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文明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说课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主要内容是介绍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包括时间、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特点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时间、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等。

2. 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有: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两河流域文明,并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丰富学习内容。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理性思考和反思历史。

3. 利用多媒体、影片等辅助教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1.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时间、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等。

2. 掌握两河流域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

(二)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1.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 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经济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解释、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电子课件、电子图书等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学生自学课前预习资料,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时间、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等。

2.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解、讨论、解释等方式,展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文化特点等内容。

3.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如摩苏尔电缆、汉谟拉比法典等。

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的发展历程,包括苏美尔人、阿卡德帝国、巴比伦帝国等历史阶段。
2.详细讲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就,如农业、手工业、商业、楔形文字、宗教、法律等方面的贡献。
3.分析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汉谟拉比法典》对法律制度的贡献,楔形文字对文字发展的影响等。
4.结合图片、文献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1.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学会分析、比较、归纳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见解。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河流域文明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设计10道关于两河流域文明的选择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2.简答题:让学生从以下三个话题中任选一题,进行简答题作答:
a)请简要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b)请列举两河流域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
c)请分析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3.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两河流域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异同”为主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能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
4.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选择一个与两河流域文明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如“两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及其对文明的影响”、“楔形文字的演变与传播”等。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主板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教学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

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地理位置: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3.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

4.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知识点二古巴比伦王国5.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6.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三《汉谟拉比法典》7.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8.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图片,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之一。

2、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和历史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片,并从中提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了解两大古文明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其的认识,理解人类文明的伟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特点、表现。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二、内容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古代东方文明之一,产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同时,它也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识读地图《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等基本史实。

家国情怀:认识到古代两河流域是古代东方文明之一,初步理解、尊重各个文明之间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上课“尼罗河在古埃及人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内容,引入本节课“两河流域”中的古巴比伦文明,展开本课内容学习。

(二)讲授新课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教师活动出示“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

(2)学生活动●古代两河流域(又称“新月沃地”)●地理位置:西亚●流域: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明代表: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归纳苏美尔文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学生活动●文字:楔形文字●历法:阴历/太阴历●数学:60进制●技术:最早灌溉技术制陶技术(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公元前539年,古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征服。

波斯文明取代两河文明,两河流域进入了漫长的被殖民时期,一直到近代伊拉克建国才重新独立。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及古巴比伦王国的兴亡。

2.古巴比伦王国(1)教师活动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

他极力神华自己,自称“众神之王”。

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2)学生活动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设立官僚机构。

经济上:大力兴修水利,控制地方经济。

军事上:集中军权,直接掌握军队。

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指的是人类历史上两个最早的文明中心,即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克什米尔河谷。

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复杂,但人类在这里创造了近乎神话般的文明,在农业、政治、文化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古代两河流域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认识到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程与积淀,加深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历史、文化等课程。

一、二河流域的自然环境1.介绍美索不达米亚和克什米尔河谷两个地区的自然状况,重点介绍两河流域的两条大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以及这两条河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让学生了解到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降水和地形对于种植农作物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到这里的先民们是如何在不宜耕种的状况下创造出一系列农业技术的。

二、两河流域的文明兴起1.让学生了解到两河流域地区从大约公元前4000年开始进入了文明社会,重点介绍这里出现的第一个文明——苏美尔文明的基本情况。

2.通过介绍苏美尔文明的城市结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特色等,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城市规划改善社会生活,如何通过文化活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3.让学生了解到两河流域地区出现的其他文明,如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等等,让学生能够在比较中理解不同文明的本质特征。

三、两河文明的遗产1.介绍两河流域的遗产资源,包括历史遗址、文化文献、器物、建筑等,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和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到两河文明的一些知名物品和人物,如“吉尔伽美什史诗”、金字塔以及古代王侯等,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四、两河文明的遗产对今天的启示1.分析两河文明遗产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可引申到城市规划,文化保护、科技发展,经济文化全球化等课题的讨论。

2.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表达自己对两河文明的看法,提高学生综合学习和思辨能力。

本教案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古代两河文明的重要性,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轨迹,同时通过历史比较和思考展现出两河文明在当今社会中的继续发挥的地位和作用。

2024年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2024年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2024年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主要的文明成就,如苏美尔文明、阿卡德帝国等。

技能培养: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化尊重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两河流域的主要文明及其特点,如苏美尔的文字系统、建筑艺术等。

教学难点如何深入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短介绍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为学生铺设知识背景。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包括河流、气候、地形等,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文明的发展。

讲解苏美尔文明、阿卡德帝国等主要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突出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探讨一个与两河流域文明相关的主题,如宗教、科技、艺术等。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与两河流域文明相关的经典案例,如“吉尔伽美什史诗”或“汉谟拉比法典”,让学生分析其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强调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和启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地图等,辅助教学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两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课题:古代两河流域目标:通过学习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该地区在人类文明发展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时间:预计为2周(根据教学进度灵活安排)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水利系统。

2.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发展历程,包括农业、城市建设、政治和王朝更迭等方面。

3. 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包括文字、法律、宗教和艺术方面。

4. 体会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位置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地理与水利系统(25分钟)1. 学生观看图片或地图,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水利系统,包括人工灌溉和防洪措施。

三、历史发展(45分钟)1. 讲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农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2. 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建设和政治制度,让学生了解早期城市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3. 通过讲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王朝更迭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变革对文明的影响。

四、文明贡献(45分钟)1. 介绍古代两河流域发明的文字系统,并与学生进行比较,体会文字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 讨论古代两河流域发展的法律制度和宗教信仰,了解其对社会秩序和个人信仰的影响。

3. 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艺术作品(雕塑、绘画等),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其艺术风格和主题。

五、影响与遗产(3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两河流域的影响,例如对现代农业、城市规划和社会组织的启示。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关于古代两河流域遗产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思想传承、遗址保护等。

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总结整个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评价课程的有效性,并鼓励他们对古代两河流域继续深入学习。

作业:1. 学生独立完成对古代两河流域的研究报告,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

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

初中历史教案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河流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掌握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文献阅读、图片展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教学重点:1.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成就教学难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和衰落原因2. 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2. 相关地图、图片、文献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第一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与气候1.1 地图观察:让学生观察两河流域的位置,了解其位于亚洲西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1.2 气候特点:介绍两河流域的气候特点,如热带沙漠气候、季节性洪水等,以及这些特点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苏美尔文明的兴起2.1 历史事件:介绍苏美尔文明的兴起背景,如农业发展、城市国家的形成等。

2.2 人物与成就:介绍苏美尔文明的重要人物和成就,如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阿卡德、苏美尔文明的文学和艺术成就等。

第三章:阿卡德帝国与巴比伦帝国3.1 历史事件:介绍阿卡德帝国的建立和扩张,以及巴比伦帝国的兴起和衰落。

3.2 人物与成就:介绍阿卡德帝国的建立者阿卡德、巴比伦帝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等人物,以及他们的政治、法律和宗教成就。

第四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与社会4.1 农业发展:介绍两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如灌溉系统、农作物种植等。

4.2 社会结构:介绍两河流域的社会结构,如贵族、农民、奴隶等社会阶层的存在和相互关系。

第五章: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与艺术5.1 文学成就:介绍两河流域的文学成就,如《吉尔伽美什史诗》等。

5.2 艺术特点:介绍两河流域的艺术特点,如壁画、雕塑、建筑等,并分析其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知识结构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地理位置

(二)文明出现与发展




(一)文字

(二)历法
二.古巴比伦文化 (三)数学
(四)建筑
(五)法律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 解亚洲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运用地理环境影响论、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古代两河流域文 明的形成。 时空观念: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时空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课文提供的史料、图片并搜集资料,探究古代两河流域文 明的史实。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图片,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认识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重点:汉谟拉比建立强盛的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性质、目的
C.希腊字母
D.拉丁字母
4.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 )
A.尼罗河流域
B.爱琴海区域
C.印度河流域
D.两河流域
二.非选择题
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老的大陆有着灿烂的文明。今天让我
们畅游亚非大陆,领略古老灿烂的文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
(1)图一所示文明古国的母亲河是什么?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地理位置:以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二)文明出现与发展 1.公元前3500年,产生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 2.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 3.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在位时,建立起统一的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二.古巴比伦文化 (一)文字:楔形文字。 (二)历法:阴历,一年354天, 设置闰月。 (三)数学:60进制。 (四)建筑:空中花园。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 教材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亚述帝国等历史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亚述帝国等历史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亚述帝国等历史内容。

2.教学难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

2.史料教学法: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史料、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苏美尔文明、阿卡德王国的建立、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社会以及亚述帝国等历史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遗产及其现实意义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遗产及其现实意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特点。

2.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遗产。

3.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遗产的现实意义。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特点。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遗产。

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遗产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出话题:你是否知道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你是否了解它的遗产及其现实意义?2.使用PPT展示两河流域文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30分钟)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特点。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指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存在于两座河流之间(即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文明。

该文明沿黄河和长江流域发展,产生出了丰富的文化和科技,拥有先进的灌溉系统、壮观的建筑、华丽的艺术和雕刻品以及精湛的冶金技术等。

由于两河流域地区资源丰富,盛产农产品,人们开始发展社会经济,文化逐渐产生并进入到社会发展中心,成为世界上三大文明之一。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遗产(1)建筑遗产:原有的建筑遗迹已经遭受了厄运,两河流域已成为尘土飞扬的沙漠,但这里曾经有过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

如:乌鲁克、拉格什、乌尔、吉尔吉亚等遗址,均保留有各自时期的宫殿、祭坛、墓穴、墙壁浮雕和陶瓷、玻璃、金银、玛瑙等物。

(2)书法遗产:两河流域民间的书法技艺已被开展成为一种高雅的文化形式,其中世界上最早的雕刻品之一——《吉尔吉亚派排》,是人类历史最早的雕刻,其传统仍盛行于中东地区。

(3)农业遗产:死海南岸发掘出来的“死海卷轴”等文物记载了古代两河流域农业发展中所采取的沟渠灌溉大量地形式、扩展土地垦种、推广综合农业等先进制度和方法,对后人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工艺品遗产:制陶技术在两河流域非常发达,两岸土地丰富的粘土原料使该地区成为世界上最早的陶瓷中心。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

本课的内容包括苏美尔文明的产生、巴比伦王国的建立、汉摩拉比法典、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繁荣与发展,以及人类文明早期的法律、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古代埃及、古代印度等。

但是,对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以及与其他文明的联系与区别。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掌握苏美尔文明、巴比伦王国、汉摩拉比法典、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提高学生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苏美尔文明、巴比伦王国、汉摩拉比法典、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法律制度、艺术特点等方面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河流域的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关于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的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苏美尔文明、巴比伦王国等基本知识。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二章: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2.1 课时安排:2课时2.2 教学内容2.2.1 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2.2.2 流域地区的气候、地形特点2.2.3 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活动与农业发展2.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地图解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第三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3.1 课时安排:2课时3.2 教学内容3.2.1 苏美尔文明的兴起与发展3.2.2 阿卡德帝国与巴比伦帝国的兴衰3.2.3 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3.3 教学方法通过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遗址图片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生活4.1 课时安排:2课时4.2 教学内容4.2.1 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制度4.2.2 社会阶层与生活方式4.2.3 教育、法律与艺术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生活状况。

第五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与文明成就5.1 课时安排:2课时5.2 教学内容5.2.1 农业技术与水利工程5.2.2 数学、天文学与医学5.2.3 楔形文字的发明与传播5.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解读、小组探究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科技与文明成就。

第六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与信仰6.1 课时安排:2课时6.2 教学内容6.2.1 古代两河流域的主要神祇与神话故事6.2.2 宗教仪式与节日庆典6.2.3 宗教对古代两河流域社会的影响6.3 教学方法通过神话故事讲解、宗教仪式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艺术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艺术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艺术的发展演变和传承。

4.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概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发源于亚洲西南部的两大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这里的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居民,也是最早的文化发源地之一。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发展了织布、土木建筑、工艺品制造、水利工程等各种技能。

他们必须通过管理良好的水道网络来管理洪水,使农业生产得以稳定发展。

2.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艺术的基本形式(1)雕塑艺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雕塑艺术主要表现在陶质艺术品上,例如:从不断发掘出土的陶器可以看出,古代两河流域的陶器形态十分多样,既有器皿类的瓶、罐、盘、碗、壶等,又有文物类的玩具、人物、动物、武器、印章等等。

这些器皿的形式在贴近使用的基础上,以各种象征性的建构和装饰性的创新为特点,在艺术上达到了极致的表现。

(2)建筑艺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建筑艺术也是通过陶器来体现,例如:由城市遗址中的建筑自由化实践证明,古代两河流域已获得了非常高水平的建筑艺术。

在建造斯里耶姆宫殿的同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展示了以壮观建筑为核心的至高无上的智慧美学水准,显示出了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完美结合。

(3)陶瓷艺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陶瓷艺术基础是其畜牧和农业文化。

由于土壤和灌溉条件不利,他们只能利用石灰岩和板岩等岩石,从而发展出了一种特殊的陶瓷工艺。

其细腻均匀、色泽淡雅、线条生动,体现了其特有的审美特征和民族个性。

3.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艺术的发展演变和传承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艺术的发展演变受到先前文化的影响,也受到与其他文化的交流。

例如:古代希腊、古罗马等文明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使其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和鲜活生动。

传承方面,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艺术相对地延续至今,传承方式大多通过口耳相传,一些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像是是海格尔门、尼尼微王宫、宾纳莱巴宫殿等石窟艺术殿堂,也成为了我们认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艺术的重要渠道。

两河流域文明试讲教案模板

两河流域文明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发展、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比较不同文明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1. 对两河流域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2. 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古代文明?它们有哪些共同点?二、新课讲授1. 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a. 讲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b. 介绍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等主要民族。

c. 分析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2. 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就a. 农业文明:讲解两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b. 文字:介绍楔形文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c. 法典:讲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意义。

d. 宗教:介绍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和神庙建筑。

三、课堂小结1. 总结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成就。

2. 强调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收集有关两河流域文明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2. 撰写一篇关于两河流域文明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a. 文字:介绍楔形文字对后世文明的影响。

b. 法典:讲解汉谟拉比法典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

c. 宗教:介绍两河流域宗教信仰对后世宗教文化的影响。

2. 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地位a. 讲解两河流域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b. 分析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文明发展的贡献。

三、课堂小结1. 总结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地位。

2. 强调两河流域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范文总汇

初中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范文总汇

初中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教案范文总汇第一章: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起源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分析其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1.2.2 教学难点: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通过展示两河流域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1.3.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章:苏美尔文明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掌握苏美尔文明的主要成就。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资料,观察苏美尔文明的生活方式,分析其对后世的影响。

2.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苏美尔文明的尊重和敬意,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苏美尔文明的主要成就。

2.2.2 教学难点:苏美尔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通过展示苏美尔文明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这个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掌握苏美尔文明的主要成就。

2.3.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苏美尔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章:阿卡德王国与巴比伦文明3.1 教学目标3.1.1 知识与技能:了解阿卡德王国和巴比伦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成就。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背景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强调学习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性1.2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河流特点掌握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脉络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1.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等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2.1 河流与土地介绍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河流特点讲解河流对古代文明的影响2.2 气候与农业讲解两河流域的气候特点介绍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灌溉系统2.3 资源与商业讲解两河流域的资源分布和商业发展强调贸易对古代文明的重要性第三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制度3.1 政治制度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组织和政权形式讲解各个时期的统治者和政治制度特点3.2 社会结构讲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分层和各阶层角色强调奴隶制度的存在和影响3.3 法律制度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献讲解法律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第四章: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与艺术4.1 宗教信仰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体系和神祇崇拜讲解宗教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2 文学与诗歌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和诗歌特点讲解文学作品对古代文明的价值和意义4.3 艺术与建筑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讲解艺术和建筑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第五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发展5.1 苏美尔文明的兴起与发展介绍苏美尔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讲解苏美尔文明的重要成就和特点5.2 阿卡德王国与巴比伦帝国介绍阿卡德王国和巴比伦帝国的建立与衰落讲解这两个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5.3 古代两河流域的衰落与灭亡讲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原因介绍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传承与影响第六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生活6.1 农业与农作物探讨两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作物种植分析农业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6.2 手工业与贸易介绍两河流域的手工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经济的贡献阐述两河流域的贸易网络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6.3 城市商业与市场经济探讨两河流域城市商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分析市场经济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作用第七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7.1 天文学与数学介绍两河流域的天文学研究及其对历法的影响探讨两河流域数学的发展及其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7.2 医学与生物学分析两河流域的医学知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探讨两河流域的生物学研究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7.3 工程与建筑技术介绍两河流域的工程建筑技术,如水利工程和防洪措施分析这些技术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贡献第八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8.1 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探讨两河流域宗教信仰对古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分析宗教仪式和节日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8.2 苏美尔-阿卡德神话传说介绍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神话传说及其反映的宗教观念分析神话传说在塑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作用8.3 巴比伦宗教与信仰习俗探讨巴比伦时期宗教信仰的发展与变化介绍巴比伦信仰习俗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第九章: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9.1 诗歌与史诗分析古代两河流域诗歌的形式与主题探讨史诗在反映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与文化中的价值9.2 戏剧与故事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戏剧表演形式及其主题分析故事文学作品在传承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作用9.3 文档与法律文献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献资料及其反映的社会制度分析法律文献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第十章:古代两河流域的艺术与工艺品10.1 雕塑与绘画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雕塑与绘画艺术特点分析这些艺术形式在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价值10.2 陶瓷与金属工艺探讨古代两河流域陶瓷与金属工艺的发展及其特点分析这些工艺品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10.3 珠宝与服饰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珠宝制作与佩戴习俗探讨珠宝与服饰在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意义第十一章: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与文字11.1 教育体系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分析教育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11.2 楔形文字的起源与传播介绍楔形文字的发明和演变过程探讨楔形文字的传播和对后世的影响11.3 文学作品与文献记录强调文学作品和文献记录在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续)12.1 天文学与数学(续)探讨两河流域的天文学研究及其对历法的影响(续)分析两河流域数学的发展及其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续)12.2 医学与生物学(续)分析两河流域的医学知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续)探讨两河流域的生物学研究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续)12.3 工程与建筑技术(续)介绍两河流域的工程建筑技术,如水利工程和防洪措施(续)分析这些技术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贡献(续)第十三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续)13.1 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续)探讨两河流域宗教信仰对古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续)分析宗教仪式和节日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续)13.2 苏美尔-阿卡德神话传说(续)介绍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神话传说及其反映的宗教观念(续)分析神话传说在塑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作用(续)13.3 巴比伦宗教与信仰习俗(续)探讨巴比伦时期宗教信仰的发展与变化(续)介绍巴比伦信仰习俗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续)14.1 诗歌与史诗(续)分析古代两河流域诗歌的形式与主题(续)探讨史诗在反映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与文化中的价值(续)14.2 戏剧与故事(续)介绍古代两河流域的戏剧表演形式及其主题(续)分析故事文学作品在传承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中的作用(续)14.3 文档与法律文献(续)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献资料及其反映的社会制度(续)分析法律文献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续)第十五章:古代两河流域的衰落与遗产15.1 文明的衰落探讨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衰落的原因和过程分析文明衰落对当地居民和社会结构的影响15.2 文明的传承与影响介绍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传承方式和途径强调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15.3 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探讨古代两河流域遗产的保护状况和存在问题分析古代两河流域遗产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与艺术、历史发展、经济生活、科学技术、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文学作品、艺术与工艺品、教育与文字。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教案一、课程目标1. 了解古代两河文明的发展历程。

2. 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基础和特点。

3. 掌握两河流域文明所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4. 加强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历史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两河文明的起源和变迁。

2. 理解两河文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两河文明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变革。

2. 理解两河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交流与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世界史》2. 工具:幻灯片,多媒体教室等。

3. 辅助教材:历史地图,图片等。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两河流域文明的发现和研究1. 两河流域文明的研究历程。

2. 两河流域文明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遗址和文物。

4. 解释并理解“两河文明”的含义。

第二章: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1. 原始阶段:人类对环境的适应。

2. 新石器时代:农业和城市的兴起。

3. 早期历史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两河流域文明的政治特点1. 早期的城邦制度。

2. 国家的建立和统一。

3. 中央集权和贵族的存在。

4. 法律和行政制度的发展。

第四章:两河流域文明的经济特点1.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 贸易和商业的发展。

3. 社会分工和职业制度。

4. 系统的税收和财政制度。

第五章: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化特点1. 宗教和神话的发展。

2. 文化和艺术的繁荣。

3. 独特的文字和记数系统。

4. 教育和科技发展。

第六章: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和影响1. 外族入侵和内部的矛盾。

2. 文化的转移和灭绝。

3. 两河文明對其他文明的影响。

四、教学活动1. 利用幻灯片,多媒体教室等工具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两河文明中的各个方面因素。

2. 教师就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进行概括性讲授,并进行现场提问,增加学生的听力和学习兴趣。

3. 带领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展开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问答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4. 看片式教学,将影片中所呈现的历史文物和场景、景观风貌等呈现出来,让学生对历史文物和城市规划有更深入,全面性的了解。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制度教案

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制度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有着较为完备的社会制度。

本教案将围绕这一主题,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制度,包括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等方面。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及其社会形态2.分析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3.掌握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组织形式及其特点二、教学内容1.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及其社会形态古代两河流域,指的是现今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主要包括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大河流域。

这一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聚居地,其中以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文明最为著名。

苏美尔文明约始于公元前4千年前,是古代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之一。

苏美尔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宏伟的神殿和城市,开展了各种艺术和文化活动。

后来,巴比伦帝国崛起,本地苏美尔文明逐渐消失,巴比伦文明成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代表性文明。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形态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政治上,这一地区的政治制度以王制为主,后来也出现过类似君主立宪制的先例。

在经济上,古代两河流域以灌溉农业为主,城市化和贸易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在文化上,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均为以宗教为基础的文明,他们的神话和故事深深影响了后世。

2.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制度古代两河流域的政治制度以王制为主,王权至高无上,被认为是神的代表。

王权是世袭的,由父子相承。

王位继承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争端和斗争。

在古代两河流域,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大多数城邦都是局部性的政治实体,互相之间缺乏统一性。

不过,在一些历史阶段,某些城邦或王朝之间会组成联盟,对抗强大的外部势力。

此外,古代两河流域也是产生了类似人民代表大会的机构。

例如泡沫和古巴比伦时期,一些重要的决策需要得到议会的支持和批准。

3.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制度古代两河流域的经济制度以灌溉农业为主,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的水利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灌溉农业需要耕地和劳动力的配合,因此,许多城市都建有庞大的灌溉系统和水坝,以保证农业的高产。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的统治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

2、通过地图比较和绘制时间轴,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3、通过分析法典条文,培养学生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知道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认识到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认识到两河流域文明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必须珍视。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的统治和《汉谟拉比法典》难点: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搜集古代两河流域有关资料学生准备:搜集古代两河流域的有关文明成就。

教学过程一、导(创设情境,问题形成)(一)创设情境:播放周杰伦的《爱在西元前》,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氛围之中。

同学们,这首歌里面吟唱的“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黑色玄武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楔形文字”等历史信息,述说的是一种神秘而又古老的文明,这种文明出现在哪里呢?(二)问题生成:(自学导读单)1、在书中圈出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文明成就。

2、你认为《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3、比较古埃及文明与古中国文明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何共同点?4、思考如何对待不同文明?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完成导学单第1、2题。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行梳理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文明成就2、你认为《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奴隶主阶级阶级(二)合作探究:解决导学单3、4题。

3、小组讨论,比较古埃及文明与古中国文明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何共同点?都是依河而生,都属于大河文明、农耕文明4、思考:思考如何对待不同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文明是多元化的,所有文明都有其自身特点,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都应当被理解和尊重。

三、练(学思联动,变式训练)(一)学思联动:1、《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的含义?提示:反映了古巴比伦国王的无限权利2、《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及地位?提示:世界第一、法制传统(二) 变式训练:阅读下列材料: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进行发掘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两河流域文明
一、两河流域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二、古巴比伦王国 三、亚述、新巴比伦王国和巴勒斯坦 四、波斯帝国 五、上古西亚文化
本章重点问题
▪ 汉漠拉比法典 ▪ 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返回
一、两河流域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苏美尔城邦 2.阿卡德王国 3.乌尔第三王朝
概述
▪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间的土地), 包括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 地区。
▪阿卡德国家的创建者是萨尔贡 ▪出身卑微 ▪后来被推荐给基什国王, 成为其幕僚,乘机夺取了政权。
2.阿卡德王国
▪ 公元前2371年,萨尔贡推翻基什王统治,建新 城阿卡德,创立了阿卡德王国(约公元前2371 一前2191年)。
▪ 后来,他带领常备军击败美尔霸主,进攻乌尔、拉 伽什和乌鲁克等,正式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
▪ 为了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巩固政权,汉漠拉比制订 了古代奴隶制社会第一部较完整的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前言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神化王权,宣扬其权力来自神授; 其二,炫耀他的伟大业绩; 其三,表明他的立法目的,即“发扬正义于世, 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 在结语中,汉谟拉比主要宣扬他的法典之 “公平”与“正义”,希望垂之后世,并诅咒敢于破坏法典之人。
1.苏美尔城邦
经过长期混战,形成两大军事 同盟: 南方同盟--乌尔和乌鲁克 北方同盟--基什 标志着小邦林立的结束和地域 性统一王国的出现。
2.阿卡德王国—区域性统一国家的建立
▪ 苏美尔各邦之间的长期混战,削弱各邦实力, 北面的阿卡德王国趁机兴起,并最终击败苏美 尔霸主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统一了苏美尔和 阿卡德。
▪ 小国寡民 ▪ 浓厚的宗教色彩 ▪ 神庙经济占主要地位 ▪ 军事民主制
1.苏美尔城邦—居民
奴隶主贵族 公社成员 自由民 奴隶
1.苏美尔城邦--乌鲁卡基那的改革
▪ 乌鲁卡基那的改革—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改革 ▪ 城邦兴起后,相互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加剧了城
邦内部的社会分化和阶级斗争。 ▪ 公元前2378年,贵族出身的乌鲁卡基那乘机夺
1.苏美尔城邦—起源
▪ 从约BC4300年起,苏美尔各地开始了氏族公社解 体向文明时代的过渡过程。
▪ 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 BC4300-3500
▪ 乌鲁克文化期
BC3500-3100
▪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 BC3100-2700
▪ BC3000,两河流域南部出现城市国家,简称城邦。
1.苏美尔城邦—特点
[2]土地制度
①祭司、商人之类:他们领得土地,作为替国王服务的报
酬,这种土地可以买卖,但买者必须替卖者为国王服务。 ②负担兵役义务的人:他们领取土地作为服役报酬。 ③纳贡人:他们领取土地耕种,向国王交纳租税。
后两种人都无权出卖、转让他们从国王处领取的土地, 但他们对于自己买得前1894年,阿摩利人在苏姆阿布姆 带领下,占领巴比伦城,建立古巴比伦王国。
▪ 公元前1792年,巴比伦出现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汉谟 拉比(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
▪ 汉谟拉比统治第38年,创建了一个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 奴隶制大国,两河流域得到空前统一。
2.汉漠拉比法典--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完整成文 法典
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程序、 盗窃处理、土地管理、租佃、雇佣、高利贷、 债务、买卖奴隶、合伙经商、婚姻家庭、 继承,以及行医、建筑等技术性劳动。
[1]等级制度
▪ 法典把巴比伦人分为三个等级: ① 阿维鲁: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僧侣.贵族 ② 穆什根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士兵,小生产者 ③ 奴隶:完全无权的人-奴隶主的财产。
•公元前2113年, 乌尔总督乌尔纳姆打败乌鲁 克 ,重新统一巴比伦尼亚开 创了乌尔第三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颁布了历史 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 《乌尔纳姆法典》。
3.乌尔第三王朝
基本内容: •不准非法占用他人田地; •对擅自与女主人平起平坐的 女奴隶,要予以严惩; •逃往城外的奴隶,如果有人 将其送回主人要给予适当的报 酬; •奴隶伤害他人肢体、器官的 要处以罚款等。
乌尔王的军旗
3.乌尔第三王朝
▪ 乌尔第三王朝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强盛。 ▪ 公元前2029年,伊比辛即位,王国开始崩溃。 ▪ 公元前2006年,埃兰人攻破了乌尔城墙,伊
比辛被俘往埃兰,乌尔第三王朝灭亡。
二、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2.汉漠拉比法典 3.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
1.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奴隶是可以买卖的私产,法典规定了奴隶的价格。 三种奴隶
▪ 宫廷奴隶(王室奴隶) ▪ 穆什根努的奴隶 ▪ 公民私人的奴隶。
[3]奴隶制度
▪ 奴隶制的发展必然引起自由民的进一步分化,阿维 鲁和穆什根努中的少数变成了奴隶主,多数生活日 益恶化,只能借贷。
取政权,成为新的统治者。 ▪ 乌鲁卡基那为缓和阶级矛盾而实行一系列改革。
1.苏美尔城邦
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扩大公民权范围。 ②禁止以人身保证作为借贷的条件。 ③恢复庙产,减轻人民宗教费用。 ④禁止暴利、盗窃、残杀、囤积居奇,防备饥谨。 ⑤开凿运河,建造手工业作坊,扩大再生产。
1.苏美尔城邦
▪ 改革意义 ▪ 限制贵族的利益,减轻平民的负担; ▪ 扩大公民人数; ▪ 实质是对平民反对贵族斗争胜利成果的承认。
▪ 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亚述(得名于亚 述城),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得名于巴比伦城), 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称阿卡德,南称 苏美尔。
▪ 两河流域最早文明的创造者是居住在苏美尔地区的 苏美尔人。
▪ 约公元前3000年代初,一种与苏美尔人语言完全不 同的人到了苏美尔以北的地区,因为后来他们在那 里建立了阿卡德国家,所以被称为阿卡德人。
▪ 阿卡德王国成为该地区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2.阿卡德王国
▪ 萨尔贡统治晚期,“所有地区都起来反抗他, 并把他围困在阿卡德城中”,其子里木什镇 压了起义。
▪ 阿卡德王国最后一位强大的国王是纳拉姆, 纳拉姆辛死后,阿卡德王国由盛转衰。
▪ BC2191年,库提人侵入两河流域南部, 灭亡了阿卡德王国。
3.乌尔第三王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