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必然性

合集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客观条件

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客观条件

理 好 的十大 关 系 。 首先 论述 了关于 重工 业 、 工业 和农 业 轻
的关 系 问题 . 出了优先发 展重 工业 的中 国工业 化道 路 的 提 思 想 。1 5 9 7年在 《 于正确 处理人 民内部 矛盾 的问题》 关 中, 把 重 工业 、 工业 和农 业 的发 展关 系 问题 . 到 中 国工业 轻 提 化 道 路 的高 度加 以论述 . 明确 指 出我们 做任 何 事情 “ 并 都

下 . 过 改革 开 放 3 经 0年 的 实践 , 国经 济 发展 取 得 了 举 我
世 瞩 目的辉 煌成 就 党 的十 三届 四中全 会 以后 .以 江泽 民 为核 心 的第 三 代 党 中 央领导 集体 . 出 了“ 个代 表 ” 要思 想 , 加 明 提 三 重 更 确 了发展 的 战略 地位 . 发 展确 定为 “ 将 党执 政兴 国的第 一

科学 发展 观 形成 的思 想Hale Waihona Puke 础是 马 克 思列 宁 主义 、
毛 泽 东 思 想 、 小 平 理 论 和 “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邓 三 重
科 学 发展 观是 对 中 国共 产 党 的三代 中央领 导 集体 关
于 发 展 的 重 要 思 想 的 继 承 和 发 展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关 于 发
要从对 全体人 民 的统 筹兼 顾这个 观点 出发 .嘲 ” 这些 宝贵思
想 对科 学发展 观 的形 成具 有理论 指导 上的重要 意义
中 国共 产 党在 历史 新 时期 的发 展 观 .是 由邓小 平 奠 定基 石 的 邓 小 平在 探索 中 国特色 社会 主义 的建设 道 路
时 . 出 了“ 展才 是 硬道 理 ” 提 发 的论 断 . 调 “ 强 社会 主义 阶 段 的最 根本 任务 就是 发 展生 产力 .社 会 主义 的优 越性 归 根 到 底 要 体 现 在 它 的 生 产 力 比资 本 主 义 发 展 的 更 快 一 些 、 高一些 ”1 更 1 2 。他更 是把 发展 问题 内在 于对社 会 主义本 质认 识 :社 会 主 义 的本 质 , “ 是解 放 生产 力 , 展 生产 力 , 发 消 灭剥 削 , 除两 极分 化 . 终 达到 共 同富裕 。 ”1 一届 消 最 [ 3 十 三 中全 会后 .邓小 平分 析 了我 国现 阶段 所 面临 的主 要矛 盾 已经 不是 无 产 阶级 和资产 阶 级 的矛盾 .而是人 民 日益 增 长 的物质 文 化需 要 同落后 的社会 生产 之 间的 矛盾 。为 了解决 这个 矛 盾 . 须 以经济 建设 为 中心 . 必 大力 发展 生产 力 . 步 实现社 会 主义 的现代 化 。在邓小 平 发展观 的指 导 逐

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范文5篇)

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范文5篇)

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范文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1)论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姓名学院学号摘要: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于科学发展观理论地位的明确阐述,也是对今后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有力号召。

关键词:十八大科学发展观现实矛盾和谐社会必然性正文: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

2012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91周年。

91载艰苦卓绝,91载荣耀辉煌。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

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党的十八大召开,将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新篇章!大会听取两人和审议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审议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中共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其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中,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大会认为,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安全的关注也日益增强。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安全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安全发展的机制和体系所应采取的措施。

安全发展的概念及意义安全发展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安全风险的数量、规模和程度不断减小,未来以往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不断降低,安全状况不断居高不下。

安全发展的核心是通过消除安全风险,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安全是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保障,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其次,安全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为经济吸引外来投资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最后,安全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推进全球发展与合作。

安全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安全发展也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具有以下几个关系: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稳健有序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因此,安全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只有在保证有序、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益。

科学发展观对于安全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同样,安全问题涉及到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需要整体考虑,并且需要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协调。

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方法对于安全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广泛的指导和参考。

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需要相互支持为了实现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保证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促进。

实现安全发展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和科学技术的支持,而科学发展观的实现也需要安全发展的保障和支持,这两者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必然性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必然性

出了新挑战。我们党科学判断当今国际局势、科学认识中国 就愈加主动,行动就愈加自由。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
发展变化、科学地分析党的自身状况,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 们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内涵也越来越充实。我们
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在一种竞争极为激烈的 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国际发展经验教训的合理借鉴。
呼唤科学发展观。我们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
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 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
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 合人民的愿望。为完成党在新世纪 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
会;到建国 100 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是人类在发展问题上科学探索取得的新进展,是人类对现代
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基 化实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人类优秀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重
本国情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 要成果。在现代化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中国自身的国情,在马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在认识世界
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增强和党同群众关系的加强。新党员的 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发扬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主观能动
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的新老合作和新老交替,一大批 性,才能不断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人们对客观世
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提 界的规律性认识得愈全面、愈精确、愈深刻,改造世界的行动
其次,从国内形势来看,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一方面,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 代化建设战略的前两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跃 升,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稳定、民族团 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中国 充满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 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 式多样化的形势下,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突现出来。而本世 纪这头 20 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 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就必 须坚持“ 发展是硬道理”,坚持“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 要务”,坚 持 始 终 做 到“ 聚 精 会 神 搞 建 设 ,一 心 一 意 谋 发 展”。坚持这一点很重要,但又是不够的。要发展,这是毫无 疑问的,但必须赋予“ 发展”以科学性的意义。我们党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把根本着眼点放在用新的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 发展上。也就是说,我们要十分珍惜和切实用好本世纪头 20 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最为关键的是,发展必须有新思路, 必须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使发展有新思路。这就 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 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从而少走和不走弯 路,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科学发展及其必要性的认识

对科学发展及其必要性的认识

不能劳 民伤财 , 不是 一个个 “ 绩工程 ” 面子工 政 “ 程” 及其组合 , 它须顺应民心、 维护民权 、 重视民意 , 始终 以人民及其利益为中心, 为民办实事 、 做好事。 各级政府是 “ 廉价政府 ” 是科学发展 的要求与重要
项 目之一 , 全心 全意地 为人 民服务 以及 公 民综合 素 质 、 会文 明度 明显提 升 和 民富 国强 , 社 是科 学 发 展 的路 向与宗 旨。 科学 发展 不是 “ 足 ” 跛 发展 , 而是 社 会 均 衡 、 协 调 的发 展 , 彻 底 改变 人 均 劳 动 生产 率 低 、 品 附 是 产
技 是第一 生产 力 的思 想具 有 内在 联 系 , 学 发 展是 科 科 技支撑 和 引领 的发 展 。温 家 宝 总理 在 2o o8年 两
院院士大会上强调 :要依靠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 “ 展” 。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进步、 转变发展方式 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科学发展的重任与主旨。 知识经济环境 下的发展 , 是知识、 技含量和 科 法律含量较高、 生态环保要求高的发展 , 它要求劳 动力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科学教育、 不 断提高公 民科学素质是科学发展 的内核与动力 , 科
科技 、 卫生 、 育 、 理 和 民生 、 保 、 源 等 ) 发 教 管 环 能 或 展 的有益 经验 与方 法等 , 而扎 实 、 从 有效 、 力地 推 有 动、 落实科 学 发展 。 科学 发展 的立 足点 、 着力 点 是不 断 提高 公 民科 学 文化 素 质 与 健 康 素质 , 力改 善 民生 , 升生 活 努 提 品质 与幸 福 指 数 , 强 综 合 国力 。为 民谋 福 利 , 增 让 百姓 获得 更 多 的 实 惠 和 民安 国泰 是 科 学 发展 的取

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v 1 5 o5 o. N . 4
0co e ,O 9 tbr 2 O
论 科 学 发林 电子科技大学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学研 究部 , 广西 桂林 5 1 O ) 4 o 4
[ 摘 要 ]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 合力” 作用的结果。世界发展趋势的推动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 景; 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
观。

[ 章编号 ]o16 9(o9O一o1O 文 1o—5720)5oO一4
界 多 极 化稳步 发 展 。 多元 文化 相互 激 荡 。在 中西 文 化 的交 流 、 合 、 融 碰撞、 竞争 和 斗争 中 , 国优 秀传 统 文化 和 国家 意识 中 形 态 处于相 对 弱 势 。而 借 助全 球 化过 程 中 的文化 交 流 侵 消 中 国优 秀 传 统文 化 和 国家 意 识 形 态 , 西 方 是 国 家对 华策 略 的 目标之 一 。 因此 , 对 西方 文 化 的侵 面 消 , 们 的 因应 之 策 是 , 过 实 现 科 学 发 展 , 展 中 我 通 拓 华文 明的世 界影 响力 。 新 科技革 命 浪 潮汹 涌澎 湃 。 今世 界 新技 术 、 当 新 产 业 发展 速度 之 快 、 围之 广 、 次 之 高 , 人 惊叹 。 范 层 令

世界发 展趋势的有 力推动
经 济 全球 化趋 势 加速 推进 , 可逆 转 。 不 经济 全球
化把 各 国 、 区域 的资 源 和 市场 整 合 为 世 界资 源 和 世 界 市 场 。经 济 全球 化 是 一 种 发 展 机遇 , 也是 一 种 挑 战。 科学 发 展观 的提 出 , 是把 握经 济全 球 化提 供 的机 遇、 防范和 化 解 经 济全 球 化 带 来 的 挑 战及 风 险的 需 要。 科学 发展 观 以发 展为 第一 要 义 , 筹 国 内发展 与 统 对外 开放 , 高发 展 的质 量和 水平 , 而使 我 国在 国 提 从 际分 工 和 国 际竞 争 中占 据 更 加有 利 的 位 置 , 对 外 在 开放 中实 现科 学发 展 。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必然性篇一:中国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中国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有着其历史必然性,在形成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特有的道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

1956年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直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再没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做模范的情况下,在挫折与困难中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地走自己的探索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多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文化大革命等类似的失误,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缺乏走正确道路的指引,所以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未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全面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如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我国国情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不断探索、前进,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产力水平较低等等一些问题和不足。

但是我国提出了新的发展道路,那就是要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道路。

为了更好的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科学发展道路。

因此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首要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偶家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从基本国情看,中国发展面临的任务仍任十分繁重。

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发展的现状,既要看到发展速度快、成绩大的一面,也要看到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任务还很重的一面,更加凸显发展的重要性。

浅析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必然性

浅析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必然性

0 引言
科学发展观是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
论的有益成果基础上形成的, 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 人对世界发展潮流总体趋势的敏锐把握。
导集体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上所提出 的反映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需求的重
大战略思想 , 这一理论创新反映了当前我 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求 ,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 伟目 , 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 对我国
维普资讯
9 2

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 0 6焦
再次 , 要对企业文化及其实施过程的监控和研 究。搞好方案设计 , 加强实施过程的监督与控制 , 始 终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沿着预定 的轨道发展。并在发 展中不断进行修订 、 再造和改善 ,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的持续进行。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过程及绩效 的考核与评估 , 保证企业文化全面顺利地贯穿于企
3 企业文化 建设推进应把握好 的环节
从企业的核心层做起。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 的 过程 中, 应从企业的核心层做起 , 对企业文化建设进 行全面规划和设计 , 要建立企业统一指挥的企业文 化建设推进体系和管理机制 , 完善推进 的工作制度 ,
工进步与成长的良好的发展环境 , 要让员工在创造
业发 展全 过程 。
项工作之 中, 并与企业绩效管理考核体系融为一体 ,
形成企业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体 系, 并依据考评效
果, 改进工作 , 纠正偏颇 , 使企业在实现终极 目标的 大路上 , 始终沿着正确方 向运行 , 立于不败之地 。 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 创造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的深入实施以及塑造 企业形象的过程中 , 始终以人为本 , 将企业的命 运与 员工的命运 紧密相连。特 别是在企业发展 的过程 中, 要始终关注员工的愿望 , 引导 员工 的行动 , 注重 体现员工的价值 , 并推进员工 的价值观与社会及企 业的价值观实现有机的统一 。要创造企业有利于员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关系?答:一个有纪律的,有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当,一个有这样的当领导的军队。

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原理及历史必然性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是对中国乃是整个世界社会发展的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总结。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可以纠正我国在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和认识误区,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知道我国今后的社会发展能朝着科学、搞笑、和谐的方向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关键字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内容(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而我国新时期社会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纵观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重要借鉴。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一)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唯物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出发,肯定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是唯物资料生产方式变革史,是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矛盾史,归根结底,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者及广大的劳动人民的历史。

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科学发展观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内容。

所以,科学发展观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史。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出唯物观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唯物观:社会发展的根本是生产力的原理胡锦涛同志提出,生产力的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作者:庞元正仲计水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3年第06期[摘要]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最符合中国人民和国家利益的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本质属性,因而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和平发展的诉求已经蕴含在科学发展观的完整阐发和表述之中,如关于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和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等重要思想的表述,都深刻蕴涵着和平发展的思想。

[关键词]科学发展;和平发展;中国国情[中图分类号]B0;C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6-0004-04如何看待科学发展与和平发展的关系,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是深化科学发展观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科学发展之所以科学,因为它是符合规律性与符合目的性的统一。

科学发展是合乎规律的,这体现为它是符合客观实际也即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发展;科学发展是符合目的的,即体现为它是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

这是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体现。

而和平发展则从对外关系这一特定角度,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这一双重规定性,正如胡锦涛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1]就此而言,和平发展理所当然地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体现,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一、和平发展是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发展科学发展要符合客观实际,这就要求中国的发展必须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

当今时代的特征主要有如下几方面表现: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趋势,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全球性挑战成为世界主要威胁,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金融危机、严重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攸关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难以阻挡,新兴市场国家、区域集团和亚洲等地区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类非国家行为体迅速成长,借助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拓展影响,成为各国和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原因首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密切相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

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我国科技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

因此,提出科学发展观,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原则,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因此,提出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最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紧密相关。

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发展新模式,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和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紧密相关,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密切相关。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优化经济结构,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重大意义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观念是在的,却制约着人的外在言行。

人们对事情看法不同,所采取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人的在观念不同。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改变旧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这也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理论意义所在。

观念就是人对事物的看法、观点,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观点和看法,不同的发展观,使得人们对发展道路,发展方法,发展评价、发展模式的取舍是不一样的。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相应的采取对应发展道路。

那么,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经济增长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时候,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呢?我想原因不外乎就是两个:一个是我们有科学发展的条件,另一个就是我们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并在此后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七大,把它明确作为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统领。

这不是偶然,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我们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建设,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发展,以与对外改革开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于2000年,实现了现代化战略三步走的第二步。

实现了小康水平,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这是个历史性跨越。

小平:三步走战略:1987年,同志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第一步,从1981年到l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小康水平的16项标准:(1)GDP人均800美元,(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元,(3)农民纯收入1200元,(4)住房城镇人均12平方,(5)住房农村砖木结构人均15平方,(6)日摄入蛋白质75克,(7)农村通公路比重达85%,(8)恩格尔系数达到50%,(9)成人识字率85%,(10)人寿均70岁,(11)新生婴儿死亡率3.1%,(1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11%,(13)电视机普与率100%,(14)森林覆盖率15%,(15)城市人均铺路面积8平方,(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100%。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其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下去。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要性:1.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这是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并且往往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一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对我国的发展作一个全面的分析就会发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环境、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强等。

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全面发展的理念,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安全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部分,是其必然要求。

安全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建立和谐社会。

其次,安全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社会稳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安全发展要求我们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改善社会治理能力,加强社会和谐稳定。

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和利益。

再次,安全发展是政治稳定的保障。

政治稳定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

安全发展要求我们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保持政治的稳定,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只有良好的政治稳定,国家的安全才能够得以维护,实现长治久安。

最后,安全发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安全发展要求我们要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保护自然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只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才能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总之,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才能够实现。

安全发展要求我们注重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我们要积极探索,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安全发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措施,推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发展。

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安全发展是指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坚持安全优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和威胁,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生态环境和人民身心健康,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下将从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安全发展的内涵以及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安全要求等方面展开论述。

再次,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安全发展与生态环境紧密相关。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和过度利用,导致了环境的恶化、生态的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实践科学发展观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只有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才能够实现安全的发展。

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转变发展观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行循环经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最后,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安全发展的具体要求,即安全要放在首位,做到“事前预防,致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法治,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意识,推动安全发展”。

这些要求明确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安全发展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需要通过具体的措施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安全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只有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才能够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实现协调发展,才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和生态,使发展能够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只有不断实践和完善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促进安全发展,才能够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与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与实践

作者: 王静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页码: 35-3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制度 以人为本 制度建设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在理论上,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之义,科学发展观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

从实践方面来看,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前提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键在于制度保障。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与现实结合的实现路径,是推动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根本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客观标准是什么中共17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系,并且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那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标准是什么,这是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

一般认为,所谓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是指“具有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等等,这些无疑都是准确的。

但是问题的核心是怎样才称得上“科学”,也就是说“科学”的标准是什么?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是发展观,科学二字是对发展观的性质的描述。

在这里,科学二字是相对于不科学而言的,是对事物正确、健康发展的一种比喻。

一般认为,科学成果都是正确的、健康的,因此在汉语中,常常以科学、不科学来对事物进行肯定与否定。

那么,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指正确的、健康的发展观。

之所以用科学来代替正确与健康,这是因为科学存在着严格的客观标准。

这个标准包括真实性、整体性、相容性、持续性、操作性、普遍性、功效性七个方面。

二、整体性。

科学的整体性,是由事物产生与发展的系统性本质决定的。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具有自身独特性的运动体,其内部系统由各种要素的相互能量供求作用形成运动整体。

因此,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系统整体作用的结果,如果只有其中部分要素发展而其他要素不发展,那么事物必然产生矛盾,出现畸形发展。

正如一个婴儿长大成人一样,必须按比例同步发展,否则就是畸形。

作为科学原理,必须是对一种事物整体运动原理的揭示,否则就是不完整的科学原理,以这种不完整的原理指导实践,必然导致失败。

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要做到科学发展就必须整体把握、按比例整体发展。

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受到质疑,就因为仅仅以一个所有制问题代替了庞大的、复杂的社会管理系统,不具有整体性。

三、相容性。

科学的相容性是指事物能量供求的相容性,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

”这是一种古典宇宙观,那么道是什么?《黄帝内经》曰:“一阴一阳为之道。

结合实际谈谈“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结合实际谈谈“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1、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出发,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历经艰难曲折后对国情作出的最重要的判断。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个不发达首先是指生产力不发达。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首要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同时要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因此,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不发展就没有出路,就无法巩固社会主义。

2、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出发,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认为经济发展并不等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发展的最核心内容,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依靠谁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是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在坚持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社会主义人文关怀,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3、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出发,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

这四个方面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必须协调推进。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必然性

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必然性

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必然性
胡靖宣
【期刊名称】《福建理论学习》
【年(卷),期】2004(000)005
【摘要】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然而,如何发展,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已成为我们党面临的重要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科学发展观包涵四项内容,第一是以人为本,第二是全面,第三是协调,第四是持续。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改革开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胡靖宣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政治学与社会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
【相关文献】
1.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J], 骆方金
2.论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J], 康月平
3.略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依据 [J], 笪邦印
4.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必然性 [J], 柳菊兴
5.历史与现实: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必然性 [J], 陈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 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认识上的新飞跃。
绩。但是,也要看到,在新形势下,党内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
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国内经济
视的问题,一些消极的甚至腐败的东西逐渐滋生起来,从思 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深化认识的新成果
想上、作风上和组织上严重腐蚀着党员干部队伍,影响着党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续发展观为核心的第三代发展观阶段、以“ 人类发展”为核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心的现代发展观。这也就是人类在认识和解决发展问题由必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 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在发展观的这种演变中,人们
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 逐渐形成了这几方面的共识:1、增长不等于发展;2、经济发
会发展的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 展不等于社会进步;3、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4、
建党 100 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发展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的需要的满足。这些共识,
国际环境中进行的。我们党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吸收了国际社会国际发展实践的经
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 验教训,借鉴了世界经济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回顾从第二
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用 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这几十年的历史,大家不难发现,发
会;到建国 100 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是人类在发展问题上科学探索取得的新进展,是人类对现代
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基 化实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人类优秀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重
本国情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 要成果。在现代化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中国自身的国情,在马
国长期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全面、 住发展这一当代的主题,对于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兴衰成败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国在结束长达十年之久的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 “ 文化大革命”之后,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阶段的客观要求。经过 20 多年的不懈努力,到 20 世纪末,我 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
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展观经历了从传统发展观到现代发展观的转变,而且大体上
向前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机遇,树 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即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阶
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段、以经济增长加上社会变革为核心的综合发展观、以可持
作者简介: 柳菊兴( 1944.11—),男,湖北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必然性
事业新局面。
人均约为 850 美元,有 70% 的人口基本达到小康水平。这是
再次,从党的自身建设来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 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里程
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碑。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
了经济总量比 1980 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到 2000 年,全国 9.3% 。在这 20 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89404 亿元( 可折合为 10081 亿美元), 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下转第 75 页)
· !" ·
湖北社会科学
德影响等因素,从而使得社会财富的分配更均衡合理。 3、平等占有与忠实规则。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没有中心也
各国特别是一些大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 21 世纪的发展战 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当今世界各国的关系,特别是 大国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为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 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和竞争。综合国力 的竞争,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旋律。发展,它是当代世界 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为了当代中国的发展,为了中 国的和平崛起,也为了中国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 贡献,我们党提出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观。
发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显著的特点。人民日益增长 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借鉴。
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主要的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特别
社会的主要矛盾。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 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实践的重要成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
不平衡,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突出等,决定了我 的发展中国家,又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牢牢把握
出了新挑战。我们党科学判断当今国际局势、科学认识中国 就愈加主动,行动就愈加自由。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
发展变化、科学地分析党的自身状况,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 们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内涵也越来越充实。我们
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在一种竞争极为激烈的 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国际发展经验教训的合理借鉴。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当今国际局势变化、中国发展 变化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状况变化的客观要求
首先,从当今国际局势看,从本世纪头 20 年,和平与发 展的主题将得以延续。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 展,社会要进步,这是时代的潮流。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 球化是当今时代形势的两个显著的特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 趋势,为世界和平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这种多极化的趋势, 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现在, 世界经济发展又正经历着一次一两百年才会遇到的新的经 济转型,那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 浪潮席卷全球,资本、技术和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在国际范围 内大规模流动,从而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为各 国经济实行优势互补和不断发展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当 今世界还正经历着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新科技革命 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引发 了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面对这样的形势,世界
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 略决策,毅然决然地把发展问题提到了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
到 1995 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57650 亿元,大大超过原 地位。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 1979 年到 2002
定的按照 1990 年价格为 31000 亿元的设想,提前五年实现 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增加了 7.5 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
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
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些年来,我们围绕不断提 作要有新举措。一句话,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的发展目标更加
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 全面,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要求我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客观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5)03-00 25-0 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着极为深刻的时代背景。而当人 类社会跨入 21 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 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 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和平与发 展仍是时代的主题的国际大环境中,历史和时代赋予中国共 产党的庄严使命是: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 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学发展观 就是我们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在审视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关 系、科学地分析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紧密结合我国社会 生活的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它 的客观必然性。
没有边界,个体的忠实者从某个企业转移到网络和网络平台, 用户对于开放结构生活形式的极大热忱,使得公司本身的规 模结构价值转为整个基础结构的价值“。 标准”的制定显得日 益重要,它被用来遏制大量可能的竞争。制定标准,吸引更多 的用户以此培养用户对标准的忠实,成为互联网经济获得最 大回报的直接来源。然而,这些标准使得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 去了主动选择的权利,失去了自己的信息所有权,互联网的没 有地理界线,使人们在相互关系更深入、更亲密、更多边、更持 久的多重网络复合的开放式结构中,成为某些产品的忠实奉 献者和接受者。这种开放性也使我们无法把握所有权的完整 实现,在互联网经济下的公正必然要求对信息及其诸如此类 的无形生产资料的作用影响力作出客观的价值评判。
呼唤科学发展观。我们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
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 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
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 合人民的愿望。为完成党在新世纪 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
段的客观要求。坚持一切从国情出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下,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发展实
展观的一个重要立足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践和发展理论中的有益成果,建立、完善、发展、丰富当代中
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重要的国情和我国最大的实际。“ 不 国科学发展观。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这些有益成果
其次,从国内形势来看,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一方面,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 代化建设战略的前两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幅度跃 升,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稳定、民族团 结、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中国 充满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 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 式多样化的形势下,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突现出来。而本世 纪这头 20 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 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就必 须坚持“ 发展是硬道理”,坚持“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 要务”,坚 持 始 终 做 到“ 聚 精 会 神 搞 建 设 ,一 心 一 意 谋 发 展”。坚持这一点很重要,但又是不够的。要发展,这是毫无 疑问的,但必须赋予“ 发展”以科学性的意义。我们党提出的 科学发展观,把根本着眼点放在用新的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 发展上。也就是说,我们要十分珍惜和切实用好本世纪头 20 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最为关键的是,发展必须有新思路, 必须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使发展有新思路。这就 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 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从而少走和不走弯 路,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