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自主预习学案(人教版)《秋天》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预习课 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预习课 学案

第1课时单元预习课【学习内容】教材:《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目标】1.默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借助注释、工具书,识记生字词。

3.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学习过程】一、课前活动:自主预习,夯实基础二、预习要求:1.借助页下注释、工具书识记生字词。

2.自主整理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检查预习,交流分享(一)文学常识,展示分享《纪念白求恩》1.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2.主要作品:《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写作背景: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医生,国际主义战士。

为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到中国。

他工作极端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时被细菌感染,在1939年11月12日逝世。

本文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

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植树的牧羊人》1.作者简介:让·乔诺,法国作家、电影编剧。

他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创伤,由此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2.主要作品:《屋顶上的轻骑兵》《人世之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3.写作背景:本文原题是《种植希望与幸福的人》。

这篇短篇小说原是1953年作者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

事后让·乔诺发表声明说,写的是故事,艾力泽·布菲是虚构的。

作者想通过艾力泽·布菲种树的故事,让人们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具有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走一步,再走一步》1.作者简介: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词(其一)》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词(其一)》教学设计

《秋词(其一)》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针对这一理念,本课以《秋词》为引勾连了一部分部编教材内与秋有关的古代文学作品。

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品读,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意韵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进行过古诗与短篇文言文的学习。

本节课所选取的作品都是难度较低的经典名篇。

有一些作品,学生已经通过其他渠道有所涉猎,因此理解这些作品并不难。

但是因为学生的人生阅历还十分有限,所以对情感的把握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

三、教法分析:根据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所以我选取的教学方法如下:群文阅读法:以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法: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与学生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四、群文议题:把握意象,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五、群文篇目:《峨眉山月歌》《天净沙·秋思》《秋词》(其一)六、教学目标:1.理解古人写秋时常用意象的含义。

2.通过对比阅读,提升情感体悟能力。

3.品味“喜秋”的独特情怀,领悟作者遭遇困难时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七、教学重点:理解古人写秋时常用意象的含义。

通过对比阅读,提升情感体悟能力。

八、教学难点:品味“喜秋”的独特情怀,领悟作者遭遇困难时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九、教学准备:学案、白板书写、智能投屏、大小屏幕互动、视频等。

十、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活动1:秋天是我们熟悉的季节,提起秋天同学们会想起哪些诗句呢?预设: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教师总结:秋,在大自然中,常常扮演着一个悲伤的角色。

秋色把那迷离的哀怨、愁绪、思念,渲染的淋漓尽致。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4 秋天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4 秋天导学案

第十四课《秋天》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品析精彩语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学习难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

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2、了解背景《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

当时作者是20多岁的大学生,难得这位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

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3、文体知识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伐木声丁丁.. ( ) 栖.息( ) 青鳊.鱼( ) 乌桕.( ) 枯涸.( )yōu lián lǒu lí péng shuài ( )谷 ( )刀背()竹()芦()蟋()2、解释下列词语。

《秋天》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秋天》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秋天》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秋天》学案 (第一课时)班级:主备教师:秦金平备课组长:刘亚荣领导批阅:上课时间:2013年月日教师寄语: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学习目标: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重(难)点预见: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习流程:一、情境导入二、目标展示三、自学检测1.给加点字注章:丁丁()肥硕()栖息()乌桕()青鳊鱼()寥阔()枯涸()清洌()梦寐()满载()背篓()()2.解释下列词语: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四、自学指导1.听课文录音,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和朗读时的感情。

整体感知:①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秋天?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景物?②诗歌被分为了三节,这三节分别写了哪里的场景?2.研读第一节诗,思考:①划出第一节诗的节奏、重音,诵读并点评。

②出示改动后的诗句:震落了()露珠,伐木声()飘出幽谷。

放下()镰刀,用背篓来装()瓜果。

秋天()在农家里。

比较:这些词语能不能删去?③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品味第一节诗。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节和第三节诗。

五、合作释疑1.诗中刻画了三幅生动鲜明的秋景图,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① ② ③2.学习这首诗歌,对你以后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和收获?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六、拓展延伸搜寻你记忆中的秋天的印象,展开想像,用一两句诗句或一首诗来赞美秋天。

七、当堂训练1.《秋天》选自《》,作者,现代、。

2.第一节在描述农家的秋天时,诗人为我们展示了、、三个场景。

八、背诵诗歌。

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秦金平。

5秋天的怀念(学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

5秋天的怀念(学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

5 秋天的怀念◎文化自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把握朗读时感情基调的变化。

(重点)◎思维能力: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会母亲的形象,理解“好好儿活”的含义。

(难点)◎审美创造:体会文章语言朴素、情感真挚的特点。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母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自古以来,无数人吟诵、赞颂它。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孟郊就曾写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诗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

今天,我们将认识当代文坛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史铁生。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秋天的怀念》,看看他对母亲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侍弄”“憔悴”“喜出望外”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作家。

他的早期创作富有想象力、精致绵密,中后期创作偏重于精神探索。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背景链接史铁生二十一岁时,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

他的母亲在精心照顾他的第六个年头因肝病去世,当时年仅四十九岁。

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长之路,是母亲以生命为代价铺就的。

《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文体知识记叙性散文2.目标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思路◎本文围绕“北海的菊花”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

母亲为了让“我”散心,想带“我”去北海看菊花。

“我”因双腿瘫痪不愿去,后来想去了,母亲却已离世。

最后妹妹推“我”去看了北海的菊花。

◎为本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双腿瘫痪后的“我”暴怒无常,母亲忍着病痛关怀“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学案内容预览:14.《秋天》学案教师寄语:语文学习需要联想和想象,就象飞鸟需要翅膀。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学习难点: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1、肥硕()2、栖息()3、寥阔()4、枯涸()5、清洌()6、梦寐()(二)填空、简答。

1、本诗作者,四川万县人。

现代、,代表诗集等。

2、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答:3、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⑴⑵⑶4、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二、自主探究1、找出你喜欢的诗句或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写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2、“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提出你的疑惑,有疑问大家帮。

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1)、(2)、(3)、3、帮老师解疑惑⑴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⑵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一幅画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说明这样命名的理由。

每幅画至少拟三个名字。

⑶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4、朗读,加深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并展开想象,在脑中描绘出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让自己置身于其中。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1、第一个环节。

选取三幅图景中你最喜欢的画面,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2、第二个环节。

请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优美的文字:四、拓展延伸(走进来,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秋天的怀念学案(2)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秋天的怀念学案(2)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案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学情分析】第一课时已经简单的学习了《秋天的怀念》,对于本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怀念,本节课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希望可以对以后的写作有大幅度的提高。

【教学流程】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及补全填空。

捶打()央求()絮絮叨叨()()烂漫()诀别()()出()外()来()语言品味1.品味细节描写的魅力。

(1)母亲就悄悄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基本知识拓展与迁移请及时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小组讨论问题预设1、“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2、“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3、文中有哪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4、板书设计课堂训练问题预设拓展延伸1.阅读下面史铁生的两段文字,体会他顽强乐观的性格特点。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 秋天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 秋天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三、感秋——整体感知,领悟诗意
1、本文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象?(把相关的词语在文中画出来,然后交流)
2、诗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每一节诗的每幅画面各拟一个整齐优美的标题
4.讨论:有人说何其芳的《秋天》是一副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请你说说为什么是“乡村秋景图”呢?
教学特色
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4、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5、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板书设计
我的收获
秋天
课题
14、《秋天》
补充与反思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初步学习读诗。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
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材分析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练习反馈
【课后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肥硕( ) 栖息( ) 寥阔( ) 枯涸( )
清洌( ) 梦寐( )
2.《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 、 。
3.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
4.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一 幅图: 第二幅图: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学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学案
示例:如第一段“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悄悄地”“躲”表现了母亲希望我发泄情绪不忍打扰“我”,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与宽容,表现出母亲是一个慈爱与细心的人,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二、合探解疑
跳读课文,请画出文中写到秋天看菊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
2.初识教材
温故知新,说一说课文围绕我和母亲写了哪些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问题导读
(1)浏览全文,关于生命,母亲对我的期望是什么?(提示:请用原文回答)
(2)默读课文,勾画赏析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等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提示:请至少找出两处做赏析,要明确句子的准确位置,如第几页第几段……句话,这句话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的……
提示:先画出看花的句子,再联系链接材料,分别从我、母亲等角度探究原因。
看花的句子:
原因:
三、效果检测
妙笔生花: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一)“我那个有亲人相处的日子里,有没有哪件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亲人的爱?也许是一个动作,一句话……用细节描写你和亲人之间难忘的事,抒写真情。 (150字左右)
课题
秋天的怀念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继续学习朗读,揣摩合适的语气、节奏,朗读精彩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2.精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味文中细节描写,体会母亲的爱子之情。学习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3.联系链接材料,探究文章反复写看菊花的原因,理解母爱的内涵,把握作者的复杂感情,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前提准备
链接材料:《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史铁生26岁时,也就是他双腿瘫痪的第6个年头,当时才49岁的母亲便因肝病去世。母亲的早逝,让史铁生感到了母爱的珍贵和厚重,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在后来的许多作品里,他都写到了母亲。

七年级语文上册4秋天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4秋天学案新人教版

4.秋天【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结合具体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学习重点、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

(板书文题、作者)一、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

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

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

熟悉读歌内容。

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二、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1. 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

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

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

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

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网、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语文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能力。

2. 学习秋天相关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教学重点:1. 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秋天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准备:1. 彩色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秋天的景色和变化。

2. 课文或阅读材料,介绍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3. 单词卡片或词语表,包含秋天相关的词汇。

4. 板书或投影仪,用于记录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展示一幅秋天的图片或播放一段秋天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Step 2: 词汇学习(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卡片或词语表,向学生介绍秋天相关的词汇,如:秋天、落叶、丰收、凉爽等。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Step 3: 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分发课文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对秋天的了解程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Step 4: 句型学习(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秋天相关的句型,如:秋天来了,天气变凉了。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句型。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对话练习,加深对句型的理解和记忆。

Step 5: 写作练习(20分钟)教师提供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变化。

学生可以参考课文和词汇,运用所学的句型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模板或写作指导,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和思路。

Step 6: 总结和展示(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

教师可以选择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收集秋天相关的图片和资料,进行小组展示。

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要知识点教案

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要知识点教案

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要知识点教案篇一: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含教案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4、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

【学习重点】:学习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自主预习案】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2.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菜畦()桑葚()油蛉()斑蝥()锡箔()臃肿()确凿()攒成()收敛()蝉蜕()脑髓()觅食()罕至()拗()秕谷()⑵解释词语:①确凿:②轻捷:③人迹罕至:④觅食:⑤渊博:⑥宿儒:⑦鼎沸:混乱,想在锅里沸腾一样⑧高枕而卧:3、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_____个部分内容,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后写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及中间的过渡段,划上记号。

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填空:()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①、用自己的话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②文中的过渡段起什么作用?③?我?是否知道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

最后带着情感读这一段,看谁读得好。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二)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2、读第1段。

思考: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的意思。

?似乎?与?确凿?是否有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品读第2段。

语文绩优学案七年级上册电子版

语文绩优学案七年级上册电子版

语文绩优学案七年级上册电子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重新认识作者,介绍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品味自学文章生动、精确传神的语言,多样自己的语汇,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住本文故事情节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3.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4、理解课文运用对照的读法,抒发了对两种相同生活的爱好眷恋与憎恶。

【自学重点】:自学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自主预习案】 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⑴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念不许的多念几菜畦( ) 桑葚( ) 油蛉( ) 斑蝥( ) 锡箔 ( ) 臃肿( ) 确凿 ( ) 攒成( ) 收敛( )蝉蜕( ) 脑髓( ) 觅食( ) 罕至( ) 拗 ( ) 秕谷( ) ⑵ 解释词语:①确切:② 帆耳蝠:③人迹罕至:④捕食:⑤渊博:⑥宿儒:⑦四起:纷乱,想要在锅里融化一样⑧高枕而卧:1孟,先写下 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德生 ________________ 。

还可以窥见本文的文学创作顺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每个人的童年,都就是一片宽广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栽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点亮所有的期望,可以撒播一生的美好,可以飘荡一生的笑意。

童年就是幸福的,只要存有一颗灵敏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回到心中。

今天我们自学《从百草园至三味书屋》,介绍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

思索作者⑴就是怎样把童年时的自己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爱,对动人的民间传说的爱,对绘画的爱,对读书自学的爱,对学识渊博的人的爱,对一切新鲜开朗的生活的爱,深刻动人地整体表现出※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短文两篇》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短文两篇》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第十八课短文两篇【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两课的学习明白: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重点难点】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抑后扬”和“直接切入”的方法。

难点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知识】作者简介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某某香禺,1939年在某某出生。

1964年毕业于某某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X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

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

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某某的文艺活动》获得硕士学位。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年任教于某某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某某中文大学。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某某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委并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席慕容简介:席慕容,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语即大江河之意)等。

祖籍某某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出生于某某某某,后随父母由某某迁至某某。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主要著作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蝉小思【导入新课】“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秋天》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秋天》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她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英语作文英文回答:She is an optimistic and cheerful person, alwayslooking at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Her positive attitudeis contagious, and she has a way of making everyone around her feel happy and upbeat. She is always willing to help others, and she always puts a smile on people's faces. Sheis a true friend, and I am lucky to have her in my life.中文回答:她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总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她的积极态度会感染周围的人,她有办法让每个人都感到快乐和乐观。

她总是愿意帮助他人,总是能让旁人脸上露出笑容。

她是一位真正的朋友,我很幸运能有她陪伴在我身边。

以下是对她乐观开朗性格的具体描述:She always sees the glass half full.她总是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She is always willing to help others.她总乐于伸出援手,帮助有需要的人,绝不求回报。

She has a contagious smile.她的笑容具有感染力,能瞬间点亮周围人的心情。

She is always looking for the best in people.她总是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并欣赏他们的长处。

She is a true friend.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总而言之,她是一个乐观开朗、富有同理心和乐于助人的人。

她的积极态度和温暖的笑容总是能点亮周围人的生活。

《秋天》说课稿

《秋天》说课稿

《秋天》说课稿《秋天》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我的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单元及教材分析《秋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它前面三篇课文分别是对春、冬、夏三个季节的描写,所以这是个关注自然的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的作品。

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能看到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2.教学目标的预设及依据依据本单元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这是依据《课标》中的“朗读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而设计的。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这也是依据《课标》中“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而设计的。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这同样是依据《课标》中“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设计的。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说教法1.教学的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该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所以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和实际水平,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

2.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依据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四种教学方法,即:诵读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和讨论质疑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夏天的诗句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关于秋天的诗句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关于冬天的诗句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8、《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金色清美图
家乡的秋天(乡村秋景图)丰收喜悦图
第一次
每个人都会有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但或许每个人的第一次都不一样,第一次可能是快乐的,也可能是悲伤的,但每一个第一次都会为我们自己的人生添加了一次考验。

我也有我的第一次,我的第一次是个快乐的经历,它为我的人生点缀了第一次光彩,我有很多第一次,但那些第一次至今都已经忘记得淡无痕迹了,而那个第一次却给了我不可磨灭的记忆。

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个晚留课的开始,我拿出了我的作业,埋头做呀做,突然,一个同学从我身边走过,他手中瓶子里的水漾了出来,水倒在了我的作业本上,我辛苦了这么久做出来的作业全完了,我当时,魂都没了,大叫了一声:“啊!”,这一叫惊动了全班同学和老师,每个同学都看着我,我看着水在我的作业本上蔓延着,那个同学蹲在我身旁,一直在对我说:“对不起,对不起……。

”老师走了过来,对那个同学说:“快,帮她把本子弄干,你把人家的作业毁了,,就得负责任。

”老师说完,走开了。

我伤心地很想哭,但又怎么都哭不出来,我站起来,很想大骂他一番,来消除我心中的怒气,可是,我又坐下来了,我没有骂他,因为我知道,宽恕是人与人相处最基本的方式,他既不需要用嘴巴来说,也不需要用手来做,只需要微微的一个笑容或是一个小小的点头就已经足够了。

那个本子因为大面积
被浸湿了,所以我要用另一个本子重新做过,不过无所谓了,我都已经原谅了那个同学,更何况那个同学也不是故意的。

那是我人生中最辉煌的第一次,第一次宽恕他人,我感觉我的头上有个光环在闪烁着,那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心,使我因为有了第一次,而又有了第二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