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设计交叉建筑物

合集下载

建设项目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现场签证管理规定

建设项目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现场签证管理规定

建设项目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现场签证管理规定一、前言项目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现场签证对于建设项目来说,是常见的管理活动。

设计变更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与设计文件不符合或不满足实际施工要求的情况,需要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改的活动。

工程洽商是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合同各方对工程进展和技术问题进行交流和协商的活动。

现场签证是指在施工现场对于设计文件的变更进行确认和登记的活动。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达标,有必要对项目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和现场签证进行管理规范。

二、项目设计变更管理规定1.变更管理程序(1)变更需求提出:由项目经理或其他相关负责人提出变更需求,并以书面形式向总包单位提出。

(2)可行性分析:总包单位应对于变更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评估变更对工期、造价和质量的影响。

(3)变更评审:总包单位应召开相关人员评审变更需求,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设计变更。

(4)设计变更编制:总包单位根据评审结果,编制变更设计文件,并向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审批。

2.变更管理原则(1)合理性原则:设计变更应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进行。

(2)效益原则:设计变更应在保证施工效益的前提下进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特殊性原则:设计变更应根据具体项目的特殊性进行,避免盲目变更和不必要的设计修改。

三、工程洽商管理规定1.应洽商事项范围(1)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方案制定。

(2)工程进度的调整和变更。

(3)工程造价的调整和变更。

(4)合同履行中的其他问题。

2.洽商方式(1)召开工程洽商会议:由总包单位组织召开,邀请各方参会,并在会议上就相关问题进行协商和讨论。

(2)书面洽商: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进行洽商和沟通,各方在书面文件上签字确认。

3.洽商结果确认(1)洽商结果应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各方在文件上签字确认。

(2)洽商结果反映到合同变更或补充协议中,并进行合同的修改和注册。

1.现场签证程序(1)需求提出:由项目经理或其他相关负责人提出变更需求,并书面向总包单位提出。

施工单位设计变更

施工单位设计变更

施工单位设计变更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发现设计方案有所不足。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经过技术部门的研究和讨论,决定对设计方案进行部分调整和变更。

具体变更内容包括:调整材料规格、调整构件尺寸、调整施工工艺等。

经过认真评估,变更方案不会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和工程进度。

同时,施工单位将在变更后重新审核设计图纸和文件,确保符合变更后的施工要求。

变更方案已经上报相关部门,获得批准,并将及时通知设计方进行相应的调整。

感谢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施工单位设计变更的目的在于提高工程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保证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将严格按照变更后的设计方案进行实施,确保施工过程稳定、安全。

变更后的设计方案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有利于施工单位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尽快完工。

同时,施工单位也会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双方在施工过程中的配合顺利进行,克服因设计变更而可能出现的问题,共同推进工程进展。

施工单位也将会加强对变更后施工方案的培训和交底,确保全体施工人员对变更方案的要求和要点充分理解,提高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和质量。

施工单位会对变更后的施工方案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估,不断优化施工过程,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最后,施工单位请求相关各方对设计变更方案给予理解和支持,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一定能够顺利完成工程,交付高质量的成果。

同时也诚恳希望设计单位在接到变更通知后,能够尽快进行相应调整,确保变更后的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需
求相匹配,并与施工单位共同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非常感谢各方的理解和合作!。

2020年12月18日起施行的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

2020年12月18日起施行的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

2020年12月18日起施行的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基建管理程序,规范设计变更行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工程投资,提高工程勘察设计水平,依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加固等大中型水利工程的设计变更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变更管理可以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设计变更是自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批准之日起至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日止,对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所进行的修改活动。

第四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应加强初步设计文件实施的监督管理。

项目法人应提升管理水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批复的初步设计文件,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勘察设计单位应着力提高勘察设计水平,控制重大设计变更,减少一般设计变更。

第五条水利工程设计变更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水土保持设计、环境保护设计变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已经批准的初步设计,不得支解设计变更规避审批。

第六条水利工程的设计变更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和功能的要求。

第二章设计变更划分第七条水利工程设计变更分为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

第八条重大设计变更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初步设计批复的有关建设任务和内容进行调整,导致工程任务、规模、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发生变化,工程总体布置方案、主要建筑物布置及结构型式、重要机电与金属结构设备、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发生重大变化,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和运行管理等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变更。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工程任务和规模1.工程任务工程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等主要设计任务的变化和调整。

2.工程规模(1)水库总库容、防洪库容、死库容、调节库容的变化;(2)正常蓄水位、汛期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死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以及分洪水位、挡潮水位等特征水位的变化;(3)供水、灌溉及排水工程的范围、面积、工程布局发生重大变化;干渠(管)及以上工程设计流量、设计供(引、排)水量发生重大变化;。

制度规定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及现场签证的管理规定

制度规定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及现场签证的管理规定

制度规定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及现场签证的管理规定1. 引言制度规定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及现场签证的管理规定是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能够在规范的程序下进行洽商,并在现场签证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控制。

2. 背景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需要对设计进行变更。

为了避免设计变更对项目质量和进度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制度来管理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及现场签证的过程。

3. 适用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及现场签证过程。

4. 定义4.1 设计变更: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需要对原有设计进行调整、修改或改动的情况。

4.2 洽商:指设计变更工程实施前,相关各方对设计变更内容进行协商、沟通并取得共识的过程。

4.3 现场签证:指设计变更工程实施过程中,对现场施工方案的审查、确认和批准的过程。

5. 设计变更工程洽商的程序5.1 变更申请 5.1.1 变更申请人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将设计变更需求书面提交给工程项目负责人。

5.1.2 工程项目负责人应在收到变更申请后的三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评估,并决定是否召开洽商会议。

5.2 洽商会议 5.2.1 洽商会议应由工程项目负责人召集,并邀请相关项目负责人、设计师、监理工程师等参加。

5.2.2 洽商会议应记录参会人员、洽商内容、意见和决策等信息,并由参会人员签字确认。

5.2.3 洽商会议应在变更申请提交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召开,并在会议结束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发布会议纪要。

5.3 设计变更方案的编制 5.3.1 设计变更方案应由设计师编制,并根据洽商结果进行调整和修改。

5.3.2 设计变更方案应包括变更内容的描述、影响范围分析、施工方案调整等内容,并应与相关各方进行沟通和确认。

5.3.3 设计变更方案应在洽商会议结束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提交给工程项目负责人审批。

5.4 设计变更方案的审批 5.4.1 工程项目负责人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对设计变更方案进行审批,并作出决策。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3)城市快速路与快速路、主干路、铁路交叉时, 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4) 大城市机场与一般道路相交时,可采用立体 交叉。
2 根据交通量的需要
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主干路与主干
2021/2/23
3
1 跨线构造物
是指立交实现车流空间分离的主体构造物,包 括设于地面以上的跨线桥和设于地面以下的地道。
2 能满足交织路段长度的要求
交织路段是指前一个立交匝道的合流点到后一个 立交匝道的分流点之间的距离。相邻立交之间要有足 够的交织路段,以便在相邻立交出人口之间设置足够 的加减速车道。
2021/2/23
26
3 满足标志和信号布置的需要 在相邻立交之间的路段,要设置一系列标志和信
号,以便连续不断地告诉驾驶员下一立交出口的到 来及去向。
2 选定的立交形式应与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 要充分考虑区域规划、地形地质条件、可能提供的用 地范围、周围建筑物及设施分布现状等。在满足交通 要求前提下综合分析研究,力求合理利用地形,与周 围环境相协调;力求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合理。
2021/2/23
24
3 相交道路的交通量 公路上未作具体规定;城市道 路规定:当进入进出口的交通量达4000~6000辆/小时 (小汽车),相交道路为四车道以上,且对平面进出 口采取改善措施和调整交通组织均难以奏效时,可采 用立交。
4 地形条件 当交叉所在地的地形条件适宜修建立交 时可采用,如高填方路段与其它道路交叉处、较高的 桥头引道与滨河路交叉处等。
a)
其中 a)为三路环形立交 b)为四路环形立交 c)为多路环形立交
2021/2/23
b)
c)
图 9-10 环 形 立 交
20
环形立交适用于主要道路与一般道路交叉,以 用于5条以上道路相交为宜。这种立交能保证主线直 通,交通组织方便,无冲突点,占地较少。但次要道 路的通行能力受到环道交织能力的限制,车速受到中 心岛直径的影响,构造物较多,左转车辆绕行距离长。

建筑设计研究分析(精选5篇)

建筑设计研究分析(精选5篇)

建筑设计讨论分析(精选5篇)建筑设计讨论分析范文第1篇关键词: 建筑设计创新分析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一种科学方法,它是建筑设计主体通过一系列条件的掌控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实践途径。

这种实践所产生的首创性建筑成绩往往能更加有效地充足人们的需求,是科学方法论在建筑设计创新方面的实在表现。

按不同的角度将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分为思维型、专业型、交叉型三个方面一、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以强调人类思维方式作为重要方面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这里将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重要分为逻辑思维类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和非逻辑思维类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两大类。

①逻辑思维类创新方法的概念为:重要运用归纳、演绎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依据逻辑思维的特点在这里将其实在分为,归纳式方法、演绎式方法、归纳—演绎式方法或立假说式方法等三个重要方法。

归纳式方法重要是指从个别现象,经过分析、比较、上升为一般的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运用归纳式方法,能使人们对不同时间、空间上的个别建筑设计创新方式上升到一般的统一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演绎式方法是由一般的建筑设计方式到个别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即由某类建筑设计中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来推断该类中个别建筑设计创新所具有的属性、关系的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归纳式方法和演绎式方法相互区分,又相互依存、相互增补,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思维方法的过程。

②非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各种思维要素、形式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是一个极为多而杂的过程,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思维活动的本质。

大体说来,可以把非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分为以下几类:联想式思维方法是通过事物的相像性类比,从某一事物想到建筑设计创新的某些方面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过程。

人们在进行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过程中瞬时的顿悟性思维方法使建筑设计创新立刻得到解决。

二、专业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专业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指以建筑学本专业所讨论的基本内容为重要方面而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交叉建筑物的概念

交叉建筑物的概念

交叉建筑物的概念
一、结构交叉
结构交叉是指建筑物在结构上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交叉形式可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同时也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

在结构交叉中,可以采用梁、板、柱等结构形式进行交叉,也可以采用悬索、拱等结构形式进行交叉。

二、功能交叉
功能交叉是指建筑物在功能上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交叉形式可以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效益。

在功能交叉中,可以设置不同功能的房间或区域,如办公区、娱乐区、休息区等,使建筑物具有更多的使用功能。

三、景观交叉
景观交叉是指建筑物在景观上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交叉形式可以增加建筑物的观赏性,提高建筑物的景观价值。

在景观交叉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设计手法,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景观效果。

四、形式交叉
形式交叉是指建筑物在形式上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交叉形式可以增加建筑物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提高建筑物的审美价值。

在形式交叉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建筑元素和设计手法,创造出具有独特形式的建筑作品。

总之,交叉建筑物是一种具有多种特点的建筑形式,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观赏性,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效益和审美价值。

论建筑施工中多专业交叉配合的协调管理

论建筑施工中多专业交叉配合的协调管理

论建筑施工中多专业交叉配合的协调管理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愈演愈烈。

受到国内外影响的建筑业,市场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加强建筑业各项目的管理水平是做好建筑施工中各专业协调工作的前提。

同时做好各方面的协调管理,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中多专业交叉配合的协调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协调管理;交叉配合;具体措施引言由于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建筑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各个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建筑的使用功能也越来越全面。

这也就决定了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各工种的协调配合管理非常重要。

设计和施工两方面都能很好的控制建筑物的各方面特性。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各工种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往往处理的不太好。

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存在某些安全质量隐患。

一、建筑施工中协调管理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和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

复杂的建筑施工项目,给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作为一项很复杂的管理过程,协调管理不仅需要建筑施工管理层的支持还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

同时,也需要建筑施工全体人员的参与和配合,更需要建筑单位提供大量的财力、物力和设备等方面的保障。

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不仅关系着整个施工团队的质量,如果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做不好,建筑施工也做不好,它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贯穿整个建筑施工始末,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工作。

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是建筑行业发展的生命源泉,而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又是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有保证的基础。

所以,做好建筑施工中的协调管理工作是做好建筑施工质量过关和安全的保证。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协调管理的工作人员需担起责任、细心细致,协调好各施工项目中的每一个关键点,以提高建筑施工中协调管理的工作效率,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可靠。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协调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地提高建筑业的施工协调管理,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建筑工程施工施工设计变更协议

建筑工程施工施工设计变更协议

建筑工程施工施工设计变更协议一、协议背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需要进行施工设计变更。

为了确保变更过程的合法性、规范性以及双方的权益,特订立本施工设计变更协议。

二、变更内容本次施工设计变更的具体内容如下:1. 变更项目:对建筑物的外墙材料进行调整。

2. 变更原因:根据业主的要求,为了提高建筑物的外观效果和保证施工质量。

3. 变更设计方案: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更换外墙材料为石材,并调整施工工艺。

4. 变更时间:变更工程将于协议签订后的10日内开始,并按照工期计划进行施工。

5. 相关费用:变更造成的人工、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费用由业主承担,总额不超过建筑工程合同价的10%。

三、协议程序1. 双方同意以书面形式达成变更协议,保证变更过程的透明和可追溯。

2. 变更协议签字人:业主代表、施工单位负责人。

3. 变更协议生效时间:协议签订后即告生效。

四、协议履行1. 施工单位在变更工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变更设计方案执行,确保施工质量。

2. 业主在施工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3. 双方共同监督工程变更的实施,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及时完成相关的验收工作。

五、协议的效力与争议解决1. 本协议为有效合同,双方共同遵守并履行。

2. 如对本协议内容有任何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双方同意提起诉讼,并接受相应法院的管辖。

六、其他事项1.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变更工程竣工验收之日。

结语建筑工程施工施工设计变更协议,是在变更工程过程中确保双方权益的基础,通过明确定义变更的内容、原因、时间以及相关费用的承担方式,旨在提高变更工程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双方应严格按照协议内容履行各自的责任,确保变更工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协议还规定了争议解决的方式,为双方提供了法律保障,保证合同的有效执行。

通过本协议的签署,双方共同致力于实现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办公楼工程设计变更制度

办公楼工程设计变更制度

办公楼工程设计变更制度一、引言办公楼工程设计变更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设计图纸需要修改的情况。

设计变更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还会对施工质量和工程预算造成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设计变更制度对于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办公楼工程设计变更制度展开讨论,以期对设计变更管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二、设计变更的原因1. 设计漏洞:在原设计中存在的错误或不合理之处。

2. 施工实际情况不符:施工现场情况与原设计图纸不符,需要对设计进行调整。

3. 业主要求变更:业主在工程进行中提出新的要求或者需求发生变化。

4. 监理要求变更: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求设计进行调整。

5. 其他不可抗力原因:如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设计实施。

三、设计变更管理的原则1. 及时性:设计变更应该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对工程进度造成不必要影响。

2. 合理性:设计变更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和需要,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3. 明确责任:对设计变更过程中的责任人员进行明确,保证设计变更过程中规范操作。

4. 稳定性:设计变更应该尽可能避免频繁变更,保持工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四、设计变更管理流程1. 设计变更申请:由相关人员提出设计变更申请,包括变更的原因和具体要求。

2. 设计调整方案制定:设计单位根据申请内容进行设计调整,并制定调整方案。

3. 方案审核:设计变更方案由相关部门审核,确保方案合理性和可行性。

4. 变更图纸制定:设计单位制定,并交由相关人员审查并签字确认。

5. 变更实施:按照变更图纸进行实施,并进行施工过程监督。

6. 设计变更报告:完成设计变更后,编制设计变更报告,汇总整理设计变更过程信息。

五、设计变更管理的注意事项1. 设计变更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不可擅自进行操作。

2. 设计变更必须经过审批管理,确保变更合规。

3. 设计变更需充分沟通协调,保证各方利益。

4. 设计变更过程要做好记录和备案,确保设计变更过程可追溯。

建筑工程变更管理协议

建筑工程变更管理协议

建筑工程变更管理协议本协议由甲方(建设单位)和乙方(施工单位)共同订立,旨在规范建筑工程变更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双方的利益。

一、协议背景为了适应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变化,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双方经过充分协商,决定签订本变更管理协议。

二、变更管理原则1. 变更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不能违背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公共利益。

2. 变更必须符合工程实际需求,为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施工风险或适应项目变更等原因。

3. 变更应在变更申请书上明确变更内容、原因、影响范围、费用预算等,并经过双方签字确认。

三、变更管理流程1. 变更申请:当发现工程存在需变更的情况时,甲方应书面向乙方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供变更相关资料。

2. 变更评估:乙方收到变更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变更评估,明确变动范围、变更费用预算及其他影响因素。

3. 变更协商:在变更评估完成后,双方应进行变更协商,确定变更的内容、费用承担责任以及变更后的工期安排等。

4. 变更确认:双方就变更内容、变更费用、变更影响范围等达成一致后,应在变更申请书上签字确认。

5. 变更执行:乙方按照变更申请书上的要求进行工程变更,并确保变更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和安全。

四、变更费用责任1. 对于因甲方原因引起的变更,由甲方承担相应的费用。

2. 对于因乙方原因引起的变更,由乙方承担相应的费用。

3. 对于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非双方原因引起的变更,费用由双方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担。

五、协议终止1. 双方一致同意解除本协议。

2. 工程竣工或验收合格后,本协议自动终止。

六、附则1.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 对于没有约定的事项,双方应本着友好、平等和公正原则进行协商解决。

3. 本协议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字:_______________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注:本变更管理协议仅为参考样本,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2层拆模禁止交叉作业

2层拆模禁止交叉作业

2层拆模禁止交叉作业摘要:一、引言二、2 层拆模的概念与原理三、禁止交叉作业的原因四、2 层拆模禁止交叉作业的实施与监管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对于施工效率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中,2 层拆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模板技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

然而,这一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交叉作业。

本文将围绕2 层拆模禁止交叉作业展开讨论。

二、2 层拆模的概念与原理2 层拆模是一种新型的模板技术,通过上下两层模板的交替使用,使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达到指定的形状和尺寸。

与传统的模板技术相比,2 层拆模具有施工速度快、混凝土成型效果好等优点。

三、禁止交叉作业的原因1.安全隐患:2 层拆模在施工过程中,若上层模板尚未固定,下层模板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容易导致模板垮塌,对现场施工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2.影响施工质量:交叉作业容易导致模板位移、混凝土浇筑不密实等问题,进而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四、2 层拆模禁止交叉作业的实施与监管1.制定管理制度:建筑企业和项目部应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禁止2 层拆模交叉作业,并将其纳入日常安全检查范畴。

2.加强教育培训: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充分了解2 层拆模禁止交叉作业的原因及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3.严格监管:项目部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发现违规交叉作业现象,立即制止并严肃处理。

五、结论2 层拆模禁止交叉作业是保障施工现场安全和提高建筑质量的重要举措。

建筑企业和项目部应加强对此项规定的执行和监管,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与质量。

河道交叉建筑物设计

河道交叉建筑物设计

河道交叉建筑物设计摘要:天津市西青区西大洼排水河与丰产河两条河道承担着区域排涝及沟通调剂的功能,同时丰产河兼有再生水输送的用途,因此两河道既需要立交穿越又需要有平交连通。

本文介绍了两河道交叉处的穿越与连通建筑物的设计与布置,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排涝;河道交叉;穿越;连通1. 工程概况西大洼排水河与丰产河交汇于天津市西青区。

根据《天津市排涝总体规划》,西大洼小区涝水由西大洼排水河汇集后排除,排入丰产河的涝水有中心城区外环河系统西南部分涝水及西青区西大洼小区部分涝水。

另外,根据《天津市“十二五”再生水利用规划》,丰产河还是再生水输送的主要河道之一。

因此,丰产河具有排涝及输水的双重功能。

丰产河设计流量为20m3/s,河道上口宽约40m,两河道交叉处既需要再生水输送时丰产河独立流通又需要防汛排涝时互相连通调剂。

两河道原状为立交交叉,西大洼排水河通过5孔1.5×1.5m倒虹吸穿越丰产河,过流能力约为14m3/s。

该倒虹吸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另外随着西大洼排水河清淤工程完工后西大洼排水河的排沥规模的加大,清淤后河道交叉处西大洼排水河设计流量约70m3/s,原倒虹吸规模已不能满足其排沥要求,形成排水瓶颈。

2. 设计条件概述西青区地处海河流域下游,地貌属海积冲积平原类型,区域地势低洼,地面坡降很小,由西北略向东南倾斜。

境内自然河流与人工河道纵横交织,西大洼排水河与丰产河相交,西大洼排水河流向近南北,丰产河流向近东西,两条河常年有水,微地貌单元为河床,无滩地,在场地地表局部地段分布有杂填土,地面高程一般为3.50~3.89m,局部起伏较大。

区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多年平均降水量586.1 mm,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汛期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6 %。

西大洼排水河北起南运河北斜泵站,南至独流减河宽河泵站,河道全长13.32km。

丰产河西起南运河宣家院闸,东至津港运河王兰庄闸,河道全长19.5km。

建筑业导致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

建筑业导致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

建筑业导致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建筑业导致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建筑业导致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一般而言,工程建设项目中引起变更的原因众多。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建筑业导致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筑业导致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篇11、主观因素1.1建设单位的原因尽管项目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决策依据不充分,但建设单位为满足项目特殊要求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

或功能需求调研不到位,实施过程中新增需求修改原工程目标、内容或原定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中提高或改变技术标准、扩大功能或追求施工进度,抢工赶工等主观原因提出需求的改变,引起变更。

同时,招标阶段招标文件商务条款欠缺或资格审查过程缺失,技术标准、施工技术要求不完善、施工范围和界面不清,清单工程量计算不准确,清单特征描述不完整或与设计图纸不一致,将导致中标后工程变更。

评标办法欠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投标报价审查不到位,存在不平衡报价或低于成本价现象,对投标文件施工方案的审查缺失,中标施工方案难以施工,中标后调整合同文本,增加谈判签署难度,合同条款存在表述不清、理解歧义,在实施过程中难以界定,上述评标和中标阶段的缺失同样会造成实施阶段的工程变更。

建设单位项目现场人力投入不足,现场工程师缺乏造价管理意识,重技术轻合同,导致签署的变更签证与合同或清单内容重复。

建设单位自身变更管理的制度性和时效性差,未经审批先施工或审批周期过长。

同时,建设单位疏于反索赔管理,忽视减项变更或因过程资料不完整无法核减,增加了价款结算的难度。

1.2勘察设计单位的原因勘察设计单位的成果文件质量是引起变更主要因素之一,如勘察报告的结论与现场实际地质不符,设计阶段深度不够或设计节点达不到施工要求,设计经验不足、施工可行性差。

设计师市场调研不充分,设计使用的材料设备与市场供应存在差异等都会在施工过程中引起变更。

同时,施工图设计与专业深化设计脱节,各专业之间未及时协调、配合、衔接,出现交叉碰撞、互相矛盾现象导致工程变更,以及设计师的服务意识和配合程度影响设计质量,项目实施前设计师未能将设计阁纸进行完善交底,也是引起工程变更发生的要因素之一。

危房改造工程变更制度

危房改造工程变更制度

危房改造工程变更制度一、前言危房改造工程是我国推进农村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安居生活的有效途径。

危房改造工程在解决农村危房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然而,在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变更,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变更制度,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障工程质量和工期。

二、变更的原因危房改造工程变更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变化、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其他原因,需要对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或工程量进行调整的情况。

变更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设计不符合实际情况:可能是因为设计师对现场情况了解不足,导致设计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可能是由于施工方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设计的局限性或施工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工程质量。

3. 外部环境变化:可能是由于自然灾害、政策变化或其他原因,导致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做出调整。

4. 技术改进:可能是由于新技术的出现,对工程设计或施工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

三、变更的程序在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中,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变更的过程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变更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变更申请:施工单位在发现需要进行变更时,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变更申请。

变更申请应包括变更的原因、变更的内容、变更后的影响等相关信息。

2. 变更审批:建设单位收到变更申请后,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审批人员应对变更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同意变更。

3. 变更设计:一旦变更获得审批,设计单位应及时对变更进行设计。

设计单位应根据变更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设计,并对原有设计进行更新。

4. 变更施工:施工单位在获得变更设计后,应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并按照新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同时,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对工程进行重新验收。

建筑工程项目变更方案

建筑工程项目变更方案

建筑工程项目变更方案引言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需要变更的情况。

变更可能涉及工程设计、工程材料、施工方法等方面,如果变更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项目进度延误、质量问题或者额外费用支出。

因此,编制一份合理的建筑工程项目变更方案至关重要。

一、变更申请的提出和审批流程1.变更申请的提出:–变更申请可以由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者监理单位提出。

–变更申请应明确变更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2.变更申请的审批:–变更申请由项目管理部门负责进行审批。

–审批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变更的必要性、风险和影响,并征求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

–对于重大变更,需要提交项目决策委员会进行审批。

二、变更管理的流程和责任1.变更管理流程:–变更管理应遵循统一的、流程化的管理流程。

–变更管理流程包括变更申请、变更评估、变更审批、变更实施和变更记录等环节。

–每个环节应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变更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变更管理的责任:–建设单位负责变更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确保变更管理符合项目目标和相关法律法规。

–设计单位负责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制定变更详细设计方案。

–施工单位负责变更实施工作,并确保变更后的施工质量。

–监理单位负责变更过程的监督和审核。

三、变更评估和决策的规则和方法1.变更评估的规则:–变更评估应基于项目的风险管理原则进行。

–变更评估应综合考虑变更的必要性、风险和影响,以及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目标。

–变更评估应征求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并进行专业论证。

2.变更决策的方法:–对于一般变更,可以由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决策。

–对于重大变更,需要提交项目决策委员会进行决策。

–变更决策应明确变更的实施范围、时间和成本,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四、变更实施和控制的方法和要点1.变更实施的方法:–变更实施应按照变更详细设计方案进行。

–变更实施应确保施工质量不受影响,同时减少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2.变更控制的要点:–变更控制应包括变更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变更执行结果的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 交叉建筑物设计
本此设计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河道适当位置设置5处交叉建筑物,具体位置详见下表:
段山洪沟交叉建筑物基本特性表
5.5.1 工程布置
经现场勘测得知,穿堤建筑物主要作为排泄山洪所用,故穿堤建筑物均与堤防垂直布置,进口采用浆砌石八字墙,底部采用浆砌石护底厚50cm,穿堤建筑物结构形式为钢筋砼盖板涵洞,根据设计流量(p=3.33 %)不同而采用不同宽度,分别为一孔及两孔。

出口采用浆砌石护底厚50cm,后部接下游河道。

5.5.2 涵洞设计
涵洞单孔净宽2.0m,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墩厚40cm,两侧边墙厚40cm。

详细结构尺寸见交叉建筑物箱涵标准图。

(1)水力计算
①流态选择
根据地形特点及当地实际情况,考虑施工方便、结构简单等各方面情况,拟采用钢筋砼箱涵。

②涵洞进出口高程和纵坡的拟定
根据建涵地点自然地形拟定涵洞进口高程详见表格,纵坡为1/200。

③泄水涵洞结构设计
由于穿堤建筑物数量很多,故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作为计算实例,经比较选取右岸2+400处设计最大泄水量(p=3.33 %)8.21 m 3/s 为例进行计算。

可研拟定盖板涵洞为一孔,净宽2米孔高净高1.8米。

首先判别涵洞流态:涵洞的流态主要根据进口水深、出口水深与洞高的关系来判别;初拟涵洞前水深 2.0米,出口水深1.5米,则2≤1.2*2且1.5<2,流态为无压流。

其次判别长短洞:综合《水工手册》、《水力计算手册》所采用判别标准,当L <8H 时为短洞,反之为长洞,本次设计涵洞长均为8米,均小于8倍的水头,故为短洞。

再判别涵洞过流能力:
2
/30
2H g mB Q σε=
g V H H 22
0α+
=
式中:
Q —设计流量, (m 3/s);
V —上游行进流速(m/s ),0.7 m/s ;
a —动能修正系数取,1.05; σ—淹没系数,取1.0; ε—侧收缩系数,取0.95; m —流量系数,取0.36 i —坡降,取1/200
经过计算拟定断面过水流量8.5m 3/s >8.21 m 3/s ,大于设计泄量,能够满足泄水要求。

④消能防冲设计
判别下游水流衔接形式,确定是否需要修建消力池。

首先计算涵洞前行进流速(m/s )
p H q V +=
式中:H —涵前水深(m ),为2.0m ; P —堰高
q —单宽流量(m 3/s ),q=Q/b=4.25m 3/s 再计算上游总水头 E 0=P 1+H 0
式中:g
V H H 2200+=
根据2
22
02c
c h g q h E ϕ+=,可求出h c , 据⎪⎪⎭

⎝⎛-+="
1812
32c c
c gh q h
h
可求出"c h ,经过计算"c h <t=1.5m (下游水深),不需要修建消力
池。

又本次设计中穿堤建筑物修建在上部堤防中,断面内还有一深约2.3米深的主河槽故基本能够满足消能防冲设计,故不必再修建消力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