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贫民窟问题的解决对山西城市发展 的借鉴意义

合集下载

非洲城市化探析

非洲城市化探析
的克姆 比塞勒 姆 . 伊费 、 奥约 、 巴丹 伊
序幕 .另一方 面导致 非洲 二元社 会经
பைடு நூலகம்
奥绍博格 、卡诺 南部非洲的赞 比西 河谷 、津 巴布韦 的丘 陵高地 、林 波 波
济结构 形成 。2 O世纪 5 O~ 6 O年代 非
9 现 代 城 市 研 究 2 1 2 6 0 0 2
非洲 : 市化 现状 城
A b t a tS n e 1 5 sa d 1 6 s b n z to n Af ia h sb e to gy d v l p d Cu r nl , h sr c : i c 9 0 n 9 0 , a ia in i rc a e n sr n l e eo e . re t i t e Ur y n p o e so r a i ai n i fiai e h b t m a y n w h r ce it s. h uu e t ete d o fia r c s f b n z t nA r c , x i i n e c a a t r i I te f t r , h r n f r c n u o t s sc n A u b n z t n o  ̄ e i e ’ ea iey i p ra c i e i o d ci ewi e fse r wt c u rn r a i ai fl o a rct s rlty l o t n ew l b g n t e l t t a trg o h o c r ig i m l n h h i d u a d s a l iisa d t a s a i n l r a o rd r i e t e i e i b et n e c o t e n me i m n m l c t .n r n n to a b n c ri o sw l b h n v t l e d n y t h e u l a d v l p n fr g o a r a i ai n i fia wh l h r a ie s sw i o g h r s h fia e eo me to e in l b n z t n A r c , i t e u b n d s a e l ln a a st e A r c n u o e l

改革开放助推山西经济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助推山西经济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助推山西经济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也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

山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对山西经济的影响,以及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山西取得的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之前,山西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商业相对较弱。

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山西在交通、信息等方面相对闭塞,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改革开放为山西打开了一扇新窗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推动了山西工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着重发展煤炭资源和能源工业。

以运城、大同为代表的煤炭工业区迅速崛起,为山西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山西还发展了钢铁、化工等重工业,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山西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促进了山西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改革开放后,山西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自主使用权,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农田水利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推进,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推动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通过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市场化改革的推动,山西农业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变,区域农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促使山西有了更多的对外开放的机会。

随着对外贸易的拓展,山西的外贸额逐年增加。

改革开放之初,山西的外贸主要以煤炭和矿产品为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西的外贸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商品种类更加丰富多样。

山西还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和建设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为山西的经济增长贡献了巨大力量。

改革开放为山西带来了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改革开放初期,山西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合作,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

一批在国外学成归来的企业家和专业人才投身山西经济发展,为山西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改革开放也为山西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资源,山西的企业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山西企业大唐集团和葛洲坝集团等在国内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动了山西经济的快速发展。

开罗贫民窟问题的解决对山西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

开罗贫民窟问题的解决对山西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
ci i i l h a e C n n


开 罗贫 民窟 问题 的 解 决 对 山 西城 市 发 展
的借 鉴意义术
李晶 车效梅
摘 要 :贫 民窟是世界城 市化进程 中的普 遍现 象。埃
及 与 中 国 同 属 发 展 中 国 家 , 又 是 中 东 阿 拉 伯 世 界 最 早 实施
省 内资 源 型 城 市 的转 型 与 发 展 。随 着 棚 户 区 改造 规 模
扩 大 ,居 民搬 迁 日益 增 多 , 由此 引发 的各 种 问题 成 为 山 西城 市 现 代 化 推 进 之 隐患 。 二 战 后 ,埃 及 实施 以西
关键词 :开 罗;山西 ;贫 民窟 ;棚 户区
Absr c : Slm s1 o m o ph no e o n te p oc s ta t u Sac m n e m n n i h r e s ofur ni ton. h c i a a d Eg ptbeon o t e de e o ng ba zai Bot h n n y l g t v l pi h c oun resa d yp a he fr tc unty t tc r id o e ti , n Eg tw st is o r ha a re utt h o ni lc n t i l a tAr b Cou re . um si t e pe ng po iy i he m dd e e s a nti sSl n h Ca r t a t lofEg io,he c pia ypta d ha t o n i h a n cii s ,n s n yt w n t e m i te of Sh anx how sm a i ia ii s i he c r c e i tcs f is ny sm l rte n t ha a t rsi o La ds a e a d oc ey. ea w h l he e a e m a y fe e c n c p n s it m n ie t r r n dif r n es i a c m pa ai t y o o r t ls i c to By m pai n o r tve sud fc nc ee ca sf ai n. Co i rng r nov to e s r si e a i n m a u e n Sha xia d io.h e s r a e n n Ca r t e m a u est k n by Egy in f cal,n ud ng t blc housn lc t pta of i si cl i he pu i i i g po i y, he plc a em e , n sum nta d l upg a n a s oug m pa ton su s r di g,l o br hti c lm r n vai nfom ih nx o r e t a e r om eh n e o to r wh c Sha ig venm n n la ns C t g. i Ke y wor ds: Ca r io; S nx ; Sl ; Sh nt own ha i um a yt

改善民生 造福于民——山西省安泽县良马乡司马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

改善民生  造福于民——山西省安泽县良马乡司马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纪实

系, 使村 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在新农村建设 中 , 司马村两委加强 基础设施 建设 , 善了农村生产生 活条 改 件, 让村 民 走上 了平整 的水 泥路 , 上 吃 了放心水 ,用上了洁净厕 所和新能源 , 就医 有保 障 , 购物 有连 锁店 , 身休 闲 健 有场所 , 垃圾有处 放 , 水有处排 , 污 让村
外出务工来增加 收入 , 使全村 人均增收
40 。 0 元
点的绿化 、 美化 、 亮化工程已经完成 。 其 中硬化 面积达 4 0 80平方米 ,绿化面积
坚持 把生 活 宽裕作 为新 农 村建设 的核心 目标 , 把加 快群众增收致富步伐
作为根本 出发 点和落脚点 , 司马村 两委 大力发展富民 产业 , 为村民搭建致富增 收平 台 ,不断健 全和 完善 社会 保障体
农 村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 更 多 的农 民子 女 使
坚持把村 容整 洁作为基础环 节 , 按
生 产发 展 , 实农 村经济 基 础 夯
按 照新农村建设生产 发展要求 , 司 马村 两委积极壮大支柱 产业 , 加快产业 结构调 整步 伐 。通 过推 广测 土配 方施 肥 、3 优种玉米和 中低产 田改造 , 35 建成
民成 为社 会主 义新农 村 建设 的最大 受
益者 。
我 奉献 、 快乐的文明氛 围。一 是大力 我 提 高农民知识化水平 , 以提 高劳动 者素
质 和培 训新型农 民为 目标 , 力提高农 着 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加速培养有文化 、 懂 技术 、会 经营 的新型 农民 和产业 工 人 。二 是坚持党 员和 干部轮训制度 , 使 党 员和村干部成 为三 农工作的明 白人 , 党 的政策宣讲人 , 致富增收带头 人。三 是大力加强农村 基础教育 , 及和巩固 普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作者:韩斌,李笠来源:资源网浏览:582∙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贫困和贫民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贫民窟或者类似贫民窟问题的困扰。

一个明显的规律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贫民窟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曾在发达国家发生;同时,当今的发达国家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贫民窟问题,贫民窟并没有因为发达国家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而消失。

正因如此,全球应对城市贫民窟挑战的政策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并大致经历了几个“住房战略”演变阶段,即,住房供应和清除贫民窟→场地和服务→贫民窟的升级改造→使用权保障。

而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最早的“城中村”现象开始出现,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急剧膨胀,需要通过征收周边农村的土地获得扩展的空间,农村土地逐步被蚕食,大量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村落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中村”便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而随之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亦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的痼疾。

在这个渴望和谐的时代,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1 国外城中村(贫民窟)改造历史和经验1.1 巴西在巴西,相当数量的城市人口居住在非正式的或不合法的居民区中,常常占用公共土地。

据统计,贫民区人口约占里约热内卢全部居民人口的25%。

这些贫民区是一些外来打工者的家园,但是其卫生条件极差,常常遭受自然灾害和犯罪的侵扰。

1.1.1在社会政治以及地理上把贫民区纳入这些城市。

80年代初期,许多城市努力规范或把贫民区纳入到城市有机体内,从法律上认可它们。

巴西在全国范围实行了新的规划措施,允许把某些居民区指定为“特殊社会利益居住区”,以便于规划和对各个区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要求。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时作业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时作业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历史事件( )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B.扩大了罗马的疆域C.促进了印刷术西传D.开启了希腊化时代2.在大约300年的时间里,地中海东部地区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了新的特点,该时期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

推动“希腊化时代”出现的重要事件是( )A.伯里克利改革B.希波战争结束C.罗马帝国形成D.亚历山大远征3.他随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留居中国17年,并担任元朝官员。

后来,他从泉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返回意大利,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他”是( )A.利玛窦B.亚里士多德C.亚历山大D.马可·波罗4.19世纪中叶以前的历史学家普遍忽略希腊化时代的研究。

普鲁士历史学家、政治家德罗伊森(1808~1884年)则把亚历山大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最先强调亚历山大东征的积极影响。

德罗伊森重视对希腊化时代的研究,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霸权的确立B.国家统一的现实需要C.史学研究视角的变化D.古希腊文化影响深远5.《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稣,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罕默德,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

”这反映出( )A.蒙古帝国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B.战争造成区域文化混乱C.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变化D.中西之间往来更加频繁6.公元1219~1260年,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同时不少高明的回回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

此外,还有不少阿拉伯建筑师来华,在各地修建清真寺,同样中国的纺织、陶瓷等手工业技术人员也向西迁徙,到达印度、阿拉伯、俄罗斯等地。

这说明( )A.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向东转移B.战争有效促进东西方历史发展进程C.实用技术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D.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区域文化交流7.在“纪元前后的几个世纪,希腊雅典语是从亚得里亚海到波斯湾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通用的语言”。

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城镇化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陈峰燕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6期城镇化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城镇化不仅实现了人类由农村向城镇发展空间的转换,而且更新着历史文化传统,影响着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原因不同,城镇化的基本模式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研究美国、欧洲、日本、拉美国家的不同城镇化模式的特征。

一、城镇化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一) 城镇化概念从广义上讲城镇化等同于农村城镇化,从狭义上讲指的农业地域的城镇化过程,是指农村地区的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生产活动由农业向着非农业的方向转移,从扩大农村地区数量与规模,它更强调城市的扩散作用,注重由农村人向城镇流动的过程,强调改进提高人口流动的有效性。

( 二) 城镇化模式城镇化模式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实现城镇化的基础特征的规模总结,主要包括人口、产业、空间与资源的分析与管理,着力在提高城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城镇化与各国资源禀赋的关系,从而提高城镇化有效性,解决城镇化规模发展的问题。

二、国外城镇化模式的进程及特点( 一) 美国城镇化的特点美国城镇化有大都市区和人口郊区化的特征,美国的大都市区是一个大城市为核心,并且在社会经济体的辅助下实现本区域或本单元的中型城市的发展建设。

而且美国正在向着城镇群的方向发展,美国强调将向个都市区连接为一个整体,要求提高功能的整合性。

而且美国的城镇化有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其面临着较小的案例威胁,美国还有充足的时间协调城市矛盾,美国的城镇化是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完成的,虽然美国城镇化过程中也会出现种种问题,但是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解决这一个矛盾,从而有效的避免城市化危机对城镇带来的较大影响。

美国的城镇化是由市场主导的城镇化,是市场选择发展的结果,美国城镇化进程中政府的干预较少,但是对地方市场的保护较强。

在美国个人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美国的城镇化奉行自由流动的模式,但是也存在着城镇内部矛盾,因此存在着逆城镇化的现象。

山西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作文2000字

山西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作文2000字

山西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作文2000字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在地方财力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山西民生问题逐渐得到改善,就业岗位明显增加,工薪水平大幅增长,消费市场繁荣,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2017年,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132元,比1978年的301元增长了95.7倍,平均每年增长12.4%。

山西省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达到10788元,比1978年的102元增长了104.8倍,平均每年增长12.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城市国内外贸易市场的繁荣兴旺。

2017年,山西省城市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6.84亿元,比1985年的45.82亿元增加了3951.02亿元,是1985年的87倍。

统计数据表明,山西城乡居民的整体生活已经摆脱了贫困,实现了由贫穷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居住条件大大改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国有单位全部停止实物分房,实现住房货币化分配,房屋成为家庭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房制度的改革,使住宅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消费热点。

40年来,山西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迅速增加,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调查数据显示,1980年,山西省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仅为4.54平方米,而截止2017年,山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32.40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是改革开放初期的7.1倍。

城市商品房主体地位突出。

截至2017年,山西省城市市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722.75万平方米,比1990年的3.91万平方米增加了1718.84万平方米,是1990年的440.6倍。

销售总额达1126.75亿元,比1990年的2.47亿元增加了1124.28亿元,是1990年的456.2倍。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40年来,山西各级党和政府致力于城市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机构的规模和数量,大力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使城市医疗卫生状况大为改观。

(8)城市布局、等级及城市化——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8)城市布局、等级及城市化——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8)城市布局、等级及城市化——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时间:25分钟城市空间规划即合理安排城市各主体功能区,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某学者对我国某省区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的家庭院落、街巷、小区、居住区四种不同空间的演化进行了研究。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城乡结合部最应该加强管理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商业用地B.住宅用地C.工业用地D.农业用地2.该学者研究的四种空间演化,受城市空间规划影响最强的是()A.小区B.家庭院落C.居住区D.街巷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息息相关,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作用。

不同城市空间结构带来不同的地铁交通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放射式网络结构(模式Ⅰ)、放射状与环状结构(模式Ⅱ)、分散型组团结构(模式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模式Ⅰ相比,模式Ⅱ()A.市中心交通压力小B.土地利用率高C.市中心就业压力小D.城市化水平低4.模式Ⅲ交通网络布局需要重点考虑()①组团内交通走廊的长度②组团间交通走廊的宽度③组团内交通网络的衔接④组团间交通走廊的时效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

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6.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徐匡迪谈城镇化

徐匡迪谈城镇化

徐匡迪: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房子要注重以人为核心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同志们大家早上好!刚才听了几位的发言,我是受了很大的教育,应该说我想讲的他们都已经讲了,所以我只能谈一点自己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对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一点再思考。

什么叫再思考?因为我们原来做过工程院和清华大学有一个联合的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就是研究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经过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觉得有若干地方要与时俱进,我下面就谈谈我的体会。

城镇化是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这个是表象。

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为主体,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演进过程。

在现代意义上讲,城镇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的一种社会发展现象,城镇化率从来不是独立的经济指标。

前一段时期好像各个省,很多地级市都在规划我国每年城镇化率要提高1.5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赶上东部发达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

因为城镇化必须要有经济为基础,要有就业和产业为基础,刚才几位都讲到了。

所以城镇化不是人为打造的,更不是造城运动、造房子运动、划地运动。

而近30年中国高速城镇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下产生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2012年底,城镇化率达到52.57%,中国的城镇人口达到了7.2亿,中国正在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转变为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基本持平的城市型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城镇化率经过了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从12%提高到22%。

但是经过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是文革十年,城镇化率不但不提高,反而是降低,当时知识青年都去上山下乡了,所以城市里头的人减少。

到第三阶段就是1976年到1994年,就是知识青年返城的阶段,是上升的阶段,接近30%。

第四个阶段是从1995年到2010年,这是中国扩大开放,外资投入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很多劳动力进行转移,转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吸引了中西部大量的农民,从农村到城市打工,也包括到我们浙江省来打工,使得城镇化率每年以1%以上的速度提升,甚至有几年达到1.5%左右。

工业革命中的城市贫民窟

工业革命中的城市贫民窟

工业革命中的城市贫民窟在工业革命期间,城市贫民窟是一个极具特色和重要性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求工作机会,城市贫民窟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工业革命中城市贫民窟的形成原因、生活条件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形成原因1. 人口迁移:工业革命带动了农民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

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寻求工作机会,使城市贫民窟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2. 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的推进导致了城市工人阶级的形成。

工人们住在廉价而拥挤的住所中,这些住所往往是贫民聚集区。

3. 社会结构变化: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经济模式。

新兴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中,贫穷的群体聚集在城市的贫民窟中。

二、生活条件1. 拥挤的居住环境:由于城市贫民窟人口众多,住房空间有限,居住环境异常拥挤。

常常一个狭小的房间要容纳整个家庭,卫生条件十分恶劣。

2. 恶劣的卫生条件:由于缺乏基础设施,城市贫民窟往往面临缺乏清洁水源、垃圾处理不善、污水积聚等问题,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导致疾病传播和流行。

3. 恶劣的劳动条件:贫民窟居民多以工人阶级为主,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且报酬极低,劳动条件恶劣。

三、对社会的影响1. 社会分化的加剧:贫民窟的形成导致了社会阶级之间的巨大分化。

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差距极大,贫民窟成为底层社会群体的象征。

2. 犯罪率的上升:由于贫民窟居民生活困苦,面临生存压力,犯罪率往往较高。

偷盗、抢劫等违法行为在贫民窟中比较普遍。

3. 社会问题的突出:贫民窟缺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导致社会问题突出。

教育水平低下、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城市贫民窟居民。

4. 社会改革的推动:城市贫民窟的存在引发了社会改革的呼声和行动。

改善贫民窟居民的生活条件成为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论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贫民窟这个特殊现象。

工业发展的需求吸引了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因此城市贫民窟的人口迅速增长。

然而,贫民窟的生活条件恶劣,给居民带来了健康和社会问题。

山西司徒小镇发展现状

山西司徒小镇发展现状

山西司徒小镇发展现状
山西司徒小镇是一个位于山西省的小镇,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首先,司徒小镇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

政府投入资金修建了新的道路、桥梁和排水系统,提升了交通和环境品质。

这样的努力有效地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商机,为小镇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司徒小镇的旅游业逐渐兴起。

小镇地处山水之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

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修复了古建筑和景点,并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

这些举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和消费,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另外,司徒小镇还积极发展农业和乡村经济。

政府提供了许多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促进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

农民们通过技术培训和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提高了种植和养殖的技术水平,打造了一批农产品品牌。

这些优质的农副产品在市场上备受欢迎,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的繁荣。

最后,司徒小镇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小镇的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生态景观和生态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山西司徒小镇在基础设施、旅游业、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未来,我们期待司徒小镇能够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山西省主要环境问题课件
A解决该地区能源不足的矛盾 B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C该地区煤炭丰富 D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
第21页/共24页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山西省环境问题产 生的重要原因. B.山西省应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轻纺工业、高新 技术产业等. C.山西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今后还须进一步提 高重化工业的比重. D.山西省应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 向深加工、低附加值方向发展.
第22页/共24页
作业: 请同学们就你感兴趣的某个 地理角度(如环境、农业、工 业、第三产业)为山西省的可 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写在地理积累本上.
第23页/共2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4页/共24页
以上材料反映了山西省的主要环境问题之四是:
大气污染严重问题
第10页/共24页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四个山西省的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和解 决措施,注意一边讨论,一边把主要观点写在学案上,同时明确主要发言人,其他组 员做好补充. 1.一大组同学主要完成水土流失严重问题的讨论 2.二大组同学主要完成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的讨论 3.三大组同学主要完成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讨论 4.四大组同学主要完成大气污染严重问题的讨论
2、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土地贫瘠,农业减产;②植被进一步破坏,生态环 境恶化;③土地崩塌,耕地减少,危及人类生存空间; ④水源枯竭,交通 阻隔,制约经济发展。⑤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增加抗洪难度;⑥水库淤积, 库容缩小,会降低蓄洪效益。 3.整治建议: 生物措施: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风林、经济林、薪炭林、用 材林、水源林等。 工程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抓好川、塬、坎、坡建设,实行“保塬、护坡、 固沟”;兴修水库、修建梯田、打坝淤地等. 管理措施: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运用农林牧、水利等综合措施,退耕还林 还草,改善和保护草场;矿区要开展土地复垦工作等。

为什么有些地区会发生贫民窟和难民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为什么有些地区会发生贫民窟和难民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为什么有些地区会发生贫民窟和难民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的人口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这种人口流动以及种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世界上一些地区出现了贫民窟和难民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呢?以下是本文将要介绍的内容。

一、为什么会出现贫民窟?贫民窟一般都是指城市中聚集了大量“底层”人口的区域,具有浓厚的贫困、落后、卫生不良等特征。

贫民窟的存在原因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1.能源和生产资料的不平均分配:长期以来,各国贫富差距较大,世界资源配置不均,导致一些地区的人民难以获得足够的生存和发展资源,不得不聚居在城市角落里的贫民窟中。

2.不合理的土地管理:很多地方出现了土地资源过度集中,而且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普通人买不起,所以只能住在贫民窟中。

3.城市化的不可避免性:由于城里的工作岗位多,吸引人口过多进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不断涌向城市角落形成了贫民窟。

二、为什么会出现难民问题?难民问题一般是指因为种种原因逃离自己国家或地区而流离失所的人,包括政治避难者、精神难民、战争逃难者等。

以下是难民问题的原因:1. 冲突和战争:战争导致人民的生存和安全遭到了威胁,很多人会逃离自己的国家,寻找安全的居住地。

2.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很多人因此逃难。

3. 政治压迫:一些政府采取专制统治,压制民间的自由的表达,很多人由于政治原因而成为难民。

三、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1. 对于贫民窟问题,需要通过加大投资,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公平和包容性增长来解决。

同时也要加强土地管理和开发,推进城市化,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贫民窟居民的生活条件。

2. 在解决难民问题上,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对难民的救援与保护,协助难民重建家园。

同时,各国应该制定有效的难民管理政策,防止非法移民和人口拐卖现象的发生。

3.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为全球政治稳定、经济增长、社会公正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治山治水 治穷致富——山西河曲县整沟治理新路径探索

治山治水 治穷致富——山西河曲县整沟治理新路径探索

622021.20近年来,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河曲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黄河流域综合治理重要指示要求及“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将脱贫攻坚、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在广袤的丘陵沟壑区创造性实施“以社为基”的整沟治理,走“治山治水治权”综合改革之路,建成“形式各异、内容多样、产业融合、特色鲜明”整沟治理产业带,让不毛大山披上了绿装,让寂静山沟机器轰鸣,让贫穷百姓钱袋子鼓了起来。

三个沟域的试点引领河曲县榆岭洼村张全生老汉扛着造林工具走向整沟治理的沟域,他兴冲冲地聊起自己的人生经历:“我已经67岁啦,当了大半辈子庄户人,三年的时间,我的身份就像做梦一样发生了变化,穿上这身工作服就是工人,坐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办公室还是股东。

我这辈子算是赶上好时代了!”整沟治理,既是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又是整体治理、立体治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河曲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梁峁交错、沟壑纵横,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

河曲县瞄准人退、林进、村兴的目标,首批选定榆岭洼、田巨峁、张家也3个沟域作为试点。

榆岭洼整沟治理生态保护产业项目于2017年8月正式启动,以榆岭洼中心村为龙头,通过修公路、搞节水工程、盖别墅、建农场、治理沟域、发展有机农业、打造高山地区葡萄酒庄园,成为“整沟治理沟域经济”的一个新符号。

榆岭洼沟域全长6330米,总面积4.7万亩,包含3沟6村1场。

将周边5个行政村和1个万亩国有林场整合,以打造黄土高原乡村特色旅游为目标,整体定位为乡村生态旅游康养型。

同时,榆岭洼整沟治理把涵养水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是沟域集水工程,防治流失,进行灌溉;二是修筑蓄水池,聚集雨水;三是铺设滴管灌溉系统,节约用水。

流域内各村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实施,形成生态康养、生态旅游、高端农家乐等产业发展的路子。

目治山治水 治穷致富——山西河曲县整沟治理新路径探索□□栗潇远□李洋Ⅰ治理中的榆岭洼沟域632021.20前,该流域已成立种植、养殖、造林、水利、运输、电商等14个合作社。

历史考察:古代城市的特点

历史考察:古代城市的特点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古代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_________的发展。
2.古代城市中的公共建筑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古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_________。
4.古代城市中的贫民窟主要出现在_________。
5.古代城市的城墙主要起到_________的作用。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起
-商业的繁荣
-城市的地理环境
##考点二:古代城市的发展瓶颈
-资源匮乏
-军事威胁
-环境污染
-科技限制
##考点三:古代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
-城墙的建造与作用
-公共建筑的功能与分布
-住宅区的布局
##考点四:古代城市的经济活动
-市场的作用与类型
-货币的使用与交换
-贸易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考察:古代城市的特点
#历史考察:古代城市的特点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项不是古代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起
C.商业的繁荣
D.游牧民族的入侵
2.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城市是从贸易中产生的”这一观点?
A.马克思B.韦伯Βιβλιοθήκη C.涂尔干D.孟德斯鸠
3.古代城市中,公共建筑的主要功能是?
##十、思考题(共10分)
思考题:请你结合古代城市的发展历程,分析城市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并谈谈你对古代城市发展的看法。
#其余试题
##八、案例设计题(共5分)
案例主题:设计一个古代城市的水利系统
要求:请设计一个古代城市的水利系统,包括水源的选取、水资源的分配、污水处理等方面,并说明设计理由。

埃及:乔迁新首都

埃及:乔迁新首都

从2021年12月1日起,埃及政府开始迁往新行政首都,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试运行。

打造智慧城市自2015年以来,埃及政府紧锣密鼓地在开罗以东约45公里的沙漠地带规划建设一座新首都。

它坐落在开罗和苏伊士运河中间位置,占地约700平方公里,几乎是开罗的两倍,距离开罗附近多个城市以及开罗国际机场只有数十公里。

新首都可容纳650万人口,并创造175万个就业机会。

埃及原计划在2020年中之前将5.23万名政府雇员迁移到新首都,但因新冠疫情暴发而推迟。

新首都计划建设包括埃及首条单轨列车在内的交通网络,盘活开罗周边地区,推动尼罗河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起到增强“超级都市圈”的效果。

根据计划,单轨列车的第一阶段将于2022年5月底完成,第二阶段将于2023年2月完成。

电动列车成为从开罗到新首都的主要交通工具,连接开罗地下轨道三号线萨拉姆市阿德利曼苏尔站。

这是自公元7世纪以来,埃及第一次将权力中心转移至开罗以外。

根据埃及埃及:乔迁新首都文/章江“2030愿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埃及住房部和埃及政府新城市社区管理局计划打造20个“第四代城市”,目前有14个城市正在建设中。

这些新城市连同大埃及博物馆建设、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和埃及国家公路建设项目等一系列基建工程,代表了埃及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雄心和决心。

“第四代城市”基础设施先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可居住面积,吸引大量人口。

新首都是埃及规模最大的“第四代城市”,旨在提高公民生活质量,扩大城市区域,应对埃及人口的快速增长。

新首都规划的关键词是繁荣、包容、绿色、面向未来,这是埃及现任总统塞西自2014年上任以来启动的大型项目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他指出:“埃及的新首都将代表着新共和国的诞生。

”按照规划,新首都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包括政府办公区、商务区和外交区,二期和三期主要是住宅区。

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布局相对完善,有政府区、商业区、外交区、司法区、国际机场、展览场地、会议中心、教育区、医疗区以及包括花园和公园的娱乐中心。

2024届河南省漯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导向总复习(一模)含答案

2024届河南省漯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导向总复习(一模)含答案

2024届河南省漯河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导向总复习(一模)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探究甲骨文,爱上中国字。

甲骨文使用象形等多种造字方法,如下图所示“好”是会意字。

甲骨文像一个半跪着的女子,抱着一个婴儿。

后经金文、小篆演变为今天所书写的“好”字。

综上可知,甲骨文具有的特点是()A.便于了解夏朝时期的历史B.记录了史前时期的历史C.是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文字D.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三个文物体现的共同主题是()A.殷商文化,独特魅力B.青铜文明,灿烂辉煌C.河南文化,历史悠久D.炎黄始祖,文明之光3.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该水利工程()A.修建于春秋时期B.连接了湘水和漓水C.增强秦统一的实力D.减少了黄河水患4.秦朝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这强调了秦统一文字()A.促进了文化的传承B.加强了各地经济交流C.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D.有利于文化的交流5.宋代四川地区主要流通铁钱,买一匹绢需要两万个小铁钱,重量达一百三十斤,无论携带还是交易,都极为不便。

为解决这一问题,宋代开始()A.发行“交子”B.铸造五铢钱C.建立驿站D.设立市舶司6.清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治理采取“因其教不易其俗,以习俗为治”的原则。

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设置西域都护B.设置宣政院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册封达赖和班禅7.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提到“起自耕农,终于醯醢((用鱼肉制成的酱)),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李 晶,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研究生。

车效梅,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教授,院长,历史学博士。

摘 要:贫民窟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

埃及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又是中东阿拉伯世界最早实施“开放”政策的国家,其首都开罗贫民窟与山西城市棚户区在景观特征和社会特征方面呈现出相似性,在具体类型比较中差异明显,埃及政府在公共住房、搬迁安置以及贫民窟升级改造政策中的经验、教训,值得山西城市借鉴。

关键词:开罗;山西;贫民窟;棚户区Abstract:Slum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Both china and Egypt belong t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and Egypt was the first country that carried out the opening policy in the middle east Arab Countries.Slums in the Cairo,the capital of Egypt,and shantytown in the main cities of Shanxi shows many similariti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and society.meanwhile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ncrete classification.By Comparing renovation measures in Shanxi and Cairo,the measures taken by Egyptian officials,including the public housing policy,the placement,and slum upgrading,also brought impact on slums renovation from which Shanxi government can learn something.Key words:Cairo;Shanxi;Slum;Shantytown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02-53(7)开罗贫民窟问题的解决对山西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李晶 车效梅* 基金项目: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中东城市贫民窟改建对山西棚户区改造的借鉴作用》(20103067);教育部2009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扶持计划《中东城市边缘群体与社会稳定》(NCET-10-0871);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1041024-01)阶段性成果之一。

世界城市化浪潮冲击下,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已经开始制约国内城市发展,集中体现为城市棚户区的出现和蔓延。

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棚户区的大量存在严重制约着省内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

随着棚户区改造规模扩大,居民搬迁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成为山西城市现代化推进之隐患。

二战后,埃及实施以西方城市化为参照的“赶超”战略,导致了严重的过度城市化[1]现象。

畸形的城市化道路为埃及社会稳定带来诸多问题,[2]其中贫民窟问题尤为严重。

埃及首都开罗是中东贫民窟最集中的地区。

2005年世界最大的30座贫民窟,中东地区有6座,其中开罗占4座。

[3]本文通过开罗贫民窟与山西城市棚户区特征、类型及政府对策的比较,对开罗贫民窟改造的经验教训加以简要梳理,以便为山西城市发展和棚户区改造提供参考和启示作用。

1 贫民窟与棚户区的概念比较“贫民窟”与“棚户区”的定义与衡量标准是确定研究对象,深入比较贫民窟与棚户区特征、类型及治理政策的重要前提。

联合国近年来努力给贫民窟制定定量定义,但是由于各国对贫民窟认识的分歧,以及贫民窟本身的复杂性、相对性和动态变化性使各国政府仍未达成共识。

“贫民窟”概念诞生在詹姆斯·哈代·沃克斯(Janes Hardy Vaux)1812年的《闪客词典》中,该书将贫民窟与敲诈勒索或罪恶交易视为同义词。

19世纪中叶,贫民窟一词在法国、美国和印度流行并被视为一种国际现象,它们是破旧住宅、过度拥挤、疾病、贫困和邪恶的混合体。

1895年《史克里伯纳杂志》将其称为“地球表面最恐怖的人类居住区”。

[4]19世纪末,西方世界对贫民窟的污名有所改变。

1880年英国的住房改革将贫民窟定义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住房”。

20世纪以后,西方政府开始更为严格和精确地界定贫民窟内涵,如“租住房屋”、“租住区”和“恶化的社区”。

2002年10月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专家组会议(EGM)将贫民窟界定为:“具有不充足的安全饮用水;不充足的卫生和基础设施;房屋结构质量差;过度拥挤;不安全的住房结构。

”[5]在我国与贫民窟相似的区域被称为“棚户区”,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居民棚户区改造的指导意见将“棚户区”界定为“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和独立工矿区内,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基础设施不配套、交通不畅、消防隐患大、环境脏乱差的集中连片平房和简易楼房。

”[6]可见,“贫民窟”与“棚户区”概念在内涵上具有较大相似性,概念上的一致性为开罗贫民窟与山西棚户区的比较提供了可能。

2 开罗贫民窟与山西城市棚户区的特征比较开罗贫民窟是与埃及过度城市化相伴而生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罗贫民窟开始大量增长”[7]。

此后,由于开罗人口持续攀升,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加剧了开罗住房供给的缺口,贫民窟开始在整座城市蔓延。

山西区域城市化长期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随着资源枯竭及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加之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大量农民工,使得山西城市中的下岗失业问题日趋严峻,城市棚户区问题逐渐凸显。

尽管贫民窟与棚户区形成背景不同,但由于开罗和山西城市普遍存在政府财政紧缺、对低收人群住房问题认识不足,且没有将其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体系,于是贫民窟和棚户区在发展过程中无一例外呈现出极大自发性并表现出如下共同特征:2.1 人口庞大开罗是整个中东地区贫民窟最集中的地区,贫民窟内庞大的人口规模是其突出特征。

据埃及政府统计,在整个大开罗地区,贫民窟数目高达81座。

[8]随开罗人口不断膨胀,其城市贫民窟人口持续增长,并直接造成该地区人口过度拥挤和高密度。

以开罗曼施纳萨尔贫民窟为例,50多万人口拥挤在350ha土地上,平均每间住房居住人数为1.58人,高于开罗全市平均值1.14人。

[9]与拥挤的开罗贫民窟一样,山西城市棚户区面积广,涉及人口庞大。

据2006年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计,山西省国有煤矿棚户区共有681.23万m2,涉及人口达53.78万人,其中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335.96万m2,26.65万人。

[10]庞大的贫民窟和棚户区人口为开罗和山西城市发展及相应区域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2.2 住房、基础设施低劣开罗贫民窟的住房问题主要表现为住房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非永久性。

据统计,1975年开罗东南曼施纳赛尔地区的穆盖塔木(Mokattam)贫民窟内,大部分住宅为罐头瓶搭建的窝棚,其中只有5户人家的住房选取了永久性的建筑材料。

[11]在死人城,近百万贫民将马穆鲁克王朝时期的坟墓作为自己的住房。

无数的墓碑被用作写字台和床头板,搁放骨灰的墓穴用来存放衣物。

[12]开罗贫民窟内基础服务设施也非常匮乏。

饮用水供给不足,污水处理系统滞后,公共社会服务设施短缺。

位于开罗市中心以东20km,纳赛尔城以西5km处的埃兹贝特埃尔-哈格戛纳(Ezbet El-Haggana)贫民窟,该区水源只能依靠北部的一条自来水管道供水;污水处理主要利用原始的化粪池进行收集,并由驴车用木桶运出;居民多依靠发电机自行发电;拥有百万人口的地区仅有初等、中等和稍高水平的学校各一座。

[13]山西城市棚户区住宅同样大多是年久失修的危房,雨季来临房屋倒塌时有发生。

私搭乱建使棚户区内建筑间距过小,采光通风不足。

同时,棚户区内用地功能紊乱,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住宅功能与商业等其他用途往往混杂在一起,居住安全很难保障。

近年来,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旅游业迅猛发展,棚户区的无序混乱无疑使山西城市形象大受影响。

2.3 边缘化特征明显,贫穷现象突出1998年开罗贫民窟伊兹贝特贝赫特(E z b e t Bekhit)居民的家庭收入调查显示,区内15.2%的居民月收入在44.1美元以下,50.1%的居民月收入在44.1-88.2美元之间,仅有34.7%的居民月收入在88.2美元以上,而同期整个开罗居民月收入平均值却高达205.8美元。

[14]即便是如此微薄的收入,对于大多数贫民窟居民而言也是不固定的。

因为他们多在非正规经济部门就业。

如曼苏纳赛尔贫民窟,65%的人口在非正规经济部门工作。

[15]与开罗贫民窟居民的就业状况相似,山西棚户区居民大多属下岗职工和进城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多从事知识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或稳定性较差的非正规经济活动,这就决定着他们时刻都有失去工作的危险,贫困呈上升之势。

相似的贫困生活状态,使得开罗贫民窟和山西棚屋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遭遇其他群体的歧视,这些地区往往被看做城市“黄赌毒”泛滥的地区。

在开罗,这种社会歧视甚至来自当地政府,1989年埃及前总理阿提夫·西德基(Attaf Sadekey)将贫民窟描述为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属于城市的“毒瘤”。

[16]总之,强烈的社会排斥在使这些贫困地区“污名化”的同时,也为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埋下了隐患。

3 开罗贫民窟与山西城市棚户区的类型比较开罗贫民窟根据原始土地功能和土地所有权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建立在农业土地上的贫民窟。

这种类型的住宅区通常是在未取得土地再分割许可权或建筑许可权的情况下,从农民手中非法购买农业用地而建造的私人住房。

该类型住宅源于20世纪60年代,开罗市周围一些小块农业用地开始被农民和中间商非法分割,然后卖给建房者。

1974年埃及实施开放政策后,前往海湾国家务工的埃及劳工不断增多,大量侨汇成为民间非法建房的重要资金来源。

于是在政府长期管理缺位的情况下,大量非正规住房在农业用地上拔地而起。

虽然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如1978年政府颁布法令,指出在农业土地上建房非法;1996年进一步指出这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然而,城市人口膨胀,城市用地价格高昂与市政机构的不作为使这些法律形同虚设。

据统计,在开罗贫民窟类型中数量最为庞大的便是建立在农业土地上的非法住房,其比例占到开罗全部贫民窟住房的48.6%。

[17]城市低收入者在选择住房时更倾向于选择此类住房,一方面是由于农业土地上建立的非正规住宅,尽管其建房行为属于非法,但它们往往具有合法的土地所有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