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章法构成的两种准则探析
书法作品章法
书法作品章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作品的章法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设定作品的布局和格式,还能够反映出书法家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书法作品的章法。
首先,书法作品的章法要注重整体性。
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应该具备整体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在章法布局中,可以采用太极图案或者三段式布局来体现整体感。
其中,太极图案是指一组圆形连成的形状,它有两个半黑半白的组成,代表着阴阳相合,万物归一的道理。
而三段式布局则是将作品划分成三部分,分别安排标题、正文和尾声,这种布局方式简洁明了,让作品更加清晰明了。
在章法的整体性上,关键是要注重尺度感和平衡感,使整篇作品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的效果。
其次,书法作品的章法要突出主题。
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应该能够突出主题和思想内涵,使读者在阅读时有所感悟。
在章法布局中,可以通过采用较为简单而明显的排列方式,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主题。
比如,可以在作品主体上设置比较精致的布局,实现主次分明,突出主题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章法上设置比较有层次感的排列方式,让作品更加符合主题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
最后,书法作品的章法要具备创新性。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但也不应该停留在古老的范式中。
书法作品的章法可以通过创新方式来呈现,比如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书写风格、线条形态等等。
在章法的创新性上,关键是要拥抱当代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让书法作品更加接地气、生动活泼。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书法作品的章法对于整个作品的质量和美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书写章法时,需要注重整体性、突出主题和具备创新性,这样才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任何一个优秀的书法家都应该注重和研究章法的设计,以便创作出更好的书法作品。
书法的空间构成剖析
书法的空间构成个别与整体——结字法与章法一、结字在第一节中,我们已经阐述了作为书法艺术的母体——汉字的基本构架,它是汉字书写成为书法艺术的首要前提。
书法艺术中对汉字结构的再创造,便是结字。
虽然每位书家的结字风格多有不同,但从审美角度看,结字自有一种基本的原则。
我们亦曾在第二节中论述了传统哲学思想对结构美的影响,并分析了结字之理、法,在此,我们将作更为具体的讨论。
1.基本构架①平行与交叉汉字的构造,其基本的元素为线,线与线之间的平行、交叉形成字的结构。
一般地说,同类线在规范汉字中大多平行,如‚鱼‛字,横画与横画之间,竖画与竖画之间,撇与撇之间即呈平行关系,但点的形态却为例外,点一般呈外放内收型。
譬如说三点水‚氵‛,其笔势固然由上而下,形态则为一种幅射线,形成向内的趋势。
再如火字点,则为另一种形态,起点与后三点构成对立的势,而总的趋势也为内收外放,即相交点在字内。
而异形线一般都有直接交叉的现象。
如横竖交叉(‚‛),点横交叉(亢),横撇交叉(又),横捺交叉(戈),竖撇交叉(身),撇捺交叉(来)等等。
而线条交叉的现象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直接交叉,如‚十‛字;第二种为交接,如‚人‛字;再有便是既未直接交叉,又未交接,但有一种交叉的势,如‚八‛字。
交叉是使线条趋向中心并构成字的基本结构的主要方法。
在篆字中,同类线的平行感最正,尤其小篆。
规范小篆的体式最为平匀,横画必平,竖画必直,线条的形态除此二者,便只有弧线与斜线了。
由于线条书写时保持匀速,起讫没有用笔的顿挫,故线形前后一致,增加了平行感。
隶与楷字仍具有较多的平行。
由于用笔顿挫感的加强,略逊小篆。
行草书由于线条的连带作用,同类线的平行感大多不存在。
②线的倾斜幅度横平竖直,在小篆字中可谓不折不扣。
隶书时代的横虽已有波磔,但头、尾点基本在水平线上。
楷书的横线则已呈上倾幅势。
这或许与楷书的用笔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楷书横画用笔多藏头护尾,收笔不出势,顿笔回收,由于顿笔产生一定的形态重量,如保持水平势,线便会下垂。
书法章法形式构成探析
(二)落款 落款是中国书画的一个 特点,又称款识和题款。 最初为了实用的需要而 产生,意在说明正文的 出处、馈赠的对象,作 者的姓名、籍贯,创作 的地点、时间,以及抒 发创作感受等等。 古人谓之:“妙款一字 抵千金。”款字往往又 能反映作者的艺术修养 和创作水平,所以在书 法创作中,不仅讲究作 品的正文布局,落款方 面也要下工夫。 落款可分为单款、双款、 穷款三种。
(四)横披指横幅作品,横长竖短。这种格式可以写 少数字,自右而左写一行,也可以横式直写形成多行 书长篇字。横披大的可用于建筑物上、大厅会议室中 悬挂,小的可用于斋室居所布置。
(七)匾额大都悬挂在亭台楼阁、厅堂馆室 的上面,一般匾额字体多为楷书、隶书和行 书,也有古朴的篆书。字少而大,结体严谨, 疏密匀称,气势磅礴,庄重严肃。独立悬挂 或者配以对联。
2.由多幅独立的字联结而成 如果是由独立的字、幅组成,字体可以是统一的,也 可以是楷、行、现代展览书法格式的走向是组合式。 (一)材料 1.墨:墨汁、朱砂、广告色、金粉、银粉、丙烯等。
2.纸:高档有色纸, 如泥金、泥银、泥彩、 万年红、粉蜡扦、洒 金、撒银,特种深色 纸等; 低档纸,如毛边纸、 元书纸,手工草纸等。
(二)形式 1.对联。 多色拼接, 小字装饰。
“单款”是指署上书写 者的姓名,或再加上正 文的出处,书写的时间、 地点以至原因等。 如只落姓名,则叫“穷 款”,如果作品所剩空 间有限,甚至不落款, 盖印即可,也叫“穷 款”。 “双款”包括上下款, 通常上款写赠送对象的 名字和称呼,常常带上 谦词;下款则落上自己 的姓名、书写时间和地 点等等。
(二)手卷。是书法作品中左右展开较长的 一种格式,因为其形成长度远远大于宽度, 而且长度太长无法悬挂,只能用手边展开、 边欣赏、边卷合,所以得名,也叫“长卷”。 其内容大多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一首(组) 诗词。手卷篇幅较短的有三、四米,长的可 达十米以上,宽度一般为三十至五十厘米之 间。
草书章法原则总结
草书章法原则总结草书章法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书写风格,以其独特的笔触和优雅的线条受到广泛关注。
章法是指在书写中对布局、组织和分割文字的规则和原则。
草书章法不仅仅是一个书写技巧,更是一种审美标准和文化价值的体现。
下面将对草书章法的原则进行总结。
1. 始于心灵,传递思想草书章法强调书写者的内心与思想的流露。
草书的笔法多样,需要书写者能够通过内心的力量,用适当的笔画和线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因此,在书写草书时,要注重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以保持文字的灵动和流畅。
2. 虚实结合,形成对比草书章法注重虚实结合,通过使用线条的宽度和密度来形成形式上的对比。
虚线和实线的巧妙运用能够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在草书的书写中,要善于运用虚实对比,通过适当的加粗和加细线条,使文字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3. 线条流畅,神韵自然草书章法追求线条的流动和笔画的快捷。
草书强调"短而折,曲而直,粗而泽,瘦而灵"的特点,注重笔势的奔放和线条的流畅。
书写时,要抓住一气呵成的节奏,力求笔画之间的流畅和连贯。
只有在流畅的线条下,作品才能体现出草书独有的神韵和自然之美。
4. 留白有度,吸引目光草书章法强调文字之间的留白。
在草书书写中,留白的安排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美感,还能够吸引观者的目光集中于文字本身。
留白既表达了一种意境,也起到了调节整体空间和平衡布局的作用。
因此,在草书的书写中,留白的大小和分布需要合理把握,以展现出作品的独特魅力。
5. 细节精致,凸显个性草书章法注重细节的处理。
草书的笔画虽然概括,但在画写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细节之处。
香韵、起落、回环等表现手法有助于凸显作品的个性特点。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图,能够使草书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视觉张力。
综上所述,草书章法的原则强调书写者内心的感受和意境的表达,追求线条的流畅和笔势的奔放。
虚实结合、留白有度、细节精致等方面的处理,都是为了突显草书的个性和独特之美。
书法的章法
书法的章法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在书法中,章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它是指书写时的布局和排版,包括字形大小、间距、位置等方面的安排。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书法的章法。
一、字形大小
在书法中,字形大小是章法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字形大小的大小关系要根据整篇作品的需要来确定,一般来说,标题和正文的字形大小应该有所区别,标题要大一些,正文要小一些。
此外,字形大小的变化也可以用来表现文字的重要性和轻重缓急。
二、字形间距
字形间距是指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它的大小关系也要根据整篇作品的需要来确定。
一般来说,标题和正文的字形间距也应该有所区别,标题的字形间距要大一些,正文的字形间距要小一些。
此外,字形间距的变化也可以用来表现文字的紧密程度和松散程度。
三、字形位置
字形位置是指字在纸面上的位置,它的大小关系也要根据整篇作品的需要来确定。
一般来说,标题和正文的字形位置也应该有所区别,标题的字形位置要高一些,正文的字形位置要低一些。
此外,字形位置的变化也可以用来表现文字的重要性和轻重缓急。
四、字形形态
字形形态是指字的形状和结构,它的大小关系也要根据整篇作品的需要来确定。
一般来说,标题和正文的字形形态也应该有所区别,标题的字形形态要更加华丽,正文的字形形态要更加朴素。
此外,字形形态的变化也可以用来表现文字的情感和气息。
书法章法
书法章法楷书章法章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画是线条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构图美。
赵体楷书的章法,可以从两个方面研究和把握起规律。
其一,整齐一律。
楷书章法的整体感,首先是整齐,字的排列形式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等距,给人一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的楷书。
结字的宽窄、长短不同的造型产生局部参差变化,便整齐一律而不呆板拘谨的楷书不会出现不和谐或单调之弊。
其二,多样统一。
赵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带有行书的成分,笔法多变,因字赋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样性、变化性中有着十分和谐统一的关系。
给人的感受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
一件书法艺术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体效果,而整体是由无数个局部构成。
因此,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轻重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设计,并且要坚持不懈地经过较长时期磨练,始能自由地进行章法处理,表现出一种似乎没有设计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
楷书章法并不复杂,其主要形式有中堂、对联、条幅、横披、扇面等。
楷书的章法布置,字距与行距大多基本相等,但也有行距大于字距的;一律自右至左竖写,横披的少字数者也仍然是由右至左书写;现代的中文横写是自左至右,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但竖写是仍然以从右至左为佳。
赵体楷书的具体章法形式见下面章法示例。
行书章法楼主陈迪Chandy 2011-04-19 11:16我们在学习书法略有小成之后,都试图创作令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
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每位书法爱好者共同的愿望。
我们在书法创作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章法问题。
如果我们对章法缺乏了解或认识,那么我们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将是作业,而非作品。
清代有位书法家何绍基,晚年定居东浙,当地有位姓沈的书者,有人让何对沈作一评价。
何绍基说:“沈只知一字耳。
”言下之意就是说沈不懂章法,写出来的东西不会法度。
由此可见,我们学习和掌握章法的重要性。
楷书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方法
楷书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方法楷书作为我国书法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章法布局是一项关键的技艺。
合理的章法布局可以使字体更加协调美观,凸显书法作品的艺术感和气势。
本文将介绍楷书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楷书章法。
一、楷书章法布局的原则1. 一字一格原则楷书一字一格是指每一个字的字形都应在一个规定的格子中书写。
这是楷书章法布局的基本原则,也是保证字体整齐划一的重要手段。
2. 上下对称原则楷书章法布局中,上下对称原则是指每一行字的上下两边应该保持左右对称,营造平衡和谐的视觉效果。
上下对称可以通过字形的对称,如左右部分、上下部分的结构对称来实现。
3. 左右平衡原则楷书章法布局中,左右平衡原则是指每一行字的左右两边应该保持平衡,字形在形状、大小和位置上要相对和谐一致。
左右平衡可以通过调整字与字之间的间距来实现,使得整体的布局更加美观。
4. 空白分隔原则楷书章法布局中,空白分隔原则是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使整体的布局更加舒适自然。
过于紧凑的字体排列会使文字显得拥挤,影响字体的艺术效果和观赏感。
5. 主次分明原则楷书章法布局中,主次分明原则是指要合理区分字体的主次,突出重点。
在排列布局时,应将主要内容置于中央位置,次要内容放置于字体的边缘或次要位置。
这样能使整个作品更有层次感和主题感。
二、楷书章法布局的方法1. 中心对称法中心对称法是楷书章法布局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文字的中心位置放置于整个作品的中央,左右两边对称分布。
这种布局方式能够给人以稳定、平衡的感觉,常用于写作标题、做书法作品封面等。
2. 左右分布法左右分布法是楷书章法布局中常见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文字集中在左边或右边,使排列整齐、有序,给人以朴素、稳重的感觉。
这种布局方式常用于写作长文、文章开头等。
3. 上下分布法上下分布法是楷书章法布局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文字分布在上方和下方,使整个作品具有动感和流动感,常用于做诗词书法作品、楹联等。
书法章法论(上)
书法章法论(上)一幅书法作品是一个宇宙,体现着书家心灵的秩序。
成功的作品,违而不犯,和而不同,错杂、变化又和谐统一,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美感。
这决定于书家超群的章法布置能力。
章法因不是具体的笔法技巧,古人对它的论述其实并不多,而且很笼统。
为了揭示章法的形式奥秘,有必要回顾一下古典书论的相关论述,对传统章法研究作一个检讨。
一、传统章法研究的检讨古人对书法创作中的章法留心很早,传为王羲之的《笔势论》中说:“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当须递相掩盖,不可孤露形影。
”这里既讲到上下字之间的桕承接,左右的映带,也讲到了行距之间空间的分布,一篇的上下得所,和谐统一。
似乎章法的各个要素都谈到了。
明代的解缙沿着这个思路论布置:“一篇之中,可无洁矩之道乎?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备有攸当。
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若布阵:纷纷纭纭,平乱而不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破。
昔右军之序《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以后备家论书法,有两种意见值得注意。
一是董其昌的论述。
他说:“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
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其直如弦”,讲的是每行字轴线布置在中轴线上。
这个思想以后发展为邱振中的“轴线说”。
轴线管领的是每一行字的安排。
傅山认为“一行有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之天”,意思也与董其昌同。
一行字安置得当,就是要贯气,并且要有姿态上的映带,节奏上的大小错杂。
这样,一行的笔意就有丰富的情感律动,写好了每一行,整篇的情势和意境就圆满了。
还有一个是蒋骥,他在《续书法论》中说:“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俱灵;以虚为实,断处俱续。
观古人之书,字外有笔、有意、有势、有力,此章法之妙也。
《玉版十三行》章法第一,从此脱胎,行草无不入彀。
书法章法布局详细图解说明
任务名称:书法章法布局详细图解说明一、书法章法的概念及作用书法章法是指在书写文字时所遵循的一种布局规则和美学原则。
它能够使书法作品呈现出良好的整体结构和美感,提升文字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
书法章法的正确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协调、和谐并且富有韵律感。
二、书法章法的基本原则书法章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布局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规范和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次序有序书法作品需要遵循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次序,排列文字时要保持整体的统一和连贯性。
这样可以使作品看起来更加整齐、清晰。
2. 高低对称书法作品应该追求整体的平衡和和谐,要遵循左右对称或者上下对称的原则。
通过高低对称的布局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稳定感和美观度。
3. 明暗对比在书法作品中,明暗对比是指黑与白、粗与细、密与疏等方面的对比。
通过运用明暗对比可以突出文字的形态、线条和墨迹的变化,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4. 疏密有致布局过程中需要根据文字的大小和内容来调整字与字之间的距离,使整个作品在疏密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
过于疏松或过于紧密都会影响观赏效果。
5. 运用留白留白是指在布局过程中,有意识地保留一些空白的部分。
通过合理运用留白可以使作品更加通透、较为自然,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三、书法章法的具体布局要点书法章法的布局要点是指在具体书写和排列文字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竖排布局竖排布局是指把文字从上至下进行排列,一般用于长格式的篆书和行书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竖排布局时要保持每一行文字的高度和位置基本一致,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要一致或适当调整,以保证整体的平衡和美观。
2. 横排布局横排布局是指把文字从左至右进行排列,一般用于楷书和草书作品。
横排布局时要注重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和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使作品整体看起来统一、舒适。
3. 多行排列多行排列是指将文字排列成多行的布局形式,一般用于篆书和行书作品。
在进行多行排列时,需要注意每一行之间的高度和间距要相对一致,整体的均衡和和谐。
硬笔书法章法布局原理
硬笔书法章法布局原理硬笔书法,作为书法的一种,是指使用硬笔(即钢笔或者钢笔类工具)来书写的书法艺术形式。
硬笔书法在中国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硬笔书法的书写过程中,章法布局原理是至关重要的,它决定了一篇硬笔书法作品的整体美感和书写品质。
下面将从章法和布局两个方面分别介绍硬笔书法的原理。
一、章法的原理章法是硬笔书法创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包括整体章法和局部章法两个层面。
整体章法是指整篇作品在纸张上的分布和平衡,包括整体构图、结构安排和空间组织等方面。
局部章法则是指在字、词、句等单位上的章法要求,包括字体大小、间距、横竖搭配等方面。
在整体章法上,硬笔书法要注重版面的整体均衡和谐,避免左右倾斜或上下偏重。
作品的字体大小应该按照一定比例和规律来安排,以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同时,空白部分也要得当利用,不要让整个版面显得拥挤或者杂乱无章。
在局部章法上,硬笔书法需要注意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要适中,不可过于紧凑或间隔过大。
字体的横竖排列也要符合规范,不能出现歪斜或错位。
此外,硬笔书法还要注意每个字的形体美感和结构稳健,保持整体的协调和和谐。
二、布局的原理布局是硬笔书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体现在作品的整体布局和结构安排上。
硬笔书法的布局要符合文字的语言特点和意境要求,既要注重字体的美感,又要照顾到整体风格的统一和连贯。
在整体布局上,硬笔书法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来选择合适的版面结构和构图布局。
一般来说,硬笔书法作品的书写要求端庄稳重、简洁大方,字体的大小、位置和排列都要经过精心考虑和安排,以确保整体布局的美感和协调。
在结构安排上,硬笔书法要注意段落的分明和逻辑顺序,避免出现错漏或混乱的情况。
每个段落之间应该有明显的过渡和衔接,以确保整篇作品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总之,硬笔书法的章法布局原理对于书写质量和艺术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只有严格遵循章法和布局的原则,才能写出一篇符合书法要求和审美标准的硬笔书法作品。
谈书法的布局与章法
谈书法的布局与章法章法,广义上讲,是包括款式,狭义上讲,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
杜甫在《丹青引》中有两句诗:“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的确如此,章法布局包落款钤印以及装裱。
点画、结字在作品中只是一小局部,然而“一点或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它识。
一、定主宾之序书法创作当先从主体(正文的文字内容)入手,主位既定,宾从就可以围绕主体生发,或藏或露实其层次,如众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体形象愈见突出愈完美。
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不是书艺作品最重要的方面。
但写什么内容需要作者的思想感情、修养水平。
内容佳就给作品增加了一层意趣,文情并茂,千古如新。
传世的古代法书如:王等。
这些文字在文学上已是不朽之作,况又是出自一流书家自撰自书,那怎么不珍如拱璧呢?对书家来讲视。
从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来讲,可以分为五类:即古代诗歌、文言文、新诗、白话文、“小数字”等。
另外在文字内容的选择时,最好要与其书体风格相协调,水乳交融,体现意境。
若“小数字”中的“龙”之说明为宾。
总之,一幅之中必须有主有宾,齿序分明,才能集中丰富,统一而有变化。
二、掌均变之衡端庄持重,为人之一美,也是作品之一美。
如果一味求奇,失去安详稳定,就会使人感到不然寻常之平易得,艺术之衡难求。
譬如一个在平地行走,是平衡的,但太一般了,几乎不构成什么美感。
进,就构成一种美感,大家乐意看,因为他本是难平衡的,而通过技巧驾驭,平衡了,就产生了美。
可知只出平衡,才是构成美感的、具备艺术价值的平衡,所以书法的章法,先须求变,而后求均;先须求奇,而后象转换成艺术审美形象。
如篆书--小篆一般均横竖成行,行距大于字距,也可以打成方格。
其行气中线总是要横竖成行,其行气可以错落自然,有欹斜,大小参差变化。
隶书--在章法上特殊之处是,隶书因字取横势向的了。
若将隶书的章法改行距大于字距就零落不堪了。
楷书一般横竖成行,行距大于字距,或距离相近,行字与字横向不对行,小楷中颇多。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
浅论书法艺术中的章法之美一、章法的定义章法是书法艺术中的排列,布局和分割规律。
它以笔画、汉字和句子等为基本单元,根据具体要求对其进行编排和安排,使其表达出一定的意境和艺术效果。
与绘画艺术不同的是,书法艺术几乎都是“大雅”之作,因此章法必须符合传统的审美标准和礼仪规范,注重整体的和谐美。
二、章法的特点1、有序性章法的核心在于有序性。
章法中要求各种元素之间有一定的排列顺序,以展现出整体的韵律和优美。
例如,拼音文字的章法较灵活,可以左右垂直布局,而汉字的章法要求较为严格,必须根据规范来编排布局。
2、尊重规矩章法的建构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不可随意突破,否则会导致审美不和谐,失去传统的美感特征。
因此,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艺术时,需要认真学习书法的基本章法和排列顺序,掌握传统文化的规矩和礼仪,从而创作出符合审美标准的作品。
3、注重整体效果章法不仅仅是单纯的笔画或词汇的摆放,更多的是强调整体的效果。
章法要求整个作品必须相互关联、呼应,达到一个和谐的境界。
在创作中,要注重布局的平衡、构图的创新和细节的搭配,营造出优美的视觉效果。
三、章法的应用章法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涉及到各个方面。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
1、布局排列书法作品中,字的摆放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布局特点,如竖排、横排、多列或交错排列等。
在布局排列上,要注重大局与细节之间的协调,构建出具有艺术感和观赏价值的画面。
2、空间留白3、笔画的安排在章法中,笔画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不同的笔画排列方式可以形成不同的艺术效果。
例如,交叉排列可以增强节奏感和层次感,而垂直排列则更能突显字的稳重厚重。
结语章法是书法艺术中的一种美学规律,是衡量作品美感价值的重要标准。
在创作中,艺术家要注重章法的应用,运用章法规律雕刻作品的骨架,达到整体的协调和极致的艺术效果。
因此,在学习书法艺术中,除了要掌握好字体笔法之外,更应该深入研究章法之美,才能够真正掌握书法之道。
书法 章法
书法章法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注重章法的运用。
章法是指书法中的布局和组织方式,它不仅体现出文字的美感,也体现出书法作品的整体结构和秩序。
下面将就书法章法展开探讨。
书法章法在空间布局上注重平衡和对称。
平衡是指整个作品左右对称,上下平行,形成稳定的结构。
对称是指作品中各个元素的形状、大小、位置等在左右对称线上保持相对一致。
通过平衡和对称的布局,书法作品能够给人一种整齐、和谐的美感。
书法章法也注重节奏感的运用。
节奏感是指书法作品中字形的有序排列所带来的一种律动感和韵律感。
书法家在布局时会对字形的长度、高低位置、笔画的粗细等进行精确的设计,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让人的眼球能够在作品上顺畅地流动。
书法章法中还注重着墨的运用。
墨法是指书法作品中的墨色处理方式。
不同的书体和基调要求使用不同的墨色。
章法中的墨色布局要注意深浅对比,使得整个作品在墨色上形成层次感和立体感。
墨色的运用还可以凸显书法作品的气韵和立意。
书法章法还与文字的排列和间距有关。
在书法作品中,文字的排列方式要符合字形的特点,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距离。
字的排列要求整齐有序,间距要适当,以保证作品的整体美感。
总之,书法章法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技巧,它在书法作品的布局和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平衡和对称的空间布局、节奏感的运用、墨色的处理和文字的排列,书法作品能够呈现出美丽的形态和韵律,给人以舒适的视觉体验。
因此,学习和理解书法章法对提高书法水平和欣赏书法作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书法作品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方法
书法作品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方法章法,篇章布局之法。
古人云:“积点以成字。
积字以成篇。
”在一幅作品中,字与字并不是无关的堆砌,而是生机联属、息息相关的;行与行也不是机械排列,而是顾盼映带、血脉贯通的。
因此积字成篇,就要懂得篇章布局,这就叫章法。
掌握章法,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书法作品创作的前提之一。
根据前人的经验。
现归纳出以下章法布局的原则和方法。
一、构思谋篇写文章要讲究动笔前的“谋篇”,绘画要事先“构图”。
书法创作前也必须事先进行“构思谋篇”。
古人说:“意在笔中,笔居心后,皆须存用笔法,有难书之字,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自然容易徘徊,意态雄逸,不得临时无法,任笔所成。
”所以动笔前,要依据所要书写的内容进行一番考虑,比如位置的安排,留天地的多少,字多大为好,行距大约以多少为宜,有没有难以书写的字,等等。
这样下笔后就不至于“临时无法,任笔所成”了。
初学者在进行构思谋篇时,不妨先用小纸布置一下,犹如作画先构草图一样。
遇有不妥当的地方,加以调整修改,大局基本确定后再下笔。
二、首字领篇孙过庭《书谱》中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就是说在布局时,要在通篇之首,立一字为通篇之主,它的轻重疏密、体势意态直接管领了通篇的字体风格、变换起伏、字势斜正及形体大小等。
所以第一个字有很大的制约力,书写时必须考虑到整篇字的许多变化,认真定夺这个字,不可不假思索,随意下笔,影响整篇字的布局。
因此,章法布局的第二个原则是首字领篇原则。
学书者只要反复实践摸索,便能谙熟此道。
三、行气贯通通篇字与字之间妙在互相承应。
如果点画皆有意,字字尽有情,息息相关.血脉相通,互相管带,这就可谓上下相承、行气贯通。
唐代孙敬玄说:“字体各有管束,一字管两字,两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两行,两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纸。
”古人还说:“真(即楷书)则字终意不终,草则行尽势不尽,其得书之趣矣。
”可见,行气贯通原则是章法布局所不可缺少的。
初学布局应注意两点:一是字正行直,字守中线,这是行气贯通的基础;二是字与字之间要笔势连贯。
浅论书法的结构和章法
浅论书法的结构和章法书法是一种博采众长的艺术形式,其结构和章法的好坏,决定着一幅书法作品的优劣。
结体秀美、搭配得当的结构,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章法等都是观赏者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因而从古至今的书法名家们无不费尽心思追求优美的结构和章法,留下了大量值得后人研习的不朽佳作。
通过对这些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进行探究就会发现,书法界的前辈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形成了一套书法创作的规律,依据这些规律创作的书法作品頗具美学价值。
一、书法的结构结构是指事物所表现出来能够让人直观感受到的外在形状。
字的结构,是指每个字点画间的安排、搭配及形式布置。
汉字篆、隶、楷、行、草等诸多字体,都是由最基本的点线联结、组合而成,点线的长、短、粗、细、俯、仰,偏旁的高、低、宽、窄、欹、正等,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式样,要使字的形态优美,结构非常重要。
字迹的结构美是书法作品意境展现的首要条件,也是欣赏者深入欣赏书法作品的前提条件。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所要体现的情感与意境都需要借助结构来表现。
可以说平稳、匀称、参差、连贯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与交叉、渗透,构建了书法的结构之美。
平稳是书法结构造型的基本原则,会给人一种稳健、心情舒服的感觉,相反使人感到不安与忧惧,如同房子将要倒塌下来一样,所以字体结构又如建筑的平稳。
字形要有匀称之美。
在字体的点线之间,各部分协调搭配能形成舒服感与整齐感。
为了使字形匀称,写字时要使实线的疏密长短适当。
字形也要有参差之美,要根据字体各部分的特点,进行有机协调。
书法的结体不能千篇一律,变化之中才有王道,只讲究常法,缺乏灵动性和吸引力。
将常态与参差之美巧妙结合可以让书法显得绚丽多彩,真正体现书法艺术之美,然而一旦超出了重心的平衡范围,字形的结构就又失去了合乎情理的自然美。
字形还要有连贯之美,笔画与笔画之间,各个字之间都应相互协调、衔接。
使得字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唐太宗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对连贯所造成的书法魅力作了这样的表述:“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
书法作品的章法
书法作品的章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书法作品的章法则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
一个优秀的书法作品,除了字体的笔画、结构、布局等因素外,章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向您介绍书法作品章法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如何运用章法来提升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
一、了解书法作品的章法构成书法作品的章法包括正文、落款、印章等要素。
正文是书法的核心,通常包含诗句、字词或作者自撰的文字。
落款包括书者的姓名、单位、职务、籍贯等,以及作品完成的时间和地点。
印章则包括盖在正文上和落款上的姓名印、闲文印、押角印等。
二、掌握书法作品章法的基本原则1. 整体协调:章法并非各要素的简单堆砌,而是要追求整体的协调和统一。
字形的大小、间距的疏密、落款的布局等都要考虑整体效果。
2. 虚实相生:在章法中,实为虚的载体,虚为实的目的。
在布局中,要处理好实与虚的关系,以达到空间布局的生动性。
3. 留白天地:在书法作品中,要留有适当的空白,以展现书法的韵味和意境。
过密则乱,过满则缺。
4. 节奏起伏:章法要讲究节奏感,通过字形大小、字体转换、落款位置等手段,使作品产生动态美感。
三、实践应用:如何运用章法提升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1. 确定主题:根据作品的主题和内容,确定合适的字体、风格和布局。
2. 合理布局:将正文、落款、印章等要素合理安排在纸上,使各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呼应。
3. 变化有致:通过字形的大小、粗细、疏密等变化,以及字距、行距的调整,使作品产生动态美感。
4. 把握整体: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调整,最终达到整体协调、美观大方的效果。
5. 遵循传统:在传统书法理论中,有许多关于章法的原则和技巧,如“计白当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等,可以借鉴和应用。
6. 融合个性: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和喜好,适度调整章法要素,展现自己的个性。
四、欣赏优秀作品:从他人作品中汲取经验通过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从他人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了解不同风格和布局的效果,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如何看懂书法中的章法?
如何看懂书法中的章法?章法,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
在书法作品的章法中,除了黑白的字的平面排序构成外,还包含着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章法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和韵律是书法赏评中必然要谈到的问题,因为,它既是书法的技巧问题,也是艺术问题。
章法的构成是书法作品具体的存在,节奏与韵律寓含在章法的构成中。
人们是通过章法的构成来判断感受笔墨节奏和韵律的。
在我们浏览古代经典法帖时,觉得王羲之的《得示帖》是一部含有节奏和韵律极高的法帖。
节奏与韵律本不是书法的术语,它是音乐的专用术语。
人们往往借用音乐的这术语来解释书法,是因为书法与音乐有着非常相似相通的东西。
归纳起来,大致有五个方面。
▲王羲之《得示帖》1、大小大小,是指一件作品中单个字体量的大小参差变化。
它好比音乐中音量的大小变化。
在行草书中,这样的变化是非常鲜明的,甚至是非常突兀的。
同时,在篆、隶、楷中,这种变化也同样存在,只是不象行草书那样有充分变化的余地而已。
大与小的比例反差愈大,节奏就愈加鲜明。
这与作品的风格气息有着直接的关系,风格越是奔放跳荡,大小的反差就越大。
当表现文雅恬静的风格时,一般大小的反差就相对要小。
在这一点上,《得示帖》大与小的反差比例令人非常惊讶。
图版如:“天”、“下”二字与“雾”字的比例,后者是前者的十几倍。
这样的大小之变,核心的技巧方法,就是笔画越少的字,越是写得紧而缩,笔画越多的字,越是写得大而放。
这样,可以造成强烈的大小对比。
字的外轮廓收缩,字的体量就小,外轮廓舒放,字的体量就将大。
或者有意夸张某一笔,外轮廓自然开张,字的体量就大。
在创作中,如果意欲使节奏加强,就要充分运用外轮廓大小的变化技巧。
我们将《得示帖》所有字的外廓点勾勒出来,察其大小之变,可以清晰地看出此帖的节奏状况。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大与小的变化,是书法创作中表现节奏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什么字体、什么风格,都需要有大与小的变化,只是这种体量变化的程度与幅度不同而已。
一文讲透书法的章法!
一文讲透书法的章法!书法的章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幅格式,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作书规则,这些作书规则也逐渐发展成了创作的准则。
那么,这些准则都包括哪些呢?我总结了八个,说出来和朋友们一起探讨。
一、意前笔后章法的谋篇布白是创作书幅的总体设计,必须首先立意,然后起笔书写;而书写又具有落笔定形,“不得重改”的特点,所以只能笔居意后作书,这就形成了意前笔后的笔法原则。
因而,书法圣贤都强调意在笔前,然后作书。
蔡邕论书说:“夫欲书、先散怀抱,任意悠情,然后书之。
”卫夫人告诫说:'.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王羲之指出:“夫欲书,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候仰、平直、振动,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书谱》也说:“心不厌精,手不忘熟…意前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
”由此可见进行书法写作只能手随意运,笔随手转,翰不虚动,下笔有由”。
至于临时发挥得好,写出了自己满意的书幅,就认为作书是“笔前意后”,这显然是一种误会。
因为写得自己满意,不见得就符合书法艺术的法度,即使符合书法的某种方法,那也只能是在学习中的一点进步罢了。
二、选用字体书法以汉字为载体,而汉字具有真、行、草、隶、篆等字体及书体。
作书谋篇时,需要选择最为适用的一种字体书写成篇,以字体的形体美表现书法艺术的形质美。
选用字体的方法大致是:首先,按照所书的文字大意(文字内容),选择最切合的字体,使得字体与文义协调统一,以文字的形、意美(主要是字形),充分体现书法的形质美。
如对古雅的文义配以古老的字体,对潇洒的文义配以洒落的字体等。
其次,根据书幅的格式—中堂、条幅、匾额等不同需要,选择贴切的字体。
再次,针对时代、社会、“二为”方向以及具体环境等情况,选配人民较为乐见的字体。
同时,还要考虑到简化字体的应用。
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说:“书法是一种艺术,当然可以不受汉字简化的限制,因此汉字简化不会对我国书法艺术有什么不利影响,同时我们也欢迎书法家按照简化字书写,以提高简化字的艺术水平。
楷书书法作品章法
楷书书法作品章法楷书是中国书法中最为正式、大气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端庄、稳健、刚健,给人以庄重、严肃的印象。
楷书书法作品在章法上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下面将围绕楷书书法作品章法展开讨论。
一、举一反三楷书书法作品章法的首要原则是举一反三。
所谓举一反三,就是以单个字或词语为基础,注意其造型结构,加以变化和推衍,使全篇字体产生一种整体感和层次感,丰富整篇作品的艺术性。
拓展更多的内容对于篆刻艺术家会更有益。
二、起笔、收笔楷书书法作品章法的第二个原则是起笔和收笔。
起笔和收笔是楷书正确书写的基础,因为起笔和收笔能够揭示出一个字之间的间隙和平衡。
在楷书书法作品中,起笔和收笔不仅能够塑造形象,更能够表现作品的情感内涵。
三、左右、上下楷书书法作品章法的第三个原则是左右、上下。
左右、上下是指字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它能够影响整幅作品的视觉效果。
正确的左右、上下可以让楷书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让人感受到整个作品的和谐美感。
四、粗细、轻重楷书书法作品章法的第四个原则是粗细、轻重。
粗细、轻重是指墨线的粗细和字体流畅程度的重要性。
墨线粗细和字体流畅程度的调整能够表现出作品的气势和个性,增加作品的自然性和美感。
五、整体与细节楷书书法作品章法的第五个原则是整体与细节。
整体与细节可以提高作品的整体性,使观众更容易理解作品的蕴意。
同时,细节能够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创意和技巧。
总之,在楷书书法作品章法中,以上原则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好的作品必须要具备这些因素。
一个好的楷书作品不仅要符合书法规定,还要有个性和个人风格,给观众带来美感和感官享受。
因此,学习楷书书法必须要注重章法,先扎实于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在书法艺术这一路上愈加稳健。
浅析书法创造的章法与布局
浅析书法创造的章法与布局一、章法——留白与行气章法有大小之别。
小章法即一字之内的点画关系如何布置,或几字之间怎样安排。
大章法既是通篇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落款及用印之间的关系谋划、布置等,它要求一幅作品的字里行间有呼应、顾盼,要协调通畅而有整体感。
大章法,也就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处理,还有天头地脚、题款用印的处理,都因统盘设置,合理布局。
使人看上去黑白分明、疏密相间、格调和谐、气势贯通、浑然一体之感。
怎么表现出来,一要有扎实的书法功底,包括字形结构;二要变化,相同的字要有不同写法,发挥字的可变性和表现力;三要通篇的布局构思,把作品艺术的表现出来;四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旨趣,从而通过书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怀和艺术情感布局就是章法的中心环节,主要有五点:1.计白当黑 2.首字领篇 3.量纸定字 4.行气贯通 5.题款用印。
1、纵观历史关于留白大概分三类情况:1)段落留白,不到段落不留白;2)从宋朝开始处于对长辈和前辈的尊敬,会重起一行书写;3)强调艺术性,随意留白,忽略完整性和阅读性,给阅读带来障碍。
2、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在传统历史上并无章法的完整性相关规定,只有书写格式,纯属个人写自己的信件、诗词。
但在审美方面只是有相关的“行气”规范。
行气定义:上下字的呼应和左右行的呼应。
行气目的:为了协调,增进协调性,意在书法作品中,一行字要一气贯之。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要有呼应映带关系。
要求笔断意连,联缀成行,积行成篇。
行气好处:能协调统一、使章法通透。
3、在追求艺术变化的初级阶段,想要参展,篆、隶、楷尽量打格。
二、构图——设计与创作1、先打稿——需设计,同绘画一样书法有时候也要先打稿设计。
2、展厅里注重头尾能先声夺人。
完整性的促成关键在“头、尾”的变化达到视觉效果;开合、曲直是内部的变化;但评委并非都中意“形式构成”,有视觉派、构成派、非传统派的嫌疑,受到专业派别的抵触。
3、传统书法观点,有“设计”的创作,是“造作”,不原生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章法构成的两种准则探析
摘要:书法章法构成是书家情绪最直观的表达,也是欣赏着体悟书家情绪的的窗口。
通过探究经典书法作品章法布局,初步探讨书法章法构成的两种准则,思考其对当代书法艺术创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动静;虚实
一.动静相宜,气韵生动
在章法构成形式中包含着动态与静态的两种表现。
在动静相生下,或侧重于动态之美或侧重于静态之美。
魏晋之前的大多数书法作品因为字体、内容、社会功用等条件的要求,侧重于端庄,主要表现的是静态之美。
魏晋以来,随着各种书体的演变成熟,以及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书法开始成为抒情达意的重要表现手段。
书法章法形式则成为书家情绪最直观的表达,也是欣赏者体悟书家情绪的窗口。
静态和动态的两种美,或以静显动,或以动显静,都是书家心境的流露。
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动静相生的,所表现出的章法是书家感情的物化表现。
我们去看书法史上优秀的书法作品无不是动静相生气血贯通的,从第一个字的入笔直至最后一字的收笔必定是气贯神完,浑然一体的。
现以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为例进行分析。
通篇赏玩可以发现其笔画以“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等字之线条为基调,随着感情的宣泄,全篇线条的粗细变化很大,或重于
基调线或轻于基调线,线条粗细的强烈变化是因为感情的波动而产生的,也可以说线条是感情的表达之一,体现着书写的节奏或者说是生命的律动;伴随着这种节奏而变化的是结字大小,欹正的变化。
开篇之始感情平缓如同大多数诗作一样在叙述时间及地点,书写上也是较为规矩,基本上是遵循字之真态,没有过分的夸张变化。
此时书法的表现是相对静态的。
至“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稍动荡,无论是线条还是字形已经是开篇时的两倍多,随后的“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感情低落,体现出了苏轼当时苍凉惆怅的心境,字形逐渐收缩。
行文至“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是感情再次起波澜,字势开张而迟重;至“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时达到感情的高潮,人生的不得意,生活的凄苦一寓于书,“破灶”二字字形线条已经是基调线的三倍以上,两字的突出有着震人心魄的力量感。
“但见乌衔纸”已经开始为下一次情感的爆发积蓄力量了,全文至“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结束,情感宣泄已使人感同身受,书写上字形大小也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感其心境,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整幅作品一部交响乐在高潮中戛然而止,最后落款以静制动,文虽尽,然意无穷,给观者留下了久久不能平息的感情余波的震荡。
二、黑白相生,虚实互映
中国艺术中尤其是书法中计白当黑无疑是最吸引人的部分,它用最简单的手法表现着最丰富的内涵,从而成为中国艺术构成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
老子的“一阴一阳之谓道”可以直接用于我们对黑与白的辨证研究。
在雪白的宣纸上一条墨线界出了两个空间,即黑与白;若说这条墨线是“阳”,那么所剩下的空白就是“阴”,正是黑与白的相辅相成构成了书法之“道”。
“白”在书法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故书法章法又称“布白”。
然而人们似乎一直把空白看做是墨线的陪衬,认为它是因墨线的存在而存在的。
我们应该以辨证的观点去看待,在空白陪衬黑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黑线也正是因为白的空间而存在的。
所以我们应该赋予空白在章法构成中的主动性,将书法整体从一个平面空间进一步发掘为一个多维的空间表现。
白线并不是黑线的一种衬托,因为有了黑与白所以就产生了两个层面就像现代图像技术一样,这是两个图层,因此就产生了空间上的纵深性。
也真因为空白的这层作用才成为书法空间造型的一个根本构成准则。
所以我们在研究书法章法构成的准则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到空白所产生的这种建筑似的空间感,而不能单纯而肤浅的只看到白对黑的衬托。
如《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即具有强烈的黑白对比。
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更是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他以极其概括的哲学思想,说明先行后知的观念,如果说守是行动的话,那么知便是行动的指导,所以把白的重要性提到了黑的前面。
因此我
们在深入分析黑白对章法的影响的时候应考虑到白对线条、行气、乃至整体章法的影响。
虚实相生即是虚和实的辨证统一,它们相互依存、互为其根,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共同构建书法这一整体,缺一不可。
这就要求在章法构建的过程中构建实体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虚的构建。
虚实相长、虚实相衬也是在整体构建中相互促进,书法作品的生成过程也是虚与实从无到有、此消彼长相互映衬的过程。
具体可感的笔墨的行进过程中同时进行着对空间的分割,笔墨行至何处,对空间的分割也伴随至何处。
这种以“实”带动“虚”,以“虚”反衬“实”的神妙手法使书法作品不但气韵生动,而且意境深远。
在中国书法史上这样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例如董其昌、杨凝式、弘一法师等的作品都具体的体现着这种虚实之美。
书法艺术中,虚实相生是其生命的源泉,是其丰富多彩的根源,是书法章法构成的一条重要准则。
宋人范晞文《对床夜语》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
”这样的相辅相成造就了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
参考文献:
[1]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g].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老子.道德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范晞文.对床夜语五卷[m].上海:上海古书流通处影印,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