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2课课件(精)

合集下载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品课件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品课件
以前政府腐败,国家不强盛,许多帝国主 义国家和我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不振作, 软弱无能。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第十一至十七自然段, 根据表格提示,搜集相关信息,填写下表吧。
人物 伯父 妇女
中国巡警 围观群众
体会“中华不振”,探寻立志原因
表现
周恩来的想法
叹气、没再说了 为什么被占据
哭诉,指望中国巡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之所以 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是因为他耳闻目睹了中国 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现象,体会到 了中华不振。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学写字
本课的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会写字吧!
sù xī zhèn xiōng huái zàn
肃晰振 胸怀 赞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为中华的 兴起而读书。
这是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他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志向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了 解一下吧。
第一课时
周恩来(1898-1976年),伟大的马克 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 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 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人之一,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 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 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我会写


结构:左右
音序:X 部首:日 组词:明晰 晰毛辨发 造句: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 的天。
易错提示:左 边是“日”不 是“目”哦!
我会写
zhè
n振
结构:左右 音序:Z 部首:扌 组词:振兴 振振有词 造句:那淡淡的花香,使我的精神为之 一振。
易错提示: 最后两笔是 先撇后捺哦!
多音字

nán(困难)(难过) nàn(灾难)(难民号)
读一读:
两位老人的生活很困. 难(nán),不幸的是唯 一的儿子在一次车祸中又遇. 难(nàn)了。



结构:独体
音序:S 部首:肀 PART.01
造组句词::医肃生穆的肃语然气起很敬严肃。我 会 写 肃
易错提示: 第二笔横要 露头哦!
chì
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 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从这个反问句能看出围观的中国人也是敢怒不敢言。
我会读
⑯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沉 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 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 当修身课上魏 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的响亮回答。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
第二件(10--14自然段):伯父让周恩来没事不要到租 界去玩,这让他疑惑不解。
第三件(15--17自然段):
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目睹一位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平 的待遇,却无处说理,从而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主要内容: 本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中国人在外 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 情后,感悟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为 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
新课导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 有坚韧不拔之志。”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样的, 他的一生始终以中华之崛起为己任,为祖国昌 盛和民族复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一切都源 于他在少年求学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的壮志。”让我们走进课文,回顾这令人 沸腾的一幕,感受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 大的志向。
语文统编版 四年级上
22.为中国之崛起 而读书
相关资料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 政治家、 军事家和外交家, 中国共 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中 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 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 席,第二、三、四届主席。
我会认
jué

fàn
wèi

范 魏晰
xiào
huái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公开课)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公开课)

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本文叙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立志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过程,表现了 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 作业练习
• 一、填写词语。
• 耀( )扬( )
左( )右()
• 铿锵( )( ) ( )( )中华
• 二 、你还知道哪些名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业练习
• 一、填写词语。 • 耀(武)扬(威) 左(顾)右(盼) • 铿锵(有)(力) (振)(兴)中华 • 二 、你还知道哪些名言? •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Oຫໍສະໝຸດ BaiduGHUA
1 认识生字
•帝 义 伯 振 •租 范 闯 凡 •巡 嚷 崛 妇
周恩来年轻时的相片

周恩来
• 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 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 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 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 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部编版) (共50张PPT)课件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教(部编版) (共50张PPT)课件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修身课上,同学们回答为什么读书时,少年周恩 来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结合周恩来看到的 “中华不振”的现实与他在修身课上的铿锵话语,推想一 下他在想什么?
中国人受到外国人的欺侮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此时的周恩来在做什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他是怎么回答的?
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
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清晰而坚定”中你体会到 什么?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jué shěn
fàn wèi

崛 起 沈阳 模范 魏校长 清晰
xiào huái zū
huò chì
仿效 淮安 租界 疑惑 训斥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shěn sù xī zhèn xiōng huái zàn
沈 肃晰振胸怀赞
xiào zū yí huò fán gù xùn chì
中华不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照应开头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课件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课件

综合拓展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翻译:气势豪迈的歌刚唱完,便东渡日本, 为挽救国家危亡而精心研读各种科学。十年苦读 是想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即使目的达不 到,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说明了魏校长这个问 题的提出是庄重的, 值得讨论的。
神态描写,表现了周恩来默 不作声、陷入沉思的样子。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 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 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 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写出周恩来回答问题时 的铿锵有力,态度认真 而坚决。
本文的写作思路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本文中事件一是结果,事件二、三是原因,作者 把结果放在开头写,原因放在后面,采用的是倒叙的 写作方法。这样做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引出悬念, 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主要内容:本文写周恩来少年时曾目睹中国人在 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而深刻体会到 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此立志要“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
思考:你从周恩来的两个问句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可以看出周恩来内心很不解,急于想知道答案的心 理,也能看出少年时期的周恩来爱问问题,好奇心强。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课件(共94张PPT)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课件(共94张PPT)
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蹈海:投海。
诗的意思:气势豪迈的歌刚唱完,便东流日 本,为挽救国家危亡而精心研读各种科学。十年 苦读是想为祖国和人民干一番大事业,即使目的 达不到,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
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周恩来目睹了帝国主义 在中国横行霸道,中国人倍受欺凌,明白了“中 华不振”的含义,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 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因此,他立下了“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沈肃晰振胸 怀赞效 租 疑 惑 凡顾 训 斥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独体 结构
加一加: 日+析=晰
或+心=惑

换一换: 组


大家都来猜一猜:
1.两个先生坐在宝贝上。( 赞 ) 2.坏土去掉心自来。( 怀 )
xiōng

不要少写“丨”
胸怀
zàn

造句
不要写成“乚”
连声赞叹
看到那蜿蜒起伏的长城,游客们连声赞叹。
租界
肇事
我会读
fàn wèi
模范 魏校长
严肃
xiào
振兴 胸怀 赞叹 效果
huò
疑惑 非凡 左顾右盼
chì
训斥 劝慰
屈辱




魏晰 效

淮租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秀PPT课件

课外语文
同学们,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后,请你想一想:自己是为什 么而读书?
还有许多像周恩来一样的伟人,他们也是为了祖国的崛 起而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到了 谁?
第一课时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志”字,上“士”下“心”。在我们中 华名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 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而 “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 的志向。
这就是清朝末年我们受到列强欺辱的时局图。 当时的美帝国,英帝国,日帝国,沙皇俄国等,国 力强过中国,于是就抢占我们的领土,说是租用, 实际上是霸占,这就形成了列强割据,租界林立的 “时局图”。而在租界内就是灯红酒绿,莺歌燕舞, 在租界外则是民不聊生,苦难悲情。
第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到东北,伯父和他说不要轻易去租界玩。 还有一个故事是周恩来和同学闯租界。 第三个故事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胸怀
屈辱
左顾右盼
清晰而坚定
走进情境
上节课,我们知道少 年周恩来与众不同的志向, 当堂向全体师生表明心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 在我们走进课文,深入了 解周总理为什么会立下这 样的志向?
品析课文
自由读第一部分,想一想周恩来读书的原因和其他人相 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什么会被外国人占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品课件【最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品课件【最新】

整体感知
(2)依据上述表格归纳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第一件事(第1~10自然段):修身课上,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的回答让魏校长震撼和赞赏。(立志“振兴中华”)
第二件事(第11~ 14自然段) :初到奉天,伯父告诫周恩来由于中 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此疑惑不解。 (耳闻“中华不振”)
妙解课文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 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 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 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 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 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 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
神态描写,说明这位同学 正在认真思考,不急于表 明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 学的干脆回答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同时也说明了他 的回答不是心血来潮,而 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 三件事中哪件是事是结果,哪件事是原因? ✓ 课文并不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而是先写结果
再写原因。 ✓ 因此在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以用上连接词“之所
以……是因为”来连接第一件事和第二、三件事。
整体感知
课文的主要内容:之所以周恩来从小就立 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是因为周恩来少年时 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 洋人欺 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 “中华不振”的含义,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热 爱祖国、抱负远大。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会出现外国人在中国人的地盘上横 行霸道,欺负中国人,而中国人却敢怒不敢言的情景。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件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概括包含多件事的文 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借助课下 搜集的相关资料,来探寻周恩来总理立下这 样志向的原因,同时也思考一下我们读书的 目的。
互动课堂
文章中有一个词语连续出现了三次,它 告诉了我们周恩来立志的最关键因素,请同 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十一至十七自然段,把 它找出来。
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 有些地方是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 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 理。 不要随便去玩 有事绕着走 没有地方说理
“被占据了”也可以说是“租界”;那么,“租 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租界:指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 在中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 理的地区。如:天津租界地、上海租界地等。
第一部分( 第1-10自然段 ):在修身课上,周恩来 表明了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第二件事的概括中,出现了“十二岁那 年”“在奉天上学的时候”“来到东北”“奉天”这 些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应该“舍大取小”,即选择 相对比较具体的时间、地点:“十二岁那年”和“奉 天”。
第二部分(第11-14自然段):十二岁那年,在奉天 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之所以 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是因为他耳闻目睹了中国 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现象,体会到 了中华不振。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件(共195张PPT)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件(共195张PPT)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步:学字词
jué
fàn wèi

崛起 模范 魏校长 清晰
xiào
huái
huò chéng
chì
效仿 淮安 疑惑 惩处 训斥
我爱记笔记
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肃静(sù shù) √ 训斥(cì chì ) √ 训斥(xùn xǜn)
20 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中 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英、法、德、意等帝国主义列强纷 纷加紧在中国攫取利益,他们不但侵略我们的国家,霸占我们 的领土,还让我们赔款,导致我国国内局势非常混乱,人民生 活非常困苦。租界, 就是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 中国获取的租借地。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却被外国人欺侮, 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马克思列宁 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他毕业于 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修身课 上表明了自己的心迹的故事。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我会认
崛起 吵嚷 惩处 模范 巡警 轧死 诸生 铿锵有力 耀武扬威 背着大伯 衣衫褴褛 得意扬扬 帝国主义
我会写
伯父 吵嚷 妇女
惩处 模范 闯进
帝国主义 热闹非凡 巡警
租界地 中华不振
我会写
wenku.baidu.com
伯父 吵嚷 妇女
惩处 模范 闯进
帝国主义 热闹非凡 巡警
租界地 中华不振
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 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 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 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 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 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 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 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 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有敢怎么 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有敢怎么 样呢?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 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思考:
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 什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件(共195张PPT)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优质课件(共195张PPT)
严肃 清晰 振奋 胸怀 赞叹 报效 非凡 训斥 抱负 忘怀 果真 指望 体会 分量 响亮 表情 左顾右盼
课堂小结
再读课文,填一填。 课文先写周恩来( 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
再写( 耳闻“中华不振” ),(中国人在租界 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 ),最后写(真正明 了“中华不振”的分量之重 )。
品读释疑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马克思列宁 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他毕业于 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
立志 周恩来是一位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贡
献,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周总理年仅十二 三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振兴中 华”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目标。“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要像周恩来总理一样,从小立志,努力学习, 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朗读视频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 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讲了那几件事?
我会读
jué
fàn wèi

崛起 模范 魏校长 清晰
xiào
huái
huò chéng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学认字
一起来读一读本课的会认字吧!
jué
fàn
崛 起 模范
wèi

魏校长 清晰
xiào huái
huò chéng chì
仿效 淮安 疑惑 惩 罚 训斥
我爱记笔记
识字游戏
学写字
本课的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会写字吧!
sù xī zhèn xiōng huái zàn
肃晰振 胸怀 赞
xiào fán gù xùn chì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为中华的 兴起而读书。
这是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他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志向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了 解一下吧。
第一课时
周恩来(1898-1976年),伟大的马克 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 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 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 领导人之一,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 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 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
地点
百度文库
主要人物(做什么)
新学年开始了 十二岁那年 一个星期天
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 周恩来(回答)
奉天
伯父(告诉) 周恩来(疑惑不解)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美课件(共73张PPT)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美课件(共73张PPT)

事件三
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 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 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 惩处肇事Biblioteka Baidu洋人,反而训斥她。
中国巡警是怎样做的? 巡警向洋人献媚,训斥自己的同胞。
围观的中国人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 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本文的写作思路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本文中事件一是结果,事件二、三是原因,作者 把结果放在开头写,原因放在后面,采用的是倒叙的 写作方法。这样做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引出悬念, 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主要内容:本文写周恩来少年时曾目睹中国人在 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而深刻体会到 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此立志要“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
事件一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 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周恩来的回答是怎样的呢?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 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 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指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 能像巨人一样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读书学习。从这句话 可以看出周恩来是一个胸怀大志,心系中华振兴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 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之间的故 事。1999年9月22日,早晨7点30分, 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 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 丝丝的香气。小钱静静地躺在病 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 的脸红润起来。在这个年轻人身 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关于生命的格言:
生命是不容易得来的,也不 能轻易舍掉。 ——老舍
请你也写两句!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特殊 的手术?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 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 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 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 绽放。
文章为什wk.baidu.com以“跨越海峡的 生命桥”为题? 台湾同胞捐献骨髓抢救大陆 青年事情的意义,说明两岸骨肉 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种血 脉亲情,永远割舍不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