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合集下载

英汉翻译中的思维转换及技巧

英汉翻译中的思维转换及技巧
be ne plr d p e iusy b c e c e a d n bo tt mp c e x o e r vo l y a ad mi sr g r i ga u hei a t
h s b e x lr d p e iu l y a a e c : . a e c s r. a e n e p oe r vo s b c d mi s 5Ac d mi s i e y
pef r a emo t rn fBu ie sL n 4. et n i nbewe n… ro m nc nioi g o sn s i k: T e so t e h
sr n is a d t e p r r n e mo i rn fBu ie s L n a t g t n h e o ma c n t i g o sn s i k h s o e f o
3宗教 信 仰 的 差异 .
具 有 几 千 年 历 史 的 中华 民 族 与 佛 教 、道 教 的关 系甚 为 密
切 , 也 在 人们 的 1常 习语 里 颇 为 常 见 。如 :借 花 献 佛 ” “ 这 3 “ 、l 临 时 抱佛 脚 ” “ 得 了 和 尚跑 不 了庙 ” “ 高 一 尺 ,魔 高 一 丈 ” 、跑 、道 、 “ 经 地 义 ” “ 龙 天 子 ” 习 语 . 与 佛 教 、 教 有关 。 天 、真 等 都 道 而在 英 语 国 家 , 其 是 英 美 国 家 , 们 信 奉 的 主要 是 耶 稣 基 督 , 尤 他 因而 英 语 里 很 多 习 语 也 是 与 基 督 教 相 关 的 , 比 如 : o l s o . G dbe u sy ( 帝 保 佑 你 )g el( 地 狱 去 )G d e shs h e 上 ,o o l 下 th ,o l oe ohl h pt w p te evs( h msl . 自助 者 , 助 也 )Ma rp s sG d i o e. 事 e 天 , npo o e , o s ss( d p 谋

论英汉等值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论英汉等值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I 1 l 1
由于原 文运 用 了大量 抽 象 词汇 , : h . 如 tee m tnl i s n w , o o a h h dl s 很难从 字 面意义判 断 出 i g a o 这是对 奥林 匹克 志愿者 贡献 的描述 。如 照字面
如短句 H l p t。汉译 为 : 起 床很 晚 。如 果 没有 进 行 词 语 的语 义 逻 es e sl e e a 他
辑 分析 , 没有 进行 思 维转 换 , 就会 误译 为 : 睡 得很 晚 。再如 , o bd 汉译 他 ht e ,
文 则恰 恰相 反 : 床 。凡 此种 种 皆是 由于思 维 着 眼点不 同 , 文是 从 机器 的 冷 英
尽可能 贴切 。而 语 言是 外 化 的思 维 载 体 , 维 思 是语 言的 内容 , 思维对 语 言的形式 、 内容 有决 定 作用 。在双语 转 换过 程 中 , 维 活动 制 约 着 翻 思 译 的全 过程 , 占有 中心 、 导 位 置 。因 此 , 维 主 思

转换 , 只顾形 式对 等 , 文必 然 出现欧式汉 语或 译 汉式英 语 , 屈聱 牙 , 义不 清 , 至貌合 神离 , 诘 意 甚
没有我 们 志愿 者 的 工作 , 关体 育 健 儿 获 有
胜或 失败 的 消息将 不会 为世 人所 知 。
方式 的转 换 是 翻译 的核 心 , 翻译 等 值 即是 合 乎
逻辑 的思维活 动 的对 等 、 想 的对等 。 思
原文 。 。 。 。 。 。 。 。 。 。 。 。 。 。译文
论 英 汉 等 值 翻 译 中思 维 方 式 的转 换
口黄 建玲 燕 慧君 司海 维
[ 内容提要 ] 言是 思维的形式 , 语 思维方式决定语言形 式。 由于各 民族 有不 同的 自然环境 和社 会环境 , 就造成 了 这

主客观不同思维模式在英汉翻译中的转化

主客观不同思维模式在英汉翻译中的转化
load. 1.4 被动句中主观与客观的体现和转化
英文表述中袁有很多表述习惯和方式都使用的是被动形式袁这样 的表述不只是仅仅把句子里的结构进行改变袁还是西方文化和思维中 重视客体的表现遥 比如院
Memoranda were prepared in advance of private meetings on matters
渊2冤A strange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 她独处时便感到一种特殊的安宁遥 渊客观描述转化为主观感觉冤
渊3冤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注意遥 渊客观描述转化为主观意识冤
渊4冤 Not a sound reached our ears. 我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遥 渊客观描述转化为听觉冤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主客观不同思维模式在英汉翻译中的转化
Conversi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hinking in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陈硕 渊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袁中国 天津 300350冤
反过来看袁英语却常用物称袁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袁而是让事物以客 观的口气表达出来遥 如
渊5冤An idea suddenly came to me. 一个主意突然来到了我身边遥 我突然有了主意遥
渊6冤American education owes a great deal to Thomas Jefferson. 美国的教育事业归公于托马斯窑杰菲逊很多遥 上面的英文例句只是把英文里的意思直接翻译成汉语的袁而第二 句里就做了主客观的思维转换袁原文里的主语后一种译文则做了适当 的转换遥 1.3 英语中无生命主语的处理 英语句子主语一般不能省略袁且多为没有生命的事物遥 英译汉时袁 英语的物称一般应转换为汉语的人称遥 人称主语从语境内外寻找袁多 在句内袁如例 1尧2 和 3曰有时在句外袁如例 4.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与重组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与重组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与重组涂敏(南海开放大学广东·佛山528200)摘要本文从思维与语言的辨证关系出发,总结了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和文章结构上的反映。

首先探讨了思维方式和思维、语言和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造成中英思维方式不同的原因;然后总结了几种汉英思维转换模式,结合一些翻译实例,探讨了相关转换模式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运用,以期给一些翻译初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英思维方式思维转换翻译实践翻译目的论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0引言一直以来,人们对翻译思维的研究在不断地进步发展。

在国内严复的“信达雅”说、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等等,都代表了中国翻译论的先进性。

近些年,国内外许多文章还将研究兴趣细化到思维方式的转化对科技英语,交际英语和语言表达的影响,同时很多翻译专著中也把翻译思维列入研究范围。

在翻译实践工作中,有些译者对文本的认识不够,没有思维转换的意识,导致了一些错误的翻译,以致译文没有发挥正确的信息传递功能。

因此,总结在翻译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思维转换,是进行翻译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1思维方式和思维、语言和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思维方式是思维活动的一种模式,它的形成是基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的某种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生活习惯和思考方式。

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能用语言来表达。

思维和语言相辅相成互不可分。

没有思想,语言不能形成,同样,没有语言,思维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功能。

语言仅仅是一种用来交换信息和表达想法的媒介,也是一套个人之间进行交流的符号体系,语言并不影响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过程。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支柱。

没有语言,思想就是无形的,没有思想,语言也不可能具备丰富的内涵。

翻译就是把语言从一种到另外一种塑形的过程。

翻译是一种语言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思考过程。

在翻译中,语言和思维不可脱节。

思维就是人类大脑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抽象活动。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

翻译中思维的转换

上海科技翻译Shanghai J our nal of T r anslator s f or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2003N o .3翻译中思维的转换叶邵宁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510642)邓英华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4)[摘要]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

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翻译过程中,有时须通过思维方式的转换,使译文地道、自然,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关键词]思维方式;思维差异;语言;转换[中图分类号]H 315.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6141(2003)03-0043-03[收稿日期]2003-03-04[作者简介]叶邵宁(1962-),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邓英华(1970-),女,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文系讲师,研究方向: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

一、引语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双语转码的活动,它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还涉及到两种语言中两种文化的沟通。

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溯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

刘宓庆认为:“思维支配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载体,许多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必须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找,思维方式制约着表示概念的词或词组形式以及表达判断的句子和表达推理的句群的结构和排列顺序。

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最难掌握的亦是用英语进行思维,因而译语或多或少地带有中文腔。

例如:(1)O n M a y Day ,there ar e people mo unt ain peo ple sea in T ian An M en Squar e.(2)O n M ay Day ,there are a g reat many peo ple in T ian A n M en Squar e .(1)句充满了意象性的词汇,反映出汉语语言的思维模式,但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2)句是正确的英语表达。

英汉翻译中的英汉思维转化——以高职英语应用能力翻译为例

英汉翻译中的英汉思维转化——以高职英语应用能力翻译为例
例 aI i wie c e t a t e ut r ln u tyh s d l a c p e t t h l a id sr a ts y d h c u
wih t p c fe e y a o v r a i n t o is o v r d y c n e s t . o
【 文】 书共分为 1 译 本 6个 单 元 , 容 涉 及 日常 生 活 内
会话 。 例 bHi h uei l ae ntecne ftec y s o s ctdo etro i . so 译 他
关 键词 : 汉思维 ; 化 ; 英 转 高职 英 语 ; 译 翻
中 图 分 类 号 : 1 . H3 5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8 7 (0 2 0 —0 80 1 7—2 5 2 1 ) 10 5 —2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 能力考试 ( AB级 ) 四 大 项 翻 译 有 第 两 种 翻 译 形 式 : 句 子 或 段 落 翻 译 成 中 文 。此 部 分 要 求 考 把 生 能 “ 确 翻 译 一 般 语 句 , 本 符 合 汉 语 习 惯 , 确 掌 握 被 正 基 正 动 句 式 , 语 从 句 和 长 句 的 翻译 ” 定 。因 此 , 动 句 、 语 从 句 被 定 及 长 句 是 我 们 复 习 备 考 的 关 键 和 重 点 。但 是 许 多 考 生 即 使 已 经 理 解 了 英 文 原 文 , 子 中 的 每 一 个 词 都 认 识 , 句 句 其
( )译 成 汉语 被 动 句 三
汉 语 灵 活 多变 , 中 能 够 表 达 被 动 意 义 的 语 言 手 段 就 其
包 括 使 用 “ , , , , , , , 到 , 到 , 以 , 以 被 受 遭 让 给 由 把 得 受 加 得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转换

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模式转换
例 1:But Ames slaughters sacred cow8.He is taking OI1 the
environmenta l movement, which 8ome have called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social movemer it of the 20th century ㈣ ∞

· 收 稿 日期 :2010-05—05 作者简介 :王建平 (1957一),男 。湖南怀化人 ,湘潭大学 大学英语教学 部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 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 157
1.引 言 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所记 录与表达 的思维成 果换用 另 一 种语言来转达 、传播 的过程。劳陇先生 说过 ,“……不存在 什么双语转换的规律。 ……任何 翻译过程 都必须 通过人 的 创造性思 维活动 ;在这一过程 中,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而 不受客观规律的支 配。 IJ”在翻译过程 中 ,译 者首 先要对原 文进行阅读 、分析和判断 ,以求对其 内容达到充分的理解 ,然 后还要寻思用尽可 能准确恰 当的译语 将其表达 再现。毋庸 置疑 ,翻译 ,从原文理解到译文表达 ,始终贯穿着译者的思维 活动。从根本上讲 ,翻译不仅 是一种语 言活 动,而且是 一个 思维过程 ,一个需要以原语 和译 语为 中介 ,利 用概念进 行判 断、推理的双语思 维过 程。因此 ,董史 良先生认为 ,译 学研究 “应 以思维学 为基 础科学 ,它与语 言学 一样 ,同属于思维科学 中一 门应用 科学 ”,“翻译 的 内在 规 律仍 在 于人 脑 的思维 。 深入研究 翻译 中的思维活动将是译学研究 的突破 口。”[2 也许 因为“人们进行 翻译的思维 过程又 是极 其复杂 的。 从接收信息到分析 ,解释 ,语 言符号转换 ,组织 ,调整 ,以至最 后信息 以另一种语言形式输 出,要经过一系 列复杂 的程序 , (自己)并 没有 意识 到所 经历过 的许 多复 杂 的程 序 ”【3 ;而 且 ,对于译者在翻译过程 中的思维活动 ,旁人无法观测 ,也难 以揣摩 ,目前 国内外 以“研究 翻译 中的思 维 活动 ”为“突破 口”探寻“翻译 的 内部 规律 ”的论 文、论 著较为少 见 ,而探讨 翻译过 程中译者思维 模式转换 的著述更 是凤毛 麟角。本文 试 图通过一些 翻译实例分析 ,对英汉互译过程 中译者的双语 思维模式转换和双语思维意识培养进行有益的探讨 。 2.原语 思维与 原文 理解 众所周知 ,翻译大体分为两个步骤 :(1)理解原文意思 : (2)用译文表达再现 原文意思 。理解 原文是 翻译的起点 和

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

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20050501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杨琴指导教师龚雪萍思维和语言关系密切。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思维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

而翻译活动始自语言,终以语言。

语言,思维,翻译相互联系。

虽然思维的内容和方式的共性是翻译的基础,但是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还是有差异的。

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上的明显差异,这就是我们在翻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的根源。

本文试图探讨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并提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转换思维方式,排除思维模式对翻译的负面影响,以便正确理解原文,为读者奉献高质量的译文。

第一章作者首先简要地分析了思维模式的定义、特点及其分类。

然后重点分析了形成思维模式的重要原因: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历史积淀、社会经济、哲学观点以及宗教信仰。

在这几个因素中,哲学观点和哲学方法对思维模式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作者分析了思维、语言和翻译的关系。

首先阐述了思维与语言的辩证关系。

思维从某种程度决定和影响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思维的发展。

从这个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思维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众所周知,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既然语言与思维关系如此紧密,那么翻译也和思维关系密切。

所以说,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活动。

第三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

作者首先阐明了思维模式与语言表达方式的iii关系,接着对中英思维模式迸行了详尽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以及螺旋型思维与直线型思维。

然后作者细致地分析了各个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以及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给翻译造成的障碍,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转换思维模式,尽可能使译文更自然,更地道。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在英汉互译中,思维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翻译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思维转换,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思维转换:
1.主被动转换: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则多用主动语态。

因此,在
翻译时要注意将英语的被动结构转换为汉语的主动结构。

2.时空转换:英语和汉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
语中常用过去时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汉语则常常使用现在时态。

此外,英语中常用的时间顺序与汉语也有所不同,需要灵活调整。

3.名词和动词的转换:英语中名词使用较多,而汉语中动词使用较多。

因此,
在翻译时要注意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4.抽象和具体的转换:英语中常用抽象名词表达概念,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
用具体的名词。

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抽象和具体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5.文化背景的转换:英语和汉语背后的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翻译
时要注意文化背景的转换,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文化的习惯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需要灵活调整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文化知识。

论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思维转换

论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思维转换

论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思维转换作者:杨梦迪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8期内容摘要:思维与语言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语言表达也就各异。

本文主要讨论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关键词:英汉互译中西思维思维转换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

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思维方式以一定的方式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在进行翻译课程的学习时往往忽略了思维转换的重要性,译出来的文章大多不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生硬死板。

所以,了解中西思维的差异并学会在英汉互译中转换思维是翻译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旨在分析中西思维在英汉互译中的体现并举例说明,从而探讨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思维转换。

1.形合与意合形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言意义和逻辑联系。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注重逻辑理性,语言学研究注重形式结构分析,这种“见形不见意”的方法植根于西方形式逻辑的理性传统,表现在英语里即显示语句拘泥于形式结构,语法呈显性,比较刻板,注重以形达意,主要采用形合法。

如: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彩虹有多种颜色,外圈红,内圈紫。

从上述例句中,我们可以开出英语句中多用关联词和介词来连接词、词组和分句。

而汉语译文中省略了这些,看起来更简洁明了。

如果我们将这些连词介词一并译出,就违背了中文习惯,令译文可读性大大降低。

试论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试论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试论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思想交流,都离不开语言与思维。

语言文字是文化之根,亦是翻译之基。

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

思维方式则是贯穿整个翻译过程的活的灵魂。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把握翻译的过程也各不相同。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具象思维与概念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具象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概念思维或者逻辑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

翻译的深层次研究应该是探讨译者思维活动的规律、机制以及译者、原作者及读者的思维模式、认知心理的互动。

本文首先从造成中西方人思维差异的原因入手,对中西方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概述和比较,指出具象思维和概念思维的定义、特点及其作用,以及中西方人都同时具有自己的具象思维和概念思维这一事实。

但处于不同的民族,他们思维的方式和特点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开篇重点对中西方人的具象思维与概念思维进行了比较。

然后阐述了语言、思维和翻译的关系,指出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研究语言绝不能脱离思维研究,对思维过程的探索能更好地帮我们探究语言的本质。

作为对不同语言信息加工转换的过程,翻译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只研究语言而不探讨思维不能诊释翻译的本质。

基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文章重点讨论了英汉互译研究中概念思维转向具象思维或从具象思维转向概念思维的必要性。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以具象思维为主导,而在汉英翻译过程中,以概念思维为主导,并探讨了等值翻译、衔接、关联以及接受美学与思维转换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论证了英汉或汉英思维方式变化与翻译的关系,从而为译者在进行英汉互译的翻译实践时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依据。

最后用示例法展示了思维转换的四种情况:从概念思维到概念思维;从概念思维到具象思维;从具象思维到具象思维,从具象思维到概念思维;并指出了翻译中思维转换必然与传统的翻译方法即直译法与意译法、归化法和异化法相结合,以此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就如何在英汉互译中应用两种思维转换进行论述。

英汉互译中中西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及转换技巧

英汉互译中中西思维模式的主要差异及转换技巧
学教育
图 囝
英 汉 互 译中中 西 思 维 模式的 主 要 差 异 及转 换 技巧
圃 姚 泽 文
内容摘要 : 语言是 思想的载体。不 同民族 由于地域 , 环境等 因素, 思维方 式存在差异 , 在表达 同一事物上会 有不 同的角度 和思维方式。 所 以在翻译 的过程 中消除这种差异带来的思想理解隔膜是 必要的。 本文通过中西方 思维差异点为 出发点, 简述 了在英汉互译 中西思维 的差异 , 并提 出如何 消除这种差异 带来 的影响。
法 中 有 明确 规 定 ,一 个 句 子 中有 且 只 能 有 一 个 谓 语 动 词 ,而 对 于
疑使句子更灵动 , 更具 有美 感。由
此 可 见 在 英 文 中 ,通 常 用 名 词 来 表 达 动 词 的含 义 。 而 动 词 多 使 用 弱势动词如 : b e , h a v e , b e c o m e , g r o w ,
强 势 动 词 的 形 式 可 以 翻译 为 : I
o f e r m y s u p p o r t t o y o u . 这 无
重形合 , 汉语 重意合
英 语有 着 严 格 的语 法 规 定 , 句子 的 形式 构成 遵 从语 法 规 定 。
而 汉 语 是 一 门 自 由 的 语 言 ,注 重
表 达 意思 。基 于刘 宓 庆 的定 义 :
“ ‘ 形合 ’指 借 助语 言 形 式 手 段f
包括词汇手段 和形态手段1 实 现 词 语或句子 的连接; 所谓 ‘ 意合 ’ 指
要体 现在汉语 有一种 多用 动词 的 习惯 , 因而叙 述呈动态 。而造成这 个现 象 的最 根本原 因是 :英 语语
e it f , n e v e r r e me mb e r i t ; i f y o u

简析汉英翻译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

简析汉英翻译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

简析汉英翻译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本文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汉英思维模式与汉英语言结构,试图构建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文章最后探讨了该模式在汉英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标签:语言思维思维切换模式汉英翻译一、引言由于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不同,中西民族也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模式。

两者间的巨大差异也导致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千差万别。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模式的转换(连淑能,2002)。

因此研究翻译过程就必须考查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本文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出发,通过对汉英思维模式和汉英语言结构的对比,尝试构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切换模式,并以汉语资料英译为例阐释该模式。

二、语言、思维与翻译“言为心声”,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决定语言。

思维模式就是人们的思维习惯,也被叫作思维方式或思维定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

翻译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司显柱(1999)认为:“翻译的内在规律仍在于人脑的思维。

深入研究翻译中的思维活动将是译学研究的突破口”。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活动,语言受思维的支配,因此翻译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语言的表层形式,还要抓住语言的内在机制的形式结构并切换思维模式。

三、汉英思维模式及汉英语言结构思维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都是使用概念对世界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比较和概括等等,这在全人类是统一的。

因此,英汉思维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詹朋朋,2000)。

但每个民族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具有各自的哲学背景、文化传统,因此也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模式。

汉民族以散点透视统观整体,用辩证的方法在对立中寻求统一,讲究天人合一;喜欢将主观与客观交相融合,知、情、意融合在一起。

由此,汉民族在思维上重感性、重综合、重意合。

而英语民族在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等哲学思想和近代科学的影响下,形成了分析型、抽象型和客观型思维模式。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语的用法较为少见。在翻译 中, 出现所谓 的汉 会 语式英语 , 很多情况下是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 , 将 汉语的句式套用到英语中。 ] [( 3 其次 ,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 , 翻译它不是一 个单纯的词汇 、 句型或语法问题 , 而是受到多种认 知心理因素的制约 , 是复杂的思维活动 , 包括一系 列的认知操作 阶段 和策略运用 。英语翻译需建立 相应 的语篇思维 、 内容组织与连贯手段认知图式 。 英语翻译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认 知过程, 受到多种 认知心理 因素的制约。它要求学生在翻译过程中 用英语至少应完成以下功能 : 第一 , 他要表达 自己
第 2期
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 2 卷 5
斗; 重科学理论 和技术 , 重功利 , 重开拓 、 进取 、 扩
张。有的学者认为 ,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女性
阴柔 偏 向 , 方 思 维 方 式 具 有 男 性 阳 刚 偏 西 向。’ 。 [‘ ]

节) 单词为基本 的句法成分。英语 的短语用法 千 变万化 , 而汉语无分词短语和不定式短语 , 介词短
住大陆从事农业 的人 , 缺乏与其他 文明的交流与 竞争, 眼界狭窄 , 思维内向、 保守 、 迟缓 ; 安土重迁 , 乡土观念强 ; 以自我为中心 , 执着民族意识 ; 内 好 省 自求 、 重人际和谐 , 重群体轻个体 , 竞争意识淡
尽意” , )注重直接经验 , 所以汉语表达比较具体 、 迂 回, 思维呈 曲线式 、 螺旋式。


中西 思 维 方 式 差 异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思维方
式与文化密切相关, 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 中体
现, 又对文化心理诸 要素产生制约作用 。思维方 式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思维

文学翻译中译者思维与角色转换

文学翻译中译者思维与角色转换
和 审 视 原 文 , 么在 翻 译 时 译者 的思 维 和 立 场 就将 处 在 译 语 文 化 那
前 言
近 年来 , 者 的 地位 已经 有 了 显著 的变 化 。 不 再是 机 械 化 的 译 二 传手 , 是 有 着独 立地 位 的创 作 者 。 译 文 学的 出现 就 正 是这 种 而 翻 改 变 产 生的 结 果 。 者毕 竟 是个 体 , 解 和 翻译 的 过程 中如 何 能 译 在理 代 表原 语 和 译 语的 所 有读 者 ? 因此 , 个体 若 能将 其理 解 与感 悟在 该 译 本 中 表现 出来 , 便可 以 了 。至 于 优劣 。 于 个 人理 解程 度 的 也 则在 高 低 上 了 。本 文 试 图通 过阐 述 译者 在进 行 文 学翻 译 时理 解和 翻 译 的过 程 中 的所 能 及所 处 , 调 思 维 转换 的 必要 性 及 角 色转 换 的方 强
2翻译
“ 达 认 为 翻 译 的服 务 对 象是接 受 者 . 评 判 译 文 质 量 的 优 奈 要
劣 . 仅要 比较 译 文与 原 文 的言语 形 式 是 否一 致 . 不 最主 要 的是 必 须
看译 文 对 原 文 可能 产 生 的反 应 进 行 对 比 . 两 种反 应 是 否 基 本 一 看
说 , 管拥 有 相 同 的文 化背 景 , 是原 文 读 者对 原 文 的理 解和 感 受 尽 但
文 章 编号 :6 3 2 12 1 )6 0 5- 2 17- 1 (0 0 - 0 2 0 1 1
并 不 会 完全 相 同 ; 语 读 者对 译 文也 是 如此 。在 此情 况 下 , 者 作 译 译 为 单 一 个体 很 难 完 全把 握 读 者 水平 , 受 和 心 态 , 者 认 为 , 管 感 笔 尽 翻 译 是 为读 者服 务 的 , 翻 译 过程 的 服 务对 象 应该 是 译者 本 身 , 但 如 果 作 为 读 者 的译 者 尚 不能 表 达 自己 的理 解 和 感 受 , 何 将 广 大 读 如 者考 虑在 内? 之 前谈 到 的理 解相 似 , 译 时译 者 应在 理 解 的基 础 与 翻 上进 行 创作 , 保 不失 原 文 的信 息 , 识 和 感 知 。从而 达 到译 者 在 确 认 读 译 文 时与 读原 文 基本 一致 的理 解 认 识和 审 美感 受 。 如 果 说 之 前 的理 解 是 力 求 译 者 站 在 与 作 者 等 同 的地 位 思 考

翻译中的逻辑思维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翻译中的逻辑思维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3 . 研 究 工具 : 根 据 测试 目的和 学生 逻 辑 思 维
弱点设计 的测试卷0本测试卷包含 1 1 个文本 , 其 中文本 l 一1 O 为短句 , 文本 l 1 为长句 , 每一个文
本均 包含 一个 i 贝 0 试 目的 。 4 . 实验步骤 : 给定时间 , 给 定 地点 , 让被 试 者 完 成文本 翻译 后上 交测 试卷 。测试 时 间为 1 0 0 分
人们必 须能够解 释译 者 的思维机制 。在过去的
十年 当 中 , 国外 翻 译 界 大量 学 者通 过 实 验 的方法 调 查 译 者 在 翻译 过 程 中 大脑 的思 考 过程 。 在 国
题, 双 语 转 换 的过 程 就 是 认 知 思 维 发 生 的过 程 。 颜 林 海 主 张建 立 翻译 认 知 心 理 学 , 并 主 张从 翻译 认 知 心 理 学 的 角 度 洞 察 译 者 的翻 译 思 维 。所 谓
助 学生 了解 自己 在 翻译过 程 中的心理机 制和 思维规律 , 并培养 学生的逻辑 思维。
关键词 : 翻译 ; 逻 辑思维 ; 认知 心理; 翻译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H3 1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 6 4 6 9 ( 2 0 1 7 ) 一 0 5 — 0 0 6 7 — 0 7
析、 综合 、 抽象 、 概括 、 判断 、 推 理 的能 力 。 国 内亦
有很 多其他 学者研究 过翻译 逻辑思 维 , 如董史 良、 阎德 胜 、 张光 明、 龚光 明、 向红和王 雪梅 。阎 德胜提 出要建立逻辑翻译学 , 可见逻辑思维是多 么重要 。在翻译教学 中培养逻辑思维 的实证研
引言
翻 译 思 维 是 两 种 语 言 的言 语 形 式 之 间相 互 转 换 的思 维 活 动 。刘 宓 庆说 : “ 翻译 思 维 的本 质 是 逻

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转换冯为兰(上海电力学院外语系)摘要:翻译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语言思维过程。

它不应只局限于语言层面的对等.应该考虑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翻译的认知过程。

对文本再生产的创造过程其实就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转换的过程。

对于译者而言。

存在由两种不同思维机制控制的翻译过程——顺向翻译过程和逆向翻译过程。

关键词:翻译;思维方式;转换思维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

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语言和思维关系辩证统一。

互相作用。

正如K.Pr i br am所说。

:。

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睦邻关系不仅因为各民族语言的繁杂受到影响.在更大程度上因为思维模式的差异.即定义认知根源和组织连贯思维所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受到阻碍。

”(1949)作为语言活动的翻译注定摆脱不了思维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翻译观把翻译看作是两种语言,两种文本在形式上的静态转换.很少去了解一个翻译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

“文本(再)生产的创造过程仍然是一个被翻译理论忽视的领域”(Sn el l H or nby2001:79)。

为什么不同的译者采用不同的措辞.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认知意义?本文试图从思维方式人手讨论翻译的认知过程。

一.思维方式Por t er和Sam o var0995)指出。

思维是用构想、评断和推理反射客观世界的过程。

心理学家已经证明。

思维能够处理进入人脑的所有信息.我们的思维能够反馈物质世界的精华,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思维方式。

也叫作思想方法或思想模式,就其广义上讲,还可以包括情感活动方式和行为意志方式在内。

指的是人们观察事物、体认事理、作出反应时所采取的一种基本的思路,所拥有的一种心理定势。

”(陈伯海。

1992:53)这一心理定势无疑是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是在该民族长期历史生活的积淀中逐渐形成.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无论何人进行何种方式的交际,都免不了受本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响。

语言与思维固然不同,但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翻译中的思维转换1. 德国哲学家弗·茅特纳(Friz Mauthner)曾经说过“If Aristotle had spoken Chinese or Dakota, his logic and his categories would have been diff erent”。

2.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wall clock —stop watch —horizontal bar —parallel bars —antiaircraft gun —Wet paint.It’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It’s the wisest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不同的民族,因其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造成他们在认识同一事物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角度或切入点,因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差异又必然会反应在语言层面上,从而造成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由此可知,在翻译时,当我们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或原文的句子结构进行表达时,如果无法使译文顺畅或被读者理解,我们就要考虑换个角度思维,即要转换思维方式,这是翻译的一项的基本功。

1. 肯定与否定的转换从哲学角度讲,任何事物都有两个面:正面与反面。

当我们肯定事物的正面时,同时也在否定事物的反面;当我们肯定事物的反面时,也就是在否定事物的正面。

于是,我们在认识一个事物时就有正反两个角度供我们选择,从而产生出两种不同的表达式。

如他很浪费。

——这是假的。

——他同意了。

——他会对你非常感激的。

——Don’t touch me, or I’ll kill you. I’m serious.(别碰我,否则我会杀了你。

)Last night I lay in bed, awake. (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一夜没睡着。

)You can freely express your opinions. I have a completely open mind. 你们可以自由发言,我不抱任何成见。

One had to have some sort of past to make that kind of beginning. 她要是没有点来头是不敢这么发话的。

When I was a child, the last thing I would like to do was reading.I can’t feel better about the interview. 我对这次面试的感觉好极了。

The guerillas would fight to death before they surrendered. 游击队员们宁愿战死也决不投降。

2. 动态(或描写)与静态(或叙述)的转换人们在认识某个事物或事件时,有个选择切入角度的问题,选择的角度不同必然会影响到语言的表达。

如:“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和“这本书非常有趣。

”前者是从人的角度去认识表达的,说明人对书的态度;后者是从书的角度去认识表达的,说明书对人的影响。

但它们所表达的客观事实则基本相同。

在认知取向上,虽然英汉两种语言有相同的一面,即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表达,但有时候又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包括英语)由于受古希腊哲学传统的影响,更倾向于把人与客观世界置于相互对等的位置,强调客观世界对人也可以发生作用和影响,因而在认知与表达时,常选择客观世界作为切入点,采用描写的方式(动态句)来说明客观世界对人的作用和影响。

所以,英语中有大量表示无生命的事物的名词可以作为动作的施为者或发出者,从而成为句子的主语。

而人则成为动作的对象或宾语。

汉语的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偏重于从人的角度去认知和表达,谈人的认识、人的看法、人的印象、人的作用等,因而更习惯于采用叙述的方式(静态句)来说明人对客观世界的作用、态度和看法;而且,由于人在认识过程中的存在及作用是一种不可置疑的事实,因此,汉语的句子中的动作发出者是否出现已无足轻重,句子有无主语也并不重要,因为在听者和读者看来人的作用是不言自明地道理。

请对照下面的英语句子和汉语译文:a. The mountain climbs a thousand feet to a blue, measureless sky. 这座山高一千英尺,耸入无边无际的蓝天。

b. Suddenly a queer little chill ran up his spine. 他突然感到有一股奇怪的寒冷透过脊梁。

c. The time difference was working for the police. 时区差别正对警察有利。

d. It seems to offer some invitation to the emigrants. 这似乎对有些移民很有些吸引力。

e. I have a bit of capital in the bank doing nothing. 我还有些钱在银行闲置不用。

f. The switch will tell us everything. 看看开关就知道了。

g. The car simply refused to start. 汽车就是发动不了。

h. This is an article that carries conviction. 这篇文章很有说服力。

i. Some of this crept into what she wrote to her husband. 她在给丈夫的信中流露出了一些这样的想法。

j. The weather here leaves a lot to be desired. 这儿的气候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英语中不但句子是如此,有些短语也反映了这种情况,其真正的意思需要我们去推导。

如:eager ear(张大的耳朵)expectant whispers(因焦急而窃窃私语)superstitious horror(不祥的恐惧)protesting chair()hospitable board()在认知和表达时,英语有时也会把人作为切入点,但依然是一种动态表达,汉语需改用静态或叙述句来传递其实际意思。

如:a. He has buried both his parents. 他父母双亡。

b. There are some writers who claim from the readers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ir meaning. 有的作家,读者得花很大力气才能读懂。

d.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present fewer nursing problems while hypnotized. 有些严重烧伤的患者,在催眠状态下不会有什么护理上的困难。

e. On minor points he and I divided. 在有些小问题上我们存在分歧。

3. 时空位置的转换世界中的某个实体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范畴中所处的位置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看则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因此,当原文时空位置的表达不符合译文习惯时,也可进行适当的换位。

如:a. I was sitting behind a bottle of wine.b. We could see a nice green meadow behind a government sign that said: …我们能看见一块碧绿的草坪,草坪前面是一块政府竖起的牌子,上面写着:……c. He was in his best form today, standing in a little clearing surrounded on all sides by heaps of crockery. 他今天打扮得很神气,站在一块小空地中间,周围是一堆堆的陶器。

d. He drove down the hill slowly, his elbows resting on the wheel, his chin cupped in his hands. 他开着车慢慢向山下走去,两肘支在方向盘上,。

e. Aunt Spiker smiled a sly, thin-lipped smile. 斯派克姨妈那两片薄嘴唇上露出了一丝狡黠的微笑。

f. When she became a widow, my grandmother devoted herself to women’s higher education. 祖父死后,祖母便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妇女的高等教育事业。

g. He and his brother lit cigarettes before climbing into the passage. 他们兄弟俩先点了支烟,然后才爬进那个走道。

4. 主语与话题的转换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英语句子以SV架构为核心,无论句子如何千变万化,究其基本架构不能没有SV,所以说,英语是一种语法呈显性的语言。

汉语由于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词与词之间实行直接对接,因而语法呈隐性状态,主要靠意念和逻辑。

在汉语中,主语并不是个重要概念,句子主要呈现一种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所以有人认为汉语的句子主要是一种“话题+说明”的信息结构。

换句话说,英语的主谓具有明确的形式结构特征,而汉语的主谓主要是一种语义上的结合。

因此,翻译时,我们要注意英汉语在这方面的差别,英语句子的主语不是非要译成汉语句子的主语;反之,汉语句子中的话题也不能硬译为英语的主语。

试比较下面各组的英语和汉语:a. He got his haberdashery at Charvet’s, but his suits, his shoes and his hats in London. 普通的服饰买自夏威商店,可衣服鞋帽总要在伦敦买。

b. You don’t grow the grain you eat and you don’t make the clothes you wear.你吃的粮食不是你自己种的,你穿的衣服也不是你自己做的。

c. We prattle abou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but we have made scant use of them for our benefit. 科学上的新发现我们谈了不少,怎样利用它们为我们服务却做得不够。

d. We used a plane of which almost every part carried some indi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我们驾驶的飞机几乎每一个部件上都有国籍的某种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