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基础》第2章 电磁波与地物电磁波特性

合集下载

第二章 遥感的物理基础

第二章 遥感的物理基础
响。
大气外层:800~35 000 km ,空气极稀薄,对卫星基本上没有影
大气对辐射的吸收

大气中氮气对电磁波的作用都在紫外光以外的范围 内( <0.2um 的电磁波几乎被氮气或氧气吸收)。 大气上层臭氧的存在,而臭氧对小于0.3um的电磁波 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 射中,已不存在小于0.3um 的短波辐射。 真正对电磁波传播起重要吸收作用的是一些非常少 量的气体,其中作用最为显著的有臭氧,二氧化碳, 甲烷和水汽。
遥感应用的电磁波波谱段


紫外线:波长范围为0.01~0.38μm,太阳光谱中,只 有0.3~0.38μm波长的光到达地面,对油污染敏感, 但探测高度在2000 m以下。 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μm,人眼对可见光有 敏锐的感觉,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段。 红外线:波长范围为0.76~1000μm,根据性质分为近 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 微波:波长范围为1 mm~1 m,穿透性好,不受云雾的 影响。


水蒸气对太阳光谱的吸收
二氧化碳对太阳光谱的吸收
大气中其它气体对太阳光谱的吸收
大气散射



散射的概念: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后电磁波偏离原来 的传播方向的一种现象。 不同于吸收作用,只改变传播方向,不能转变为内能。 大气的散射是太阳辐射衰减的主要原因。 对遥感图像来说,降低了传感器接收数据的质量,造成 图像模糊不清。 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区。
红外线的划分
近红外:0.76~3.0 µm,与可见光相似。 中红外:3.0~6.0 µm,地面常温下的辐射波长, 有热感,又叫热红外。 远红外:6.0~15.0 µm,地面常温下的辐射波长, 有热感,又叫热红外。 超远红外:15.0~1 000 µm,多被大气吸收,遥 感探测器一般无法探测。

2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特征

2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特征

大气窗口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 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辐射传输
辐射传输是电磁辐射与不同介质相 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地球辐射
地球表面和大气电磁辐射的总称
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
0.3-2.5微米波段(主要在可见光与近红 外波段),地表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地球自身的辐射可以忽略 2.5-6.0微米波段(主要在中红外波段),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身的热辐射 均为被动遥感的辐射源 6.0微米以上的热红外波段,地球自身的 热辐射为主,地表反射太阳辐射可以忽 略不计
电磁波的度量
遥感信息是从遥感器定量记录的地表物 体电磁辐射数据中提取的
–辐射测量(radiometry) –光度测量(photometry) –比辐射率 –亮温
太阳辐射
太阳发出的电磁波辐射 太阳辐射在从近紫外到中红外这一波段内能量最 集中而且相对来说最稳定,太阳强度变化最小
Irradiance (W m-2 µm-1)
200 0 150 0 100 0 500 0 0
Exoatmospheric solar irradiance F0(λ) Solar irradiance reaching the surface F(λ)
Wavelength (µm)
1
2
3
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
大气成分
大气成分主要有:
–气体分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其它微粒(水汽\气溶胶\其他粒子等)
地物的反射
镜 面 反 射 漫反射 实 际 地 物反射
常见的几种地物类型波谱特征
植被 水体 土壤 岩石
植被的波谱特征
可见光波段:在0.45微米附近区间(兰色波段)有一个 吸收谷,在0.55微米附近区间(绿色波段)有一个反射 峰,在0.67微米附近区间(红色波段)有一个吸收谷 近红外波段:从0.76μm处反射率迅速增大,形成一个 爬升的的“陡坡”,至1.1μm附近有一峰值,反射率最 大可达50%,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 中 红 外 波 段 : 1.5-1.9 微 米 光 谱 区 反 射 率 增 大 , 在 1.45μm , 1.95μm 和 2.7μm 为中心的附近区间受到绿色 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反射率下降,形成低谷

第二章 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特征

第二章  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特征

❖ 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76μm,人眼对可见光有 敏锐的感觉,是遥感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波段。
❖ 红外线:波长范围为0.76~1000μm,根据性质分为 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
❖ 微波:波长范围为1 mm~1 m,穿透性好,不受云雾
的影响。
本节结束
返回 下一节
§2 太阳辐射
• 太阳辐射:太阳是遥感主要的辐射源,又叫太阳光,在大气 上界和海平面测得的太阳辐射曲线如图所示。
• 从太太阳阳辐光射谱的曲能线量可主以要看集出中(…在)可:见光,其中0.38 ~ 0.76 µm的可见光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6%,最大辐射强 度位于波长0.47 µm左右;
太阳光谱相当于6000 K的黑体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0.3 ~ 3.0 µm波段,包 括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
的热辐射,其峰值波长为9.66 μm,主要集中返回在长波下,一即节 6μ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
§5 地物的热辐射
温度一定时,物体的热辐射遵循基尔霍夫定律。
地物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叫发射光谱曲线。
地物的发射率与地表的粗糙度、颜色和温度有关。
表面粗糙、颜色暗,发射率高,反之发射率低。
地物的辐射能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比热、热惯性大的地物,发 射率大。如水体夜晚发射率大,白天就小。
§6 微波与地物的作用
与微波的作用机理。 §7 各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
§1 遥感的电磁波原理
• 电磁波 交互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
• 描述电磁波特性的指标 波长、频率、振幅、位相等。
• 电磁波的特性 电磁波是横波,传播速度为3×108 m/s,不需要 媒质也能传播,与物质发生作用时会有反射、吸收、 透射、散射等,并遵循同一规律。To be continued…

第二章 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特征

第二章 电磁波谱与地物波谱特征
大气发生的散射主要有三种: 瑞利散射、 米氏散射和非选择性散射。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大气窗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是所有波长的电磁波都可以顺利通过大气。传感器 只能接受利用那些可以比较顺利通过大气的电磁波。 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 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 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 较高的波段叫大气窗口 对于传感器而言,只能选择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才具有 观测意义。否则,地物反射、发射的电磁波在穿越大气 时就被衰弱了,传感器根本捕捉不到。因此,传感器 选择的探测波段应包含在大气窗口之内。
电磁波与电磁辐射
电磁波与电磁辐射
电磁波与电磁辐射
遥感应用的电磁波波谱段
遥感器是通过探测或感测不同波段电磁辐 射的发射、反射的辐射能级而成像的。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微波:波长范围为1 mm~1 m,穿透性 好,不受云雾的影响。
遥感应用的电磁波波谱段
紫外线:波长范围 为0.01~0.38μm, 太阳光谱中,只有 0.3~0.38μm波长 的光到达地面,对 油污染敏感,但探 测高度在2000 m以 下。
2. Wein’s Displacement Law 维恩位移定律
In addition to computing the total amount of energy exiting a theoretical blackbody such as the Sun, we can determine its dominant wavelength (辐射峰值波长 lmax) based on Wein's displacement law:
实际物体反射

遥感导论: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波谱特征

遥感导论: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波谱特征

二、电磁波谱
1. 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
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在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其次是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波长最短的是γ
射线
电磁波的波长不同,是因为产生它的波源不同。
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作周期性的运动产生 的.红外线是由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可 见光、紫外线是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 X射线是原 子内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γ射线是原子核受激发产生的.
• 遥感技术得以实现的基础就是不同地物具有不 同的吸收、反射和发射电磁辐射能力。
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本章主要内容
➢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 地球的辐射与地物波谱
第一节 电磁波谱与电磁辐射
❖电磁波及其特性 ❖电磁波谱 ❖电磁辐射的度量 ❖黑体辐射
一、电磁波及其特性
3.偏振 (Polarization)
通常把电场振动方向的平面称为偏振面。若偏振面方向固定, 不随时间而改变,则为线性偏振(线性极化或平面极化)。沿一个固 定方向振动的光为偏振光。
一些人造“光源”(如激光和无线电、雷达发射)常有明确的极 化状态;太阳光是非偏振光(所有方向的振幅相等,无一优势方向); 介于两者之间的为部分偏振光--许多散射光、反射光、透射光均属 此类。
3)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主
要表现为波动性 Asint kx ;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
主要表现为粒子性,这就是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 波动性:把电磁振动的传播作为光滑连续的波对待, 用波长、频率、振幅等来描述。
❖ 粒子性:把电磁辐射能分解为非常小的微粒子---光 子,其能量大小用频率来描述。

遥感原理与应用 2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遥感原理与应用 2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15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 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反射,一部分吸收, 一部分透射,即: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射能量
– 地物发出的波谱主要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 物体的反射
• 实际物体的反射方式:介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之间。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紫外线
10-3 ~ 3.8×10-1μm
X射线
10-6 ~ 10-3μm
γ射线
小于10-6μm
①也有人将0.76—15μm看作近红外,将15—1000μm看作远红外。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4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5
电磁辐射的度量
– 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不仅能够吸收其他物体对它的 辐射,也能够向外辐射。
– 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传播方向改 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称散射。
– 散射只改变辐射传播的方向,增加了信号中噪 声的成分,造成遥感图像质量下降。
– 大气发生的散射主要有三种:
• 瑞利散射:d <<λ ( N2、CO2、O3、O2等对可见光的散射) • 米氏散射:d ≈λ (如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 • 非选择性散射:d >>λ (如云雾对可见光的散射)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12
大气窗口
– 对于传感器而言,只能选择透过率高的波段才 有意义。
– 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 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
紫外 可见光 近红外 近红外 近-中红外
波段
0.3~1.3 μm
1.5~1.8 μm 2.0~2.5 μm

遥感概论课件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遥感概论课件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方向:由电 磁振荡向各个 不同方向传播 的.
3. 电磁波谱:
按照电磁波的波长 (频率的大小)长短, 依次排列构成的图表,
构谱列成 ,以电可频磁 以率波划从谱分高。为到该Y低射波排线、表2 x射线、紫外线、见光、1 红外线、无线电波。 电 在真空状态下频率f与 磁 波电是磁 渐长波变λ之谱 的积区,等段一于的般光界按速线产c。波谱
辐照度(I):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I=dφ/dS单位: W/m2 , S为面积。 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M=dφ/dS,单位w/m2,S为面积。 辐照度(I)与辐射出射度(M)都是辐射通量密度的概念,不过I为 物体接收的辐射,M为物体发出的辐射。它们都与波长λ有关。
遥感的辐射源分为自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两类。自 然辐射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和地物的热辐射;太阳辐射是可 见光及近红外遥感的主要辐射源,地球是远红外遥感的主要 辐射源。人工辐射源是指人为发射的具有一定波长的波束; 主动遥感采用人工辐射源,目前较常用的人工辐射源为微波 辐射源和激光辐射源。
2. 辐射测量
(2) 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对普朗克定律在全波段内积分,得到斯忒潘-玻尔兹曼定律。绝 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T Wb 4
σ: 斯蒂藩-玻尔兹曼常数,5.6697+- 0.00297)×10-8Wm-2K-4
由图2.7可以看出每条曲线 下面所围面积为积分值,即 该温度时绝对黑体的总辐射 出射度M 。右图可以看出, 温度越高,绝对黑体的总辐 射出射度(曲线下面所围面 积)越大。
辐射能量(W):电磁辐射的能量,单位:J 辐射通量(φ):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
φ=dW / dt , 单位:W;辐射通量是波长的函数,总辐射通量是

《遥感导论》第二章课堂笔记

《遥感导论》第二章课堂笔记
系数接近0.99),被认为是最接近
黑体的自然物质。
•黑体《遥感在导论遥》第二感章课堂中笔记 的应用:经常在辐射量测量仪器上用作
热辐射的绝对校准源或参考源。
与黑体有关的重要术语和定律
• 朗伯源:辐射亮度L与观察角θ无关的辐射源称为“朗
伯源”。朗伯源在各个方向上辐射率都相同。实验上 常用涂有氧化镁的表面(俗称“白板”)近似表示朗伯 源;自然界里,一些粗糙的表面也可近似看作朗伯源。
朗伯源:辐射亮度与观察角无关的辐射源
辐射亮度 《遥感导论》第二章课堂笔记
L=Φ/(Ω·A·cosθ) 单位:W/(sr·m2)
式中: Ω- 辐射方向的立体角(Ω=s/r2,s
为辐射波球 面上某小面元的 面积,r为该面元处的球半径) A- 扩展源的面积 θ-观察角
在成像系统中(黑白),辐射亮度表现为图像的亮
L=Φ/Ω(Acosθ)
单位:W/sr·m2(瓦/球面度·平方米)
式中:Ω- 辐射方向的立体角(Ω=S/R2,S为与球半 径垂直的上某小面元的面积,R为该面元处的球半径), 单位是球面度,无量纲;A- 扩展源的面积;θ-观察 角
在成像系统中,成像面上的照度或输出信号与物体的
辐射亮度成正比。 《遥感导论》第二章课堂笔记
在某一波段上不同地物经常会有相同的亮度值,因
此要用几个波段的组合来区分不同地物。 《遥感导论》第二章课堂笔记
光谱吸收系数和光谱反射系数
•光谱吸收系数
物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波长范围内吸收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光谱反射系数
物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波长范围内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
•不透明物体上光谱吸收系数与光谱反射系数之和
长差不多大小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光的波动性。

遥感第2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的光谱特征

遥感第2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的光谱特征

彩红外照片
4 56 7 1 2. 3. 4.
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
卫星红外扫描仪
5.
6.
陆地卫星TM专题制图仪
1. 2. 3. 1. 2. 3.
SPOT全色波段 SPOT多光谱扫描仪
5. 6.7.8.
JERS-1 OPS
100
大 气 透 过 率 (%)
0
波长
红外 H2O
500 um 0.1cm
1.6um X band C band S band L band
对于大气微粒引起的米氏散射从近紫外到红外波段都有影 响,当进入红外波段后米氏散射的影响超过瑞利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符合条件的波段中,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
返回
大气结构
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大气的结构分层为:
➢ 对流层:高度在7~12 km,温度随高度而降低,天气变化频繁, 航空遥感主要在该层内。
➢ 平流层:高度在12~80 km,底部为同温层(航空遥感活动层), 同温层以上,温度由于臭氧层对紫外线的强吸收而逐渐升高。
➢ 电离层:高度在80~1 000 km,大气中的O2、N2受紫外线照射而 电离,对遥感波段是透明的,是陆地卫星活动空间在上部的散逸 层(800~900 km )。
➢ 大气外层:1000~35 000 km ,空气极稀薄,对卫星基本上没有 影响。
大气窗口
波段
透射率/%
应用举例
紫外可见光 近红外
0.3~1.3 μm
>90
TM1-4、SPOT的 HRV
近红外 1.5~1.8 μm
80
TM5
近-中红外 2.0~3.5 μm

[物理]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

[物理]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

物体自身发射电磁波的特征
以普朗克热辐射定律为基础:
三 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 大 定 维恩位移定律 律
基尔霍夫定律
黑体辐射规律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
斯忒潘-玻尔兹曼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物体自身发射电磁波的特征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
式中 Wλ——波长λ处单位面积上每单位波长发射的辐射功率,以瓦/厘 米2,微米计;
2.1.3 黑体辐射
绝对黑体
吸收率α ∝(λ,T) 反射率ρ ∝(λ,T)
绝对黑体:
τ =0时, α≡1 ,ρ≡0
与物体温度和电磁波波长无关
若地物在任何温度下,对任何波长的辐射能完全 吸收,即α=1,该地物称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地物对各种波长的吸收率是界于0~1的,若吸 收率近似为一常数,说明吸收率与波长无关,为无 选择性吸收,该地物称为灰体。
动 性
C=λf
式中 C——波速,在真空中,C≈3×
8M/S,即光速;
λ——波长,一般以μm计;
f——频率,以Hz表示。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其频率是不一样的, 波长愈短,频率愈高;波长愈长,频率愈低。
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电磁波是特殊物质组成的微粒(光子)
(如光电效应)
粒 光子的能量E与其频率f成正比,
其关系为:

E=hf

式中 h——为普朗克常数。
光在发射过程中,以粒子性为主; 光在空间传播的过程中,以波动性为主。
2.1.2 电磁辐射的度量
辐射源
任何物体都是辐射源
辐射强度与波长各异 太阳是最主要的辐射源
电磁辐射就是电磁能量的传递
遥感探测就是对地物辐射能量的测定
物体的电磁辐射特征
﹛ 两方面

环境遥感技术及应用02电磁波谱和地物波谱特性

环境遥感技术及应用02电磁波谱和地物波谱特性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 透射能量
❖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物体对可见光都不具备透射能力, 而有些物体如水,对一定波长的电磁波透射能力较强, 特别是对0.45 - 0.56μm的蓝绿光波段,一般水体的 透射深度可达10-20 m,清澈水体可达100 m的深度。
❖ 对于一般不能透过可见光的地面物体,波长5 cm的电磁 波却有透射能力,如超长波的透射能力就很强,可以透
❖ 微波:波长范围为1 mm~1 m,穿透性好,不受云雾
的影响。
2020/5/19
2020/5/19

2020/5/19
§2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太阳是遥感主要的辐射源,又叫太阳 光,在大气上界和海平面测得的太阳辐射曲线。
从太阳光谱曲线可以看出: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其中 0.38 ~ 0.76 µm的可见光能量占太阳辐射总能量 的46%,最大辐射强度位于波长0.47 µm左右; 太阳光谱相当于6000 K的黑体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0.3 ~ 3.0 µm波 段,包括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 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有很大的衰减; 各20波20/5/1段9 的衰减是不均衡的。
§3 地物的光谱特征
地物反射光谱的特征 地物的反射率 地物的反射光谱 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
2020/5/19
太阳辐射与地表的相互作用
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一部分反射,一部分吸收,一部 分透射,即: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反射能量+吸收能量+透 射能量 • 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遥感记录的主要辐射能量。 •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物体对可见光都不具备透射能力, 而有些物体如水,对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则透射能力较强 ,特别是0. 45-0. 56μm的蓝绿光波段。一般水体的透 射深度可达10-20 m,清澈水体可达100 m的深度。 • 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后具有约300 K的温度,从而形成自 身的热辐射,其峰值波长为9.66μm,主要集中在长波 ,2即020/56/19μ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

遥感概论第02章_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遥感概论第02章_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主波长) 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反比
2.4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2.5地物波谱
普朗克定律 (Plank law)
温度越高,辐射 通量密度越大,不 同温度的曲线不同
随着温度的升高, 辐射最大值所对应 的波长向短波方向 移动
实际物体辐射
按发射率变化情况,将物体分为以下 几个类型:
绝对黑体: = =1 灰体: = 0< <1 选择性体: =f() 理想反射辐射体: = =0
实际地物的发射分两种情况
(1)选择性辐射体 在各波长处的发射率不同;
1
c, 真空中的光速;
2.4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2.5地物波谱
k, 波尔兹曼常数,为1.38*10-23 J/K; h, 普朗克常数,6.63*10-34 Js; M, 辐射出射度;
T温度 波长
根据量子理论,将辐射、 波长和温度联系起来,可 以解释上述所有经验关系
黑体的辐射三个特 性:
黑体辐射通量密 度随波长连续变化, 每条曲线只有一个 峰值
1.2GHz,波长多少
受大气层中云、雾的散射影响小,穿透性好, 不受光照等条件限制,白天、晚上均可进行地物微波成像 因此能全天候进行遥感
由于微波遥感可以采用主动方式进行,其特点是对云层、地表 植被、松散沙层和干燥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微波越长,穿透能力越强 ,例如干沙:几十米; 冰层:100米; 潮湿土壤:几厘米到几米
Ω为立体角,θ为方向角度
第二章
黑体辐射
遥感物理基础
任何温度高于0K物体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2.1电磁波 2.2黑体辐射定律 2.3太阳和地球辐射 2.4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黑体(Blackbody):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 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又能全部发射,则该物 体是绝对黑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尔霍夫定律:
MM0
M为实际物体辐射出射度 M0为黑体辐射出射度
ε为比辐射率或发射率
2020/10/24
例题一:
已知由太阳常数推算出太阳表面的辐射出射度 M=6.284107W/m2;求太阳的有效温度和太阳光谱中辐射 最强波长λmax。
解:根据玻尔兹曼定律: MT4
根据维恩位移定律: bmaxT
• 原理:植物中生化成份的分子结构中的化学键在一定辐 射水平的照射下发生振动,引起某些波长的光谱发射和吸 收,从而形成不同的光谱反射率。
2020/10/24
光谱获取
Reflectance(%)

50

40
30
20
10
0 350
850
1350
1850
Wavelength(nm)
2350
2020/10/24
2020/10/24
地物反射
➢ 3种形式:镜面反射、漫反射、方向反射
2020/10/24
➢ 光谱特征或波谱特征
• 定义:物质在电磁波相互作用下,由于电子跃迁,原子,
分子振动与转动等复杂作用,会在某些特定的波长位置形 成反映物质成份和结构信息的光谱吸收和反射特征。
• 作用:遥感方法探测各种物质性质和形状的重要依据; 植物光谱诊断的基础。
难点
同物异谱、异物同谱
2020/10/24
End!
2020/10/24
Reflectance(%)
50 观测时间 7-8 7-19 7-28 8-6 8-11 8-20 8-29 9-8
LAI 0.969 2.516 6.133 7.043 6.616 6.682 6.653 6.104
40
30
20
10
0 350
850
1350
1850
2350
Wavelength(nm)
光谱观测时间为 9:30~15:30
地物波谱测量作用 1.传感器波段选择、验证、评价的依据; 2.建立地面、航空和航天遥感数据的关系; 3.将地物光谱数据与地物特征进行相关分析 并建立应用模型。
2020/10/24
地物波谱测量方法 (1)样品的实验室测量 (2)野外测量:ASD FieldSpec Pro FRTM光谱仪
2020/10/24
2020/10/24 ASD FieldSpec Pro FRTM光谱仪
冠层光谱测定
光谱观测时间为 10:30~14:00
2020/10/24
多方位、多角度光谱测定
2020/10/24
地物反射率公式 :
2020/10/24
反射波谱特性曲线的应用举例
2020/10/24
2020/10/24
影响岩石矿物波谱特征的因素
岩石风化程度 岩石含水状况 矿物颗粒大小 岩石表面光滑程度 岩石色泽
2020/10/24
彩色合成 三基色为红、绿、蓝
1.加色法
2.减色法
2020/10/24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电磁波谱基本知识点 了解大气辐射和大气窗口 黑体辐射定律、波耳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 地物波谱特征
地球大气:从垂直方向按温度可分为对流层、平
流层、中间层、热(暖)层和逃(散)逸层。
2020/10/24
大气窗口
➢ 0.30 — 1.15μm:可见光、部分紫外和近红外,是遥感应用最主要的窗口之一。 ➢ 1.3—2.5μm:1.55-1.75μm透过率高,白天夜间都可用,主要用于地质遥感。 ➢ 3.5—5.0μm:中红外波段。透射率约为60—70%。 ➢ 8—14μm:热红外窗口,透射率为80%左右。 ➢ 1.0mm—1m:微波窗口,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分米波。
2020/10/24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 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2020/10/24
2020/10/24
黑体辐射
➢ 绝对黑体:吸收率α(λ,T)=1,反射率ρ(λ,T)=0。 ➢ 黑色的烟煤,因其吸收系数接近99%,被认为是黑体。
2020/10/24
➢ 1900年普朗克推导出黑体辐射定律:
拔节期 小口期 大口期 抽雄期 吐丝初 吐丝中 吐丝末 乳熟期
2020/10/24
植被光谱特征
在可见光波段0.55μm(绿光)附近有反射率为10%—20%的一个波峰,两侧0.45μm (蓝)和0.67μm(红)则有两个吸收带。这一特征是由于叶绿素的影响造成的,叶 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在近红外波段0.8μm— 1.0μm间有一个反射的陡坡,至1.1μ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这是由 于植被叶的细胞结构的影响,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形成的高反射率。在中红外 波段(1.3—2.5μ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 特别是以1.45μm、1.95μm和2.7μm为中心是水吸收带,形成低谷。
▪ 电磁波在传播中遵循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
吸收、散射等传播规律。
▪ 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
无线电波等都是电磁波。电磁波是一种横波。
2020/10/24
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波动性与粒子性; 光的波动性形成了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频率、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 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波在空间叠加时,合成波振幅为 各个波的振幅的矢量和。因此会出现交叠区某些地方振 动加强,某些地方振动减弱或完全抵消的现象。这种现 象称为干涉。
2020/10/24
例题二:
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 1,但基本不随波长 变化,这种物体叫做灰体。一般的金属材料都可近似看成灰 体,已知已氧化的铜表面的温度为 1000K,比辐射率ε(吸 收系数 a)为 0.7,求这时该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 M。
解:根据玻尔兹曼定律,1000K的黑体总辐射:
M0 T4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该物体总辐射出射度为:
2020/10/24
MM0
太阳辐射
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太阳是被动遥感最主要的辐 射源。传感器从空中或空间接收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主要是 来自太阳辐射的一种转换形式。
2020/10/24
大气成分及地球大气
大气成分主要有:
➢ 气体分子(N2和O2约占90%,其余1%是O3、 CO2、H2O及其他) ➢ 其他微粒:尘烟、雾、水滴及气溶胶。
《遥感技术基础》课程
第二章 电磁波与地物电磁波谱特性 主讲教师:谭昌伟
扬州大学农业信息化技术实验室
2020/10/24
本节主要内容
▪ 电磁波与电磁辐射 ▪ 太阳辐射及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 地球的辐射及地物波谱
2020/10/24
电磁波
▪ 电磁波: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
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 振荡在空间传播。
测量条件:晴朗、风小云少、太阳垂直 辐射、北京时间10:30~14:00、身着 深色服装
2020/10/24
地物波谱特性的测定,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架设好光谱仪,接通电源并进行预热; ➢安置波长位置,调好光线进入仪器的狭缝宽度; ➢将照准器分别照准地物和标准板,并测量和记录地物、 标准板在波长λ1 ,λ2,……λn处的观测值λ和λ0; ➢按照公式计算λ1 ,λ2,……λn处的ρλ; ➢根据所测结果,以ρλ为纵坐标轴,λ为横坐标轴画出地 物反射波谱特性曲线
850
1350
1850
波长 /nm
2350
2020/10/24
不同生育期的棉花冠层光谱响应特性 (2002年,浙江大学华家池)
反射率(%)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50
棉花 油菜
玉米
水稻
550
750
950
1150
1350
波长 /nm
不同植被的光谱曲线
2020/10/24
玉米随生长发育进程的反射光谱响应特性
➢地物的光谱特性一般随时间季节变化,为时间效应; ➢处在不同区域的同种地物具有不同的光谱,为空间效应。
2020/10/24
2020/10/24
20200 50 40 30 20 10
0 350
C4 7月12日 7月30日 8月22日 9月2日 9月29日 11月5日
2020/10/24
2020/10/24
温度下的黑体波谱辐射曲线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为斯忒藩一玻耳兹曼常数 T :为绝对黑体的绝对温度(K)
2020/10/24
维恩位移定律:
分谱辐射能量密度的峰值波长 随温度增加向短波方向移动 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最大辐射本领向短波方向位移
2020/10/24
2020/10/24
影响植被光谱特征的因素
植物类型 植被生长季节 植被生长状态(病虫害影响)
2020/10/24
土壤光谱特征
2020/10/24
含水量对土壤光谱特征的影响
2020/10/24
水体光谱特征
2020/10/24
不同叶绿素含量时水体光谱曲线
2020/10/24
岩石矿物的波谱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