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整理版

一、政治1、马克思主义哲学(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2)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6)1842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7)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8)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实践性、革命性、人民性和发展性的鲜明特征。

(9)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人民至上,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10)马克思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4)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划分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由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划分的。

(1)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一)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水是万物之源、世界的本原是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气-一元论、原子论、古印度:地、水、火、风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原子特性”3、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二)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我思故我在、心外无物2、客观唯心主义:道、天意、命运(4)“吾心即是宇宙”“存在即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理论体系,与其他哲学流派不同,它着眼于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后来由列宁和毛泽东等人加以发展完善。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人的解放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解读。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不是超越社会存在而存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上的一切哲学都是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因而哲学绝不能超越社会的本质。

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所产生的“唯物主义”是对一切唯心主义的批判和反抗,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物质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变化的过程中包含着矛盾和斗争。

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固定的平衡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

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运动规律和内在联系,使人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问题,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发展的。

阶级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阶级斗争是社会的基本动力。

任何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的阶级划分,阶级斗争是由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所产生的。

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根源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人的解放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发展必然引起阶级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将会不断重复,直到最后一个阶级被消灭,无阶级社会实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无论在哪个社会阶段,人都应该追求人的解放。

人的解放需要革命,在革命中夺取政权,实现对经济、文化和政治的掌握,使人民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两个理论是相辅相成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哲学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具有重要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指导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历史渊源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而推动的。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阶级斗争理论则强调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改造世界。

实践包括生产实践、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等。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深入地理解并改变现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源起于德国草地哲学家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并在批判和继承中发展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建者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9世纪60年代在欧洲成立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国际工人协会。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成为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导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经济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经济制度建设的思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P10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哲学唯物主义的最高形态。

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点统一。

2、意识P64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的主观映像,并对客观世界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3、运动P60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运动是标志物质根本属性的哲学范畴。

它概括了一切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的本质,从最简单的唯一到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的变化,直到人的思维这种最复杂的活动,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4、矛盾的同一性P127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

在这个意义上,矛盾的同一性又被称作矛盾的统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有两层含义:第一,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

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转化。

5、道德P245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标准和规范的总和。

道德规范的调控作用几乎体现于人们的所有活动领域,既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体现在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

6、理性认识P270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最高形式、高级阶段,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

它以抽象概括性为特点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

理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的三种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真理的相对性P289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善的。

8、价值的形态P309价值的形态是指价值的存在类型。

依据主题的需要,价值可以区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交往价值三种基本形态。

9、客观唯心主义P10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基本形式,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的存在,并把物质世界说成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和附属品。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哲基本原理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所包含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

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马哲基本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世界的辩证认识,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统一整体,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第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马哲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哲基本原理,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哲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ppt课件

毛泽东哲学思想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基本立场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立场;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 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基本观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充满矛盾的过程,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动力和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针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扩大等,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 供了智慧。
倡导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方案。
谢谢
THANKS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最高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 类社会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最终目标。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
它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 发展以及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 条件
需要消灭私有制和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 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 括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关于什么是哲学?哲学主要研究什么问题?哲学与其他科学的不同?哲学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学习生活有什么用处?什么事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哲学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包含了人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和社会的有力工具和武器,是人们生活中精神武器。

哲学是系统的世界观,是指导客观实践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科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

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主要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是先有物质后有精神——来看待世界,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即世界万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先于并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第二,辩证法,即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包括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形式和内容、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与本质)第三,认识论,讲述认识的本质、过程以及判断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等。

(2)历史唯物主义。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即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社会历史问题。

其基本观点包括: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

哲学主要研究什么问题?(1)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即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 百度百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百度百科
4、 预测功能。
哲学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引导着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它可以从大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趋势。哲学的预测不同于具体科学的预测,它更带有宏观整体性、综合性、概括性的特点。
二、人生的根本指南
科学的人生观是马哲即科学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
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对人生观起根本指导作用的是他所信奉的世界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就是在马哲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把自己的一切智慧和力量贡献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一、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马哲是现代最先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
1、 反思功能。
反思既是对思维对象的反复思考,又是对思维本身的反身思考。反思首先是反复思考,是对思维对象的再思、三思、多思。反思具有反复思维和反身思维的双重含义,是思维之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哲学体系,是对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劳动价值论等内容。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它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物质的发展,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在唯物史观中,历史被看作是一种物质实践的过程,人类社会通过不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本身而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都是由于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而推动的。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统一和超越来实现的。

在辩证法中,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对立的两个方面,通过斗争解决矛盾,并实现新的统一和发展。

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这导致了阶级斗争的产生。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所必然引发的,通过阶级斗争的胜利,新的阶级将取代旧的阶级,社会将向着更高阶段发展。

四、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学基础。

它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价值是通过劳动的时间来衡量的。

劳动价值论从劳动的角度分析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者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和劳动价值论等。

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批判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本质、规律和认识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统一体,存在于物质世界的基础之上。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运动,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驱动的。

历史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过程,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

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导致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唯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修正和丰富理论,才能达到真理。

共产主义理想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和国家的理想社会,人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发展和全面实现个人潜能。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现实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不断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体系。

这种思想注重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和对剥削阶级及其意识形态的批判,提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

一、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基本存在形式,是生命和思维的前提。

物质是无限多样的,是不断发展、变化、演进的。

物质运动的基本特征是矛盾,矛盾是运动和发展的动力,矛盾又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对抗的,这是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万物都是有其相反的两个方面,矛盾贯穿了万物之间的过程和事物本身的内部。

辩证法思想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演化是不可避免的。

个体因素的作用可能是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但不是直接的决定性因素。

相反,主流社会的结构和大环境因素起主导作用,个体的创造性比起社会的影响可以乘一个极小的数。

因此,当社会机构出现矛盾和不平衡,变革就是不可避免和信仰。

这个道理贯穿在许多的社会主义思潮之中,其中马克思主义当中的剩余价值不同于众多的全部劳动价值的经济理论,强调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必然的结果。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是针对传统历史观的一种新的选择。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社会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它们构成了历史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每一代人都在这个斗争中有不一样的作用。

为了达到实现阶级斗争的可能,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要依靠革命手段,推翻资产阶级,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条件是任何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阶级斗争。

这种阶级斗争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在资本主义的现代社会中,无产阶级成为了社会的主要力量,而因此而对抗有力的反动势力,进而成就自身和社会的历史任务也同时变得越发必要。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体系。

它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造性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理论基础,它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变革的客观性,强调社会历史的阶级性和斗争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生命个体。

人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解放是人类历史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的目标。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是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

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社会矛盾的历史解决,是社会制度的历史更替,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飞跃。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历史终极目标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

社会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和共产主义新生活的历史目标。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批判和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体系。

本篇文章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以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基本概念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法,辩证法是从自然和社会实践中抽取出来的一种认识和思维方法。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统一体,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部矛盾的存在。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分析和解决,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辩证法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资料分析、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论。

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意识的观点,反对唯心主义和唯意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资产阶级哲学的唯心主义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矛盾的运动和斗争推动的,主要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来驱动。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科学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核心观点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经济理论之一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与工资相比的剩余部分。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基础,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和矛盾。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发展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最终的共产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

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规定自己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它的任务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西跑学说,能量守恒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科学强有力的证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方面,有区别,研究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世界的一个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规律。

他们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另一方面,他们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马的哲学是一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什么是邓小平的哲学思想?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的哲学基础,是新时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是直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邓小平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条路线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时间和空间有什么特点??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没有不占时间的物质运动。

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没有污物质的运动的绝对空间,物质运动也离不开空间,没有空间之外的物质运动。

客观性、无限性、相对性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始终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生产力就是在人们物质需要与生产力发展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的。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日常急迫的兴趣”中超脱出来,需要排除“空疏浅薄的意 见”。
18
读书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她千,蓦然回首,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
19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背景分析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 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12
● 人的二重性存在:灵与肉的复合体 二重世界: 自然人—社会人 经验—超验 有限—无限 现实世界—可能世界
13
● 哲学—面向人的可能世界 可能世界的指向性:理想、意义、价值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
把 “生存” 提升为 “生活” !
恩格斯:“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存在。”
14
哲学的本性:追问“自眀性”
45
吸收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入 手,寻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 的理解和对现代性的理解,以获得 “真正的马克思”的形象以及对中 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从而推进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
46
时代解读
从对现时代和当代中国实践这本“书” 的解读入手,提出当代中国社会现实 背后的深层根本问题,然后运用哲学 的方法进行研究,提炼出时代精神, 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的生长 点,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8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中国哲学) “发现生命的意义”,“使人崇高起来”(西方传统哲 学) 解决“精神的焦虑”,“信仰的缺失”,“人生的危机” 等(现代西方哲学) 解决“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言概之,哲学的“大智慧”和“大聪明” 就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 为某种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它发展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为解析社会、分析历史、推动社会变革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论以及其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对现实社会的科学认识必须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指导,摒弃主观主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历史的进步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革命的本质,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三、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四、阶级斗争和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革命是历史进步的推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阶级斗争和革命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五、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科学社会主义旨在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自由发展。

六、对社会科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为社会科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和观察角度,促进了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改变命运、实现独立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七、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批判性思维。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社会历史是一种客观规律性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来完成的,它强调对矛盾和矛盾解决的观察和理解。

批判性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对社会现象和理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它揭示了资产阶级剥削制度的本质和历史局限性,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向和目标。

在革命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激发了人们的阶级斗争精神和革命意识,引导了革命者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帮助人们正确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指导了过去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指导着当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在当前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重要指导。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全球化的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问题,同时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它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批判性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资料

简答题1、哲学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批判继承了以往哲学遗产,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使哲学变成科学。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

3、列宁的关于物质的经典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关系是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世界中的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2)物质也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3)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想象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因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5、在主体的能力结构中存在的基本要素6、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指物质世界的现象及其在思维中的反映具有普遍的相互联系的根本特性。

联系作为一般哲学范畴,通常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连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等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科学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等重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其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和实现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认识论和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即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过程,通过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正反馈,人们可以不断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重要的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阶级斗争。

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推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及其发展的辩证认识。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相互依存的、相互转化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强调解决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

社会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受制于生产关系的状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必然会引发社会的革命。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解放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实现社会的解放和共同富裕。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深刻而系统的科学理论,它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谈谈如何做到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答: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历史评价,着眼于历史的事实及其
联系和发展,以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尺度,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进行评价。

(科学性)价值评价以社会主体(指社会实践中的个人和集团的总和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目的、需要和利益等为尺度对社会进程进行评价。

(价值性)。

教育管理学符合规律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又具有目的性与价值性。

教育管理体现了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又体现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一、教育管理学的科学性
教育管理学是指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研究的对象,以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的一门现代科学。

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中各个因素对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激励或制约的双重作用。

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一方面。

教育管理学研究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诸因素如何进行组合,因此,教育管理学就成为教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教育管理学又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如何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管理教育,对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各个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因此,它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因此说,教育管理学符合规律性和科学性的原则。

二、教育管理学的价值性
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理论与方法有其共同的地方,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除了经济与物质条件上的差异之外,主要表现为观念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国处理教育工作各方面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处理问题要经过三个阶段:识别信息、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管理行为的准则。

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管理需要智慧、经验和勇气,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启迪思考、开阔眼界、增长智慧的科学。

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管理者不能仅靠从历史文献、前人的科学著作以及各种法令、法规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来解决新问题,教育管理学就是让人学会如何迎接挑战,同自己的困境做斗争的科学。

教育管理学不仅具有规律性与科学性,而且是以体现了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和准则。

因此,教育管理学具有目的性与价值性。

2、谈谈你如何理解和评价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原则?
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人的情感、意志、目的等等都对社会活动始终发生影响,并最终凝结进活动结果之中,即社会事实中凝结着社会价值。

在理解、解释和评价社会、历史、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生活时,不能仅采用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因果关系的解释说明方法,还要用理解、评价。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问题,其中价值中立论又是在西方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科学的方法。

韦伯主张社会科学研究要保持客观性、价值中立性。

马克思·韦伯是最早试图对社会科学方法这两种传统作出理论综合的思想家。

价值中立的局限性,他认为"价值中立"不是取消价值关系,而是要求研究者在科学研究中严格确定经验事实与价值评价判断的界限。

并进一步认为如果社会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择了研究课题,他应该遵从他所发现的资料的指引,而停止使用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中立的态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区分了事实领域和价值领域、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调查
研究者和教师应当无条件地将经验事实的确定同自己的实际评价即他对这些事实的评价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区别开来。

这两件事情在逻辑上是完全不同的,把它们看作是同一的东西实际上是把异质的问题混淆起来。

"韦伯进一步认为。

"一门经验科学——并不能教人应该做什么——而只能告诉他能够做什么——以及在特定情况下——他想做什么。

价值中立,又称价值无涉,价值中立作为一种从事科学探究的规范性原则即研究者应持有的立场,强调科学探究的客观性和自由性。

但价值中立”是一个在总体上包含根本缺陷但又有局部合理性的西方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

总体上的根本缺陷是指它把科学与价值截然割裂、排斥一切价值的客观主义、实证主义倾向,这使它在认识功能和价值功能统一的社会科学中成为不可能实际遵循的东西,也使它陷入了不可摆脱的自我矛盾;局部合理性是指它强调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合理因素,但这种合理性是以推向极端的形式存在的。

”尽管学术界对“价值中立”褒贬不一、各抒己见,但是学者们都承认“价值中立”包含了合理的因素。

在此,笔者希望通过把握“价值中立”的内涵,从而借鉴其合理因素。

笔者认为要全面把握“价值中立”问题的内涵,必须注意几点:(1)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是可以保持一定的“价值中立”的,但必须对其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2)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并不是对立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3)价值中立原则不是普遍性的,它只适用于研究者的身份,而不适用于公民身份。

即研究者在开展研究时应当回避自己的价值,而站在一种客观的立场上呈现事实。

而普通公民在社会活动中则可以有自己的价值观。

(4)价值中立原则和价值关联原则是分阶段适用的,选题时科学家遵循自己的价值观念,研究的过程则必须剔除价值观的影响,而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不管研究结果对他或其他人是否有利。

虽然部分学者认为“价值中立”在社会科学逐渐走向繁荣的中国已不再需要,但是笔者认为说““价值中立”可以休矣”尚为时过早,“价值中立”原则在许多方面仍然值得今天中国的社会科学借鉴。

当前我国社会科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借助“价值中立”原则来加以解决。

首先,许多社会科学受限于政治,没有跳出政治的框架,政治倾向性过强,部分社会科学沦落为为政治辩护、为新政策寻找合理性的工具。

这种将社会科学变成政治辩论或宣传教化的倾向是与“价值中立”原则是相违背的,也是不利于社会科学发展的;其次,许多学者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过多的掺杂了个人的情感、价值偏好、主观意图,这使他们在研究中往往过多的关注研究结果的好坏,从而使部分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自觉的被研究者所歪曲,研究者的价值判断代替了事实判断。

这样的研究显然违背事实的,也是有害于人们认识的。

“社会科学家完全可以申明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个人的价值倾向,但不能用它们取代、混同甚至歪曲科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再次,部分社会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沦落为道德哲学,其不关注“实然”,相反却涉入了“应然”领域。

“一门经验科学不能告诉他人他应该做什么,而只能告诉人们他能够做什么,以及在特定的情况下,他希望去做什么。

”社会科学作为经验科学不驱逐道德意图是无法做到客观研究社会现象的,也是无法保持其科学性的。

因此,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价值中立”是必要的。

对“价值中立”原则进行合理限定后,在社会科学中坚持“价值中立”原则无疑有利于研究者在研究中尽量保持客观、科学、独立,有利于研究者准确、真实的反映社会现实,从而使社会科学充分体现出自身特点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这对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