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

合集下载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5课《诗词五首》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25课《诗词五首》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 好在哪里? 明确:“生”和“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 和“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景,无意说 理,却在描述景物自然时序的交替中蕴含哲理。
中心思想 《次北固山下》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 的残冬早春景象,即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句写景好在哪里? 找出用的精妙的词语,并赏析。
明确:这一句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 “悬”都是诗眼。用的精妙。此联写春潮上涨,江水 浩荡,视野开阔的景色。正是因为江水上涨,所以舟 行顺利,“阔”是表现 “潮平”的结果,写的恢弘阔 大,下句用一面白帆高悬这一小景,表现出平野开阔、 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大景象。
2、分析这首小令的主要表现手法。
明确: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 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 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此 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陈子昂(65 9~700),字伯 玉,梓州射洪人。 初唐文学家。初 唐诗文革新人物 之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古人:往古的人,特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 下士的圣君。 2、来者:后世的人,特指后世那些重视人 才的贤明君主。
“曲”: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 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 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 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 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 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 散套和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古诗五首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古诗五首

(视觉) (想象) (听 描写 (视
驰援部队行动:
半卷红旗临易水, (将是勇于 霜重鼓寒声不起。 面对重重困难)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誓死报效祖国 铺写
(视觉 (听觉
抒情
描写了兵临城下,危城将破,将士们殊死战斗的惨烈场景, 表现了将士们尽忠报国 视死如归的气概。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这时候,一 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 “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 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
思考该诗抒发的思想感情?
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写诗人泊舟北固山下时 看到的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表现了 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全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和谐优美,妙趣横生, 堪称千古名篇。
这首散曲写的景物很凄凉, 抒发的情感也是很惆怅的 文中有直接表达诗人 惆怅的句子吗? 夕阳——西下(特定时间、环境) 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
这篇散曲简约而深细,既无夸张,也没有用典 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景 同时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抒发了一个游子凄苦愁楚的思乡之情。
古 诗 五 首
饮酒
陶 渊 明
陶渊明何许人
也???
陶渊明: 潜 ,字元亮 ,世称靖 节先生,著名诗人、辞 赋家、散文家


结庐在人境,而 无车马喧。

陶渊明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 来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心 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 鸟相与还
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自己的 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 静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 见了庐山。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起 还林。

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语文版)精选教学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语文版)精选教学PPT课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 下册
25. 诗词五首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此山采问结
中气菊君庐 有日东何在

真夕悠心而 陶
辨鸟然远无 渊
已相见地车 明
忘与南自马
言还山偏喧
。。。。。
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名 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他以田园生活为 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 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 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 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 花源记》、《归园田居》、 《饮酒》。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 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 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 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 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 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 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 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并不低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黄鹤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 山下》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跟“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 说说道理。
提示: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 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有 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 南宜阳西)人。据说,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 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自 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 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 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 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 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 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 编诗五卷。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诗词五首》25.《诗词五首》【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人境:人世间。

车马喧:诗中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日夕:接近黄昏的时候。

真意:真正的意趣。

辨:辨别,说明。

客路:旅途。

风正:顺风。

残夜:夜将尽之时。

旧年:一年将要结束的时候。

乡书:家信。

天街:京城的街道。

润如酥:滋润如酥。

酥,奶油。

绝胜:绝佳。

黑云:诗中比喻敌军。

临:抵达。

声不起:声音不响。

这里指鼓声低沉。

玉龙:宝剑的代称。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书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人”,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王湾,生卒不详,洛阳人,先天年间进士。

开元初为荥阳主簿,仕终洛阳尉。

王湾文名早著,殷璠《河岳英灵集》说他“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

”尝往来吴楚之间,多有著述。

《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张说激赏,亲手题在政事堂,让朝中文士人作为楷式。

韩愈(公元768~824年),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

自谓郡望晶黎,世称韩昌黎。

早孤,由嫂抚养。

刻苦自学。

贞元进士,任监察御史,以事贬为阳山令。

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

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语文版

《诗词五首》同步练习《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1.《次北固山下》作者______,______人,______代诗人,他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走,当舟次北固山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题目中“次”是________的意思,本诗属______言____诗。

2.判断正误①这首诗以第二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

( )②“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风正一帆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因为有时风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一个“正”字包含为“顺”与“和”的内容,表现了风平浪静的景色。

(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都表现了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生思乡之情呢?( )④“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紧承三联而来,与首联遥相呼应,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 )《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阅读诗歌,完成文后问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ppt课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 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 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 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 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 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 “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 现。
次北固山下
王湾次北固山下Fra bibliotek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 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 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 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 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看”、 “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 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 “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 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 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
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 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这种写法, 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 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 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 ,例如王安石的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 木成畦手自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 闼送青来”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拟人的手 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 的亲切形象。
《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 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 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 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 真谛。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知识点整理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知识点整理

课外四首古诗知识点整理归纳(一)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大杜”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诗歌鉴赏1.请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所呈现的画面。

轻轻的烟雾,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和两岸沉寂的沙滩。

夜晚我把船停泊在秦淮河,河岸遍布大大小小的酒家。

2.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

(修辞、炼字)运用互文的手法,两个“笼”字将寒水、细沙、清烟、淡月四景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淡雅清幽的水边夜色图,渲染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气氛。

3.“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犹”字,意味深长,蕴含了哪些丰富的内容?(批注/炼字)“犹”字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形象表达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景,蕴含着对纸醉金迷的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4.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修辞、写法)。

用典/借古讽今,运用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表面讽刺歌女,实际讽刺不吸取亡国教训依旧荒淫享乐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三.主旨归纳这首诗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而亡国的历史,讽刺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对晚唐统治者的不满、愤慨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二)贾生唐.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并称“温李”,著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二.诗歌鉴赏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 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三十六体”。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贾 生
汉代长安城中未 央宫前殿的正室。 才华,这里指贾 谊的政治才能。
李商隐
即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力 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 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 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
为一体,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
之情。
贾 生
李商隐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 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沁阳。
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
夏初江南梅子 赵师秀 黄熟的时节, 即梅雨季节。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即邀约友人。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意: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 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鸣。 时已过午夜,已约好的客人却还没有 来,(我)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 落在棋盘上。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 期客的情景,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 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 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诗意:薄薄的烟雾笼罩着河水, 朦胧的月光笼罩着沙滩。入夜,我将 小船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的地方。 可怜的商女不知道国家已经要灭亡, 还在对岸唱着淫靡之曲《后庭花》。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
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
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 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 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 关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25.诗词五首
1/17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悠.然( yōu )
归雁.( yàn )
怆.然( chuàng )
涕.下( tì ) 提携.( xié ) 枯藤.( téng
)
2/17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悠.然.见南山__悠__闲_自__得_样_子_________ (2)山气.日夕佳__气__象_,__景_色______ (3)飞鸟相.与.还___一_起______ (4)欲辨.已忘言_区__分_,_说__明_______ (5)客.路.青山外__旅__途_______ (6)风.正.一帆悬___顺_风________ (7)海日生残.夜.__夜__将_尽__之_时______
11/17
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后面问题。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_____人__马__众_多__(_来__势_凶__猛__)______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9/17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后面问题。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0/17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 C 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个时序交替自然理趣。 B.把“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象征,给人以主动向上力量。 C. “生”与“入”用了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4.“风正一帆悬”“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样子,作者以小景展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2016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AwAAAU

2016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AwAAAU

25 诗词五首 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

东晋田园诗人,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这首《次北固山下》。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运用传说,熔铸辞采,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马致远(约1251-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2.主题解说《饮酒》主要写诗人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次北固山下》主要写诗人因长江的风景引发旅途的乡愁,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

《雁门太守行》通过描写边塞生活,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不惜为国捐躯的决心。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3.重点突破《天净沙·秋思》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提示一: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的。

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

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的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地统一于这首小令中,道出了游子的羁旅之悲。

提示二:寓情于景,运用景物,创造一个十分典型的环境,深秋的黄昏,野外一片寂静,几只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最新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最新整理)

25 诗词五首第2课时一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解题及作者简介1解题: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2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整体感知1结合课下注释自学。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朗读全诗。

2赏析诗歌: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

3诗中写了什么景?其特点是什么?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4怎样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诗?提示: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

但若是下过一场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春色。

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

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

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

这句诗,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二学习《雁门太守行》(一)简介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

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课 《古代 诗歌五 首》课 件PPT
20.古代诗歌五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课 《古代 诗歌五 首》课 件PPT
知人论世 登幽州台歌
望岳
感知诗文 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探究理趣 己亥杂诗(其五)


陈 子
州 台
昂歌
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 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 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 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 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 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课 《古代 诗歌五 首》课 件PPT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杜甫赴洛阳应试落第,于是漫 游齐、赵一带,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泰 山为东岳,是五岳(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首。近岳而望,并 未登山,所以题为“望岳”。诗中描绘泰 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 绝顶的心情,都是从“望”字着笔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览”字之中充满了诗人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 天下”,用在这里有着深刻的含义:它 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 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 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壮志情怀。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 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 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体现出泰山的气魄、 伟岸,能让读者体会到诗人“会当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与胸襟,可见诗人的 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 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 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渡荆门送别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渡荆门送别教案语文版

渡荆门送别教学目标知识及能力学习渡荆门送别。

过程及方法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正确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渡荆门送别一诗是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

结尾缘江水而生发遐想,在“故土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为对故土的眷恋与对大好前程的憧憬。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难点激发学生想像,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古诗〔二〕学习渡荆门送别1学生自由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意。

2放录音,营造气氛。

3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明确:远渡的地点与此行的目的。

又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明确: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风光,画出一幅气势磅衡的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4 这一联中有一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明确:'随'字将群山及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们以空间感与流动感。

5 颈联那么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请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明确:“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

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似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

天上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教师补充:云多,那么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风光,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新鲜、欣喜的感受与体验。

6 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明确:不是,是辞别故土。

尾联中的故土水是指流经故土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

诗人初次离开故土,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

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土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会送我这个远别故土的人到楚地。

7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明确:抒发了思乡深情。

gnpAAA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天净沙

gnpAAA2016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5《诗词五首》天净沙

《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道德、情感、价值观: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意韵。

教学用具:自制录音带、录音机、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

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解题: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吊词])。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三、诗歌朗读:1.师配乐范读2.学生齐读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诗词五首》课文详细解析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诗词五首》课文详细解析

《诗词五首》课文详细解析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迢迢:遥远。

牵牛星:即牛郎星,在银河北。

皎皎:明亮。

河汉:银河。

纤纤:形容手指细长。

擢(zhuó):伸出。

札(zhá)札: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章:布帛上的经纬纹理,文中指布帛。

零:落。

几许:多少。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间(jiàn):隔。

脉脉:含情凝视的样子。

语:文中是动词,交流、谈话。

【段析】诗的第一句即交代了牛郎、织女这两个人物。

“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

这两个叠词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这是从远景遥望写起。

以织女的口吻抒发被困织机的哀怨和对自由爱情的渴求。

因思念而无法施展高超技艺,以至“终日不成章”;因思念无法排遣痛苦的折磨,以至“泣涕零如雨”。

“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视之含情。

“盈盈”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

译文: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位于长江的南岸。

楚国:文中指湖南、湖北一带。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大荒:广阔无边的原野。

海楼:即海市蜃楼,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全反射,产生幻象,使远处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上。

常发生在海边或沙漠地区。

【段析】首联直接扣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颔联紧承首联,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诗词五首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

东晋田园诗人,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这首《次北固山下》。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

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运用传说,熔铸辞采,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马致远(约1251-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2.主题解说 《饮酒》主要写诗人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次北固山下》主要写诗人因长江的风景引发旅途的乡愁,写出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会意义。

《雁门太守行》通过描写边塞生活,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不惜为国捐躯的决心。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3.重点突破《天净沙·秋思》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提示一: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的。

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

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的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地统一于这首小令中,道出了游子的羁旅之悲。

提示二:寓情于景,运用景物,创造一个十分典型的环境,深秋的黄昏,野外一片寂静,几只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

这是一组令人感伤的景物,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游子孤寂、痛苦的心境,看到归巢之鸦,怎不让人生出思乡之情呢?“小桥流水人家”的乐景衬悲情,思乡之情又增一分。

4.结构图解饮酒⎩⎪⎨⎪⎧⎭⎪⎬⎪⎫结庐人境 无车马喧→心远采菊 东篱 南山山气 日夕 飞鸟 悠然热爱自然淡泊名利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绿水前观景⎩⎪⎨⎪⎧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海日残夜,江春旧年思乡——归雁,乡书江南早春游子思乡登幽州台歌⎩⎪⎨⎪⎧所见:时空的无限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 雁门太守行⎩⎪⎪⎨⎪⎪⎧⎭⎪⎪⎬⎪⎪⎫边关落日将士守城⎩⎪⎨⎪⎧首联:守军雄姿英发颔联:战斗惊心 动魄援军活动⎩⎪⎨⎪⎧颈联:友军驰援,双方 苦战尾联:誓死报国,豪情 满怀奋勇杀敌立志报国天净沙 秋思⎩⎪⎨⎪⎧写景⎩⎪⎨⎪⎧⎭⎪⎬⎪⎫枯藤 老树 昏鸦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凄凉冷清抒情⎩⎪⎨⎪⎧⎭⎪⎬⎪⎫夕阳西下断肠天涯游子之悲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而无车马喧.( ) (2)问君何能尔.( ) (3)黑云..压城城欲摧( ) (4)乡书..何处达( ) 2.填空。

(1)《饮酒》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

(2)《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字________。

后世称为陈拾遗。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

3.请你按下面的提示内容填写诗句。

(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的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幽州台歌》中表达诗人孤单悲苦心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5)《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把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放飞思绪,想象一下《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如果有一天能与“亲人”相聚,他会说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学校正在举行以“古诗朗诵”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如果你也参加了这次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如果让你代表班级参加“汇报活动”,你打算如何汇报你班的活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你参加了“我的朗诵心得”这一交流环节,请你条理清晰地给同学们介绍一些你熟悉的古诗朗诵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________;“风正”,帆才有________的态势。

1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1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

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徐州中考)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出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