政治实践来看,绝大多数统治者都是践行有为政治的。
而儒家思想又被认为对中国的这种有为政治影响最大,这样我就真是有口难辩了。
我要说我也是无为派,恐怕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
其实,我十分认同无为的政治哲学,仰慕无为而治的治国境界。
有我早年的文字为证:我说过,“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
卫灵公》)舜是我最崇拜的上三代圣王之一,
回到上三代,实行无为而治,是我做梦都想实现的。
但我也觉得无为而治听起来太理想了,怕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如果无为而治仅仅是个梦想,那么在现实中政府追求有为就不可避免,毕竟有那么多的政务需要处理啊。
老百姓都等着官员们为自己办事呢。
社稷的事情,国家的方向,统治者不去操心,不去躬行,那政务不就荒芜了吗?同时,我也担心,“无为而治”会成为昏君不理朝政的借口。
老子:我知道你向往“垂衣拱手而治天下”的上三代无为政治。
要做到无为而治,先必须对“无为”有真正的体悟。
我们的分歧是,你认为,无为而治,虽然好,但是难以实现;我认为,无为而治,虽然难,也是可以实现的。
不能实现的好东西,不是真正的好东西。
孔子:您说得对。
我对无为而治的信心是不太足。
所以,我才主张应该把无为理解成有所为有所不为,必要时,甚至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老子:实现无为而治,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在所有的政体下都能实现无为而治。
比如说,在秦始皇的君主专制政体下,在希特勒的纳粹政权下,在斯大林、波尔布特的极权统治下,根本没有实现无为而治的条件。
即使在西汉初年实行的无为而治也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没有落实到政体上。
一旦无为者人亡,无为之政也就熄灭了。
我向往的无为而治在政体上有个前提,这就是治国者须是民众推选出来的,治理国家的资格不能是靠武力抢来的,也不能是家族内血缘世袭、选拔培养的。
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是下面的民众选举出来的,不是上级的官员选拔出来的。
这些虽不是实现无为而治的全部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
孔子:我倒没有从比较政体的角度来考虑。
我想象的无为而治也就是君王放手把权力授给贤能,自己少干政,轻税薄赋。
如您
所说,即使做到这一步,也丝毫没有制度与政体上的保障。
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无为而治很难实现的原因。
谢谢您打开了我的眼界。
我还有一个问题,您说的“无为而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道德经
第六十六章》
天下河溪为何归于江海?因为江海处下居低,包容不争,所以才成为河溪的归处。
因此政府若要治理好国家,就必表明愿当公仆而甘居民下。
想在前面领导民众,必在后面追随民众。
所以在合乎天道的政体下,政府居上而民众不感到重压,政府居前而民众能言行自由。
民众推选这样的政府,珍惜这样的政体。
因为这样的政体不与民众相争,故天下无政体能与之匹敌竞争。
不为”怎么理解?既然“无为”,又如何做到“无不为”?
老子:推选治国者的选举政体,是统治者由选拔或暴力方式产生的政体无法与之竞争的。
我不喜欢尚贤,因为尚贤总是与选拔联系在一起。
回到你的问题:天道有其似非而是的一面,也有人称之为悖论,就像你的名言“欲速则不达”一样。
关于无为而无不为,我给你讲个发生在你们鲁国的故事。
从前,有只海鸟飞到鲁国郊外落脚,鲁国国君便用御车把海鸟迎进太庙,用美酒来款待,为它演奏你最爱听的名曲《九韶》,宰牛杀羊设国宴招待它。
可见,鲁君十分真心的善待这只海鸟,也很肯破费,他手下的高官都难有这样的待遇。
鲁君为了讨这只海鸟的欢心,其所作所为,不可谓不多。
然而,海鸟却目光困惑,神情忧伤,一口肉不吃,一杯酒不喝,结果仅仅三天就郁郁而终了。
为什么鲁君的作为越多,这只海鸟死得越快?因为这种有为堵住了海鸟的活路。
鲁君越是有为,鸟的生路就被堵得越死。
若是换一种方式,用海鸟乐意的方式去对待它,让它在森林中栖息,在沙洲上走动,在江湖上飞翔,啄鳅食鱼,与同伴群居,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样,鲁君既不用作为,也不用破费,海鸟反而生气勃勃,快乐舒畅。
鲁君若是真心对这只海鸟好,就应该停止一切作为,只做一件小事,把笼子打开,根本的问题就解决了。
管理国家也是这样。
如果把民众关在笼子里,把其生路堵死,然后又用各种作为为民众办事,纵然勤政爱民,民众的命运也不会比那只海鸟更好。
所以,还不如停止一切作为,把笼子打开,把枷锁除掉,让民众充分自由。
这样民众就会把自己的生活基本上照顾得很好,心情也很愉快。
民众越自由,
活得越好,需要政府的作为也就越少。
民众越不自由,活得就越不好,就需要政府多作为。
结果是恶性循环。
中国的历史与政治就是这样一次次循环,变的是改朝换代,不变的是政府的大有为。
孔子:您讲的这个故事好像是庄周写的,的确发人深省。
鲁君用这种有为的方式来对待海鸟,真是白忙活。
听您这样讲,我想起了传说中太公姜子牙在回答如何治国、如何爱民时说的一段话:治国之道,爱民而已……利之而勿害,成之而勿败,生之而勿杀,与之而勿夺,乐之而勿苦,喜之而勿怒。
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
农失其时,则败之也。
重赋敛者,则夺之也。
劳而扰之,则怒之者也。
这样的无为,就是政府放弃一切扰民的作为,事事都主动顺应民众,就无为无不为了。
但是,如果真能做到这样的话,那还需要政府吗?无为而治与政治思想史教科书里所说的无政府主义有什么区别?
老子:这个故事是出自庄周,他编纂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这是《至乐》中的一篇。
回到正题,主张无为而治并不等于主张无政府。
无为不是说要求政府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说,政府不应有违背天道、害民扰民、与民争利、逞强称霸的作为。
政府唯一的重务,就是保障民众生活在一个自由自在的秩序之中,即保障民众的自由,又不至于让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而微妙的平衡,需要在政体层面上有充分的制度保障。
政府无为,民众才能有为。
在这种政体之下,政府领导人,与其说是领导,不如说是民众推选出来的向导。
向导的任务,不是确定目的地,而是带领大家到达由大家确定的目的地。
当他认同大家选定的目的地时,他是跟在大家后面的侍从;当他作为领
路人走在前面的时候,他是被雇佣来的向导。
他无权对大家颐指气使、指手画脚、作威作福。
“听皇上话、跟君王走”,这样的强制性权力服从关系不存在于这样的向导与他的雇佣者之间。
作为向导,政治领袖无权干预民众的生
活,更无权剥夺民众的自由,也没有资格发布什么不得违抗的指示。
这样的领袖,与其说是民众的领导者,不如说是民众的追随者。
他要想获得选票,获得为民服务的赏赐,就必须采取比选民更低的位势。
他必须从民众中寻找方向,而不是把方向强加给民众;他必须追随民众,而不是用棍棒驱赶民众。
无为而治下的政治领袖,与其说是高高在上的治者,不如说是低低在下的侍者。
我用刚想起的《圣经》里的一句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谈话吧:“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而是要服侍人”(《新约马太福
音》)。
这是天道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