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蛭弧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噬菌蛭弧菌的研究及应用(八)——噬菌蛭弧菌微生物生态制剂的研制、应用及生态效应
水 产大 学 、 苏 省海 洋 渔 业研 究 所 等 单位 的研 江 证 明 , 弧菌对 水 生 动 物 养殖 中常 见 的副 溶 血 蛭
.
产 。19 97年 ,蛭 弧 菌 微 生 物生 态 制 剂 的研 究 及 “ 其 应用 ” 被科技 部 列 为 国 家重 大 科技 成 果 。2 0 00 年, 国家 知识 产权 局 授 予蛭 弧 菌微 生物 生 态 制剂
—
《 生物制菌液及其生产方法》 发明专利权 , 专
有 限公 司试 制成 功 蛭 弧 菌微 生 物 生 态制 剂 , 并
科 学研究 院 黄海水 产研究 所 、 中国海 洋大学 、 上
弧菌微生 物生态制 剂制造及 检验规程 草案》 和 《 弧菌 微生物 生态 制 剂质 量标 准 》 蛭 。与 此 同时 ,
农 业部 批准蛭 弧菌 为我 国兽用 微生物 生态 制剂生 产 用菌株 。在 国际上 , 国是 继美 国之 后第 二 个 我 批 准蛭 弧菌 为兽 用微 生物 生态制 剂生 产用 菌株 的
17 9 9年 , 国 首 次 开 展对 噬 菌蛭 弧 菌 ( 我 以下
称蛭 弧 菌 ) 的研 究 。研 究 中发现 蛭 弧 菌对 许 多
业 有 限公 司 的前 身 ) 申报 的“ 弧 菌微 生物 生 态 蛭 制 剂 ” 国家二类 新兽 药 , 为 同时 向全 国发布 了《 蛭
物( 包括 人 体 ) 植 物 的 致病 菌 , 霍 乱 弧 菌 、 和 如 凝 集 弧 菌 、 寒 沙 门菌 、 溶 血弧 菌 、 氏志 贺 伤 副 福 及 大肠杆 菌 、 嗜水气 单胞 菌 、 弧菌 、 鳗 溶藻 弧菌 、 光 假 单胞 菌等 均具 有显著 的裂解 作用 。中国水
噬菌蛭弧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五)
子。
的通透 性可调 节其内外物 交换 ,与蛭弧 菌生 长直接相 关。
C o v e t 等 报 道 , 蛭 弧 菌进 入 宿 主 菌 6 0 m i n 时 , 蛭 弧 菌 小
体的体积增 长到最 大,超过底物 细胞 菌体 。这时 ,蔗糖 可任 意通过底 物细胞 ,但 对寡聚糖有 效通过 无改 变。在蛭 弧菌 小
方 式:①有人认 为, 由于蛭弧 菌 高速运转 ,使得蛭弧 菌在宿
主 细胞 壁上机械打 孔 穿入 细胞 壁 。其动 力主要 来 源于特殊 的 鞭 毛结构 B u r n h g m  ̄ 道 ,蛭弧 菌在 穿入前 ,宿主 细胞 的吸
菌酶敏感转 成不敏感 ,保 护 菌体 肽聚糖 不被 穿入时释放 的酶
体 细胞 中 , 对 亲 水 分 子 通 透 性 也 无 改 变 宿 主 细胞 疏 水 性 增
高。疏 水性 的增加 受到氯霉素 的抑制 ,这 与蛭弧 菌合成相应
作 者 认 为 , 蛭 弧 菌 穿 入 宿 主 的 机 制 是 极 为 复 杂 的 ,可 能 的 蛋 白有 关 。
继续破 坏。除此之外 ,宿主 菌细胞 壁 的修饰 过程 中,还 有非
蛋 白质 大分 子 与 肽 聚 糖 共 价 连 接 , 同 时肽 聚糖 中 的 删 脂 蛋 白 大量 丢 失 。蛭 弧 菌进 入 周 质 间 , 长链 脂 肪 酸 ( 6 O % 棕榈酸 、
附 附着位点在 细胞 内压 力作 用下使局部 凸起 ,蛭 弧菌在 自身
不能发生类似反 应 蛭弧 菌在 大肠杆 菌 、恶 臭假单 胞 菌、蔓 延 螺菌 中生 长时 ,均发 生上述反应 。该反应在 热死的宿 主细
噬菌蛭弧菌
蛭弧菌的形态与结构:
• 蛭弧菌革兰染色呈阴性弧杆菌,
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呈跳跃式 的运动。电镜观察,蛭弧菌以 弧、杆状为主。其菌体长约 0.8-1.2nm。胞浆常可观察到致 密小体,长约150-300nm,宽为 70-120nm,呈片状结构。核区 非常明显,周围包绕着数个核 糖体颗粒。在蛭弧菌中还可见 到间体及其他许多内含物质, 有人认为间体的存在与蛭弧菌 附着宿主菌有关。
浅谈噬菌蛭弧菌
----415
什么是噬菌蛭弧菌?
• 蛭弧菌是一类专门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
菌,它比通常的细菌小,有噬菌体、细菌素的 作用,且具有细菌的特性。其宿主范围广泛, 对大部分阴性菌都有裂解作用,敏感性较高, 特异性不强,但作用方式类似噬菌体和细菌素。 蛭弧菌繁殖一代需4-6h,每次可复制6-36个子 代细胞。蛭弧菌可以在死菌上生长而与噬菌体、 细菌素有别。蛭弧菌的作用可吸附到宿主细胞 上并进入宿主细胞内,在其中生长繁殖。最终 导致宿主菌裂解。
• 聚糖酶及酯蛋白酶只是在蛭弧菌穿入时有
活性,而蛋白酶在蛭弧菌的大部分生活期 间有活性,但活力不断下降,这3种酶在蛭 弧菌钻孔中起作用。N-脱酰基酶、酰基转 移酶的作用是维持蛭弧菌生长的环境的稳 定。Brawn去脂蛋白酶主要是通过修饰底物 细胞壁,使聚糖酶消失,而完成这一功能。 当蛭弧菌在间质中生长成熟后,蛭弧菌合 成一种新的酶,其功能是全裂解经修饰的 肽聚糖,其作用位点是于肽聚糖中不可缺 少的氨基糖连接键,从而释放子代蛭弧菌。
• 噬菌蛭弧菌的检测 :
收取生成的噬菌斑,用16SrRNA基因特异 性探针作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所得的细 菌是否噬菌蛭弧菌。
• 结果:
噬菌斑 描点法点样后培养2~3 d,并无明显的噬菌斑生成。 单层涂布法培养2~3 d后,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上看到少数 几个小噬菌斑生成,噬菌斑形状不规则;而在蛋白胨培养 基上未见噬菌斑的生成,双层培养法蛋白胨培养基上有明 显的、大块的、圆形和不规则斑点,在营养肉汤的双层培 养基上也可看到有的斑块。 PCR扩增检测 用16SrRNA基因特异性探针作引物来进行PCR扩增,发 现在蛋白胨培养及营养肉汤单层涂布法所得的斑点中所提 取的细菌不能得到扩增条带,而用营养肉汤培养的噬菌斑 中可以得到蛭弧菌。
噬菌蛭弧菌防治犊牛细菌性腹泻的潜力分析
噬菌蛭弧菌防治犊牛细菌性腹泻的潜力分析黄 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摘 要:犊牛细菌性腹泻是困扰犊牛饲养的普遍问题,致病菌耐药性使犊牛细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更困难,成本更高。
噬菌蛭弧菌是一种捕食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菌,其捕食范围广,捕食原理使其不受猎物耐药能力影响,有望成为防治犊牛细菌性腹泻的新途径。
本文收集近5 年国内犊牛腹泻致病菌及其耐药性研究及近10 年国内外噬菌蛭弧菌捕食、安全性和应用研究,从犊牛腹泻防治的角度进行综述,为噬菌蛭弧菌在犊牛细菌性腹泻的防治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关键词:噬菌蛭弧菌;犊牛;肠道致病菌;腹泻;耐药性文章编号:1671-4393(2023)10-0061-06 DOI:10.12377/1671-4393.23.10.110 引言犊牛腹泻是常见问题,大多数犊牛均会出现一次或多次腹泻。
犊牛腹泻可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的吸收,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均可导致犊牛腹泻,其中病原菌引起的犊牛腹泻称为犊牛细菌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可单独发生,也可在病毒、寄生虫感染后并发或继发。
抗生素是细菌性腹泻首选防治药物,但当前耐药菌和多重耐药菌使犊牛细菌性腹泻的治疗和预防日趋困难,成为提高犊牛细菌性腹泻死淘率和增加治疗成本的一项重要因素。
耐药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较大比重,因为革兰氏阴性菌通常在细胞壁外生有外膜,外膜作为渗透屏障能阻止某些药物和抗生素穿透细胞,是导致革兰氏阴性菌更具耐药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噬菌蛭弧菌是一种以寄生的方式捕食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菌,具有相对广泛的捕猎范围,不受猎物耐药性影响,鲜有导致猎物产生耐药性的报道,是一种有望解决多重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问题的新途径。
目前有关噬菌蛭弧菌的研究较零散,本文从防治犊牛细菌性腹泻的角度,对犊牛腹泻致病菌、噬菌蛭弧菌特性及应用进行综述,为犊牛细菌性腹泻和噬菌蛭弧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蛭弧菌
1.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成果的预计去向。(包括本课题组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理论上的科学价值或预见在应用中对经济建设的影响等)
研究目的:蛭弧菌具有噬菌的特性,它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并在水污染的检测和控制中发挥作用。噬菌蛭弧菌(B 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以下简称蛭弧菌)是由Stolp和Peztold在1962年首次从菜豆枯萎病假单胞菌体中发现的一类非常微小的寄生型细菌,其主要通过黏附、裂解宿主菌方式使自身得以生长繁殖[ 1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2 - 4 ] ,蛭弧菌的宿主范围广泛,对水产动物常见致病菌都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由于其对致病菌的裂解能力明显大于非致病菌,应用蛭弧菌制剂清除养殖水体中的致病菌,对养殖环境中的有益细菌危害不大,而对致病菌则具有稳定持久的裂解作用,这是抗生素类药物不能做到的;此外,由于蛭弧菌在没有宿主菌存在的环境中会因为“饥饿”而死,使用蛭弧菌制剂,不存在残留问题。1994年,农业部把蛭弧菌列入饲料药物添加剂允许使用的微生物有益菌类,为蛭弧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蛭弧菌在调节生物群落中可能的作用,但是,只有建立从自然环境中分离计数蛭弧菌的适宜方法,并获得检测值与实际数值的关系,才能正确地认识蛭弧菌的生态分布和估计它们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蛭弧菌是一类细菌寄生菌,它有细菌病毒——噬菌体吸附和裂解宿主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以宿主细胞的特定受体作为位点,有选择性的吸附有害细菌,并进行识别、侵染、吸附(攻击)、穿入宿主细胞、生长发育、裂解宿主、释放子代的全部生命活动。以菌制菌的生态效应是其他任何微生物生态制剂的生产菌株均不具备的,是蛭弧菌微生态制剂独特的生态效应,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用常规的培养方法,很难培养出有高效价的蛭弧菌培养物。其次蛭弧菌目前尚届分类不明确的细菌,由于培养困难.除变异株外均不能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中生长形成菌落,故研究进展较慢。
噬菌蛭弧菌、噬菌体和细菌素(1)
噬菌蛭弧菌、噬菌体和细菌素(1)在流行病学和细菌学的研究中,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 vorus,简称蛭弧菌)、噬菌体、细菌素的研究及其应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蛭弧菌、噬菌体、细菌素是分属于细菌、病毒、抗菌物质3种不同的有机物,但它们有许多相似的生物特性,而且往往引起人们产生错误的概念。
蛭弧菌是一类专门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它比通常的细菌小,有噬菌体、细菌素的作用,且具有细菌的特性。
其宿主范围广泛,对大部分阴性菌都有裂解作用,敏感性较高,特异性不强,但作用方式类似噬菌体和细菌素。
蛭弧菌繁殖一代需4~6h,每次可复制6~36个子代细胞。
蛭弧菌可以在死菌上生长而与噬菌体、细菌素有别。
蛭弧菌的作用可吸附到宿主细胞上并进入宿主细胞内,在其中生长繁殖。
最终导致宿主菌裂解。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特异性的病毒,它有典型的病毒形态和结构。
噬菌体对宿主有高度的特异性,噬菌体的宿主范围是鉴别菌株的一个有用的特性,但并不是一个不变的特性。
噬菌体的作用方式,是以尾鞘吸附到宿主细胞特定的受点上,向菌体内注射RNA,并在菌体内复制子代,最终类似蛭弧菌溶解宿主的方式,释放子代。
噬菌体不能在停止新陈代谢的宿主内生长繁殖。
细菌素是细菌产生的一类抗菌物质,也是一种具有抑制细菌活性的高分子蛋白质类物质。
但其抑制作用范围比较窄,只对产生细菌素菌株有近缘的相应的受体菌才有抑制作用,和噬菌体一样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细菌素在作用方式上与噬菌体、蛭弧菌相似,但细菌素不能繁殖,对蛋白酶敏感等与蛭弧菌、噬菌体有别。
细菌素吸附在敏感菌株的细胞上将其杀死,但不象蛭弧菌、噬菌体一样引起菌细胞溶解。
本文就蛭弧菌、噬菌体、细菌素的检测方法、形态结构、理化特性、化学组成、作用机理以及其应用范围等异同性作一系统阐述。
一、检测方法(一)蛭弧菌的检测蛭弧菌的检测方法及其计数与噬菌体、细菌素所采用的双层琼脂平板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蛭弧菌所利用的宿主菌是经过洗涤的浓缩菌液(400亿/ml)。
实验十 双层平板法观察蛭弧菌斑实验
七、思考题
1.比较双层平板法与单层平板法的特点。 2.噬菌蛭弧菌生长与其他细菌生长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要把上层培养基温度必须控制在50℃左右?
1、 蛭弧菌悬液的制备:挑取蛭弧菌单斑浸泡于1.5 mL
无菌水中,捣碎混匀,10000 g离心1 min,得到蛭弧菌 悬液,备用。 2、大肠杆菌悬液的制备:取0.5 mL无菌水在大肠杆菌 的斜面上,用接种环钩分散乳化菌苔,制备菌悬液, 备用。 3、倒入融化的琼脂培养基20ml于无菌培养皿中,冷 却凝固,备用。制作下层琼脂培养基。 4、吸取3.5 mL上层LB培养基(50℃)中加入0.2mL蛭 弧菌液和0.3 mL大肠杆菌菌悬液,混匀后立即倾注于 下层培养基上,待凝固后置于35℃培养箱内培养24h120 h。
特征
蛭弧菌属于蛭弧菌科。具有细
菌的一切形态特征: 单细胞,弧形或逗点状,有时 呈螺旋状 0.3-0.6×0.8-1.2微米,或仅为杆 菌长度的1/3-1/4 端生鞭毛,比其他细菌的鞭毛 粗3-4倍,运动活跃 革兰氏染色阴性。 细胞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有的 占干重的60-70%。DNA含量 5%,GC百分数为42-51%。
37℃,低于12℃,高于42℃时均不生长;能稳 定分解蛋白质,一般不利用碳水化合物,而以 肽、氨基酸作碳源和能源;能液化明胶;严格 好氧。
侵入对象
蛭弧菌与宿主细胞之间,常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不
过,有的特异性较差,能侵入多种细菌。例如不同的 蛭弧菌菌株,能侵入各类不同的植物病原菌。
侵入机理
周质空间
试验操作注意事项
1、上层LB培养基温度必须控制在50℃左右,温度 过高导致大肠杆菌和蛭弧菌失活。 2、加入0.2mL蛭弧菌液和0.3 mL大肠杆菌菌悬液时 动作要快,倒入下层培养基上迅速摇匀,避免LB培养 基凝固。
我国对噬菌蛭弧菌的研究和应用
根据 蛭 弧菌 G C百分 含量 、各 种 酶 的活性 、 + 耐 药性 、 生性 以及 其他 细 菌学 特性 , 弧菌 可分 为 3 寄 蛭 个 种 类 :db ce oou 、 ds li和 B t r 。 d B a t v rsB tpi d o ds ri B a i b cei ou at o rs一般 为 专性 寄 生 , C百分 含 量 最 高 。 rv G+ B tpi B tr i 均具 有兼性 寄 生 , 后者 可 dso i和 ds r 虽 l ai 但
重 要 作用 。前 苏联 P sc io污 水 处理 厂用 蛭 弧 菌 uh hn
净 化 污水 的研究 已取 得成果 。 9 9年美 国食 品和 药 18 品监督 局 ( D  ̄ 准 蛭弧菌 微 生态制 剂在 养殖 业 中 F A) 使用。
1 蛭 弧菌 的基 础研 究 11 蛭 弧 菌的基 本特征 .
04 m, 般 呈 弧 、 状 , 时 呈螺 旋 状 ;2 . 5 一 杆 有 ( )鞭 毛 带鞘 , 着生 于 一 端 , 少 多 于 1根 ; 3 很 ( )革 兰 染 色 阴 也 有 人 以 蛭 弧 菌生 活方 式将 其 分 成 两 类 : 1 ()
性 ;4 严格好气 ;5 () ()化能有机型 ;6 D A具有 () N
应 用
中图分类号 : 9 9 Q3.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 95 (08 0 — 0 4 0 10 — 17 2 0 )2 0 2 — 3
16 9 2年 Sop等 首次 在德 国土壤 中的植物 假单 tl
胞 菌上 发 现 了一种 细 菌寄 生菌 ,9 3年又 在美 国加 16 利 福 尼 亚州 的 土壤 、污水 中分离 得 到 这类 细 菌 , 并 命 名 为 Z vbi b c n vrs 噬 菌蛭 弧 菌 , l ir at o ou ( o o e 以下 简称 蛭 弧菌 ) 。蛭 弧菌 寄 生 和裂 解 宿主 菌 的生 物 特 性 引起 了人 们 的极 大 兴 趣 , 近半 个 世 纪 来 , 多 国 许
1株噬菌蛭弧菌的体内外抑菌特性研究
长期 的 鼠伤寒沙 门氏菌 营养 肉汤培养 物 , 据前 期测得 的 根 L , D 将其制成能使小 鼠发病 的浓度 。取 小 白鼠 4 0只。 雌雄 各半 , 将小 鼠随机 分为 4组 , 组 l 每 O只 , 雄 各半 , 雌 分别 为
1 F / 0 P U mL噬菌蛭弧 菌治疗组 、0 F / L噬菌蛭弧 菌治 1 P U m 疗组、 攻毒未治疗组 以及健康对照组 。 按照 0 0 L g .2m / 体重的剂量灌服 鼠伤寒沙 门氏菌菌 液。
Munh法计算出鼠伤寒沙 门氏菌的半数致死量 ( D。 , ee L ) 作为
下一步正式试验 的人工感染剂量 。
12 3 蛭弧菌对 鼠伤寒 沙门氏菌病 的治疗 试验 ..
取 对数生
基金项 目: 苏畜 牧兽 医职业 技 术 学 院 20 江 0 9年 院级课 题 ( 编号 :
Z 2 0 0 ) D095 。
1 种微量元 素[ ] 6 J .烟草科技 , 9 , 6 8 : . 1 8 1 ()2 9 3 5
作者简介 : 洪伟鸣( 9 1 )男 , 18 一 , 硕士 , 讲师 , 主要从事微 生物 的教学
与研究工作。1 l( 5 3 8 1 8 1 。 I :0 2 ) 6 5 88 e
通信作者 : 葛竹兴 , , 男 教授 , 主要从事新 兽药的研发工 作。E— a : m i l
中图分类 号 : 9 9 9 Q 3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10 (0 2 0 0 7 0 10 32 2 1 )9— 28— 2
蛭弧菌 ( dlvbo 是 一类 寄生 于其他细菌 中并能导致 B e oi i) l r 其裂解 的革 兰 氏阴性 细菌 ” , 因具 有独 特 的寄 生和 裂解 特 性, 故可作 为新型绿色微生态 制剂。它们对水 产养 殖 中的细
蛭弧菌的特性及其在动物养殖上的应用概况
蛭弧菌的特性及其在动物养殖上的应用概况李楠倪学勤潘康成(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四川雅安,625014)蛭弧菌(Bdellovibrio)是Stolp和Petold于1962年从土壤中分离噬菌体时首次发现的。
它是一类攻击、侵染、裂解其它微生物的寄生菌,有类似噬菌体的作用。
蛭弧菌在分类地位上属于蛭弧菌属,包括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斯托普蛭弧菌(Bdellovibrio Stolpii)、斯塔尔蛭弧菌(Bdellovibrio Starrii)和两株未定名的菌株。
该类细菌因其独特的噬菌特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40年以来,许多国家的科研人员都对这类菌进行了研究。
在我国,司稚东等在1966年首先对蛭弧菌做了研究,之后其他研究人员也相继对这类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际应用进行了探索。
本文就此作以下简要概括。
1 生物学特性1.1 形态特征蛭弧菌的菌体较小,约为0.25~0.4μm×0.8~1.2μm,弧状或杆状,革兰氏阴性。
细胞端生鞭毛,鞭毛常带有鞘,为细胞壁的衍生物,并包有一些丝状体,因此比其它鞭毛粗3~4倍[1],另一端生一束纤毛。
1.2 培养特性蛭弧菌多为寄生菌株,也有非寄生和兼性寄生的菌株。
寄生菌株在双层宿主琼脂平板上培养48~72h后,形成肉眼可见的清晰透明的噬斑;在无宿主菌的情况下,一般不能生长繁殖,若向培养基中加入宿主菌或某些非宿主菌的提取物,蛭弧菌也能生长[2]。
个别含有质粒的专性寄生蛭弧菌,在不含宿主的培养基上能连续传代,但生长能力随着质粒的逐渐消失而消失[3]。
兼性或非寄生菌株均能在含有酵母膏或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针尖大小、淡黄或橙黄色菌落。
蛭弧菌的生长温度为4~37℃,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6.0~8.5。
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Ca2+、Mg2+对其生长有利[4]。
1.3 生理生化特性[5]蛭弧菌能液化明胶,在人工培养基上产生黄色色素、细胞色素a、b、c,还能产生各种酶类。
蛭弧菌的综述2
蛭弧菌的综述1引言蛭孤菌(Bdellovibrio)是寄生于某些细菌并能导致其裂解的一类细菌,为细菌的寄生菌,其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从自然水域、污水及土壤中均可分离到。
由于其能裂解多种细菌以及特殊的生活方式而使之具有生态学优势,故被认为是自然净化的生物因子之一[1]。
根据GC比例,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活性,耐药性和寄生性将蛭弧菌分为三种。
它们分别是:噬菌蛭弧菌、斯托普蛭弧菌、斯塔尔蛭弧菌。
噬菌蛭弧菌的GC比例较高,约为50.4 ± 0.9 mol %。
过氧化酶呈阳性,对弧菌抑制剂0/129敏感,蛋白酶的活性相对较低,依赖于宿主繁殖。
它在特殊条件下可转化为兼性腐生菌[2];斯托普蛭弧菌的GC比例(42-43 mol %),过氧化酶呈阴性,对弧菌抑制剂0/129呈抗药性,蛋白酶活性相对较高,宿主仅限于假单胞菌;斯塔尔蛭弧菌的GC比例较低(42-43 mol %),过氧化酶呈阳性,对弧菌抑菌剂0/129敏感,蛋白酶活性较高,可兼性寄生性,或可依赖宿主菌而生活[3]。
蛭弧菌的特性为:绝大部分菌株接种营养琼脂不形成茵落,在含有宿主菌的自来水琼脂平板上形成无菌落生长的透明噬斑,最适温度为25-37℃,可使含有浓厚的宿主菌的自采水悬液数日内裂解澄清。
其形态为弧形或杆状,大小为1.0-7.5×0.25-0.8 μm,端生一根长靴毛,有的靴毛包被鞘膜。
其宿主范围较广,可裂解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如I鸡白痢沙门氏茵、猪霍乱沙门氏菌,羔羊大肠肝菌、弗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以及变形杆菌等,但均不裂解猪丹毒杆菌、猪巴氏杆菌及枯草轩菌。
蛭弧菌在1962年由Stolp和Petzold首次发现的。
近二十年来,国外对它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在我国.1982年司稚东等首次报导了对噬菌蛭弧菌的研究[4]。
我国分别对蛭弧菌在生态防治、水产养殖、海水净化和蛭弧菌生物制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蛭弧菌的综述2
蛭弧菌的综述1引言蛭孤菌(Bdellovibrio)是寄生于某些细菌并能导致其裂解的一类细菌,为细菌的寄生菌,其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从自然水域、污水及土壤中均可分离到。
由于其能裂解多种细菌以及特殊的生活方式而使之具有生态学优势,故被认为是自然净化的生物因子之一[1]。
根据GC比例,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活性,耐药性和寄生性将蛭弧菌分为三种。
它们分别是:噬菌蛭弧菌、斯托普蛭弧菌、斯塔尔蛭弧菌。
噬菌蛭弧菌的GC比例较高,约为50.4 ± 0.9 mol %。
过氧化酶呈阳性,对弧菌抑制剂0/129敏感,蛋白酶的活性相对较低,依赖于宿主繁殖。
它在特殊条件下可转化为兼性腐生菌[2];斯托普蛭弧菌的GC比例(42-43 mol %),过氧化酶呈阴性,对弧菌抑制剂0/129呈抗药性,蛋白酶活性相对较高,宿主仅限于假单胞菌;斯塔尔蛭弧菌的GC比例较低(42-43 mol %),过氧化酶呈阳性,对弧菌抑菌剂0/129敏感,蛋白酶活性较高,可兼性寄生性,或可依赖宿主菌而生活[3]。
蛭弧菌的特性为:绝大部分菌株接种营养琼脂不形成茵落,在含有宿主菌的自来水琼脂平板上形成无菌落生长的透明噬斑,最适温度为25-37℃,可使含有浓厚的宿主菌的自采水悬液数日内裂解澄清。
其形态为弧形或杆状,大小为1.0-7.5×0.25-0.8 μm,端生一根长靴毛,有的靴毛包被鞘膜。
其宿主范围较广,可裂解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如I鸡白痢沙门氏茵、猪霍乱沙门氏菌,羔羊大肠肝菌、弗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以及变形杆菌等,但均不裂解猪丹毒杆菌、猪巴氏杆菌及枯草轩菌。
蛭弧菌在1962年由Stolp和Petzold首次发现的。
近二十年来,国外对它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在我国.1982年司稚东等首次报导了对噬菌蛭弧菌的研究[4]。
我国分别对蛭弧菌在生态防治、水产养殖、海水净化和蛭弧菌生物制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蛭弧菌
蛭弧菌1962年Stolp和Petzhold从土壤中分离噬菌体时,偶然发现一些噬菌斑出现得较晚,且在后来的几天里斑还会不断扩大,在光学显微镜下他们观察还发现了一种体积很小的、具有很强移动性的弧菌状的细胞,即蛭弧菌。
蛭弧菌是一种专门捕食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菌,有类似噬菌体的功能。
噬菌蛭弧菌(Bdello vibrio bacteriouorus,简称Bd菌),首次由Stolp和Petiold于1962年从菜豆叶烧病假单胞菌ATCC11355中发现,该菌所具有的独特“寄生”和“噬菌”生物特性被微生物界学者所关注,以后世界各国相继从土壤、自然水体、海水中分离到Bd菌,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Bd菌现已列入Bergey氏细菌鉴定手册,许多国家将此菌编入医学及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教材中。
1.蛭弧菌的一般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及分类:Bd菌是一类攻击、侵染、裂解宿主菌的寄生菌,有类似噬菌体的作用。
Bd菌菌体较小约为0.25~0.4μm×0.8μm×1.2μm的革兰氏阴性菌, 蛭弧菌的生长过程分为两个时期:攻击期和生长期。
攻击期的蛭弧菌外观像是一个逗号,体型小且呈弧形的短杆,具有一根有外鞘的极生鞭毛。
在蛭弧菌进入宿主菌之后,菌体会开始生长变长成为螺旋状的外观,鞭毛脱落,不具有运动性,这就是蛭弧菌的生长期。
蛭弧菌裂解宿主菌的作用机理是,处在攻击期的蛭弧菌呈弧状或杆状,菌体尾部有一长鞭毛,运动极活泼。
目前尚无十分明确的类,Stolp等根据GC比例、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活性、耐药性和寄生性将Bd菌分为3种:Bd.bacteriouorus、Bd.stolpii、Bd.starrii。
Bd.bacteriourus GC比例较高(50.4+0.9mol%)、过氧化氢酶阳性、对弧菌抑制剂0/129敏感、蛋白酶活性相对较低、依赖于宿主菌繁殖。
据国内外研究发现,此菌在特殊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兼性腐生菌。
Bd.stolpii GC比例较低(42~43mol%)、过氧化氢酶阳性、对弧菌抑制剂0/129敏感,蛋白酶活性较高,可兼性寄生性,或可不依赖宿主菌而生活。
噬菌蛭弧菌的分离培养研究
噬菌蛭弧菌的分离培养研究【关键词】水蛭弧菌;弧菌,副溶性;双层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蛭弧菌(Bdellovibro,简称BD)是革兰阴性细菌,并可以通过裂解其寄生的革兰阴性细菌维持自身的生长发育[1]。
目前,对蛭弧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水中,对淡水中的研究则很少。
本实验利用普通蛋白胨培养基和营养肉汤两种培养基,采用描点法[2]、单层培养法[3]及双层培养法[4],对淡水环境中的噬菌蛭弧菌样品进行分离培养,以期找出最适合的培养方法及培养基。
1 材料与方法1.1 原料淡水样品采自阿哈湖水库,梯度稀释至10-3倍。
蛋白胨培养基(Pp20)下层板(固体):1 g蛋白胨,15 g琼脂,1 L蒸馏水;Pp20上层板(半固体):1 g蛋白胨,7 g琼脂,1 L蒸馏水。
营养肉汤培养基:蛋白胨5 g,牛肉浸汁3 g,蒸馏水1 L稀释500倍备用[4]。
上层胶:NB×500培养液2 ml,CaCl2・H2O 3.94 mg,MgCl2・6H2O 203.3 mg,琼脂7 g,加蒸馏水至1 000 ml,调节至pH 8.0;下层胶:NB×500培养液2 ml,CaCl2・H2O 3.94 mg, MgCl2・6H2O 203.3 mg,加蒸馏水至1 000 ml,琼脂15 g,调节至pH 8.0。
宿主菌:副溶血弧菌购于中国科学院菌种保藏中心。
引物:正链CAGGCCTAACACATGCAAGTC,负链 CGWCACTGAAGGGGCAA[5~7]。
94 ℃,4 min,94 ℃,1 min,56 ℃,1 min,72 ℃,1 min,72 ℃,5 min,4 ℃,∞。
1.2 方法描点法:将宿主菌分别涂布在蛋白胨培养基(固体)和营养肉汤培养基(下层胶)上,用毛细吸管蘸一下样品,点样于在培养基不同位置。
单层涂布法:将宿主与样品混合,摇匀后直接涂布在蛋白胨培养基(固体)和营养肉汤培养基(下层胶)上。
双层平板培养法:首先将蛋白胨培养基(固体)和营养肉汤培养基(下层胶)倒平板、凝固,将0.5 ml宿主,5 ml样品和5 ml上层胶充分混合,倒在下层胶上。
噬菌蛭弧菌在虾蟹养殖中的使用
要点二
频率
噬菌蛭弧菌的使用频率应根据虾蟹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来 决定。在养殖初期,建议每周使用一次,随着虾蟹的生长 ,可以逐渐减少使用频率,但至少每两周使用一次。在环 境变化或虾蟹出现疾病时,应增加使用频率。
使用时机和方式
使用时机
噬菌蛭弧菌的使用应尽早开始,最好是在虾蟹苗种放养 后立即开始使用。这样可以迅速建立噬菌蛭弧菌的优势 菌群,提高虾蟹的抗病能力。在虾蟹蜕皮、繁殖、运输 前后使用,也可以有效提高虾蟹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
05
养殖中的前景和挑
战
前景和应用潜力
生物防治
01
噬菌蛭弧菌能够有效地防治虾蟹病原菌,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
,保障虾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促进生长
02
噬菌蛭弧菌能够产生多种酶和营养物质,促进虾蟹的生长和发
育,提高养殖效率。
改善环境
03
噬菌蛭弧菌能够降解有机物和有害物质,改善水质和底质,为
虾蟹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抗病毒作用
噬菌蛭弧菌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减轻疾病的症 状。
3
修复受损组织
噬菌蛭弧菌可以修复虾蟹受损的组织,促进虾蟹 的恢复。
提高产量
提高生长速度
噬菌蛭弧菌可以促进虾蟹的生长,提高产量 。
提高饲料利用率
噬菌蛭弧菌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浪 费。
提高繁殖率
噬菌蛭弧菌可以提高虾蟹的繁殖率,增加产 量。
噬菌蛭弧菌在虾蟹
03
养殖中的应用
预防疾病
增强免疫力
噬菌蛭弧菌能够增强虾蟹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改善环境
噬菌蛭弧菌可以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预防流行病
噬菌蛭弧菌可以预防虾蟹养殖中的流行病,提高养殖成功率。
实验十双层平板法观察蛭弧菌斑实验
0.3-0.6×0.8-1.2微米,或仅为杆 菌长度的1/3-1/4
端生鞭毛,比其他细菌的鞭毛 粗3-4倍,运动活跃
革兰氏染色阴性。 细胞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有的
占干重的60-70%。DNA含量 5%,GC百分数为42-51%。
生活方式
有寄生型,也有兼性寄生,极少数营腐生。非寄 生型营腐生生活,可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培养 基上生长繁殖,绝大多数都丧失了寄生性。
菌种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噬菌蛭弧菌
(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
实验试剂 (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粉5g(0.5%);蛋白胨10g( 1%);琼脂20g(2%);蒸馏水1000ml;pH 7.0~7.2 (2) 双层平板培养基 下层琼脂培养基:琼脂17.5g(1.75%);蒸馏水1000ml 上层LB培养基:蛋白胨5g(0.5%);酵母提取物1.5g( 0.15%);NaCl 2.5g(0.25%);琼脂4g(0.4%);蒸馏水 1000ml。
泛的寄生性,因此,有人以蛭弧菌作为水域污染程度的一项 最终指标 理论研究:宿主细菌-蛭弧菌-蛭弧菌噬菌体这个"三位一体"的 寄生系统。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噬菌蛭弧菌的生物特性 2. 掌握双层平板法分离蛭弧菌技术
三、实 验 材 料
仪器 显微镜,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灭菌锅,
电热干燥箱,超净工作台,冰箱,高速离心机,普 通离心机。
4、吸取3.5 mL上层LB培养基(50℃)中加入0.2mL蛭 弧菌液和0.3 mL大肠杆菌菌悬液,混匀后立即倾注于 下层培养基上,待凝固后置于35℃培养箱内培养24h120 h。
红假单胞菌培养噬菌蛭弧菌的研究
1 材 料 方 法
1 1 仪 器 设 备 .
无 菌室 、 超净 工 作 台 、 养 箱 、 培 转瓶 机 、 床 、 摇 离心 机 、 氏 比浊 管 、 落计 数 器 、 压 灭菌 锅 及 麦 菌 高 微 生物研 究 所用 的其他 仪器 设 备 。
12 实 验 菌 种 .
净化 自然 河水 、 污水 中 的细 菌 以及 清 除 动植
物 致病 菌L 。 3 j 我 国于 1 7 9 9年 开 始 蛭 弧 菌 的研 究 , 9 2年 18
司稚东 等首先 对 噬 菌蛭 弧 菌 的 生 物 学 特性 、 养 培
大肠 杆 菌菌 种从 湖南 省 药 鉴 所 购 买 , 红 假 而
《 北渔 业) O 8年 第 9期 ( 第 1 7期 ) 河 )O 2 总 7
保存 方法 、 生态 学 及 污 水 净化 方 面 的研究 进 行 了 报道 , 年 的研 究 认 为 蛭 弧菌 有 极 其 广 泛 的应 用 多 价值 , 常见 的肠道 传染 病防 治 、 在 自然水 体净化 及
环境 水源 保 护方 面 , 产 生重 大 的社 会 效益 和经 将
济效 益[ 2 ] 蛭 弧 菌 在 水 产 养 殖 业 中 的 应 用 。
噬 茵蛭 弧 菌 . 其环 境 影 响 因 子 、 出斑 时 间 、 出斑 数 量 、 养 收 获 浓 度 等 方 面 均 与 大肠 杆 菌 无 差 异 , 佳 培 养 条 件 培 最
为 2℃~3℃、H 值 7O . 、B 5 o p . ~8 0 P S缓 冲 系 、 添 加 一定 量 的钙 、 离子 , 并 镁 光合 细 菌 中红假 单 胞 菌 可 完 全取 代
关 键 词 红 假 单 胞 茵 噬 菌 蛭 弧 茵 培 养 宿 主 茵
中国水产微生态第一品牌山东宝来利来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专题研究报告噬菌蛭弧菌的生物学作用及应用
水产微生态第一品牌——山东宝来利来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研究报告噬菌蛭弧菌旳生物学特性及在养殖实践中旳应用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是一类专门捕食细菌旳寄生性细菌,具有独特旳裂解细菌旳生物学特性,可以在较短旳时间内裂解水体中旳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变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假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弧菌属等属旳种类,可将致病菌限制在较低水平上,同步还可有效地控制养殖水体旳COD、硫化物和氨氮存留量,因此,运用其这一特性对水产养殖水体旳生物净化和水产病原菌旳生物防控具有广泛旳发展前景,对开拓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噬菌蛭弧菌旳生物学特性1、噬菌蛭弧菌旳形态特性与分布噬菌蛭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单细胞,呈弧状或杆状,大小为(0.3~0.6)um×(0.8~1.2)um。
在环境中噬菌蛭弧菌菌一般不运用周边旳营养物质,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最后使宿主菌细胞裂解。
蛭弧菌在自然界旳分布较广,土壤、植物根际、河水、海水、湖水、井水及下水道污水中均有蛭弧菌旳分布,并能从陆生动物、水生动物或人旳粪便中分离到蛭弧菌。
但在清洁旳自来水、泉水中很难检出。
2、噬菌蛭弧菌旳宿主范畴和裂解效果迄今为止,噬菌蛭弧菌是国内唯一旳国家二类兽用微生态制剂。
噬菌蛭弧菌对多种弧菌、气单胞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埃希氏菌、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欧文氏菌等具有裂解作用,有些对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如金色葡萄球菌也能裂解。
宝来利来生物工程研究院于对三株噬菌蛭弧菌B1b-1、B1b-2、B1b-3在不同条件下旳生长状况及裂解效果进行了实验,成果表白:噬菌蛭弧菌B1b-1、B1b-2、B1b-3在0~30‰盐度范畴内,生长状况良好且差别不大,而盐度35~40‰时,蛭弧菌B1b-1、B1b-2、B1b-3旳生长受到克制,盐度超过45‰时3株蛭弧菌停止生长。
蛭弧菌B1b-1、B1b-2、B1b-3对弧菌属等Gˉ致病菌具有很强旳裂解能力,而对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等水产益生菌无裂解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噬菌蛭弧菌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中国医学细菌中心弧菌噬菌体研究室秦生巨一、前言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以下简称蛭弧菌)是60年代中期Stolp 等[1]发现的一类细菌寄生菌。
它比通常的细菌要小,有似细菌病毒(噬菌体)的作用,但不是病毒,具有细菌的特性。
“寄生”和“裂解(溶菌)”宿主细菌是蛭弧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这一生物学特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20多年来,美国、苏联、日本、法国、以色列、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实验室对这类菌进行了研究。
1982年,秦生巨等在我国首次发现并及时报道了对蛭弧菌的研究。
自从蛭弧菌发现以来,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对蛭弧菌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分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与生物间的拮抗作用进行了研究。
特别是70年代后期,对蛭弧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更为广泛和细致,发现蛭弧菌在分子生物学方面亦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蛭弧菌不能利用碳水化合物,但分解蛋白质的能力极强,它是利用多肽及氨基酸作为能源和碳源的;蛭弧菌生长代谢过程中乙醛酸循环不明显,以不完全的三羧酸循环为主要代谢途径;蛭弧菌蛋白质含量极为丰富,可达干重的60%~65%,DNA含量为5%,含有典型的嘌呤和嘧啶;蛭弧菌DN A合成的前体物质,全部来自宿主菌细胞,大约70%来源于宿主DNA,3 0%来源于RNA;蛭弧菌可直接利用单核苷酸作前体物质,合成其核酸;蛭弧菌γATP(每消耗1g ATP所得细胞千重)值高达20%~30%;蛭弧菌在吸附、侵染、穿入等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需要多种酶类的参加;蛭弧菌的鞭毛,粗且带鞘,早期有人认为,鞭毛鞘是由细胞壁外膜组成,对尿素十分敏感。
近年来,许多实验室对蛭弧菌的噬菌特性以及利用蛭弧菌清除自然环境河水中的某些肠道致病菌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工作。
目前已证实,蛭弧菌对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埃希菌属、假单胞菌属、欧文菌属、变形杆菌属、弧菌属等均有很高的裂解活性,特别是对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
进一步研究发现,蛭弧菌对自然河水中的E lTor霍乱弧菌、不凝集弧菌、伤寒沙门菌、大肠杆菌、细菌总数、浮游球衣菌、大肠菌群等均有显著的净化作用。
本文就蛭弧菌的形态结构、化学组分、能量代谢、生命周期以及蛭弧菌生物拮抗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阐述如下。
二、蛭弧菌的形态(一)一般形态蛭弧菌革兰染色,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呈阴性弧、杆菌。
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到蛭弧菌积极追捕宿主呈跳跃式的运动。
电子显微镜观察、蛭弧菌以弧、杆状为主(图1)。
其菌体长约为0.8~1.2μm,宽约为0.2 5~0.40μm。
菌体一端附着一根端生鞭毛,极少数有2~3根。
蛭弧菌的鞭毛比其它细菌鞭毛为粗,直径约为21~28nm,长一般为菌体的10~40倍,通常呈波状。
靠近菌体的最初3个“波段”的“波长”递减,远端“波段”的“波长”相当稳定。
这种结构与其侵袭功能直接相关,并被认为是蛭弧菌的又一特征。
Shilo等发现,与蛭弧菌鞭毛相对的菌体另一端(头部)有钉状的纤毛结构存在,通常2~3根,最多可有6根,纤毛直径为4.5~10nm,长为0.8~1.5μm,呈直线形或三角弯曲状。
图(1)蛭弧菌Bd39电镜照片蛭弧菌的形状结构,不同菌株各有差异。
而且培养基的选择及培养条件许多因素均可影响蛭弧菌形态特征的发育。
(二)超微结构蛭弧菌细胞壁通常有内外两层组成,内层覆于细胞膜,其上有数个分散的颗粒,直径约为6~10 nm。
蛭弧菌胞浆中常可观察到致密小体,长约150~300nm,宽约70~120nm,呈片状结构,据推测这可能是细胞膜内陷而形成的。
核区非常明显,周围包绕着数个核糖体颗粒。
在蛭弧菌的菌体中还可见到间体及其他许多内含物,有人认为间体的存在与蛭弧菌附着宿主有关。
当蛭弧菌在深红红螺菌中生长发育时,常见形成异形结构的“孢囊体”,长约为1.2µm,宽约为0.6µm,孢囊体外壁和内膜都很厚,外壁可厚达30~40nm。
蛭弧菌的鞭毛结构是独特的,它由鞭毛鞘和轴心组成,鞘壁厚约7.5nm,轴心直径约13nm。
Abram等[3]早期认为,蛭弧菌的鞭毛鞘是由细胞壁外膜延伸而组成的,但是当6 mol/L尿素存在时,鞭毛鞘极易被溶解破坏,而细胞壁不受影响。
推测组成鞭毛鞘的物质可能对尿素比较敏感,使鞭毛鞘肿胀,直至破裂。
有人认为,蛭弧菌鞭毛的结构与其他革兰阴性细菌的鞭毛结构基本相似,但至今尚未发现蛭弧菌鞭毛基部有类似于其他革兰阴性菌鞭毛基部所具有的L环结构(图3)。
图3 蛭弧菌鞭毛基部L环结构模式蛭弧菌的纤毛基部起源于细胞膜,有6~12个环状结构,有的分散,有的成簇集结在一起。
有人称这一结构为“感染锥子”或“吸附器(固着器)”。
这一结构的存在,与蛭弧菌的寄生特性有关,对蛭弧菌进入宿主细胞时机械性钻孔也有积极作用。
三、蛭弧菌的化学组成蛭弧菌具有典形的革兰阴性细胞的化学组分。
在这之前,曾有人误认为蛭弧菌细胞中不存在肽聚糖。
Tinelli等研究报道,蛭弧菌和其他革兰阴性细胞一样,含有典型的肽聚糖成分,并测得蛭弧菌的肽聚糖成分由胞壁酸、葡萄糖胺及其他13种氨基酸组成,同其他原核细胞壁肽聚糖组分和结构类似,其甘氨酸:谷氨酸二异丙基氟磷酸:胞壁酸:谷氨酰肽比例为2:1:1:1:1。
在腐生的蛭弧菌中分离到核糖及rRNA,Bd6-5-S在蛀螺菌中繁殖,则可产生含有氨基糖和可溶性胞壁酸的亚微粒子。
Murray报到,锌离子对蛭弧菌细胞壁及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很重要,在缺乏锌离子的情况下,细胞壁将会变得十分疏松。
蛭弧菌细胞膜的研究发现,其甘油磷脂成分主要是由磷脂酸乙醇胺和磷脂酰甘油组成,他们中主要成分为15碳支链脂肪酸。
外膜中的类脂A是利用宿主细胞的类脂A,并经过一定的修饰,插入自身细胞的脂多糖结构而形成。
脂多糖主要是由葡萄糖、宕藻聚糖、十九烷酸组成。
此外,还含有一些其他脂肪酸、戊糖、酮脱氧锌酸及磷脂。
在蛭弧菌外膜中存在类OmpF 蛋白。
蛭弧菌的蛋白质含量丰富,可达细胞干重的60%~65%,DNA的含量为5%,含有典型的嘌呤和嘧啶,DNA的G+C比例,大多数菌株为50.2±0.8%~50.8±0.9%,兼性寄生蛭弧菌DNA的G+C比例较低,为42.7±1. 0%~42.8±0.9%。
以蛭弧菌Bd109为例,蛭弧菌中主要大分子物质的比例见表1。
在蛭弧菌BdA3.12和Bd109中,发现脱氧胞苷酸、尿苷酸、核糖、腺膘呤和鸟嘌呤。
到目前为止,除了蛭弧菌DNA的基因位置和装配结构尚不清楚外,还尚未发现蛭弧菌DNA结构成分的特殊性。
表1 蛭弧菌109和大肠杆菌ML35大分子及含量成分蛭弧菌大肠杆菌µg/1010细胞千重(%)µg/1010细胞千重(%)蛋白质 320 54 2200 54RNA 100 17 830 21DNA 65 11 110 2.8 脂类 880 14 320 8多糖 20 3.4 240 6肽葡聚糖 5 0.8 40 1干重 590 4000Thomashow[2]报道,蛭弧菌鞭毛主要是由蛋白质、磷脂和脂多糖组成,其鞭毛轴心由多肽组成。
鞭毛鞘易溶于Triton X-100。
蛭弧菌鞭毛鞘不同于细胞外膜,具有特殊的生化性质,有鞭毛磷脂高达54%~58%,蛋白质的含量仅为23%~28%。
与典型的细胞外膜的磷脂、蛋白质的含量有明显差异。
这种高磷脂/蛋白质的比率揭示鞭毛鞘中具有磷脂双层结构。
同时,与细胞膜的磷脂双层结构相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这可能为鞭毛的运动功能提供了物质结构基础。
组成鞭毛轴心的多肽主要由分子量为28kDa和29.5kDa的亚基组成,28kDa亚基位于菌体近端,29.5 kDa亚基位于菌体远端。
蛭弧菌Bd.bdukiz的研究中,发现含有磷脂,其脂质中有的鞘脂类是其它细菌研究中极为罕见的。
四、蛭弧菌的菌能量代谢蛭弧菌严格耗氧,在宿主细胞中生长,所需氧压在533Pa以下,其呼吸率为20×10-12m1O2/细胞(35℃,1h)。
当蛭弧菌裂解菌体时,呼吸相应的增高。
精氧酸、谷氧酸等氨基酸对呼吸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蛭弧菌在综合培养基上能产生细胞色素a(吸收峰605nm)、b(吸收峰559、5 28、426nm)、c(吸收峰522、524nm)。
BdA3.12细胞色素c的索瑞带的吸收峰在607nm,其余在421~423之间。
蛭弧菌Bd6-5-S含有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2)、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DNAPH2)细胞色素氧化酶,DADH2氧化酶的氧化率为DNDPH2氧化酶的2倍。
NADH2氧化酶活性受氰化钾和叠氮钠所抑制,但不能被鱼藤酮及4:1一氧化碳和氧气混合物所抑制。
NADH2氧化酶不受上述任何抑制剂的抑制。
在蛭弧菌Bd6-5-S抽提物中,谷氨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丙酮酸、乙酸、α-磷酸甘油、烟酰胺腺呤核苷酸及烟酰胺腺嘌呤核苷磷酸不改变耗氧量,但NADH2及NADPH2与耗氧量有关。
有人报道,在细胞抽屉提物的微粒中存在三磷酸腺苷酶(ATP酶),同时还存在催化ATP与32P相互转换的酶类物质。
由于砷化物、叠氮化合物和2,4-二硝基苯酚对这种转换无抑制作用,因此,这种转换途径可能受氨基酸氧化所催化。
氧化NADPH2可能有两种途径:①由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或黄素单核苷酸(FMN)所刺激,产生过氧化氢,对氰化钾不敏感;②通过细胞色素产生过氧化氢,对氰化钾敏感。
研究中发现,有些蛭弧菌含有丰富的触酶,但不是所有蛭弧菌都含有触酶。
蛭弧菌Bd6-5-S中含有三羧酸循环所需的异柠檬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延胡索酸水解酶、苹果酸脱氢酶及琥珀酸脱氢酶等。
但未发现其糖酵解途径,不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及乙醇。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及核酸是主要的碳源和能量来源。
Mitchel发现,一株海洋蛭弧菌可利用宿主——大肠杆菌细胞壁为唯一的碳源。
Seidler等[5]检查了7株蛭弧菌,结果发现这些菌株都含有丙氨酸、谷氨酸、苹果酸,异柠檬酸脱氢酶、延胡索酸水解酶、腺苷酸激酶、醌还原酶以及四唑氧化酶。
但不同的菌株所含的酶类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这一结果用于蛭弧菌分类是实际指导意义的。
Rittenberg等[10]通过U-14C标记宿主细胞,测得蛭弧菌在细胞内生长时rATP值为18.5~25.9。
一般细菌rATP值为10。
达到这样高效果的部分原因,是因为蛭弧菌具有直接从宿主细胞吸收核苷酸的能力。
因而贮存了高能磷酸键。
在电子转运系统中,每对电子转运产生了3分子A TP(P/O值为3),底物磷酸化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主要是三羧酸循环及电子转运系统中产能。
但其中还是含有低水平的糖酵解酶。
在蛭弧菌能量代谢过程中,ATP酶是起主要作用的,约60%~80%存在于可溶成分中,对二环已基碳二亚胺(DCCI)敏感,能被其抑制,细胞膜上的ATP酶对DCCI具有抗性,参与蛭弧菌氨基酸及磷酸的转运,对DCCI的抗性主要是由于ATP酶与膜连接后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