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备课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2.全册安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课文3~4篇,习作1篇,练习1个。

3.全册安排课文24篇,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4.本册共有生字364个,其中要求会写的232个。

(不要求写的字,我也会每个字指导书写,但是在要求上,我会因材施教,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写会只认不写的字,因为很多字在写作时要用到。


5.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说话等训练。

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要求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掌握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的习惯。

2.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3.能在观察图和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

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借助字典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背诵课文和成语。

3.充分利用插图,各种文字材料,各项作业,进行说话、写话。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
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教学重难点: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教学准备
钢笔、毛笔
教法学法设计
看图自主感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其中总是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

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

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

(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
出示本班学生铅笔书写的作品,进行表扬。

3.提问:怎样才能写好钢笔字呢?
(1)观察第一页插图。

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

(3)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

二、了解钢笔的用法
1.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吗?怎样照顾它呢?
2.看第三页六幅小图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3.学会给钢笔吸水。

三、指导书写
1.指导看图片,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

2.了解行款要求
3.自己试一试。

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四、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导入。

2.怎样握笔写毛笔字?
二、欣赏毛笔书法作品,讲故事激发兴趣
1.看图欣赏。

2.欣赏同学的书法作品。

3.讲讲师生收集的书法家的故事。

三、认识文房四宝,了解毛笔的使用方法
1.指导看左下图
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出示实物认识
2.结合看图了解怎样使用毛笔
教师示范怎样倒墨汁,怎样蘸墨汁,怎样握笔,写完字后怎样冲洗笔头,收放毛笔等。

学生模仿。

四、学生练习用毛笔写一写
五、总结
(一)、小结毛笔的使用方法:
1.选择合适的毛笔。

2.新笔软化。

3.写前注意点。

4.学习写字姿势。

5.提醒写后注意点。

(二)、师:这两天,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

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

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
认真写钢笔字
一寸一拳一尺
肯专心有恒心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安排了诗歌、记叙文。

有3课是写学生的生活,有1课写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

说明生活中有无穷的知识和乐趣,引导学生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歌词。

充分抒发了“我们”愉快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会查“无字词典”》写聪聪跟着爸爸到青岛旅游。

在旅游过程中,聪聪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习词语的重要性,学会了查“无字词典”。

古诗两首《山行》写秋天山中的美丽景色。

“我”——诗人站在山下,向上看——石径顺着山势伸向远方,高高的山顶上有人家。

山坡上的枫叶,经秋霜一打,比二月的花还要红了。

“我”看得出了神。

《枫桥夜泊》写秋天夜晚枫桥周围的景色。

《做一片美的叶子》课文写“我”看着“形态各异”的树叶,想了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个人都做“生活大树”上“一片美的树叶”。

课文分三段。

教学目标要求: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4.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5.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
1、让我们荡起双桨 2课时
2、学会查“无字词典” 2课时
3、古诗两首 2课时
4、做一片美的叶子 2课时
习作1 2课时
练习1 3课时
共13课时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教学重、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法学法设计:
1.采用多种方式教学,让学生轻松、易懂的掌握知识。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4.举一反三,当堂掌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写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它是电影《祖
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

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

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

(媒体播放歌曲)
2.介绍北海:(出示北海公园图片)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4.教学生字:桨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自主读文,体验快乐
1.请大家打开,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2.第一次读课文,我们要完成哪三个任务呢?
(1)自己把课文默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用笔做好记号;
(2)和学习伙伴一起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3)和学习伙伴一起读一遍课文。

3.那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完成它们吧!(多媒体播放此曲,生自主合作读文,完成三个任务)。

4.巩固识字:(媒体出示生字词)
5.进行朗读课文接力赛,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读一读,赛一赛。

6.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课件出示第一小节
1.细读第一小节。

(1)自读课文。

首先以词组形式出示复习生字掌握情况:
双桨波浪轻轻飘荡
(读了这一组词语,你想到什么?诗歌中谁在划船?)
白塔环绕绿树红墙
然后,激趣导读:
读了这两组词语,你最想干什么?
2.下面就让我们荡起双桨,划进美丽的北海公园。

接着教师伴随
音乐范读,生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再指名读,结合读,引导感悟: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1)小朋友们来到北海,划船时心情怎样?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2)小船儿是怎样“推开”波浪的?轻轻的、重重的?做做动作加深体悟。

课件出示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3)这两行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4)“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
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感受白塔高大雄伟,“环绕”一词所体现绿树之茂密、红墙之绵长。

(5)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
(小船儿轻轻飘荡)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
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6)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

4.小结并板书:倒映环绕(欣赏)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塔墙洒悄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如:“消”记“悄”“西”记“洒”“不”记“环”“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

(注意“墙”的笔顺)
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绿树红墙碧波荡漾小船儿在水中轻轻飘荡,此时少先队员们在干些什么?心情怎样呢?让孩子自由读2节体会。

课件出示第二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1)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2)“红领巾”是谁?(“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3)师范读“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生联系生活想象此时情景。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想象我们此时会唱些什么歌?角色体验:现在,同学们就是水中的鱼儿,为什么会悄悄望着我们?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

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5)孩子们在尽情玩耍,此时想到些什么?再自由读3节体会。

A、联系文本,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联系自身生活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
b、引进材料:说说三毛能像少先队员们那样自由自在地划船吗?海娃呢、张嘎子呢?为什么?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洒望听(唱歌)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课件出示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

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

“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问谁安排(感激)
4.小结这一段。

四、指导背诵.
1.根据挂图,指导背诵。

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2.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3.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4.同桌互背练习。

五、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六、作业: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2.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
问谁安排(感情)祖国
2、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4.初步感受文中提示语不同的位置及标点的用法,尝试着借鉴运用。

5.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骄阳似火”“惊涛拍岸”这两个例子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法学法设计:
1.谈话法、讨论法
2.自主探究读中感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读书时我们经常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引导辨析:
(1)遇到不理解的字——查字典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
4.除了同学们交流的这些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外,老师这儿还有一种新的方法,大家想学习吗?
板书:学会查“无字词典”
5.读题,
6.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1)词典怎么会“无字”?什么是“无字词典”
(2)怎样查“无字词典”?
7.教师小结:同学们,根据课文题目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本领。

在初读课文题目的时候提出了什么是无字词典和怎样查无字词典的疑问,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两个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二、引导初读课文
1.初读要求
课件出示
2.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带拼音的词语
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4.思考圈划:请学生默读课文,看看爸爸帮助聪聪理解了什么词语的意思?请用“——”勾出来。

5.课件出示
读一读,读准字音。

三、理解“骄阳似火”(即课文第2——5自然段)。

1.课文哪几自然段是介绍“骄阳似火”的,一起读一读。

2.同位互读,思考: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聪聪是怎样理解的?爸爸是怎样理解的?请分别用“——”和“~~~~~”勾出来。

3.引导交流: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聪聪上是怎样解释的?爸爸又是怎样解释的呢?
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1)齐读爸爸说的这个句子,试着改一改,不用问号,但句子的意思不变。

(2)交流: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3)思考:他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聪聪是背的词典上的解释。

爸爸是结合身边的事物来解释。

(4)教师引读: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有字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生接读:强烈的太阳光像火那样热)
而“无字词典”上又是怎样解释的呢?——(生接读: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


(5)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至第5自然段,引导注意提示语,才能读出味道。

四、师生共同小结
通过这个例子,你觉得怎样查“无字词典”?
(学生交流后小结:结合身边的事物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就是查无字词典。


五、迁移练习:
课件出示图片
1.请孩子们观察插图,能用上“骄阳似火”这个词语吗?
2.你会查“无字词典”吗?你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一下夏天烈日当空的情形,选择一种事物来说一说。

(可以说人、动物、植物等)
3.组织组内交流后全班评议
4.课内小练笔:根据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以“今天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为总起句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学会查“无字词典”》,你知道“无字词典”上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是怎么解释的吗?
那你会查“无字词典”吗?试用你的生活经历说说“骄阳似火”的意思?能用得越多越好。

(相机肯定学生优秀的作业)通过这个例子,你觉得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理解“惊涛拍岸”(即第6——8自然段)。

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1.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的时候,另一种情景又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请大家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着那画面,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2.看看文中是怎么描写这种情景的?读一读课文,用——勾出来。

3.指导朗读,注意“滚滚、涌来、撞击、山崩地裂”。

4.爸爸又是怎样解释“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意思的呢?
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交流:爸爸说:“我又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语,你看眼
前这情景像不像?”
(2)“眼前这情景”指的是什么呢?你能结合前文来说一说吗?
(3)再次默读,圈画,交流“惊涛拍岸”的意思:
(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5.那爸爸和聪聪之间的这段对话该怎么读呢?自己试着在组内练一练。

6.指名分角色朗读,组织评议。

7.小结: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将自己以前知道的词语相对照,又是查无字词典的另一种方法。

(板书)
三、整体回归,总结课文
1.连起来读读课文,想想现在你对“无字词典”是怎样理解的?怎样才能学会查这“无字词典”呢?
(1)自己读读,想想
(2)小组里讨论一下
(3)全班交流,相机小结(说说自己对“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理解,并说说自己怎样运用“无字词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细读第9段:
课件出示相关段落
(1)指名读
(2)交流:你对“意味深长”是怎样理解的?可以说一说,也可以试着读一读。

(3)讨论:爸爸为什么要“意味深长”地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怎样查“无字词典”?)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意味深长”的味道。

(5)引导练习用“不仅……还……”说话。

四、学习人物对话,初步感受提示语的作用及位置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直接读人物的对话
2.教师质疑:那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人物的对话,那些在对话中没有读的内容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3.交流(板书:提示语)引导学生感受提示语在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心情等方面的作用
4.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看看提示语分别在句中什么位置?使用的标点有什么不同?(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组内讨论一下。


5.师生之间模拟两组对话,
6.练习用上恰当的提示语写出刚才的对话。

五、作业布置: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上合适的提示语刻画人们的一段对话。

板书设计: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树叶晒焉结合身边事物
涌,撞,崩-------惊涛拍岸结合眼前景象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情感目标: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图片。

教法、学法设计:
教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会背杜牧的诗吗?比一比谁背得多。

2.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山行》,跟随杜牧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去感受赏秋的情怀。

(板书:山行杜牧)
3.指读揭示课题《山行》,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明确: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学生先发表见解)
二、初读古诗
1.下面,我们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

(出示课件)
(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读不准的地方,注意:“斜”的读音在教学时应读“xié”。

(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三、重点感悟理解诗意。

(一)、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

(教师巡视指导)
1.《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人都写了哪些景物? (寒山、石径、白云、枫树林),这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

闭上眼睛想像一番,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试着理解诗意,有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字典、查找资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小组内共同解决。

2.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3)师重点指出:(课件出示前两句)
A.白云生处”意思是“飘浮白云的地方”。

B.“径”意思是“小路”写出了山路的绵长。

;“远”“斜”写出了山势的缓。

“远”和“斜”这两个字也是互相照应,又写出山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