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历史大一轮大串讲中国通史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
中国通史第五集观后感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
中国通史第五集观后感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中国通史第五集观后感: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王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观看中国通史第五集,我对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产生了深入的思考。
秦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之一,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强大的中央帝国。
在这个过程中,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央集权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特点。
秦始皇通过取消诸侯的封地,实行郡县制,将各个地方的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
这种集权措施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有效地打破了封建割据局面,使政府能够更好地控制全国各地的资源和人力,为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还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统一了全国的法律,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些法律制度不仅为秦朝的统一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对后世的法律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统一后,秦朝对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行了均田制和纳粟法等政策,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同时,秦朝开创了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先河,对后世的防御工程和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秦朝的统一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中央集权的过度强化导致了统治者对地方的高度控制,使得地方官员失去了很大的权力和自治空间。
这种高压统治不仅限制了地方的发展,也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另外,秦朝的统一也给中国带来了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负担。
秦朝不仅频繁地进行战争,还实行了严苛的徭役和赋税制度,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这种政策的实施,使得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也使得社会矛盾激化。
综上所述,中国通史第五集《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秦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秦朝的统一存在一些问题,但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高三一轮复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思想(通史复习)
楚前 汉 战 争年 西 汉 建 立
汉文 高景 祖之 刘治 邦
年 王 莽 篡 夺 政 权
202
60
119
138
主题三 东汉的统治:(公元25年-----公元220年)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出 年现 *“ 刘光 秀武 建中 立兴 东” 汉 党锢之祸 班甘 超英 出出 使使 西大 域秦 蔡 伦 改 进 造 纸 术 184
【阶段特征】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 期: •◇:表现: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奠定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封建经济恢复发展; •3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科技文化大发展。 •4外交:“中华文化圈“酝酿和扩大;丝绸之路开通。
秦朝时期的经济
• 农业:秦朝——“泰半之赋”(农民将收成的三分 重 之二上缴给国家。) • 徭役——秦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徭役主 要适用于大型工程或者统治者的奢侈宫殿工程 过度 等。) • 工商业——A秦朝统一货币(半两钱)和度量衡, 促进经济发展和全国统一 B“市”——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陶制容器中。
建立
恢复 和 发展(休 养生息政 策)
衰亡
汉武帝的大一统
8 前 董 仲 舒 年 建 张 议 骞 设 出 立 使 太 西 学 域
与汉 匈武 奴帝 三派 次卫 大青 战、 霍 去 病 前 年 * 张 骞 第 二 次 出 使 西 域 西前 域 开年 始* 正设 式西 归域 属都 中护 央* 政标 权志 着
③文化: 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 化交流。创造灿烂的文明,保障中华文明的延续。
④外交:保障中外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利于集中 力量抵御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
中国通史每集内容概括
中国通史每集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集《源远流长——史前文明与早期国家》概括:讲述了从起源到夏朝建立前各种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
第二集《创业帝王——启的生平与夏朝的建立》概括:介绍了启这位开创了中国世袭制度的创业帝王。
第三集《青铜时代的辉煌——商周文明的发展》概括:讲述了商周时期物质文化的发展。
第四集《春秋战国——诸侯纷争与百家争鸣》概括: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各学派百家争鸣的现象。
第五集《大一统帝国——秦汉文明的崛起与融合》概括:讲述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与外族的交流。
第六集《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与文化发展》概括: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和清谈之风对文化的影响。
第七集《隋唐五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概括:讲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科技、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
第八集《宋元——疆域辽阔的王朝》概括:介绍了宋元时期疆域辽阔的王朝的建立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九集《明清——封建社会的高峰与转型》概括:讲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峰以及向近代的转型。
由于中国通史的集数和每集内容都不尽相同,因此以上概括仅供参考,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通史的内容,建议您查阅相关视频平台或咨询专业人士。
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第5课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课程标准】1.知道秦汉时期经济、科技与文化成就;2.了解秦汉经济文化在统一形势下的巨大发展。
【教学目标】运用示意图梳理知道秦汉时期经济、科技与文化成就;能够运用有关史料,了解秦汉经济文化在统一形势下的巨大发展。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汉时期经济、科技与文化成就;2.难点:秦汉经济文化在统一形势下的巨大发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备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秦汉经济农业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牛耕更加普遍,铁农具更进一步推广,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耕作技术有了显著的改进。
汉武帝末,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斗争的经验,推广了“代田法”。
所谓“代田法”就是把一亩地分成三甽和三垄,年年互换位置,以休养地力。
赵过还发明了耧车。
耧车是一种播种机,能同时播种三行,也叫三脚耧。
一人一牛,一天可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这是我国古代农业机械方面的重大发明。
到成帝时,氾胜之又总结了一种新的耕作方法——“区种法”。
这是一种园艺式的耕作技术,把土地划成许多小区,集中使用水肥,精耕细作,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东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其突出表现是耕犁改进、牛耕推广和田间管理的加强。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第5版)上册问题:汉代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影响?答案:1、农田灌溉与水利工程大量兴建;2、农具的改进和牛耕技术的改进,提高了耕作效率;3、人口增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劳动力密集型的精耕农业不断发展;手工业西汉前期,丝织品的纺织和印染技术已经很精巧。
这可从考古发现中得印证。
如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丝织品,有绢、罗纱、锦、绣、绮等,花色有茶褐、绛红、灰、朱、黄棕、棕、浅黄、青、绿、白等,花纹有各种动物、云纹、卷草、变形云纹、菱形几何纹等,织制技术有织、绣、绘画等。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 讲义
第5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一、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的发展(1)耕作方式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手工业的进步(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①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图示总结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3.古代商业(1)商业发展①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1.秦朝“焚书坑儒”2.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①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③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易错提醒“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的本质目的相同“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
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
中国通史第五集观后感秦朝的文化统一与教育制度
中国通史第五集观后感秦朝的文化统一与教育制度中国通史第五集观后感:秦朝的文化统一与教育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在文化统一和教育制度方面的贡献不可忽视。
观看《中国通史》第五集,我对秦朝的文化统一和教育制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秦朝在文化统一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片中,我了解到秦朝实行了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制度,这对于广大的国土上的统治、交流以及各地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统一的文字系统——小篆,统一了各地的文字表达,使得不同地区的人民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交流和理解,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秦朝还采用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使得商贸活动更为便利,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这种文化统一的作用,不仅使秦国内部的政治统一更有力量,也为后来的统一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教育制度方面,秦朝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发展。
秦朝实行了严格的教育制度,推行勤学苦练的教育理念。
片中提到的孔子的弟子荐禽,他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推崇为我们展示了秦朝教育制度的特点。
在秦朝,教育被认为是培养人才、提高国家实力的重要途径。
秦朝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术能力,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从小进行素质教育,使得人才得到更好的培养。
这种教育制度的建立,为秦朝各个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后来的历史时期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然而,秦朝的文化统一和教育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片中描绘的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场景,暴露出当时的思想封闭和独断专行的弊端。
尽管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制度的实施为国家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和进步,但焚书坑儒的行为却对思想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此外,在教育制度方面,虽然秦朝重视教育并为培养人才做出了努力,但这种教育制度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僵化和单一化。
学生们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过度强调功利的教学目标,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观看《中国通史》第五集,我对秦朝的文化统一和教育制度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初中历史课件: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
秦汉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变化
1 土地制度改革
2 对外贸易
3 铁路和水利工程
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 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 发展。
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拓 展了经济交流和文化影 响。
兴建了铁路和水利工程, 加强了交通运输和水利 建设。
秦始皇帝制的实行
集权统治
秦始皇集中了国家的权力,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修建巨大工程
兴修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等巨大工程,展示秦朝 的伟大。
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化
郡县制 官员选拔 法律体系
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 推行考试选拔制度,增加选拔官员的公正性。 开创了法律体系,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承
文化教育的制度性变革
1
碑刻和纸张
推广碑刻和纸张的使用,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2
官方学校
设立官方学校,加强了对教育的统一管理。
3
历史编纂
开始编纂历史著作,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
艺术和文学的繁荣
秦汉时期是中国艺术和文学的繁荣时期,产生了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和文学 作品。
秦汉医药学和科技的进步
针灸医药
发展了针灸医药,为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铁制品生产
秦汉时期铁制品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 发展。
历史人物与事件
刘邦
出身农民,建立了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 重要的君王。
张骞
作为使者奉命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司马迁
著名的史学家,编纂了《史记》,对历史研究有重要贡献。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与考古价 值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让人们惊叹不已。这些宏伟的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艺术和 军事技术的杰作,对考古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通史第五集 观后感 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国家建设
中国通史第五集观后感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国家建设《中国通史第五集观后感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国家建设》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兴起与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密不可分。
观看《中国通史第五集》,我对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国家建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受到了很多启发。
秦朝统一战争的背景是乱世动荡。
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度是六国之一,然而秦国却充满了内部的分争和混乱。
在强势的秦孝公和穷兵黩武的秦昭王时期,秦国内部实力逐渐得到巩固,为后来的统一战争埋下了伏笔。
而这一伏笔,最终在秦始皇统一战争时期迎来了爆发。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为统一战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他重视军事力量的建设,大力发展军事科技和军事装备,使得秦军变得强大而精锐。
其次,他实行了一揽子的政治改革,打破了各诸侯国的封建制度,建立起集权的中央政府,这为统一战争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最重要的是,秦始皇提出了“兼并并吞”的政策,通过对其他六国的征战逐渐将它们吞并,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感受到秦朝统一战争的艰难与复杂。
在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战争之后,秦始皇终于实现了统一大业。
然而,他的统一不仅仅是武力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思想文化的统一。
秦朝统一之后,秦始皇大力推行“焚书坑儒”的政策,压抑了儒家思想和其他分散的思想流派,统一了思想观念,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而秦朝的国家建设也是秦始皇治理的重要内容。
他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推行了均田制,使得土地得到了合理的分配。
这一措施不仅稳定了社会秩序,也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并且,秦始皇大力修筑了万里长城,加强了边境的防御,保卫了国家的安全。
此外,他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许多道路和水利工程,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朝的统一战争和国家建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不禁思考着这段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秦始皇虽然有着专制和残酷的一面,但他的统一战争和国家建设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通史第5集观后感
《中国通史》第5集:秦汉一统与文明奠基观后感《中国通史》这部纪录片以其宏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
第五集“秦汉一统与文明奠基”更是其中的高光时刻,不仅因为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诞生,更因为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由松散走向紧密。
秦始皇嬴政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成功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推行了法家思想,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度量衡、文字、车轨的统一,修筑万里长城等,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这些成就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然而,秦朝的统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统一的过程中,秦朝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比如,如何处理与六国贵族的关系,如何平衡各地的文化差异,如何维护社会的稳定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秦朝政府进行深思熟虑和妥善处理。
而秦始皇及其后继者们则通过制定严明的法律、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等措施,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与秦朝相比,汉朝则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汉初的统治者们深知统一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统一,更是文化上的统一。
因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广儒家文化,如设立太学、选拔人才、修建孔庙等。
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同时,汉朝还注重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如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等,这些举措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在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秦朝通过修建水利、推广农业技术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而汉朝则更加注重商业的发展,如开通丝绸之路、设立市舶司等,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秦汉时期还注重手工业的发展,如制造铁器、瓷器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中职专用】《中国历史》
5、佛教
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西汉
末年传人中国。东汉明帝时,
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至洛阳。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符合当
时民众渴求平等的愿望,并
得到统治者的扶持,逐渐在 社会上传播开来。
河南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老城以东 12千米,始建于东汉, 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现存古迹为元、明、清时所 建。
狩猎出行画像石 (东汉) 陕西绥德县出土。
历史纵横:画像石和画像砖
山东画像石有的表现 渔猎、耕织、战斗、伎乐、 舞蹈,有的表现神话世界、 历史故事、神龙仙怪。
历史纵横:画像石和画像砖
四川画像砖的画面题材也很广泛,包括播种、收割等生产场景,集市、 宴会、游戏等社会风俗场景和官僚车骑出行的场景,还有庭院建筑、室内 陈设等画面。
历史纵横:汉赋、乐府和散文
乐府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 掌管音乐歌舞的机构。
乐府铜钟(秦) 1976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园遗址出土
历史纵横:汉赋、乐府和散文
乐府采集民间诗歌、 编选配乐而成诗集,内容涉 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 《孔雀东南飞》等。
历史纵横:汉赋、乐府和散文
贾谊
两汉时期的优秀散文作品 众多,贾谊的《论积贮疏》《 过秦论》和晁错的《论贵粟疏 》等,文辞激切,极富文采, 对后代的散文创作影响深远。
三、秦汉文化
②、王充思想 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 元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他反 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 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 不为鬼”。
三、秦汉文化
2、史学 我国史学肇始于先秦时期,是世 界史学的独立发源地之一。两汉 时期,我国史学有很大发展,西 汉的司马迁和东汉的班固是著名 的史学家。
一、秦汉科技
1、造纸术 秦汉科学技术成果丰硕。除发 明、改进造纸术外,还在医学、 数学、天文历法等领域,取得 很大成就。
中国通史第五集观后感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国家建设
中国通史第五集观后感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国家建设中国通史第五集观后感: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国家建设中国通史是一部记录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著作,而其中第五集的内容主要聚焦在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国家建设上。
从这一集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秦朝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秦始皇所带领的政治改革对国家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下面,我将从战争统一以及国家建设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在秦朝的统一战争方面,第五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秦始皇在位期间,积极推行了强大的统一战争策略,将六国并入秦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的版图空前壮大,为后来的历代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开辟了新的纪元。
在战争中,秦朝采取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有序而高效的指挥系统,严格的军事纪律,威名远扬的秦军成为战争的制胜关键。
通过对战术的巧妙运用和战略的高度决策,秦军在艰苦的战局中逐步击败了其他六国,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同时,在国家建设方面,秦朝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使得秦朝的国家体制和行政机构得以完善和规范。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政策,将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建立了高效而有力的中央政府。
通过对郡县制度的重新构建,秦朝成功实现了国家范围内的统一律法,并修筑了众多的修筑、宫殿、陵墓等,进一步证明了秦朝强大的国家实力和统治地位。
此外,秦朝还推行了标准的货币制度、统一的文字、度量衡标准等,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文化的传播。
这一集展示的秦朝时期,为中国历史的演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秦始皇的战争策略和国家建设改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对于后来的历代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朝的强大和辉煌,不仅在战争统一上取得了成功,更在国家建设方面大放异彩。
这一集带给我很多思考,深刻认识到统一战争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秦朝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总结而言,在中国通史第五集中,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国家建设是一个令人瞩目的话题。
第5课 新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成书于西汉初期的《周髀算经》 记录了西周初期商高提出的 “勾三股四玄五”,是世界上最 早引用勾股定理的特例。
(三)数学
秦汉科技
《九章算术》:东汉,标志 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 占有重要地位。最早提出了 负数概念和正负数运算的问 题。
秦汉科技
(四)天文学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 订了我国第一部较完整 的历书《太初历》开始 Hale Waihona Puke 正月为岁首。的发展。壶
第二单元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壹 秦汉经济
目 贰 秦汉科技 录 叁 秦汉文化
壹 秦汉经济
秦汉经济
(一)农业——秦汉时期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1、农具的改进:铁犁、耧车(汉武帝时
发明播种工具)
犁壁 农
2、耕作方式——牛耕(二牛一犁一人或
磨锄铜俑
2003年,广西合浦一座西汉墓出土
了一个磨锄铜俑。
中
西这汉个铜时俑期高鼻,锥发偏,远半跪地半蹲区,的右缠
手生执一产锄力状物都,左在手进搭在步锄状,物其上,他身枝 体已传前 经学倾 使统者, 用据先做 铁此摸 锄进然推锄 ,论状 这地更,。 有西区快利汉于的。时精期耕发岭细南展作地农自区业薄胎玉
秦汉科技
(四)天文学
候
风
张衡:东汉人,从太阳、月
地 动
球、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
仪
对月食进行了最早的科学解
释。
发明候风地动仪,天文学专
著《灵宪》。
领域 时期 代表
成就地位
医学 西汉 《黄帝内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东汉 《神农本草经》 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九章算术》
(4)天文学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了我国第一 部较为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 正月为岁首。
·公元前28年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被公 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
·东汉科学家张衡从太阳、月球、地球 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进行了最早的 科学解释。
《太初历》
03
秦汉文化
1.儒家思想 董仲舒主张 尊崇儒术,他以 尊崇儒术 为基础,吸收先秦 诸子思想,提出大一统论 和 天人感应说 。
4.绘画
青铜铸像:秦始皇陵彩绘铜车 马、武威铜奔马。
马踏飞燕
绘画艺术:墓室壁画、帛画等 出土遗存精品众多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 色帛画,描绘细致,色彩绚烂, 是汉代帛画的珍品。
马王堆汉墓帛画
5.宗教
外来宗教: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至洛阳。
本土宗教: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春秋战国的道家思 白马寺 想和民间风俗密切相关。
2.唯物主义 思想
王充 写下《论衡》一书,对社会上宣扬神灵怪异的学说 展开了深刻的批判。 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 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 “人死不为鬼”。
尊崇儒术
3.史学 《· 史记》:司马迁 所著,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史记共130篇,50多万字,以 人物传记为主,编年纪事为辅,叙述了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他叙事条 理清晰,写人栩栩如生,文笔简洁,立 意高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后成为成为后来历代王朝 编写史书的典范。 · 《汉书》: 班固 所著,记载西汉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 文化
目录
CONTENTS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秦汉时期的 经济、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了解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成果;了解秦汉时期思想文 化领域的新变化。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表格。写在作业本上。
农业
秦汉经济
手工业
商业
造纸术
医学
秦汉科技
数学
天文学
思想
秦汉文化
史学
艺术
宗教
壹 秦汉经济
(一)农业
犁壁
(二)史学
1.《史记》:西汉·司马迁,记载黄帝到 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
2.《汉书》:东汉·班固,记载西汉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三)艺术 1.青铜铸像 水平高超
武威铜奔马 (“马踏飞燕”)
彩绘铜马车
2.绘画艺术发达
彩色帛画
(四)宗教
1.佛教
众 生 平 等
菩提达摩:生于南天竺, 南朝梁时自印度航海来到 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 到处以禅法教人,被后人 尊为中国禅宗始祖。
二牛抬杠
耧车
秦渠,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 相传因始凿于秦而得名。渠口 在青铜峡北,引黄河水向东北 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
江南运河,为京杭运河的南段,北宋称运河, 南宋称浙西运河,后人称江南运河,因全部 在长江以南而名。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3世 纪)开始,历代开凿、疏浚,至隋炀帝大业 六年(610年)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 古道,形成今江南运河。
天文学 西汉 《太初历》 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东汉 张衡
最早解释“月食”;浑天仪、地动仪
叁 秦汉文化
(一)思想
1.儒家思想 董仲舒主张尊崇儒术,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吸收先秦诸子思 想,提出大一统论和天人感应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
3.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①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②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③教育:教科书: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中央: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
(2)耕作技术: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一、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2.手工业的进步 (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①冶金业: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②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内容
秦始皇于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术音述, 术士,即儒士)的事件。
“焚书坑儒”事件的影响是极为消极的,表明秦王朝在文化领域由博
影响 采先秦诸子学术向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转型,新官学
的内容也由综合宽容转向了专制。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
2.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黄老思想)
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 想;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一、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 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三、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2.文学: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3.绘画 (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2)代表:《夫妇宴饮图》。
②大大提升了儒学的地位,诸子学说沉寂。 5.地位:中国第一个官办的最高学府。
三、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造纸术 ①概况: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意义: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数学:《九章算术》 ①概况: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 ②影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 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3)农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4)医学 ①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深化拓展】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2)汉代“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3)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4)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
1.秦朝“焚书坑儒”
原因
Hale Waihona Puke (1)秦王朝的建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就需要统一的学术形态。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 主张不合时宜。
基础知识梳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公元前221~220年)
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5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
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黄河流域是当时的经济重心;陆 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图示总结】 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
一、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3.古代商业
(1)商业发展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②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严格的坊市管理制度)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④为抑制土地兼并,推行仁政,提出“限田、薄敛、省役”。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
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易错提醒】“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的本质目的相同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 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
【轻巧识记】董仲舒的新儒学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
3.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深化拓展】西汉的太学
1.建立目的: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 2.内容概况:在长安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为博士弟子,学习科目为五经,由 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 3.发展概况:汉武帝设立,初期规模小,后期逐渐发展,到东汉太学生达3万 余人。 4.影响:①打破了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
中央与地方矛盾 边境问题
阶级矛盾
①经济: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物质基础。
②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匈奴为患,土地兼并剧烈,都威胁西汉的稳定。
③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②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目的)
(2)表现: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 (3)特点:“无为而无不为” (4)作用: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