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列举汉代 “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⑵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⑶从中央和地方制度两个层面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情感价值:⑴理解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

⑵体会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重难点】重点: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式】1.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帮助思考。

2.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详见[教学构思])【复习导入】创设新情景导入新课:参考答案:(点拨:此题实际上是要你评价秦始皇的功过)秦始皇的辩词:我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颁布了秦律;我北逐匈奴,进占百越,开拓了疆域;我修筑长城,修建驰道;我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和车轨,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我是千古一帝。

你不体恤人民,是一朕德高三皇,功盖五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了法庭。

请你为被告秦始皇写一份辩词或为原告秦朝人民写一份诉状。

原告 被告秦朝人民的诉状:你修长城,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徭役繁重;一人犯法,诛连家族和邻里,刑法残酷;你要我们将收获物的2∕3交给你,赋税沉重;你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你是一个暴君。

【教学过程】政治制度,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它可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皇帝制度、中央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地方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军事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制度、财政制度、文教文书符玺等制度、民族政策及有关制度、职官管理制度等。

知识结构。

刺史制度 继承秦朝的郡县制,设郡(太)守;分封诸侯王国,设丞相。

诸侯王衣食租郡国制 中央 政治 制度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 地方政治 制度 汉——皇帝制度,设三公 用布衣为相“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 ——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度(先尚书,后中书、门下)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高一历史导学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一历史导学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一历史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学习目标列举从汉代到元朝政治制度的史实,说明中国占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难点:三省六部制度三、使用说明及方法1.自学教材第6页到第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疑难点并将其标出。

2.课本当中的活动部分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或由老师答疑解惑。

3.根据学生的情况,把习题分成A.B两个等级,A级为基础题,B为拔高题。

四、自主学习内容1.三公九卿制(1)西汉王朝沿袭秦制,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2)丞相成为执掌实际大权的——,位尊权重。

2.内朝和外朝(1)汉武帝为了削弱——一的权力,开始重用设在宫廷内的尚书及一些侍从人员,逐渐形成实际的,称为内朝。

设在宫廷外的丞相官府机构,权力逐渐缩小,变成了。

即所谓外朝。

(2)东汉时,光武帝正式设置——,由尚书执掌朝政,三公成为虚衔。

3.三省六部制度(1)隋唐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

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的决策、审议和执行。

(2)三省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制约。

(3)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和工六部。

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

4.二府制(1)建立①宋元形成中书省与一一并重的二府制度。

枢密院主管全国军事,长官为枢密使。

,②元代以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仍是全国机构。

(2)影响:二府制削弱了宰相职权,使更为强化。

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1.郡国并行制‘(1)西汉初年,改单一——为郡国并行的双轨制。

(2)在中央政府的直辖区,设置郡、县进行直接管理。

(3)在诸侯王的——,则由王国实施统治和管辖。

2.七国之乱(1)诸侯王势力日益强大,最终爆发了吴楚——。

(2)汉景帝和先后采取措施抑制和削弱王国的势力,郡国并行制名存实亡。

3.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1)汉武帝时:将全国划为13州部,每州部设置——一人,奉皇帝之命,监察郡国。

(2)唐太宗时:将全国划为10个——,称为道,每道设置大使一人,监察州县。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景泰五中导学案年级:高一科目:历史姓名:编制:魏兆鹏审核(备课组长):焦建刚时间:2013.09.09课题: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时:一课时景泰五中历史教研组魏兆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课前:利用约20分钟自习时间通读课本,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内容,梳理基础知识,将自主学习中的疑问填写在我的疑问处。

学科小组长负责检查签名,并将本组学习情况汇报老师。

2.课上:10分钟小组间解决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15分钟小组积极合作、讨论交流,10分钟展示小组成果,5分钟老师课堂小结,及其当堂练习。

3.课后:整理导学案,练习限时完成,及时巩固本科基础知识。

【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难点】重点:汉元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预习案Previewing Case【自主学习】——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政治制度演变)1.汉朝──推恩令(1)原因:初期,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_____、_____并存。

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2)内容:汉景帝平定________;汉武帝颁布“_______”,规定诸侯王死后,_______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中期──藩镇割据(1)内容: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______。

节度使往往发展成为_______。

(2)结果: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_____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1)背景: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2)内容: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________。

行政上──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__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地方只留一下部分。

(3)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____________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_________的祸根。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编写人:温瑞瑞呼利平审核人:郭文英【使用说明】1.课前:利用约15分钟自习时间通读课本,完成导学案的预习内容,将预习中的疑问填写在我的疑问处。

学科小组长负责检查初改,并于当天晚上收齐上交给科任老师。

2.课上:5分钟组内检查基础知识记忆,15分钟小组积极合作、讨论交流,10分钟展示小组成果,5分钟组际交流点评,5分钟小结分层达成目标状况及其当堂练习。

3.课后:整理导学案,练习限时完成,当天收交。

【学习目标】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知识与能力:推恩令,藩镇割据,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度。

中朝,三省六部制,枢密使和三司使,元朝中书省。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过程与方法:比较。

材料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制度放到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

【课前预习】1.列举容易导致国家分裂的制度。

2.列举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措施)。

3.列举加强君主专制的制度(措施)。

我的疑问:1【课内探究】探究1:比较郡县制与行省制的异同探究2: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说一说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从汉到元,历代皇帝又是怎样“解愁”的?探究3:自构知识框架21. 史书上说“汉承秦制”。

汉朝对秦制继承中的哪一项影响最为深远()A.宰相制度B.郡县制度C.皇帝制度D.选官制度2.右图中这位皇帝于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在位,他在位期间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在地方设节度使 B.颁布“推恩令”C.在地方设通判 D.实行三省六部制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的“上”指的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唐太宗4.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5.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6.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历代封建王朝都注重对边疆的管辖,元朝时管辖边远民族地区的机构是( )A.宣慰司 B.行省 C.宣政院 D.枢密院7.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问题导学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问题导学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问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列举汉、唐、宋、元各朝在地方上出现的问题、归纳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结果?2、列举汉、唐、宋、元各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4、理解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概念及其发展的趋势。

3、掌握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内容及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古代选官、用官制度发展的趋势。

二、归纳总结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两对矛盾其发展趋势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西汉初年:地方实行________制度。

________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内容:①汉景帝平定“__________”;②汉武帝:颁布“________”。

结果: 唐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背景: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________,节度使独揽军政财权,逐步发展成为________。

影响:________后形成的_______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北宋初年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措施:①军事上:____________②行政上:________ ③财政上:________ 结果: 。

元朝加强中央集权 内容:①行省制度:行中书省___________ 行省之下________②宣慰司:________ 影响: 君主专制的演进汉武帝削弱相权 背景:汉初,丞相集______、______ 、______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措施:汉武帝削弱相权 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唐朝中央的三省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负责________________ 。

在________省下设________________六部。

影响:北宋强化 内容:设立__________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其职权 ______。

增设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分割宰相的_______ 权、______权和_______权。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至元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2.掌握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变化;3.分析政治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汉朝政治制度及其演变;2.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唐朝政治制度的演变;4.宋朝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发展;5.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掌握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分析唐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的影响;4.理解宋朝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发展;5.了解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对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兴趣。

提问: 1. 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朝代有哪些? 2. 你对汉至元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多少?第二步:汉朝政治制度及其演变(15分钟)1.内容讲解:介绍汉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分封制、三公九卿制等;2.演变过程:讲解汉至元期间,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如王莽新政、三国分裂等;第三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5分钟)1.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如节度使制度、王朝更替等;2.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四步:唐朝政治制度的演变(15分钟)1.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科举制、封建制度等;2.讲解唐朝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如安史之乱的影响等;第五步:宋朝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发展(15分钟)1.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科举制的加强、文官专政等;2.讲解宋朝政治体制的发展过程,如王安石变法的实施等;第六步: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15分钟)1.元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如行省制、分封体制等;2.分析元朝政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如蒙古族的管理手段等;第七步:小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展开讨论。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政治制度演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1、三省六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行省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

行省拥有大权,“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行省制度的创立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练习巩固:一、单项选择1、元朝的行省制度()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时期的郡县制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巩固和加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统一④成为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2、宋代对三省六部制多有调整,其核心是()A.重新划分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B.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C.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D.消解相权3、强化皇权北宋为加强皇权的最突出特点是()A . 规定事无巨细皆由皇帝裁决B . 剥夺将帅权力C .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D . 派文官到地方任职,削减地方权力4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5、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二、材料: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第3课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一)(原创教案)

第3课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必修一)(原创教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元朝一省二院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制、藩镇节度使、行省等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2)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3)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5)通过对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历史,明晰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兴衰,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法:演讲法、讨论法★课标解读: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两汉时期“汉承秦制”,汉初实行三公九卿制,后来三公权力逐渐被内廷的尚书台所取代;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三省六部制取代了三公九卿制;宋元时期,基本形成中书省主政,枢密院主军事的局面,北宋又设参知政事、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

2、(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1)背景:汉朝初期,郡县、封国并存,封国有时还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判断正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是吸收秦朝速亡教训基础上的合理选择。

( ×)解析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暴政而非是郡县制,所以,汉初改变郡县制而实行郡国并行制,并不是吸收秦亡教训的合理选择。

误区警示“推恩令”≠废除封国“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只是通过对封国领地的分割来削弱地方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唐朝:唐中期,在地方设置节度使,享有较大自主权,安史之乱之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宋朝(1)措施(2)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问题思考史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思考作者对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措施有什么看法?答案看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4.元朝(1)措施:在地方设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

(2)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唐朝(1)措施:中书、门下和尚书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

(2)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3)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隶属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秦朝中央集权的形成之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围绕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两条主线展开,而本课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单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课承接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下启第四课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因此需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联系。

然本课内容时间跨度大,政治制度变化多,需要加以补充说明,引导学生进行教学。

本课重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本课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元朝行省图、相关文字、图片资料(能够再现皇权与相权斗争、藩镇割据、科举考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

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2)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过自己的贡献。

教学设计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骆,名科航,科学的科,航天的航,以后你们叫我骆老师就可以啦。

初来乍到,先了解一下,胡老师要求你们背的内容下去背没有啊,下面我抽查啦,谁主动来?那就课代表吧,中央和地方主要讲的是什么和什么的矛盾? 生:……师:看来还是不错的。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高一历史导学案编写人:温红利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问题导学1.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期,________并行。

武帝颁布“_______”,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2)唐中期: ________势力在安史之乱后发展为________局面。

(3)北宋: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________。

行政上,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__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4)元朝:实行________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

2.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________。

(3)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________的管理体制。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4)北宋: 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增设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 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

相权得到加强。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主要实行________。

_______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 ________。

(3)隋唐:________。

三、问题探究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2.元代行省制度的设置,权力及意义。

3.汉武帝削弱相权的措施。

4.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概况及作用影响。

5隋唐创立科举制的含义、演变、标准,意义、弊端。

6.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课堂训练1.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帅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2.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案考纲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梳理:一、君权和相权(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1)原因:汉初继承秦制,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2)目的:为了。

(3)措施:频繁;形成“”(决策)对抗“”(执行)的局面。

2、隋唐时期:⑴措施: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中的省、省和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在尚书省下设、户、礼、兵、刑、六部。

⑵)影响:①三省的长官都是,从而使相权。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的独尊。

②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北宋:⑴措施:(习称政事堂)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增设、和,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⑵影响: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元朝: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有所加强。

二、中央与地方(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初期,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并存。

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后来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政体更加巩固。

2、北宋:(选修Ⅰ)北宋建立之初,为防止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势力导致的分裂局面再现,宋太祖赵匡胤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军事措施: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禁军有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

收回禁军统率权,还规定禁军轮流驻守京城,频繁调动,结果形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3、元朝:⑴措施:实行制度,在全国设立个行省和个单列行政区。

行省之下,分设。

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的节制。

⑵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对的管理,加强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的开端。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和“”三阶段。

0005高一历史教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5

0005高一历史教案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5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案(人教版必修1)一、教材分析本课的编写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学习要点。

相关学习要点的表述为:“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至元,时间跨度大,内容繁多,平铺直述,线索难以清晰,特点不易突出。

基于这种考虑,课文子目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虑,紧密联系上一课学习要点的内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承上启下地设置了“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两个子目。

讲清楚这两个子目,学生既复习了始皇帝来历的旧知识,又了解了更多的关于皇帝制度在汉元期间的沿革变化以及君主专制一步一步演进的大致脉络;既能重温有关郡县制建立初期的史实,又能熟悉从汉至元郡县制度曲折发展的历程,进而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在汉元间的发展状况,分析中央集权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利与弊。

讲清这两目,就能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最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汉的三公、汉的“中朝”、汉的“外朝”、汉的郡县制、汉的刺史制度、隋唐的地方行政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宋的“二府”、宋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加强皇权的制度、元的行省制度。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③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④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必修一第0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必修一第0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掌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过自己的贡献[重点难点](1)重点:两汉至元朝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主要史实。

(2)难点:两汉至元朝时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科举制度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

[自主学习]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并存。

2.汉武帝在__________平定“__________”的基础上,颁布“__________”,规定诸侯王死后,__________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__________,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唐朝中期__________后形成的__________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4.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__________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行政上,由中央派__________担任地方升官,同时设__________负责监督。

财政上,__________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__________掌控。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文档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文档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文档公布者: 公布日期:2011-11-30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差不多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1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4、所属的章节:第一单元第3课5、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把握从汉至元地点政治制度的演变。

2)把握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专门是相权的演变。

3)了解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即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

4)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明白得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把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样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进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进展产生了深远的阻碍。

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进展进步形成了阻碍;不管是汉族依旧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进展做出过自己的奉献4、教学重点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要紧特点。

5、教学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明白得(二)内容分析: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两对矛盾:中央与地点、君权与相权三个内容:地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三)学情分析: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亮,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摸索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计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培养。

<四>、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描述四、教学反思从汉到元政治制度专门多专门杂,学生容易弄混淆,因此必须牢牢把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这条线索;政治制度理论性较强,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因此教师须多设置情境让学生生动的去体验历史,感受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汉至元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发展和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2、理解:汉元期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以及官吏制度的特点。

3、应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古代汉至元时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推动作用。

【学习重点】
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演变的史实。

【学习难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课本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建立和形成,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以后的封建王朝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

这种制度对巩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知识导学】
知识点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A一、汉唐中央集权的变化
1、汉朝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存的地方政治制度。

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

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

2、汉武帝颁布___________ ,规定诸侯王死后,_____________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_____________,列侯归___________统辖。

使王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_____。

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____________。

安史之乱后形成_____________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A 二、宋元中央集权的加强
1、北宋
(1)军事上: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办法,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___________。

(2)行政上:由中央派____________做地方官,设__________负责监督。

(3)财政上:地主赋税一小部分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__________掌控。

这些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___________的局面,加强了___________。

2、元朝
(1)中央:设_______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由中央直辖。

(2)地方:实行___________制度。

行省___________由朝廷任命。

行省之下,分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___进行管理。

___________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___________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___________制的开端。

B【讲练结合】
材料一:三省制由于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不免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浪费时间。

于是,唐太宗在门下设政事堂,便于宰相会议军国大事。

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开始只有
三省长官,后来又陆续增加了一些官员,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参决朝政,这些人也是宰相。

政事堂的创立,增强了三省制的功能。

材料二:宋朝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这种运行机制虽然可以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却严重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

(1)唐朝和宋朝为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2)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什么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反思】
知识点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A一、汉朝君主权力的强化
汉初,_________集决策,司法和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为了削弱_________权,加强__________权,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

A二、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演变
1、演变
(1)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了_____________ 三省体制。

(2)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的最高统治机构。

(3)唐朝时,中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分别负责决策,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4)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六部,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评价
(1)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相互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三分相权,保证了_______________权的独尊。

(3)三省六部制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A三、宋之君主专制的演进
1、宋初,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___________职权。

为了削弱相权,后又增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元设_____________替代前代的三省。

________________管行政,上承天子,下总百司,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B【思考探究】
唐朝和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共同策略是()
A、分制宰相的权力
B、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C、完善三省六部制
D、设政事堂提高办事效率
知识点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朝建立了察举、征召等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从隋唐至明清一直实行科举制。

A一、两汉的察举制
为了广泛搜罗,管理人才,汉朝选官主要实行_____________。

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一人,_____________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A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_______________。

九品是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

中正是品评官,一般由中央有名望的官员兼任。

A三、科举制的演变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

“科”指的是考试科目,“举”指的是选拔人才。

1、隋朝创立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_______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开始设立____________,科举制形成。

2、唐朝完善科举制:唐朝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

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___________和殿试。

3、科举制的意义
它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______________,大大加强了______________ 。

B【讲练结合】
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科举制正式形成()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反思】
【小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的发展唐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削弱
从北宋初年中央集权加强
汉元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元汉武帝削弱相权
政君主专制的演进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治宋初削弱宰相职权

度汉察举制
的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演隋唐宋元科举制

B【当堂检测】
1、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分散地方的权力,防止分裂割据
③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日趋严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①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②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长官④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唐初,突厥贵族对内地不断侵扰。

假如你是那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作战计划,接下来你会()
A、交皇帝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尚书省执行
4、下列对元朝时期中书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承天子,下总百司
B、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权
C、直接管理今山东、河北、山西等地
D、是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构
5、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
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