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案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案例
以下是一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案例。
1. 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覆盖城乡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建设了一批多功能文化中心、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
此外,北京市还通过网络文化建设、文化旅游建设、非遗传承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广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
2. 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四川省以“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文化强省”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加强了文化惠民工程,如建设了乡村文化书屋、乡村文化礼堂等。
3. 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东省提出“五个一”分布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每个乡镇有一个文化站、每个街道有一个文化中心、每个县区有一个综合性文化馆、每个市有一个大型文化中心、每个省会城市有一个文化中心。
这样一来,广东省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并且通过数字文化资源共享、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等多种手段,提升了文化服务的质量与效益。
4. 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江苏省提出建设“文化城市,文化苏州”,旨在打造全省最具影响力、公共文化服务领先的城市。
江苏省通过建设文化社区、文化艺术节、数字图书馆、非遗文化等多个基础性文化设施和活动,以及挖掘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深度融合,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和具有吸引力。
5. 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推出文化大走廊建设,旨在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文化走廊。
这一行动使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省内能够更为便捷地连接起来,形成协同发力的文化生态,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能力和质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是指在国家层面上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满意度。
在构建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内容多样化、覆盖面广、普遍性和可持续性等原则,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全方位的文化服务。
首先,构建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提高公共文化场馆的数量和质量。
公共文化场馆是人们接触和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
应当建立更多的公共文化场馆,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以方便人们的文化参与。
同时,要提高公共文化场馆的质量,提供更加先进和人性化的设施和服务,满足人们对文化学习、娱乐和交流的需要。
再次,构建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
优质的文化服务需要有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来提供。
因此,应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更多具有艺术、管理、社会科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同时,要加强文化队伍的建设,提高文化从业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文化工作。
最后,构建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优化文化政策和法规,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其次,要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公共文化事业的经费需求。
此外,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项目,丰富文化供给,激发人们的文化兴趣和参与热情。
总之,构建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建立起覆盖面广、质量优良、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国民素质和文化自信心。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去年召开的三中全会明确地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确立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预期成果之一。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采取措推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充分实现。
标签:十八届四中全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阐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强调,要“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去年召开的三中全会在阐述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时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改革与发展艰巨任务。
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演进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现阶段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及制度体系的总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概念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文件中出现是在2005年10月召开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会议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自此,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进入中共的决策视野当中。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从我国文化建设全面布局的高度对“公共文化服务”问题做了规划性的安排。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一、引言公共文化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公众提供的文化资源和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体现。
构建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含义和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承担的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公共服务为宗旨,提供全民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和体系。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政府应在制定文化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同时,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挥其经济和社会价值。
此外,政府还应该构建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各部门和社会组织共享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当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这主要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剧院、电影院等公共文化场所建设,文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等。
3.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优化文艺作品创作、制作、发行、推广等方面的服务,构建全民健康文化的服务体系。
4.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促进政府应当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提高文化创意和文化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水平,为文化产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等支持,从而提高文化产业的贡献率。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优化1.提升服务能力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该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个性化、多元化和专业化,借助新技术、新媒体等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强服务能力和水平。
2.加强政策协调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多个部门、多种资源的协调和整合,需要政府提供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的政策支持。
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和沟通。
3.推动社会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是政府的任务,同时也涉及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参与。
政府应该引导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鼓励企业、公民和社区自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也让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变得前所未有。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政府为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组织的制度和机制。
在我国,文化需求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有待提高。
城市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文化服务供需失衡、文化服务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制约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我们需要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
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尊重公民文化权利,让文化从精英阶层走向民众。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该贯彻“差异性服务,多元化供给,发展性思维”的理念,实现多维度、全方位、全要素的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应该赋予决策评估、业务规范、技术监管、管理改进等功能,形成合理、有效、可持续的文化服务机制。
三、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应该包括文化教育、文化娱乐、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
文化教育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职业培训。
文化娱乐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大亮点,包括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公园等。
文化传承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包括文化遗产保护、非遗文化传承等。
文化创新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应从文创园区建设、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重点推进。
四、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当是包括各地文化遗产、文化艺术、新媒体文化平台等在内的一系列与文化有关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活动的有机结合。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应该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合作,形成文化公共产品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的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便于全面有效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五、公共文化服务注重的方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向:(1)大众化方向公共文化服务是应该服务于群众的,文化的惠民、民生化是文化服务的内在发展逻辑。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24年,我们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在这一年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成就。
下面,我将对202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总体情况2024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我们以这一年为契机,深入挖掘群众需求,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在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局面。
各级文化机构积极开展活动,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广大群众有更多机会参与文化活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红利。
二、重点工作2024年,我们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核心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重点工作。
1. 建设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石。
2024年,我们加大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政府资金投入和社会捐助,修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和艺术馆等文化设施。
这些设施的建成,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娱乐和交流的场所,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文化资源的需求。
2. 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文化产品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内容。
2024年,我们加强了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策划工作,引入了更多的优秀文化创意和精品文艺作品,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展览、演出和比赛等活动,提供更多新颖、多元的文化产品,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资源。
2024年,我们注重培养和引进文化服务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智慧文化平台的建设与运用,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效益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效益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现状和未来展望,以及效益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1.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从更加深层次的层面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撑和助力。
一方面,建立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使得文化成果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利用,另一方面,还能够鼓励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2.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向市民和游客展示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形象,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3.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服务,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文化生活,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现状和未来展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稳定的投入和建设。
目前,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个方面,才能更好地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公共文化服务也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将更多公共文化服务转化为线上服务,通过数字化工具传播文化信息和资源,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2.服务多样化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多样化,人们对文化服务也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和形式,提供更加适应市民需求的文化服务,如社区文化活动、文化展览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以公共利益为宗旨,多层次、多类型、全覆盖、高质量的文化服务网络,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包括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和传播等方面,这些内容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覆盖、可持续发展和传感互动等。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需符合以下原则:(一)政府主导原则。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和统筹协调,提供必要的扶持力度,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方向和资源安排符合公共利益。
(二)多元化原则。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该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即不同地域、不同社会群体、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应该能够接受到多样化、有针对性、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基础设施建设原则。
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政府应该投入足够的财政资金,并采用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满足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度建设方面。
政府应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引导和管理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鼓励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和投入。
(二)资源整合方面。
政府应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推进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在现代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资源,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促进社会进步。
本文将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各类文化资源,包括图书、音像制品、游戏娱乐、文创产品等。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也有助于培养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
此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尽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文化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相对匮乏,人们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
此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进一步创新,以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
三、改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措施为了构建一个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尤其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
此外,还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兴建,形成多元化的供给体系。
2.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作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规划和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指导意见。
同时,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
3.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
公共文化服务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更新,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推出在线阅读、数字音乐等新的文化服务形式,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4. 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和服务能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案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监督评估机制,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定期发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4.宣传推广
-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推广计划,提升社会影响力。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活动,增强公众认同感。
五、实施时间表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2年):重点推进设施建设与改善,启动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项目。
(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3)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
4.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行。
(2)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重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文化发展。
(3)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合作。
-推动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宽服务渠道。
4.促进公众参与和互动
-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强公共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三、具体措施
1.设施建设与改善
-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计划,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第二阶段(3-4年):深化服务效能提升,实施文化资源均等化配置。
第三阶段(5年):全面评估实施效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六、结语
本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完善、高效、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全体公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我们期待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二、核心策略
1.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
-对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合理布局,提升服务半径覆盖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以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为目标,由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提供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和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于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增强民众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求、构建内容和发展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
政府和其他机构要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地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其次,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一种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具有重要作用。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和市场需求,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再次,增强国家软实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键要素。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其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公共文化设施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
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提高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公众对文化空间和资源的需求。
其次,丰富公共文化活动。
公共文化活动是提供公众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可以包括文艺演出、展览、讲座、培训等。
政府和其他机构应该加大对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力度,多样化活动内容,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
再次,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就是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包括出版物、音像制品、数字文化资源等。
政府应该加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监管和引导,鼓励创新和提高质量,满足公众对于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有些文化服务仍然无法被普遍的人们所接触到,例如一些贫困地区或者农村地区。
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中国一直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以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享受权利。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的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现代文化产业为载体,以一系列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活动为基石的文化服务体系。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具有多重的意义。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人们文化需求的保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灵魂,也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覆盖面广的文化服务,使得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同时,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中,需要注重不同文化群体的需求,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需求,从而推动文化的普及和多元化。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器。
文化产业是一种创意、知识和文化的混合体,是以文化为载体的经济。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以现代文化产业为载体,利用新技术、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形式,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推广新兴文化产业,向市场注入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模式;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运营和开发,形成更加完备的文化产业链条,推动文化自由流通、创意层出不穷。
第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城市建设的推进器。
城市是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服务设施等文化基础设施则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提升城市文化硬实力和软实力,增强城市的文化气息和吸引力,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
同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还需要注重城市和文化设施之间的互动关系,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推进文化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分散,实现城市与文化设施间的双向互动。
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指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等多方参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建设目标、重点领域和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实现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心,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机会的增加。
最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套覆盖城乡、统筹城乡、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促进全民共享文化成果。
具体目标包括:1. 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文化服务水平。
2. 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打造文化服务的公共平台。
3. 打破传统的文化服务边界,加强网络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4.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率和覆盖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5. 引导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公共图书馆建设、文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和网络文化建设等。
1.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和城乡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提供接地气、通俗易懂的文化服务。
2. 公共图书馆建设: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扩大馆藏资源,提供更多的免费借阅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公共机构参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一种面向公众的文化服务体系。
它是实现社会文化均衡发展、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路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旨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推动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全社会的文化素质和幸福感。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是全覆盖、多层次的。
它应该覆盖城乡各地、涉及各个社会阶层和年龄层,提供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设立在各个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是开放、包容的。
文化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财富,应该尊重公众的主体地位,赋予公众更多的主动权和参与权。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展览、演出、演讲、教育等,吸纳不同的观点、兴趣和需求,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再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是协同、高效的。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与社会组织、企业、学校等各方面力量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同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高效运作,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
最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是可持续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投入足够的资源和力量。
同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该具备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
政府应该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经费投入,提供充足的资源和保障。
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和分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序发展。
二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结构。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服务,满足农村和贫困地区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途径与方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途径与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需要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途径与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而且,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也是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由之路。
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许多因素。
可以通过评估城市文化设施的现状,确定新的建设需求和标准以及投资规划等方面,来制定适合自身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案。
另外,也可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力度,优化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关键。
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不断深化文化服务的内容,加强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新,注重推广并保护本土文化。
提升文化服务的时效性和适度性,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打造开放与共享的平台。
公共文化服务应该注重对文化信息的共享,促进文化领域内互通有无,打通文化信息的障碍,支持和提供读书、听音乐、看电影、欣赏艺术等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
3、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培养文化创客,推广艺术品市场,将文化服务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推动文化和经济的相互促进,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三、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势公共文化服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优势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发挥文化服务的特色,增加社会和市场的关系。
要有足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找到新的优势和创造性,走出一条更具竞争力的发展之路。
2、发挥文化服务的整合效应,实现各领域、各部门的资源整合和共同发展。
促进多元化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强化机构间协作与互动,增加文化服务的互补性。
3、发挥文化服务的人才优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服务已经不再是个别人的专属权利,而是应该成为全民共享的公共服务。
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文化服务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为了满足人民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实现文化服务充足、便捷、快速地向全民开放,必须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所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向社会全体公民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机制和体系。
这个机制和体系包括各个方面的工作、各个层面的人员和机构、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资源,以及涉及到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政策配置。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旨在让社会全体公民受益,促进文化多样性,维护社会公正与民主,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 第一阶段是基础设施建设。
这个阶段是很重要的,它包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文化人才培养和服务技术的提升,以及文化工作经费的保障等方面。
政府需要通过相关政策和投资,为公众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文化设施和服务。
2. 第二阶段是文化生产和创新。
在这个阶段,政府需要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高国有文化单位的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并且鼓励民间文化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文化生产和创新工作。
3. 第三阶段是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政府需要提供更加全面的文化服务平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电子平台、文化服务网站和在线频道等,以此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为全民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文化服务。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文化服务必须不断升级和创新,加强整体推广和宣传,更好地满足不断提高的民众文化需求。
2. 文化服务模式的创新。
文化服务要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和方式,促进文化产业的升级,更好地推进文化服务的普及、参与和融合。
3. 文化政策的创新。
为了探索有效的文化服务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需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明确文化服务的目标和任务,提高文化服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改进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改进一、引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提升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
然而,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进和完善。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构建和改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先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建造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图书馆、文化礼堂等,以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服务。
三、推进数字化文化服务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文化资源匮乏的问题,推进数字化文化服务是改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方式。
可以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展览馆等,让农民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文化资源。
四、培育文化志愿者队伍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培育一支专业化、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通过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农民积极参与到文化志愿服务中来。
五、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关注农村居民的不同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
例如举办文艺演出、知识讲座、手工制作培训等,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六、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改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也要加大文化惠民力度,确保农民能够充分享受文化服务的便利。
可以通过提供免费或低价的文化产品、场馆使用等方式来满足农民的需求。
七、强化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构建和改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确保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八、建立文化服务评估机制建立文化服务评估机制,能够及时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指导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改进。
九、加强宣传与推广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农民对文化服务的了解和认识。
可以通过媒体报道、宣传册等方式,向农民介绍文化服务的内容和优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十、总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农民等各方共同参与与努力。
只有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数字化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数字化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推动了我们进入一个数字化时代。
在这个时代,信息快速流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公共文化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国家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与时俱进,采取新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和升级。
本文将对数字化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创新进行探讨。
一、数字化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分析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也开始转向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特征为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等。
数字化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带来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扩容和普及,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多元化,涵盖更多的服务群体;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信息时代特点,公共文化服务需要更加重视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
数字化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传统机构面临的挑战,传统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机构在数字化时代下需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其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模式面临的转型问题。
数字化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更加注重服务的提质和附加值,构建更为高效率、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最后,数字化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更新换代问题,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需要适应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提供更为多样化、富有亲和力的文化产品。
二、数字化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数字化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当进行数字化能力的提高,开展更多面向数字化服务的业务。
数字化时代下,机构的业务形态也应当进行升级和转型。
传统的博物馆、科技馆等机构应当开设虚拟展厅,通过数字化技术,让观众可以在线上就能够体验、参与和交互,提供更为多元化、异地化、个性化的服务质量。
2、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构建。
数字化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开展内容的数字化、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等业务,打造多种文化服务的在线平台。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构建完善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显得愈发重要。
一、建设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但是,当前我国的文化服务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资源分布不均:在城乡区域之间以及在不同省市之间,文化资源分布不均。
2.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一些地方的图书馆、文化中心等文化服务机构设备陈旧,服务水平低下。
3.文化消费品质有限:一些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存在问题,不足以满足人民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
基于上述问题,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建设模式1.体系建设模式: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
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市场机制、社会和公共机构等形式,建立集中供应与点对点服务相结合的体系。
要注重与教育、科技、艺术、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配合和互促,促进文化服务体系的连锁发展和有机联接,发挥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
2.体系建设内容:(1)文化资源整合和优化。
对于当前存在的文化资源不均衡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的资源整合和优化,以达到统一供给的目的。
(2)公共文化机构设施建设。
在各地区,政府可以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设施,以方便人民获取各种文化信息。
(3)文化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
在文化产品开发上,要尽可能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丰富文化产品种类,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在服务创新上,要注意消费者需求,在服务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三、建设成效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通过各种方式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文化服务,以便于人民获取文化信息,同时促进文化消费的有效发展。
2.巩固和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一批优秀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众所周知,黄梅戏是在戏曲之乡安庆植根发展、开花结果。
这朵戏曲奇葩,已成为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戏曲剧种。
为了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好徽字牌。
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决策,安庆市委、市政府,将打造安庆区域经济文化高地,作为一项重大而又长远的战略目标来实施。
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不仅需要树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率先发展的意识,还要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开发、利用,以期打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进而才能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群众文化需求更显突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领导下,我市相继建立了以市民广场、科技广场、菱湖公园、春光苑等为中心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
随着悠扬婉转的黄梅戏旋律唱响全市,广场文化也随之孕育而生。
我市的黄梅戏广场文化,以其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和广泛深远的影响力,日益满足着广大市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已成为安庆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如何进一步制定,在满足广大市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提升群众
文化生活的品质、品位,充分利用、发掘、强化我市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出安庆独特的黄梅戏群众文化品牌的战略规划,已迫在眉睫。
为此,就安庆文化广场建设,打造黄梅戏文化优质品牌的工作设想,谈几点想法:
一、广场文化建设应纵览全局突出特征
广场文化建设应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要与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协调,应将我市悠久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和优秀旅游城市及黄梅戏文化品牌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建设一些环境优美的广场,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空间,彰显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形象。
在建设广场之时,不仅要着眼广场的绿化和美观,更要考虑到广场的活动空间,同时也要兼顾到老、幼、残群体的活动范围,真正体现为群众着想,创造更加和谐的广场文化氛围。
突出安庆地域文化特点,尽力挖掘黄梅戏及地方文化资源,使得地方文化传统和黄梅戏这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继承和发扬。
通过周密的安排。
加强对广场文化的正确引导,用健康、优秀的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坚决抵制不健康的、封建迷信活动。
节假日期间,安排广场“天天演”系列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
演出黄梅戏经典剧目,发挥专业和业余艺术团体的积极性,组织好有广大
群众参与的节目,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承载功能、维系功能、教化功能,不断提高广大市民文化素养和人人参与的公众性,真正体现安庆是我家和谐大家庭氛围。
二、广场黄梅文化建设应在内涵上做文章
营造良好的广场黄梅戏文化环境,是发展安庆特色文化打造黄梅戏品牌的需要,是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需要,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为此,政府、社会各职能部门都应当积极行动,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充实广场文化的实际内涵。
其一,要突出黄梅戏文化的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充实现代意识和高层次审美情趣的文化活动,它包含求新、求美、求知、求乐的内容。
人们欣赏特点,已由娱乐型向知识型转化,欣赏水平,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化。
广场文化作为覆盖而最广、影响面最大的一种活动场地,在宣传、教育群众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部门应积极引导,专业演出团体率先垂范,广大市民普遍参与。
根据场地空间,依据各自兴趣及特点,尽量发挥大家专长,娱乐兴趣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采用多元化的、互动的、形式多样的、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唱响主旋律。
其二,要体现黄梅戏文化的群众性。
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舞台,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
营造良好的广场文化,首先需要明确思路、找准定位。
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但也对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广场文化活动,不受场地、时间、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参与的群众最广泛,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任何富有生命力的主题和内容,任何较高的艺术形式,都来自于群众的生活和创造。
广场文化活动,必须在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创新,选择积极向上的丰富内容和有特色的形式完美结合,这就需要广泛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
通过参与和观赏广场的群体活动,参与或观赏者不知不觉中趋同于群体意识,广场的文化辐射效应就此形成了,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平台。
其三,要着重黄梅戏文化的实践性。
广场文化具有大众性、开放性、参与性特点,是一个男女老幼人人都可融入的一个平台。
只有注重实践性,才能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证。
要在群众中开展求知、求技等方面的文化活动,与电视新闻媒体紧密结合,通过文化活动予以传播,还能为各行业培养文艺骨干,为他们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使之服务于现代的经济建设。
同时准确地接受群众对文化的新要求、新信息,丰富广场文化的内容。
广场文化,
对及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向文明方面进化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其四,要明确方向性。
广场黄梅戏群众文化,必须坚持为群众服务的方向。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广场文化活动,必须有全局的安排,通盘的考虑,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这样才能把握其方向性。
根据全年的重大活动和本市的中心工作,首先制定好全年的广场主题文艺表演实施方案,落实好全年的广场文艺的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和主体内容。
力求主题鲜明,以积极健康、文明向上、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推动群众文化建设。
广场文化活动,虽然是百花齐放,但仍然是有重点,那就是配合市委、政府的中心开展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同时围绕市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把需要向群众宣传、解释、知晓及需要听取广大群众反应的有关活动、事情、公告等,让群众了解、知情、支持、参与,更好地把握广场文化和群众舆论的正确方向,才能使广场文化更加绚丽多姿,使其成为群众真正拥有的文化“大餐”。
三、建设广场黄梅戏文化,应在长远发展着眼
文化广场独特的露天开放形式,使之成为一个个窗口,这里是“没有围墙的剧场”、“市民大众展演舞台”。
在这里
老百姓可以登上文化活动的舞台,广场上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市民走出家门,增加与社会接触提供了机会,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
它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以其昂扬向上、健康有益的格调,体现了群众文化的品位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需要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建设广场文化。
广场文化的长远发展要注意“三化”的建设。
一是规范化。
广场文化规范化,是指其功能齐全,组织机构完善和管理制度健全,这是广场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要通过加大对广场设施建设,保证广场文化活动所需要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等硬件设施;要通过建立广场文化演出经营中心,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广场文化工作的组织协调、节目内容审查,加强对广场文化活动的宏观指导与规范管理,探索广场文化市场化运作的新途径,促进广场文化活动的长远发展。
二是社会化。
广场文化社会化,是指文化社会化、社会办广场文化的趋势。
要发挥广场文化优势,扩展活动主办单位,除政府、宣传、文化部门外,还要广泛组织工、青、妇、企业、学校、城区、开发区、窗口服务单位、新闻媒体等社会各个方面积极参与到广场文化活动中来。
要进一步丰富表演主体,积极组织和吸引专业、业余、民间、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广场文化演出活动,不断提高广
场文化的社会参与度,形成社会办文化、文化社会化的社会氛围。
三是产业化。
广场文化产业化,是广场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适应。
广场文化有其公益性的特点,它承载着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的重任。
但仅靠财政资助广场文化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广场文化要发展,就必须走出投资体制的制约,坚持广场文化社会办,走向市场,与企业联姻,与商家联合,“我为企业宣传,企业为我赞助”,为企业提供展示形象的大舞台,企业为广场文化注入新的动力,进而促进企业自身文化的发展。
对广场文化进行市场化运作,使广场文化发展壮大为一个新兴产业,这是广场文化持续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广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挖掘,使其能真正成为城市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城市的个性与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