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_李共梅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研究
学意义 。
对 照 组的 患者 采用 传 统治疗 护理 ,包 括 “ 理常 规 、立 即进入 护
C U 室 、绝对 卧 床休息 、 中流量 吸氧 、低半 卧位 ,持 续 , 、血 C 病 l f电
氧监测 、止痛镇静 、扩冠 、静 脉溶栓 ,做好基 础护理及 理护理 ,观 l f , 察病情 等Ⅲ 。实验 组根据 我科 自制 的临床 护理路径 表 ,由责任护士 或 当班护士 按路径表进 行护理 ,从人 院第 1 开始 到第7 ,分阶段实施 天 天 护理项 目内容 ;护理 项 目内容包 括 :入 院指 导 ,入 院时诊 断 、检查 、 用药 、治 疗 、护理 、饮食指导 、康复 、健康 教育 、出院计划等 ,为 患 者 制订标 准化的治疗 、护理康复 流程 。在晨 会交班前 组织责任护士 、 护理组 长、助理护士 一起评价每 天护理计划 的完成情 况 ,护士 长每 天 检查监督 落实 ,对有 变化和异常 时要及 时进 行修改 。对 异常产生 的原
1 . 院天数 .3住 3 从住 院第 1 至出院 日。 天 1 . 院费用 .4住 3 患者从入 院到 出院为 准。
1 资料 与方 法 11J 资料 . 临床 选 择20 年9 0 9 月至2 1年8 0 1 月在 我科住 院急 性 肌梗死 患者8例 , l f , O 排 除有 并发症 患者 。其 中:男 5例 ,女2例 ,年 龄4- 6 ,将研究 6 4 8 7岁 对 象 随机 分为实验 组和对照组各4 例 ,实验 组应临床 护理 路径进行管 0
健康知识掌 握 ( 分)
满意度 ( 分)

实验组
1.1 .3 5 5 .2 9 47 4 .7 .0 2 .1 .8 34 ±38 8 1 士18 .1 92 ±13 94 ±09 7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50例患者依照常规护理程序予以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依照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后,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选取对象均依据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得到确诊。

将该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2.2±1.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3.4±2.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依照常规护理程序予以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依照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由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并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

临 床 护 理 路 径 在 急性 心 肌 梗 死 病 人 中 的应 用
张艳 黎 彩虹
【 摘要 】 目的 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 自2 0 1 2年 1 月 至2 0 1 4年 1月我 院收治 的 8 o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随机分组 , 观察组 和对照组各 4 0例 , 对照组行 传统护
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
2 . 方法 : 对 照组 根据 传统护理模式 的内容实施相关操 作 :
遵 医嘱进行休 息 、 给予氧气供 给、 全天心 电监护 、 静脉溶栓 、 镇
静止痛等 。观察组 给予临床 急救护 理模式 : 入 院后先对 病患 及其家属讲解 有关 操作流程 , 安排责任 护理人 员和主管医生 , 对病患检查 的要 求和安排详 细解答 , 介绍人 院后注 意事项 和 操作规 范安全要求 , 对疾 病 的有关病 理情 况和基本 知识介 绍
【 关键 词】 临床护理路径 ; 急性 心肌梗死 ; 调查 问卷
临床护理路径 ( C N P ) 是依据标准 护理 计划为某个病种 的 病人设计 的住 院护理模式 。急性 心肌梗死 表现出了常见的急 强调合理 的康 复训 练是必要 环节 , 坚持合 理 的循 序渐进 的运 动, 防止发生心悸 、 气促 的不 良症 状。出院前 1 d : 要 求家属和 病患坚持 良好 的生活习惯 , 禁酒戒烟 , 通过小册子个体化 的出 院操 作流程 , 自我监测血压 , 定期复查 , 出现 问题 及时就诊 心源性 休 克 、 严 重 心律 失常 及肝 肾功能 缺失 的病
患; ( 2 ) 肺血栓栓 塞 、 结缔组 织 系列病 症 、 外周 血管 介入 诱发 的血液系统病症 ; ( 3 ) 肿瘤病患 ; ( 4 ) 有严重 精神疾病 , 无法 配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强化临床护理路径的影响。

方法选取100例我院近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强化了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在护理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两方面的优势。

结果护理效率方面,观察组急救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满意度达到92%,远高于对照组的80%。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在经验的总结下缩短护理所需时间,提升护理效率及有效性。

【关键词】急性心梗;护理路径;护理效率;满意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病患的急救处理必须注重急救效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纠正患者心肌缺氧、缺血症状,降低病死率[1]。

当患者出现急性心梗后,由于疾病病死率高且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因此必须在恰当的护理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心梗造成的明显疼痛感,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预见性护理[2]。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观察了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急性心梗护理效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5年6月至次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梗急救住院病患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9:21;年龄区间处于50-71岁,平均年龄(62.35±3.18)岁;梗死位置:3例下后壁、4例前间壁、10例下壁、13例前壁;心功能Killip分级:16例II级、14例I级。

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8:22;年龄区间处于52-70,平均年龄(60.41±2.79)岁;梗死位置:2例下后壁、3例前间壁、11例下壁、14例前壁;心功能Killip分级:17例II级、13例I级。

两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在患者到达医院后针对其急性心梗状态实施必要护理干预,包含监测生命指征、开辟绿色通道抢救等[3]。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2.1入院时护理住院后询问患者及家属症状及发病时间,了解患者基础性疾病以及既往住院史。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当代护士2017年3月上旬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李岸芳林家谊卢春林高恒舒徐玉婷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的效果。

方法在2014年10月 ̄2015年10月期间,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从本院抽取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住院期间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其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卧床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疾病知识掌握评分。

结果实验组各项监测项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可缩短卧床天数和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丰富患者的疾病知识,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的主动性,是一种有计划、有预见性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411(2017)3-0039-02工作单位:543000梧州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李岸芳:女,研究生,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6-07-19急性心肌梗死(AMI )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类心脏病中的严重类型之一,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由于长时间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所导致部分心肌坏死[1],是一种发病急、病死率高的常见心血管疾病[2]。

在冠脉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现象。

如果护理不当、健康指导不到位,会引发很多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天数,也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3]。

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质量、高效率的护理对于促进疾病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CNP )是为已确诊的某种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的工作计划[4]。

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疗效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疗效观察

患者的护理效 果。结果 观 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卫 生资源 消耗 情况( 包括平均住 院 日和平均住院 费) 、 对护理工作的 满意
度均显著优 于对照组( P < O . 0 5 ) 。结论 采用临床 护理路径对急
于术前 、 术 中和术后给予 相应 的护 理干预 , 所有 患者 的临床症
麻醉 , 对 于老年 、 咳痰不畅患者 , 应相应调整麻醉用量[ 3 1 。
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叨. 实用医学杂志 , 2 0 0 7 , 2 3 ( 2 1 ) : 3 3 4 9 — 3 3 5 0 .
【 3 ] 杨海 云, 何 良文 , 吴 晓红 , 等.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危重症 患 者 的应用及护理田. 中国中医急症 , 2 0 0 9 , 1 8 ( 8 ) : 1 3 7 5 — 1 3 7 6 . 『 4 1 宁献芬 , 刘海丽. 经纤维 支气 管镜治疗重症肺部感染 2 5 8 例 的护理 体会Ⅱ 】 . 微创 医学 , 2 0 1 0 , 5 ( 3 ) : 3 1 1 - 3 1 2 . [ 5 】 夏晴.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在重 型颅脑 损伤并 发肺部感染患者 中的应用及护理[ J 】 . 医学信息 , 2 0 1 1 , 2 4 ( 1 2 ) : 1 6 9 . ( 收稿 日 期: 2 0 1 2 — 1 0 — 1 7 )
1 . 3 . 2 术 中护理
患 者取仰 卧位 , 颈部垫 软枕 , 操作 前将
患者眼睛蒙上 , 经鼻 腔插 镜 , 进入声 门前 注入利多卡 因, 待患者 适应后进行吸痰处理 。吸痰 冲洗治疗 过程 中, 护理人员操作要 准确 、 轻柔 , 注药后告 知患者变换体 位 , 尽量不 咳嗽 , 有利 于药 物 的吸收 , 如果治疗过程 中出现出血现象 , 及 时给予相应处理 。 治疗 过程 中 , 密切 注意病情变化 和生命 体征 的变化 , 一般情 况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取我院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取时间在2012年12月直至2016年1月,并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疾病知识掌握评分、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满意度97.33%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评分(95.01±1.05)分、住院时间(15.32±1.45)d、卧床时间(2.50±0.45)d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具有显著应用效果,不仅能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还能增加疾病知识掌握评分。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效果心肌梗死主要是指人体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发热、胸骨后剧烈疼痛等,多数患者易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而对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干预方式,能减轻患者由于生理改变、并发症、疾病造成的多重打击,促进患者康复[1]。

因此,我院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见本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收取我院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取时间在2012年12月直至2016年1月,并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纳入标准:①15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白细胞计数增高、发热、胸骨后剧烈疼痛等症状。

排除标准:①不接受护理,②伴有严重内分泌疾病。

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0~60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6.01±1.30)岁,男性患者有40例、女性患者有35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1~60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7.02±1.18)岁,男性患者有41例、女性患者有34例。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临床护理路径属于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主要是由相关专业人员及医护人员针对某个手术或者某个诊断制定的具有时间性、顺序性的、适合患者的护理计划,通过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将资源浪费有效减少,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升服务质量;本文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作一综述。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60-01在心血管内科疾病中,常见的急危重症为急性心肌梗死,多发于老年人,在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中分别居于第二位及第三位;近年来,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关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通常给予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且还能够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但是,在给予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时候,如何有效节省时间,使患者的血管能够尽早开通,使心功能能够得到有效保存,这些都是当今医疗工作人员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首要解决的问题[1]。

近年来,临床护理中,广泛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中,有效提升我院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现综述如下。

1 制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2]1.1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订在临床护理中,护理路径的制订是以每日标准计划作为参照依据的,主要是根据特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按照护理路径中的规定给予患者临床护理措施。

临床护理路径的组成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诊断结果而成的,是综合常规护理计划的一个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协助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判断;一旦患者病情发生改变,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时,护理人员可以将患者的病情变化标志在临床护理路径上,并且针对这一变化作出相应的适合患者的干预措施。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对医护服务的满意情况。

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51.70±4.17)min、急救时间为(55.14±4.20)min、住院时间为(10.05±2.63)d;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90.61±7.45)min、急救时间为(85.33±5.92)min、住院时间为(18.36±3.12)d;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72、25.30、12.39,P<0.05)。

实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97.30%(36/37),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率为94.59%(35/37);对照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78.38%(29/37),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率为72.97%(27/37);实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对医护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0、6.37,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时间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心肌梗死在医学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脏疾病,可分为慢性与急性两种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

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患者胸骨后部会出现剧烈疼痛,可伴有发热、心律失常与心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病情严重[2]。

本文意在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将在本院治疗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4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分析

·临床监护·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分析王慧,张蕾蕾,隗冬艳(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北京 102400)0 引言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明显灌注下降或中断,导致的相应心肌急性缺血而坏死[1]。

本病多由冠心病继发而来。

冠心病是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是最常见的心脏病[2]。

心肌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急、进展快,临床抢救不当可造成很高的致死致残率。

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避免浪费无效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

本文通过对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明显缩短了抢救时间,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及就医满意度,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

收集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42-81岁,平均(67.1±2.6)岁。

本组60例患者中58例曾有冠心病史,病程6个月至24年。

临床表现为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剧烈胸痛、胸闷,持续咳嗽,大汗淋漓伴濒死感,持续性腹痛,恶心、呕吐等。

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经过医护人员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实施相应护理对策。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卧床休息、全天候心电监护、吸氧、止痛镇静、抗休克抗感染等严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包括如下方法:①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由高年资医师、护士组成。

根据本病的特点,参考相应书籍、文献制定表格形式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表格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医师临床护理路径执行表,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路径执行表和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告知表;②患者及家族知情参与: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告知患者或家属,对住院期间每天进行的治疗,护理向患者详细说明,并详细告知患者如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得到患者同意方可制定表格;③临床路径表的执行:护理路径表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例。

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试验组护理模式为临床路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对疾病防范的掌握及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心血管病,发病因素是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狭窄等,从而供血量减少,严重会中断供血,最终导致心肌缺血,心肌坏死。

此病不仅需要及时的治疗,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护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学者的重视,其中临床护理路径在多种疾病的预后护理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

因此本研究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AMI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以期提高患者的预后,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例。

试验组女25例,男29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3.07±3.64)岁。

对照组女23例,男31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2.33±3.05)岁。

1.2 方法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①刚入院护理:给予患者家属住院一些问题的指导;②抢救护理;③合理指导用药;④观察患者心理,并给予缓解;⑤出院时给予指导。

试验组护理模式为临床路径护理:①根据我院护理实际情况及患者特点,建立合适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包含护士、主治医生,参考相关临床护理文献,结合AMI患者发病特点,听取主治医生建议,制订出临床护理路径表格[1];②责任护士根据具体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患者进行护理,从患者入院至患者出院,按计划进行护理,并且详细记录并签名;③护士长对于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使护理按制定的计划落实,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与解决;④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及时与护士长、医师讨论,必要时对护理表进行灵活调整;⑤出院时进行科学指导,并一个月内进行电话回访,咨询恢复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探析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探析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探析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在实验过程中均采用分组对比研究形式。

研究过程中的分组依据不同护理模式展开,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1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模式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模式为传统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病症掌握程度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病症掌握程度以及住院时间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展开护理干预,在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几方面可以发挥显著价值。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效果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指的是针对某一病种患者,采用标准护理计划完成其住院护理模式的创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自身疾病情况较为危重,患者临床存在较高的死亡率,并且病情恶化速度极快[1]。

为了探讨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以干预后获得的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分组研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展开护理干预,最终患者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缩短程度极为明显,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在实验过程中均采用分组对比研究形式。

研究过程中的分组依据不同护理模式展开。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男42例,女20例;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56.6±11.6)岁;对照组61例:男45例,女16例;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56.9±12.1)岁;排除标准:将出现心源性休克、体现为心脏功能不全以及心律失常现象极为严重的患者进行排除;将表现为脑血栓栓塞以及患有结缔组织系列病症的患者进行排除;将患有肿瘤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将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疗效。

方法选取84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单数)和对照组(双数)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总掌握率(92.86%)、总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1.86±0.87)分、抑郁(2.05±0.57)分、敌对(1.77±0.96)分、恐惧(1.49±0.38)分、并发症发生率(16.67%)、平均住院时间(15.4±3.5)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改善护患关系,降低不良情绪、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大力推广。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护患关系临床护理路径(CNP)是针对已确诊病症制定的,指导护理人员主动、有预见性的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个案护理方法。

通过CNP的开展不仅能够使护理计划得到全方位落实,同时能不断创新和优化护理工作,从而达到改善护患关系、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我院对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有效的CNP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抢救的84例AMI 患者,其中男44例,女40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2.5±3.9)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指南”[1]。

心梗部位:前壁梗死52例,占61.90%;下壁梗死20例,占23.81%;广泛前壁梗死12例,占14.29%。

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单数)和对照组(双数)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等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心电监护、卧床休息、止痛镇静、静脉溶栓、氧气吸入等常规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的价值。

方法抽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3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急诊护理临床路径,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

结果急诊科滞留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96.97%),对照组较低(75.76%),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临床路径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是心内科多见病症,且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由于病情变化快,导致救治过程中易出现诸多的问题,增加治疗的难度,因此,临床需求辅以科学的护理,规避救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升救治成功率[1],遂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分析急诊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入选对象共计66例,均为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进行对比,一组命名为对照组,一组命名为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急诊护理临床路径。

入选对象均知情此次研究目的且自愿参与。

对照组:本组33例中女性有15名,男性有18名,年龄最小者36岁,最大者67岁,平均年龄为(52.64±3.24)岁。

观察组:本组33例中女性有16名,男性有17名,年龄最小者37岁,最大者66岁,平均年龄为(52.32±3.12)岁。

上述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快速接诊,遵医嘱准备好救治工具和仪器,监测患者的调整,遵照医嘱开展药物干预、常规仪器检查等,确保救治过程的顺利进行[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
E 京 顺义 1 0 1 3 0 0
【 摘 要】 目的 :讨 论 急性 心肌梗 死 患者 护理 中临床护 理路 径 的应 用 效果观 察 方 法 :选取 我 院发 生 惠性 心肌梗 死 的患 者 6 8例 ,根 据 随机 的原 则 分为 实行 传统 的护 理 的对 照 组 以及 实行 临床护 理路 径 的 实验 组。对 两 组的 患者 的平 均住 院 的天 数 ,平均 的住 院 费 用,疾 病知 识 的测 试情 况 以及 患者 对护 理 的满 意程度 。结果 :实验 组 的平 均的住 院天 数 . 平 均住 院 费小 于对 照 组 ,差别 具有 统 计学 意 义 ( P < 0 . 0 5 ) 。实 验组 的疾 病知 识 的 测试 情况 , 惠者 对护 理 的满 意程度 大于 对照 组 ,差 别具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 0 . o 5 ) 。结论 :对 于 急 性 心肌梗 死 的 患者 实行 临床 护理路 径 ,可 以提 高护 理人 黄之 同 的 交流 ,提 高患者 对护 理 的满 意程度 ,具 有重要 的临床 价值 。 【 关 键 词l 急性 肌梗 死 ;临床护 理路 径
・ 2 6 4・
垦 : 坚 堕 笪 墨查 ! ! 笙 旦 笙 4 墨 - I n t J C a r d i o v a … D i 。 l u n e 2 0 1 7 , V o l 4 4 S u p p
急性 心肌梗 死患者 护理 中临 床护理 路径 的应用 效果观 察
表2 两组 患者 对护 理 的满 意程 度 的情况 的 比较
种 疾病 ,诊断 或者 手 术二 制 定 的一种 治 疗 的护 理模 式 ,护 理 人 员按 照临 床 路径 的标 准 化 的治 疗的 护理 流 程 实行 护理 ,可 有效 的 减少 患 者的 住 院时 间 。为 了研 究急 性 心 肌 梗死 患 者护 理 中临 床护 理 路径 的应 用 效果 观 察 ,本 文中选 取 我 院发 生急 性 心肌 梗死 的 患者 6 8 例 ,根据 随机 的原 则分 为实 行传 统 的护 理的对 照 组 以及实 行临 床护 理路 径 的 实验组 对两组的患者的平均住院的天数,平均的住院费用 ,疾病知识的测试情况以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15年5月 65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陈水萍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市肿瘤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

护理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卧床休息时间、有关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卧床休息时间、有关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各项结果: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有着明显作用,在护理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患者行为的规范,同时改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识,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应用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09-0065-01引言: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发生长时间严重的心肌缺血,从而引起部分心肌的急性坏死,其临床表现为持续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胸闷、发热、恶心呕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普遍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冠脉上不稳定的粥样斑块脱落、破溃,随后发生出血及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继而发生管腔闭塞。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是很容易造成患者猝死的疾病。

根据临床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在积极有效地治疗同时,加以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是治愈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

护理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5.19±3.10)岁。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效果分析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效果分析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的82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位。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抢救,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抢救。

对比两组病人的抢救效果、住院时间及病人满意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康复率、死亡率及心肌梗死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病人满意情况也比对照组好(P<0.01)。

结论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路径,可以明显减少检查与抢救时间,同时还可以使护理人员对病情作出全面、准确的观察分析,有效避免护理操作失误的出现,提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抢救率与治疗成功率。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急诊护理;护理路径心肌梗死是世界范围内致死或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发病急、病情恶化迅速、病死率高等特征,同时发病起始症状不一,病因复杂,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比较复杂和困难,因此要采用优于常规护理的急诊路径进行抢救治疗。

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的逐渐改变,我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对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救治也成了研究重点。

最近几年对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配合治疗获得了良好进展,极大地缩短了抢救时间,改善了对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水平,提升了治愈率[1-2]。

本研究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抢救的82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实施抢救,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以下是具体报告。

1资料与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急救的82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7位,女性35位,年龄在31~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6岁,均经过有关检查与临床症状确诊;部分病人合并有并发症,其中合并高血压16位,冠心病9位,高血脂5位,脑血管疾病3位,糖尿病9位。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09-29T11:03:02.10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作者:邓艳霞[导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B组40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评价护理效果。

结果组间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疾病知识掌握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B组对比A组均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也明显高于A组(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本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增加。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症入院,在入院后需要紧急的检查和抢救,因此易造成护理工作的紊乱及项目遗漏[1],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医院里的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订的一个严格有序的、有准确的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

该种模式可有效的保证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此次我院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收治的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均经临床明确诊断且符合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同时排除了合并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障碍、意识障碍不能良好配合的患者。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急性心肌梗死者60例为对象,其中30例常规护理者为参照组,30例临床护理路径者为研究组,对比护理效果,使用统计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于抢救成功率、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均更优,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前言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心肌缺血,从而引发心肌细胞的坏死,属于冠心病严重并发症,发病较急,且病程进展快,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需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从而改善预后[1]。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本文将以6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急性心肌梗死者60例为对象,研究开始时间是2018年8月,结束时间是2019年8月,其中30例常规护理者为参照组,30例临床护理路径者为研究组。

参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为41-67岁,平均年龄为(57.86±3.29)岁。

研究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为42岁,最大年龄是68岁,年龄平均值是(57.79±3.78)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参照组给予参照组传统护理:经过院前抢救或者急诊接诊将患者接回。

由护理人员遵医嘱行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多项急救流程,在确诊以后将患者送入导管室,实施抢救治疗。

1.2.2研究组给予研究组临床护理路径:在接到急诊就诊时,应当立刻将绿色通道开通,行绝对卧床、吸氧、开通上肢静脉通路等措施。

立即采集患者的血液标准,进心肌酶、凝血四项等指标检查,与心电图诊断、心肌标志物诊断相结合,确诊疾病,并在确诊以后告知家属,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临床护理路径在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

临床护理路径在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黄淑玲;张焕芳;袁惠萍【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途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观察组采用我科编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途径(CNP)进行.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患者的住院费用花费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途径进行护理,能够规范护理流程,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3(022)015【总页数】2页(P60-61)【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途径;护理质量【作者】黄淑玲;张焕芳;袁惠萍【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50;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4临床护理途径 (CNP)是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目的产生的[1]。

目前,临床护理途径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科室的病种当中。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性很大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中护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2]。

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我科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途径发现,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护理流程规范,护理质量较高,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科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55.88±9.81岁。

随机将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护理方法1.2.1 两组以传统护理为基础,入院后即进入CCU给予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测、镇静,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途径 (CNP)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李共梅 甘国会
綦江县人民医院,重庆 綦江 40142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岁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14天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入科时间: 年 月 日
时间 主要护理工作 病情变异记录 护士签名
网络出版时间:2011-9-28 8:08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61.1278.r.20110928.0808.001.html
接到急救部通知, 患者到达前 通知医生,安排CCU病床,准备好抢救用物如: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并备好治疗用物,做好静脉采血准备。

到达CCU病房 (0~10min) 立即吸氧,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遵医嘱给予静脉或口服给药,静脉采血。

安慰患者,并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协助完成“入院手续”。

到达CCU病房 (10~60min) 持续吸氧,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观察患者胸痛有无缓解。

遵医嘱予以溶栓治疗,观察并记录溶栓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完善护理记录。

做好心理护理。

住院第1天 (CCU病房) 持续吸氧,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胸痛情况,观察溶栓效果。

入院护理评估,入院介绍,心理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保证充足睡眠。

进低盐低脂流质饮食,避免过饱。

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被动改变体位,协助翻身,洗漱。

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床上排便。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
级,统计优良数。

②住院时间:从入心血管内科到离开心血管内科的时间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疾病知识 药物知识 二级预防能力 实验组 34 33 32 33
对照组 34 24 23 23
X2值 8.7846 7.7035 10.1190
<0.01 <0.01 P值 <0.0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
2
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评估、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
活动、观察、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的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4],它减少了
救治过程中的随意性。

3.3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的最大特点,是以患者
为中心[5],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程度大大提高,主动参与到治疗、护理过程中,加强
了护患交流机会,从而改善了护患关系。

其次,临床护理路径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
费用,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4.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规范护理流程,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袁桂平,陈洪波,朱芳.应用临床路径对腺性膀胱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J].山西医药杂
志,2010,4(39):385-386.
[2] 董军,刘亚平,周亚春,等.临床路径标准制订方法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9,13
(6):11-15.
[3] 江良英,骆明花,邓雪琼,等.临床路径在妇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08,6(10A):2554.
[4] 何红.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9,23(2):404-405.
[5] 杨春玲,张瑞敏.临床护理路径[M].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