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18 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复习重点知识专题讲解与练习18---常见的喷泉实验及有关浓度的计算

高考化学复习重点知识专题讲解与练习18---常见的喷泉实验及有关浓度的计算

高考化学复习重点知识专题讲解与练习专题十八、常见的喷泉实验及有关浓度的计算连线高考喷泉实验是课本叙述和演示的一个重要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同时也是高考常考内容,并且题型设计屡有创新,难度也在变化中递增。

我们通过实验操作的讨论、计算,不仅要了解溶于水的气体由压强变化形成的美丽喷泉的定性认识,更要掌握气体和溶液或气体和气体只要引起压强的剧烈变化都能形成这一实验现象的本质。

喷泉实验是历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在高考中通常是以选择、填空、计算等形式来考查喷泉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浓度的计算等。

通过对喷泉原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探源一、喷泉实验装置及原理1、喷泉形成的原理: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即形成喷泉。

2、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的两类情况(1)减小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产生喷泉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或容器内气体易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减少,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形成喷泉。

气体与吸收剂形成喷泉的几种情况:气体HCl NH3CO2、Cl2、H2S、SO2NO2、O2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盐酸NaOH溶液H2O①如图1所示,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能使水上喷的操作是: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该实验的原理是: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②如图2所示,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能使水上喷的操作是: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

该实验的原理是: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或用冰水浇注烧瓶,降低烧瓶内氨气的温度,使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少,水上升与氨气接触进一步减少压强形成喷泉。

(2)增大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产生喷泉由于液体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发生化学反应,使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

高考专题复习之高中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

高考专题复习之高中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

专题:高中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考纲要求】1.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掌握高中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知识储备】1.阅读右图,写出以物质的量计算为中心的各个转化关系的式子:2.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差量法、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等。

一、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例1:将30 g MnO 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 mol •L -1浓盐酸完全反应 (杂质不参加反应)。

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2)生成的Cl 2的体积(标准状况)? 解:设参加反应的盐酸的体积为ⅹL ,生成的Cl 2的体积为y L 。

4HCl(浓) + MnO 2∆===== MnCl 2 + 2H 2O + Cl 2↑4 mol 87 g 22.4 L12 mol ·L -1 ⅹ 30g ×76.6% y 4 mol 12 mol ·L -1 ⅹ = 87 g 30g ×76.6%87 g 30g ×76.6% = 22.4 L y解得,ⅹ= 0.087 L y = 5.8 L 答:(略)对点训练:1.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Cl 2,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33.6 L Cl 2,则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3mol ;3 mol )2. 将1.15g 金属钠跟水反应后,得到100mL 溶液,试计算:(1)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是多少毫升?(560 mL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0.5 mol/L )二、化学计算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总结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计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通过化学计算,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或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推导出一些未知的化学量,进而解决化学实验和理论问题。

下面将总结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

一、摩尔计算在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个基本单位是摩尔(mol)。

摩尔计算是指根据物质的摩尔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计算。

摩尔计算最常见的应用是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浓度等。

例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质的摩尔比,从而确定生成物的摩尔量;或者根据物质的摩尔量和摩尔质量计算质量之间的关系等。

二、质量计算质量计算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

根据物质的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摩尔数或质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物质的摩尔量,从而确定生成物的质量;或者通过已知的摩尔量计算出物质的质量等。

三、体积计算在溶液稀释、气体体积比计算等化学实验中,体积计算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通过体积计算可以了解不同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据气体体积的变化来推导出化学反应的结果。

例如,根据浓度计算出一定体积溶液所含的溶质的质量;或者通过气体体积比计算出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力等。

四、浓度计算浓度计算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

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剂的体积之比。

通过浓度计算可以推导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质的摩尔数等重要信息。

例如,通过浓度计算出一定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摩尔量,从而进一步计算出质量等。

通过以上四种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和理论问题,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专题18速率方程及其应用(学生版)高考化学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专用)

专题18速率方程及其应用(学生版)高考化学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专用)

专题18 速率方程及其应用目录一、热点题型归纳 (1)【题型一】速率方程中相关量的计算 (1)【题型二】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分析 (2)【题型三】影响速率常数和速率的因素 (4)【题型四】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的关系 (4)二、最新模考题组练 (7)【题型一】速率方程中相关量的计算 【典例分析】【典例1】(2021年高三八省联考河北卷)一定条件下,反应H 2(g )+Br 2(g )2HBr (g )的速率方程为v =kc α(H 2)·c β(Br 2)·c γ(HBr ),某温度下,该反应在不同浓度下的反应速率如下:c (H 2)/(mol/L ) c (Br 2)/(mol/L ) c (HBr )/(mol/L ) 反应速率2 v2 8v2 16v4 2vc 4v根据表中的测定结果,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表中c 的值为4B .α、β、γ的值分别为1、2、-1C .反应体系的三种物质中,Br 2(g )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最大D .在反应体系中保持其他物质浓度不变,增大HBr (g )浓度,会使反应速率降低【提分秘籍】1.速率方程意义:表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2.举例:A 2(g )+B 2(g )2AB (g ),v =kc α(A 2)·c β(B 2)①H 2+Cl 22HCl ,v =k [c (H 2)][c (Cl 2)]1/2②N 2(g )+3H 2(g )2NH 3(g ),v =kc (N 2)·c (H 2)·c -1(NH 3)3.测定方法:α、β必须通过实验测定,无法直接写出。

(1)将相关实验数据代入速率方程表达式,列方程组计算求解(2)分析相关浓度数据与反应速率的关系,确定α、β…的数值4.α、β…数值大的相应物质浓度变化对反应速率影响大【变式演练】1.(2022·北京顺义牛栏山一模)已知反应:2NO (g )+2H 2(g )N 2(g )+2H 2O (g )生成N 2的初始速率与NO 、H 2的初始浓度的关系为v =kc x (NO )•c y (H 2),k 为速率常数。

2025届高中化学高考复习学案: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2025届高中化学高考复习学案: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答案在最后)1.进一步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

2.了解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3.初步建立化学计算的思维模型。

考点一利用差量法计算1.差量法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有关物理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

2.解题步骤(1)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3)根据化学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教考衔接】典例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请列式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听课笔记【对点演练】1.将标准状况下的5L CO2气体缓缓通过球形干燥管中的过氧化钠,气体体积变为3.88 L(标准状况下),则剩余气体中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16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左右可发生反应:6NO +4NH3⇌5N2+6H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H3物质的量之比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考点二利用关系式法计算1.常用列关系式的三种方法(1)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关系;(2)原子守恒关系;(3)得失电子守恒关系。

2.应用关系式法的解题模型【教考衔接】典例[2023·湖北卷,18(4)]取含CuO2粗品0.0500g(杂质不参加反应)与过量的酸性KI 完全反应后,调节溶液至弱酸性。

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1000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15.00mL。

粗品中CuO2的相对含量为________。

(已知:2Cu2++4I−===2CuI↓+I2,I2+2S2O32−===2I-+S4O62−)听课笔记【对点演练】1.由NH3氧化制NO的转化率为96%,NO转化为HNO3的转化率为92%,现有10t NH3,总共可以制得63%的HNO3多少吨?2.称取2.0g制得的K2FeO4样品溶于适量KOH溶液中,加入足量KCrO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转移到250mL容量瓶定容。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复习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复习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复习化学计算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化学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化学实验和计算题的问题。

了解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对于学习化学和备考考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进行复习。

一、摩尔计算摩尔是用来表示物质的数量的单位,化学计算中常用摩尔来进行计算。

在化学方程式中,摩尔的概念非常重要,它指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关系。

例如,在化学反应中,如果已知反应物的摩尔数,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进而计算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

摩尔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基础,大家要熟练掌握。

二、质量计算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质量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摩尔计算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可以轻松地进行质量计算,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在质量计算中,还需要注意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三、体积计算在一些化学实验中,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的体积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

体积计算也是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之一。

在体积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摩尔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计算。

同时,体积计算还需要考虑到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力和温度,这对于体积计算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浓度是溶质溶于溶剂中的比例。

在化学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摩尔数来计算溶液的浓度。

溶液浓度计算常用的单位有摩尔/升、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等。

在溶液浓度计算中,还需要注意到浓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条件下浓度的变化。

五、热量计算在一些化学反应中,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热量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热量计算中,我们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化学方程式来计算反应的热量变化。

热量计算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需要注意到放热和吸热的情况,以及热量与其他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以上就是高中化学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的复习内容。

【备战2013】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二部分 专题18 化学计算

【备战2013】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二部分 专题18 化学计算

【备战2013】高考化学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第二部分专题18化学计算【2013高考预测】一、化学计算试题特点1.高考中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⑤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⑥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⑦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⑧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⑨以上各种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2.近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主要有以下特点:(1)注意速算巧解。

一般在第Ⅰ卷中会出现五到七个左右要计算的量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计算的试题。

纯计算题不超过两个,其命题意图是考查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重点考查学生运用题给信息和已学相关知识进行速算巧解的能力。

(2)起点高、落点低。

这方面主要是第Ⅱ卷中的计算题。

试题常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出现,但落点仍是考查基本计算技能。

(3)学科渗透,综合考查。

主要考查各种数学计算方法的运用、物理学科中的有效数字及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

(4)综合计算题的命题趋势是理论联系实际,如以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作为取材背景编制试题,考查视野开阔,考查学生用量的观点把握化学知识、原理、过程等。

二、学生化学计算题失分的主要原因:八个“不够”1.审题不够仔细; 2.基础不够扎实;3.思考不够全面; 4.思维不够灵敏;5.运算不够准确; 6.格式不够规范;7.表达不够清楚;8.时间不够充裕。

三、化学计算的基本类型与解题策略1.有关化学量与化学式的计算考查热点:有关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粒子数间的换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子式(化学式)、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机物的通式、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

解题策略:掌握基本概念,找出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

高考化学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技巧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技巧解析

高考复习化学计算专题一、近年高考化学计算试题走向1、高考中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⑤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⑥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⑦有关溶液pH值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⑧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⑨以上各种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2、常见题型为计算选择题,计算填空题、实验计算题、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而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力求拉开学生的层次。

3、近年高考化学计算题主要有以下特点:(1)注意速算巧解一般在第Ⅰ卷中会出现五到七个左右要计算的量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计算的试题。

其命题意图是考查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重点考查学生运用题给信息和已学相关知识进行速算巧解的能力。

(2)起点高、落点低这方面主要是第Ⅱ卷中的计算题。

试题常以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出现,但落点仍是考查基本计算技能。

(3)学科渗透,综合考查主要考查各种数学计算方法的运用、物理学科中的有效数字及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

(4)综合计算题的命题趋势是理论联系实际,如以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作为取材背景编制试题,考查视野开阔,考查学生用量的观点把握化学知识、原理、过程等。

二.化学计算中常用的基本方法;(1)守恒法守恒法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总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粒子(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可避免书写化学方程式,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化学中有多种守恒关系。

学习中要理顺各种守恒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主要守恒关系的外延。

绝大部分守恒关系是由质量守恒定律衍生出来的,可表示为:从具体应用挖掘各种守恒关系在不同情形下有不同的形式。

如电子守恒关系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例1】Cu 、Cu 2O 和CuO 组成的混合物,加入100Ml0.6mol/LHNO 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NO 气体(标准状况)。

高考化学计算常用的几种方法

高考化学计算常用的几种方法

高考化学计算常用的几种方法高考化学计算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那么大家是否有记忆全呢?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化学计算常用的几种方法,希望能关怀到大家!一.差量法(1)不考虑转变过程,利用最终态(生成物)与最初态(反应物)的量的转变来求解的方法叫差量法。

无须考虑转变的过程。

只有当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存在比例关系时,且化学计算的差值必需是同一物理量,才能用差量法。

其关键是分析出引起差量的缘由。

(2)差量法是把化学转变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3)找出“理论差量”。

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

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

如:-12C(s)+O2(g)===2CO(g) H=-221 kJmol m(固),n(气),V(气)2 mol 1 mol 2 mol 221 kJ 24 g 1 mol 22.4 L(标况)1.固体差量例1.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差量)56 6464-56=8x 100.8克-100克=0.8克56:8=x:0.8克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2.体积差法例2.将a L NH3通过灼热的装有铁触媒的硬质玻璃管后,气体体积变为b 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b L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C )2a-bb-a2a-bb-aA. C. abba设参加反应的氨气为x ,则2NH3N2+3H2 V2 2x b-ax=(b-a) L所以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3.液体差量例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

《高考化学计算》专题复习方法介绍一、新课标下化学计算中部分考点(分类汇总)1、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及(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2、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包括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等有关计算】。

3、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K W)的简单计算。

4、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

5、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目前考得比较少)和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6、有关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7、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含电离常数(K a、K b)、水解常数(K h)、溶度积常数(K SP)等】的简单计算。

8、有关有机物燃烧的简单计算。

9、利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进行的计算(含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二、解答计算题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仔细审题,划出重要信息点2.计算思路要清晰,计算过程要简单(不可能太复杂比如解方程组)解:设→写方程式→列比例式→写公式→带入数据→计算结果3. 注意题目要求“列算式”还是“计算结果”。

“列算式”不用约简,“计算结果”不要分步计算结果(一步一算),要最后算总式,这样误差小。

4.有效数字的要求:除题中要求外,一般保留题中同类量的最多有效数位。

注意数据单位的写法和换算:如:反应速率(ν):mol/(L•s)或mol•L-1•s-1;反应热:kJ/mol或kJ•mol-1;各种浓度:mg/L或mg/mL;化学平衡常数k:用否写单位?(如果写,必须写对)常见计算错误:①=1.0×10-3(实得1.0×10-9)② x2/(2.0-x/2)2=64 (可直接开平方计算)5.注意题中溶液体积的转换:配制250mL溶液,取出25mL进行实验…(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物质的量差10倍)取溶液1mL,加水稀释至1000mL进行实验…(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物质的量浓度差1000倍)6.常用方法:①(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计算中的)比例式法:【例1】②(多步反应的)原子守恒法或关系式法:【例2】【例3】③(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法:【例4】准确量取H2O2溶液25.00 mL,加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后,用0.0200mol· L-1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0 mL ml。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

高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含例题解析)1、守恒法多数计算题是以化学反应为依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变化关系,又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的电荷数、电子得失数、微粒个数都是守恒的。

在有关的多步反应、并行反应、混合物的综合计算等问题中,如能巧用这些守恒规律,可使难度较大和计算过程繁杂的题目达到解题思路简明、方法简单、步骤简化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质量守恒法例1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FeCl3和CuCl2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不溶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

求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解析:设混合物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x,FeCl3物质的量为yFe+CuCl2=Cu+FeCl2Fe+2FeCl3=3FeCl2xmol xmol xmol y/2mol ymol反应后所得不溶物为铜粉和过量的铁粉。

按题意,反应中与FeCl3和CuCl2反应而消耗的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粉的质量相等。

按此等量关系用代数法求解。

56(x+y/2)=64x∴x:y=2:7(2)摩尔守恒法这是利用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反应前物质的量等于转化为各种产物中所含该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2(1994年高考24题)38.4m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1.0×10—3molB、1.6×10—3molC、2.2×10—3molD、2.4×10—3mol解析:此题的隐含条件是“随着铜与硝酸反应,硝酸越来越稀,因而产生的气体有NO2和NO”。

根据N原子守恒(不考虑NO2聚合成N2O4)有:nHNO3=nCu(NO3)2+nNO2+nNO=nCu×2+n总气体=[(38.4×10—3)/64]×2+(22.4×10—3)/22.4=2.2×10—3(mol)应选C。

高考化学——“计算题”方法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题”方法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题”方法技巧[命题趋向]1.高考化学试题中的计算题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小计算题,主要跟基本概念的理解水平,可以推理估算、范围测算等;第二类是以大题出现的综合计算题,一般都是跟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相联系起来的综合问题。

2.从《考试大纲》分析,化学计算主要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有关物质的量、物质溶解度、溶液浓度、pH、燃烧热等基本概念的计算;另一类是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3.理科综合能力中对用数学知识处理化学计算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往年高考试题也已经出现过这类试题,后阶段复习中要加以重视。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1.各种基本概念计算之间的联系2.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守恒法利用反应体系中变化前后,某些物理量在始、终态时不发生变化的规律列式计算。

主要有:(1)质量守恒;(2)原子个数守恒;(3)电荷守恒;(4)电子守恒;(5)浓度守恒(如饱和溶液中);(6)体积守恒;(7)溶质守恒;(8)能量守恒。

差量法根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中某化学量从始态到终态的差量(标准差)和实际发生化学反应差值(实际差)进行计算。

主要有:(1)质量差;(2)气体体积差;(3)物质的量差;(4)溶解度差……实际计算中灵活选用不同的差量来建立计算式,会使计算过程简约化。

平均值法这是处理混合物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总存在某些方面的一个平均值,其平均值必定介于相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只要抓住这个特征,就可使计算过程简洁化。

主要有:(1)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法;(2)平均体积法;(3)平均质量分数法;(4)平均分子组成法;(5)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法;(6)平均密度法;(7)平均浓度法……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体系,可找出起始物质和最终求解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直接列出比例式进行计算,可避开繁琐的中间计算过程。

化学计算专题

化学计算专题

化学计算专题部分目录1、化学计算题的特点及解答的一般思维程序和方法2、有关化学式的计算3、有关公式的计算3.1有关溶液的计算3.2物质的量的计算4、有关方程式的计算5、几种常用方法和技巧5.1守恒法5.2差量法5.3十字交叉法5.4平均值法5.5极值法1、化学计算题的特点及解答的一般思维程序和方法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通过计算能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对理论的认识,并能进一步掌握及运用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化学计算解题思维方式及高考Ⅰ、Ⅱ卷测试要点予以探讨:一、化学计算题的共同特点(1)概念性强。

准确地掌握概念,这是化学计算的基点。

很多基本计算题就是概念题,很多综合计算题,也是结合多项概念找出相关关系才采取计算手段的。

通过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可以灵活、正确地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又可巩固和深化概念。

在解题时,必须克服重视数学运算而轻视化学概念的错误认识和重视计算的技能技巧而轻视解题的化学思想的错误倾向。

(2)量化性强。

化学计算的基础是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应用,计算是工具和手段。

要进行化学计算,必须弄清“质”与“量”的相互关系,从两者的紧密结合上去进行分析和解答。

“明确化学涵义”与“理解量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

前者应明确化学概念、原理的涵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的实质等;后者应理解数量、质量、体积、物质的量在化学物质或化学反应中的计算、表示或相互关系等。

(3)方法性强。

由于化学计算涉及化学与数学2个方面,可能需组合运用较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知识;又因题目可能包容着隐含的关系式、关系量,思维性较强等原因,故化学计算题灵活程度较大,多数有一定难度。

题目有些需要挖掘题示,弄清题意;有些需要分析推理、讨论;有些需要巧设未知,信息转换;有些需用一题多法来答一题多问,解题时要注意优化解法。

(4)规范性强。

规范是任何一门科学的重要准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人的知识素质和科学素质。

高考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高考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守恒法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为基础,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不用计算中间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原子个数守恒【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化学式FeSO4、Fe2(SO4)3可看出,在这两种物质中S、O原子个数比为1:4,即无论这两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S、O的原子个数比始终为1:4。

设含O的质量分数x,则32/64=a/x,x=2a。

所以ω(Fe)=1-3a【例题2】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分析】依题意,反应产物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根据Na原子和C原子数守恒来解答。

设溶液中Na2CO3为xmol,为NaHCO3ymol,则有方程式①2x+y=1mol/L×1L②x+y=0.8mol,解得x=0.2,y=0.6,所以[CO32-]:[HCO3-]=1:3(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3】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0.2摩/升,[SO42-]=x摩/升,[K+]=y摩/升,则x和y的关系是(A)x=0.5y (B)x=0.1+0.5y (C)y=2(x-0.1) (D)y=2x-0.1【分析】可假设溶液体积为1升,那么Na+物质的量为0.2摩,SO42-物质的量为x摩,K+物质的量为y摩,根据电荷守恒可得[Na+]+[K+]=2[SO42-],所以答案为BC【例题4】用1L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分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Na+]+[H+]=[HCO3-]+2[CO32-]+[OH-],因为[H+]和[OH-]均相对较少,可忽略不计。

高三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

高三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

专题18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专题目标】1. 掌握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2 .强化基本计算技能,提高速算巧解能力和数学计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经典题型】题型一:差量法的应用【例1】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1.01 x 10pa , 27°C) 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点拨】原混和气体总体积为90毫升,反应后为70毫升,体积减少了20毫升。

剩余气体应该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下面可以利用差量法进行有关计算。

C x H y + (x+ —)。

2 --------------- xCQ + — H2O 体积减少4 21 1 +丄410 20计算可得y=4,烃的分子式为C3H4或QH4或CH4【规律总结】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巩固】1、现有KC、KBr的混合物3.87g,将混合物全部溶解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 s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6.63g沉淀物,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0.241B.0.259C.0.403D.0.487题型二:守恒法的应用【例2】Cu CU2O和Cu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100MI0.6mol/LHNO 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NO气体(标准状况)。

求:(1)写出CU2O跟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产物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

(3)如混合物中含0.01moLCu,则其中CU2O、Cu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4)如混合物中Cu的物质的量为X,求其中CU2O、CuO的物质的量及X的取值范围。

高考化学主干核心知识:专题十八 化学计算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化学主干核心知识:专题十八 化学计算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

专题十八化学计算常用解题方法和技巧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计算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15%左右,从每年的高考试卷抽样分析报告中经常会说计算题的得分率不是太高,大家在心理上对计算题不太重视,使得每次考试都会有不少考生在化学计算方面失分太多。

化学计算题的类型比较多,其中有些计算题经常考查,如能用好的解题方法,掌握好解题技巧,一定能达到节约考试时间,提高解答计算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

一、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1、质量差法【例题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例题2】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分析】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

铜跟硝酸反应后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铜,所以可利用这个变化进行求解。

3Cu + 8HNO3= 3Cu(NO3)2+ 2NO↑+ 4H2O 增重19244.8 636—504=132X克Y升13.2可得X=19.2克,Y=4.48升【练习】1.在天平两盘内各放有等质量等体积的烧杯,分别盛有同物质的量同体积的盐酸,天平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18 化学计算常用方法和技巧【专题目标】1. 掌握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2. 强化基本计算技能,提高速算巧解能力和数学计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经典题型】题型一:差量法的应用【例1】10毫升某气态烃在80毫升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状况(1.01×105Pa , 270C )时,测得气体体积为70毫升,求此烃的分子式。

【点拨】原混和气体总体积为90毫升,反应后为70毫升,体积减少了20毫升。

剩余气体应该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量的氧气,下面可以利用差量法进行有关计算。

C x H y + (x+4y )O 2 xCO 2 + 2y H 2O 体积减少 1 1+4y 10 20计算可得y=4 ,烃的分子式为C 3H 4或C 2H 4或CH 4【规律总结】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巩固】1、现有KCl 、KBr 的混合物3.87g ,将混合物全部溶解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 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6.63g 沉淀物,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0.241B.0.259C.0.403D.0.487题型二:守恒法的应用【例2】Cu 、Cu 2O 和CuO 组成的混合物,加入100Ml0.6mol/LHNO 3溶液恰好使混合物溶解,同时收集到224mLNO 气体(标准状况)。

求:(1) 写出Cu 2O 跟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产物中硝酸铜的物质的量。

(3) 如混合物中含0.01moLCu ,则其中Cu 2O 、Cu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4) 如混合物中Cu 的物质的量为X ,求其中Cu 2O 、CuO 的物质的量及X 的取值范围。

【点拨】本题为混合物的计算,若建立方程组求解,则解题过程较为繁琐。

若抓住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利用守恒关系进行求解,则可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1) 利用电子守恒进行配平。

3Cu 2O+14HNO 3==6Cu(NO 3)2 + 2NO ↑+7H 2O(2) 利用N 原子守恒。

n (HNO 3)== 0.06mol ,n (NO )== 0.01mol ,则n(Cu(NO3)2)==(0.06-0.01)/2=0.025mol(3)本题混合物中虽含有Cu、Cu2O和CuO三种物质,但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只有Cu、Cu2O,所以利用电子守恒可直接求解。

转移电子总数:n(e-)= n(NO)×3==0.03molCu提供电子数:0.01×2=0.02molCu2O提供电子数:0.03-0.02=0.01mol n(Cu2O)=0.01/2=0.005moln(CuO)=0.0025-0.01-0.005×2=0.005mol(4)根据(3)解法可得n(Cu2O)=0.015-Xmol n(CuO)=X-0.005mol。

根据电子守恒进行极端假设:若电子全由Cu提供则n(Cu)=0.015mol;若电子全由Cu2O提供则n(Cu2O)=0.015mol,则n(Cu2+)==0.03mol大于了0.025mol,说明n(Cu)不等于0,另根据n(CuO)=X-0.005mol要大于0可得n(Cu)>0.005mol。

所以0.005mol < n(Cu)<0.015mol。

【规律总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

【巩固】2、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

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成氧化铜。

溶解28.4g上述混合物,消耗1mol/L盐酸500mL。

燃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A.35gB.30 gC.20 gD.15 g题型三:关系式法的应用【例3】为了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40~50毫克的碘酸钾。

为检验某种食盐是否为加碘的合格食盐,某同学取食盐样品428克,设法溶解出其中全部的碘酸钾。

将溶液酸化并加入足量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再用0.030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用去18.00mL时蓝色刚好褪去。

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加碘食盐是否为合格产品。

有关反应如下:IO3-+5I-+6 H+→3I2+3H2OI2+2S2O32-→2I-+S4O62-【点拨】本题为多步反应的计算,可根据反应方程式直接建立IO3-和S2O32-的关系式进行求解。

解:6S2O32-------- IO3-6mol 1mol0.030mol/L×18.00mL×10-3nn(I2)==0.09×10-3mol每千克食盐中含KIO3:∴该加碘食盐是合格的【规律总结】实际化工生产中以及化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往往涉及到多步反应:从原料到产品可能要经过若干步反应;测定某一物质的含量可能要经过若干步中间过程。

对于多步反应体系,依据若干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求解方法,称为“关系式”法。

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避免计算错误,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得结果。

用关系式解题的关键是建立关系式,建立关系式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微粒守恒关系建立关系式,2、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合建立关系式。

【巩固】3、已知脊椎动物的骨骼中含有磷。

以下是测定动物骨灰中磷元素含量的实验方法。

称取某动物骨灰样品0.103 g,用硝酸处理,使磷转化成磷酸根。

再加入某试剂,使磷酸根又转化成沉淀。

沉淀经灼烧后得到组成为P2Mo24O77的固体(其式量以3.60 ×103计)0.504 g。

试由上述数据计算该骨灰样品中磷的质量分数。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以31.0 计。

)题型四:平均值法的应用【例4】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和物10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升,则混和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锌B.铁C.铝D.镁【点拨】本题利用平均摩尔电子质量求解,据10克金属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升可得金属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0g/mol。

四种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Zn:32.5g/mol、Fe:28g/mol、Al:9g/mol、Mg:12g/mol,其中只有Al的摩尔电子质量小于10g/mol,故答案为C。

【规律总结】所谓平均值法是一种将数学平均原理应用于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

它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两个数Mr1和Mr2(Mr1大于Mr2)的算术平均值Mr,一定介于两者之间。

所以,只要求出平均值Mr,就可以判断出Mr1和Mr2的取值范围,再结合题给条件即可迅速求出正确答案。

常见方法有:求平均原子量、平均式量、平均摩尔电子质量、平均组成等。

【巩固】4、由10g含有杂质的CaCO3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0.1mol,则此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A.KHCO3和MgCO3B.MgCO3和SiO2C.K2CO3和SiO2D.无法计算题型五:极端假设法的应用【例5】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 2.8 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A.2 gB.4 gC.8 gD.10 g【点拨】本题给出的数据不足,故不能求出每一种金属的质量只能确定取值范围。

三种金属中产生等量的氢气质量最大的为锌,质量最小的为铝。

故假设金属全部为锌可求的金属质量为8.125g,假设金属全部为铝可求的金属质量为2.25g,金属实际质量应在2.25g ~~8.125g之间。

故答案为B、C。

【规律总结】“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巩固】5、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30 B.46 C.50 D.66题型六:讨论法的应用【例6】向300mL K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得到白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CO2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

(2)若通入CO2气体为2.24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色团体。

请通过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点拨】(1)由于CO2和KOH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不同则产物不同,故可根据CO2和KOH 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对产物进行讨论。

由:①CO2+2KOH=K2CO3+H2O ②CO2+KOH=KHCO3可知n(CO2)/n(KOH)=1/2时产物为K2CO3,n(CO2)/n(KOH)=1时产物为K HCO3,所以n(CO2)/n(KOH)<1/2时,KOH 过量则产物为K2CO3+KOH;1/2< n(CO2)/n(KOH)<1时,对于①反应来说二氧化碳过量而对于②反应来说二氧化碳量不足,所以产物为K2CO3+KHCO3;n(CO2)/n(KOH)>1时,二氧化碳过量,则固体产物为KHCO3。

答案为:①K2CO3+KOH ②K2CO3③K2CO3+KHCO3④KHCO3(2)由:①CO2+2KOH=K2CO3+H2O ②CO2+KOH=KHCO322.4L(标态) 138g 22.4L(标态) 100g2.24L(标态) 13.8g 2.24L(标态) 10.0g∵13.8g>11.9g>10.0g∴得到的白色固体是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

设白色固体中K2CO3 x mol,KHCO3 y mol,即①CO2+2KOH=K2CO3+H2O ②CO2+KOH=KHCO3x mol 2x mol x mol y mol y mol y molx mol+y mol=2.24L/22.4mol•L—1=0.100 mol (CO2)138g•mol—1 ×x mol 100 g•mol—1 × y mol=11.9g (白色固体)解此方程组,得x=0.0500mol (K2CO3)y=0.0500mol (KHCO3)∴白色固体中,K2CO3质量为138g•mol—1 × 0.0500mol=6.90gKHCO3质量为100 g•mol—1 ×0.0500mol=5.00g消耗KOH 物质的量为2x mol+y mol=2×0.0500mol+0.0500mol=0.150mol∴所用KOH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150mol/0.300L =0.500 mol•L—1【规律总结】有一类化学计算题,由于某一条件的不确定,结果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也可能在某个范围内取值,这类题需要用讨论的方法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