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西江月》
古诗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翻译赏析
古诗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翻译赏析《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孝祥。
其古诗全文如下: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前言】《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作者张孝祥,坚决主张抗金,两度遭谗落职,“忠愤气填膺”是他爱国词作的主调。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的怀恋心境,三四两句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描画出上船离岸乘风过湖的情景。
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就这样得到了淋漓酣畅的表现。
“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描述转入议论,看似语意突兀,实是一脉相通。
结尾两句,紧承“悠然”二字宕开一笔,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
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言外,成为全词意境旷远、余音绕粱的结笔。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
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⑵题溧阳三塔寺: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
三塔寺,溧阳境内寺名。
这首词原无题,南宋周密《绝妙好词》本增补为“丹阳湖”,而厉鹗笺注则作“题溧阳三塔寺”。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谓丹阳湖在当涂县东南六十九里。
当时为建康和宣城之间内河交通的必经航道。
黄异《花庵词选》题作“洞庭”,显系疏误。
按岳珂《玉楮集》有诗题《三塔寒光亭张于湖书词寺柱吴毅夫命名后轩》,所云“张于湖书词”,当指此篇。
⑶问讯:问候。
湖:指三塔湖。
⑷重来又是三年:相隔三年重游旧地。
⑸过湖船:驶过湖面的船。
⑹杨柳丝丝:形容杨柳新枝柔嫩如丝。
拂面:轻轻地掠过面孔。
⑺世路:世俗生活的道路。
⑻寒光亭:亭名。
在江苏省溧阳县西三塔寺内。
⑼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翻译】问候这湖中的春水,岸上的春花,林间的春鸟,你们太美了,这次的到来距前次已是三年了。
东风顺吹,我驾船驶过湖面,杨柳丝丝拂面,似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
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
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15.本词的结尾两句写得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
14.D“彻底解脱”表述不当,“此心到处悠然”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里总是悠闲安适,更饱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的意味。
15.①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②以景结情一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
如果学生答案为用典,也可得满分——“鸥鸟忘机”的典故,典出《列子•黄帝》,比喻教人勿萌机心,以诚相见,相互亲善:或指隐遁自适,不以世俗之事萦怀。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
西江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西江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西江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西江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月,小舟坐水眠空。
雾窗春色翠如葱。
睡起云涛正拥。
¤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
玉笺佳句敏惊鸿。
闻道衡阳价重。
”次韵酬之。
时余方谪宜阳,而洪归分宁龙安月侧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
君诗秀色雨园葱。
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
莫将社燕等秋鸿。
处处春山翠重。
创作背景黄庭坚于崇宁甲申年(公元1104年)在荆州作《承天院塔记》,被执政者指摘其中很多语句“幸灾谤国”,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由鄂州出发,二月过洞庭湖,经过湖南长沙、衡阳、零陵等地赶赴宜州贬所。
黄庭坚在长沙遇到惠洪,至衡阳而有唱和之词。
赏析这首《西江月》词八句,两句一组,分为四组意思。
上下片前两句写自己,后两句及惠洪。
写自己处前虚后实,写惠洪处前实后虚。
每片两意过接处,纯以神行,不著痕迹。
山谷为江西诗派始祖,此篇亦是以诗法为词。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引录其语云:“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可成章。
“所谓”不凿空强作,待境而生“,就是有情事,有感受要写,才写。
此首虽是和韵词,而有实事,有真情,绝非泛泛应酬之什。
写法上虽短篇亦有层次,有曲折。
上片由衡阳舟中的自己,转到长沙旅次的惠洪,用以连结的枢纽就是不久前的接席论诗,与此时的便道寄词。
下片由南行途中的湘水流域匝月勾留,回溯导致此行的生平政治遭遇,瞻望还要走下去的千里程途。
首句“月仄金盆堕水”语本于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又苏轼《铁沟行赠乔太博》诗:“山头落日侧金盆。
”仄同侧,金盆山谷词中形容圆月,加以“堕水”二字,切合湘江夜宿舟中所见。
次句“雁回醉墨书空”说出了春到衡阳这点意思。
衡山有回雁峰,其峰势如雁之回转。
相传雁南下至衡阳而止,遇春而回飞向北。
又雁飞时排成“一”字或“人”字,称雁字。
首两句成工整对偶,以律诗锻炼之笔,写水天空阔之景,点出眼前时地,而逐客迁流,扁舟迫窄,种种感慨,已暗藏其中。
西江月·重九(张孝祥)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西江月·重九(张孝祥)赏析|全诗|原文翻译冉冉寒生碧树,盈盈露湿黄。
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
世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
与君相遇更天涯,拚了茱萸醉把。
鉴赏乾道二年(1166)六月,三十五岁的张孝祥在广西桂林任上遭谗言而落职东归,应湖北蕲州仲弥性之邀于重九日来此逗留。
是词冠题重九,作于知州仲弥性宴席上,上片写途经蕲州聚会重九的情,下片借题发挥以抒怀达意。
开头二句中,黄花,谓菊花。
冉冉和盈盈都是形容词,形容菊花枝条柔弱低垂、花瓣清澈端庄。
加以语寒生和露湿修饰,短短十二字起句,工整对仗,生动活泼,一幅重阳自然景象。
其后二句旋即交代此时聚会人际背景。
故人,这里指旧交、老朋友。
仲弥性,扬州江都人,自少卓荦不群,当时出守蕲州。
作者曾多次来到蕲州,此次应仲州守之邀再次逗留,曾作《赠袁立道》以记之:四到蕲州,今年更是逢重九。
玉节,玉制的符信,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
从故人玉节可知,故人指的是持节赴任的官员即仲弥性。
从玉节有光华来看,又在称颂东道主仲弥性的高尚节操。
仲弥性曾尘废二十余年,直至秦桧死去才得以昭。
词人又有《南歌子仲弥性席上》云:曾到蕲州否?人人说使君。
使君才具合经纶。
小试,早晚上星辰。
高会仍逢戏马一句,仅从字面看,是一笔交代:宴会上大家一边饮酒,一边驰马取乐或观看操练。
高会,即雅会,这里指宴会,亦称与人会面的客气话。
戏马,驰马取乐。
若从蕲州今确有古代官府演练兵马的阅马场这一地名来看,词人所写仍逢戏马,极有可能是指重逢阅马场。
阅马场,又名阅马台。
词人未用阅马一词,而是用戏马,其用意是通过戏马台典故为下片抒怀进行铺垫。
戏马台,古迹名,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
公元前206 年,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的南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
过片,从对情境的白描转向情感的刻画。
世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
这二句同另一《西江月》过片用法及用意完全相同。
张孝祥《西江月》全文翻译赏析
张孝祥《西江月》全文翻译赏析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译文]如今世路艰辛我早已习惯,而湖光山色则令人心境恬然。
[出典]张孝祥《西江月》注:1、《西江月》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2、注释:①湖:指三塔湖,在江苏溧阳县西。
三塔寺,在三塔湖畔。
②世路:指人世间一切行动和经历的各种情态。
这里指世路艰辛。
③寒光亭:在三塔寺内。
④沙鸥:水鸟,即鸥鸟。
3、“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寻访湖中的春水,水面上的春鸟,湖岸上的春花春草春树,生机盎然。
这次重来,距离前次又隔三年时间了。
4、“东风吹过我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和煦的东风吹送着我的小船,驶过湖面,就抵达三塔寺了。
堤边杨柳依依,如丝的绿柳轻轻柔柔地拂打着行人的脸。
5、“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经历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对于世事的成败得失,如今早已习惯了;达到如此超脱的人生境界,不论到任何地方,都是一片悠闲坦然。
6、“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寒光亭下碧波万顷,一望无际,在天水相连辽阔深远的湖面上,飞起了一片一片的鸥鸟。
7、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第一。
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冤狱,忤秦桧,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桧死,召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为御史中丞汪彻劾罢。
寻起知抚州。
孝宗即位,知平江府。
召为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
领建康留守。
力赞张浚主战,为宰相汤思退所忌,以张浚党落职。
思退罢,起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复以言者罢。
俄起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迁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
乾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请归养侍亲,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
六年,卒。
年三十九。
张孝祥是南宋时着名的爱国词人。
他的词作挥洒自如,气势豪迈,境界阔大。
他是当时朝廷官员中主战派的一员,曾义正辞严的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支持张浚将军收复中原的主张,反对屈辱的“议和”.因此被两次降职贬官。
诗歌鉴赏试题精选集赏析
诗歌鉴赏试题精选集赏析高三2013-03-17 11:48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古代诗歌鉴赏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10分)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①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
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
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古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给人轻柔之感。
(2)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
(4分)(3)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4分)参考答案1.(10分)(1)(2分)C(东风“浩荡”“强劲”错。
“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
)(2)(4分)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
②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
(各2分)(3)(4分)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
(1分)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1分)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1分)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
(1分)(其它答法,答合诗意即可)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宋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ǔ)师:渔夫。
诗中借指船工。
②临圻(qí):地名。
①这两首诗都以为题材,诗人都借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
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
(2分)②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后者。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的意思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的意思“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出自宋朝诗人张孝祥的作品《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其古诗全文如下: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释】⑴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
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
双调,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⑵题溧阳三塔寺: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
三塔寺,溧阳境内寺名。
这首词原无题,南宋周密《绝妙好词》本增补为“丹阳湖”,而厉鹗笺注则作“题溧阳三塔寺”。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谓丹阳湖在当涂县东南六十九里。
当时为建康和宣城之间内河交通的必经航道。
黄异《花庵词选》题作“洞庭”,显系疏误。
按岳珂《玉楮集》有诗题《三塔寒光亭张于湖书词寺柱吴毅夫命名后轩》,所云“张于湖书词”,当指此篇。
⑶问讯:问候。
湖:指三塔湖。
⑷重来又是三年:相隔三年重游旧地。
⑸过湖船:驶过湖面的船。
⑹杨柳丝丝:形容杨柳新枝柔嫩如丝。
拂面:轻轻地掠过面孔。
⑺世路:世俗生活的道路。
⑻寒光亭:亭名。
在江苏省溧阳县西三塔寺内。
⑼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翻译】问候这湖中的春水,岸上的春花,林间的春鸟,你们太美了,这次的到来距前次已是三年了。
东风顺吹,我驾船驶过湖面,杨柳丝丝拂面,似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
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沉浮我已习惯,无论到哪里,我的心一片悠然。
寒光亭下,湖水映照天空,真是天水一色,水面上飞起一群沙鸥。
【赏析】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的怀恋心境。
“问讯”,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湖边”,点明远道而来,刚至湖岸,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
“春色”,形容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乃下文“东风”、“杨柳”之引笔。
“重来”,说明是再次来此,表明“问讯”实是有意重访。
“又是三年”,不仅突出相别的确切时间,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一个“又”字,内涵复杂,既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对历经坎坷的感慨,也包含了对湖边春色的怀恋,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西江月·批宝玉二首原文及赏析
西江月·批宝玉二首原文及赏析西江月·批宝玉二首原文及赏析西江月·批宝玉二首曹雪芹〔清代〕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译文:无缘无故自寻愁和恨,有时像瓜有时候发狂。
虽然表面上生得风流倜傥,肚子里全是杂草装。
落拓不羁不懂世务,愚笨顽劣怕读圣贤文章。
行为性情怪诞固执又反常,根本不管别人诽谤。
富贵时不知道满足,贫穷时又受不了凄凉。
可惜错过了大好时光,对于持家治国都派不上用场。
天下无能数他第一,不像父辈古今无人成双。
送给富贵哥儿们一句话:可别学贾宝玉这般模样。
注释: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是古代小说常用词牌。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皮囊:外表,长相。
指人的躯体。
佛家称人的躯壳为臭皮囊。
草莽:丛生的杂草,无用之物。
这里比喻不学无术。
潦倒:困顿。
世务:俗务。
指社会生活中的人情世故、谋生之道。
程伟元、高鹗版本作“庶务”,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
此取《红楼梦》甲戌本、庚辰本的写法。
偏僻:行为不端正而偏激。
乖张:性情古怪。
乐业:对家业感到满意。
韶光:指美好的时光。
不肖:不才,不贤,品行不好,没出息。
寄言:告诉。
纨绔(kù):细绢裤,指代富贵人家子弟。
膏梁:原指精美的食品,引申为富贵之家。
效:效法,模仿。
形状:样子。
赏析这组词,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
从封建社会阶级伦理道德标准衡量,贾宝玉是个被否定的人物;可是从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来看,他却是个和那些国贼禄蠹完全相反的、保持着人类善良天性的真正的人。
所以说词中句句都是反话。
贾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宣泄,在道学先生们看来这就是“寻愁觅恨”“似傻如狂”了。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张孝祥《西江月》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张孝祥《西江月》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译文】寒光亭下碧波万顷,一望无际,在天水相连辽阔深远的湖面上,飞起了一片一片的鸥鸟。
【出典】张孝祥《西江月》注:1、《西江月》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2、注释:湖:指三塔湖,在江苏溧阳县西。
三塔寺,在三塔湖畔。
世路:指人世间一切行动和经历的各种情态。
这里指世路艰辛。
寒光亭:在三塔寺内。
沙鸥:水鸟,即鸥鸟。
3、译文1:寻访湖中的春水,水面上的春鸟,湖岸上的春花春草春树,生机盎然。
这次重来,距离前次又隔三年时间了。
和煦的东风吹送着我的小船,驶过湖面,就抵达三塔寺了。
堤边杨柳依依,如丝的绿柳轻轻柔柔地拂打着行人的脸。
经历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对于世事的成败得失,如今早已习惯了;达到如此超脱的人生境界,不论到任何地方,都是一片悠闲坦然。
寒光亭下碧波万顷,一望无际,在天水相连辽阔深远的湖面上,飞起了一片一片的鸥鸟。
译文2:我来问候一下春湖丽景,重来此地已是三年。
东风吹送我渡湖的船只,船行中丝丝杨柳随风飘荡,轻拂我的脸颊。
如今已经看惯了世态人心,心中坦然,到处悠闲自在。
寒光亭下水天一色,飞起一片沙鸥。
译文3:问候那湖边的春色,相违已有三年。
春风将我的小船送到湖岸。
丝丝杨柳,轻轻拂面。
如今世路艰辛我早已习惯,而湖光山色则令人心境恬然。
寒光亭下碧水连天,一群沙鸥飞翔其间。
4、张孝祥(公元1132~1170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
他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文章过人,书法、诗、词均好。
二十二岁时,张孝祥由地方长官推荐,参加在临安举行的进士廷试,与陆游和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同场。
这次考试完全被秦桧左右,陆游因为在文章中大谈“收复中原,还我河山”而被淘汰,廷试结果秦埙第一,张孝祥第二。
但在殿试时,宋高宗御览后,认为张孝祥的文章“议论雅正,词翰爽美”,而张孝祥的一手好书法更是深得皇上赞赏。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古诗-赏析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古诗-赏析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
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
飞起沙鸥一片。
【注释】①湖:指三塔湖。
②寒光亭:在三塔寺内。
【评解】此词系作者重来江南时所作。
史称张孝祥“年少气锐”,至作此词时,已历尽宦海风波、熟谙世态炎凉,故触景有感,流露出一种淡然的闲适之情。
末两句的意境,与晋代诗人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近。
----------------------本词乃作者重游三塔寺而作,三塔寺,位于三塔湖(又名梁城湖)之畔,其旁另有寒光亭,即本词中“寒光亭下水连天”句中的寒光亭。
起句“问讯湖边春色”,“问讯”即问候。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江东》诗:“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问讯何如”就是问候起居。
此词问候的对象不是某人,而是“湖边春色”。
因为此前已经来过,重来如见故人,故尔致意问候。
“湖边春色”者,不止于下文写到的丝丝绿柳,举凡湖中春水,岸上春花,堤边春草,林间春鸟,统在其中。
词人对于“湖边”的情意如此殷切,“重来又是三年”一句说出了所以然。
一是这样的地方,他本来就已经很喜欢,虽只是偶然路过,也说“不妨踪迹更迟留”,(《三塔寺阻雨》);如今重到,其喜悦可想而知,二是这次重来,距前次又隔三年了,几年未到,蕴积的感情自然深厚。
一般人重游旧地时,往往也会有这样的情感冲动。
这一句句子极平常,字面也不起眼,却是颇有意思,说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不一定能说出来的话。
上两句人还未到三塔寺,心却已先到了。
下一句“东风吹我过湖船”,这才开始出场。
“过湖船”是驶过湖面的船,是过湖而抵达三塔寺了。
“东风”吹送,一应“春色”;“杨柳丝丝拂面”,再应“春色”。
助兴东风,定知心意;拂面杨柳,似解人情,与词人重来问讯热切之心,互相映衬。
这时也还不过是泊岸系舟耳,已写得如此神完气足。
则当词人重入三塔寺以后,又将如何写景抒情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及鉴赏《西江月·顷在黄州》是由苏轼所创作的,此词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凭据。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西江月·顷在黄州》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西江月·顷在黄州》宋代: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顷在黄州》译文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
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西江月·顷在黄州》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
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层霄:弥漫的云气。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
玉骢:良马。
骄:壮健的样子。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杜宇:杜鹃鸟。
《西江月·顷在黄州》赏析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
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
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四字,即写出地点、时间、景物以及词人的感受。
张孝祥名言
张孝祥名言
导读: 张孝祥名言
1、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张孝祥《水调歌头》
2、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
3、独立倚危栏,欲向荷花语。
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
——张孝祥《卜算子》
4、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5、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张孝祥《西江月》
6、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张孝祥《西江月》
7、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
《西江月》辛弃疾原文
《西江月》辛弃疾原文《西江月》辛弃疾原文辛弃疾的《西江月》分为多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江月》辛弃疾原文,欢迎参考阅读!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 西江月·万事云烟忽过宋代:辛弃疾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译文平生所经历的事情千头万绪,都像过眼云烟般的消失了。
近来我的身体非常孱弱,就像入秋的蒲柳,过早地衰老了。
如今,对于我来说,一天做点儿什么事儿最为适宜呢?那就是饮酒、游览、睡觉。
今后料理家计的重任就由你们承担了,到了官府催缴租税的期限,你们就及早交纳完毕;家中的出入收支,你们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妥善安排。
我老头子也是要管一点儿事情的,那就是管竹、管山、管水。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退居铅山时期,见于《稼轩长短句》卷十。
辛弃疾一生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屡建奇功,但也因为坚持抗战而为以皇帝为首的主和派所不容。
中年以后曾长期闲居上饶、铅山等地。
这是词人晚年在江西铅山写给儿孙们的一首词。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宋代:辛弃疾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版本一)创作背景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韩侂胄定议伐金,其用心是为建功固宠。
当时南宋国用未足,军备松弛,人心未集,不久韩侂胄就挥师北上,结果大败而归。
故这次北伐本身意义不大,但在主和派长期把持朝政,抗战派军民长期受压制之后,还是确实起到了振奋民心的作用,因此,受到朝中抗战派人士和全国军民的响应。
刘过的这首词即是当年为祝贺韩侂胄生日而写的,词中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
西江月·遣兴宋代: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著通:着)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古诗西江月·重九翻译赏析
古诗西江月·重九翻译赏析《西江月·重九九》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孝祥。
其古诗全文如下:冉冉寒生碧树,盈盈露湿黄花。
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
世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
与君相遇更天涯,拚了茱萸醉把。
【赏析】干道二年(1166)六月,三十五岁的张孝祥在广西桂林任上遭谗言而落职东归,应湖北蕲州仲弥性之邀于重九日来此逗留。
是词冠题“重九”,作于知州仲弥性宴席上,上片写途经蕲州聚会重九的情景,下片借题发挥以抒怀达意。
开头二句中,“黄花”,谓菊花。
“冉冉”和“盈盈”都是形容词,形容菊花枝条柔弱低垂、花瓣清澈端庄。
加以诗语“寒生”和“露湿”修饰,短短十二字起句,工整对仗,生动活泼,一幅重阳自然景象。
其后二句旋即交代此时聚会人际背景。
“故人”,这里指旧交、老朋友。
仲弥性,扬州江都人,自少卓荦不群,当时出守蕲州。
作者曾多次来到蕲州,此次应仲州守之邀再次逗留,曾作《点绛唇·赠袁立道》以记之:“四到蕲州,今年更是逢重九。
”“玉节”,玉制的符信,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
从“故人玉节”可知,“故人”指的是持节赴任的官员即仲弥性。
从“玉节有光华”来看,又在称颂东道主仲弥性的高尚节操。
仲弥性曾尘废二十余年,直至秦桧死去才得以昭雪。
词人又有《南歌子·仲弥性席上》云:“曾到蕲州否?人人说使君。
使君才具合经纶。
小试边城,早晚上星辰。
”“高会仍逢戏马”一句,仅从字面看,是一笔交代:宴会上大家一边饮酒,一边驰马取乐或观看操练。
“高会”,即雅会,这里指宴会,亦称与人会面的客气话。
“戏马”,驰马取乐。
若从蕲州今确有古代官府演练兵马的“阅马场”这一地名来看,词人所写“仍逢戏马”,极有可能是指重逢“阅马场”。
阅马场,又名阅马台。
词人未用“阅马”一词,而是用“戏马”,其用意是通过“戏马台”典故为下片抒怀进行铺垫。
戏马台,古迹名,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
公元前206 年,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的南山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的诗词赏析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的诗词赏析《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年代: 宋作者: 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
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
飞起沙鸥一片。
本词乃作者重游三塔寺而作,三塔寺,位于三塔湖(又名梁城湖)之畔,其旁另有寒光亭,即本词中“寒光亭下水连天”句中的寒光亭。
起句“问讯湖边春色”,“问讯”即问候。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江东》诗:“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
”“问讯何如”就是问候起居。
此词问候的对象不是某人,而是“湖边春色”。
因为此前已经来过,重来如见故人,故尔致意问候。
“湖边春色”者,不止于下文写到的丝丝绿柳,举凡湖中春水,岸上春花,堤边春草,林间春鸟,统在其中。
词人对于“湖边”的情意如此殷切,“重来又是三年”一句说出了所以然。
一是这样的地方,他本来就已经很喜欢,虽只是偶然路过,也说“不妨踪迹更迟留”,(《三塔寺阻雨》);如今重到,其喜悦可想而知,二是这次重来,距前次又隔三年了,几年未到,蕴积的感情自然深厚。
一般人重游旧地时,往往也会有这样的情感冲动。
这一句句子极平常,字面也不起眼,却是颇有意思,说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不一定能说出来的话。
上两句人还未到三塔寺,心却已先到了。
下一句“东风吹我过湖船”,这才开始出场。
“过湖船”是驶过湖面的船,是过湖而抵达三塔寺了。
“东风”吹送,一应“春色”:“杨柳丝丝拂面”,再应“春色”。
助兴东风,定知心意;拂面杨柳,似解人情,与词人重来问讯热切之心,互相映衬。
这时也还不过是泊岸系舟耳,已写得如此神完气足。
则当词人重入三塔寺以后,又将如何写景抒情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出乎读者的意料,过片既不承接上片描写意脉,也全然换过了一副感情,以纯理性的笔墨,吐出了自从进入官场以来,痛感世路崎岖的一腔幽怨。
“已惯”者,是经历过多次人生道路上浮沉曲折之后的感悟之言。
词人有志于恢复中原。
支持主战派但不赞成急功近利,要先以自治自强为根本,又谏言广开用才之路,颇得到宋高宗的嘉许。
辛弃疾《西江月(渔父词)》鉴赏
辛弃疾《西江月(渔父词)》鉴赏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欣赏下这首《西江月(渔父词)》。
西江月(渔父词)宋代: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
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沈沈。
闲管兴亡则甚。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轶事典故义斩义端金帝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一些长期受奴役和压迫的汉人忍无可忍,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声势最浩大的一支队伍是山东境内揭竿起义的一支队伍,领头的耿京是一位农民出身的济南人。
为了响应义军的反金义举,时年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乘机拉起了两千人的队伍投奔耿京。
但耿京对这个前来投军的秀才并没有过多的青睐,只命他做了一名无足轻重的文官,掌管文书和帅印。
在此年中发生的一件事,令耿京对辛弃疾从此刮目相看。
当初和辛弃疾一块儿来投奔义军的还有一位叫义端的和尚。
义端本身就是个守不了清规戒律的花和尚,因为受不了在义军里当差的苦头,竟偷偷的盗走了经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里邀功。
义端本身也是一小股义军的首领,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弃疾问罪。
辛弃疾理屈词穷,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难当,当场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时候,义端真的骑马来到,辛弃疾不由分说,一刀将义端砍下马来。
《西江月》辛弃疾原文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 西江月·万事云烟忽过宋代:辛弃疾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译文平生所经历的事情千头万绪,都像过眼云烟般的消失了。
近来我的身体非常孱弱,就像入秋的蒲柳,过早地衰老了。
如今,对于我来说,一天做点儿什么事儿最为适宜呢?那就是饮酒、游览、睡觉。
今后料理家计的重任就由你们承担了,到了官府催缴租税的期限,你们就及早交纳完毕;家中的出入收支,你们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妥善安排。
我老头子也是要管一点儿事情的,那就是管竹、管山、管水。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退居铅山时期,见于《稼轩长短句》卷十。
辛弃疾一生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屡建奇功,但也因为坚持抗战而为以皇帝为首的主和派所不容。
中年以后曾长期闲居上饶、铅山等地。
这是词人晚年在江西铅山写给儿孙们的一首词。
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宋代:辛弃疾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版本一)创作背景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韩侂胄定议伐金,其用心是为建功固宠。
当时南宋国用未足,军备松弛,人心未集,不久韩侂胄就挥师北上,结果大败而归。
故这次北伐本身意义不大,但在主和派长期把持朝政,抗战派军民长期受压制之后,还是确实起到了振奋民心的作用,因此,受到朝中抗战派人士和全国军民的响应。
刘过的这首词即是当年为祝贺韩侂胄生日而写的,词中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西江月》
出自宋朝张孝祥的《西江月》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张孝祥是一位坚决主张抗金而两度遭谗落职的志士,忠愤气填膺是他爱国词作的主调,而在屡经波折、阅尽世态之后,也写了一些寄情水、超逸脱尘的作品。
这首小令就是如此。
据宋人岳珂《玉楮集》中的《三塔寺寒光亭张于湖书词寺柱,吴毅夫名后轩》一,可知此词是张孝祥重游寒光亭时写在寺柱之上的即兴之作。
词本无题,后来选家揣测词意,补加了洞庭、丹阳湖、三塔阻风之类的题目。
其实词中所言之湖,是指江苏漂阳的三塔湖;词中所写的寒光亭,即在此湖中。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的怀恋心境。
问讯,省视慰问之意,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湖边,指三塔湖畔,点明远道而来,刚至湖岸,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
春色,形容万紫千红的美好春,乃下文东风、杨柳之引笔。
重来,说明是再次来此,表明问讯实是有意重访。
又是三年,不仅突出相别的确切时间,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一个又
字,内涵复杂,既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对历经坎坷的感慨,也包含了对湖边春色的怀恋,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词人酷爱自然之情,潇洒出尘之姿,就在这质朴明快、语近情深的起句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全词飘逸清朗的基调。
如果说起首两句是从词人有意重访的角度而言,三四两句则从客观风物欢迎自己的角度下笔,描画出上船离岸乘风过湖的情景。
东风、杨柳,都紧承春色发展而来。
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擦着我面。
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通体和谐的艺术境界。
词人那种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就这样得到了淋漓酣畅的表现。
上片以作者自己与风物的互相映衬,表达了重访三塔湖离岸登船之际的快意感受;下片则以世路与湖亭的强烈对比,抒发了置身寒光亭时的悠然心情。
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描述转入议论,看似语意突兀,实是一脉相通。
世路,指尘世的生活道路,那是一条政治腐败、荆棘丛生的路,与眼前这东风怡人、杨柳含情的自然之路岂能相提并论。
然而,词人说是如今已惯,这不仅表明他已历尽世俗道路的倾轧磨难,对权奸的打击、社会的黑暗业已司空见惯,更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忧愤。
因此,此心到处悠然,也就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了。
词人由爱国志士
而成江湖处士,无奈去到和谐美好的大自然中寻求解脱,内心悲愤难言,却说到处悠然,可谓语近旨远,沉郁至极,与那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辛弃疾先后同调,从而铸成凝聚全词主旨的警句。
结尾两句,紧承悠然二字宕开一笔,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
词人撇开世路,来到寒光亭上,只见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
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陶醉着词人的心胸。
特别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典出《列子黄帝》)与鸥同盟的深意。
如果说上片以问讯春色和风物含情写出了物我一体的美妙境界,那么,下片就以唾弃世路和同盟鸥鸟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
而这末尾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言外,从而成为全词意境旷远、余音绕粱的结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