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4
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4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村料一《老子》中贯串始终的是“道”的思想。
他要求人们用“道”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首先是老子的辩证法。
老子认为,“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守着雌柔的地位,这样就像甘愿做天下的溪涧一样,永恒的德性就能够得以延续保存,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知道什么是荣耀,却能够安守卑贱的地位,(不强求以违反天性)这样就回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
老子是不赞同“急躁”“炫耀”这些强求的行为的,认为它们违反天道。
他说“踮起脚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
同样地,他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则表。
老子认为不争不抢、幅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能立于不败之地。
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
老子提出“收敛”的思想,希望我们做事要把握一种尺度,凡事都有一个度,违反或者超过限度,就一定会受到“道”的惩罚。
《老子》中另一个重要的修身思想是“无欲无私”。
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无欲无私”不同的是,老子从顺应自然天道的角度提出了这一主张。
顺应自然,没有过多的偏执和欲望才能过得快乐。
老子在这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有着深刻的启示。
他主张不可过分地沉漫子各种物质的声色的享乐之中,过多的欲望反而让人受害。
人有时要懂得满足,懂得乐于现状,品味和珍视平凡生活中的乐趣。
就像老子所说,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了的人,水远是满足的,这样就能拥抱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有的真正的快乐。
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甚至越得不到的就越觉得珍贵。
但是这样往往忽视了我们一直拥有但实际弥足珍贵的东西。
老子告诚我们,做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
圣人不存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充足,更为丰富。
【高一下】河南省信阳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五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河南省信阳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五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山腔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中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早在元末明初(大约14世纪中叶),昆山腔已经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今天的昆山一带产生了,余澹心在《寄畅园闻歌记》中曾说道:“良辅初习北音,绌于北人王友山;退而镂心南曲,足迹不下楼十年。
”说的是魏良辅为了钻研南曲,十年不下楼,终于琢磨出一套新的昆山腔的演唱技巧。
魏良辅声腔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理顺腔调和语音的关系,使字音有腔调,字腔和声腔能够保持和谐。
为此他从字、腔、板三方面提出了“曲有三绝”的审美标准:第一是字的发音要清晰,第二是腔调要纯正,第三是节奏板眼要准确。
魏良辅制定昆山腔腔格的主要语言,依据的是苏州话。
苏州话是吴侬软语的典范,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性。
字清、腔纯、板正的音乐学意义的追求和规范,使得昆山腔尽洗“乖声”,超越了俗乐和雅乐的鸿沟,成为文人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
魏良辅改造昆山腔的第二个方面是完善和提升曲调的音乐性。
魏良辅以协调曲词和声腔的关系作为切入点,以腔、板两工为目标,把昆山腔改造为纡徐婉转、细腻清雅的声腔艺术。
所以内行欣赏昆腔,不能光听嗓音是否响亮,而是应该讲究听曲不可喧哗,听其吐字、板眼、过腔得宜方可辨其工拙。
不可因演员喉音清亮,便为其击节称赏。
魏良辅改造昆腔的第三个方面是兼容并蓄,熔南北曲为一炉。
北曲的风格以遒劲为主,南曲的风格以委婉为主。
魏良辅早年学过北曲,后来专攻南曲。
北方人学好南曲不容易,南方人学北曲有时候也是吃力不讨好。
要把南北曲的优点融合在一处,各取其长并非易事。
魏良辅是在北曲昆唱的基础上推动并最后完成南北声腔的融合的。
第四个方面是对于伴奏场面和乐队编制的完善。
北京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
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君子生非异也
D.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6.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木直中.绳
中:合乎
B. 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乃:竟然
(取材于《人民日报》等相关网络文章) 材料三: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发展,充满希望,中华民族迎来了新飞跃。新时代 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国青年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他们的物质条件更为优越,超 过 2500 万贫困青年彻底摆脱贫困,迈向小康,消费需求从满足生存转向享受生活,消费方式从大众化迈向 个性化。他们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基于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的显著提高,中国青 年见识阅历更加广博,精神品位不断提升。尤其是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使得青年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 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中国青年拥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多青年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据统计,2021 年 中国各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总规模达 4430 万人,居世界第一。青年职业选择丰富多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 新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青年就业的主要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新产业、新业态,催生了电竞选手、 网络作家等大量新职业,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青年的更多机遇、更多选择。青年发展流动畅通自由,一批 批农村青年走进城市,安家落户,通过城乡之间的发展流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发展跃迁。中国青 年有着较为全面的保障支持。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 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建立青年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政策保障日益完备,国家“十三 五”和“十四五”规划鲜明体现青年元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充分关注青年群体,青年 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顶层设计支持。社会保障更加健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大保 障性租赁住房等政策。组织保障坚强有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组织始终重视维 护青年发展权益,努力为青年健康成长、奋发成才服务。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充分享有成长成才、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必将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澎湃动力。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试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出题范围:一至四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关于清明节,《历书》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由此可见,注意“清”和“明”,始终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
今日的我们,也应当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
让“奇葩祭品”走开,让祭祀情感保持气清景明。
祭祀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
站在历史和先人的肩膀上,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才智启迪,以期走得更远,这是清明节的一个内涵。
所以,应当杜绝花哨的“护照”“房产证”“私人飞机”等“奇葩祭品”,这些“祭品”和传统文化、公序良俗、传统美德不合拍,更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格格不入。
让陈规陋俗走开,让祭祀形式保持气清景明。
源于周代的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
时间跨度长,存留下来的惯性做法很多,而有些做法和当下社会已经格格不入,比如动辄大烧纸钱冥物,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奢侈,也会污染环境,甚至酿成悲剧。
所以,我们要让祭祀形式保持气清景明,多提倡文明、健康、干净、祥和的祭祀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等等,将感恩的心、思念的情,融入清明祭祀中。
让“代人扫墓”走开,让祭祀仪式保持气清景明。
清明祭祀,就是要祭祖拜宗,追思先人,慎终追远,思亲念故。
所以,这个祭祀必需有肯定的仪式感。
《论语》云“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假如自己不亲自进行祭祀,而找别人替代,这对祖先来说是一种大不敬。
终归,“代人扫墓”的商业化运作再精致、再细致,也终归是一种木偶式的虚假表演,是一种空洞的文化躯壳,它消损了清明节的庄重氛围,违反了气清景明的节日内涵。
文明祭扫,贵在心愿;平安清明,须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
河北省宣化区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宣化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4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暮去朝来颜色故C.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予者D. 不违农时,谷不行胜食也2.下列各项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A. 申之以孝悌之义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 为天下笑者,何以D. 句未之有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A.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 商人重利轻别离D.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 娴熟忖(cún)度沸(fèi)反盈天万事具备,只欠东风B. 厢房监(jiān)生瞋(chēn)目而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C. 杜撰瞥(piē)见不肖(xiào)子孙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 寒喧炮(páo)烙上蹿(cuàn)下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5.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那种没有公心、不敢仗义执言的人,我以为是可以与那种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的。
②有人写公文,习惯提起笔来就引上几句与主题毫不相关的诗词警句,旁敲侧击,言不及义,这种浮华的文风不值得提倡。
③持续两个小时的万家教化选课团之亲子积木嬉戏活动开心地结束了,但还有很多孩子对积木锲而不舍,希望能再多玩一会儿。
④《另类旅行》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百宝箱,收集了天下的奇闻趣事,异彩纷呈,作者笔走龙蛇,领着读者一起体会异国的风情。
⑤走在白云山的小径上,翩翩起舞的蝴蝶和五彩缤纷的野花在阳光下相映成趣,引人入胜,“白云风景岭南秀”真是名副其实。
⑥我们要时刻提示自己,在教学中不能喧宾夺主,先进的媒体技术只是传授学问的手段,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落实才是关键。
A. ①②⑤B. ①③④C. ②④⑥D. ③⑤⑥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城镇化自从实行了逐步扩展的方式,城中村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须要在基层社区的土壤上由下到上的建设。
哈尔滨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哈尔滨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
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中,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
但他当时的意思,只是诗境三境中的一境: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共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段话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
认为要写好“物境”,必须心身入境,对泉石云峰那种“极丽绝秀”的神韵有了透彻了解之后,才能逼真地表现出来;描写“情境”需要作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生的娱乐愁怒,有了这种情怀,才能驰骋想象,把握情感,深刻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意境”,作家必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这样的意境才能真切感人。
他还探讨了意与景的关系,提出“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深刻见解。
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全面发展了意境论。
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
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
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
这就是所谓“境”。
此后,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历代都有学者文人对它作补充、发挥,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广东省珠海市普通高中上学期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04含答案
上学期高一语文11月月考试题04一、默写(15分)1、,秋以为期。
2、士之耽兮,。
3、,吾独穷困乎此时也.4、,靡有朝矣。
5、淇则有岸,.6、,以望复关。
7、,哀民生之多艰.8、亦余心之所善兮,。
9、屈心而抑志兮,.10、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11、还顾望旧乡,。
12、,悠悠我心。
13、月明星稀,。
14、,依依墟里烟。
15、,池鱼思故渊。
二、文言文阅读(2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乃见。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俊大举.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相持百余日。
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
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乃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齐市第八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1年是苏州昆剧传习所成立100周年,也是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周年。
2021年9月29日,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在苏州闭幕。
本届昆剧艺术节为期7天,26台参演剧目接连亮相,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
如何在戏曲的"老规矩"与"新创造"间寻找融通途径,本届昆剧艺术节,呈现了近年来昆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的优秀成果,可提供些许启示。
折子戏集中体现了昆曲的古典之美。
我们继承的昆曲文化遗产基本以清代乾隆、嘉庆时期以来创作的折子戏为基本规范,其中包含昆曲所有的身段表演、曲牌唱腔、行当家门,甚至上下场规制的精髓。
因其结构紧凑、行当丰富、雅俗共赏等特点,赢得观众的喜爱。
江苏省昆剧院表演的《索衣》,与传统折子戏取自明清传奇不同,此折子戏所涉之人之事皆可上溯至魏晋。
昆申精深的表演风范,拉近了古今距离。
这出原创折子戏既有古典性,又契合今人审美。
剧中主角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编剧以王戎去女儿家“索衣”的细腻心理走向,再通过副净、旦以及丑和贴旦行当的立体呈现,使全剧风趣诙谐,尽显喜剧性,充分发挥了昆曲生旦之外的行当表演艺术魅力,展现了昆曲之“趣”。
戏曲理论家龚和德认为,现代戏曲不是一个题材概念,应当逐渐成为戏曲现代发展主流,以其原创性强、活跃多样,逐渐积累起一批现代经典。
将原创性渗入折子戏创作的思维,从小处深研戏曲结构、行当表演、昆曲趣味,让原创的折子戏与典范性的昆曲审美重叠,持续探索、不断创造,打造原创折子戏经典,未来可期。
同时,一批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在遵循昆曲艺术规律基础上努力创新,用心唱响红色故事,用情传承红色基因,用功赓续红色血脉,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理念。
高一月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窠臼蹉跎恣意妄为脍灸人口B. 筚路蓝缕踌躇满志栩栩如生锲而不舍C. 桀骜不驯筚路蓝缕栩栩如生锲而不舍D. 窠臼蹉跎恣意妄为脍炙人口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我们综合考虑。
C.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很强。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应该继续努力。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C.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D. 《三国演义》是元代罗贯中所著,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小说。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C. 风吹过树梢,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5. 下列关于古诗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作,是骈文的代表作。
B. 《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C. 《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描绘了醉翁亭的美景。
D.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所作,表达了对国家忠诚的决心。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D. 以上都是。
7. 下列关于成语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B.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疑神疑鬼,自寻烦恼。
C.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欺欺人,掩人耳目。
D.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对牛弹琴,白费力气。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冬天的雪花飞舞了。
高一语文月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考试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 yán)B. 剽窃(piāo qiè)C. 蹉跎(cuō tuó)D. 缄默(jiān mò)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C.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真是“画蛇添足”。
B.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一语双关”。
C. 他在比赛中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D.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老马识途”。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去?”B.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去?C.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去?”D.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去?答案:D5. 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如同雷鸣,震耳欲聋。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C. 他的演讲如同流水,一气呵成。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阴沉。
答案:C6. 下列句子中,符合逻辑的一项是:A.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
B. 他因为迟到了,所以没有赶上火车。
C.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D. 他虽然很聪明,但是不努力。
答案:C7. 下列句子中,符合语法规范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B. 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了,你呢?C. 他去了图书馆,我也一样。
D. 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答案:A8. 下列句子中,表达清晰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C. 你来吗,还是我去?D.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老马识途”。
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反问句正确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C.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完全弄清楚,难道不是吗?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难道不是吗?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使用排比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生机勃勃;秋天,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中国有众多名山胜水,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文明。
“山水”不再仅仅指涉“风景”,而是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山水与天道、仁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中国山水文明包含着中国人对宇宙、生命、历史、道德的深刻认知。
②山水体现着道的特性,由山水可观天道。
水深大无极,润泽万物,入于无间;而高山仰止,为万民所瞻。
中国的山水文明展现了“配对”的思维方式,而非西方式的组合逻辑。
“山水”融合了静止与流动、恒常与变化、透明与晦暗、密实和稀疏、整体与部分、阴阳、虚实、高低等两极的概念。
③山水赋德、山水比德、山水兴德也是中国山水文明的特质。
《诗经》中有大量描述山水的意象来传达道德教诲,通过展示山水的原貌来喻指人的德行。
如《诗经鲁颂泮水》反复提到“思乐泮水,在泮水中采菜,在泮水边上饮酒,表达对德政的歌颂。
④山水可居可游,首先是对心性的陶染,追求精神愉悦和德行完满的乐游。
孔子曾发出“吾与点也的喟叹:在春之三月,与诸子“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论语·先进》)。
孔子高度赞赏这种将日常山水化入精神世界的生活方式,在乐游山水中洞彻天道、开阔心志。
陶渊明同样在山水田园中获得了精神的超越,自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⑤山水也具有宜居、宜学的性质。
人在日常劳作之余,还能仰望天空、俯瞰大地,置身于山水之间体悟宇宙天道未显明的东西。
王维描绘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等,都展现了诗意栖居的美好意象。
山水亦是人学习的对象,老子曰道法自然,庄子言圣人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⑥山水的滋养更容易使人形成和谐、内敛、温厚的心性,建立起稳定的精神秩序。
山水文明强调天人合一,更侧重从山水自然静观宇宙的自然秩序和人的自然本性,更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力图调和社会与个人。
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全卷四个大题,共22个小题,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复原和更新实力,呈现出变通的才智和坚韧的活力,从而安稳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逆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持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协作。
假如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主动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虚心忍让的阴柔一面。
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
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已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
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协作:现代社会崇尚进取,激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体,激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巨大的潜能。
但是,犹如《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现代社会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惊慌的时代。
在超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
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暴发,使我们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事实上,瘟疫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起先大规模的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
长期以来,人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只有工具的价值,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
中国道家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反思了文明发展的这种缺陷。
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同等的,“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不要把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秋高河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学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地制宜、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
在实践层面,中医药学强调养生“治未病”,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比如,强调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讲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养德养生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医药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发展中医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事实上,科学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的科学并不等同于西方的科学,西方科学采用的方法也不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唯一方法,不能把西方科学当作衡量科学的唯一标准。
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传统,中医药就是中国传统科学最具代表性的门类之一。
与其他中国本土科学一样,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逐渐构建了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辨证论治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在几千年实践中形成了全球范围独树一帜、疗效确切、覆盖人生命全周期的医学科学。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是在与疫病斗争中产生《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疫论》等经典著作,形成了系统的、独特的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廊坊市文安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4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廊坊市文安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4 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约7.5万年前的一天,人类几乎就灭绝了。
②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一场惊天动地的火山喷发将一团巨大的火山灰送上了天空,火山岩屑覆盖了几千英里(1英里≈1.61千米)。
这次多巴火山的喷发是如此猛烈,是过去2500万年时间里最猛烈的火山喷发事件。
它不可思议地把670立方英里(1立方英里≈4.17立方千米)的灰尘喷入了大气层,致使马来西亚和印度的大片地区被30英尺(1英尺≈0.305米)厚的火山灰覆盖。
最终,这些有毒的烟尘还飘到了非洲,仿佛留下了一条死亡和毁灭的轨迹。
③想象一下,这次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混乱。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炙热的和被火山灰云层遮挡的暗淡太阳的恐怖环境中。
许多人因这些烟尘窒息而亡或被毒死。
之后,温度急剧下降,引发了一季“火山寒冬”。
人们眼睁睁地看着植物和野生动物相继死去,留下了一派荒凉且毫无生气的景象。
④这次灾荒的残酷证据也许能从我们的血液中找到。
⑤遗传学家已经注意到一个奇特的事实,那就是任何两个人都有几乎相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
相比之下,任何两个黑猩猩所携带的基因之间的差异都比整个人类群体之间的差异大。
从数学上看,解释这种现象的一个理论是,假设在那次火山爆发时大部分人都死了,只留下了我们中的一小部分——大约2000人。
出乎意料的是,这群肮脏、衣衫褴褛的人将成为古代的亚当和夏娃,他们的后代最终遍布整个地球。
我们所有人几乎是另一个人的克隆体,是一小群强壮人类后代的兄弟或姐妹,这群人少到可以很轻松地被一家现代旅馆的舞厅容纳。
⑥当他们艰难地穿越贫瘠的地带时,他们根本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子孙后代会占领我们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
⑦今天,当我们畅想未来时,我们发现7.5万年前发生的那一幕实际上可能是一场未来大灾难的大彩排。
我是在1992年回想起这些的,当时我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一颗环绕着遥远恒星运转的行星首次被发现。
四川省南充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实力。
C.“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点缺点”错误,结合原文“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对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热衷于……辩证法等”“中华传统文化……大行君子之道”可知,文章并未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各自的优点缺点”,选项“分析了各自的优点缺”无中生有。
不仅史书记载如此,大量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也证明是这样的。山东诸城出土的前凉“髡刑图”画像砖,体现了汉代人用餐的场景。图中官吏列坐,一人面前放置一份盛有食物的餐具。还有四川郫都区出土的“宴饮舞乐百戏”画像砖,图中有五个人席地而坐,一人面前摆有一案,众人分餐而食。
中国人早期实行分餐制,与家具的形制有关。中国一起先没有椅子、桌子这样的家具,人们通常席地而坐。将杯盘干脆放在席子上既不卫生也不雅观,于是吃饭时通常还有一种食案,只是它比较低矮。在汉墓中出土过一幅《宴饮观舞图》壁画,表现的是人们就餐的场景,图中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小食案,这种小食案其实就是食盘的变形。颜师古在《急就章注》中说明:“无足曰盘,有足曰案,所以陈举食也。”与食盘不同,这种小食案下面有足,便于放在席上。《后汉书》记载,隐士梁鸿从太学毕业后厌倦官场,还乡后娶孟光为妻,夫妻二人后转徙吴郡,靠帮工维持生计。梁鸿每次回来,“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孟光举的“案”,就是当时常见的小食案。
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对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热衷于构造能够说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相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相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索,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知你“做什么、怎么做”。这种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述,显明地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好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的精神,使历代士大夫、学问分子都不是只把仁、义、忠、孝、廉、悌等当作理论,而是当作值得遵循也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其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语文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咄咄逼人(duō)谆谆教导(zhūn)B. 叱咤风云(chì)蹉跎岁月(cuō)C. 恣意妄为(zì)徇私舞弊(xùn)D. 踽踽独行(jǔ)怙恶不悛(hù)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决断力。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
C.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可谓一针见血。
D. 他总是喜欢独断专行,从不顾及他人的意见。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D.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C.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豪放著称。
D. 《哈姆雷特》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悲剧。
5.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B.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 古代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时间制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
2.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描述岳阳楼的景色时写道:“衔远山,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其中“__________,死而后已”一句,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铜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代诗派翟长兴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
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
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
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
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
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
这点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而是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
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
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诗派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推进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C.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
B.由于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祖国更广阔的天地。
C.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
D.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三只虫草阿来①海拔三千三百米。
寄宿小学校的钟声响了。
桑吉从浅丘的顶部回望钟声响起的地方,那两层的曲尺形楼房是他刚刚离开的学校。
②这是五月初始的日子,空气湿润起来。
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天,鼻子里只有冰冻的味道、风中尘土的味道,现在充满了他鼻腔的则是冰雪消融的味道,冻土苏醒的味道,青草发芽的味道。
这是高海拔地区迟来的春天的味道。
③第三遍钟声响起来了,这是正式上课的铃声。
现在,点名该点到他了。
今天是星期三,第一节是数学课,那么点名的就该是娜姆老师。
娜姆老师用她甜美的、听上去总是有些羞怯的声音念出了他的名字:“桑吉。
”没有回答。
娜姆老师提高了声音:“桑吉!”桑吉似乎听到同学们笑起来。
娜姆老师又念了一遍:“桑吉!”④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⑤此时,桑吉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
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春天里,淡青色的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
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⑥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
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
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
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
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⑦老师不相信。
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⑧“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⑨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
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
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
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
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
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
而桑吉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过,他知道,姐姐那些花费都是必需的。
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
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⑩桑吉说:“今年虫草假的时候,我要挣两千元。
一千元寄给姐姐,一千元给奶奶看医生!”⑪所以,他就打定主意逃学了。
所以,他就在这个早上,在上学的钟声响起之前,跑出了学校。
⑫奔跑中,他重重地摔倒在一摊残雪上,仰身倒地时,胸腔中的器官都振荡了,脑子就像篮球架上的钢圈被敲击过后一样,嗡嗡作响。
桑吉庆幸的是,他没有咬着自己的舌头。
然后,他侧过身,让脸贴着冰凉的雪,这样能让痛楚和脑子里嗡嗡的蜂鸣声平复下来。
⑬这时,他看见了这一年的第一只虫草!(选自《人民文学》2015年第2期,有删改)4. 文章画线语句描写很精彩,请简要分析其表达特色(4分)。
5. 主人公桑吉形象非常突出,请结合原文概括其特征(6分)。
6. 请简要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
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
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
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
贞累启固.辞。
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是夜卒。
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
”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奇:稀奇B. 工.草隶虫篆工:擅长C. 唯贞与卓独不坐.坐:受株连而获罪D. 贞累启固.辞固:坚决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B.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C.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D.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