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河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探析
清风劲舞大河安——浅谈黄河三门峡廉洁水文化
而拒绝,毅然决定临危受命。
大禹在和舜帝、皋陶讨论时,曾说:“子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葵甲。
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尚书·益稷》)为了不耽误治水进程,大禹辛日娶涂山女,甲日即返回治水。
之后,13年治水历程中,他更是三过家门而不入,就连自己的儿子启出生都没有返家。
后来,人们就用“辛壬癸甲”形容一心为公、大公无私的精神。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韩非子·五蠹》曰:“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尸子》曰:禹“手不爪,胫无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
为了治理水患,实地调查各地水情,大禹身执耒臿,劳身焦思,夙兴夜寐,殚精竭虑。
累得大腿没有了肉,小腿没有了毛,手脚上满是厚厚的老茧,甚至得了偏枯之疾,以至于走起路来一颠一跛。
腿脚不便,他便拄着拐杖四处勘察测量,雨水淋湿了衣裳也顾不上更换,帽子被风吹跑、鞋子脱落也顾不得捡,这些都是为了争分夺秒抢占治水的有利时机。
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住着简陋低矮的房子,穿着粗劣破旧的衣裳,吃着粗糙简单的食物,号召大家节约勤俭、廉洁自律,尽己所能将人力、物力充分运用到治水上去。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本”一词出自《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大禹家风家训的集中概括。
大禹治水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救民于水火。
对于百姓的困苦,他都能感同身受,就像孟子有云:“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
”在大禹看来,百姓如果不能丰衣足食,就是自己没有尽到职责。
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他时刻关注民间疾苦,关心百姓生活。
对于居住在低洼潮湿地区的百姓,给他们发放适合此地区种植的稻种;对于穷困潦倒、居无定所的百姓,他让后稷分发救济的粮食。
这些利民爱民的做法,让百姓即使在灾荒之年也有基本的保障。
实践探索,心怀天下。
《宋史·河渠三》中记载:“昔禹之治水,不独行其所无事,亦未尝不因其变以导之。
第4章水利建设的水文化
4.1.2 水利发展简史
(2)中国水利发展简史
③ 现代水利 水利建设进入了崭新阶段,无论水利建设的数量、质量
,都取得了远远超过历代的成就。
2011第一次水利普查
水库98002座 水电站46758座 水闸268476座 橡胶坝2685座 堤防总长度413679公里 泵站424451座 农村饮水工程5887.46万处 塘坝窑池共1145.82万处 总灌溉面积10.02亿亩 地下水取水丼9749万眼
5
4.1.1 水利的概念内涵
近代:工程水利
“水利范围应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给水 、污渠、港工八种工程在内。代: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现代水利
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内容 ,内容更充实,概念愈完整。
6
4.1.2 水利发展简史 水利的发展史
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施工和管理的效率和能力。
水利再次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到2012年,全世界灌溉面积 约为3亿公顷,排水面积约为2亿公顷;2012年全世界水力发 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1.05亿千瓦。
现代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水平与保护程度越来越高。
高家堰,形成洪泽湖水库;“蓄清御黄”保证漕运 自16世纪下半叶,中国水利建设的发展速度已趋缓慢。
详细请阅:《中国水利发展史》、《中国农田水利 史》、《中国科学技术史 水利卷》著作。
13
4.1.2 水利发展简史
(2)中国水利发展简史
② 近代水利 水利工程建设甚少,即使建设也是时断时续,水利建设
整体上处于衰落时期。
1000年,大规模引水灌溉。 印度河流域及恒河流域:约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了水
对塔城市“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候 ,其特点 是地 处 中纬 ,降水 量较 丰沛 , 日照
充足 ,无 霜期短 ,春季 升温快 但不 稳定 ,夏季 短促而炎热 ,秋季降温迅速 ,冬季漫长而酷冷 。
水文化属于 一种 以行业 特色 文化 为 主线并 具有社会文 化一般 属性 的文化 ,即它 首先 是水
塔城 市 为 塔 城地 区 的政 治、经济 和 文化 中心 , 是一个多 民族聚居 区。塔城市有大小 河流 ( 泉)
大桥应进行整修 ,大桥 上下游 附近河 道 内可建
的亮点。该景点应辟 为 开放式公 园 ,建设 中应
程建设 ,具体包 括喀浪古 尔灌 区续建配套 与节 几处拦河矮坝 ,营造瀑布景观 ,充分显现 “ ” 水 土保持工 程 ,喀浪 古尔 、阿布都 拉河河道治 理 考虑 与其北 面紧邻 的赛 马场连成 一片 ,打 造塔 及市区防洪工程 ,库鲁斯 台草场综合 治理工程 。 要通过建设 节水 型社会 ,使 水资 源利用率得 到 城市区内最大的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与休闲地 。 ( )垂 钓公 园与快活林 。快 活林位 于乌 拉 3 斯台河流经塔城市 区北端 的河 滩 ,自 18 90年起
保持 、生态 保护 、节水 灌 溉 、水利 发 电等水 利
“ 塔城 ”最 早 建 于 清 乾 隆 二 十八 年 (74 1 工程 。截止本世 纪初 ,塔 城 市共建 成 引水枢 纽 6 年) ,称 “ 肇丰” ,经过两 次搬迁后 于 19 年在 4 ,各 级 灌 溉 渠 道 总 长 度 3 4 k ( 渗 率 81 处 2m 防 8 塔尔 巴哈台山南麓 选址 重 建 ,史称 “ 满城 ”或 4 %) 4 ,水库 4 ,机 电井 1 8f 。2O 座 5 ̄ O6年塔城 4 l .
2 1 第 3期 0 0年
南水北调中线“水”文化建设研究浅析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也得 到了优化和升级。
促进文化交流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项文化交流工 程。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沿线地区乃至全国各地 的文化互动与融合。
提升社会形象
通过加强“水”文化建设,提升南水北调工程的社会形象 ,树立其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南水北 调工程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3
水法规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的重视 和保护意识,增强水资源管理的社会责任感。
04
“水”文化建设中存在的 问题与挑战
工程建设中的文化冲突问题
建设方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方可能更多地关注工 程的经济效益和进度,而当地居民则可能更加关注工程对自 身生活的影响和利益的得失。这种利益冲突可能导致当地居 民对工程建设产生抵触情绪。
在施工过程中,实行严格的质量管 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避免 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和环 境破坏。
“水”文化在移民安置中的作用
移民文化传承
在移民安置过程中,重视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将原 有村落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融入新社区的建设中, 使移民在新的环境中仍能感受到家乡的氛围。
社区文化建设
通过建设社区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强移 民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 理解和尊重。
03
“水”文化在南水北调中 线的应用与实践
“水”文化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设计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设计阶 段,水文化理念被融入其中, 以实现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共存。
生态环境保护
中华水文化概论
《中华水文化概论》部分送审稿(连载四)(发稿时间:2007-6-1 9:51:16 点击数:567)水文化研究的提出及进展情况“文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越来越受到政治界、思想界以及经济界人士的高度青睐和积极关注,都试图用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社会成员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已成为“三个代表”这一全党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把文化建设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列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的大会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权。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这些都说明文化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
我国当代水利事业正面临着大力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新的挑战。
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了立足长远,把握全局,抓住重点,统筹兼顾;为了从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我们的水利事业。
这些都要求水利事业以先进文化和科学理论为引领,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开创新的局面。
提出开展水文化研究,加强水文化建设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客观要求。
水文化,是一个看似亲切,又很陌生的概念。
说它陌生,是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从未听到水文化这个名词,直到今天,各种辞书、字典中也找不到水文化这个辞条的踪影。
说它亲切,是因为水与人,水与文化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
人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就创造了水文化,这种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之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形态。
所以,当水文化的概念一经提出,人们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感到特别亲切,并逐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第一批水文化与水工程融合典型案例
第一批水文化与水工程融合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一批水文化与水工程融合典型案例水文化是指以水为载体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是人类对水资源的理解、利用和表达。
水工程则是指人类通过建设与管理的方式利用水资源,满足社会发展和生活需求。
水文化与水工程的融合,意味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文化价值。
近年来,中国在推动水文化与水工程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不少典型案例展示了水文化与水工程的完美结合。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典型案例:1.世界水坝——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长江三峡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除了发挥着控制洪水、发电和航运的重要作用外,三峡大坝还积极传承和弘扬了长江文化。
大坝上建有长江三峡博物馆,展示了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为水工程发展树立了典范,同时也为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2.水城传奇——广州珠江新城广州珠江新城是广州市政府的城市更新工程,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商务、文化和生活综合区,同时也注重对珠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建设过程中,珠江新城将珠江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和建筑风格中,以此彰显珠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珠江新城还规划建设了众多水体景观,如白天鹅湖和花城广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优美的休闲场所。
珠江新城的成功建设,不仅为广州市的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水文化与水工程的融合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
3.水梦园林——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水文化景区之一,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西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在对西湖景区进行保护性开发的过程中,杭州市政府坚持保护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杭州传统文化的原则,充分发挥水文化在园林建设中的独特魅力。
在西湖景区内,建有许多具有浓厚水文化色彩的园林和亭台楼阁,如岳庙、花港观鱼等。
这些建筑和景观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杭州传统文化的场所,同时也为水工程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
校园文化 水文化内涵探析
水文化内涵探析水为万物之源,大自然的奇观美景离不开水,人类的文明进程离不开水,社会文化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形成同样离不开水。
而水自身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具有较强旅游吸引力的文化。
水是人类生活中接触最多、应用最广、须臾不能离开的物质,所以人们对水的感触最多。
久旱逢甘霖、春雨贵如油,表达的是人们对水的渴望;洪水猛兽、水患无情,表达的是人们对水的憎恶;相濡以沫、鱼水深情,说的是感情至深;覆水难收、落花流水,则表现出几多无奈。
水是有形的,因她无处不在;水是无形的,变化万千不可捉摸;水是刚毅的,因可水滴石穿;水是温柔的,恰如中国古代之贤妻良母;水是纯洁的,既可以水为净,也应以水为镜,以水为鉴;水是浪漫的,载着童子、诗人、画家云游梦幻天国。
水是生命的源泉,孕育所有生机,包括人类,而且构成人身之主体;水博大精深,既用宽阔温暖的胸膛包容人间万象,又用豪迈奔放的气概荡涤世间污浊。
在中国的《辞海》里关于水的词条,仅首字为水者即达400多个;中国文学、历史书籍中,关于水、涉及到水的成语、俚语、俗语数不胜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确实构成一种文化现象。
广义水文化:水科学+水文学十水艺术狭义水文化:水文学+水艺术=成语、俗语、典故、传说、音乐、美术、电影、电视……。
在旅游中,特别是在旅游景观的塑造与景观承载文化的特色分析,水与旅游产品、水与旅游活动、水与游客、水与导游服务、水与导游员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水文化的拓展水文化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隐含了河流文化、湖泊文化、海洋文化、泉文化、桥文化、舟船文化、SPA文化、建筑文化等。
如再与中国人的具体生活特点联系起来,水文化可以进一步引申出酒文化、茶文化、汤文化、粥文化、龙文化等。
宇航员在外太空回眸地球,所看到的是一个颗蓝色星球——这蓝色就是地球上的水体。
水是地球的标识。
可以说在宇宙中,由蔚蓝色大洋为主体构成的球外观色彩,成为了宇宙之中地球形象识别系统的显性标志。
地球与水是永恒的主题,是人们水文化亦可谓博大精深。
南水北调中线“水”文化建设
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水资源监测和 评估,合理配置和调度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开展水 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提高水资源保护水平。
实践案例二: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水生态系统修复
01
通过生态工程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手段,修复受损的水生
水与生态环境
水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化的价值
精神价值
水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审美 观念、价值观念等,对于人类精
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物质价值
水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 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人 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
基础。
这些实践经验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还提高了公众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展望
深化“水”文化研究
拓展“水”文化建设领域
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 地区的水文化遗产,加强水文化研究,为 “水”文化建设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支撑。
将“水”文化建设延伸到水资源管理、生 态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促进多领域的 协同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水”文化建 设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述 • “水”文化建设的内涵与价值 • “水”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水”文化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水”文化不仅具有上述特 点,还与工程本身的特点紧密相关。中线工程以输水 为主,沿线经过多个省份和城市,将水资源输送到北 方地区,对于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化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探析——以“水工建筑物”课程为例
•课酲教字水文化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探析—以“水工建筑物”课程为例张改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道桥与建筑学院陕西•渭南714000)摘要在坚持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梳理“水工建筑物”课程的教学内容,甄选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深挖水工 程蕴含的水文化德育元素,构建课程内容、工程案例和思政教育的映射关系。
以“渠系建筑物”知识模块为例,从教学目标拟定、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效果反思三个环节讨论了水工程文化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水文化课程思政水工建筑物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01:10.16400/ki.kjdks.2021.02.051D iscu ssion on the T eaching In tegration M eth od s o f W ater C ulture andId eological and P olitical T h eories------Taking Hydraulic Structures as an exampleZHANG Gaihong(School of Roads, Bridges and Architecture,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 Weinan, Shaanxi 714000)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isting on cultural confidence,we sorts ou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Hydraulic Structures",selects representative engineering cases,explores the water culture moral education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water project,and constructs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rse content,engineering ca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aking the knowledge module of"Canal Buildings"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water engineering culture with courses ideology and politics from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teaching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 reflection.Keywords water culture;courses ideology and politics;hydraulic structures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 上强调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 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 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文化传承传播的实践和体会
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文化传承传播的实践和体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自然景观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水利风景区开始被建设和开发。
作为一个热爱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人,我多次参与了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文化传承传播的实践,通过这些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保护水资源、传承水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水利风景区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自然风景。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对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我们保护和修复了湖泊、河流和植被,搭建了观景平台和步道,让游客能够亲近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同时,我们也在建设中注重保护和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修复和保护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和文化景点,使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其次,水文化的传承传播对于水利风景区的建设至关重要。
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哲学内涵。
在水利风景区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水文化与工程建设相结合,通过展示和介绍水文化的内容,使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到水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
我们利用多种媒体和互动方式,让游客参与进来,感受水文化的魅力。
这不仅能够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能够提高他们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水利风景区通常位于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缺乏便利设施,这给游客的出行和休息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其次,一些水利工程虽然被改造成风景区,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这需要我们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力度,确保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一些水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还有待完善,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实践。
通过这些实践和体会,我深刻认识到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性。
保护水资源、修复生态环境,传承和弘扬水文化,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旅游体验,也能够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谈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
谈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发表时间:2017-04-19T16:10:48.5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2期作者:舒煜峰[导读] 本文重点对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进行分析,希望以此为水利建设工作的优化及完善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吉首市水利局 416000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发展迅速。
从水利建设项目整体角度分析,会涉及到景观与水文化的应用,两种要素的应用能够丰富水利建设的内容,使水利建设的价值作用得到有效体现。
本文重点对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进行分析,希望以此为水利建设工作的优化及完善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水利建设;景观;水文化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水利工程事业发展迅速。
在水利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为了使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使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并确保水生态得到有效修复,通常会注重景观设计和水文化的渗透。
总体而言,在水利建设过程中考虑景观建设和水文化渗透,能够使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1]。
因此,本文对“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进行分析具备一定价值意义。
一、水利建设水域景观分析(一)水域景观特点对于原始水景观和周边景观来说,为自然生成的景观,从构成来看,水域景观涵盖了过渡域景观和周边陆域景观。
水域自身的特征决定了水域的景观,例如:湖泊所具备的碧波万顷的特点,大河具备的奔腾咆哮的特点,溪流具备的清澈见底特点的;不同的水域景观具备不同的特点。
水域平面尺度、流速、水质水生态系统以及地域气候等要素对水域的景观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2]。
对于过渡域景观来说,指的是岸边水位变动范围以内的景观,例如:基于平原地区湖泊当中,基于河流附近,其湿地水草非常茂盛,苇草非常多,飞鸟也非常之多。
从山区河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来看,在水位发生很大程度的变化的情况下,易导致坡地裸露现象。
对于河流附近的陆域景观来说,通常会受到地理景观的影响。
水工程与水文化相融合做法与成效
活水入城脉动襄阳----襄阳市“三水连通”工程融合水文化建设做法与成效襄阳市水利部门在实施“汉江-南渠-护城河”水系连通工程(简称“三水连通”工程)中,坚持高起点规划,创新治水理念,将水利工程建设与襄阳的文化繁荣、旅游发展相结合,与城市的品质与市民的幸福指数提升相结合,融入襄阳特有的历史文化因素,通过引清水入城,构建山环水绕的生态格局,使襄阳古城,因生生不息的活水涌起脉动,重焕城市生机和灵气。
其主要做法是:一、高起点规划,“三水连通”蓝图变为共识水是生态之基、城市之魂。
一碧汉江穿城而过,成就了襄阳古城水韵,8条环绕水系犹如流动血脉,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生机和灵气。
发挥水优势,做活水文章,是襄阳城市环境、功能、品位和民生福祉的最优选择。
为此,襄阳市聘请水利部水规总院编制了《襄阳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把“保障水安全、强化水功能、彰显水生态、弘扬水文化”融入规划之中,上升为市委全会做出的决定。
同时水利部门积极参谋,主动作为,编制了“九水润城”规划和“三水连通”规划,把水系生态治理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把一幅“三水连通、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利画卷呈现在全市人民面前,使水利部门的思路和工作提升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焦点,从而形成了合力,减少了阻力,增添了动力。
二、高品位建设,打造襄阳城市新品牌汉江是襄阳人民的母亲河,南渠是襄阳古城重要的防洪通道和水系景观,护城河赋予襄阳“华夏第一城池”的美誉。
把汉江、南渠、护城河水系连通起来,实现“引水入城、显山活水”,一直是襄阳人的梦想。
“三水连通”工程将汉江、南渠、护城河三水连通,集防洪、生态、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
另外,南渠北支渠实行一渠两用:枯水期,可作为清水进城的补水渠道;汛期,又可将南渠干渠水通过万山泵站抽排分流到汉江。
该工程于2014年2月21日开工建设,2015年1月18日正式通水,2015年8月30日沿渠绿化亮化全部完工。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干渠治理、新建万山泵站、北支渠、钢闸坝,配套建设南渠截污、绿化亮化等工程。
水利工程与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与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与文化相互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文化遗产: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能够保护和维护文化遗产。
很多文化遗产与水文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古建筑、古树等都需要水利工程的保护来确保其持续存在和完好无损。
2.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水利工程是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便利,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3. 增强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水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灌溉农田、发电等重要资源。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营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水的重要性,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利用,可以为当地农田灌溉、旅游开发等提供支持,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总的来说,水利工程与文化相互融合可以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增强人们对水资源的意识和保护、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等,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元素融入水工程建设中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2 如何将文化融入水工程建设中
2
.1 将水文化融入水利规划
水利规划是水 工 程 开 展 的 前 提, 将 水 文 化 融 入 水
水利规划的 综 合 评 价,主 要 是 由 经 济 影 响、社 会
影响两大指标组成。
经济影响是国 家 经 济 发 展 目 标 的 体 现, 也 是 水 利
规划中传统的评价 依 据, 通 过 规 划 方 案 实 施 后 产 生 的
效益费用比、净收 益、 内 部 回 收 率 或 投 资 回 收 年 限 等
利规划中,才能更好地将水文化融入水工程建设之中。
指标衡量该水利工 程 是 否 有 利。 在 计 算 规 划 方 案 实 施
一是将水 文 化 的 内 容 列 入 水 利 规 划 相 关 的 各 项 规 章、
后的效益费用比时,应 该 对 水 文 化 价 值 部 分 的 影 响 因
景区价值等指标衡量。
水利规范应对 水 文 化 工 作 的 开 展 有 明 文 规 定。 水
社会和环境影 响 是 水 利 规 划 中 社 会 目 标、 环 境 目
利规划的规程、规 范 是 指 导 水 利 规 划 工 作 的 基 础。 水
标的体现。这两类 数 据 难 以 用 货 币 衡 量, 只 能 以 某 些
No
.4 Ap
r
.2021
广东水利水电
作,在融入水文化的 同 时 应 考 虑 水 工 程 施 工 和 实 际 运
2
.4
.2 日常管护
营可行性,确保在 现 代 施 工 技 术 条 件 下, 可 以 实 际 开
水文化工程在 施 工 时, 应 有 专 门 的 管 理 人 员 参 与
展施工工作,在后续 水 工 程 运 作 中 工 程 能 确 保 其 自 有
水利语言文学对水文化的发展研究--评《中华水文化文集》
黄缨焱(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水利语言文学作为水文化的组成部分,记录与书写着水文化,为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不可忽略的助力,例如,‘水经注“‘河防通议“‘河防一览“‘水经注笺“‘水经注释“等作品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山川水利走势㊁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理念和技巧,还融入中国水文知识㊁水治理者的思维方式等,为水利知识传承后世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还推动了水文化的形成㊂反之,水文化在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过程中,也指引了水利语言文学的发展,为水利事业不断发展提供了指导㊂而在2012年出版,由李宗新㊁闫彥主编的‘中华水文化文集“(水利水电出版社)一书,便是对水利语言文学与水文化两者关系的理清㊂该书结合专业水利语言,分别从水文化的基本要素,历代水利人治水理念㊁治水方略,水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以及浙江水文化的历史与发展等方面,展示了治水兴水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挖掘了传统水文化思想价值,为当今水利建设提供了借鉴,即让现代水利工作人员从中吸收先进的治水理念和文化思想,使先进的水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当代水利人的精神力量,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㊂具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㊁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中华水文化文集“涵盖三大部分内容,分别是 水文化的研究与建设” 水与中华文化” 浙江水文化”㊂在 水文化的研究与建设”这一部分,该书从水文化整体介绍㊁水文化建设与传播㊁典型的水利工程㊁推动水文化发展的历史与措施等章节,为读者介绍了水文化的要素㊁功能㊁意义以及加强水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尤其是对于水文化传播途径,作者更是提出详细而具体的措施,对我国水文化传承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也让读者对中华文化有了更为直观㊁具体的认识㊂同时,书中也对与水文化息息相关的水利文化作出了详细介绍,并以此提出了治水新思路㊂究其原因,我国水利事业已存在几千年,不管是都江堰还是京杭大运河,都凝聚了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所发挥的聪明才智,都彰显了中华民族对水利事业的独到见解,其对现代水利建设的指导功能是不能泯灭㊁也不能忽略的㊂例如,现代水利可以系统综合治理与管理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水系的资源功能㊁环境功能㊁生态功能等,使水利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㊂整体而言,通过介绍古今水利文化,为现代水利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㊂其次,书中第二部分从水与社会㊁精神风貌㊁文学艺术㊁生活方式以及水文化史略几方面介绍了水与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㊂水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水利水文专业人员,了解水文化,尤其是水文精神,一方面有助于培养 献身㊁求实㊁负责”的现代水利精神㊁ 兴利除害,造福人民”的行业思想以及 科教兴水”的行业职责;另一方面通过感受贯穿古今的水文化,能培养和提高审美趣味,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㊂最后,书中重点介绍了浙江水文化,即选取浙江独具特色的水利水文化,再现浙江源远流长的水文化,强调水文化底蕴传承与弘扬的重要性㊂简言之,整本书内容丰富且实用性强,为读者了解与学习水文化提供全面而丰富的素材㊂二㊁语言生动形象,文学性强该书由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李宗新与浙江省水文化研究所所长闫彦教授共同编著,他们在语言使用上既注重专业性,又注重文学性,深入浅出,将抽象难懂的专业知识阐述得生动形象,给底蕴深厚的水文化增加了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㊂例如,在描述水与文学艺术一部分,分别从 神话传说颂治水” 行云流水话散文” 茫茫诗词觅水韵” 艺术殿堂水增辉”以及 以水为媒结情缘”几方面展开,描述了水在神话㊁诗词散文中的艺术价值,再比如 二十八星宿’的三江闸” 东方莱茵河’上的奇葩”,标题对仗工整,运用比喻,使语言更形象生动,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㊂综上所述,该书文字表达流畅㊁专业性与文学性并行,全书理论体系与事例描述相融合,是一本集中华水文化之精华于一体的著作,既可以作为水利水文专业本㊁专科学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水利系统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用书,还可作为提高全社会水意识和水文化意识教育的参考用书㊂㊃Ⅳ㊃。
关于碧道规划建设中问题与思考
关于碧道规划建设中问题与思考摘要:随着当前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水土流失、沙尘暴等其他自然灾害。
为了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问题,针对城市进行碧道规划,开展“退耕还林”等工作十分重要。
碧道规划建设旨在改善将园林、水域、环境等问题协调统一,促进生态平衡,充分挖掘河流水系的生态价值以及景观价值,为和谐发展社会的生态平衡作贡献。
本文将重点研究碧道规划建设的思路和统筹实施机制,探讨如何更有效率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白云碧道。
通过环境资源的改善,建设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碧道规划;三道一带;碧道建设引言在我国, 20世纪70年代末开展了“三北防护林”等以防治沙漠化和沙尘暴为目的的生态工程,推进土地整理、矿山、林地、海岸带等具体工程的点状修复;20世纪末,为应对水土流失开展了“退耕还林”等修复工作,兼顾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的绿道网建设;2018年组建自然资源部后,生态修复工作从单要素、工程化治理转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全要素系统治理,通过治水、治产和治城的联动,促进流域社会—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从而优化国土空间功能。
但要达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生态修复目标,需运用生态学理论、整体性思维在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提升多重服务价值。
因此目前为了改善存在的生态问题,我们会进行碧道规划,以水为主线,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基本要求,通过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通过隔离、过渡、渗透、融合等方式构建完善的生态绿地系统,打造环境优美的碧道,如下图1为碧道建设总体形成“三道一带”空间范围,此范围涉及的河湖水系周边广泛,在修复和建设中,能够整合资源,形成“三道一带”的空间范围。
图1碧道建设总体形成“三道一带”空间范围1碧道的含义及分类1.1碧道的定义碧道是以水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通过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格局,从而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建设成为“三道一带”,如下图2示意图。
苏东坡时期杭州西湖的水利及水文化探析
苏东坡时期杭州西湖的水利及水文化探析
王劲韬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18(034)006
【摘要】杭州西湖作为中国古代城市水利和水景观营造史上最杰出的案例,基本成形于唐、五代,至北宋时期臻于完善,其后又经历元代的百年荒废,以及明清以来的历次大规模疏浚和修复工程,得以保持至今.在西湖水利和西湖文化发展史上,苏东坡作为杭州通判和太守期间所主持的治理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视之为西湖水利史上最重要的民心工程,同时作为文豪的苏东坡也给西湖留下了最丰厚的人文记忆.以苏东坡西湖水利整治工程及文献为核心,综合阐述西湖在水利疏浚、城市水景观营造、江湖水系整治及西湖水文化塑造等方面的特色.
【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王劲韬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7100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新时期水文化的内涵及其与水利文化的关系 [J], 毛春梅;陈苡慈;孙宗凤;张鹏程;朱丽向
2.三道河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探析 [J], 李俊
3.新时期水文化的内涵及其与水利文化的关系 [J], 乔利祥
4.水利高职院校节水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J], 王宝龙
5.水文化引领中国特色高水平水利专业群建设探析 [J], 姚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工程文化内涵
水工程文化内涵【中文摘要】水工程文化就属于物质形态的水文化,它有物质的载体,它有可以看到的,可以接触到的实体,同时凝聚人的行为。
水工程通常又称为水利工程,它是为了兴利除害而兴建的,是人类有意识的文化创造。
水工程既有科技属性,也有文化属性。
【中文关键词】水工程;都江堰;坎儿井;红旗渠;精神从古道今,我们中华民族建造的水工程不计其数。
成功的水工程,优秀的水工程,数量也很多。
成功的水工程,不仅具有实用价值,符合科学原理,而且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
我国三个著名的水工程:都江堰、坎儿井和红旗渠,它们有的是古代的,有的是现代的,有中原地区的,有内陆地区的,也有边疆地区的。
这3个水工程是有代表性的。
1、都江堰都江堰所在的地方原来叫灌县,现在的名字叫都江堰市,是成都下面的一个县级市。
这个县级市在中国是很特殊的,因为一个县级市有两个世界文化遗产,一个是都江堰,另一个是青城山。
秦代有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秦代三大利水工程之首。
李冰建造都江堰的目的是开发岷江水利,发展成都平原农业和航运。
在都江堰没有建成以前,成都平原一到洪水季节就饱受洪涝灾害,但是到了农业需要灌溉的时候,又不能保证充足的水源。
都江堰建成以后,成都平原才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古人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也就是说,是先有都江堰,后有天府之国。
如果到都江堰去,能够看到很多对联和匾额,上面写着“一堰开天府”,这就是都江堰的贡献。
都江堰的工程主要有三部分组成: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
都江堰工程最先修建的是宝瓶口,它是一个引水的咽喉。
但是宝瓶口建成以后,引水效果并不好,就是逢到大水的时候,水还是流走了,所以才有了鱼嘴。
鱼嘴的作用是分水。
而飞沙堰的作用是溢洪排沙。
都江堰的精神文化就是放水节了。
都江堰祭祀水神有很久远的传统,原来是每年祭祀水神,都江堰建成以后,当地的群众就变成祭祀李冰,叫祀水节,现在变成放水节。
都江堰放水节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利工程与水文化融合的意义
水利工程与水文化融合的意义以水利工程与水文化融合的意义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
水利工程是指人类利用水资源,通过建设工程来调节、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而水文化则是指人们对水的认识、理解和尊重,以及与水相关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习俗。
水利工程和水文化在不同层面上相互渗透和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的融合有助于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需要依托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而水文化则强调人与水的和谐关系,倡导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环境的观念。
将两者融合起来,既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又能进一步培养人们对水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的融合能够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必须考虑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生产和生态需求。
而水文化则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
将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相结合,可以实现城市与水的和谐共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的融合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被视为生命之源和幸福之源。
水利工程作为人类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延续。
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中,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的融合也有助于推动水文化旅游的发展。
水文化旅游是指以水为主题,以水利工程和水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旅游形式。
通过开发水利工程和水文化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时,水文化旅游也可以增强人们对水资源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养。
水利工程与水文化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水文化旅游的发展。
水文化研究几个关键问题的讨论
水文化研究几个关键问题的讨论左其亭【摘要】在全面总结水文化基本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水利工作实际,阐述水文化的概念及内涵,进一步明确水文化研究对象.根据水文化对象、内容和特性的不同,对水文化进行了分类,并把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从水利职工水文化培训和自学的需求角度,提出了水文化体系框架.【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水文化;体系框架;水事活动【作者】左其亭【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450001,郑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G05一、水文化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1.水文化的概念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人类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了认识水、治水、用水、保护水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规章制度等具有知识价值的精神财富以及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形成了内涵深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水文化。
水文化是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至于水文化的概念,目前也不统一,可以列举很多种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比如:李宗新(2000年)认为水文化是人们在从事水事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汪德华(2000年)认为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陈杰(2003年)认为广义的水文化是大文化概念,即城市水利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水文化是指河湖等水景观以及河湖等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对人的感官发生刺激,人们对这种刺激会产生感受和联想,通过各种文化载体所表现出来的作品和活动;孟亚明等(2008年)认为水文化的实质是通过人与水的关系反映人与人关系的文化,并具有科学性、行业性和社会性;毛春梅等(2011年)认为水文化泛指一切与水有关的文化,是人们以水为载体创造的文化,与中华文化同宗同源,它催生、派生和影响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的各个方面,与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2008年)认为广义的水文化是人们在水事活动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和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水文化是指观念形态的文化,主要包括与水有密切关系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精神成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00 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河孕育的丰富多彩的 三道河水文化ꎬ 既包括因水而生的水文化ꎬ 又涵盖 了与水伴生的地域历史文化ꎮ 2������ 1 战争水文化
战争水文化ꎬ 是三道河水文化的源头ꎮ 根据北 魏郦道元« 水 经 注 ������ 沔 水» 记 载ꎬ 白 起 渠 始 建 于 公 元前 279 年ꎬ 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攻楚国鄢都ꎬ 在 蛮河上游武安镇立碣壅水ꎬ 引水围城作战而开凿的 “战渠”ꎬ 战后其渠不废ꎬ 变为“灌渠”ꎮ 2������ 2 灌溉水文化
三道河水利 工程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白 起 渠ꎬ 始建于公元前 279 年ꎬ 距 今 有 2 000 多 年 的 历 史ꎬ 比四川省的都江堰早 23 年ꎬ 比关中地区的郑国渠 早 33 年ꎻ 白起渠的姊妹渠———木渠的建造年代甚至 更早ꎮ 长、 木 2 渠经过历代不断维修改造ꎬ 特别是 1953 年复修ꎬ 渠系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ꎮ 该 2 渠 在历代维修中也不断被合二为一ꎮ 悠久的历史ꎬ 积 淀了深厚的水文化底蕴和科学技术经验ꎮ 1������ 3������ 2 技术先进
三道河水利工程集中体现了水利工程的先进技 术理念ꎮ “长藤结瓜” 的灌溉方式是水利技术史上 的创举ꎬ 白起渠是我国目前有记载的最早一座具有 一定规模“长藤结瓜”式灌溉工程ꎬ «水经注»和« 大
收稿日期: 2018 ̄ 10 ̄ 23 作者简介: 李 俊(1972—) ꎬ 女ꎬ 高级经济师ꎮ
水利发展研究 2019·2
三道河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探析
李 俊
( 湖北省水利经济管理办公室ꎬ 湖北 武汉 430071)
摘 要: 水文化是人类在兴水利、 除水害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ꎬ 是中华民族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ꎮ 研究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ꎬ 对提升水工程的水文化内涵ꎬ 提升水利工程整 体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ꎮ 文章以湖北省襄阳市三道河水利工程为研究对象ꎬ 系统梳理了三道河水 利工程水文化体系、 水文化特色及内涵、 三道河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的特点和成效及存在的问 题ꎬ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ꎬ 以期为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ꎮ 关键词: 三道河水利工程ꎻ 水文化ꎻ 湖北省襄阳市 doi: 10������ 13928 / j������ cnki������ wrdr������ 2019������ 02������ 017 中图分类号: C05 + TV(2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 ̄ 1408(2019)02 ̄ 0070 ̄ 04
1 三道河水利工程基本概况
1������ 1 地理位置 三道河水利工程于湖北省襄阳市南部ꎬ 地跨
南漳、 宜城两县( 市)ꎬ 区内水资源丰富ꎮ 南漳县境 内有潍水、 蛮河、 漳河、 沮河 4 条大河ꎬ 自殷商以 来ꎬ 荆山楚人就不断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ꎬ 使得 南漳县具有“四十八大泉ꎬ 七十二河堰” 之美称ꎮ 三 道河水利工程正是“ 四十八大泉ꎬ 七十二河堰” 的重 要组成部分ꎬ 其枢纽工程位于蛮河上、 中游分界处ꎮ 蛮河古称夷水ꎬ 是南漳县第一大河ꎬ 发源于保康县 马胡垭ꎬ 经南漳县、 宜城市ꎬ 在钟祥县境内入汉水ꎮ 1������ 2 工程组成
灌溉、 发电为主ꎬ 集水产养殖、 城镇生活用水、 文 化旅游、 科普教育、 生态湿地修复、 城市景观打造 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ꎮ 按地理 区块划分其工程组成ꎬ 主要包括 3 部分: 水源地三 道河水库、 白起渠灌区和上三渠灌区ꎮ 1������ 3 工程特点 1������ 3������ 1 历史悠久
三道河水利工程由水库工程和灌区工程组成ꎬ 包括大、 中型水库各 1 座ꎬ 小型水库 14 座ꎬ 白起 渠(又称长渠、 荩忱渠ꎬ 涵盖木渠灌区)、 北干渠、 长乐渠、 永丰渠 4 条全长 121 km 的主干渠ꎬ 66 条 全长 397 km 的 支 渠ꎬ 以 及 各 类 水 工 建 筑 物 2 484 处ꎮ 其形成了以三道河大(2)型水库( 又称水镜湖) 为主水源ꎬ 以白起渠为主动脉的 15 座结瓜水库为 补充水源ꎬ 干、 支、 斗、 农、 毛 5 级配套渠道为脉 络的“大、 中、 小” 相配套、 “ 蓄、 引、 提” 相结合 的典型 “ 长藤结瓜” 的灌溉 网 络ꎻ 成 为 了 以 防 洪、
灌溉水文化ꎬ 是三道河水文化的主线ꎮ 白起渠 堪称传承华夏第一渠ꎮ 2 000 多年来历代人民多次 整修渠道ꎬ 不断积累丰富的修治、 管理经验ꎬ 并融 入现代水利科技内涵ꎬ 形成了内涵深厚的白起渠灌 溉水文化ꎮ 2������ 3 生态水文化
生态水文化ꎬ 是三道河水文化的创新ꎮ 新中国 成立后ꎬ 在全面复修长渠并拓展灌溉渠系的基础 上ꎬ 在蛮河上游建设三道河水库作为灌溉主要的水 源地ꎬ 在蛮河 下 游 建 设 中 小 型 水 库 拓 展 “ 长 藤 结 瓜”体系ꎮ 依托自然山水和城市格局ꎬ 在挖掘传统 水文化的基础上融入新时期水土保持、 保护环境等 理念ꎬ 形成新时期生态水文化ꎮ 2������ 4 镇水文化
7 0
水与文化
元一统志» 中均有记载ꎻ 新中国成立后复修长渠ꎬ 继承了古人经验ꎬ 进一步发展“ 陂渠串联” 这种水 利形式的优势ꎬ 并不断向全国推广这一经验ꎮ “ 长 藤结瓜”式灌溉工程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ꎬ 推动了 我国水利技术的发展ꎮ 1������ 3������ 3 我国水利发展史缩影
三道河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体系庞大ꎮ 传统白 起渠(长、 木 2 渠) 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 的发展历史和工程技术变革ꎻ 新中国成立后三道河 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 上三渠的建设、 长渠的复修 以及建成以来的管理运行历史ꎬ 则集中体现了建国 初特殊困难时期对水利建设的重视ꎬ 以及几十年来 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和水利科技理论的创新之路ꎮ 可以说ꎬ 三道河水利工程从 1 条渠系集中反映了我 国水利发展历史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