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黏膜屏障与肠功能障碍_吕宾
肠黏膜屏障损害与肠道功能障碍35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
肠道粘膜屏障的构成及功能前言人体肠道内栖息着大量的正常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和宿主形成了共生关系。
正常情况下并不损害机体继康,这完全依赖于机体完整的肠道粘膜屏障功能。
肠道粘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四部分组成,这些功能分别有相应的结构基础,是防止肠道内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人机体内环境,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道重要屏障。
以上任何一方面损害均可能造成细菌及内毒素易位。
1. 肠道屏障的构成肠道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可将肠腔与机体内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的功能。
肠道屏障包括机械、化学、生物及免疫屏障。
1.1 机械屏障由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等构成,肠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等组成,细胞间连接有紧密连接、缝隙连接、黏附连接及桥粒连接等,尤以紧密连接最为重要。
紧密连接主要由紧密连接蛋白组成,包括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家族、带状闭合蛋白(zonula occludens,ZO)家族、连接黏附分子(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JAM)等。
广义的机械屏障还包括肠道的运动功能,肠道的运动使细菌不能在局部肠黏膜长时间滞留,起到肠道自洁作用。
吸收细胞侧面和质膜在近肠腔侧与相邻的细胞连接形成紧密连接复合体,只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水溶性物质有选择性通过。
潘氏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细菌的能力,并可分泌溶菌酶、天然抗生素肽、人类防御素5和人类防御素6,在抑制细菌移位、防治肠源性感染方面日益受到重视。
杯状细胞分泌粘液糖蛋白,可阻抑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和有害物质对上皮细胞的损害。
并可包裹细菌;还与病原微生物竞争抑制肠上皮细胞上的粘附素受体,抑制病菌在肠道的粘附定植从而可预防小肠细菌过度增生和肠源性感染。
1.2 化学屏障由胃肠道分泌的胃酸、胆汁、各种消化酶、溶菌酶、粘多糖、糖蛋白和糖脂等化学物质构成了肠道的化学屏障。
肠道屏障功能评价及其技术课件
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检测肠道内蛋白质的表达和修饰,评估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例如,质谱分析可以检测肠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修饰,从而评估肠道屏障功能的蛋白质调控。
04
肠道屏障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是IB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心理治疗
除了饮食和补充益生菌、益生元外,适当的有氧运动、戒烟、控制饮酒等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维护肠道屏障功能。
生活方式调整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深入探索肠道屏障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深入研究肠道屏障功能的分子机制
研究肠道微生物组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为开发新的干预手段提供依据。
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使肠道内的气体、液体和细菌等物质进入血液,引发一系列症状。
肠道屏障功能的评价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IBS与其他器质性肠病,为治疗提供依据。
05
肠道屏障功能改善策略
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维护肠道健康,改善肠道屏障功能。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控制脂肪摄入
适量摄入蛋概述肠道屏障功能评价方法肠道屏障功能评价新技术肠道屏障功能与疾病的关系肠道屏障功能改善策略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contents
目录
01
肠道屏障功能概述
肠道屏障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能够防止病原体和毒素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保障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肠道内细菌和毒素的入侵,引发感染、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肠道屏障是指肠道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形成的阻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的屏障。
肠道黏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和黏液层组成,能够阻止病原体和毒素的入侵。
211232376_细胞焦亡在肠黏膜屏障损伤机制中的作用
王彬彬等细胞焦亡在肠黏膜屏障损伤机制中的作用第 4 期细胞焦亡在肠黏膜屏障损伤机制中的作用王彬彬吕亚娟陈红纲张世魁杨蓉佳(甘肃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兰州 730000)中图分类号R57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04-0893-05[摘要]肠上皮细胞、免疫系统及微生物的相互联系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性和自我更新。
肠黏膜屏障损伤易导致难以预测的严重疾病发生。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活化的半胱天冬酶切割Gasdermin家族蛋白介导的炎症细胞死亡形式,在急慢性疾病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病理生理状态下,细胞焦亡参与肠黏膜屏障损伤及异常免疫调节,最终导致多种肠道疾病发生。
本文综述细胞焦亡在肠道感染、肠缺血再灌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炎症性肠病中的最新调控机制,针对此类肠道疾病提供新的有效治疗策略。
[关键词]细胞焦亡;炎症小体;肠上皮细胞;肠道疾病Role of pyroptosis in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damage mechanismWANG Binbin, LYU Yajuan, CHEN Honggang, ZHANG Shikui, YANG Rongjia.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Lanzhou 730000, China[Abstract]Interconnection between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mmune system and microorganisms maintains integrity and self-renewal of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Damage to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predisposes to development of unpredictable serious diseases. Pyroptosis,a form of inflammatory cell death mediated by cleavage of Gasdermin family proteins by activated cysteine aspartases,plays an instrumental role in control of acute and chronic diseases. Under pathophysiological conditions,pyroptosis is involved in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damage and abnormal immune regulation, ultimately leading to a variety of intestinal diseases.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latest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pyroptosis in intestinal infections,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necrotizing small bowel coliti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to recommend novel and effect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these intestinal diseases.[Key words]Pyroptosis;Inflammasome;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ntestinal diseases严重感染、创伤、外科手术等多种应激因素均可导致肠黏膜水肿、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cells,IECs)分化及增殖加快,甚至导致IECs死亡,引起这些改变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凋亡、坏死、自噬等[1]。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cinoma[J ].Carcinogenesis ,2002,23:4352445.[18]LOWES K N ,BRENNAN BA ,YEOH G C ,et a1.Oval cell num 2bers in huma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dis 2ease severity[J ].Am J Pathol ,1999,154:5372541.[19]HIXSON DC ,BROWN J ,MCBRIDE AC ,et al.Differenti 2ation status of rat ductal cells and ethionine 2induced he 2patic carcinomas defined with surface 2reactive monoclonal antibodies[J ].Exp Mol Pathol ,2000,68:1522169.[20]周思朗,李鹏,曹漫明,等.大鼠肝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642366.[21]GOODELL MA ,BROSE K ,PARADIS G ,et al.Isolationand f unctional properties of murin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hat are replicating in vivo [J ].J Exp Med ,1996,183:179721806.[22]AL ISON MR.Tissue 2based stem cells :ABC transporter pro 2teins take centre stage[J ].J Pathol ,2003,200:5472550.[23]HIRSCHMANN 2J AX C ,FOSTER A E ,WUL F GG ,et al.A distinct “side population ”of cells with high drug efflux capacity in human tumor cells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4,101:14228214233.[24]HIRSCHMANN 2J AX C ,FOSTER A E ,WUL F GG ,et al.A distinct “side population ”of cells in human tumor cells :implications for tumor biology and therapy [J ].Cell Cy 2cle ,2005,4:2032205.[25]G ABRI LOVE JL ,WE L TE K,LU L ,et al.C onstitutive produc 2tion of leukemia differentiation ,colony 2stimulating ,erythroid burst 2prom oting ,and pluripoietic factors by a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eukemia differentiation factor [J ].Blood ,1985,66:4072415.[26]WAN G SY ,CH EN L Y ,TSA I TF ,et al.Constitutive pro 2duction of colony 2stimulating factors by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s :possible correlation with cell differentiation[J ].Exp Hematol ,1996,24:4372444.[27]PA TRAWAL A L ,CAL HOUNT ,SCHN EIDER 2BROUSSARD R ,et al.Side population is enriched in tumorigenic ,stem 2like cancer cells ,whereas ABCG2+and ABCG22cancer cells are similarly tumorigenic[J ].Cancer Res ,2005,65:620726219.(收稿:2007211205)(校对:郭顺明)作者单位:650011昆明市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作者简介:郑盛男,25岁,住院医师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研究进展郑 盛 综述 刘 海 审校【摘要】 肠道除具有消化吸收及蠕动功能外,还有激素分泌、免疫调节和黏膜屏障功能,肠黏膜屏障在维护肠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障碍
· 肠道免疫相关性疾病 · 继发性免疫缺陷
肠道的免疫相关性疾病
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 免疫器官。在肠道内,除了特异性细胞介导的 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外,还有非特异性免 疫机制,是宿主对抗肠腔中大量致病性物质的 第一防线,维持着机体的稳态。当这些免疫功 能障碍时,如下所列的肠道免疫相关性疾病, 由于肠道的免疫屏障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 发生。
3) 破坏核酸及染色体
钙超载的作用
1、线粒体功能损伤 2、激活多种酶 3、促进自由基生成
白细胞介导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1) 微血管内血液流变学改变 机械阻塞作用 2) 微血管口径的改变 3)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引发水肿,其机制可
能与白细胞释放的某些炎症介质有关
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是G-细菌胞壁的脂多糖部分,其致 病作用与类脂A有关。内毒素可引起 肠黏膜水 肿、糜烂、溃疡和出血,破坏肠黏膜屏障。其 作用机制可能与内毒素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产生、释放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及 白介素等细胞因子有关。
作为自身抗体参与肠道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的病理损伤作用。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 肠道机械屏障功能障碍 ■ 肠道化学屏障功能障碍 ■ 肠道生物屏障功能障碍 ■ 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障碍
肠道机械屏障功能障碍
■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 内毒素血症 ■ 肠黏膜营养缺乏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某些休克、创伤、烧伤等情况下,机体发生血液 重新分布,使肠道处于缺血状态,当再灌注时,激活的 中性粒细胞释放大量蛋白酶、氧自由基等,造成肠黏膜 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 自由基的作用 · 钙超载 · 白细胞的作用
自由基的作用
肠黏膜屏障损害与肠道功能障碍PPT课件
应激 肠道缺血 肠道上皮损伤
肠
道通透性增加
细菌和内毒素易位
SIRS
Chrysostomos D. Anastasilakis ,Digestion 20
2019/11/14
脂多糖导致肠屏障损伤后肠内内分泌 细胞增加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分 泌
1.LPS通过TLR 4依赖机制诱导L细胞分泌GLP-1 2.肠缺血损伤与人的即时GLP-1分泌有关。 3.L细胞是肠损伤后LPs的粘膜传感器。 4.Glp-1分泌与肠道炎症密切相关。 GLP-1: 胰高血糖素样肽 LPS:脂多糖 TLR4: Toll样受体4 L cell:肠内分泌细胞
2019/11/14
Bischoff et al. BMC Gastroenterology128 014,
肠粘膜屏障损害与肠道功能障碍
2019/11/14
肠粘膜屏障的防御机制
Chrysostomos D. Anastasilakis ,Digestion 19
细菌或毒素进入循环系统的路径 2019/11/14
Lebrun et al, 2017, Cell Reports221 1,
疾病发生时,三种已知的上皮细胞旁路的渗透性通路功能障碍
2019/11/14
肠粘膜细胞及其功能
Chrysostomos D. Anastasilakis ,Digestion 9
肠粘膜免疫屏障
2019/11/14
10
肠粘膜生物屏障
主要由正常的肠道菌群构成,是对外来菌株有定植抵抗作用的肠内正 常寄生菌群。 正常成人肠道内细菌总重量可达1-1.5公斤,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 最大的微生态系统。 专性厌氧菌,占据了肠道菌群所有细菌数量的99%以上,是肠道菌群 的主体。
肠黏膜屏障与肠功能障碍
肠黏膜屏障与肠功能障碍吕宾【摘要】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所组成,能够防止肠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通过肠黏膜进入机体。
一旦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通透性增加、肠菌群失调,可导致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并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
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烧伤等危重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胆管炎、炎症性肠病等消化道疾病,化疗及放疗等各种理化损伤等均可导致肠功能障碍。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肠道微循环、合理实施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肠黏膜修复以及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是防治肠功能障碍的基本措施。
【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3页(P232-234)【关键词】肠黏膜屏障;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谷氨酰胺;肠道微生态【作者】吕宾【作者单位】310006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肠道不仅具有消化、吸收作用,而且能够阻止肠腔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侵入人体、从而发挥重要的屏障功能,并且还是调控机体应激反应、生成炎症介质的重要器官,在多脏器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肠屏障是指肠道能够防止肠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穿过肠黏膜进入人体内其它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
它包括:肠黏膜上皮、肠粘液、肠道菌群、分泌性免疫球蛋白、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胆盐、激素和胃酸等。
一、肠黏膜屏障的组成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共同构成[1]。
1.机械屏障是指完整的彼此紧密连接的肠黏膜上皮结构;由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上皮基膜及上皮表面的菌膜三者共同构成,防止肠腔内大分子物质向肠壁渗透、肠壁固有层物质进入肠腔,能有效阻止细菌及内毒素等有害物质透过肠黏膜进入血液。
肠道黏膜是机体中生长最快的组织之一,肠上皮不断更新是保持黏膜屏障完整性的重要机制,当黏膜受损时,肠上皮细胞增生、迁移加快,促进黏膜修复。
肠粘膜屏障
实验证明内毒素比细菌分子更小,更容易穿透 肠粘膜屏障,在严重创伤、休克、大手术等应 激后往往先有内毒素血症,然后有细菌易位。
血内毒素升高又加重了肠粘膜屏障功能得损害, 如此形成恶心循环。
测定血中内毒素含量可判断由早期肠粘膜屏障
损伤导致得内毒素移位,但不能判断革兰阴性 杆菌种类,且由于不同抗生素诱导菌体释放内 毒素得情况不同,准确性有一定限制,所以对肠 粘膜损伤程度和后果得判定仍不够准确,对指 导得指导意义有限。
D-乳酸就是细菌发酵得代谢产物,肠道多种细 菌均可产生。正常情况下很少被吸收,并且哺 乳动物不具备将其快速降解得酶系统。
当肠道发生急性缺血等损伤致肠粘膜绒毛顶端 上皮脱落,肠粘膜通透性增加时,肠道细菌产生 大量得大量D-乳酸通过受损粘膜入血,就是血 浆D-乳酸水平升高。故检测血浆D-乳酸水平可 及时反映肠粘膜损害程度和通透性变化。
任何造成肠粘膜缺血、破损、脱落、萎缩均可 引起肠道机械屏障功能损伤。
近十余年来,低血容量性休克、应激、肠缺血 等引起肠粘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已得到大量临床 和实验研究证实。
小肠缺血后可造成再灌注损伤时产生大量氧自 由基,导致小肠粘膜损伤和肠粘膜通透性增加。
肠粘膜再灌注损伤得主要机制就是:具有毒性 得活性氧代谢产物,即氧自由基(包括超氧阴离 子、过氧化氢、羟自由基)大量产生,由此引起 核酸、蛋白质、脂质等损伤,导致细胞功能障 碍甚至细胞死亡。
4、胃肠蠕动收到抑制或肠道摄氧受损,使肠道 代谢下降,肠内菌群失调,革兰阴性菌过度繁殖, 产生大量内毒素。
严重创伤、烧伤或休克
化疗药物、恶心肿瘤得外照射或长期大量应用 糖皮质激素
1、严重创伤后肠道 sIgA得合成明显受到抑制, 主要表现在sIgA 含量减少,肠壁组织中合成sIgA 得浆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肠道黏膜屏障机能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肠道黏膜屏障机能及其调控研究进展翟双双【摘要】肠道不仅仅是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也是机体的一道防御屏障。
肠道黏膜屏障包括黏膜生物屏障、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不论是哪一种肠道黏膜屏障受到损伤,都会导致机体不同程度的伤害,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文就肠道黏膜屏障机能及其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认识肠道黏膜屏障及治疗由其损伤引起的疾病提供参考和帮助。
%The gut is not only the main place of digestion,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but a body defensive barrier.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including mucosal biological barrier, mechanical bar-rier, chemical barrier and immune barrier. Regardless of what kind of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is damaged, it will cause the different degree of damage which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some diseas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research on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help to treatment the disease caused by the injury.【期刊名称】《现代畜牧兽医》【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5页(P54-58)【关键词】肠道黏膜屏障;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作者】翟双双【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21肠道是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机体主要的免疫器官,同时还具有激素分泌、免疫调节和黏膜屏障等功能,肠黏膜屏障在维护肠道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1]。
肥大细胞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中的作用
肥大细胞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中的作用
黄晨;吕宾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
【年(卷),期】2013(018)004
【摘要】肥大细胞(MC)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中的关键细胞,参与调节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生时,大量MC被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以及炎性介质,与SAP并发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密切相关.本文就MC在SAP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247-249)
【作者】黄晨;吕宾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310006;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3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J], 朱青云;杨世刚;潘新亭;孙英;李爱芹;弥亮钰;万有栋;赵连兴;周长勇
2.Toll样受体9信号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J], 苏伟;欧娅;杨自力;聂玉强
3.HMGB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柏超;陈霞;李昌平
4.肥大细胞在急性应激性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J], 唐宇;马洪升
5.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9途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分析 [J], 蒲玟静;赵宏贤;柏超;周翔宇;陈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道粘膜屏障结构的研究进展
肠道粘膜屏障结构的研究进展
罗治彬;吴嘉惠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卷),期】1997(6)4
【摘要】当肠上皮防御屏障结构被破坏后,细胞外基质(ECM)暴露,一些细菌就利用表面成份粘附素与ECM结合而进行粘附;同时可溶性ECM结合到细菌表面形成伪装层,使宿主免疫系统不能识别而逃避免疫杀灭,细菌得以定植而感染.肠道固有的防御屏障包括粘膜物理屏障、化学屏障。
【总页数】4页(P372-375)
【作者】罗治彬;吴嘉惠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儿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4.02
【相关文献】
1.慢性消化病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关系 [J], 王勇君;王信格
2.缺氧诱导因子1α调控claudin-1蛋白表达对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J], 徐卫华;高胜东
3.普洱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道脂肪吸收及粘膜屏障的干预研究 [J], 朱晟易;童钰铃;赵奕;吕海鹏;林智;沈国丽;孙婷;宋震亚
4.猪的胃肠道屏障功能及对粘膜免疫的影响 [J], 任方奎;张燕平;张桂芝;崔锦鹏
5.大黄对盲肠切除导致肠道损伤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J], 李宁;韩振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粘膜屏障与功能医学
肠粘膜屏障与功能医学曾强范竹萍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以为肠道的功能仅是消化吸收,80年代以后熟悉到肠粘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性,肠功能障碍包括消化,吸收障碍与肠粘膜屏障碍.国内学术界真正开始重视肠粘膜屏障的概念,也只是近十年之内的事.2005年5月28至3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胃肠黏膜屏障临床与基础研究学术会议,是我国首届有关胃肠道黏膜屏障的学术研讨会.以后的2006年6月17日在上海,2007年8月25日在北京别离召开的学术会议,对肠屏障功能障碍概念的变迁进行了论述,并出台了”肠屏障功能障碍临床诊治建议”(1,2,3) .肠黏膜屏障要紧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组成,肠道局部微环境、细胞因子、基因调控和凋亡机制是肠道上皮细胞发生、生长、分化的调剂因素。
肠道生态与肠道健康的关系,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受到关注.阻碍肠黏膜屏障因素包括肠腔内渗透压的改变,疾病(创伤,失血,烧伤,炎症性肠病等),药物作用,营养因素,细胞因子和激素水平改变等.肠屏障功能障碍可致使肠黏膜萎缩,肠通透性增加,肠上皮细胞受损,肠局部免疫功能受损,肠菌群失调和肠动力障碍。
轻者造成肠道功能受损,重者造成各类肠道疾病(1).广义上来讲,肠屏障功能的检测包括肠通透性检查测定, 肠黏膜损伤检查,肠缺血指标等,也可分为体内和体外检测方式.体内检测有口服分子探针尿回收率法,D乳酸和细菌及内毒素水平检测等.其中反映肠黏膜渗透性改变的检测可准确反映肠黏膜的损伤程度,是监测肠道屏障功能的有效指标.肠黏膜渗透力增高常意味着肠屏障功能的损害,尤其是机械屏障的损害.糖分子探针如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的检测是平安性和准确性较高的方式,乳果糖和甘露醇在肠道内的吸收途径不同,乳果糖要紧通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问的紧密连接而吸收,甘露醇主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毛细气孔而被主动吸收.二者在体内不进行代谢,从肠道入血后随尿排出,可利用液相层析串联质谱在尿中进行准确和定量测定, 由此反映出其吸收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3961/j.issn.1672-2159.2013.04.010作者单位:310006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肠黏膜屏障与肠功能障碍吕宾·专家笔谈·【提要】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所组成,能够防止肠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通过肠黏膜进入机体。
一旦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通透性增加、肠菌群失调,可导致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并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
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烧伤等危重疾病,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胆管炎、炎症性肠病等消化道疾病,化疗及放疗等各种理化损伤等均可导致肠功能障碍。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肠道微循环、合理实施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肠黏膜修复以及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是防治肠功能障碍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肠黏膜屏障;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谷氨酰胺;肠道微生态肠道不仅具有消化、吸收作用,而且能够阻止肠腔内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侵入人体、从而发挥重要的屏障功能,并且还是调控机体应激反应、生成炎症介质的重要器官,在多脏器功能障碍(Multiple Or -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肠屏障是指肠道能够防止肠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穿过肠黏膜进入人体内其它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和。
它包括:肠黏膜上皮、肠粘液、肠道菌群、分泌性免疫球蛋白、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胆盐、激素和胃酸等。
一、肠黏膜屏障的组成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与生物屏障共同构成[1]。
1.机械屏障是指完整的彼此紧密连接的肠黏膜上皮结构;由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上皮基膜及上皮表面的菌膜三者共同构成,防止肠腔内大分子物质向肠壁渗透、肠壁固有层物质进入肠腔,能有效阻止细菌及内毒素等有害物质透过肠黏膜进入血液。
肠道黏膜是机体中生长最快的组织之一,肠上皮不断更新是保持黏膜屏障完整性的重要机制,当黏膜受损时,肠上皮细胞增生、迁移加快,促进黏膜修复。
2.化学屏障由胃肠道分泌的胃酸、胆汁、各种消化酶、溶菌酶、粘蛋白以及肠腔内正常寄生菌产生的抑菌物质构成。
具有灭活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并能通过润滑作用以保护肠黏膜免受物理化学损伤。
3.免疫屏障由肠黏膜淋巴组织(如Peyer 结、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等)和肠黏膜表面的分泌型抗体(sIgA )构成,对黏膜表面的抗原具有摄取、处理和递呈作用,及时地识别外来微生物、食物及自身异常抗原,诱导局部及全身免疫应答反应,保护肠道免受外来抗原的破坏和异常的免疫应答。
4.生物屏障主要由正常的肠道菌群构成,是对外来菌株有定植抵抗作用的肠内正常寄生菌群。
健康人的胃肠道中均存在大量菌群,其分布因部位各异,胃和空肠内主要是需氧菌,回肠和盲肠的厌氧菌较多,结肠内90%~99%均为无芽孢厌氧菌。
肠道常驻菌与宿主的微空间结构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
肠道内微生物群构成一个对抗病原体的重要的保护屏障,影响肠道运动、调节宿主免疫、加强上皮屏障的功能。
当这个微生态菌群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后,肠道定植抵抗力大为降低,可导致肠道中潜在病原体(包括条件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
二、肠屏障功能障碍肠屏障功能障碍是指肠道的机械、生物、化学及免疫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肠道的自我修复、抗损伤以及阻碍各种未经消化的或者有害物质进入机体的能力下降的现象[2]。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黏膜损伤、萎缩,肠通透性增加,肠菌群失调,从而导致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并可诱发和(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对危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在危重病患者中较常见。
正常肠道屏障作用的维持有赖于肠黏膜完整的连续性和正常的肠黏膜支持系统,凡是可能导致两者异常的因素,均可损伤肠黏膜屏障,从而引起肠功能障碍。
常见的原因有:原发于肠道的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如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胆管炎、梗阻性黄疸、肝硬化(失代偿期)等;化疗及放疗等各种理化损伤;心、肺、肾功能障碍等其他脏器功能不全;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烧伤等危重疾病;饥饿、营养不良、长期全胃肠外营养等。
肠道通透性增高是肠屏障功能障碍的重要以及最早出现的病理生理变化,在肠黏膜形态学明显变化之前即可发生,一旦肠道通透性增高达一定程度,细菌、毒素等物质即可穿过肠黏膜进入组织,发生细菌易位、肠源性感染以及内毒素血症,进而诱发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释放,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障碍[3,4]。
研究显示,源自肠屏障功能障碍的肠源性感染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由可逆阶段向不可逆阶段发展的关键因素[5]。
可见,肠功能状态已经成为判断危重患者预后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临床上肠屏障功能障碍除了原发病的各种表现外,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甚至下消化道大出血、肛门排便、排气停止等,常伴有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或出现不能耐受食物等症状。
然而,目前尚缺乏直接反映肠屏障功能的检测方法,多采用间接方法进行监测,临床常用的方法有:血浆内毒素水平:内毒素是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当肠屏障功能障碍时,肠道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能穿过肠黏膜进入血循环,形成内毒素血症。
因此,血浆内毒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肠通透性的改变,是了解患者肠屏障功能的重要手段。
血浆D-乳酸含量:D-乳酸是细菌代谢、裂解的产物,肠道菌群中多种细菌均可产生。
肠黏膜细胞受损,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肠通透性增加,肠道中D-乳酸经过受损黏膜入血,因此,测定血浆D-乳酸含量能反映肠黏膜损伤程度和肠通透性变化。
血浆D-乳酸水平与内毒素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6]。
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二胺氧化酶大部分存在于小肠黏膜绒毛,肠黏膜和外周血中DAO活性能可靠反映肠上皮细胞成熟度和完整性,是反映小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较好指标,增高提示有肠屏障破坏。
尿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L/M):利用不被人体代谢的大分子糖类作为糖分子探针测定肠黏膜通透性、评估肠黏膜的完整性,是一种无创的诊断肠屏障功能的方法。
乳果糖和甘露醇受肠腔内渗透压影响较小、回收率较高,是临床最常用的糖分子探针。
测定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可间接但全面、准确地反映肠黏膜的通透性,比值增大说明肠通透性增高、肠屏障功能损伤。
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肠屏障功能障碍临床诊治建议”[7],以下作为肠屏障功能障碍主要诊断依据:1.患者存在可能导致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危重疾病。
2.在原发病基础上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或消化道出血、不能耐受食物等症状以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体征(需排除麻醉和药物引起的肠鸣音变化)。
3.血浆内毒素水平增高(ELISA法>55.34EU/ L)。
4.通透性增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L/M> 0.178)或肠低灌注[尿液24h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ELISA法>17ng]。
5.血、腹水培养细菌阳性而无其他明确的感染病灶。
1+2为诊断所必须条件,1+2+3+4项或1+ 2+5项可基本确诊,1+2+3项可作为拟诊病例。
三、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处理肠功能障碍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积极治疗引起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原发疾病;调整内环境稳定,改善肠道微循环;合理实施营养支持治疗;促进肠黏膜修复;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避免菌群失衡发生。
肠黏膜的正常血液供应是维持肠功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供应肠道充足的营养和氧气、稳定肠道内环境、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更新,以维持肠屏障功能,一旦肠黏膜血供不足、肠黏膜微循环障碍,可导致肠黏膜缺血、缺氧,最终引起肠功能障碍。
因此,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改善肠道血液供应甚为重要,可以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酌情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以改善肠微循环。
肠内营养在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方面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防治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方法之一。
肠腔内的营养物质是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完整的最重要因素,即使低剂量的肠内营养对保护肠黏膜功能也十分有益。
肠内营养能增加内脏血流量、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增强肠道相关淋巴医学论文中有关统计学方法使用的要求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
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应注明所采用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在P值前标注统计量,如t值、F值、χ2值等。
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组织的功能以及维持肠道固有菌群的正常生长。
一些特殊营养物质不仅可防止营养缺乏,而且能以特定方式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应答功能,维持正常、适度的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有害或过度的炎症反应,维护肠道屏障功能[8]。
目前,常用的特殊营养素有谷氨酰胺(Gln)、生长激素、精氨酸、ω脂肪酸等。
肠黏膜的修复有赖于有效的循环、氧供、组织特需的营养以及促进细胞生长的因子,如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能显著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多肽或蛋白质,是创伤修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ɑ)等。
谷氨酰胺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既为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合成提供氮源,又能氧化释放能量。
肠黏膜细胞及其他快速修复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是Gln,而非葡萄糖,肠道是Gln最主要的消耗器官,Gln是免疫细胞的重要能量来源(特别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肠黏膜细胞本身无法合成和储存Gln,正常情况下饮食提供少量外源性Gln,主要依靠肌肉和肺泡内源性合成。
创伤、感染后的高分解状态,使Gln不足,与严重程度成正比,Gln不足导致肌肉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肠黏膜和免疫细胞饥饿,肠黏膜屏障破坏,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损,出现细菌易位。
临床研究显示,给予谷氨酰胺后可显著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有助于防治感染和并发症发生、加重[9]。
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可通过补充有益菌群,调节肠道菌群生态平衡,有益菌在消化道内生成致密的膜菌群、形成微生物屏障,抑制消化道粘附的病原菌、中和毒性产物,防止毒素的吸收。
同时,在治疗原发病中,要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发生菌群失衡。
必要时,应用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行选择性肠去污染治疗,以改善肠微生态环境。
中医药在肠屏障功能障碍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辨证论治对恢复肠道功能与保护肠屏障功能有一定疗效,并且能清除内毒素血症、控制炎性介质水平。