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Blum-Kulka翻译中衔接与连贯的转换

合集下载

语篇翻译——衔接与连贯

语篇翻译——衔接与连贯

Chapter 7 语篇翻译——衔接与连贯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它可以是独白、对话,也可以是众人交谈;可以说文字标志,也可以是诗歌、小说。

它可以是讲话,也可以是文章;短者一两句可成篇,长者可洋洋万言以上。

所以,可以说,无论是一句问候、一次谈话、一场论文答辩、一次记者招待会的问答,还是一张便条、一封书信、一份科研报告、一本文稿,都可以是语篇。

语篇包括“话语”(discourse)和“篇章”(text)。

衔接与连贯(Cohesion vs Coherence)衔接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衔接与连贯密不可分,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个重要前提,但并不是说,连贯必须要以衔接为前提。

衔接(Cohesion)7.2.1 定义衔接是将语句聚合在一起的语法及词汇手段的统称,是语篇表层的可见语言现象。

. Paris I’ve always wanted to go there.7.2.2 分类衔接手段大致可分为语法衔接手段(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手段(lexical cohesion)两种。

前者包括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和关联/连接词(conjunction);(后者指复现(reiteration)和同现(collocation))。

(Halliday & Hason)这些语言手段形成一个有形的完整网络,使篇章的各组成部分有机地衔接起来,从而增强整个篇章的内聚力。

7.2.3英汉语衔接方式的差异1.就语句连接方式来说,英语多用连接词来连接,而汉语则通过意义来连接。

2.在语法方面,英语语法是显性的,而汉语语法则属隐性。

3.对英汉互译的启示。

7.2.4指称/照应(reference)指称是指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语言成分产生关联。

. Tommy likes ice-cream and he has always an appetite for it..Whenever he saw an ice cream, Tommy would like to taste it.. Proverbs are heirlooms, treasured and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We assume these pithy phrases sum up timeless wisdom. But are the truisms really true Psychologists have found they’re pretty hit-or-miss. Still, they persist. After all, you know what they say: old habits—and old sayings—die hard.. The patient shook her head and stretched out her hands towards the baby. The doctor put it in her arms. She kissed it on the forehead.“But if a woman is partial to a man, and does not endeavor to conceal it, he must find it out.”“Perhaps he must, if he sees enough of her.”---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7.2.5 省略(ellipsis)省略是用词项空缺的方式达到上下文衔接的目的。

衔接与连贯在英汉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衔接与连贯在英汉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衔接与连贯在英汉语篇翻译中的应用【摘要】衔接与连贯及其关系问题是语篇分析领域里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议题。

本文首先对语篇翻译作了概述,然后阐述了衔接与连贯的概念,说明了实现连贯的各种手段,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衔接与连贯在英汉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语篇翻译衔接连贯一、引言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翻译研究开始朝语篇层次拓展。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里两个基本概念和重要议题。

这两个词在词源上是有联系的,都是从动词派生而来的,但它们所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衔接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条件,在整个语篇翻译中起着重要作用。

连贯不仅仅是语篇的特征,也是决定语篇翻译成功与否的保障之一。

下面本文将从这两个术语的概念及分类入手,初步探讨二者在英汉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二、语篇翻译概述翻译理论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不断引进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以促进自身的长足发展。

随着篇章语言学的不断发展,翻译界逐渐转向将语篇作为翻译的单位。

那么什么是语篇,它与以往的翻译单位如何不同呢?以前,西方翻译学在分析语法的等级时只提出词素、单词、词组、子句、句子五种单位,翻译单位往往基于句子。

近20年来,翻译家们才开始关注句子以上的语言单位并将其作为翻译单位,他们称之为语篇、篇章或话语。

根据Halliday & Hasan,语篇不是形式单位而是意义单位。

胡壮麟认为,“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目的是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实现具体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行为。

”Newmark指出,从译者的角度来看,主要的描写单位可构成这样一个级层体系:篇章、段落、句子、小句、词组、词、词素。

并认为在翻译实践中篇章是最后的仲裁,句子时翻译操作的基本单位。

李运兴指出,所谓语篇意识就是在翻译研究及实践中始终强调篇章在交际过程中的完整性和一体性。

可见,篇章表达的是整体意义,在语言形式上篇内各句、段之间有衔接性,在语义逻辑上又存在连贯性。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摘要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的两个重要因素。

语篇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的过程,原文语篇中的连贯性能否再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交际功能能否实现。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充分理解原文语篇中的衔接方式和连贯性特征,在译文语篇中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原语的这种特征,从而产生连贯性的译文。

关键词:衔接;连贯;语篇翻译引言语篇语言学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

随着它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传统语言学和语法学的束缚,将语言研究的重心由句子转为语篇。

翻译研究的语篇语言学方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语篇是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语义单位,它与句子的关系不是大小关系,而是“实现”关系,即语篇依靠句子来实现。

但语篇不是句子的任意堆砌,构成语篇的句子存在着深层的语义关系,即连贯性。

连贯这一决定语篇语义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以语篇为基础的翻译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翻译的直接对象和最终产品都是语篇,而语篇翻译的过程可以说就是连贯的识别和重构的过程。

译者必须尽可能保全和复现原文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才能使译文语篇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语气贯通。

因此翻译时译者要分析原文语篇的各种衔接手段和连贯性,同时也要在译语语篇中运用恰当的衔接手段再现原文的连贯性。

本文着重讨论语篇的衔接性与连贯性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

一、语篇衔接与连贯衔接(cohesion)或称词语连接,是指一段话中各部分在语法或词汇方面有联系或两方面都有联系。

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

衔接是语段、篇章的重要特征,是语篇研究的核心。

,Holliday和Hasan(1976)的《英语的衔接》(Cohesion and English)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在该书中作者集中探讨了英语的五种衔接手段: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e)、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中韩电影字幕翻译的明晰化特征——以明晰化和句长变化为中心

中韩电影字幕翻译的明晰化特征——以明晰化和句长变化为中心

翻 译 学 研究81中韩电影字幕翻译的明晰化特征——以明晰化和句长变化为中心权雪鹅1(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1)摘 要:电影作为一种承载各国固有文化的载体,在国际化背景下已成为了解他国文化的重要途经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的韩文字幕, 探讨了具有与一般翻译文本不同特点的电影字幕翻译文本的明晰化特征,分析了明晰化的频率和明晰化导致的句长变化。

本文根据Séguinot 提出的三种明晰化类型,把翻译策略细分为8种,分析结果显示,明晰化比率为36%,因明晰化句子变短的比率为84%,发现中韩电影字幕翻译文本的明晰化特征不同于一般翻译文本。

即,中韩电影字幕翻译显示的明晰化导致句长缩短,本文将这一特征规定为中韩电影字幕翻译固有的明晰化特征。

关键词:中韩电影字幕翻译;Séguinot ;明晰化特征;句长变化;缩译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948(2021)01-0081-09作者简介:权雪鹅,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韩双向翻译。

在国际化背景下,拥有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家之间交流日趋加强,影视媒体备受世人的关注。

在多种影视媒体当中,电影被视为深含异国文化,展现独特审美世界的媒体。

电影字幕翻译要实现跨语言文化交流的目的,由于译语观众具有与源语观众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为了更好地表达电影的主题,电影字幕翻译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翻译是帮助拥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群体之间交际的行为(정호정,2008)。

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际过程中会发现语言和文化特征,这使译文产生不同于原文的普遍特征,即翻译普遍性(박선희,2017)。

本文分析翻译普遍性之一的明晰化(explicitation )在中韩电影字幕译文中显示出的与一般译文①不同的特征。

目前,针对明晰化所进行的先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一般译文的明晰化类型、翻译策略和原因,而针对受到各种限制的电影字幕翻译的明晰化研究却甚少。

文学翻译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性

文学翻译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性

浅谈文学翻译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性摘要: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交流的桥梁。

它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而且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翻译者不仅要充分理解原文,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考虑目的语的衔接性与连贯性。

中西方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上有各自的特点。

不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翻译者经常要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转换和调整,目的是为了在内容上取得对等,保证整篇文章在意义上具有连贯性。

关键词:文学翻译语篇衔接性连贯性一、引言“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部分,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既是译者和原作者之间的交际,又是译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交际。

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交际者、语言使用者、原文的接受者、译文的创造者等。

译者的任务就是先用原语阅读,或更确切地说,领悟原文的主题,对文本的解读最大限度接近作者创作主题,然后把领悟到的作者创作意图及表达主旨用译语重新表达出来,成为再现信息,使译文读者阅读后获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大致相同。

”(樊慧敏,2011:69)在文学翻译中,翻译出原文的字面意思并不难,但要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原文以及隐含意义,而且要让目的语的读者获得与源语言读者相同的感受和效果,这并不容易。

所以,正确的理解原文、表达原文是作为一个翻译者正确翻译的基础。

二、衔接性与连贯性中西方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上有各自的特点。

不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翻译者经常要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转换和调整,这就要对原文的衔接问题进行注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内容上取得对等,保证整篇文章在意义上具有连贯性。

”(崔宇, 2010:114)衔接与连贯是语篇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1862年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首次提出了“衔接”的概念,之后他与hasan合作编著的《英语的衔接》使得衔接理论得到广泛的应用。

他们的观点是“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它与句子的衔接不同,句子的衔接是句子内部结构的形式连接,但语篇中的衔接跨越句子边界,使篇章内的不同的句际关系得以形成,它是语篇的有形网络,通过语篇的表层结构来展现。

翻译过程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

翻译过程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

翻译过程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作者:孙晓芸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24期[摘要]随着许多学科如心理语言学和语篇语言学的介入,翻译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翻译文本的研究,探索翻译过程也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域。

翻译过程是译者解码原文和编码译文时进行文本加工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必须体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本文尝试将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结合起来,用有声思维的方法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解码原文和编码译文时文本加工的具体方式,以此来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达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途径。

[关键词]翻译过程;语篇衔接;语篇连贯[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4-0061-03一、引言翻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需要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其理论以发展和建构自己学科的研究方法。

随着许多学科如心理语言学和语篇语言学的介入,翻译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翻译文本的研究,探索翻译过程也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域。

语篇语言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但这种研究方法还仅仅局限于对原文和译文的文本研究,研究者只能靠分析文本来推断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而判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否达到了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而心理语言学的介入无疑又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内外学者通过采用心理学中有声思维的方法开始致力于探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文本加工过程。

那么,将语篇语言学的翻译研究方法与有声思维相结合来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本加工过程,可以更为客观地反映译者在解码原文和编码译文中的思维过程,并为译者在翻译的文本加工过程中如何达到语篇衔接和连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二、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的关系图式(schema)一词最早源于康德(Kant) 的哲学理论。

20世纪初,图式理论在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的推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英国认知心理学家巴特列特认为,我们对语篇的记忆并不是基于直接的复制( straight reproduction) ,而是具有解释性(constructive)。

英汉翻译中有关语言衔接与连贯性的讨论

英汉翻译中有关语言衔接与连贯性的讨论
2010年第4期 总第100期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musi Education Institute
No.4. 2010 Sum 100
英汉 翻 译中 有 关语 言 衔接 与连 贯 性的 讨 论
崔 宇
(铁岭广播电视大学文科教研室 辽宁铁岭 112000)
摘 要:衔接与连贯在语篇的研究中是属于专业的术语。衔接与连贯二者有区别的同时也有联系。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 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的统一,所以保证翻译文章的衔接性和连贯性是做好翻译的基础,我们要探讨的就是英汉翻译中有关语言 衔接与连贯性的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性 中西 方国家的人们 在认识和思 维方式上存 在不同,即使 是
在美学传统 方面也存在 一定的差异 性,这也就 决定了中西之 间 在表达方式 和表达习惯 上存在着一 定不同。所 以,在文章的 布 局和语篇的 连接方式上 就表现出了 各自的特点 。“英语的篇 章 特点往往是 开宗明义, 先述主题, 后由分题逐 级论述,呈线 性 展开;而汉 语一般先设 时空、逻辑 框架,后揭 主题,所以一 般 先事实、后 结论;先原 因、后结果 ;先一般、 后特殊等。” 这 些差异性, 在汉语中使 用的运用要 比在英语中 应用的要多, 所 以在语言学 界和翻译界 都有“汉语 重意合,英 语重形合”的 说 法。意合指 的是形隐义 的存在,句 句都有暗指 的意义;形合 指 的是句句都表现的很严谨,而且段落的脉络都很清晰。
我国 学者牛保义做 了一项调查 ,发现在英 语中,一般的 语 篇比较喜欢 指示衔接, 而在汉语中 则比较喜欢 省略衔接。但 是 无论语篇以 何种形式出 现,都是必 须符合语法 的,而且要语 义 连贯,这里 的连贯包括 语义上的和 语用上的, 也包括整个语 篇 内部的连贯。 三、如何处理英汉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问题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和连贯PPT学习教案

语篇翻译中的衔接和连贯PPT学习教案
第8页/共52页
语内照应
When I met her, Mary looked very sad. 本例中人称代词“her”指代的是下文的
“Mary”。 Tom told a story but Mary did not believe it. 本例中的“it”反过来指上文中的“story”,
第32页/共52页
By birth he was an Englishman, by profession, a sailor, by instinct and training, a rebel.
He can and should help you; but he won’t. 这屋子冬暖夏凉。 他脾气很好。
英语的某些表示照应关系的词语具有形态的变 化,这也是英语有别于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18页/共52页
替代(教材P194)
名词性替代 动词性替代 小句性替代 条件性替代
第19页/共52页
名词性替代
名词性替代指的是用可充当名词词组中心 词的替代词取代另一个名词词组。
在英语中,常见的名词替代词有one, ones和 the same, the kind, the sort, such等。其中one 和ones最常见,用于替代上文语境出现过的 单数或复数意义的名词词组。Eg: His novel is a bad one for children.
上面例子中第2、3两句的he和his都可以与 第1句中的“John”构成照应关系,起到语 篇衔接的作用。
第11页/共52页
指示照应
指示照应是指用指示代词(如this、these等) 表示时间,和表示地点的副词(如here、 there)以及定冠词等来表示照应关系。

语篇层面汉译英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层面汉译英中的衔接与连贯

语篇层面汉译英中的衔接与连贯摘要:衔接与连贯在语篇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西人民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中西之间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因此语篇的连接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汉译英中要认真考虑如何遵循彼此的语言习惯,用不同的实现方式使译文能衔接紧凑。

关键词:衔接连贯语篇翻译实现方式衔接与连贯在语篇翻译中是最重要的两个成篇手段。

中西思维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两种语言语篇衔接方式也是不同的。

在汉英翻译中,译者通常要对原文衔接手段进行转换或调整以使内容对等,保证意义上的连贯。

因此,本文就汉英翻译中衔接与连贯的处理方法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中的衔接》中认为,衔接是产生语篇的必要条件。

衔接主要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五大类。

前四类属于语法衔接手段,后一类属于词汇衔接手段,具体包括原词复现、同义、下义和搭配等(韩礼德和哈桑,2001)。

连贯也是建构语篇的重要标准。

黄国文指出:“连贯指的是语篇中语义的关联,它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黄国文,1997)。

衔接具有显性的语言表现方式,出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而连贯是对语篇进行解释的结果。

衔接是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手段,而连贯是采用衔接手段所得到的结果。

二、汉译英中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性中西人民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以致中西之间的表达方式有较大区别,语篇的连接方式也有各自的特点。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意合指形隐义在。

形合指形显义明。

这些特点决定在汉译英中要认真考虑这些因素,思考如何遵循彼此的语言习惯,使译文衔接紧凑。

衔接是将语篇中的句子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创造连贯的重要手段,进而构建连贯的语篇。

语篇衔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语篇能否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翻译活动中,如果原文的衔接和连贯不能很好地传达出来,就会影响译文的可读性(罗选民,1990)。

三、汉译英中衔接与连贯的实现方式下面仅就笔者的一点体会来试探讨以下几种实现方式:1.保留源语的衔接与连贯在汉英翻译中,若目的语语言条件许可,翻译能既保持源语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是非常必要的。

翻译共性的三个特征

翻译共性的三个特征
所谓简化,是指译者下意识地在译入语文本中对语言或者信息(Bak-
er1996:176)进行简化的倾向。Baker(1996:181-182)指出翻译语言有一种简 单化的趋势,即与母语相比,翻译语言不仅仅在词汇、句法方面,甚至在文 体风格上都更加简单化。
Laviosa(2002:58 - 59)认为,Baker 对翻译过程中简化现象的研究具有 三个特点:第一,翻译共性让翻译语言既不同于源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 是翻译过程本身固有的、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征;其次,对翻译共性的研 究采用了面向翻译作品或者是面向目的语的研究角度,其研究有赖于借 助语料库。再次,使用可比较语料库作为其语料库数据的主要来源。这三 个方面也是语料库翻译研究与前语料库时期相关研究的主要区别。Baker 的这一研究思路至今仍然为多个研究翻译共性的学者所采用。
Blum-Kulka (1986) 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翻译文本中的显化现象的学 者。她提出译者对原文的解读过程可能会使译文比原文更长。 Blum-Kulka(1986:19)在她的文章《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转换》中明确提出 了“解释假设”。在文章的最后,她呼吁进行大规模的比较实证研究,以进 一步验证“显化假说“。
Φveras (1998) 建立了一个包含英语与挪威语两种语言的双语语料 库,研究视角包含从英语到挪威语方向的翻译,以及从挪威到英语方向的 翻译,研究翻译过程中是否会发生衔接外显程度的提高。他排除了语法 规则在语言系统中引起的显化迁移,并考虑了翻译过程中的隐化现象。 研究发现,显化现象的发生在从英语到挪威语的翻译中多于从挪威语到 英语的翻译中。然而,这一发现在翻译语言中是否是一种普遍现象还仍 需进一步的研究。
前三种类型有一定的学界认可,最后一种解释受到了国外一些学者 的质疑。

从汉英语篇翻译再看衔接与连贯

从汉英语篇翻译再看衔接与连贯

从汉英语篇翻译再看衔接与连贯摘要::功能语言学从语言本身的角度详尽而系统地分析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本文用汉英语篇翻译再次揭示了衔接与连贯的关系,旨在揭示连贯是语篇的立身之本,衔接服务于连贯。

关键词:衔接连贯关系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哈里斯的《话语分析》(harris,1952)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统江山,将跨句段语言研究纳入人们的视野。

50年来,在语篇研究领域,新观点、新思潮层出不穷,较为引人注目的是衔接和连贯。

然而综观国内外的研究,笔者觉得对衔接、连贯的界定似有含混之嫌,有必要进一步澄清。

本文拟通过汉英语篇对比再次探讨衔接、连贯的关系,旨在揭示连贯是语篇的立身之本,衔接服务于连贯。

二语篇衔接与语篇连贯halliday & hasan(1976)对英语中的语篇衔接手段作了系统地研究,并把衔接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在他们看来,所谓衔接,就是语篇中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的相互关联,即一个成分的解释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

语篇衔接曾被halliday & hasan(1976)作为语篇连贯的必要条件,后来(1985),他们对此作了补充论述,认为对语篇的整体连贯起作用的是衔接链,而单个的衔接手段只在句际的局部连贯中发挥作用。

我们应当承认,正常人交际中的话语必然有内在的联系。

这种内在联系在篇章层面上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

正是这种语义联系的期待推动着读者在语篇中寻找话语的连贯。

篇章中的衔接手段是话语连贯显性的实现手段之一,有助于读者对文本连贯的解读,因为它通过建立词、句间的约束关系使语义关系显性化。

连贯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存在于交际双方——作者(讲话人)与读者(听话人)的头脑意识之中;它指的是语篇中各个意义单位之间的关系,交际双方的共核世界经验知识是这种关系建立的基础。

因此,连贯是词语、小句、句群在概念、逻辑上合理、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表现了语篇的深层概念和逻辑的统一性。

从语篇分析理论看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从语篇分析理论看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从语篇分析理论看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目录摘要 (i)Abstract.......................................................................................ii前言 (1)一、研究综述 (2)二、语篇的衔接 (3)(一)照应 (3)(二)省略 (4)三、语篇的连贯 (5)四、结语 (6)致谢 (7)参考文献 (8)从语篇分析理论看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范海萍灵山县石塘镇大化小学袁学凤灵山县石塘镇大化小学摘要由于思想和文化的差异,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句式上并不大相同。

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别于其他语言学流派的重要特征,是理解语篇的要旨和深层意义的有效方法。

译者在进行翻译前,需要对语篇进行分析,只有做好语篇分析,才能真正懂得翻译,而衔接和连贯则是语篇的两个重要特征,在语篇翻译过程则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的过程。

本文以语篇分析理论中的衔接与连贯为理论依据,针对许地山著作《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并研究这两个英译本在衔接与连贯上的不同之处,最后给出处理这不同之处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语篇分析; 街接; 连贯; 翻译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Chinese-English TextualTranslation from Text Analysis PerspectiveEnglish language special field 2013 Li YiyanInstructor Chen DongyanAbstractDue to differences in ideology and culture,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in the sentence is not the same. Discourse analysis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ystemic functionallinguistics,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schools of linguistics, is to understand the tenor of discourse and the deep meaning of effective method. Before translation, translator need to analyze the discourse, only do a good job in discourse analysis, in order to really understand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are two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discourse, the discourse translation process is the process of recogn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coherence. Based on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ccording to Xu Dishan book compares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peanuts", and studies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n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of the difference, is given to deal with the difference method and strategy.Keywords: text analysis ; cohesive ; coherence ; translation前言语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慢慢形成了一个专门研究交际种语言使用情况的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一门学问。

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连贯与衔接

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连贯与衔接

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连贯与衔接摘要:翻译应以语篇为基本翻译单位。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重新建构原语的语篇连贯,必须尽可能保持其语言连贯和文化连贯,从而增加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性。

关键词:语篇翻译;衔接;连贯翻译是一项具有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学科特点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功能语言学家看来,语篇连贯是一个宏观的语义概念,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语篇衔接”的概念。

自20世纪80年代,系统功能主义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方法传入中国并逐渐得到重视,国内很多学者(如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也将其用于语篇分析,而对语篇衔接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也已产生不少研究成果。

一、语篇与翻译1、语篇与翻译的准确性翻译中的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以词、词组、句子为翻译单位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以词和句子为翻译单位,有时会导致原语的连贯性不能在译入语中得到体现,往往只注意到了单个词与句子的准确。

以语篇为翻译单位,译者才能在把握原文语篇连贯性的基础上,在译文中努力再现语篇的连贯性,从而更加有助于译语读者正确地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

第二,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在理解上存在着差异,而对这种差异的弥补则是由译者来完成的。

而这项工作完成的好坏是受其翻译标准影响的。

以语篇为翻译单位,就要求译者从语篇的角度出发,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文化语境知识的补充。

2、语篇与翻译的自然性翻译除了对准确性有要求之外,翻译中另外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要保证译文的自然。

译文的自然性表现在译语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语篇连贯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有其外在形式上的表现。

如果译者从语篇的角度上考虑的话,就会跳过词对词,句对句的框框,按照符合译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来对原语做恰当的处理,从而保证译文的流畅自然。

语篇的连贯在大多数条件下都是通过语法和词汇的手段来完成的,同一种语法形式在两种不同的语言间,在使用的频率上也有所不同,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对原文的形式和结构做必要的调整,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翻译共性的三个特征

翻译共性的三个特征

翻译共性的三个特征作者:廖伟南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5期【摘要】语料库翻译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它始于Mona Baker(1992),她是第一个提倡运用语料库工具来探索翻译现象的人。

借助语料库工具,翻译文本的特征已被许多学者研究。

这些让翻译文本区别于源语言和目的语言的特征被称为翻译共性。

本文将简要介绍翻译共性的三个主要特征——显化、简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翻译共性;显化;简化;规范化Baker(1993:242)将翻译共性定义为“翻译文本中通常出现的特征,这些特征在目的语规范中并不存在,并且这些特征的存在也不是特定语言系统干扰的结果”。

它指的是翻译语言的共性,这些特征让翻译语言既不同于源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

翻译共性有多种体现特征,其中研究最多的为显化、简化和规范化这三个特征。

Blum-Kulka(1986)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翻译文本中的显化现象的学者。

她提出译者对原文的解读过程可能会使译文比原文更长。

Blum-Kulka(1986:19)在她的文章《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转换》中明确提出了“解释假设”。

在文章的最后,她呼吁进行大规模的比较实证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显化假说“。

Φveras(1998)建立了一个包含英语与挪威语两种语言的双语语料库,研究视角包含从英语到挪威语方向的翻译,以及从挪威到英语方向的翻译,研究翻译过程中是否会发生衔接外显程度的提高。

他排除了语法规则在语言系统中引起的显化迁移,并考虑了翻译过程中的隐化现象。

研究发现,显化现象的发生在从英语到挪威语的翻译中多于从挪威语到英语的翻译中。

然而,这一发现在翻译语言中是否是一种普遍现象还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Klaudy系统地将显化进行分类。

Klaudy(1993:69-77)提出显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显化、选择性显化和语用显化。

1998年,Klaudy (1998:82)又增加了一种解释,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

重新定义的解释类型有:1. 必要性显化:由于语言系统的差异,必须进行解释;2.选择性显化:由于文体原因进行的可选择性的解释;3.语用显化:由于文化差异而存在的语用阐释;4.翻译-内在阐释:这是翻译过程的本质决定的。

《荷塘月色》英译本在句法层面的显性化

《荷塘月色》英译本在句法层面的显性化

一一一一一一一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荷塘月色》英译本在句法层面的显性化许可(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上海200092)摘要:汉语文学作品的英译本的显性化现象一直广受讨论,而对于汉语散文的英译本显性化的研究比较散乱,并没有在词汇、句法或语篇层面形成系统的探究。

该文旨在句法层面,通过三个角度主语与主题、树形与竹形结构、形合与意合的英汉之间区别,分析得出英译本散文的显性化手段与特征。

关键词:句法结构、主语、主题、谓语、连接词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6)24-0231-02现代散文产生于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作为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代表人之一,朱自清优美清新的散文一直深受国内读者的喜爱。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他作品的英译本进行研究,可见其英译本作品的重要性,以及朱自清散文对国外读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对比《荷塘月色》朱纯深与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探究汉译英过程的在句法结构层面上的显性化现象。

1汉语散文的英译本显性化现代汉语的散文狭义上是以记写“我”(作者)的经历、感受、联想为主,或记人叙事,或状物摹景,或抒情述怀的文学体裁,是一种富于感发性、内容精粹、语言清新自然的文学作品(郑慧,2012:65)。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是这样的现代文学性散文。

Blum-Kulka 与Baker 都认为“显性化假设”是所有语言翻译共同的规则,即使译文增强衔接与连贯的显性化(Munday ,2008:96-97)。

显性化(explicitation )是指译文以更明显的形式表述源文本的信息,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与语篇层面上增添解释性短语或添加连接词等来增强译本的逻辑性和易解性(刘彦仕,2007:64)。

然而汉语文学作品的英译本的显性化不止于此,显性化亦存在与人称代词使用与连接词的增加。

通过分析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王克非与胡显耀(2010)在《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显化和变异》中指出在汉语原创作品的人称代词数量使用远远少于其英译本(王克非,胡显耀:2010:17)。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概述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概述

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概述作者:许丽学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06期内容摘要:本文对语料库的兴起以及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语料库翻译学,显化,隐化的定义进行了界定。

语料库的产生使得语言和翻译的研究范围从语际对比扩大到语内类比,呈现出双向,多重的对比模式,其意义不仅在理论上,在对翻译现象的描述和翻译教学的改进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语料库语料库翻译学显化隐化一.研究背景,现状语料库的兴起带来了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的更新,进而导致语料语言学和语料库翻译学的产生。

语料库资源的共享,检索工具的不断研制和更新,使语言和翻译的研究范围从语际对比扩大到语内类比,呈现出双向,多重的对比模式,其意义不仅在理论上,在对翻译现象的描述和翻译教学的改进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于单一语料库的语言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基于双语语料库的语言对比分析还不是很多。

这主要是因为双语库的建设难度大,相对而言就比较滞后。

纵观翻译理论发展的历史,到20世纪90年代初为止,翻译研究经历了语文研究,语言学研究,文化研究,哲学研究和哲学研究五个范式。

Blum-Kulka(1986)最早对显化现象进行系统性研究,她认为译者对原文进行解译的过程可能导致译语文本比原创文本冗长。

Φveras(1998)通过对英语/挪威语双语语料库,主要研究衔接外显程度是否提高,同时她从英译挪、挪译英两个方向进行考察,并排除语言系统内因语法规则引发的显化转移,同时兼顾隐化现像,研究发现,显化在英译挪文本中比在相反方向的挪译英文本中更为显著,但是这一现象是否是翻译的普遍现象还有待于对多种语言进行研究。

同时,贺显斌(2003)对英译汉过程中的显化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短篇小说The Last Leaf及其汉译文本进行显化现象比较,发现汉译本中有58.96%的句子显化程度提高,不过鉴于贺的研究仅是个案考察,并且没有考虑译者等因素,因此不够充分。

同时,陈瑞清(2004)通过自建“大众科学英汉平行语料库”与台湾中研院平衡语料库原创汉语文本对部分汉语关联连词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汉译本中存在从意合到形合的潜在显化趋势。

浅析Blum-Kulka翻译中衔接与连贯的转换

浅析Blum-Kulka翻译中衔接与连贯的转换

浅析Blum-Kulka翻译中衔接与连贯的转换
崔瑶;赵丁玲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以色列学者Shosham Blum-Kulka在1986年写了一篇关于翻译中衔接与连贯转换的文章.文中,她将"翻译转换"的思想与衔接连贯两种手段结合起来,结合实验研究,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新方法.本文试图分析Blum-Kulka此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总页数】2页(P39,206)
【作者】崔瑶;赵丁玲
【作者单位】琼州学院,海南,三亚,572022;琼州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Blum-Kulka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J], 佟晓辉
2.浅析字幕翻译中动态与静态的转换--《傲慢与偏见》字幕翻译的案例分析 [J], 于丹
3.浅析英汉语言特点及翻译中动静态转换现象——以《边城》为例 [J], 武保勤
4.浅析翻译中通过“逆转换”实现“功能对等” [J], 刘婷;
5.以汉译英转换主语翻译技巧为角度浅析认知突显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J], 何法;钟书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在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和连贯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以及译文内部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

隐性衔接指的是在译文中,通过词汇、句法等手段,将原文中的信息与译文中的信息连接起来,但是并没有使用明确的连词或其他连接手段。

这种衔接方式常见于英文的简洁写法中,译文也应该保留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

连贯指的是译文中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

连贯的译文能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的逻辑性和层次感,使读者感到文章流畅、连贯、有条理。

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保留原文的隐性衔接和连贯性,使译文在表达上尽可能地与原文相似。

同时,也应该注意译文的语言表达和文化适应性,使译文能够被目标语言的读者理解和接受。

英汉语回指的篇章功能与隐显化英汉互译

英汉语回指的篇章功能与隐显化英汉互译

因素。汪立荣 ( 2006) 运用认 知语言学 中的框架 理 论, 认为翻译中的隐义显译和显义隐译是翻译中常 见的策略, 对于隐义显 译来说, 源语的框架灵 敏度 高, 可由少量符号导引 , 意味着默认值大, 但相应框 架在目标文本中灵敏度低, 需要更多的符号来显化 默认值以达到有效地导引框架的目的。 Hartmann( 1980) , 指出, 没有以对比为基础的语 篇分析或者没有以语篇为基点的对比分析都是不完 善的, 而进行对比分析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翻译。Ha tim( 2001: 1) 也指出翻译能增加对比语言学和语篇分 析的深度和广度。许余龙 ( 2006) 认为对比 分析对 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 中的零形回指现象( zero null anaphora) , 来观察英汉、 汉英翻译过程中的显化现象。 ( 5) 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 张培基等, 1980: 232) 汉语译文: 读书使人充实, 讨论使人机智 , 笔记 使人准确。 ( 同上: 312) 英语源语文本采用了零形回指 , 也就是说 , 省略 了动词 maketh , 使文章显得十分精练 , 王佐良在翻 译时因汉语表达上的需要 , 采用了重复动词 使 这 一回指形式, 回指从隐性形式变成显性形式, 目的语 和源语相比, 读起来更加 铿锵有力, 使 读 书 , 讨 论 , 和 笔记 的重要性得到了凸现。 ( 6) 柯灵 , 生于 1909 年, 浙江 省绍兴人。中国 现代作家 , 1926 年发表第一篇作品叙事诗# 织布的 妇人∃ 。1930 年任 #儿童时代∃ 编辑 , 1949 年 以前一 直在上海从事报纸编辑工作, 并积极投入电影、 话剧 运动。解放后, 曾任 #文汇报∃ 副总编辑。现任上海 电影局顾问。 英语译文: Ke Ling was born in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in 1909. He is a modern Chinese writer. His f irst writing, a narrative poem The Woman Weaver ap peared in 1926. He was one of the editors of Children ∀ s Times from 1930 onwards. Before 1949 he was all along engaged in editorial work in newspaper offices and took an active part in activities of film and modern drama in Shanghai. After liberation, he filled the post of deputy editor in chief of Wenhui Bao for a period. He is at pr esent adviser of Shanghai Film Bureau. ( 许余龙, 2002: 222) ( 7) 出门向东, 不上半里, 走过一道石桥 , 便是 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 第三间 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 : 三味书屋。匾下面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 主要 是 跨 文 化 交 际语 用 学 , 语 言 交 际 . 庭 会 话 等 。 本 文 是 她 在 而 只 有 这 样 . 本 对 于 他 才 可 称 得 上 是 连 贯 的 , 取 唤 醒 到 理 解 这 一 跨 家 文 提 18 9 6年 写 的关 于 翻 译 中连 接 连 贯 转 换 的论 文 。她 认 为 翻 译 的 过 程 必 过 程 到读 者 脑 中 的一 种 透 视 文 本 。 lm— uk Bu k la认 为 这 种 透 视 足 随读 者 不 可 少 的 要 涉 及 文 本 和 语 篇 的转 换 而 作 为 完 整 清 晰 手段 的 衔 接 和 连 个体 和 听众 类 型而 异 的 。 贯 必 定 会 参 与 转换 。 对 于 翻译 中连 贯 转 换 的产 生 , l m— u k 认 为是 由听 众 的改 变 以 B u k la 及 不 能 够领 会 的特 定 所 指 引 起 的 。 在 此 情 况 下 , 者 根 据 个 人 判 断 去 译 1 Blm— uk u k la的 翻译 中 的衔 接 与 转 换 决定 是 否需 要 解 释 那 些 特 定 所 指 。 于 两 种 文 化 各 自特 有 的 文化 现 象 对 “ 接 是 语 段 篇 章 中 连 接 词 语 之 间 与 句 子 之 间 的表 层关 系 网 。 ” 和社 会 现象 . 者 本 人 必 须 熟 知 原 语 文 化 才 能 捕 捉 到 文 本 中全 部 的 隐 衔 读 f n ae 0 0 衔 接 一 般 通 过 连 接 词 如 因 为 、 以 、 而 、 是 , Mo aB kr2 0 ) 所 然 但 人 性信 息 。译 者 对 于 某 些 信 息 是 没 有 办 法 解 释 的 。 称 代 词 如 他 、 、 些 等 等 标 志 性 词 来 达 到连 接 目的, 而 使 语 段 篇 章 22 基 于 文 本 的连 贯 转 换 这 那 进 . 得 以完 整 流 畅 。 Bu k la认 为 经 常 是 一 个 具 体 译 者 在 翻 译 过 程 提 出 的 特 殊 选 lm— uk
转 换 作 为 话 语 分 析 的 手 段 之 一 是 美 国 语 言 学 家 ZSHar . r s提 出 . i 翻 译 中 的连 贯转 换 分 为“ 于 读 者 ” “ 于 文 本 ” 种 , 提 倡 在 一 定 基 和 基 两 并 的, “ 可 以是 同 一 语 言 内部 的结 构 转 换 , 可 以是 不 同 语 言 间 的转 程 度 上 用文 本 过 程 的心 理 语 言 学 的 方 法 去 研 究 两 种转 换 。 它 既 也 换 , 译 研 究 中通 常指 后 者 ” 方 梦 之 , 0 4) 翻 译 中 , 换 是 指 “ 语 翻 ( 20 . 在 转 原 21 基 于读 者 的连 贯 转 换 . 进 入 译 语 过 程 中形 式 的对 应 ” C r r ,9 5 。衔 接 和 连 贯是 为 了保 。( af d 16 ) o Bu k la认 为 一 个 完 整 清 晰 的 文 本 必 须 在 主题 , 格 和任 何 文 1m— uk 风 证 语 段 篇 章 完 整顺 畅 清楚 的手 段 。 本 可 以 涉及 到 的领 域 中都 保 持 从 始 至 终 的 连 贯 。而 对 于 读 者 来 说 , 只 S ohn 】m k la是 以 色 列 耶 路 撒 冷 大 学 教 授 ,她 的 研 究 兴 有他 提 取 唤 醒 头脑 中 已有 的相 关 图 示 ,他 才 能 从 形 到 神 去 理 解 文 本 , hsaaBu — uk
【 ywod 】o ein C h rne E pr a s de Ke r sC hs : oee c ; m icl t is o i u
0 引 言
Bu k la同 意 E modo 18 ) 连 贯 转 等 同 于 文 体 的 可 译 lm— uk d n snf9 1将 性 的 观 点 考 虑到 翻译 过 程 与 翻 译 目的 的 着 重 点 不 同 ,lm k la Bu — uk 将
c mb n d t e “r n l t n s i s o i e h ta s ai h f ”wi wo d v c s o t t t e ie h c h so n o e e e t h mpi c ls u i s a d s g e t d t e n w r n l t n a p o c . o e in a d c h r n e wi t e e h r a t d e n u g se h e ta sa i p r a h i o
科技信息
0本刊重稿O
S I N E&T C N OG N O MA I N CE C E H OL YIF R T O
21 0 0年
第 5期
浅析 Bu — u a l K l 翻译中衔接与连贯的转换 m k
崔 瑶 赵 丁 玲 7 0 2】 ( 帅 学 院 海 南 三 亚 5 2 2 琼 I
【 摘 要 】 色列 学 者 S Ohn 1i— uk 以 h Saa un K la在 1 8 B 9 6年 写 了一篇 关 于翻 译 中衔 接 与 连 贯 转 换 的 文 章 。 文 中 , 将 “ 译 转 换 ” 思 想 与衔 接 她 翻 的
连 贯 两种 手 段 结 合 起 来 , 合 实 验研 究 , 出 了翻 译 研 究 的 新 方 法 。 本 文试 图 分析 B u Kuk 结 提 lm la此 理 论 的 意 义 与局 限性 。
【 键词 】 接 ; 贯; 关 衔 连 实验研 究
Th a y i f Bl m -Ku kasa i n e An l sso u l SCo e i n a d Co e e e i a l to
【 b tatIfei coa —S ohn lm— uk rt n at l ao tchs na dch rnei rnlt n i 18 . n ti a i e h A src】s l shlr a h saa Bu K lawoea rce bu o ei n oee c nt sao n 9 6 I hs rc ,se i o a i t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